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理念集锦

2024-04-11

最新教育理念集锦(精选6篇)

篇1:最新教育理念集锦

1、努力向上,积极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自己的各项工作能力。

2、管理力度不够,业务学习还有待于提高。平时工作中习惯用老办法解决创新问题,创新的思维不灵活,创新的办法不多,想问题,干工作创造性不强。

3、工作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由于自己年轻,对事物内在规律把握的还不好,处理问题有时考虑的还不够周到,急于求成。戒忌戒躁,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三是有时工作不够细心,办事不够谨慎;四是工作方法有时还需改进,工作预见性、主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1、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高。表现在一是缺乏全面系统地学习;二是被动地去学习。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

3、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群众有关的来信来访批办的多,直接落实的少,解释得多,办理得少;二是没有主动为排污单位提供排污技术上的指导。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16.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7.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18.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19.“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0.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21.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2.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5.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26.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27.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28.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29.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0.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31.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32.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3.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34.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5.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36.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37.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38.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39.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40.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1.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2.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43.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44.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45.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46.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工作。

4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性所消磨。

48.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49.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50.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

51.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52.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

5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54.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55.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56.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57.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58.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59.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60.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1.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62.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6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我们课堂为什么死气沉沉、不够活跃,关键是我们教师不敢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因此,我们应鼓励教师们多“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只要有利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就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那么,如何创新呢?

一、创新要在继承传统下开拓新路子

数学教师要创新必有个前提,即在继承前人传统基础上创出教学的新路子,创新并不是时时搞出新花样。要在教学中“创新”,首先要了解教育史,了解教育史上有哪些可以继承的优良传统,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其次,要了解中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并进行比较分析,看看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对数学教师来说就要了解中外母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将一些历史上证明是失败的东西作为新事物来推广;第三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套别人的先进理论,因为,即使别人能用的新模式,新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你的实际。

二、创新需要有反思意识

数学教师要创新还需要具有反思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他的名著《德国教师指南》里说:“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反思就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提倡教育反思,将反思上升到一种教育理论的高度,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教育的一种趋势。

何谓“反思”?简单地说,反思就是对你已经做过的事进行思考,看看哪些有效率哪些是无效的,哪些是高效的哪些是低效的,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反思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例如数学教师对自己几年来的学习、工作,科研作一个总的反思:从理论上加以思考,实践上加以检验,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这是长期的。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回顾总结一下,或一个月总结一下自己教学的情况,这是短期的。本来这个工作,我们过去也一直做的,每学期结束总要写小结、总结。但是“教育反思”与学年总结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是:①教育反思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例行公事;②教育反思无处无不在,时时须反思;③反思要以理论为指导,以理论检验自己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经验总结;④反思还须提出未来的设想,这里“自觉”是关键。

为什么要反思?简单地说是要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用到教师身上;教而不思也会罔,我们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就不是机械重复,“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固然不行,即使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也不符合要求。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中小学教师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一年忙到头,结果教学效果反不好,自己累了不算,使学生也疲于奔命以至厌学。这就需要反思。需要寻找其中原因:“为什么别人比我省力效果反而好?”教学是一种艺术,有人问罗丹什么是雕塑艺术时,罗丹回答说:“砍掉多余的部分。”那么教学也是要“砍掉多余的部分”,师生都要减少无效劳动。但是“砍掉”什么,如何。“砍”,就需要反思,需要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检验。情况似乎正是这样的情境:数学教师辛辛苦苦地讲解课文或分析试题,课堂里却有不少学生在做数学或外语作业,教师苦口婆心地开导学生,学生却犹如东风入牛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反思;为什么学生不愿听,是我们哪个教学环节出了毛病?还是学生另有原因?假如教师缺乏反思意识,就会借助于批评甚至讥讽、训斥的惩罚手段,以至把师生关系搞僵。反之,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寻找上课中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根源,就可以获得经验或教训,下一次就不会重蹈覆辙。

怎样反思?加拿大学者范梅南认为:反思有四个不同层次:①常识性反思,指普通生活中的常识性反思和行动,这是靠我们的理性进行的,是一种习惯性,常规化的直觉的反思。②经验性的反思,将我们的实际体验,以偶然和有限的方式进行反思,用语言描述教学事件,讲述故事,形成经验性的判断,实践性的原则。③理论性的反思,以一种更加系统和更加持续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经历进行反思。“以便对我们的日常行动形成理论性的理解和批判性的观点。”这个层次需要引入理论思考。④对自己反思的方式、理论化形成进行反思,以期对知识的性质、知识在行动中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将知识运用于对我们实际行动的积极理解等方面达到一个更加自我反思的领悟。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获得教学中的“自由”,只有了在遵循教学规律前提下进行教学的“自由”,我们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教师要创新必须有一点牺牲精神,敢于尝试,不要患得患失,教师要有周密的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设计,对一些不可预测因素要有充分的估计等等。

