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2023-05-28

第一篇: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1、努力向上,积极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力。

2、管理力度不够,业务学习还有待于提高。平时工作中习惯用老办法解决创新问题,创新的思维不灵活,创新的办法不多,想问题,干工作创造性不强。

3、工作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由于自己年轻,对事物内在规律把握的还不好,处理问题有时考虑的还不够周到,急于求成。戒忌戒躁,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三是有时工作不够细心,办事不够谨慎;四是工作方法有时还需改进,工作预见性、主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

的加强。

1、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高。表现在一是缺乏全面系统地学习;二是被动地去学习。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

3、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群众有关的来信来访批办的多,直接落实的少,解释得多,办理得少;二是没有主动为排污单位提供排污技术上的指导。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16.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7.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18.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19.“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0.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1.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2.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5.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6.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 27.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28.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29.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0.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31.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32.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3.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34.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5.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36.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 37.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38.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39.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40.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1.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2.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43.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 44.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45.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 46.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工作。

4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性所消磨。

48.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49.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 50.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

51.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52.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

5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4.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55.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56.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 57.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58.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59.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60.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1.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62.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6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我们课堂为什么死气沉沉、不够活跃,关键是我们教师不敢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因此,我们应鼓励教师们多“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只要有利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就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那么,如何创新呢?

一、创新要在继承传统下开拓新路子

数学教师要创新必有个前提,即在继承前人传统基础上创出教学的新路子,创新并不是时时搞出新花样。要在教学中“创新”,首先要了解教育史,了解教育史上有哪些可以继承的优良传统,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其次,要了解中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并进行比较分析,看看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对数学教师来说就要了解中外母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将一些历史上证明是失败的东西作为新事物来推广;第三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套别人的先进理论,因为,即使别人能用的新模式,新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你的实际。

二、创新需要有反思意识

数学教师要创新还需要具有反思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他的名著《德国教师指南》里说:“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反思就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提倡教育反思,将反思上升到一种教育理论的高度,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教育的一种趋势。

何谓“反思”?简单地说,反思就是对你已经做过的事进行思考,看看哪些有效率哪些是无效的,哪些是高效的哪些是低效的,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反思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例如数学教师对自己几年来的学习、工作,科研作一个总的反思:从理论上加以思考,实践上加以检验,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这是长期的。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回顾总结一下,或一个月总结一下自己教学的情况,这是短期的。本来这个工作,我们过去也一直做的,每学期结束总要写小结、总结。但是“教育反思”与学年总结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是:①教育反思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例行公事;②教育反思无处无不在,时时须反思;③反思要以理论为指导,以理论检验自己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经验总结;④反思还须提出未来的设想,这里“自觉”是关键。

为什么要反思?简单地说是要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用到教师身上;教而不思也会罔,我们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就不是机械重复,“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固然不行,即使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也不符合要求。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中小学教师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一年忙到头,结果教学效果反不好,自己累了不算,使学生也疲于奔命以至厌学。这就需要反思。需要寻找其中原因:“为什么别人比我省力效果反而好?”教学是一种艺术,有人问罗丹什么是雕塑艺术时,罗丹回答说:“砍掉多余的部分。”那么教学也是要“砍掉多余的部分”,师生都要减少无效劳动。但是“砍掉”什么,如何。“砍”,就需要反思,需要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检验。情况似乎正是这样的情境:数学教师辛辛苦苦地讲解课文或分析试题,课堂里却有不少学生在做数学或外语作业,教师苦口婆心地开导学生,学生却犹如东风入牛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反思;为什么学生不愿听,是我们哪个教学环节出了毛病?还是学生另有原因?假如教师缺乏反思意识,就会借助于批评甚至讥讽、训斥的惩罚手段,以至把师生关系搞僵。反之,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寻找上课中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根源,就可以获得经验或教训,下一次就不会重蹈覆辙。

