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大常委会监督法

2023-05-27

第一篇:最新人大常委会监督法

人大常委会贯彻实施监督法增强监督实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施监督法,按照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依法履责、提高水平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较好地履行了监督职责,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

了积极作用。下面结合我市人大工作实践,就如何贯彻实施监督法,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精心选择议题,增强监督针对性。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听取和审议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是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一项明确要求。多年人大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议题是做好监督工作的重要前提。在监督议题的选择上,我们坚持紧扣全局、紧扣中心、紧扣民生的原则,每年年底向人大代表发出信函,征求对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坚持少而精原则,每年工作计划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市信访局及市长电话所了解的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确保监督议题选得准,开展工作针对性强。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连年听取市政府关于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等情况的汇报,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较好地履行了对经济工作的监督职能。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多次听取市政府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村村通自来水和“一池三改”等工作情况的汇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紧密联系我市实际,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狠抓关键措施落实,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推进依法治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我们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常委会的重要任务,认真听取市政府及法、检两院关于普法工作、依法治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深入基层,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招商引资、壮大主导产业、培植大企业大集团、园区建设和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开展监督,促进市委决策的落实,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注重调查研究,坚持求真求深。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前提。不论工作监督还是法律监督,要做到情况明了、有的放矢,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力,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会上十分钟,会前十日功”,对常委会确定的每项审议议题,对牵动全局的大事要事和党委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都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视察、调查或执法检查。调研工作坚持求真、求实、求深,力求掌握第一手材料,提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在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专题调研时,我们采取市县两级人大联动,组织市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600多名人大代表参加。调查历时3个月,组成55个调查组,深入全市12个县市区,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察看现场、走访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调查了122个乡镇、371个村、1966户,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了100多名市级以上人大代表的意见。在组织开展煤炭产业发展情况调查和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深度调研时,我们从常委会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几个调查组,历时两、三个月,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出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操作性强的调查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据此,市政府成立了煤炭工业管理局,建立了地方政府与省属煤炭企业的高层议事机构,加快了煤化工等非煤产业的发展和塌陷地治理,调高了煤炭资源税税额。去年,我们提交的关于赴兄弟市学习人大工作、城市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考察报告,市委转发后,在全市引起良好反响。

三、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审议质量。举行常委会会议,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题工作报告,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审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整体效果。我们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一是制订制度,加强学习。常委会制定了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办法、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的办法。每次会议前,根据议题的需要,邀请有关学者专家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通报常委会机关的调查情况,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掌握审议的法律武器和事实依据,做到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二是改进会议形式,提高工作标准。常委会不断改进会议形式,采取会议开在现场、视察与审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审议质量。刚刚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就是在对全市重点项

第二篇:关于贯彻《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工作探究

[ 徐凤林 ]——(2009-11-10) / 已阅3062次

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正式实施。笔者就基层人大常委会如何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抓好该法的宣传贯彻,确保《监督法》在本行政区域内正确有效实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服务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强化《监督法》的宣传力度,为依法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办班培训搞宣传。常委会举办了二期学习培训班。既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及乡镇街人大主席学习《监督法》培训班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培训班,通过专题辅导讲座,使大家明确了《监督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重点、主要形式,明确了该法为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强了新形势下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借助活动搞宣传。督导“一府两院”学习《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并按照《监督法》的要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常委会还把《监督法》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考试的重要内容,纳入“五五”普法年度规划,在“法律六进”活动中一并宣传培训。三是运用多种媒体搞宣传。利用电视台、板报画廊,简报等媒介,设立《监督法》学习专栏,及时报道学习贯彻动态,广泛深入地向全社会宣传,形成了良好氛围。

2、强化监督制度建设,规范依法监督程序。常委会根据《监督法》规定和市人大工作实际,借鉴兄弟县市经验,建立了一系列办法和程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办公室,对现有的工作制度、工作文件、工作程序进行全面梳理。对符合《监督法》规定的加以深化和细化;对不完全符合《监督法》规定的加以规范;不符合《监督法》规定的加以清理,并制定了新制度。《蛟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规定》、《蛟河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流程》和《蛟河市人大信访工作规程》、《重点信访事项督办工作规程》等,规范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为《监督法》的贯彻落实奠定基础。

