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系统

2023-05-22

第一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系统

我国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

普金网 http:///

我国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发展、成效和特色

税收是重要的政府职能。我国税务系统在职干部接近80万人,约占公务员总数的10%。税务系统绩效如何,关乎国计民生。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的绩效管理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公务员绩效和组织绩效,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税务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创新型政府、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发展阶段

我国税务系统实施绩效管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1.0版绩效管理体系:初创型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现代绩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美国1887年正式建立了考核制度,强调要以工作考核为依据来确定文官的任用、晋级及加薪,该论功行赏的方式称为“功绩制”。绩效管理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推行绩效管理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该政府管理机制偏重于管理操作和实践创新。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和追踪西方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理论研究,在借鉴发达国家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各地政府相继关注于行政管理效率,借鉴私营部门目标管理的方法,针对公共服务质量较差的现实,先后以政府目标责任制、政府效能监察、社会服务承诺制及行风评议制度等活动为依托,在政府及公共部门进行了有关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实践探索。

税务绩效管理是一个组织动态运行完整的各绩效管理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系统。包含着不同的环节,首先是计划的制定,即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达成对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统一意见,是一个对于组织目标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形成绩效契约的过程;其次是目标的实施,通过严格执行预先的计划来完成工作任务,对部门的工作进行真实的优劣评价,根据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增加计划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并针对不同的考核周期组织绩效评估,对于实现绩效计划的程度及时评价;最后是结果的反馈及改进,通过不断改进来提升组织绩效是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来寻找工作中的差距,促进个人及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提质增效。

面对日益艰巨的税收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绩效,我国的税务部门开始推行绩效管理。2014年是税务部门绩效管理的启动之年,从1月起,国家税务总局在总机关及九个省(市)税务机关进行试点,探索绩效管理模式,运行1.0版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主要做法是,首先确定一级税务机关的绩效目标,然后依此制定每个干部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单位和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改善干部工作绩效来提高单位整体绩效。税务部门推行的1.0版绩效管理体系是对绩效管理初级阶段的探索,更是一次突破和创新。

普金网 http:///

(二)2.0版绩效管理体系:考核型

2014年7月1日起,税务系统开始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各级税务机关按照税务总局推出的2.0试行版绩效管理体系,逐级分解落实指标,并结合各自工作重点,编制对本级税务机关和系统考评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并完善了各项工作措施,使各省税务局对省局机关和系统的绩效管理运行覆盖面达100%。2.0版绩效管理体系的推行促进了制度框架和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了自总局到县局、从上而下、国税地税一体、机关系统同步的逐级联动、五级覆盖的整体运行格局。

绩效管理的全覆盖促进了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从总局机关和对省局的考评看,改革发展类工作和纳入督办的重点工作完成率、办结率和完成质量普遍较高,各单位以绩效管理为抓手、以指标分解定责任落实、以过程管理推工作进度、以绩效分析促问题整改、以日常考评促提质增效,绩效管理推动工作落实、倒逼机制完善等作用日益凸显。

如辽宁省国税局为了让绩效工作更有着力点,实行了“三单”制度,将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及结果清单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和衡量指标落实的重要载体,实现了对于全员工作的任务监控和工作记录,将全省国税系统的16828名税务干部中16225人纳入绩效考评,占比达到96.5%。辽宁省国税局绩效办公室主任赵伟指出:“绩效考核让工作措施更详细具体,考评方式更为方便快捷”。

(三)3.0版绩效管理体系:管理型

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3.0版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3.0版绩效管理体系与传统的考评或单纯的目标考核不同,其绩效管理更加注重控制过程,关注管理的各个环节。基于3.0版绩效管理体系,全国税务系统特别重视节点管理、日常监控和督查督办,改变了“年初签订责任状、年底考核发奖状”的老套做法。税务总局专门成立了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要求各省税务局参照总局模式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既要注重整体设计,又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通过不懈努力,使绩效管理工作从考评这一个环节拓展为管理各个环节全过程的绩效管理。

税务工作具有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高、基层工作繁重及工作成果可量化的特点。针对税务工作的特点,3.0版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引导管理者在工作中贯穿绩效管理的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去认识问题,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工具来分析工作,用管理手段紧抓落实。

(四)4.0版绩效管理体系:治理型

税务部门业务同质化、管理垂直化、手段信息化,为实施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现实基础。2016年起,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平滑升级为4.0版,引入了多元主体参与绩效管理,省、市、县三级税务局分别结合实际,根据上级的绩效指标制订考核下级及机关部门的绩效指标。

普金网 http:///

4.0版绩效管理体系更为完备和成熟,其有六个主要特点:一是关键指标突出,通过对指标的合理调整,对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的决策部署以及税务总局的重点工作任务实现了全面覆盖,尤其是涵盖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中需要2016年启动或完成的任务;二是实现了动态调整,将中间重要涉税事项,及时纳入考评;三是优化了加分减分项目;四是强化了分档指标;五是提高了机考水平;六是制作了指标模版,合理分解指标。