怎样反思?加拿大学者范梅南认为:反思有四个不同层次:①常识性反思,指普通生活中的常识性反思和行动,这是靠我们的理性进行的,是一种习惯性,常规化的直觉的反思。②经验性的反思,将我们的实际体验,以偶然和有限的方式进行反思,用语言描述教学事件,讲述故事,形成经验性的判断,实践性的原则。③理论性的反思,以一种更加系统和更加持续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经历进行反思。“以便对我们的日常行动形成理论性的理解和批判性的观点。”这个层次需要引入理论思考。④对自己反思的方式、理论化形成进行反思,以期对知识的性质、知识在行动中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将知识运用于对我们实际行动的积极理解等方面达到一个更加自我反思的领悟。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获得教学中的“自由”,只有了在遵循教学规律前提下进行教学的“自由”,我们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教师要创新必须有一点牺牲精神,敢于尝试,不要患得患失,教师要有周密的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设计,对一些不可预测因素要有充分的估计等等。

三、创新要以科研为基础

时代在进步,教师不但要成为一名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者,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名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人际关系艺术家等等,还要成为一名专家学者式的人物。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有平等意识,对话态度,反思意识、创新意识以外,还要有进行科学研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精神。

中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科研?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一个教师,如果只是埋头一辈子教书,即使十分努力十分勤奋十分敬业,也仍是一个教书匠。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一面脚踏实地地教书育人,一面不断地学习进修搞科研。好的教师必须是有科研意识的,他比别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学得多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不致误导学生。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榜样。因此,教师搞科研是一件天经地义之事,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活动本身就带有科研性质,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自觉行为。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是不对的。割裂的结果是:行为,类教学为了出成绩(学生考分)。于是学习成了一种机械劳动,由别人管理、控制和严密监督的似车间梳水线上操作的工人;科研为了装饰,为了评职称,为了学校出政绩,创名校。最后,两者互不搭界,教师教书效率不高,科研成为空科研,甚至假科研。

当然,数学的科研要尽可能有理论指导,又要针对教学实际。我以为当年胡适之先生提倡的“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吸取。如果实际问题不解决,只是完成一个个“课题”,写成一篇篇“论文”,那么,这样的科研实际意义并不大。在当今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里,“语社会无关的象牙塔里的学问无权得到社会的承认”,一位美国教育家这样说。同样,不能解决数学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也无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总之,我们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需要扎扎实地工作,决不是喊喊口号;换些花样就搞成的。怀特海认为教育“不存在一条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捷径”,要让学生由树木见到森林,需要我们教师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努力工作。唯如此,才有创新可谈。

第二篇: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21世纪是数学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学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教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4、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5、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学校】

6、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7、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8、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9、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0、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1、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2、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3、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14、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

15、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课堂教学】

16、学贵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17、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8、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9、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20、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21、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22、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3、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24、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5、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26、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27、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师与学生】

28、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29、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30、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1、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32、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33、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34、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教师的专业化】

35、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

36、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3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38、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9、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40、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41、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

42、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行为习惯】

43、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44、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师德】

45、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46、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47、“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48、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49、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50、“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51、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

52、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创新能力】

53、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54、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55、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56、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评价】

57、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58、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

59、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60、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61、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2、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63、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现代教育方向】

64、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三篇:新理念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一、加强沟通,师生进行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少了哪一方也不会构成教学,更别说提高课堂效率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会成了无米之妇。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强调学生对老师的遵从,老师教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体。这就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意兴阑珊,使课堂的效率只减不增。要想转变这种课堂氛围,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改变传统一师独大的局面,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学生乐于向老师倾诉心声和内心的渴望,教师不仅倾尽所学教育学生而且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关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是建立平等、互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师生之间时时沟通,才能使学生的反馈意见用在切实改善教学方案上,才会让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把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还能让师生产生信任感。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更需要建立平等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小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不易走思,更易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更易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

二、结合生活,体会学习作用

小学语文不是架空了的高深学科,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它的课文选材基本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向学生传达的一种思想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感动,并将这种美和感动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升国旗》中体会对国旗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在《江南》中感受江南莲映荷塘、鱼儿嬉戏的美景,在《奶奶的白发》中体会奶奶的不易和浓浓的祖孙情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置于课文环境中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就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对知识记忆深刻。学习和生活是无法切割的,学习的知识可以方在生活中去加深理解和记忆,生活中的事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课本与生活相结合,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要应用到生活中。如学习到《母亲的恩情》这一课,知道母亲对远行的孩子的牵挂和惦念,母亲深深的爱都隐藏在秘密的针脚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表现。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为大的母爱之后,就要对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加以引导,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去体贴母亲、孝敬长辈。这就是让小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用在生活中,让生活成为检验学习结果的标尺。

