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戏剧影视类真题

2024-04-12

甘肃省戏剧影视类真题(精选8篇)

篇1:甘肃省戏剧影视类真题

2013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考试真题

2013-2-1

2013年电影电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

初试笔试文艺常识试题

(第4套)考试时间30分钟

一、文艺常识填空

1、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2、______________,经冬复历春。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3、鸣凤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4、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______________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______________(徐志摩《偶然》)

5、电影被称为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戏剧、雕塑和建筑之后的第七艺术,是多种艺术中唯一有确切诞生日期的艺术。

6、()而不舍 苦心孤()()然一身

7、福楼拜的名作______________,对十九世纪法国外省五光十色的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细致描写。

8、洪升的传奇作品《长生殿》取自于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爱情故事。

9、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命题写作

《某天早上,我醒来……》、《梦想家》二选一,1500字左右。要求写人物记事性的散文

篇2:甘肃省戏剧影视类真题

636影视艺术理论

一 简答题特写的作用是什么,能不能一个场景里都是特写镜头?请举例说明长镜头的美学意义微电影的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电影注重造梦的功能,更注重现实的功能”?当今电视节目为什么会出现“收视率造假”行为?举行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优秀的影片应该拍续集,反方的观点是优秀的影片不应该拍续集,请你选择正方或者反方的观点为其编写辩词。

二 论述题近年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火爆,请结合选秀节目流变实例,谈你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结合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和当今中国电影的现状,谈谈中国电影发展趋势。

870当代影视作品分析

我看《搜索》

我看《桃姐》

我看《一次别离》

我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篇3:浅析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

影视表演即微相学, 微相学 (microphysiogonomy) 一词出自匈牙利影视理论家巴拉兹, 他认为, 影视特写“不仅使人的脸部在空间上同我们更加接近, 而且使它超越空间, 进入另外一个境界, 即心灵的领域──‘微相学’的世界”。微相表演要求影视演员有很高的技巧和思想深度:细腻的面部表情、丰富的内心体验、复杂的心理感觉。影视演员须熟悉“微相表演”的特性和潜能, 努力掌握好拍摄特写镜头的规律和技巧。

影视表演能够表现出一些极其细微的动作、神态、面部表情, 包括眼神中传递的信息、睫毛的颤动甚至是眼球运动的变化等, 并且能够让观众解读出人物面部表情后面潜在的各种各样的感情和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从而造成一种心理效果, 也就是说让观众看到可见面部表情之外更多的东西, “感悟”到表情以外更多的含义, 如人物某个阶段的遭遇, 人物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 人物与周围人物细致微妙的复杂关系, 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等。微相表演要求影视演员有很高的技巧和思想深度:细腻的面部表情、丰富的内心体验、复杂的心理感觉。所以影视演员须熟悉“微相表演”的特性和潜能, 努力掌握好拍摄特写镜头的规律和技巧。当然, 影视表演需要演员对摄像、灯光、等一些片场有关的技术有深入的了解, 比如拍特写时, 摄像师可能用的什么镜头, 灯光师应该怎样布光才能使自己在镜头上呈现最准确的人物形象, 演员自身应该怎样调动自己的情感, 才能在镜头里显得恰到好处, 不夸张也不做作, 脸部表情应该怎样运用才能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观众;无论是摄像师运用任何景别进行拍摄, 演员都应该清楚地知道, 在任意一个景别中自己的应该如何表演, 动作的大小、情绪的收放、声音的大小、各方面的度都得掌握好, 这样才能最好地发挥演员的作用, 也能提高拍摄效率, 同时也保证自己的表演是有水准的, 专业的, 能得到导演认可的。

那么,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高效率的、专业的、导演和观众认可的优秀的演员呢?