4.0版绩效管理体系实行司局个性指标考评与领导批示相挂钩,以及司局与省局之间的关联考评。为了进一步加强考评主体的多元性,实行督考合一,将中央及总局组织的督查督办、审计监察等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纳入减分项目。通过实施全面的绩效监控,可以实现各级各部门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达到自我改进和提高的效果。

通过多元主体的引入,4.0版绩效管理体系将税收现代化战略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及责任书清晰地呈现在各级税务机关及税务工作人员面前,有利于引领我国税务系统凝心聚力、抓好落实。

二、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应用成效

我国税务系统实施绩效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华社《瞭望》周刊、《国内动态清样》等重要媒体都作过报道,在第十届国际税收征管论坛上得到了国外同行的积极评价。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是部署任务的航标、落实工作的抓手、评价效能的基准,通过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双轮驱动”、过程控制与结果运用“动真碰硬”,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格局基本形成,为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税收改革发展重任提供了有力保障。税务系统开展的绩效管理工作具有高位推进、上下联动、闭环运行、自我更新的特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央国家机关推行绩效管理的成功典范。

(一)促进了税务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落实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工作以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战略导向,紧密围绕并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坚持将绩效管理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有机结合,促进了税务重大改革决策部署的落实。所以说,税务系统绩效管理既是一次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深层次改革。从税务系统1.0到4.0版本绩效管理体系来看,其战略理念、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和更新,彻底改变了税务系统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和要求下,税务系统通过推行绩效管理积极落实中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政策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提升了税务系统行政效能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保障了日常工作的整体性及互动性,促进了工作目标的落实。通过将目标任务的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基层及具体的岗位,落实到每位税务人员,考评部门通过对绩效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全面地掌握日常每项工作的运转状况。据统计,在绩效普金网 http:///

管理刚刚全面推行的阶段,辽宁全省国税税务登记完整率由96%上升到99.83%,差错率由0.22%减少到0.03%,错误数据改正率由不足80%上升至99.91%。因此,税务部门绩效管理对于基层单位更好地完成上级确立的目标、增强税收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加强了各部门间的沟通,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绩效管理指标制定过程中,为了制定合理准确的考核指标,各级绩效办、考评部门与被考评部门需要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从而增进了工作联系;在考评过程中也存在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考核部门在信息系统中将考评结果予以公示,将在第一档的单位立为标杆,同时对在最后一档的工作单位提出工作改进建议。良好的沟通极大地推进了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使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

税务系统推行绩效管理对于提高税收工作的执行力以及推动工作创新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提高了日常工作水平和质量,有效提升了税务系统的行政效能。

(三)推进了税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绩效管理的推进与落实也促进了税收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税收治理现代化是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简称,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及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统

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因此,到2020年的未来几年是我国进一步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财税改革必须要成为重要的载体及战略突破口。

为了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机制、匹配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国家税务总局在准备阶段制定了多项制度与规则,其中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3个管理《办法》与4个《细则》,各级税务机关也制定了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制度办法。全系统从基本制度到具体办法、从一般规定到特别规定、从长效机制到规则、从组织绩效办法及细则到个人绩效办法及细则、从绩效考评规则到结果运用办法等诸方面、多层次构建起了绩效管理的制度框架。

税务绩效管理体系构筑了“绩效管理有目标、目标执行有监控、执行情况有考评、考评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管理闭环,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为税务机关推行绩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制度规范,确保了税务绩效管理和业务工作的融合,促进了税务机关增强法治观念和制度意识,强化了动态管理和协同管理,着实提高了税收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激发了税务部门干部队伍活力

首先,绩效管理促使干部改良作风,引导积极的工作方向。绩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有效推动了各项税收工作,使全国税务系统上下队伍风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务实奋进、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从年初工作的布局开始,领导要将税收工作和绩效管理融合在一起,抓好工作促进落实;在年中工作推进中,要督查督办,整改问题,多层次地推进工作的落实与提升;在工作评价中,要注重考评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增强考评结果的公信度。通过考评制度的保障,督促领导干部切实抓工作、抓落实,树立了担当作为的导向。

普金网 http:///

其次,绩效管理为税务系统带来了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干部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班子考评的强化,将领导的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全面挂钩,用绩效考评的量化来评价干部表现,然后运用于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与评先选优,让广大税务人员工作有目标、心里有压力、肩上有责任、思想有动力。通过考核评比及合理的结果运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在全系统树立爱岗敬业的模范标杆,激发税务人员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再次,绩效管理有利于促进税务部门领导干部队伍的发展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面对新的环境与发展要求,考评体系及指标不断更新完善,对领导干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学习来适应新的挑战。通过将工作创新纳入考评,激发了创新管理的活力,职工干部更愿意潜心学习、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奋勇争先。

各单位在“互联网+税务”创新创造、推广“银税互动”、落实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办税一网通”、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升级版和落实纳税服务规范、税收征管规范、出口退税规范、国地税合作规范等方面亮点纷呈,触发了创新驱动新引擎,“银税互动”等一些创新举措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因此,税务部门施行绩效管理,对于激发队伍热情、增强工作活力、完善工作方法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五)树立了税务部门服务型政府形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政府绩效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改革的方向,要“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促进政府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性政府,对于政府的行政理念、能力、方式以及水平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将公共服务供给置于政府职能工作的中心,满足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推进落实,促进了税务机关提升站位,落实中央部署的各项工作,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树立了税务部门良好的政府形象。如2015年税务部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表扬二十余次,同时得到了人民日报及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亮点报道。

