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2022-09-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思想领域一些禁锢的解除, 课改的不断深入, 我越来越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 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是客体, 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 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对象, 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 是具有不同素质、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人;其次,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他们有主观能动性, 他们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他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所接受。一个时时处处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 对学生过分严厉甚至苛刻、不苟言笑, 使学生望而生畏, 这样的行为只会在师生的心灵间筑起鸿沟。

那么,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具备哪些要素呢?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首先从师生平等的思想出发, 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 师生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当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时, 教师不要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 也不要直接把正确答案向他一股脑儿地泼去, 应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 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 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只有在这样民主平等的氛围里, 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

其次, 从师生民主思想出发。民主就是不专制, 不独裁, 在处理问题时, 要正确对待学生, 把学生当朋友, 融入到学生之中, 乐学生之乐, 想学生之想, 以民主的思想, 用纯洁的心灵、青春的活力和智慧, 和学生一起生活、劳动, 以及谈天说地。只要教师把学生当朋友, 学生也会把教师当朋友。对待学生, 不要一刀切。俗话说得好:“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不可能个个都考九十分, 也不可能个个都能达到各科及格。民主不是不要教师的尊严, 教师的奉献精神理应受到学生的尊重, 但这绝不能建立在牺牲学生尊严的基础上。民主也不是不要各种规章制度, 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 也是学生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但这种遵守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

最后, 教师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会宽容, 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尊重学生。做为一名教师, 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 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 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 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 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 激励他们发奋学习, 战胜困难, 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人格得到充分发展。相反, 如果一个教师不信任学生, 不尊重学生, 尤其在公共场合, 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 其后果是严重的。教师在学生面前, 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当人际关系和谐、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 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学习潜力也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 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 教师只有情感投入, 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 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 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当师生心心相印、感情融洽时, 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生命光彩, 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里,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 最注重以人教人, 师生愿意共生活, 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 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 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 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 学生对教师, 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之间的融洽, 都要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一校之中, 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 才算是真正的精神沟通, 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培养好的习惯, 适应终身的学习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 知识的更新将越来越快, 今天的新知识, 明天也许就已被淘汰。所以, 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 一人好学, 可以引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 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 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教师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学生,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 必须一面教, 一面学;教到老, 学到老。好学的学生知识常活, 终身进步不断, 好学的老师知识渊博、观念常新、教法先进, 这正是学生所渴望的好老师, 好学的先生教好学的学生, 师生之情将愈久愈浓。

第四,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面对互联网的大千世界, 面对这个大世界里汹涌澎湃、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 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在网络面前, 人人平等。一个小学生甚至可以比一个年长的教授能够更加轻松地适应网络化学习, 更轻松地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当师生处在网络民办的同一起跑线上, 师生关系的调整也就变得十分自然了;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 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老师;教师不再是为师者生硬的灌输, 而成为智慧与智慧的启迪, 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成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提高民主意识, 倡导和谐。因此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教师本身感觉、让学生畏惧的架子, 真正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摘要:合理有效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共学,共事,共修养

上一篇:自动变速器的使用与保养下一篇:试论如何提升虚拟实验室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