很多早已成名的影视演员, 都在不时地返回话剧舞台吸收养分, 即使报酬低、时间长、相对较累, 他们都特别愿意演话剧。比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 宋丹丹、徐帆、杨立新、濮存昕等, 他们的如收入不到三千, 如果不涉及影视表演的话, 恐怕一般人是不会去当话剧演员的。但他们为什么这么多年坚持演话剧?因为演员能够在话剧舞台上吸收到影视表演中吸收不到的营养, 因为舞台表演是由演员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说到话剧表演, 演员通常是按照剧本把戏剧呈现在舞台上的, 剧本的时间顺序是什么样, 那么演员就按照什么时间顺序演出, 剧情发展也是一样, 都是按照顺序来创造自己的角色的。当然, 要在这个顺序当中用心的分析设计人物性格、人物在各个阶段的变化, 人物性格在整出戏中的发展是否连贯, 并且是有层次的, 有变化的, 有整体性。戏剧表演要求演员机体操控能力较强、台词有很深的功底、情感释放力度收放自如, 只要大幕一拉开, 演员就必须得一气呵成, 在演出过程中, 演员与观众是面对面交流的, 也就是说演员的创造过程与观众的欣赏过程是同步进行的, 这也就是戏剧表演的魅力所在, 也是之所以说戏剧表演能给演员养分的原因。

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最大的区别在于影视表演是间断的, 没有顺序的, 重复的表演, 也就是说一个演员在影视剧表演中可能要演同一个角色的不同年龄段;同一句台词, 同一个镜头要重复拍摄很多次;演员要等一切拍摄技术都做好准备之后, 才能开始拍摄, 但只要一开机, 演员就得瞬间进入状态, 快速地调动情感, 变成角色来行动。因此, 影视表演需要演员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在短暂的时间内、独立的时间单位中进行表演。而戏剧表演则是在集中的、规定的时间之内, 连续地表演, 连续地塑造角色。

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一样都是行为的艺术, 都是要塑造角色, 都是要运用自身的条件去演绎角色。都对演员台词, 形体, 情感的调动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两种表演形式中, 演员都是要真实自如饱满地调动自己的情感。

篇4:戏剧中影视手法的介入

【关键词】 戏剧;影视;彼得·谢弗剧作

[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被称作电影的世纪。虽然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电影诞生的时间并不久,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高,电影的发展突飞猛进。即使在它诞生初期,人们就对这一新的艺术门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格里菲斯说:“电影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娱乐形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精神力量。”(1)安德烈·马尔罗说:“电影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世界第一艺术。它能依靠画面消除语言不同所造成的隔阂。”(2) 贝拉·巴拉兹说:“电影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将把人类从巴别摩天塔的咒语中解救出来。现在第一个国际语言正在世界所有银幕上形成,这就是表情和手势的语言。”(3)电影的迅猛发展也进一步地验证了这些艺术家的预言。与之相比,戏剧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古希腊悲剧开始算起,西方戏剧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了。电影较之戏剧,就如牙牙学语的孩童面对历经沧桑的老者。但是,随着电影技术的提高,它的艺术表现能力也增强了,面对电影这一处于上升期的艺术形式,戏剧再也无法沾沾自喜于自己已取得的成绩。戏剧与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综合艺术,它们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迥然不同的个性。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它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又是必须的。

法国电影人乔治·梅里爱首先将电影引向戏剧发展的轨道,作为“电影的戏剧传统之父”,他为电影编织戏剧情节,并将舞台布景、服装等舞台戏剧要素引入电影中,电影中戏剧的因素越来越重。在电影发展的早期,从无声到有声,从欧洲到美国,“影剧”成为波澜壮阔的发展潮流。正如安德烈·巴赞所说:“我们至今仍然把戏剧奉为一种美学的极致,认为电影也许能够以令人满意的方式接近它,不过,充其量也只是戏剧的谦卑的仆从”,因为,“戏剧给我们留下的愉悦比起看完一部好影片获得的满足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更令人振奋、更高雅的东西,也许,还应该说,更有道德教益”。(4)然而,戏剧不能沉溺于电影对它的膜拜中而停滞不前,因为,电影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威胁到戏剧的生存。比之应用假定性的戏剧,电影可以给人提供更逼真与生动的艺术体验,而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电视又进入千家万户之中。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数码艺术、互联网文化等纷纷兴起,戏剧在众声喧哗之中越来越难突出重围,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艺术欣赏形式。于是,戏剧危机的口号也喊的越来越响亮。面对此种文化生态环境,戏剧如何重现昔日的辉煌?如何在众多艺术形式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戏剧向其它艺术形式学习,这其中,戏剧向电影学习的步伐迈的最早。巴赞曾指出:“如果联系历史来看,我们就应该承认,‘电影式戏剧’的广泛尝试先于‘戏剧式电影’的尝试,小仲马和安托万是马塞尔·帕尼奥尔的先躯。”(5)巴赞认为,早在19世纪,戏剧家小仲马和安托万就已经开始尝试向电影学习了,虽然此时的电影还处于萌芽状态,但戏剧家们已经从电影逼真反映现实的特性中,看到戏剧可能发展的方向。小仲马的无情的真实,安托万的复原生活,都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其实,戏剧的真实毕竟不能与电影同日而语,在戏剧向电影学习的道路上,戏剧并不能抛弃自身的本质特征而盲目的追求电影的效果,只有学习电影的某些手法才是可行的道路。20世纪20年代,苏联著名导演梅耶荷德提出了改造戏剧,使戏剧电影化的口号。他指出:“哪里的戏剧在借鉴电影的优秀成就,哪里的戏剧就在最有效地和电影展开竞争。”(6)梅耶荷德在排练他最知名的两部戏剧《森林》和《钦差大臣》的时候,即将电影中的“蒙太奇”等手法运用到戏剧作品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蒙太奇效果

