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体系

2023-04-13

第一篇: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

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分为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分为信息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和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共五个阶段。

1.系统运行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开发的请求,并进行初步的调查,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

2.系统分析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 处理,并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抽象化,通过对功能数据的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3.系统设计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划分子系统功能,确定共享数据的

组织,然后进行详细设计,如处理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设计和编码的设计等。该阶段的成果为下一阶段的实施提供编程指导书。

4.系统实施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编码、测试、系统调试等,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其主要步

骤包括购置、安装、调试计算机等设备,编写程序,进行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准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转换数据文件以及系统调试等。

5.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

修改,评价系统的运行效率、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对运行费用和效果进行监理审计。软件交付用户后,为适应外部换环境的变化以及用户要求增加新的功能,将遇到更变、修改系统的问题。

第二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1. 信息的定义: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2. 信息具有那些特性,这些特性对信息系统有那些影响:客观性,系统性,开放性,相对

性,转移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共享性。信息的媒介性。

3. 系统的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法和系统接口。

4. 系统具有哪些特性:目的性(最重要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

定性,相似性。

5. 信息系统定义: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吸取经验和遵照规律并重,利用适合的信息技术以

及相应设备,根据相应的业务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组织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6. 信息系统有那些结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层

次结构(战略决策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功能结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软件结构(行政,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物理结构。

7. 信息系统有那些类型: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划分,按照行业进行划分,按照处理事物或承

担职能的不同,按照解决主要问题的不同。

1. 详细论述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事情的过程就是决策,

要使决策正确,就必须确保有足够,准确,及时的信息,良好的信息系统能为管理者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

2. 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和信

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输入数据,加工数据,然后输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因此,数据既是信息系统存在的依据,又是信息系统的主导。作业级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组织内部,战术级数据不仅来源组织内部,也有外部输入(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战略级数据主要来源于组织外部,非结构化数据。

3. 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在职能上应有一定的分工,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结构和岗位设置,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队伍的配合和稳定,强化信息系统对各级人员和组织的贡献,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的道德准则。

4. 如何进行计算机选型: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选择与组织业务和其他设备相适应的计

算机,以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效率和效益;尽量选择主流厂商的计算机。

5. 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关系: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系统软件和开发软件的支持,开发完

毕形成一套适应需求的应用程序和文档,即通常所说的应用软件。所以,信息系统与软件有的基本关系是,信息系统需要软件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软件。

6. 信息化5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

信息化。

7.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个关系:信息化更重视信息和知识成为价值构成的主体,而信息系

统的建设更多地强调为组织运作管理和决策服务。

1.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2.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

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储存结构,数据的运算)

3. 数据模型: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概念模型。数据模型)

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成3级,内部级,概念级,外部级

1. 通用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第一级:技术支撑级(基础设施,文档电子化,单项的信

息系统)第二级:资源集成级(系统集成,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效率)第三级:管理优

化级(信息制度,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效益)第四级:战略支持级(信息战略,核心竞争力,决策支持,外部协同)第五级:持续改善级(学习型组织,信息环境,创新管理)

2. 企业 行业互动模式: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化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

促进和约束的互动关系,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行业信息化之间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3. 雁行模式:由于组织事实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不同或起点不同,行业内或系统内不同组

织之间形成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系列,犹如大雁飞行状。

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都需要

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5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逻辑模型),系统设计(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运行和维护。

5.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1信息系统的发展是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技术发

展非常迅速,开发信息系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很大。

6. 信息规划的3种方法:(1)关键成功因素法:了解组织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性能的数据。(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信息系统战略集。(3)业务系统规划法:定义组织目标;识别组织的业务流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U表示使用,C表示生产)。

7. 数据中心原理:只要组织的性质和目标不变,它的数据类就是稳定的,任何经营管理活

动都离不开对这些数据的提取。

8.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资源和环境需求,可靠性需求,

安全保密要求,用户界面需求,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的可扩展性需求。非功能需求:根据系统目标工作环境决定。

9. 需求调研的方法:阅读文献,实地考察,用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业务专题报告。

10. 可行性研究方法:所谓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可行性可以从1从技术因

素角度考察2从经济因素角度考察3从社会因素角度考察。

1.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自主开发和外包(联合开发,委托开发,购买套装软件)

2. 根据价格的不同合同分为:固定价格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高风险的,

因为如果完成项目后的成本高于原计划成本,开发方将只能赚到比预计要低的利润,甚至会亏损;成本补偿合同中,如果开放方的成本确实超过了原始预算,开发方的名誉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又会使开发方在未来赢得合同的机会降低。