三、创新要以科研为基础

时代在进步,教师不但要成为一名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学习者,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名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人际关系艺术家等等,还要成为一名专家学者式的人物。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有平等意识,对话态度,反思意识、创新意识以外,还要有进行科学研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精神。

中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科研?这个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一个教师,如果只是埋头一辈子教书,即使十分努力十分勤奋十分敬业,也仍是一个教书匠。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一面脚踏实地地教书育人,一面不断地学习进修搞科研。好的教师必须是有科研意识的,他比别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学得多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不致误导学生。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榜样。因此,教师搞科研是一件天经地义之事,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活动本身就带有科研性质,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自觉行为。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是不对的。割裂的结果是:行为,类教学为了出成绩(学生考分)。于是学习成了一种机械劳动,由别人管理、控制和严密监督的似车间梳水线上操作的工人;科研为了装饰,为了评职称,为了学校出政绩,创名校。最后,两者互不搭界,教师教书效率不高,科研成为空科研,甚至假科研。

当然,数学的科研要尽可能有理论指导,又要针对教学实际。我以为当年胡适之先生提倡的“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吸取。如果实际问题不解决,只是完成一个个“课题”,写成一篇篇“论文”,那么,这样的科研实际意义并不大。在当今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里,“语社会无关的象牙塔里的学问无权得到社会的承认”,一位美国教育家这样说。同样,不能解决数学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也无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总之,我们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需要扎扎实地工作,决不是喊喊口号;换些花样就搞成的。怀特海认为教育“不存在一条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捷径”,要让学生由树木见到森林,需要我们教师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努力工作。唯如此,才有创新可谈。

篇2:最新教育理念集锦

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21世纪是数学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学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教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4、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5、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学校】

6、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7、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8、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9、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0、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1、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2、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3、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14、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

15、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课堂教学】

16、学贵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17、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8、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9、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20、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21、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22、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3、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24、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5、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26、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27、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师与学生】

28、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29、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30、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1、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32、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33、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34、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教师的专业化】

35、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

36、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3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38、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9、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40、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41、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

42、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行为习惯】

43、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44、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师德】

45、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46、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47、“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48、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49、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50、“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51、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

52、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创新能力】

53、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54、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55、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56、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评价】

57、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58、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

59、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60、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61、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62、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63、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现代教育方向】

篇3:最新教育理念集锦

一、新闻媒介演进的意媒控制论

近年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每一种新闻媒介的信道,越来越被定义为控制手段。比如“最早的电报控制火车沿着轨道行驶,最早的电台控制轮船的运行;今天的计算机网络最初是用来控制飞机、导弹的飞行及货物、思想和货币的流通”(2)。这同传统理论把新闻媒介看作信息工具或舆论工具的认识大不相同。《当代西方新闻理论》一书把新闻的三种意媒(3)控制,即感官控制、字语控制和网络全息控制视为新闻作用于思维的直接手段,借此才能达到新闻媒介对自然与社会、对人类自身行为和社会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控制。这是以往从没有人研究过的议题。

第一类也即最早出现的新闻意媒———口语信息,是原始新闻的感官控制。古人类有了口头语言,通过嘴巴和耳朵这类感官传播信息,使人类控制自己的思维、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李特约翰指出:“言语媒介,即口头语言,在一个时间点上只能产生一种声音,因此,它作为一种媒介促使人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有关他们体验的叙述。言语需要以知识和传统为基础,因此它也支持着群体和人际关系。”在原始人那里,人们从口语新闻中了解环境和他人的状况,由此产生思想并决定自己的行动,并习惯于听信对方的所见所闻。“对部落居民来说,‘听到了就相信了’。”这种直感的双向传播,告诉人们如何尊重自然、尊重他人的告知,达到对自然和社群的自我控制———决定自己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第二类新闻感官意媒是广播和电视传播的声音和镜像。电力媒介发出的口语、声响和图像作用于感官,真切而激动人心,社会控制的功能迅疾扩张,改变了人对自身地位和社会的看法。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切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都结合起来,以电的速度产生内爆,这就使人的责任意识提高到了很高的程度。正是这个内爆的因素,改变了黑人、少年和其他一些群体的社会地位。从交往受到限制的意义上说,要遏制这些群体已经不可能。他们现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我们与他们的生活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一样,这归咎于电力时代的媒介。”与广播不同,电视是全感官控制媒介,观众的眼睛、耳朵、大脑以至触觉(对影像动作的反射)都被电视图像所吸引。正如汤姆·伯恩斯所说:“电视新闻和时事新闻节目既传递行为、动作、面部表情以及场景,也传播语言信息,较报纸提供的任何新闻报道而言,它似乎更完整、更令人满意。”电视观众被有形的东西所吸引,压倒了听的兴趣,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某种意义上观众的眼睛、耳朵和大脑同时被控制了。