税务部门坚持绩效管理的顾客导向,通过“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及“简政放权”等工作力度的加强,提供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赢得了纳税人的认可和广泛赞誉。如围绕“春风行动”绩效考评的目标及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设目标,将基层税务局打造成为直面纳税人服务的实体,有效地解决了纳税人办税难、办税慢、办税远的问题。

在2015年第三方机构开展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有91.25%和87.66%的纳税人认为国税、地税部门工作总体水平较2014年有所提高,国税、地税部门满意度专项调查综合得分比上年分别提高3.72分和3.65分。大众的认可充分地说明了税务部门绩效管理在提升服务型政府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税务部门绩效管理培育了积极的行政文化,这是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不可或缺的因素。为了更好地推进绩效管理,各级税务机关深刻挖掘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绩效培训、宣传宣讲,建立多个文化示范点、文化长廊,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比普金网 http:///

赛、辩论赛等。多种活动不仅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促进了最大程度的价值认同,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营造了良好的讲求绩效的工作氛围,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增强自身服务意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税务部门绩效管理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于树立税务部门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有着积极作用。

三、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特色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税务部门实际、体现税务行业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可以促进绩效管理更加成熟定型,形成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特色,为我国的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统筹

我国税务系统管理体制垂直化、业务同质化、技术手段信息化和点多、线长、面广、队伍庞大的特点,决定了税务绩效管理必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鉴于此,在税务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推进落实过程中,一直坚持注重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从全局出发,明确工作重点,正确处理考评单位与被考评单位的关系,明确工作重点及优先顺序。

通过制定税收战略规划及按计划分解成考评指标,形成了“战略——目标——执行——考评——改进”的完整链条,使落实各项重大目标任务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清晰地展现在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面前,更好地引领全国税务系统凝心聚力、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

此举有利于促进税收改革的落地,比如:税务部门2016年承担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涉及到一千多万纳税人,影响大、时间紧且任务重,但通过对该项工作的专项考评,税务机关各级、各部门、各岗位逐级逐项明确具体工作任务,通过不间断地巡回督查与落实,促进税务与纳税人之间、国地税与财政部门等机构以及国税与地税内部之间实现精准对接,保障了改革工作的高效率完成。

作为单一制国家,我国行政体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国家的指导性制度政策,促进了试点工作的理念、目标及定位的规范。通过总局顶层设计基本制度,将设立的长期目标与任务相结合来设立考评指标,在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分级管理,促进统分结合、联动协调,同时发挥各级税务机关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使绩效考核管理不断完善,形成了上下级良性互动和统筹优化的良好局面。

(二)持续性制度创新

源自西方制度基本框架内的政府绩效管理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内置的价值导向,作为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一种手段,它贯穿了公共责任与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强化公共服务的结果导向,在追求经济、效率、效果的基础上,全面回应公民诉求,即凸现所谓“公平性”。我国从1993年开始才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出版,此后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成果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3年至2012年间的研究成果增势较大,其研究成果总量占1993年以来研究成果的98%以上。

普金网 http:///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不仅是一次伟大的改革实践,也是制度上的持续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为了推进绩效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和不断创新,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一年试运行、两年见成效、三年创品牌”的规划。

2014年为“绩效启动年”,上线运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绩效管理的制度框架,有利于充分发现问题,有效积累经验,为正式实施绩效管理、考评及结果运用奠定了基础;2015年为“绩效推进年”,主要结合各级税务机关岗责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优化考评指标体系,升级改进信息系统,全面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各层级绩效管理,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四级联动,努力做到管理科学、措施完善、手段先进、运行高效;2016年为“绩效提升年”,主要促进绩效管理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机制运行更加稳健,加强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努力创建富于税务特色、具有示范效应、发挥引领作用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

此外,完善的沟通机制促进了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创新。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和主线,它贯穿于绩效管理工作始终,渗透于绩效管理各环节,是区别于传统考核的重要标志。在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推行过程中,上下级和同级别之间沟通充分,有利于形成工作共识和价值认同,在确保绩效管理工作良性运转的同时,也促进了绩效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税务部门的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价格、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这项制度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

(三)管人与治事统一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坚持管人与治事的统一,有效解决了干部不作为等问题。税务系统人员承担着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等职责,其行政执法等效率与质量既影响着国家利益,又会对纳税人的经济运行效率、生产经营环境等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税务系统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易产生工作倦怠和发生职务犯罪。

为了更好地促进管人与治事的统一,税务总局提出了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目标,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因此,税务机关在制定绩效指标时把此“六大体系”作为主要目标设置成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根据此核心内涵来设置,将战略目标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切实有效解决了干部不作为的问题。

绩效管理体系的不断探索创新,促进了税务系统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善,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税务系统中,不断缩短与目标的差距、讲求绩效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这种组织文化也正不断促进着税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持续创新。