3. 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有哪几种组织形式: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

结构。

1.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分类:按时间过程来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按照信息系统开发

的关键分析要素,可分为1面向处理方法2面向数据方法3面向对象方法。

2. 生命周期法的指导思想:主要指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SDM,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

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该方法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初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阶段,预先规定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再按一定的准则来按部就班的完成。

3. 数据流图用的4个基本符号: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储存和数据处理过程。

4. 数据字典中的6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储存,外部实体,处理。

5. 数据流图有2种经典的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这两种结构可以分别通过变换

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导出标准形式的结构图。

6. 原型法的步骤和优点:步骤: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2建立初始原型3评价原型4修

改和完善原型。优点: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7. 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的选择:有利于生命周期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系

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系统文档要求详而全;开发成果重复使用。有利于原型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不明确;过程非结构化;用户环境易变;系统具有短期寿命;具有第4代语言工具;系统要求在短期内运行;没有或很少可资借鉴的成果。

1. 对象: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东西的抽象。

2. 封装:信息隐藏,当开发一个程序总体结构时,程序的每个成分应该封装或隐蔽在一个

单一的模块中,定义每一模块时应尽量少露其内部处理。

3. 继承:继承指对象继承它所在类的结构,操作和约束,也指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结构,

操作和约束。

4. 面向对象分析:要求把问题空间分解成一些类或对象,找出这些对象的特点,以及对象

间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一个规格说明。

5. 面向对象设计: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结果。从面向对象的分析转到面向

对象的设计是一个累进的模型扩充过程。面向对象分析的各个层次是对问题空间进行了模型化,而面向对象的设计则需要对一个特定的实现空间进行模型化。

1. 项目的定义:在一定的进度和成本约束下,为实现既定的任务,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所

进行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2. 项目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目标,成本,进度三者是互相制约的,其中目标包括完成

的任务数以及完成的质量。当进度要求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者任务要求越多,则成本越高;当成本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任务要求越多,则进度越慢;当质量和任务的要求都不变时,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3. 信息系统的特点: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任务的边界是模糊的,质量要求

更多是由项目团队来定义。2信息系统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会不断被激发,被不断地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更改。3信息系统项目既是智力密集型的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4.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可划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其中开发成本可分为分析

与设计费用,系统实施费用,管理费用;运行维护成本可分为运行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维护费用。

5. 软件的2种度量方式:软件代码行的方式;软件功能点的方式。

6. 项目团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预期激励,信息激励,参与激励)振荡阶段(参

与激励,责任激励,信息激励)正规阶段(参与激励,自我激励,知识激励)表现阶段(危机激励,目标激励,知识激励)

7. 为什么要全面的质量管理:因为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上一阶段的理解和本

阶段的设计与实现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8. 信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1实行工程化的开发方法2实行阶段性冻结与改动

控制3实行里程碑式审查与版本管理4实行面向用户参与原型演化5强化项目管理,引入外部监理与审计6尽量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

1. 信息系统文档的作用:1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在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通过文档进行

沟通。2系统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文档在项目期内进行沟通。3前期开发人员与后期开发人员通过书面文档进行沟通。4系统测试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5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在系统运行期间进行沟通。6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7用户与维护人员在运行维护期间进行沟通。

2. 不利选择:在建立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

3. 道德风险:代理人在为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 激励机制: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

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

5. 信息系统监理的作用: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根据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及国家法律法

规,开发合同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事件和文档进行审查和监督,为用户方提供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以确保信息系统建设成功。

6. 信息系统监理有那些模式:咨询式监理,里程碑式监理,全程式监理。

7. 信息系统的监理费用:按时计算法,工资加一定比例的其他费用计算法,监理成本加一

定比例其他费用计算法,固定价格计算法,按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的百分比计算,按减少的项目风险计价。

1. 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应尽早并及时地进行测试2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

软件的人或小组来承担3在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确定输出结果4测试用例不仅要有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也要有不合理,失效的输入条件5不仅要检测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还要检测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6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7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测试的随意性8妥善保存测试用例,作为文档的组成部分,为维护提供方便。

2. 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被测程序,主要对被测程序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3. 动态测试:在计算机上直接用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检验程序的动态行为和运行结果

的正确性。

4.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其

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被测对象的外部特性。

5.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

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6. 测试过程:拟定测试计划,编制测试大纲,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实施测试,生成测试