口语新闻之后出现的文字新闻是一种字语意媒,文字语言直接刺激的是思想而不是感官,使祖先创造的文明得以记载和世代传承,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刻、完善,人类的自我控制越来越走向文明。正如霍尔等人所说:“书面语言———变革的催化剂,正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这种变革的催化剂与文明的定义最为密不可分。”[1]书写起初只有“部落首脑或国家的史官,记下对社会事件的观察,甚至还是消息的发布者,使知识流传比口语传得更久更远”。随之,社会精英涌现,让“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那些被记录下来的事物,知识被物化了,获得了与客观真理同等的地位;个人和群体可以被划分为‘掌握真理的’和‘不能掌握真理的’。此外,运用文字可以储存信息,凡是能用书面语言‘储存’起来的信息都被视为是重要的”。这样一来,那些不识字、不会写作与记录事件的人就会被识字与会写作的人所控制,当文字意媒控制的空间极度扩大时,民族国家即开始形成。

印刷新闻,特别是电力印刷机用来印制报纸和杂志,字语意媒发挥了巨大影响。正如美国学者波兹曼所说,“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美国,印刷术从来没有让理性如此彻底地出现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印刷文字,或者建立在印刷文字基础上的口头语言,具有某种内容:一种有语义的、可释义的、有逻辑命题的内容……在任何利用语言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地方,特别是一旦语言付诸印刷机,语言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想法、一个事实或一个观点”。波兹曼进一步指出:“对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代,我给了它一个名称,叫‘阐释年代’。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培育了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这对报刊的阅读创造了一种心理环境,使沉思默想进入信息意义层面,不断涌现新的观念,社会变革接连出现,推动了各国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

从20世纪末至今,互联网已“把媒介形式发展到三个领域———人际领域、广播领域和文献领域”。数字技术、电缆和卫星建成了全息媒介,一系列二进制代码把口语、字语、各种声音和图像同时向受众传播,受众又可同时反馈,使新闻机构、记者与他们的受众、消息源、竞争者、广告主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通过全息化和高度导览性,上网者的一切本性都暴露出来,并相互吸引、相互发泄,信息的中心化时而呈现时而消失。网络上各种意媒的自由传播,发生了对权力中心的有力控制,掌权人再也不敢得意忘形,因为他们的言行都可能被网络揭露。网络新闻的全息化包含五个方面:(1)传播形式的广泛性;(2)跨媒介链接全面信息;(3)增强受众全员参与度;(4)演示全面动态化图像;(5)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这样,网络把人类引入新的历史十字路口,一切都可能重新开始。

二、新闻的双重本质与新闻场

《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第三章“新闻的性质与维度”是该书最核心的部分,评介了当代西方新闻学者对新闻属性与特征的最新探索,提出许多别致的观点。这里简要介绍其中两节的内容要点———“新闻的双重本质”与“新闻场域”理论。

新闻的本质也称新闻的性质,是指新闻的根本属性。罗斯科指出:“新闻具有双重本质。第一,新闻是一种社会产物,其内容反映的是孕育新闻的社会现实。其次,新闻也是某个社会组织的产物,是专门搜集、传播新闻的专业机构制作出来的产品。这两个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的因素,使新闻具有了社会性。”盖伊·塔奇曼也指出:“因为新闻赋予事件一种公众的性格,所以新闻从根本上具有机构的属性。第一,新闻是向消费者发布信息的机构活动,消费者购买报纸是想看漫画或玩桥牌、了解天气预报与影院上映的片目,想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天灾人祸及世事变故。第二,新闻是合法机构联合制作的,国务卿可以在媒体上散布某种观点,‘普通’人则无法办到。因为‘普通’公民不像政界人士和官员那样,有权力把自己对新闻的态度变为公共政策和公共计划。第三,新闻是机构中专业人员采制和传播的,必然要通过机构程序并遵循机构规范来制作新闻。”