(四)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统一

普金网 http:///

绩效考评结果产出是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加强管理、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全面合理地运用考评结果,是保证绩效管理时效性和权威性的关键。坚持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的统一,可以促进绩效管理的导向及激励作用最大化。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强调绩效的衡量标准要以最终的服务效果和社会效益为导向,同时也注重对组织的创新能力、内部业务流程、行动计划等能力和过程的考核。

在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中,将考评的结果与评选优秀、先进公务员和干部的培养、选拔与任用等紧密挂钩。绩效考评的结果能够呈现出不同被考评者间的差距,避免“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充分调动了税务队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切实维护了绩效管理的公正性。通过确定岗位目标责任制、搭建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平台、税收行政管理责任制等措施,实现了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的统一,有效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只有切实将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统一,才能够增强绩效考核对于工作及管理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五)绩效管理技术方法不断优化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也是绩效管理技术方法不断优化提升的过程。一方面,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注重考核指标的科学设定,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确立考评目标,做到了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同时注重对考评过程的管理,确保了绩效管理工作流程以及运行机制的规范、考评数据及信息的完整准确以及考评方式的合理选用。

另一方面,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注重强化科技支撑,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不断促进管理技术方法的优化设计,促进了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税务总局开发并运行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各级各部门均把该系统与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税收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等有机衔接,通过实现计算机考评等新技术方法的深度利用,切实增强了绩效管理的公正性及透明度。

纵观全球,其他国家的税务部门也在不断探索绩效管理的途径,从最初的以节约财政开支为目的,发展为对于政府的全方位考察,而且其考核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考核工具更是不断完善。如美国国内收入局应用的平衡测评体系、澳大利亚税务局的绩效测评体系,通过实行绩效财政预算,来促进公共行政部门有效使用和管理各种资源。我国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综上所述,从最初的1.0版绩效管理体系到现在的4.0版绩效管理体系,税务系统绩效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考评制度不断完善,考评环节不断拓展,参与主体不断丰富,得到了各级税务机关的支持和认可,基于该体系所推行的绩效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主要特色在于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使我国税务系统的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升,为政府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提供了成熟的方法和路径。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央国家机关推行绩效管理的成功典范,对各地各部门开展绩效管理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篇: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 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模式的简称,起源于以壳牌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国际石油行业。HSE管理模式是一项关于企业内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审核的通用性管理模式,主要用于各种组织通过经常和规范化的管理活动实现健康、实例与环境管理的目标,目的在于指导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符合意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再通过不断的评价、评审和体系审核活动,推动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HSE管理模式既是组织建立和维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南,又是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的规范及标准。

2.OHSMS的管理要素

在相关的OHSMS标准中,以及我国的尽管其内容表述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其核心内容都是体现着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都围绕着管理方针与目标、管理过程与模式、危险源的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评审等展开。目前我国营家经贸委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2001年)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GB/T20028--2001)吸收了科学管理的精髓和国内外相关标准的长处。

0HSMS的基本思想是实现体系持续改进,通过周而复始的进行“计划、实施、监测、评审”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0HsMS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结合自身管理状况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事故、职业病及其他损失事件的目的。其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企业或组织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行风险控制的开端。组织应遵守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实现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指明了基本行为准则。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旨在实现它的管理方案,是企业降低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持续改进的途径和保证。

明确企业或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和成员的职业安全卫生职责,是组织成功运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根本保证。搞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需要组织内部全体人员具备充分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历来获得及判定。组织保持与内部员工和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交流,是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实行必要的文件化及对文件进行控制,也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对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除通过目标、管理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外,还要通过文件化的运行控制程序或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来进行控制,以保证组织全面的风险控制和取得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第三篇: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

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确保体系管理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体系管理系统账号分配、权限管理、职责分工、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及监督考核等。

第二章 定 义

第三条

体系管理系统是用于监测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情况的网络版系统,通过使用账号在线登录的方式进行信息填报和管理。

第四条

用户账号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各类操作人员在系统中身份的一种标识。体系管理系统中,用户账号分为管理员账号、机构账号和浏览账号等3类。

管理员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各层级管理人员身份的标识。

机构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各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身份的标识。 浏览账号是通过一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识别体系管理系统中具有浏览部分信息权限身份的标识。

第五条

管理员是对体系管理系统运行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监测的人员。分为主管理员和辅助管理员。

主管理员是省、市、县三级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主要责任人,管理各级主管理员账户,审核下级和本级信息并汇总上报。每个层级设立1名主管理员,一般设在各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内负责农技推广体系管理的科教处(科)。

辅助管理员是省、市、县三级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协管人员,管理各级辅助管理员账户,对系统中本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信息系统运行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监测的人员,一般设在各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外的其他农业部门负责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处(科)或相关国家农技推广机构。

第六条 权限是体系管理系统中某个特定用户具有的系统资源使用权力,是对用户能够执行的功能操作所设立的限制,用于约束用户操作的系统功能和内容访问范围。

第三章 账号分配及权限

第七条

省级主管理员账号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统一分配,每个省份只有一个省级主管理员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审核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市级主管理员上报的信息;分配省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分配省级国家农技推广