彼得·谢弗在戏剧创作过程中,也经常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蒙太奇手法,这在他的几部戏剧中都表现得很明显。比如他的最后一部剧作《戈尔贡的礼物》,此剧的导演彼得·霍尔就很明白的指出了这一点。他在《戈尔贡的礼物》剧本前面的介绍中说,这部剧作的三个主要人物经常共存于两个地方和三个不同的时间段,这是戏剧结构上的一大进步,因为它需要最大程度上精湛的演员的表演技艺,这就像在表演一个剪辑好的、已经完成的电影。人物在瞬间变换时间、地点和情绪。或许观众还不太习惯于这种跳进跳出以及突然的现代银幕的转换,以至于不太容易理解这种新技术。但彼得·谢弗用电影化的复杂手法加强了戏剧的古老力量:它邀请观众想象的能力。吊诡的是,这是电影永远也做不到的:想象依然是诗意的。这也是戏剧成为隐喻的地方。(7)

《戈尔贡的礼物》以著名戏剧家爱德华·戴蒙逊与他的妻子海伦·戴蒙逊以及后来成为戏剧研究者的爱德华的私生子菲利普之间的爱恨纠葛为主线,反映了暴力与和平、宽恕的主题。全剧通过海伦的回忆,回顾了爱德华短暂的一生。但全剧并非在海伦的回忆中按顺序展开,在海伦向菲利普描述往昔的过程中,穿插着她与爱德华的往日生活片段、爱德华戏剧创作的片段、古希腊神话中阿西娜与帕尔修斯的片段、阿伽门农与其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的片段,种种场景交织在一起,混合着海伦与爱德华之间的爱恨情仇,观者看来,既起伏跌宕又有着深深的怅惘。

戏剧一开始,是现在时空中海伦与菲利普的对话,随着他们对话的进行,海伦开始回忆自己与爱德华初次见面的情形,此时灯光突然变化,海伦怀抱着一摞书与爱德华撞个正着,过去时空中的海伦与爱德华表演着他们相撞后的情景,与此同时,海伦还与现在时空中的菲利普对话,他们的对话补充与评论着过去时空的情景。当海伦在现在时空与菲利普谈到她的往日生活情景时,这段情景就由过去时空中的人物表演出来,而不再通过海伦的描述告诉观众,这样全剧就不断的在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中切换,产生了电影蒙太奇的效果。同时,这部剧作还有一个时空层次,就是海伦与爱德华写作的剧本中的场景,这是在过去与现在时空之外的另外一个时空,可以称为虚拟中的剧作时空。全剧实际上有这样三个时空,从而在有限的舞台上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在这部以海伦的回忆为主线的戏剧作品中,戏剧随着海伦的心理活动进行,并不按照戏剧事件前后发展的顺序展开,这体现出彼得·谢弗剧作中叙事的灵活。