3、强化执法主体培训,提高依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学习培训,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网上学与外出参观学相结合方式,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能力和议事能力,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改善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知识结构。补选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人员进入常委会,解决监督知识缺陷问题,改变监督工作的被动局面。三是监督站位准确,各工作委员会认真履职,常委会建设不断加强。“三查(察)”活动围绕市委提出的苦干实干、三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这一主题精心选题,确定重点,与经济发展主旋律合拍,组织好检查、视察和调查,建议精准,督办有力,为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谏言献策。确保了审议意见得到认真落实。

创新信访工作程序,制定出台《蛟河市人大信访工作规程》和《重点信访事项督办工作规程》,与信访局、政府法制办、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及上下级信访单位横向联系,纵向沟通,确保了工作顺畅,程序规范。当好参谋,提高工作质量。开办了《信访工作分析》简报,为领导提供准确信访信息情况,认真督办、交办、准确转办上访件。以人大信访室为联系群众的窗口,热情接访,化解矛盾,起到稳压器、消火栓的作用。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做到收发及时,传阅规范,审核细致,存档立卷,讲求质量,不出纰漏。对送审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把关,细致审核,依法监督,维护人大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威。

4、强化监督方式综合运用,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一是围绕重点工作搞监督。常委会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本着“在支持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的原则,紧紧围绕改

革发展稳定大局,经济总量翻番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强化监督工作力度,开展了新区大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五五”普法和社区建设情况的审议监督。加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落实力度,增强了监督的实效性。二是围绕专项工作搞监督。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和强化信访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涉法问题的监督、开展了对市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调查,《消防法》、《治安处罚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法官法》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采取多种监督方式,把审议和咨询结合起来,把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把议案和视察结合起来,增强了监督的针对性,三是围绕审议意见的落实搞监督。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市政府对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和“一府四院”关于落实本年度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对问题突出、久拖不决的问题,采取询问和质询、跟踪调查等方式进行监督,促使问题早日解决,增强了监督的权威性。

二、存在问题

1、学习宣传不到位,对贯彻落实《监督法》的重要性认识不高,不能充分认识《监督法》的权威性。

2、监督方式综合运用的不够,审议多质询少,询问多特定问题调查少,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三、几点建议

1、树立有法可依的监督理念,进一步加大监督宣传力度。作为基层的市人大常委会,首先要学习宣传好《监督法》,全面掌握《监督法》的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认识到《监督法》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感和监督意识;其次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议决能力;再次对“一府两院”严格要求,增强“一府两院”接受人大监督意识。

2、树立依法监督的权威性,进一步综合运用监督形式。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要深刻体现《监督法》与时俱进的法律品质,要综合运用监督方式,把重点监督与一般监督结合起来,把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结合起来,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把监督权与决议权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就是对“一府两院”工作促进这一监督工作的最高境界,树立《监督法》的权威性。

3、树立服务大局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按照确定的发展战略精心选题,确定重点,一以贯之抓落实。要强化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精准有效找准问题;要完善学习措施,强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政治和法律法规学习,立足本职强素质,服务大局搞监督,提高审议监督质量,提高依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凤林

第三篇:《人大监督法》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监督法》

学 习 讲 稿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大家好!

按照年初常委会会前学法安排,今天有幸作为领学人与领导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表决通过,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监督法共分九章,共计48条,我们将分二个部分进行学习,即:第一部分监督法基本概括(总则);第二部分监督法对具体监督形式的规定。

第一部分 监督法基本概括(总则)

一、监督法的调整范围

1、监督法将调整范围定位于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由于各级人大代表会议每年通常只开一次会,对“一府两院”工作实施经常性监督的职权是由人大常委会行使的;因此,监督法将调整范围确定在规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

2、规范完善了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的程序。宪法以及地方组织法、立法法、预算法等法律已经赋予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权,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是监督的形式和程序不够完善。因此,监督法着重将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进一步予以规范化、程序化。