1 机构账号;分配市级主管理员账号;将本省内所有信息报送至农业部;定位查看本省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省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情况。

省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会同农业部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各省农技推广体系管理牵头部门对省级辅助管理员的设置提出建议,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研究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省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省级主管理员分配省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会同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市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审核省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报送信息;定位查看本省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省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八条

市级主管理员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分配,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审核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县级主管理员上报信息;会同省级主、辅管理员分配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分配县级主管理员账号;填报本部门基本信息和农业农村信息,并将本市内的所有信息报送至上级;定位查看本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市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会同省级主、辅助

2 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市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市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会同县级主管理员分配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审核本市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上报信息;定位查看本市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市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九条

县级主管理员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分配,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下发通知和文件至下级部门;会同市级主、辅管理员分配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分配县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分配乡级种植业农技推广机构和综合性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审核本县所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上报信息;填报本部门基本信息和农业农村信息,并将本县所有信息报送至上级;定位查看本县内农技推广体系情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县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情况。

县级辅助管理员账号由县级主管理员会同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账号数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其权限是:查看上级或县级主管理员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会同县级主管理员分配县级本行业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以及独立设置的本行业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审核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填报信息;审核独立设置的乡镇本行业农技推广机构填报信息;定位查看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情

3 况;查询导出、汇总导出、统计分析本县本行业农技推广体系运行基本情况。

第十条

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省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省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省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省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省级辅助管理员。

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市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市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市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市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市级辅助管理员。

县(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账号由县级主管理员会同本行业县级辅助管理员分配,每个县(乡)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只有一个账号。其权限是:查看上级下发的通知通告,下载相关文件;分配本机构人员账号;填报本机构相关信息;将本机构所有信息报送至县级主管理员或本行业县级辅助管理员。

第四章 职责分工

第十一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是体系管理系统的主管部门,负责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的总体规划、统筹指导与监督管理。

4 第十二条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要求,负责体系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设立服务电话和服务邮箱提供技术服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各地提出的问题。

第十三条

中国农学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畜牧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协助做好体系管理系统运行相关保障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畜牧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各设辅助管理员1名。

第十四条

各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渔业等相关行业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体系管理系统运行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按照管理员账号权限所对应的职责,做好账号分配、信息审核和报送等工作,加强对口同级和下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及工作协调。

第十五条

各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负责本单位信息的录入和报送工作。兼有辅助管理员账号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应同时担负起该管理员账号所对应的职责。

第十六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单位(部门)应确保报送信息的准确、完整。

第五章 信息管理

5 第十七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级部门(单位)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报送下列有关信息。

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信息。包括全国范围内县、乡两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情况、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经费情况、基础条件、服务区域、职能发挥等。

农技人员管理信息。包括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基本情况、收入状况、工作成效、联系方式等。

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项目信息。包括与农业部科教司工作密切相关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等。

农业部门管理信息。包括各级农业部门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情况等。

第十八条

体系管理系统内的各级部门(单位)上报信息的时间要求。

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的基本信息原则上每年更新一次,省级主管理员应在每年1月31日前完成信息报送工作。

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履行、农技人员工作任务等情况原则上每季度报送1次。县级主管理员在每个季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县内所有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信息审核与上报工作;市级主管理员应在收到下级上报信息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县级主管理员报送信息的审核与上报工作;省级主

6 管理员在该季度后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全省有关信息审核与上报工作。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项目信息根据项目要求及时更新。

第十九条

省、市、县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向行业业务主管部门(辅助管理员)上报信息,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并及时发送至主管理员,无辅助管理员的直接上报至本级主管理员。

第二十条

独立设置的行业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向行业主管部门(辅助管理员)上报相关信息,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并及时发送至县级主管理员。综合性的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将相关信息直接上报至县级主管理员。

第二十一条

各层级所有行业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相关信息,统一由本级主管理员审核汇总,并逐级上报。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条

体系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按照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体系管理系统操作严格按照权限进行,未经批准,相关信息、数据不得对外公开。

第二十四条

体系管理系统的账号与责任人一一对应,每个账号应有专人负责。用户初始登录后,应立即重新设定新密码,责任人需保证用户账号及密码安全。当用户账号使用人员信息变更时,应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上报。

第七章 监督考核

第二十五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将体系管理系统运行情况作为考核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纳入有关项目绩效延伸管理。各级农业部门要将信息填报完成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评指标和各账号对应责任人的个人绩效考核指标。具体监督考核办法另行规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四篇:ERP系统供应商管理七大指标体系

作者:达沃旗SAP培训

六西格玛管理中有句名言:你设立什么样的指标,就得到什么。换言之,你想得到什么,那就设立相应的指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引导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基本出发点,贯穿现代管理的每个环节,也适用于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是公司的延伸。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本身的努力,也取决于供应商的表现。合理的供应商管理指标,不但利于激励供应商达到一定的目标,也可统一供应商与公司的目标。那么,供应商绩效指标如何设置?这里结合笔者熟悉的美国高科技生产企业进行阐述。