nlc202309040307

二、 定格手法

凝滞不动、定格化表演是电影的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影视片中人物的动作或表情画面突然处于停顿状态,它通常是要引起观众的注意,从而强调某一个瞬间动作的重要性。彼得·谢弗的剧作中常常用到这种方法。《上帝的宠儿》第一幕第三场戏剧回到18世纪,萨列瑞介绍完自己的妻子、学生之后,舞台上除了萨列瑞之外的所有人全都停滞不动,这时萨列瑞开始向观众解说他们通常认为的那时音乐家的地位以及他所持的相反的意见,这说明了音乐对于他的重要意义,为后面他因为音乐而与莫扎特产生嫌隙奠定了基础。《约拿达》中也多次出现定格的情况,第一幕第二场大卫王见过自己的所有儿子之后,舞台上响起和弦音乐,除约拿达之外的所有人停滞不动,这时约拿达向观众介绍接下来上场的他玛:这是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整个丑闻、整个事件的全部原因,她是押沙龙的亲妹妹,按嫩的同父异母妹妹,老国王大卫唯一的女儿,整个王国最受宠爱的人,随后他玛上场。此处的定格使得舞台上只有约拿达一人在说话,他向观众介绍这部戏中最重要的人物,突出了他玛的形象,并交代了大卫王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引起观众的期待,为他玛的上场预热。总之,定格出现的时候,舞台上的叙事者开始向观众补充剧情、介绍人物关系以及进行评论,这除了起到突出的作用以外,还因为叙述剧情比演员表演出来所用的时间少而使戏剧节奏加快。

除此之外,彼得·谢弗的剧本中有许多有镜头感的片段,正因如此,他有很多剧作都曾被改编为电影,比如《五指练习曲》、《公共之眼》、《私人之耳》、《皇家太阳猎队》、《伊库斯》。虽然他对其早期剧作的电影改编不太满意,这也导致他对别人建议自己将舞台剧改编为电影持审慎的态度,但在莫里斯·福尔曼的坚持下,由他亲自改编的电影《莫扎特之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电影获得了八项奥斯卡奖、四项金球奖、八项英国电影学院奖与洛杉矶影评家协会奖等多项大奖,成为影史上的经典,这也说明了彼得·谢弗对电影剧本的驾驭能力。

注释:

(1) 《格里菲斯谈电影》,电影文化丛刊,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2) (美)刘易斯·雅各布斯著,《美国电影的兴起》,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3) (匈)贝拉·巴拉兹,《可见的人·电影精神》,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4) (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85页。

(5) (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149页。

(6)梅耶荷德著,童道明译,《梅耶荷德谈话录》,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第164页。

(7) Peter Shaffer.The Gift of the Gorgon.Penguin Group,1993,Pix.

作者简介:朱玉宁,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讲师,《艺苑》杂志编辑,研究方向为外国戏剧史。

篇5:甘肃省戏剧影视类真题

2014年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山东考点)招生考试真题

面试

1. 文言文断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你读过哪些书?介绍一下。

笔试

一、选择题

1.京剧中性格开朗的青年女性是什么角色?()A.青衣 B.花旦 C.彩旦 D.小生 2.《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A.武侠类 B.言情类 C.战争类 D.伦理类 3.“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历史实质是什么?()A.历史统一大势所趋 B.古代王侯将相的争霸 C.分封制的没落,奴隶社会的瓦解,新兴封建制度的开始 D.新兴地主阶级夺权 4.李耳是()的创始人。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墨家 5.罗斯福在国耻日()那天发表了演说。

A.1975年4月19日 B.1986年4月14日 C.1929年10月24日 D.1941年12月7日 6.屈原是()人。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泰国 7.名剧《白娘娘盗仙草》中所盗取的仙草是什么?()A.灵芝 B.冬虫夏草 C.人参 D.雪莲

8.“飞流直下三千尺”取自大诗人李白的诗,诗歌中描绘的景点位于下列哪个地方?()A.九江庐山 B.安徽 C.洛阳 D.扬州 9.古代时期道教兴起与其服务的政治政权是下列哪一时期?()A.战国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东晋 D.东汉南朝 10.世界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作者是谁?()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A.海明威 B.欧·亨利 C.马克·吐温 D.福楼拜 11.古代常说的“终身大事”是指什么?()A.男婚女嫁 B.他乡遇故知 C.女人生孩子 D.找到工作 12.将元朝火器传人欧洲的是()人。

A.犹太人 B.阿拉伯人 C.意大利人 D.西班牙人 13.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A.为内战赢取时间 B.联合共产党抗日

C.争取获得共产党的信任支持 D.团结共产党一起成立新中国 14.古语中常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是说的下列哪一人物?()A.刘备 B.曹操 C.周瑜 D.诸葛亮 15.“琴棋书画”中的棋指的是()。

