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论文范文

2022-05-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基础会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单位已经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稳步提高,也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一篇:基础会计论文范文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会计职能的扩展,会计基础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实践证明,科学的管理是搞好企业的基础,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经营管理不善,财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都不同程度的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有关。本文在对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措施,以逐步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信息;措施

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否,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还反映了企业会计工作和企业管理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会计职能的扩展,会计基础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与实质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指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1)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2)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3)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报送期限;(4)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5)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6)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7)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配置和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和执行;(8)会计工作的交接程序以及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实质有以下几方面:(1)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每一张会计凭证的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的登记、每一张报表的编制、每一份报告的形成都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会计信息。(2)强化会计信息的充分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为会计行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而规范则是对会计行为提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要求,涉及会计行为的方方面面,深入财务管理的实质内容,使会计资料负载尽可能多的信息。(3)规范经济行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实施使整个经济行为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不是孤立的,是经办人、审批人、报销人、验收人、保管人等都按规范的约束和要求处理业务,相互牵制,互为因果,与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如内部牵制制度相结合。同时各种管理制度借助规范化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最终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融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所在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大多单位已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稳步提高,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

1、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未根据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岗位责任制度不明确,账务处理程序不科学,内部管理松弛,内部牵制制度不合理,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不健全,计量验收制度不严格,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执行不严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配置不合理。一些单位会计人员存在无会计从业资格上岗,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也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单位主管人员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财务管理能力。特别是有些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未完全按照“互不相容职务”的原理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没有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3、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的核算不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不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不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①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取得的原始凭证没有加盖填制单位的公章,没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大小写不符合规范,购买大宗物品,没有清单,没有验收证明等等;②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成本数据和盈余状况。记账凭证未连续编号、打印出的机制记账凭证未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签字等等;③登记的会计账簿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没有采用订本式账簿、未连续编号、数字有误等。登记有误的账簿未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各种账簿的登记不规范,账证、账账、账实没有进行核对就进行登记。④编制的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而且“账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企业没有完整正规的报表报送系统,各表间没有完整严密的勾稽关系;电算化会计知识缺乏或老化,对本企业电算化会计的软件、硬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的组成内容不甚清楚等等。 ⑤自制原始凭证不统一,白条入库现象屡禁不止;“账外账”、“小金库”严重;

4、一些重要会计政策不明晰,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能遵循一贯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电算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导致会计档案不完整和不安全。

5、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的形同虚设,使得工作难于按章办事,工作随意性大,使财务管理与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1、企业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薄弱。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即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无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重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相当普遍。

2、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现有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尽管《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条例》、《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规对弄虚作假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行为作了许多规定与限制,但有不少制度法规范围和标准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远远不能够满足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给会计核算中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温床。

3、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陈旧、内部监督不力。在对会计人员管理观念陈旧,会计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抑制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四、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各级领导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如我集团公司为了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连续数年积极开展会计质量达标升级活动,制定了会计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考核细则,每半年在集团公司范围内进行检查考评,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实行奖优罚劣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扎实、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我公司的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是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明确财务职能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内容庞杂,要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核算更加明确、简化,业务流程更加优化,运行效率更加提高。在实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更应加强职责划分,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财务处理过程,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使财务工作能够稳步有序地进行。

3、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其有效的运行,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因此,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科学设置会计岗位,合理配置财务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会计岗位定期轮换,不但可以让财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业务,提高业务素质,还能将会计业务中的漏洞在岗位轮换过程中暴露出来,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最后,充分发挥内部岗位的牵制作用。从会计凭证到账表的合法性、资产的完整性、成本费用的可靠性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杜绝造假事件,隔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防止经济舞弊和经营决策的失误,全面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企业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的经济有效性进行再审核,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5、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各级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熟悉并能正确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切实贯彻财务会计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核算细则,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法制与职业道德警示教育,强化财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是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基石,应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定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工作在全社会的诚信品质和信用度,使全体财务人员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理念,这是每个财务人员必须遵守的铁定法则。财务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要抱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参加企业全面管理的职责,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量大的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广泛开展,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利用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契机,努力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秀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J].经济师,2007,(11):159-160.(责任编辑:帅时远)

[2]曲红.改进计基础工作规范化[J].商场现代化,2007,(2):348-349.

