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文朗读的有效指导

2022-10-10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 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如何正确有效的指导小学生朗读,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 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朗读不是简单地吧文字转换成声音, 照本宣科, 而是用感情去读,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而这种情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小学生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 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老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 可以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让学生带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 产生读书的欲望。如指导朗读《静夜思》时, 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大致的了解诗歌的内容, 感受诗人李白孤独、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之后, 播放《思乡曲》, 忧伤而悠长的曲调一响起, 可让孩子们的思绪仿佛进入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在安静的氛围中轻轻的朗诵, 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接着老师随着音乐也读起来。那停字断句, 轻重急缓随着音乐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 可选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课文朗读的背景音乐。乐曲委婉质朴的旋律, 流畅多变的节奏, 与课文优美的文字相结合, 可把学生带进了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 所抒发的情和意, 扣击学生的心灵, 引起共鸣, 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愉悦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二、恰当发挥范读的作用

叶圣陶指出,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 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 读的多了, 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生, 他们不会创造性地读, 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 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 因此, 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

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 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 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 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 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 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 富有激情, 表情到位, 感情到位, 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范读的内容可依具体情况而定,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 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 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 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

三、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 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 在指导朗读的时候, 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朗读, 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师应用哪种形式组织朗读, 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比如:表达欢快喜悦的感情, 适合集体读, 抒发哀怨凄婉的情绪, 宜用个别读, 层次清淅的可接力读, 篇幅长句子拗口的可以跟着读, 对话多的可以分角色朗读。

另外, 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比赛朗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如低年段的《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一些寓言童话, 在朗读教学中, 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 不妨像电视动画片里的配音演员那样进行表演朗读, 把语言的音调作一些有趣的夸张, 学生会兴趣盎然。通过交换角色朗读了解到狼和狐狸都是一些狡猾凶狠的动物, 体会乌鸦那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四、注重评价关注朗读得失

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用“点睛”之语, 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就能“指点迷津”, 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1.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有的孩子能够读得有声有色, 有的孩子却读得干干巴巴。怎么能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发展呢?只要从这些孩子的角度出发, 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亮点, 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进步, 就是成功。所以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 要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2. 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

在朗读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 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 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 升华朗读的情感。那种一味地“你读得真好”, 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 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 为什么好。因此, 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 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直接评价, 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得失, 便于改进和提高, 但是, 教师也应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要求学生“读通”课文的, 可以采用直接评价, 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 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或态语引导读者自己思考, 自己理解, 自己感悟, 自己体验, 自己表达。这样既引导了读者, 又启迪了听者;既评价了朗读, 又指导了朗读;既训练了读法, 又训练了思维。

总之, 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 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成为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 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

上一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论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