二、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五个)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第3条作了规定)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人大的具体工作都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如:对“一府两院”的各项监

督和重大工作计划安排,都及时向党委请示;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执法检查报告等监督工作的主要情况以及重要意见、建议,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经常委会审议的包括监督方面的重要问题,党组也要先行研究,把握好原则和方向。人大监督工作总体上是围绕切实贯彻党委意图,依照法定程序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意志的统一。(这是我们的人大制度与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议会议员代表的是各自的政党、阶层和集团的利益,因此议会中有激烈的质问、争辩、争吵,如韩国议会开会时议员与议员、议员与政府人员间发生动手动脚的现象,日本是通过议会把首相换来耍。而我们各级国家机关都坚持党的领导,人大、一府两院都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的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必然是和谐的、比较温和的,是工作支持和搭台,而不是简单反对和撤台。所以人大在选举干部、表决任命干部时,都极少有意外情况出现,充分体现了党委的意图。人大的监督,提出的审议意见、工作建议比较委婉,始终把理解和支持融入监督工作中。)

2、坚持依法行使监督权的原则。(第2条作了规定)一是职权法定,二是程序法定。

3、坚持民主集中制,遵循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监督法第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

4、坚持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原则。监督法第6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监督法第14条、第20条、第27条等都规定,人大常委会审议各项报告及审议意见、作出的相关决议,应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我们现在是按月把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和审议意见编辑成常委会公报,按季度把公报发

给县代表,在常委会审议议题时每次邀请6名乡镇基层县代表列席,以此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5、坚持向社会公开原则。监督法第7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三、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七种形式

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明确规定,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是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两个方面。监督法规定了七种形式: 一是对“一府两院”专项工作的监督; 二是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三是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四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五是询问和质询;六是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七是审议和决定撤职案。

四、监督工作计划制定

制定监督工作计划的目的,在于提前明确下一监督议题、监督方式、承办机构、实施时间等内容,保证监督工作依法按程序开展。(监督法第8条、第9条对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议题确定原则、议题计划制定作出了规定,执法检查等监督议题的计划制定也参照这两条规定确定)

1、监督工作计划的制定。依照监督法第8条的规定,人大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确定每年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与执法检查等监督议题。监督议题建议由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办事机构,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每年11月底前提出。根据需要,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监督议题的建议。

2、监督计划的通过和公布。依照监督法第8条第2款规定:监督计划需提请经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部分 监督法对具体监督形式的规定

监督法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别对七种规定监督形式作了详细规定,下面具体学习:

第二章 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听取和审议

一、具体工作的程序 (要把握7点)

1、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大代表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第10条作了规定)目的是充分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审议的质量。

2、常委会办事机构汇总各方面的意见,提供专题材料,交换意见。监督法第11条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3、报告的主体。依照监督法第13条的规定,具体报告的主体是本级政府对某一专题所作的工作报告,本级法院或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

4、审议内容。审议重点内容是报告机关是否依法开展有关专项工作;报告的情况是否客观真实;工作的成效、存在问题和原因;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措施。

5、审议意见的处理。依照监督法第14条第1款的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一府两院”应当对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把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委会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的,“一府两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6、工作评议。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必要时,可以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报告机关的专项工作进行评议。经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人数未超过半数的,应当责成报告机关重新报告。

7、督办。常委会可以对审议意见和决议执行情况组织跟踪检

查,也可以委托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实施跟踪检查,督促执行反馈。

第三章

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的具体形式包括: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以及审计工作报告。

一、预算监督

(一)预算、决算监督的重点内容。按照监督法第18条第1款规定,人大常委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监督以下7个方面的情况。

1、遵守预算法律、法规和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执行。

2、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不列赤字。就各级预算而言,预算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是否存在虚假平衡。

3、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财政资金不能满足所有的支出需要,必须统筹兼顾并保证重点支出。

4、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5、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6、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以及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7、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及其使用情况。今年县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市区县人大成立了预算工委,并制定了《 隆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预算审查监督办法》。

