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红包探究移动支付发展与存在问题

2022-09-11

1 移动支付的概述

移动支付结合了移动电话和电子支付的技术, 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4.5亿消费者过去一年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 超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务”, 因此我们来探索移动支付所具有的特点。

1.1 移动性

移动支付主要是通过手机支付实现的, 手机可以随身携带, 当我们需要支付一笔款项的时候, 我们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到银行, 或者到指定的网点办理业务, 而只需要拿出手机进入官网, 直接在网上操作办理业务。摆脱了传统支付方式对于服务网点的限制。

1.2 实时性

移动通信终端和互联网平台的交互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 银行或者是业务网点都有上下班的时间限制, 一旦错过了时间就无法办理业务。而移动支付则突破了这个限制, 不管你是在家还是在外地, 是凌晨还是傍晚, 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 都可以进行操作。

1.3 快捷性

移动支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 不需要再像银行支付工具一样到指定的营业点去排队等候办理业务。因此交易成本低, 减少往返银行的交通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 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网购, 不用再像以前一样, 一定要在电脑面前挑选商品, 并且完成支付。

2 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如今可以在线上和线下支付, 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方便人们的支付行为, 但是它只是一个支付工具, 并且适用于金额不大的小额零星交易。不适用与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 企业之间来往的资金数额较大还是选择传统的银行支付结算工具。如今移动支付推动三农发展, 农业是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移动支付的发展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了机会, 马云推出农村淘宝, 支持三农发展, 更好地服务农村。并且推动理财、生活、娱乐, 手机设备的发展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前提, 许多百废待兴的行业从实体走向线上, 抢占客户资源, 包括微商城、微饮食、投资理财、吃喝玩乐等支付不再受地域限制。

3 微信红包的诈骗案例

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还在探索发展中, 许多的法律、监管还不完善, 作为消费者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识别潜在风险, 及时规避, 才能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兼顾安全, 以微信红包为例, 我们在使用红包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3.1 个人信息的泄露

不当地使用微信红包还有可能引起个人信息的泄露, 比如最近出现的“合体红包”由微信好友分享一个“微信红包”链接, 点开居然是98.86元。点击“领红包”后, 弹出页面显示需将红包链接分享到微信群, 红包将自动存入零钱, 分享后一分钱没收到。事实上微信并没有推出此类“转发红包”, 真红包拆开后资金会自动进入零钱账户。这是诱导大家分享红包, 从而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3.2 银行卡被盗刷

春节期间火热的抢红包是利用微信支付平台进行手机支付, 微信抢红包要将红包变现就必须在微信支付中绑定银行卡, 在一次红包发放的过程中绑定的就是两张银行卡。移动支付运营商为不同的客户需求而定制了不同的支付方式, 也在悄悄地培养着用户新的消费习惯, 然而移动支付在发展, 安全却没有跟上。也就是因为移动支付有着庞大的用户群, 因此不法分子也就盯上了这张大饼。用户常常会因为手机病毒的攻击, 致使银行卡信息被盗, 造成了银行卡被盗刷。

3.3 法律问题

移动支付领域缺少完善的法制规范与法律体系, 支付参与方的分工与责任都没有明确的法律描述。同时, 行业运营也没有可靠地操作规范, 只能依靠用户体验来不断完善产品服务并且确立规范标准, 而在摸索中必然使得移动支付存在法律风险。

4 风险规避

微信抢红包已经成员一种人们交流与娱乐方式, 不少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这一“商机”, 这些人通过发布嵌入钓鱼网站、木马程序下载地址的红包盗取用户信息, 我们应提高警惕。

许多网站发布一些大额红包, 当你在点击领取时, 对方会要求你填入个人信息, 比如证件号, 手机号等。这时要小心, 一旦个人信息泄露, 不法分子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盗取账户金额。

分享链接抢红包, 有些网站在朋友圈分享链接抢红包, 但是必须先关注公众号, 并且分享给朋友, 表面上是发布红包的福利, 实际上涉嫌诱导和欺诈用户。

5 结语

综上所述, 新兴支付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转变, 使得支付结算变得更加的高效便捷, 只是每种支付工具都有它潜在的不利因素。比如像微信支付这样的移动支付工具作为新兴产业, 它还没有很好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市场保护人们的权益, 人们更加应该对风险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银行快捷支付技术发展, 二维码识读技术和无线网广泛运用。过春节, 红包也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抢红包成为一件趣事。从微信抢红包可以看出, 我国的移动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全球正朝着无纸化纸币时代迈进, 移动支付正逐步取代部分传统支付的市场。

关键词:微信红包,移动支付,适用范围,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 罗巍.行支付结算工具的选择与风险规避[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9) .

[2] 刘丽杰.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及防范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7) .

[3] 苏安.货币和互联网支付面临的问题.[EB/OL].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1-15.

[4] 许清.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中国商贸, 2011 (28) .

[5] 郁干.钢贸企业该如何防范票据诈骗风险.[N].中国冶金报, 2013-4-9.

[6] 张勇.托收承付结算业务风险防范刍议.[J].财会月刊, 2010 (7) .

上一篇: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弦乐的碰撞与融合下一篇:经济法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