[3]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财会月刊,2004(9).

[4]覃植君.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J].社会纵横.2006年07期.

作者简介:马玲燕(1966年),女,河北保定人,汉族,山西省财贸学校毕业,会计师。

作者:马玲燕

第二篇: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单位已经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稳步提高,也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一) 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指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或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而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以不真实甚至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核算对象,会计核算就没有规范和约束,据此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仅没有可信度,相反会误导使用者,侵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 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会计资料。如何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会计核算过程、会计资料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记账凭证的编制,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以保证记账凭证的质量。

2、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对单位全部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资料记录真实、完整的重要基础。

3、财务会计报告,是各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法定要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等,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更是一个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总结和综合体现。

4、其他会计资料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它们也是会计资料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一)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

由于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影响常常是间接的,这就造成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轻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错误地认为,会计工作只是收收支支,钱对上就行,没有什么技术性问题,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都无所谓,因此随意任用会计。会计人员身兼数职,一切工作都是各单位的负责人说了算,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责任认识不清,对会计基础工作了解不足,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存在很多的不符。更为严重的是,有个别单位的领导根本不懂财务,仅仅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常指使会计人为地调整账务,掩盖了财务事项的真相。

(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虽然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实际上,不少单位和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资格要求管理并不严,任用不懂财务或对会计知识只知皮毛的工作人员担任单位的会计工作,从来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会计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内控制度。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有的单位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由一人保管;各种发票、收据管理不严格,造成漏洞,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四)会计资料所记载的内容不完整、不规范

一些单位原始凭证填制的内容不完整,缺乏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整理、粘贴不规范;记账凭证无编号或编号混乱,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载不准确;“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有时其金额与所附原始凭证的金额不符,漏盖记账人、审核、会计主管等人员的印鉴;没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账簿启用表填写不全,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规范;从而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使会计工作所采集、加工、传输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的保证。

(五)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不高,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目前有一些单位仍是手工记账,且会计素质高低不齐,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不同性质会计科目混用,一些重要会计政策不明晰,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能遵循一贯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六)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计算准确、数字真实、内容完整……”。然而一些单位无月报表、季度报表、年末为了应付财政决算或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为了不反映或少反映结余,多争取财政资金,加大支出额,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会计工作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会计信息就会失真。

總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作者:安岚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考取从业资格证书,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从业能力。文章通过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从中凝炼出一套教学方法,并试图形成一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循环叠进教学法”。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模式 循环叠进教学法

《基础会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学期不同,设置学时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本文就《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加以陈述,共同商榷。

一、岗、课特点分析,勾勒教学思路

(一)会计岗位的特点分析

会计所要求的职业素质,除与其他职业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一是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二是针对每个企业月月业务内容不同,但月月工作程序相同。三是对财务人员的从业品质要求高,洁身自好,不徇私舞弊,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的工作作风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大量的数据处理,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分析

总结《基础会计》课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基础性,即《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会计课,也要为其他后续会计核心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独立性,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中,《基础会计》是必考课程之一;三是操作性,会计职业本身要求具有较强的技能操作性,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功底,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要求差距,课程要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深度融合,对学生上岗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基础会计》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三个特点,并将其有效地加以结合,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一定的教学成效。

(三)明确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会计岗位的分析,本着“课程岗位零距离”的原则,课程设计思路总结为“一点三线五面”。

1.一个立足点。“点”是指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样的学生才是全面的,有助于个人长足进步的,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助于国民素质提高的。

2.三条培养线。会计职业素质包含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技能,后者的培养既要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也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条线具体讲来就是指从业资格的考取、业务处理能力、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

3.五个能力面。五个面是指五个学习模块。依据“对准岗位分解能力、对准能力整合教学内容”的理念,将《基础会计》依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进行整合,分割为五项学习模块,分别为会计基本核算流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教、训叠进循环,构建教学模式

在岗位能力训练中,采用与企业相同的会计期间,与企业相同的“账薄、凭证、报表”等完全真实的会计用品,完成与企业相同的会计核算流程,使学生步入顶岗实习后,能较快接手工作。