(二)预算监督的主要形式

1、审查和批准决算 。监督法第15条规定,国务院应当在每年6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6月至9月期间,将上的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2、听取和审议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监督法第16条作了具体规定。

3、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 。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权在本级

人大常委会。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通报预算调整的有关情况。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监督主要内容和形式

监督法第16条、第17条、第20条、第21条规定对计划监督主要内容和形式作出了相应规定,监督程序与预算监督程序基本相同。具体监督形式有4方面:(一)听取和审议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二)审查和批准计划调整方案。(三)听取和审议中长期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监督法规定,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这是一个新的监督形式。(四)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三、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监督法第20条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人民政府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委会报告。

第四章 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执法检查作为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保证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的依法正确行使,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执法检查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执法检查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执法检查不直接处理具体问题和案件。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案件,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由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提出意见,交由法律实施机关依法办理。

第二,执法检查的主体是各级人大常委会。

第三,执法检查的监督对象是法律实施机关 。人大执法监督

的特点则主要是同级监督,执法检查的监督对象应当是本级法律实施机关,本级法律实施机关除“一府两院”,还包括相关的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的直属机构。

第四,执法检查既是法律监督也是工作监督。

前面学习了监督计划的制定,执法检查工作的开展在监督法第24至27条有具体规定,这里重点学习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的处理。根据监督法第27条规定:一是本级政府、法院或者检察院对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应当研究处理并提出报告;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在收到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后,应当进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整改措施,改进工作。二是执法检查的后续跟踪,执法检查的后续跟踪是执法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执法检查工作,往往容易忽视执法检查后的跟踪检查。

第五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一、备案审查的含义和分类

1、备案审查的含义。是指规范性文件在生效之后,要按法定期限报法定的机关备案,由接受备案的机关进行分类、存档,在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间,依法对其监督审查的活动。关于规范性文件的范围监督法第28条有明确规定,监督法29条把制定相关备案审查工作规定的权力,授予了省级人大常委会。

2、审查分为主动审查和被动审查。主动审查,指的是在没有任何国家机关和公民提出审查要求或建议的情况下,由专门委员会或者法制工作委员会主动开展的审查工作。被动审查,是以某些国家机关和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提出审查要求为前提。从实际情况来说,审查工作是以被动审查为主的。 依照新规定,四种情形可以主动审查:一是对于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的;二是涉及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义务的;三是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和行政收费的;四是其他认为需要进行审查的。

二、备案审查内容和范围

审查内容:(监督法第30条作了规定)一是是否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二是是否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抵触;三是是否有其他不适当情形;四是是否与上级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相抵触;五是是否与其他规范性文件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六是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审查范围:在《四川省〈监督法〉实施办法》中,县级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范围:一是县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规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二是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决定。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明确为由同级政府负责。对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收到的对同级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要求或者审查建议,转送同级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将处理结果报告同级人大常委会。

(改革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我们认为各级国家机关创新的基础是依法履行职能职责,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对于人大工作创新,就是用足、用好、用活监督法规定的监督形式,更多的监督具体的事、具体的人。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收集到的群众对“一府两院”的具体工作意见,就可以采取提出询问和质询的形式及时解决。最近城区一些街道在搞绿化,群众意见反映到了人大,就可以通过询问和质询的监督方式,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就绿化方案作出说明、解释,假如人大组成人员认为绿化方案不符合实际、不科学或者耗资极大,就可以对绿化方案提出意见建议,要求重新答复。这比采用听取政府城区绿化工作情况报告的监督形式更

加及时和有针对性。)

第六章 询问和质询

一、询问和质询的性质

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及其部门、法院、检察院工作中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有关机关作出说明、解释的一种活动。询问和质询的目的,是为了获知“一府两院”的工作情况和其他有关情况或者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提出批评,以督促他们改进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高依法办事水平和工作效率。所以,询问和质询虽然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个人行为,但其性质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方式之一,是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一种独特运行方式。监督法第3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二、质询案的提出与答复