总体上,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包括七个方面: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货(Delivery)、服务(Service)、技术 (Technology)、资产(Asset)、员工与流程(People and Process),合称QCDSTAP,即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前三个指标各行各业通用,相对易于统计,属硬性指标,是供应商管理绩效的直接表现;后 三个指标相对难于量化,是软性指标,但却是保证前三个指标的根本。服务指标介于中间,是供应商增加价值的重要表现。前三个指标广为接受并应用;对其余指标 的认识、理解则参差不齐,对其执行则能体现管理供应商的水平。

质量指标(Quality)

常用的是百万次品率。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一个螺丝钉与一个价值10000元的发动机的比例一样,质量问题出在哪里都算一个次品。供应商可以通过操纵简 单、低值产品的合格率来提高总体合格率。在不同行业,标准大不相同。例如在采购品种很多、采购量很小的“多种少量”行业,百万次品率能达到3000就是世 界水平;但在大批量加工行业的零缺陷标准下,这样质量水平的供应商八成属于淘汰对象。

质量成本(Cost of Poor Quality; COPQ)弥补百万次品率的不足。其概念是造价不同的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不同;同一次品,出现在供应链的不同位置,造成的损失也不一样(例如更换、 维修、保修、停产、丧失信誉、失去以后生意等)。例如坏在客户处,影响最大,假设权重为100;坏在公司生产线,影响相当大,假设权重为10;坏在供应商 的生产车间,影响最小,假设权重为1。该产品价格为1000元,在上述三个环节各出现次品一个,总的质量成本就是111000元(100x1000 + 10x1000 + 1x1000)。这个指标有助于促使在供应链初端解决质量问题,在一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供应链复杂的行业比较流行,例如在美国,飞机制造业、设备制 造行业等设备原厂(OEM)采用得比较多。

质量领域还有很多指标,例如样品首次通过率、质量问题重发率(对那些积习难改的供应商)等。不管什么质量指标,统计口径一致,有可对比性,才能增加公司内 部及供应商的认可度。而且质量统计不是目的。统计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表象(质量问题)发现供应商的系统、流程、员工培训、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督促整改,达到 优质标准。 成本指标(Cost)

常用的有降价。要注意的是采购单价差与降价总量结合使用。例如降价5%,总成本节省200万。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价差的统计远比看上去复杂,相信经 历过的人有同感。例如新价格什么时候生效:采购方按交货期定,而供应商按下订单的日期定 -- 这些一定要与供应商事前商定。

多采购回馈是指当采购额超过一定额度,供应商给采购方一定比例的回扣。这个条款给购卖双方动力来增加采购额。付款条件是指在公司资金宽裕的情况下,鼓励供 应商提前领取货款,但给公司折扣。例如货到10天发款,给采购方2%的折扣等。这两个方面设立具体的指标也未必现实,很多公司把它算作采购价差的一部 分。

有些公司也统计80%的开支花在多少个供应商身上。其目的是减少供应商数量,增加规模效益。具体指标很难定,因为不同公司、行业,即使同一公司在不同市场 环境下,最佳供应商数量也不同。例如在买方市场下,供应商数量越小越好,这样规模效益好;但在卖方有产能限制、原材料不足等情况下,供应商多,采购方的风 险就相对低。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表明,2004年9.4%的供应商占80%的采购额,这一比例逐年降低,2005和2006分别为7.7%和 7.6%。这一统计的对象是美国大公司,采购额动辄几十上百亿美金。针对中小公司的统计还没看到。

按时交货率(On Time Delivery)

按时交货率与质量、成本并重。概念很简单,但计算方法很多。例如按件、按订单、按订单行,按时交货率都可能不同。一般用百分比。缺点与质量百万次品率一 样:一个螺丝钉与一个发动机的比例相同。生产线上的人会说,缺了哪一个都没法组装产品。有道理。但从供应管理的角度来说,一个生产周期只有几天的螺丝钉与 采购前置期几个月的发动机,还是不一样。

对于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因为有最低与最高库存点,按时交货可通过相对库存水平来衡量。例如库存为零,风险很高;库存低于最低点,风险相当高;库存高于最高点,断货风险 很小但过期库存风险升高。这样,统计上述各种情况可以衡量供应商的交货表现。根据未来物料需求和供应商的供货计划,还可以预测库存点在未来的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质量和按时交货应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如果分归不同部门,部门间的扯皮就可能很厉害。例如在美国一些大公司里,成本归供应管理部门,质 量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为降低成本,供应管理部门力图到低成本国家采购;为确保质量,质量管理部门则坚决反对。两者的扯皮旷日持久,往往导致全球采购战略 失败。解决方法之一是让一个部门同时负责三个指标,促使其通盘考虑。

上述三大指标可客观统计。尽管没有一种完美的统计指标,但只要统计口径一致,不同供应商之间、同一供应商的不同时期就有可比性,就能很好反映供应商的总体 表现。下面要讲的服务、技术、资产、员工与流程指标则相对主观,统计上不是很直观但却是衡量供应管理部门绩效的重要一环。

服务指标(Service)

服务没法直观统计。但是,服务是供应商的价值的重要一环。已故IBM首席采购官Gene Richter,三届美国《采购》杂志“采购金牌”得主,总结一生之经验,有一点就是要肯定供应商的服务价值。服务在价格上看不出,价值上却很明显。例如 同样的供应商,一个有设计能力,能对采购方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个则只能按图加工,哪一个价值大,不言而喻。