A.围棋 B.象棋 C.国际象棋 D.军棋 16.古代只会进行“纸上谈兵”的人物是谁?()A.赵括 B.赵盾 C.赵奢 D.赵殇 17.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A.乌鸦 B.老鹰 C.鸭子 D.马 18.成语“千钧一发”中“钧”的量是多少?()A.15公斤 B.50公斤 C.5公斤 D.10公斤 19.西汉最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哀帝 20.“高屋建瓴”中的瓴是指什么?()A.瓦片 B.屋檐 C.门楣 D.盛水的瓶子 21.《变形记》中,让主人公变成甲虫的作者是谁?()A.弗兰茨·卡夫卡 B.奥维德 C.王小波 D.契诃夫 2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的发明。

A.火车机车 B.蒸汽机 C.电子信息 D.生物技术 23.文学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指的乐器是()。

A.古琴 B.琵琶 C.扬琴 D.排箫 24.《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A.李秀成 B.洪仁玕 C.石达开 D.洪秀全 25.下列称呼中不属于南京旧称呼的是哪一个?()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A.金陵 B.建康 C.建成 D.荆州 26.“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京口”指的是哪个地方?()A.镇江 B.金陵 C.荆州 D.苏州 27.“工人阶级”最早出现在()时期。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40至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28.中共八大召开后十年间发展最快的行业是哪一行业?()A.电子 B.交通 C.原子能 D.航空航天 29.古代中所说的“三教”是指什么?()A.佛教、道教、法教 B.佛教、道教、儒教 C.佛教、儒教、法教 D.道教、法教、儒教 3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所指的节日是()。

A.清明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31.“豆蔻年华”是指少女()岁。

A.十八 B.十九 C.二十八 D.十三四 32.“太白”是李白的()。

A.号 B.字 C.别称 D.真名

二、叙事散文写作

以《去旅行》为题目写一篇叙事散文,要求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提供海量试题及答案解析,为艺考生保驾护航()

2014年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山东考点)招生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面试(略)笔试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D

6、B

7、A

8、A

9、D

10、A

11、A

12、B 1321、A

22、C 2331、D

32、B、A

14、C

15、B

24、B

25、A

16、A

17、D

26、A

27、C

18、A

19、B

28、B

篇6:甘肃省戏剧影视类真题

2016年四川音乐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真题

一、编导创意(150分)为某网站写一则广告创意,300字以内。

篇7:戏剧影视 必读书目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钟艺兵著 浙江人民出版

《电影电视艺术导论》 张凤铸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艺术语言应用基础》邵长波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电影的叙事》沈贻炜著 华语出版社

《电视艺术学》 高 鑫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剧论》 张凤铸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台湾电视文艺纵览》 李献文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外名片赏析》 孙锡原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镜与世俗神话》 戴锦华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与新方法》 张红军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创造过程差别》 张红军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视剧作法》(法)米歇尔·翁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电视走向21世纪》 黄式宪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现代电影剧作艺术论》 王迪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论戏剧情节》(法)古斯塔夫·佛莱塔克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电视剧编剧技巧》 路海波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常用电视片类型及创作》 刘战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电影电视文学创作》 林涵表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电视剧艺术论》 周靖波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画面研究》 朱羽君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语言和语法》(乌拉圭)丹尼艾尔·阿里洪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现代电视纪实》 朱羽君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播剧编导艺术》 朱宝贺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播剧艺术论》 王雪梅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 周传基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广播文艺集》 王雪梅等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语言》(法)马塞尔·马尔丹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文艺节目编导》朱宝贺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文艺论文集》 中央台编 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技艺》(美)琳恩·格劳丝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视文艺创作》 游洁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制作大全》(美)艾伦·沃策尔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语言学导论》 贾磊磊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学》(匈牙利)贝拉·巴拉兹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论电影艺术》(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学分析原理》 王志敏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的本性》(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图象符号和电影语言》(荷兰)扬·M·彼得斯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通向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分析课教材》王迪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导演艺术》(美)巴尔·理查德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电影和导演》(美)利文斯顿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电视导演艺术概论》 王心语著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导演的梦纪世界》 王心语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艺术词典》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 伊芙特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表演艺术概论》 李冉苒等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生活的重构》 朱羽君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观众学》 章柏青 张 卫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表演学》 梁伯龙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探索的银幕》 倪震 中国电影出版社