这样,“久而久之,记者变成政治机体的一部分。他的报道有选择性,有时是故意的选择,但大多数是不得不选择”。记者被社会机构逐渐“染色”,思想和行为也机构化了,新闻便具有了指称性,即在报道中常常暗示事件的意义。正如盖伊·塔奇曼所说,新闻报道“经常具有指称性,也就是说新闻从制作的语境中脱离了出来,这一特征见之于对事实的客观化。记者会引用某个消息源,但不会给出某个问题何以引出消息提供者的答案;记者会认可一个事实,但不会解释这个事实如何成为毫无疑问的细节”。这是处理新闻的一种方法,即客观地陈述新闻却要显示某种意旨,告诉受众事件以外的某种思想,指称其象征什么。“新闻的决定因素在于思想和象征之间的联系。”政治新闻的指称性不仅明显,而且具有普遍性,因为政治新闻都通常从一个关键词、观点或主题开始,让人们思考政治客体(政治问题、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究竟是什么、想干什么、有什么目的。贝内特认为:“政治主题和口号推动人们对某一局势发挥自己的想象。一种形象的产生并非毫无基础,它是人类思维在政治信息作用下的产物,具有暗示性的象征意义。”

新闻场是西方学者分析权力控制新闻、影响受众的一个概念,由法国皮埃尔·布迪厄首先提出。布迪厄认为新闻场是一个“具有自身规律的微观世界”。在这个领域中,“生产出来的新闻将特有的政治视角强加给公众,而政治视角则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新闻场的结构和记者身上”。布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提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种位置的客观关系所形成的网络,或称为一个架构。这些位置和它们强加给处于特定地位的人或机构的决定因素,被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所界定,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这一场域的专门利益,表明它们的实际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同源关系等。”新闻场实际是指发生新闻的场所存在着权力与利益的各种关系,新闻的内容与主体都带有这种关系的烙印。

新闻场直接表现为媒体营造的话语场,充斥着谁说什么和怎么说,把大众吸引进来。政治、司法、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在媒体上与公众对话,这些“快思手”在生产话语的同时,也制造了新闻气氛。布迪厄指出:“这些‘电视快思手’、记者、史学家、辞典编纂家或靠录音机对当代思想进行总结的人,都毫无顾忌地利用社会学———他们理解的社会学———在知识场四处出击,发动独特意义的‘政变’。”显然,新闻场是思想的角斗场,不同的思想都在争夺受众。

安德鲁·克莱因把新闻场视为智力场的纯理性领域,隐藏着能知、想知、已知及语言的复杂关系。新闻驱动人们的智力,使处于主导地位的修辞产生效果。换句话说,“对于新闻场而言:(1)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和怎么知道;(2)谁是知者,为什么;(3)什么是记者,他同事实来源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新闻语言如何创建这种关系,并提供新闻”。这些对新闻的分析,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底层,确实别开生面。

三、有关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论争

今天国内研究西方的新闻自由思想,无不把传统新闻自由理论搬出来,或肯定或狠批一通,而对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及其纷争却置于脑后。8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主张无限扩张私有企业,取消国有化,发展跨国公司,反对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蔓延,在新闻界及新闻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

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反对新闻媒介的公共化,主张媒体彻底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和报道的独立、自决和自行负责的原则,反对国家对媒体的干预。审查英国广播公司融资和经营事项的匹克委员会负责人艾伦教授于1986年5月建议撤销英国公共广播电视制度,废除对节目的审查,英国广播公司的1台和2台应该私有化。同一时期美国也有人主张,把政府对媒体的管制降到最低限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1982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改变了以前不准买卖广播电视台的规定。198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一家公司在全国可以拥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数量上限,由7家提高到12家,允许报纸兼营广播电视。从此,媒体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横跨世界各大洲的媒体巨头。默多克新闻集团的首席执行官(1996—2009年)彼得·彻宁认为,媒体要有足够的市场支配权,以使人们被迫来和它打交道。“我们在自由中寻求对每个人的公平交易,专注于品牌和服务消费者,以差异化的方式满足他们的激情。在报道与交易的充分自由中,我们才能创立品牌。”[2]这种主张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54%的美国新闻工作者都宣称自己是自由派,反对任何控制,只有13%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拥有媒体。

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首要主张,就是把新闻视为一桩赚钱的交易。斯图亚特·加纳说:“我完全相信报纸是一桩生意,因为报纸的生产是一个协作的过程,没有一个部门不付出努力。设备和制作成本昂贵,保证其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是获得巨额利润。对我们而言,要有超过20%的利润空间才能维持它的生存。”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特别强调,消费者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传媒的市场化使消费者拥有至高无上的选择权,这并不能降低新闻品质。麦克奈尔指出,市场的力量不仅带来报纸中政治新闻的低级、庸俗和衰落,同样也创造出高品质新闻的动力,还可扩展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的形式与类型。这就会“形成一个理想化的系统:媒体产品符合人们的需要,种类丰富,任意选择;媒体独立于政府,不再担心受到干预。社会需要和市场体制的功能之间并没有冲突”。斯帕克斯和麦克奈尔等人还认为,“小报新闻并不是新闻品质的简单退化,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政治文化的普及,将新闻议程民主化,构筑大众抵抗权威秩序的阵地”。