服务是无形的,在不同的公司、行业侧重点也会有不同。但共性是,服务都涉及到人,可调查用户满意度来统计。例如公司期望供应商给设计人员提合理化建议、尽 量缩短新产品的交货时间、主动配合质量人员的质量调查、积极配合采购人员的调度、催货,那么公司可发简短的问卷给相关人员,调查他们对上述各项的满意程 度,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统计得人多了,统计结果便具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供应商得到的信号是,公司在统计他们的服务质量,任何一个人的意见都很重 要。这样就可尽量避免只有主管机构才能驱动供应商的现象。

技术指标(Technology)

对于技术要求高的行业,供应商增加价值的关键是因为他们有独到的技术。供应管理部门的任务之一是协助开发部门制定技术发展蓝图,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这项任 务对公司几年后的成功至关重要,应该成为供应管理部门的一项指标,定期评价。不幸的是,供应管理部门往往忙于日常的催货、质量、价格谈判,对公司的技术开 发没精力或兴趣,在选择供应商随随便便,为几年后的种种问题埋下祸根。

对供应管理部门,技术指标还包括应用信息技术采购。这个指标有利于促进采购方、供应商利用先进技术,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表 明,2004年7.7%的供应商与采购方通过电子采购合作,到2006年则达到13.5%;2004年电子采购占采购额的17.3%,到2006年则占到 20.5%。 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广度逐年增加,供应管理部门是主要推动力。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

供应管理直接影响公司的资产管理,例如库存周转率、现金流。供应管理部门可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转移库存给供应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预测机制 和采购流程,降低整条供应链的库存。例如在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由于行业的周期性太强,过度预测、过度生产非常普遍,大公司动辄注销几千万美金的库 存。到头来,整个行业看上去赚了很多钱,但扣除过期库存,所剩无几。但有些公司通过提高预测和采购机制,成功地降低了库存,因而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所以, 供应管理部门的绩效指标应该包括库存周转率。这样也可避免为了价格优惠而超量采购。 在供应商方面,资产管理体现供应商的总体管理水平。它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短期负债等。这些都有相应的比率(不同行业的标准比率可能不同: 例如在合同加工行业,库存周转率动辄几

十、上百,而在一些大型设备制造行业,一年能周转六次就是世界级水平)。作为供应管理部门,定期(例如每季度)审阅 供应商的资产负债表,是及早发现供应商经营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现金流、库存水平、库存周转率、短期负债等都可能影响供应商的今后表现,也是采购方能否得 到降价的保证。

人们往往忽视供应商的资产管理。普遍想法是,只要供应商能按时交货,我才不管他建多少库存、欠多少钱。但问题是,供应商管理资产不善,成本必定上升。羊毛 出在羊身上:上升的成本要么转嫁给客户,要么就自己亏本而没法保证绩效。两种结果都影响到采购方。在有些行业,换个供应商就行了,因为市场很透明,采购就 像到超市买东西。但对更多的行业,换供应商会带来很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成本很高。所以敦促现有供应商整改达标往往是双赢的做法。

员工与流程(People and Process)

对供应管理部门来说,员工素质直接影响整个部门的绩效,也是获得别的部门的尊重的关键。学校教育、专业培训、工作经历、岗位轮换等都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方 法。相应地可建立指标,例如100%的员工每年接受一周的专业培训、50%的员工通过专业采购经理认证、跳槽率低于2%等。

流程管理是优化与供应商有关的业务流程,比如预测、补货、计划、签约、库存控制、信息沟通等。供应商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受采购方的流程制约。例如预测流程 中,如何确定最低库存、最高库存,按照什么频率更新、传递给供应商,直接影响供应商的产能规划和按时交货能力。再如补货,不同种类的产品,按照什么频率补 货,补货点是多少,采购前置期是多少,不但影响到公司的库存管理,也影响到供应商的生产规划。

流程决定绩效。管理层可以通过动员、强调达到一时效果,但不改变流程及其背后的规则,这种效果是暂时的。流程管理和改进的关键是确定目标和战略,书面化流 程、实施流程,确定责任人并定期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系列的指标,确保流程按既定方式运作,并与前面讲的按时交货率、质量合格率等挂钩。这样,从流程 到绩效,再由绩效反馈到流程,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圈。值得注意的是,流程改进更多的是渐进而非革命,因为每个公司总有现行的流程,不大可能推倒重来,要通 过不断微调来优化。

结语

指标的价值在于其规范和引导行为。供应商管理的指标体系不但引导供应商的行为,也是评价供应管理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上面的七大指标体系,不同公司可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侧重点。具体指标上,要力求简单、实用、平衡。

简单指计算方法要简明扼要,这样利于公司内外的沟通、理解。如果指标复杂到没多少人懂,自然就达不到设立它的意义。公司大了,官僚体制复杂,往往制定出各 种各样的指标,统计的目的也就是为统计而统计。失去了实用性,指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再就是平衡。公司往往在特定时期有特定重点,因而强调特定指标。 但如果忽视不同指标之间的平衡,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上述七大指标表里兼顾,内外平衡,在美国很多大公司已获得验证,但愿对国内企业构建供应商管理体系有借 鉴意义。