1.质询案的提出。监督法第35条第1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第2款规定:“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根据上述规定,提出质询案,必须符合以下六项要求:

第一,提出质询案的主体,必须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第二,质询案必须符合法定人数,即: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质询案。第三,质询案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如果以口头形式提出,应当按照询问处理。第四,质询案必须明确所要质询的对象。一个质询案,应当只针对一个质询对象,以

便明确答复机关。第五,质询案必须明确所要质询的问题。一般来讲,一个质询案应当只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问题需要质询,可以分别提出几个质询案。第六,质询案必须明确所质询的内容。

2、质询案的答复。监督法第36条有规定,质询案的答复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由主任会议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答复。第二,口头答复的,必须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到会答复。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签署。第三,质询案答复后,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常委会会议。

3、对质询案答复不满意的处理。监督法第37条规定:“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山的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七章 特定问题调查

监督法总结实践经验,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范围、调查委员会的组成和权限、调查报告的提出和审议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39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规定包括两层意思:第一,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是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需要。对于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第二,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应是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无法胜任完成的重大问题。

一、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组织

1、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提议的提出 。包括两种:一是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提议。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提议,

监督法第40条第2款规定:“五分之一以上常委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常委会审议。”

2、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提议的审议和表决 。提议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后,由主任会议提出关于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决定草案(同时提出调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进行表决。

二、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报告的提出和审议决定

监督法第43条规定:调查委员会应当向产生它的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八章 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

监督法第八章,第44条至46条作了具体规定。

1、撤职适用的对象范围

监督法第44条规定撤职对象分三类:一是个别政府副职领导人员。需要明确的是,对于由人代会选举产生的政府副职领导人,本级人大常委会也是可以决定“个别”撤职。二是政府正、副职领导人员以外的其他组成人员,包括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等。根据地方组织法第44条第(十)项的规定,对于上述人员,本级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免,因此也有权决定撤职。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外的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审判、检察人员。因此,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决定撤职的对象范围不包括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撤职案的处理 。撤职案提出后,其处理程序有两种:一

是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撤职案,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直接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二是对于撤职案指控的事实是否成立,证据和事实尚不清楚的,由主任会议决定向常委会提议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委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3.撤职案的审议和表决 。列入常委会议程的撤职案,由常委会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审议。撤职案经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如果没有对撤职案提出相反的事实和证据,意见比较一致,主任会议应当将撤职案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表决撤职案,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本次学习内容到此结束,由于自身在监督法学习中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错误,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

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

根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县人大常委会按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努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制定监督工作计划如下:

一、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拟安排在4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

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与县人民法院联系。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教育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报告拟安排在6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负责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报告拟安排在8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负责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安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报告拟安排在8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

会负责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县1-9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拟安排在10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负责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县1-9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拟安排在10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负责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拟安排在10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负责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县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批准《关于县财政决算草案》。报告拟安排在10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负责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县项目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报告拟安排在12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负责与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

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拟安排在1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听取。报告的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负责。

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检查全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情况。执法检查报告提请4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

检查全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情况。执法检查报告提请6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

三、有关工作的视察、调查

对县水利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视察工作于8月份进行,视察报告提请8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

对县殡仪馆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视察工作于10月份进行,视察报告提请10月份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县

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

对全县发展冬春季烤烟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报告提请6月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

对县社会治安结合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报告提请12月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有关准备工作由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落实。

对列入监督工作计划的项目,县人大常委会各相关委室要依照监督法和《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各项监督工作计划的圆满完成。