上述观点也引起一些学者的批评,对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争论始终没有平息。美国学者罗伯特·W.迈克切斯尼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媒介帝国主义》一文中指出,这一切的发生,新技术最多只能是部分原因,真正的驱动力是媒介资本对利润的无止境追求,要求尽快转向新自由主义。“从根本上讲,这违背了民主理念中自由报业的主张。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明白,在一个社会里由富裕的私营主控制新闻媒介的危害。特别是新闻这个民主自治所不可缺少的氧气,如果受到那些从现存的不平等和对现状的维持中受益的人的控制,就更是危险了。”由于以利润作为媒体和新闻自由的导向,便把为公众服务搁在砧板上予以宰杀。

依据哈克特、赵月枝的观点,“市场自由主义和全球化极有可能摧毁自由民主政治的‘可持续力量性’。这个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资本主义的经济是建立在人类需求和生产的无限扩张、财富及消费品的无限攫取上的,市场自由主义是其意识形态的润滑剂”。“第二层含义在于……市场自由主义不仅鼓励攫取、掠夺性的个人主义,而且使贪婪自私即使不是魅力十足,看起来也是正常、自然且有益的,因此它逐渐破坏了对同一团体的归属感”。媒体追求利润不是过错,也不可能破坏民主,关键是这种追求要符合市场法则和法制,更要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当代西方新闻理论》一书对这一问题的评介,对我国媒介市场改革具有深刻的寓意,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参考文献

[1]斯图亚特·霍尔.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媒介研究中被压抑者的回归[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66.

篇4:施维雅:把最新理念传递给患者

建立“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系统”

去年法国施维雅公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合作,开展共建医院“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系统”项目。此项目包括全国60家大型医院义诊咨询日活动及医院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使用,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促其主动配合医生,接受合理用药观念,对疾病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减轻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带来的负担。同时,将糖尿病患者纳入各医院计算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内,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和指导。这些都是要使患者真正做到:“了解糖尿病、控制糖尿病、享受健康人生。”

开展“全国糖尿病降糖达标明星”活动

今年法国施维雅公司将和中华医学会合作开展“全国糖尿病降糖达标明星”活动。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没有症状就认为可以不吃药或少吃药,但现在全球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趋势就是:“达标”!如糖化血红蛋白一定要降到6.5%。如果不达标,将来还是会有恶化的危险。

法国施维雅公司认为,企业在糖尿病教育领域应该把正确的治疗理念准确地传递给患者,正确引导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疾病。企业不仅仅要提供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教育和服务。

篇5: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IQ(智商)占15%,EQ(情商)占85%。我们说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IQ与EQ比例多少的问题,而是IQ与EQ的先后问题。EQ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我们的教育成了模具,不管你多角多棱,都被熔化,铸成一种模型;我们的教师成国“园丁”,为了整齐划一,不管你多绿、多嫩,都叫你在“咔嚓”中铁剪下平静丧生。“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占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激情。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我就是太阳,我就是上帝,我就是爱迪生,我就是总统;我一思考,就会灿烂。

*学贵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恰恰相反,信书本,信老师,信“标准答案”,连错误的都信了,惟独不信自己。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喊出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们的学生却少有这种气量。自我意识是人的存在本质。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塑造民族的脊梁。

*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

*怎样快速转化差生?把“差”改为“优”,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高效的方法。把学生当天才教,你会教出天才;把学生当庸才教,你会教出庸才。

*在有的教师那里,他的职责似乎就是挑毛病,找岔。他就在对学生刁难、折腾中生活,还把这种刁难、折腾视为克已尽职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以致在忙忙碌碌中错中错,麻木不仁。

*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篇6: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40.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41.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42.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教育技能: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5.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30.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34.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9.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62.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如何对待学生: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4.“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5.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6.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8.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29.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35.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53.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4.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59.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中国人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乖”字。孩子真正可爱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包含了三个因素:第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聪慧。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情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所以乖应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倘若只要求孩子盲目的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把心安顿好》周国平的最新随感集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 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点评: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入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通途。伴随课改生成的“学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读了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

“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点评:“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五环大课堂”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

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

点评:102中学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硬件条件好的省会学校应该如何学习杜郎口。他们把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课程,实现了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校长盛国有给改革确立了16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上一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一篇:核赔师基础知识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