《实用影视制片》 任振国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好莱坞大师谈艺录》 郝一匡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话剧通史》 葛一虹 文化艺术出版社

《电视影片的摄制(英)阿·阿瑟·英格兰德等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化的想象》(美)爱德华·茂莱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视照明技巧》 刘永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银幕的造型世界》(苏)查希里扬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声画艺术》 张凤铸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电视剪辑学》 傅正义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摄影与编辑》 高晓虹 任金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解密中国电视》 张锦力 中国城市出版社

《影视编剧教程》 桂青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镜文化思辨》 黄式宪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创作津梁》 米哈伊尔·罗姆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为文化的影像》 陈晓云 陈育新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纪录片创作论纲》 钟大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纪录电影史》 巴尔诺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解说词选》 陈汉元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

《摄像造型表现方法》 涂家宽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影摄影造型基础》 郑国恩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专题片创作》 高鑫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望长城》 杨伟光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艺术人类学》 易中天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西方现代美术思潮》 邵大箴著 四川美术出版社

《抓拍: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的基础方法》蒋铎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中国电视获奖社教作品选评》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艺术概论》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主持人》1-7辑 白谦诚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观众学:献给电影界100年》 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电视艺术导论》 张凤铸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艺术语言应用基础》邵长波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电影的叙事》沈贻炜著 华语出版社

《电视艺术学》 高 鑫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剧论》 张凤铸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台湾电视文艺纵览》 李献文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外名片赏析》 孙锡原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镜与世俗神话》 戴锦华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与新方法》 张红军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创造过程差别》 张红军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视剧作法》(法)米歇尔·翁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电视走向21世纪》 黄式宪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现代电影剧作艺术论》 王迪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论戏剧情节》(法)古斯塔夫·佛莱塔克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电视剧编剧技巧》 路海波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常用电视片类型及创作》 刘战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电影电视文学创作》 林涵表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电视剧艺术论》 周靖波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画面研究》 朱羽君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语言和语法》(乌拉圭)丹尼艾尔·阿里洪 中国电影出版社

《现代电视纪实》 朱羽君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播剧编导艺术》 朱宝贺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播剧艺术论》 王雪梅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 周传基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广播文艺集》 王雪梅等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语言》(法)马塞尔·马尔丹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文艺节目编导》朱宝贺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文艺论文集》 中央台编 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技艺》(美)琳恩·格劳丝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视文艺创作》 游洁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制作大全》(美)艾伦·沃策尔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语言学导论》 贾磊磊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学》(匈牙利)贝拉·巴拉兹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论电影艺术》(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学分析原理》 王志敏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的本性》(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图象符号和电影语言》(荷兰)扬·M·彼得斯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通向电影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分析课教材》王迪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钟艺兵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电影导演艺术》(美)巴尔·理查德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电影和导演》(美)利文斯顿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电视导演艺术概论》 王心语著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导演的梦纪世界》 王心语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艺术词典》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 伊芙特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表演艺术概论》 李冉苒等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生活的重构》 朱羽君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王志敏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观众学》 章柏青 张 卫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表演学》 梁伯龙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探索的银幕》 倪震 中国电影出版社

《实用影视制片》 任振国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好莱坞大师谈艺录》 郝一匡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话剧通史》 葛一虹 文化艺术出版社

《电视影片的摄制(英)阿·阿瑟·英格兰德等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化的想象》(美)爱德华·茂莱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视照明技巧》 刘永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银幕的造型世界》(苏)查希里扬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声画艺术》 张凤铸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电视剪辑学》 傅正义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摄影与编辑》 高晓虹 任金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解密中国电视》 张锦力 中国城市出版社

《影视编剧教程》 桂青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镜文化思辨》 黄式宪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创作津梁》 米哈伊尔·罗姆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为文化的影像》 陈晓云 陈育新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纪录片创作论纲》 钟大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纪录电影史》 巴尔诺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解说词选》 陈汉元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

《摄像造型表现方法》 涂家宽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影摄影造型基础》 郑国恩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专题片创作》 高鑫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望长城》 杨伟光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艺术人类学》 易中天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西方现代美术思潮》 邵大箴著 四川美术出版社