第五篇:文章标题:检察长在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监督法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倍受社会关注和人民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人大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下面就旗人民检察院 如何学习贯彻监督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监督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监督法》从1986年开始酝酿、历经六届至十届共五届全国人大、历次全国人大会议都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制定监督法的议案,可以说千呼万唤始出来,“20年间磨一剑”,《监督法》虽然只有九章四十八条6700余字,但它的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内容全面,要求明确。监督法的出台,澄清了问题、理顺了关系、规范了工作、强化了职能,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进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监督法》对监督原则、监督主体和对象、监督范围和内容、监督程序等都作了相应规定,以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为中心,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实行政策监督、财政监督、法律监督和人事监督。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进政体制改革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制定《监督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是有利于落实宪政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监督法》的出台,反映了执政党正竭尽所能落实民主宪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使民主监督渠道更加畅通、程序更加规范、作用得以发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四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监督法》将本法的调整范围锁定为规范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从而确立了人大常委会独立的监督地位。赋予了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务评议、财政监督,人事撤职及政令审查等职权,并规定了上述职权行使的方式与途径,从而使人大监督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五是有利于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准,关键在于监督机制是否健全与完善。要防止滥用权力,就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由立法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监督法的实施对于加强权力机关对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监督意义重大。

二、认真学习贯彻监督法,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监督法在规范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方面,作了许多制度性的创新,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监督法调整的对象,也是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的对象,人大及常委会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支持和促进,贯彻好监督法,旗人民检察院将认真做好以下几下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的理念。要把学习监督法列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干警认真学习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系列法律和工作制度,学习监督法条文,全面深刻地领会《监督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全面深入宣传《监督法》的立法背景、立法宗旨、法律条文。通过强有力的学习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体检察干警都关注和推动这部法律的实施,自觉接受旗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正确贯彻执行这部法律。

(二)强化规范意识,做好《监督法》实施前的规范和过渡工作,近年来,旗人民检察院为推进自觉接受旗人大监督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相继制定的一些制度、议事办法、规则和程序。但《监督法》出台后,其中有不少内容已与之不相一致。我们将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监督法》的研究,充分运用实施前的这段时间,对有关工作制度等进行全面梳理,对符合《监督法》规定的要加以深化和细化,对与《监督法》规定和精神不一致的地方,要及时做出调整,认真加以规范,为实施《监督法》做好充分准备。

(三)强化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意识,按照监督法主动接受旗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要严格执行向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报告制度,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争取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严格执行接受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制度,如实报告有关法

律实施情况;严格执行接受询问和质询的工作制度,对需要答复的质询案,认真及时地进行答复,要认真执行旗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将加强与人大内司委联系,建立联系制度,实现双向互动与工作对接;同时将在院内确定专人联系人大常委会及人大内司委,加强工作层面的沟通和联系。

(三)强化职能意识,以监督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多年来,旗人大及常委会非常重视旗人民检察院工作,一直在关注检察工作的发展,为检察工作开拓与创新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检察工作全面进步在职权范围内做了很多努力,这次监督法的实施,进一步拉近人大与检察机关的距离,也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旗人民检察院将以学习贯彻监督法为契机,全面强化各项检察职能,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认真做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和问题的查办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提高执法能力,促进执法公正,以实际行动贯彻监督法。

目前,检察机关以十二检会议召开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意见下发为标志,进入了一个新了发展阶段,我相信,以监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必将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为全旗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检察长在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监督法座谈会上的发言》来源于,欢迎阅读检察长在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监督法座谈会上的发言。

律实施情况;严格执行接受询问和质询的工作制度,对需要答复的质询案,认真及时地进行答复,要认真执行旗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将加强与人大内司委联系,建立联系制度,实现双向互动与工作对接;同时将在院内确定专人联系人大常委会及人大内司委,加强工作层面的沟通和联系。

(三)强化职能意识,以监督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多年来,旗人大及常委会非常重视旗人民检察院工作,一直在关注检察工作的发展,为检察工作开拓与创新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检察工作全面进步在职权范围内做了很多努力,这次监督法的实施,进一步拉近人大与检察机关的距离,也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旗人民检察院将以学习贯彻监督法为契机,全面强化各项检察职能,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认真做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件和问题的查办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提高执法能力,促进执法公正,以实际行动贯彻监督法。

目前,检察机关以十二检会议召开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意见下发为标志,进入了一个新了发展阶段,我相信,以监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必将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为全旗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检察长在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监督法座谈会上的发言》来源于,欢迎阅读检察长在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监督法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一篇:中学食品安全教育计划下一篇:中学普法教育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