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星璀璨吉艺影视绽芳华——访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邹毅

2022-09-11

星光璀璨深圳夜吉艺短片获十佳

2019年11月28日晚,注定是一个璀璨不眠之夜!

第二十五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颁奖晚会在深圳广电集团隆重举行。吉林艺术学院原创纪录片《家梦春秋——巴金》不负众望,荣获中国纪录片“短片十佳作品”奖。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邹毅教授,荣幸地代表团队登上奖台,领取了奖杯和证书。

华灯初上,星光璀璨,聚光灯下的辉煌,凝聚着吉艺人集体的智慧和才华。

纪录片《家梦春秋——巴金》是由吉林艺术学院师生同心协力,多个院系跨学科联袂合作,多位教师跨专业倾力创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纪录片的“序言片”。由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东航教授任总策划,校长郭春方教授任出品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王俊杰教授任总监制,吉艺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邹毅教授任总导演。

时至今日,吉林艺术学院成为全国高校首个连续三届斩获中国视协五项大奖的创作申报主体。

满园馨香植沃土明星云集遍地花

吉林艺术学院成立于1946年,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创办初期即有如徐风、季维时、杨村夫、郭卜澜等来自北京上海的知名戏剧家、教育家来校任教,为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院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家和知名学者,其中代表性的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刘云志、著名作曲家唐建平、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赵聪、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董瑶、著名画家贾涤非、“亚洲博鳌论坛”整体视觉设计者张梦、舞蹈家王晓燕、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毕铭鑫、著名作家金仁顺,著名影视演员张凯丽、侯天来、丁海峰、闫学晶、杨童舒、张晓龙、王韦智等,还有一批文化与艺术事业的管理者,如原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杨静茂、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唐永葆等,他们为繁荣当代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热播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观众广泛好评,包括导演李路在内的吉林艺术学院6名毕业生占了该剧半壁江山,轰动影视界的“吉艺现象”引全国热议。

这些年来吉林艺术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界知名人物,不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他们活跃在影视文化圈里备受瞩目,其中还有一部分优秀人才扎根在吉林艺术学院这片沃土上,年复一年地为社会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邹毅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小少年有才艺心怀梦想闯天涯

邹毅,现任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书记兼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艺术学在读博士。中共党员。首批“吉艺学者青年学术骨干”,长春市第七批有突出贡献专家,2009年吉林省中青年三方面后备干部。

任何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必然是经过了自身的不断努力、打磨、淬炼、升华,才有今天的诸多成就。邹毅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吉林省扶余市,父亲在十九岁那年只身一人从山东来到东北,在吉林省扶余市定居下来,后来娶了当地的姑娘为妻,再后来就有了邹毅她们七个兄弟姐妹。一家九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上班赚钱养家糊口,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邹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母亲生她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和她相差最小的姐姐仍大她十岁,兄弟姐妹们对她这个小妹妹总是很疼爱,邹毅是和哥哥家的侄子侄女一起玩大的。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邹毅自小就非常乖巧懂事。家里哥哥多、嫂子多,她很体谅父母的不易,尽量不给家里增加麻烦,总是利用学习之余,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邹毅有个舅舅,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第一代化妆师。没少帮助小时候的邹毅家,经常资助钱款,或者邮寄穿的、用的。除此之外,还不定期给她们家邮寄那时候一般家庭看不到的《大众电影》杂志。每逢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杂志的时候,也是邹毅最快乐的时候。从《大众电影》上,她认识了好多电影明星,比如那时候很火的张瑜、达式常、姜黎黎、王馥荔等一些明星。邹毅打心眼里喜欢和羡慕他们。

邹毅的父母也很喜欢电影以及文学艺术,别看母亲是家庭主妇,却知晓很多戏曲方面的典故,小时候经常给邹毅讲一些戏曲故事,她总是听得很入迷。

这些来自家庭的熏染,早在她幼小的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她以后的人生。那时远在北京的舅舅是她的偶像,她憧憬着自己将来长大后,也要像舅舅一样,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

邹毅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学生时代就是学校里的积极分子,学校里有什么文艺活动时,她总是积极参与。高中时代是学校的文艺部长,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邹毅在1991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从此后,邹毅的人生便真正与艺术结缘,并且一步一步走向她理想的艺术人生。

