谈档案开放利用中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2022-10-04

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 全方位地记录着历史和生活的各方面, 也最真实地记载着社会公民的个人信息, 其中必然包含着大量的隐私内容, 在档案开放利用的过程中, 就会涉及到公民的合法权益。档案机构如何在开放利用档案的过程中确保其中涉及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致泄漏, 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档案开发利用中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对档案的定义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从表现形式来说,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一种记录方式, 原始而真实, 丰富而细致, 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隐私权是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2]。隐私权的客体是隐私。关于个人的身高、体重、收入、生活、婚姻、健康、财产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思想、物品等都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 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隐私乃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 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 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3]480。因此, 对个人隐私, 除非涉及国家、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否则都必须对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给予足够的维护和尊重。

档案隐私权是隐私权在档案中的体现, 是隐私权发展的一个分支。档案行为中隐私权的主要内容有: (1) 隐私保密权, 指公民有权对自己的个人隐私有权隐瞒, 不他人所知。 (2) 隐私知悉权, 指公民有权依法了解自己相关方面的信息。 (3) 隐私救济权, 指公民有权在他人侵犯自己隐私后寻求法律保护。 (4) 隐私支配权, 指公民有权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决定隐私的利用。 (5) 隐私修改权, 指公民有权对涉及个人隐私的错误信息提出修改要求[4]。隐私权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但是隐私权的内容并不是毫无限制的, 在面对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时必须让步。

二、我国公民档案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目前, 我国涉及到公民档案隐私权的相关工作很多, 一直存在着不少问题, 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1) 公民隐私权的档案范围界定不明确。想要有效地维护公民的档案隐私权, 首先应当划定隐私的范围, 以便明确哪些档案需要控制开放, 哪些档案可以开放。

否则, 就有可能无意间造成公民隐私泄露, 侵犯其权益。但是这一方面档案的界定并不明确, 在具体的工作中很难操作, 极易造成工作讹误。

(2) 相关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缺失。相较于我国现实实践和国际社会的发展, 我国隐私权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 还没有专门的隐私权法出台, 在档案管理上也没有专门的《档案法》, 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虽然有些法律法规已经涉及公民隐私权, 但对隐私权的内容表述不明确, 用词模糊, 并且零星分散, 缺乏统一协调, 在实际操作中就容易束手束脚, 各行其是, 执行混乱, 导致时有侵害个人隐私权的事件出现。

(3) 公民缺乏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我国大多数公民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 缺乏保护意识。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 没有形成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不知道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以及泄露的危害性, 在涉及档案方面的事情时, 也经常无意地泄露个人信息。并且, 也对他人得个人隐私信息同样缺乏保护, 随意查看、宣扬甚至篡改, 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4) 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档案工作自身业务素养不精, 对个人隐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知识, 不具备胜任这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低下, 存在对工作不认真、应付了事的情况, 甚至未经隐私权主体同意, 非法复制、引用或者宣扬、篡改档案中的个人隐私。三是缺乏对侵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行为的处罚措施, 这也助长了不良工作作风。

(5) 信息时代个人隐私权的无序混乱。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也成为档案开放利用的重要媒介。它带给档案工作带来快捷的同时, 也让公民个人隐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让人感叹是生活在一个“透明的世界里”。其原因, 一方面, 网络本身并不安全, 保密技术不完善;另一方面, 我国没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立法, 制定隐私保护规则。

三、档案开发利用中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档案中个人隐私侵犯事件时有发生, 个人隐私保护显得愈加迫切。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 建构健全的法律保护体系

我国还未有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 也没有专门的《档案法》, 因此建立档案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体系, 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从法律意义上, 对档案、隐私、隐私权、档案隐私、档案隐私权以及相关众多概念做出明确的解释和界定, 准确精细地划定和指出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档案的范围与内容, 并以此延伸和制定出一系列系统、详尽、明确的档案法律法规, 建构起独立、完善和兼容的档案隐私保护体系, 为档案行为中的个人隐私权问题提供法律准绳。

(二) 加大社会学习、宣传和教育力度

我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非常薄弱, 一方面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保护不够, 另一方面又容易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在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语境下, 要加大、加强公民隐私权学习、宣传和教育力度, 以此让公民认识到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即使在相关法律法规建构起来后, 在此基础上也要继续增加新立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 最终培养整个社会良好的个人隐私保护氛围。

(三) 提升档案管理者的自律性

档案管理者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者, 首先要加强自我教育和学习,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 档案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加强自身管理, 增强保护隐私权的自律性, 不随意接触含有隐私的档案, 更不非法泄露、宣扬和利用个人隐私信息。再次, 严格执行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

(四) 加强网络环境下档案隐私权的管理

信息技术带来了政务管理的现代化, 各国正在建立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 档案管理页随之改变了原来的管理模式和储存方式。新型的档案管理在享受信息化快捷便利的同时, 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极易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扩散、篡改和利用, 威胁到个人的生活安全。首先是建立网络立法, 并针对档案开放利用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 规范网络行为。其次是更新个人隐私保护技术。

摘要:档案管理中涉及到大量的公民隐私, 在档案开放利用中确保公众知情权的前提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因此, 应明确专门立法以及建构相关法律法规, 对隐私权和档案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权做出保护规定, 并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自律性, 应对网络化环境下的公民个人隐私保护。

关键词:隐私,隐私权,档案隐私,开放利用,保护

参考文献

[1] 扬新.论档案开放与公民隐私权保护[J].档案学通讯, 2001 (3) :23.

[2] 夏淑梅, 丁先存.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9) :33.

[3] 王利民.人格权法新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18-20.

[4] 宋艳萍.浅谈档案利用中的公民隐私权保护[J].湖北档案, 2005 (Z1) :32-33.

上一篇:新形势下乡土主义建筑与乡村意境的表达分析下一篇:空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随访效果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