第五篇: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体系介绍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整合已建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和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及数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立案、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考核、归档等,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各城市管理部门协同工作,做到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问题,使城市管理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建立监督和指挥相分离的“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使城市管理系统形成完整闭环,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建设背景

是落实3.14总体部署,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重庆“3.14”总体部署中,明确提出“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的发展目标,2008年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有超前意识,创新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2009年1月,国务院[2009]3号文件提出:“将城乡基础设施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联网共享。增强管理部门的协调性,提高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效能”,并把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分别纳入2008年、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内容予以推进落实。

是推进宜居重庆建设,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我市直辖以来,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管理粗放、处置被动、手段落后、效率不高、体制不顺等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结合我市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市主城区面积将扩展到2737km

2、建城区面积将扩展到1000 km2,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拓展需求、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期望,必须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部署要求,推广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9年8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市政委 “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职责”,全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以适应现代城市拓展需求,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推进 “宜居重庆”建设。

■基本术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体现管理精细化、责任网格化、依托信息化、服务人性化的新理念、新机制,从管理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需求入手,综合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整合基于万米单元地理网格的城市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部件编码信息的数据库群,建设市区一体化、全方位覆盖和全时段监控联动运行的、稳定可靠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支持发现、指挥、处理、反馈的城市管理闭环工作流程,创新监督和指挥两个既分离又协同的“双轴中心”管理体制,建立市级监督评价、区级指挥处置、部门联动协作、市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城市部件。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

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和重庆市地方技术规程《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普查技术规程》(CQSZ10-2007)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按照管理对象的属性划分为“城市部件” 和“城市事件”。

“城市部件”是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结构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可利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属于城市中不可移动的要素,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城市部件”包括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扩展部件等7大类96个小类。

“城市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或环境秩序受到破坏或影响,需要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秩序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等6大类59个小类。

■所涉部门单位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除市市政委承担公用设施、市容环境等管理职责外,还主要涉及到19个市级部门、单位管理职责和权属关系。具体是:

市规划局:建(构)筑物乱搭乱建。

市建委:施工工地设施、建筑工程质量。

市交委:公交立杆、出租车站牌、公交站亭、港口设施。

市广电局:电视井盖、通讯交接箱。

市公安局:治安岗亭、监控电子眼、交通信号设施、群发性事件。市环保局:噪声显示屏、施工噪音扰民。

市园林局:古树名木、行道树、护树设施、绿地维护设施。市房管局:物业管理。

市消防总队:消防设施。

市人防办:人防工事设施。

市民政局:房屋院落门牌标识。

市水利局:水利、防汛附属设施。

市邮政局:报刊亭、邮筒。

市工商局:非法小广告、街头散发广告。

市新闻出版局:非法出版物销售。

市自来水公司:民用水井、供水器、上水井盖;自来水管道破裂。市燃气公司:加气站、输气井盖、燃气井盖、燃气调压站(箱)、热力井盖,燃气管道破裂。

市电力公司:电力井盖、电力设施、变压器(箱)、电缆沟盖。重庆电信、移动公司:通讯井盖、通讯交接箱、网络井盖。■运行机制

市级信息平台城市问题信息来源的主要路径和运行的处理机制。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运行机制和城市问题信息来源路径主要有2个:一是社会诉求的问题信息。即市民群众通过“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市政委门户网站公开信箱投诉的或者市领导关注批示、交办及时处理的城市部件、城市事件问题信息,直接由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登记立案处理。二是主动发现的问题信息。通过市、区级聘用的城市管理社会监督员(包括特聘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

和区级专职城市管理员,对所负责万米单元责任网格全时段巡查主动发现的城市问题信息,利用专门开发、嵌入特定区域地理信息和城市部件信息的“城管通”手机,通过无线网络将城市问题信息上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登记立案。

市级信息平台工作人员根据登记立案的社会诉求和主动发现城市问题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准确地定位、及时地查找,并转发到相应的责任部门单位,有关责任部门单位按照规定的办理时限和要求,将办理结果反馈到市级信息管理平台及社会诉求相对人予以结案。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城市管理范围精细化,采用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实现城市管理责任明确化。采用专门的城管通采集器, 实现问题信息传递快捷化。

市级信息平台未改变城市问题管理主体而是提供联动开放服务。为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城市问题信息得到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快捷、有效的处置,建立由市政府综合协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联系会议制度,由市市政委牵头编制数字化城市管理制度和城市部件、城市事件处置管理规范,使在同一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城市部件、城市事件运行处理上,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进一步落实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主体的工作责任,而未改变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主体的职能职责和行政执法地位。不仅为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提供了一个联动协作和开放服务的信息平台,而且为市政府对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综合考评,提供准确的、量化的综合绩效评价依据,还可有效防范和协助处理城市突发应急事件,再造全新的城市管理流程,推

进管理服务效能高效化,建立健全量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城市管理考评科学化,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上一篇:怎么才能抓住老婆出轨下一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