1.营造“类真趋同”的教学环境。高职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解力。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企业财务核算的特点,为他们创设一个拟真的教学环境,仿真会计主体、仿真业务资料、真会计用品、真会计期间、真核算流程,尽量与企业的会计环境趋同,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企业之中,用会计的思维学习,这有助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拟真会计主体。通常我们的教学是按班级授课,一个班便拟定为一家企业,本课程中所有的岗位训练便以该企业命名,每个学生便把自己设想为该企业的会计,企业发生的业务要以会计的视角进行思考与进行账务处理,这种教学上的空间模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环境,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感受,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例如真会计期间。总结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这样一个特点:“月月工作业务不同,月月工作流程相同”,学生的业务训练与实际月份相结合“随堂练、随月结”,对业务实施与企业相同的月工作流程,除了业务资料是模拟之外,尽可能与实际企业的业务处理相同。

2.构建“循环叠进”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基础会计》的内容根据会计岗位整合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身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层层包含递进。

第一模块会计基础知识,根据会计每月的业务流程,制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记忆部分会计科目、处理简单的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绘丁字账户、登记账薄并结算余额、会填列余额试算平衡表,这是企业一个月的一个基本核算流程,针对这六个学习目标分别镶嵌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操作中补充与提升,形成了第一模块的学习循环体系,也对会计每月的业务工作有了一个基本掌握,我们称之为入门模块,通常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实操法。

其他模块则在新增业务内容的同时结合月份重复“月工作流程”,模块之间充分体现的学习的重复性,不断强化会计核算的基本功。但模块之间层层铺垫,层层递进,形成五个大的台阶,体现了教学的叠进性。

3.锁定“大作业”训练载体。由于《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都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胜任会计的基础工作,因此,会计从业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课程的又一条骨干支架。为配合“循环叠进教学法”,针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训练,自编学生用书《月工作流程岗位训练册》,形成了“月工作流程循环训练法”,在训练过程中补充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完成职业训练,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训练册分别模拟8-12月份业务,称为大作业1---大作业5,另有大作业6为一家企业的独立12月份业务,与前述训练不同之处是要求使用收、付、转凭证,既是全书的总结训练,也是对学生的独立操作为能力的一次检验。每次大作业即为一个月的业务,需完成一个会计核算流程。6次大作业的工作流程是相同的,只是随着业务内容的学习难度的增加与递进,每个月的业务核算内容会随之递进,发生变化。本训练册从量上,由少到多;从内容上,从易到难,包括从无报表到有报表;从完成的形式上,从教师指导,到独立完成;从学时上,从课堂上到课下自习。

三、“双轨”并行考核,提高教学成效

“双轨”是指: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两种渠道,缺一不可,一轨为上岗能力考核,一轨为从业资格考核。

1.上岗能力考核。上岗能力考核也是在学校的课程考核,此考核中,根据教学分模块进行考核,在每个模块的考核中,针对模块学习内容不同,又分为不同项目,注重过程学习考核,注重阶段学习考核,注重实操能力考核,目的是以考核引导学生职业方向,促进专业实力。针对上岗能力考核,需专门设计每位同学的任务考核工作表,以详细记录每个模块每位同学的过程学习情况,达到过程控制,方有好的学习结果。

2.从业资格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的必考证书,教学时间安排与职业资格考取时间衔接。如“基础会计”与“财经法规”开设的时间为高职生入校的9月份,课程结束的时间为当年的12月末,新疆的会计从业考试每年有4次,分别为3月末、6月末、9月末、12月末。这样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每届学生须在当年的12月、次年的3月、6月三次考核中完成会计从业的考核,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如果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取得从业证书者,可继续在毕业前考取,方不影响毕业证书的正常领取,但将影响奖学金的获得。这两项成绩都将作为两门课程录入学生教务系统成绩表。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构建良好学风。

本课程无论是教学方法、技能训练还是考核办法,其设计尽量与企业的工作过程保持高度的相似性甚至一致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仿佛就是在一个企业的会计从业过程。当然,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是教无定法,从教学设计,具体到课堂教学,教学的细节有很多可以灵活发挥之处,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不同,但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易学会用。

参考文献:

[1] 陆红霞.依岗位拆解能力依能力镶嵌知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讨.经济师,2010(1)

[2] 陆红霞,阿米娜,胡斯木.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说起.经济师,2006(9)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分院 新疆昌吉 831100)

(责编:贾伟)

作者:陆红霞

上一篇:科研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分析哲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