《抓拍: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的基础方法》蒋铎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中国电视获奖社教作品选评》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艺术概论》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主持人》1-7辑 白谦诚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观众学:献给电影界100年》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文化学》 田本相著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电视剧艺术文汇集》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主持人节目学教程》 陆锡初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一卷》 中国电影出版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 中国电影出版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三卷》 中国电影出版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四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布莱希特论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

《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戏剧美学卷 春风出版社

《情节剧》 史密斯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曲简史》 杨世祥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世界戏剧艺术欣赏》 布罗凯特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电视艺术教程》 王光视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萨士比亚与电影》 曼威尔·罗吉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实践理论》 伯奇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广播电视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影艺术通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剧的探索》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文化学》 田本相著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MTV风景线:电视与电视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电视纪实片审美特质记》 丁海宴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概论》 杨振武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戏剧美学卷》 春风出版社

《荒诞说:从现实主义到荒诞派》 欣奇利夫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著 中国戏曲出版社

《焦菊隐戏剧论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学与电视》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摄影构图》 孔祥竺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电视摄像艺术》 朱羽君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戏剧哲学》 孙文辉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电影表演》 玛丽·奥勃莱恩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视文学创作论》 宋家玲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和电影照明技术》 古拉德·米勒森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视纪录片新论》 任 远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影的戏剧艺术》 艾伦·卡斯蒂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 潘桦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外纪录片比较》 张雅欣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今日先锋》 7、9

《电视音乐音响》 郝俊兰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戏剧交响》 顾春芳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夏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

程季华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关文清著:《中国银坛外史》,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76年版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编:《中国艺术影片编目》,文化艺术出版 社 1981年版

中国影协、广电部编:《中国电影年鉴》各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各版

中国影协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事业三十五年》,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5年版

张骏祥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电影卷(1937-1949)》,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

陈荒煤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电影集(1976-1982)》,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版

陈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上下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王云缦著:《中国电影艺术史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1年版

杜云之著:《中国电影史》一二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黄仁筹著:《中国电影电视名人录》,今日电影杂志社1982年版

李兴叶著:《复兴之路-1977年至1986年的电影创作与批评》,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新时期电影10年》,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宣传处编:《中外电影故事》,中原农民出版社 1990年版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历史.战争.电影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84年版

中国影协编:《中国电影家列传》各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各版

中国影协编:《电影导演的探索》各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各版

陈荒煤等:《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北京图书馆、中国影协合编:《全国报刊电影文章目录索引》,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

乌利希.格雷戈尔著:《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贝拉.巴拉兹著:《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卡尔.海德著:《影视民族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李.R.波布克著:《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多宾著:《电影艺术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

唐.利文斯顿著:《电影和导演》,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

格.古里叶夫著:《导演学基础》,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版 C.格拉西莫夫著:《电影导演的培养》,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 D.G.温斯顿著:《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

新藤兼人著:《电影剧本的结构》,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

萨姆瓦、波特、简恩著:《跨文化传通》,三联书店1988年版

查希里扬著:《银幕的造型世界》,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奇格弗里德著:《电影的本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李幼蒸著:《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本社编:《探索电影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郑雪来著:《电影学论稿》,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编:《电影的文学性讨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年版

邵牧君编:《电影理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版

谭霈生著:《电影美学基础》,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张骏祥著:《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

沈嵩生主编,《电影学原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合编:《电影创作与评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张涵、王冠华、戴剑平著:《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周承人著:《电影美术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沈嵩生主编:《电影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张仲春著:《中国电影作家作品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朱玛、吴信训著:《影评写作》,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周观武著:《民国影坛风云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珠影艺术研究室编:《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影人录》,1988年编印

广影编:《广西电影制片厂大事记》(1958--1989)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影公司编著:《广西电影发行放映史》,1995年版

蔡洪声著:《蔡楚生的创作道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

陈衡、袁广达主编:《广东当代作家传略》,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本社编:《似水流年-从剧本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本社编:《孙中山-从剧本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

黄大德、陆环主编:《南国都市电影研究论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连文光著:《电影名片论析》,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寇立光、李玉芝著:《台湾香港电影名片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余慕云著:《香港电影掌故》,广角镜出版社版1985年版