求学之路无止境不负青春与韶华

来到吉林艺术学院后,邹毅如鱼得水,她凭着出色的艺术天分和过人的领导组织才能,不久就被学院选为学生会主席,她在吉林艺术学院里像海绵一样汲取着营养,不断地学习着、成长着、进步着……

在1994年大学实习阶段,邹毅就以出镜记者身份在吉林电视台跑线;1995年大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留在了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

邹毅一边教学,一边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这些年以来,她先后被学院委以重任,先是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师,不久成为戏文教研室副主任,后来被任命为戏剧影视学院的副书记兼副院长,再后来一步步成长为戏剧影视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她还被中央电视台特聘为兼职编导,被吉林电视台聘为兼职编导。

邹毅这些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自我提升着。先后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在吉林艺术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赴北京师范大学做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在2019年又去澳门城市大学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忙中有序,经常是长春、澳门两处跑,累不累?累!但她是快乐的。

二十四年如一梦教书育人绽奇葩

邹毅自1995年留校任教二十四年以来,在教学、科研、党组织建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等各方面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连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园丁、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中层干部,2019年吉林省优秀教师。

2004年,邹毅从北京学习归来后,她根据多年在电视台兼职做编导的实践经验,调整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在给2002级编导专业的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们那种认可和求知的目光,深深地触动了她,使她真正找到了教书的快乐,更加坚定了她安心做教师的使命感。

在艺术学院这些年,邹毅始终没有忘记,大学时代的班主任李焕星老师,在她当年留校任教时曾经意味深长地对她说过一句话:“做老师,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这些年,她始终鞭策自己,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教书育人,力求把老一辈师长的这种优良传统很好地践行和传承下去。

邹毅从教二十四年,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邹毅也从当年学生口中的小毅姐,成长为如今学生眼里的邹妈。其中有的学生觉得她很亲切随和,有的学生却又很惧怕她。因为邹院长教学严谨,在学业上对学生们要求比较严厉。但是在生活中,邹院长对学生们却又亲切随和。

送走一届毕业生,又迎来一届毕业生,遇见当年教过的学生们,他们都会觉得邹院长特别亲切,因为他们明白了邹院长在学业上所谓的严格,其实都是为了他们好。学生们参加工作以后,很多事情都愿意跟邹院长交流,愿意跟她说说心里话,倾诉和分享一些工作上和生活上的事情。

邹毅的人生在吉林艺术学院里,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升着。生命之花在这片沃土里不断成长绽放着。近几年,她先后获得多项重要省部级以上科研创作奖,分别为:《你见过我的小熊吗》获得2014年上海市“讲文明树新风——申通德高杯”公益广告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5年,微电影《在底层》,吉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演展一等奖,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6年,微电影《午夜出租车》第七届欧洲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优秀短片奖;2017年,微电影《相亲广告》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2017年,纪录片《在归途》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优秀作品奖;2017年,纪录片《我的老师黄大年》获第23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2018年,微电影《爱的学徒》获“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优秀作品奖;2018年,微电影《欠曝》获“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优秀作品奖;2018年,担任副主任的中国电视协会纪录片研究中心获第24届中国纪录片年度学术机构;2018年,吉林省第十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依托地方艺术院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主要完成人;2019年微电影《小月芽》获第七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优秀短片奖、“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2019年纪录片《家梦春秋》获第25届中国纪录片短片十佳作品奖。2019年,吉林省公益广告大赛特殊贡献奖。

点数这一切荣誉,不得不叫人由衷地感慨和赞叹,这其中凝聚了邹毅多少心血和汗水。她满怀无限深情和热爱,孜孜不倦地耕耘者、收获着。这些年来,她还相继参与编著了《不惑之年话风采》《跨世纪艺术文论》《艺术欣赏教程》《点击人类文明之窗》《吉林艺术学院校史1946-2016》《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等几部学术书籍。

不错,吉林艺术学院是一片沃土,秉承着“厚学术、勤思变、善融合、育英才”的教学理念,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像邹毅这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人才,数量之多、层次之高,在全国省属艺术院校里屈指可数。锦绣大地中国梦,吉艺影视助梦成。

邹毅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感谢吉林艺术学院这些年来对自己的培养,感谢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和信赖,她一直不断地提升自我,教书育人,用能力和智慧奉献自我,回报社会。

这个世界因为有梦想、有期待,人生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上一篇:现阶段纳米电子技术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下一篇:互联网经济下的健康产业发展之路初探——以“云健康”中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