三、合作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要求下,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它是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双方思维的解放。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充当起了学习的主体和施动方。小学生不可能在刚刚进入学校开始就会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小组学习。让小学生在学习小组分出不同的角色,并能激发出学习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划分成组。小学语文学习最根本的还是让小学生爱上学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才会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助合作学习中,也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固然这需要持续、有效的练习巩固,但是主要还是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习惯养成的前提。新课标下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提出新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就需要与时俱进。只有随着社会形势和学生发展需求而不断完善的教学理念,才能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制约学生进步的拦路虎。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我们知道这条路会颇多曲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无数教育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引领学生发展将指日可待。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唐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设计的新策略

(一)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的前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 我们的备课为什么千篇一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案、单纯依赖教参,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有不少教师已成为教参(备课手册)“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他们单纯依据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定位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参内容绝对化。实际上,教参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何时、何地、何学生群体都适应)的备课法宝。所以,要从教师本人解读文本入手,才能解决单纯依赖教参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

(二)目标设定——教学设计的方向。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

【案例4】下面是给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下)主题单元(2)中《小山村》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介绍事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据研究,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态等因素。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准备,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⑴ 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⑵ 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以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模式,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进课堂。如自主学习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上网、读课外书、咨询、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举行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还可以指导他们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⑶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观察、调查,获得信息,学习语文。⑷ 因地制宜地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等。⑸ 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画与写”课程`、“每周一诗”等。

(四)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的关键。

1、教学流程要从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向现代的人性化的板块设计转变。

【案例5】以《田忌赛马》为例(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一个有关人生智慧的故事。文章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历史故事,揭示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面是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

A、导入课文,介绍文中人物和历史背景;

B、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C、学生自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解读教材,学生跟着教案走

D、逐段讲解课文,弄清两次赛马过程;

E、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简析:从上述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其量是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教师讲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 下面是现代的人性化的板块设计:

A、 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

B、 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

C、 精读板块:辩论比赛,深入文本。 活用教材,教案跟着学生走

D、 拓展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简析:从以上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出,按这样的设计实施的教学进行过程是充满智慧、连接学生生活的生态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在这样的生态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单单给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增强。

2、教学流程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既要体现针对性,又要注重操作性。【案例6】不同课型的性质、任务对教学流程设计有直接的制约作用。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需要,可将新的小学阅读教学划分为精读课、略读课、学习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课,其教学流程应该有所不同:

精读课:以读为基础,以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特征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流程大致为: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研读品读,深层体悟→熟读成诵,尝试运用。

略读课:主要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教学流程大致为:问题引路,略读课文,了解大意→围绕重点,以读为主,体会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课: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和掌握新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新的学习方法而确立的一种“学会学习”的实践课;其教学流程大致为:提出操练任务,师生分头准备→教师扼要讲解,学生充分操练→学生交流心得,师生共同总结。

课外阅读展示课:是为推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确立的新课型,是一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其教学流程大致为:课前学生准备→课中交流展示。

(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延伸。

1、 为什么要重视教学反思?研究表明: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从冲动的、例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形成反思习惯。

2、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一是要明确的内容(包括技术层面的反思、观念层面的反思、解释层面的反思、解放层面的反思、宏观背景层面的反思);二是掌握反思的策略(包括写反思日记、课堂录像、同行观摩、校际赛课、专家观摩等)。

第五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念

理念一: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目中有人)

1、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习活动);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享受高质量教育。

2、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习有意义的内容);

3、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同形式作业的设计不同形式学习方式的选择)。

理念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心中有标) •三维目标的融合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注重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加强培养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与学习方法,注重形成性的过程评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三维目标各有侧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 理念三:树立教学方式新理念(学中有趣) •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建立开放的学习观

----主动性(激发兴趣 愉快参与) ----独立性(创造机会 独立学习) ----体验性(设计活动 人人感受) ----问题性(设置问题 促进探索) 理念四:建立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教中生智)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倾听者欣赏者鼓励者促进者…… •学生和文本关系的新定位

学生是文本的体验者、感受者、欣赏者、质疑者、拓展者、创造者而不是文本的理解者、接纳者、盲从者……

温馨提示:教学对话中教师和学生要做文本作者的知音,要正确理解文本传达的价值取向。

上一篇:中心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最新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