编委会编;《中华民国电影年鉴一九九0》,台湾国家电影资料馆1990年版

余慕云主编:《香港电影八十年》大型影册,1994年

电影双周刊别册:《电影海报精选》,电影双周刊出版社1994年版

杨奇主编:《香港概论》及续编,三联书店1990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香港市政局主办:香港国际电影节第一届至第二十届各期专刊:《黄宗沾回顾展》、《五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战后香港电影回顾》、《香港功夫电影研究》、《香港武侠电影研究》、《六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战后国、粤语片比较研究》、《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研究》、《香港喜剧电影的传统》、《粤语文艺片回顾》、《粤语戏曲片回顾》、《香港电影与社会变迁》、《戏园志异-香港灵幻电影研究》、《香港电影的中国脉络》、《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电影中的海外华人形象》、《国语片与时代曲》、《香港-上海:电影双城》、《早期香港中国影像》、《六十年代粤片新星》

卓伯棠著:《分解主流电影》,次文化有限公司1993年版

蔡洪声著:《台港电影与影星》,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年版

李翰祥著:《影海生涯》,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

黄仁著:《悲情台语片》,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

陈飞宝著:《台湾电影史话》,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年版

赖伯疆、黄镜明著:《粤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左漠野主编:《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李振水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各卷,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朱玛主编:《电影电视辞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王云缦、果青、张掮中主编:《电视艺术辞典》,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

刘隆民著:《电视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张君昌主编:《大众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钟文、余阳明著:《大众传播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徐耀魁著:《大众传播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田本相著:《电视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深圳市文委主编:《深圳特区文化初探》,海天出版社1990年版

王维超著:《电视剧初探》,宝文堂书店1983年版

王维超著:《荧屏漫笔》,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年版

广东电视广播学会编:《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广东文艺批评家协会编:《电视剧的本色.方位.走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欧阳康著:《大众媒介通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王云缦、果青主编:《〈公关小姐〉创作体会.评论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朱剑飞、伍棣华主编《南粤荧屏之星》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

江励夫著:《流行歌曲歌词赏析》,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

广西广播电视厅1989年编:《广西广播大事记》

胡民广著:《电视编剧涕真D》,壹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版

阮惠霞编著:《香港小姐传奇》,北岳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俞汉力、黄才根著:《娱乐圈幕后》,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阮惠霞编著:《港台明星走红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阮惠霞编著:《港台明星风采》,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朱克著:《萤光幕后》,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5年版

刘立冲编:《“华语电视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花城出版社1994年版

于得水著:《影视艺术随想录》1993年版

于得水著:《银屏内外随笔录》1994年版

韩世华、朱少玲合著:《影视剧作引论》,广东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

刘文周著:《编剧的艺术》,光启出版社1984年版

柳苏著:《香港文化纵览》,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北电出版社:

《电影剧作常识100问》刘一兵(93)《电影剧作的结构样式》(93)、《为银幕写作》(94)汪 流 《写电影剧本的准备》(94)王 迪 《电影剧作创作入门》(99)丁 牧

译著:

《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J.H.劳逊(美)《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 D.G.温斯顿(美)

篇8: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关键词: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机制

戏剧影视文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新的专业,就专业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该专业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 :首先是各大艺术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其次是部分综合大学开设本专业 ;最后是在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虽然各类学校都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制定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由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部分高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认识模糊不清。因此,在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戏剧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戏剧影视文学加强人才培养重要性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加强戏剧影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因此,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我国文化政策贯彻教学实践过程中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如此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以往戏剧影视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繁荣的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戏剧影视文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影视传媒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同时新闻媒体等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也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当代新闻、媒体不仅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要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比较强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能力,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环境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目前各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给与市场发展需求以高度的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结构因循守旧,重视理论培养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了培养的绝大部分人才根本不符合社会岗位的需求。

针对我国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推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发展与成熟。

二、戏剧影视文学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高等院校开展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一方面是为了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结构以及课程设置必须都应该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对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对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的重点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将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完美结合。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在部分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开设一般会将其纳入文学学科,由文学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由于这些高校并没有认识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特殊性。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成为阻碍戏剧文学专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会导致其所培养的人才素质不达标。面对这种情况,各高等院校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戏剧影视文学的特殊性,加强对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的整合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此,一方面需要引进专业的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工作,帮助部分教师顺利完成转型。

3.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工作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今后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逐渐将教学的重点向实践教学方向转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和发挥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结语

针对戏剧影视教学中存在问题,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各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可以帮助高等院校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这对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志良,邹贤尧.文化大省建设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06).

上一篇:新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下一篇:=====加油站2010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