报告。

7.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是在模块编写完成,无编译错误后必须进行的测试工作。

8. 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是指每个模块完成单元测试之后,需要按照设计时确定的结

构图,将它们连接起来进行测试,确保程序单元或模块接口正确和软件结构合理。

9. 确认测试: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检查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与用户的

要求一样。

10. 测试和调试的区别: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而对于所暴露的错误

最终需要改正。调试的任务就是根据测试时所发现的错误,找出原因和具体的位置,并进行改正。

11.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数据的维护。

第三篇:企业公司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并保证公司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ISMS范围内所有参与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过程的相关人员。

3

术语和定义

4

职责和权限

DXC负责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和维护;

相关部门配合DXC,及时响应相关要求。

5

相关活动

5.1

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

信息系统在建设或升级之前,根据业务活动要求,要通过调研、风险评估等手段识别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并依据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提出信息安全需求,作为信息系统整体功能需求的一部分。安全需求包括:

l信息系统安全需求的准确性;

l系统容量设计的合理性;

l技术设计和施工组织两方面的安全性;

l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处理办法;

l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公司信息安全有关规定的符合性。

5.2

信息系统的获取与开发

5.2.1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对承建单位在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l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责任和义务要求;

l保护知识产权的责任和义务要求;

l使用公司信息处理设施的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要求

对使用的产品,应有相应的证明材料,如软件产品必须为正版的商业软件,信息安全产品必须

通过国家相应机构的检测认证,特别是涉密产品,必须使用国家保密单位批准的信息安全产品。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将开发、测试与运行系统分离,避免开发和测试活动对运行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造成影响。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由DXC负责安全控制与管理,重点监控以下内容:

l测试数据的输入验证,以减少输入错误造成的风险;

l系统对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验证检查,防止因数据完整性的错误造成的风险;

l要对输出进行验证,确保输出的完整、正确;

l对程序源代码的访问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l公司的敏感数据不允许作为测试数据使用。

5.2.2

重要信息的保护

信息系统的运行系统文件、重要测试数据、程序源代码是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这些数据必须进行备份,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备份数据要保存在不同的地点。

对上述数据的使用和访问,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同意,同时做好相关使用记录。

5.2.3

外包软件开发

对外包软件开发,按《第三方服务安全管理程序》执行。

6

相关文件和记录

第四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意义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程序开发

开发教师学校学生管理系统的意义本着“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原则,快截的管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

第五篇: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开题报告

题 报 告

一、 论文题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二、 题目研究内容: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已得到举世公认。

随着WTO的加入和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抓住机遇,在竞争占得先机,作为生产企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库存管理的信息化、计算机化也就迫在眉捷了。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即有宏观上的意义,那就是顺应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潮流,提高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也有微观上的意义,那就是可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单位效益。

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在这里本文仅涉及工业企业的产品库存。它主要包括下列三部分:

1、 没有经过企业加工,而为企业生产或其他各方面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部件等,如钢材、轴承、发动机、电动机等。

2、 已经过企业加工,但尚未加工完毕的在制品。

3、 企业已加工完毕,储而待销的成品与备件等。

库存管理系统按分类、分级的模式对仓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缩短了库存信息流转时间,使企业的物料管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为采购、销售和生产提供依据;智能化的预警功能可自动提示存货的短缺、超储等异常状况;系统还可进行材料库存ABC分类汇总,减少资金积压。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入库、出库、退货、订货、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下面介绍库存管理的工作流程:

#入库

供货单位发货---运输---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送货单---库管人员查收入库---入库单

处理各种入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其他入库等入库业务;按入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入库单据信息。

#出库

库存统计表---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库管人员出库---出库单

处理各种出库业务,如:工业企业的生产领料、委外领料、其他出库等出库业务;按出库类型可以分别在不同模块录入出库单据信息。

#退货

产品不合格通知书---各使用单位----领料单存根---库管人员退货---退货单

#订货

库存管理部门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单---采购部门向供应单位传递订货单---供应单位组织发货---运输----货物到达后测试检验---入库

#盘点

备份库存数据,打印盘点表,可按仓库、批次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表生成盘盈、盘亏表,调整库存账。

盘点的功能是检查仓库现有库存量与帐面数量是否一致。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大于帐面数量,则盘盈;若盘点结果是仓库现有库存量小于帐面数量,则盘亏。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它们的差异量都记录在盘点调整单。

根据上述工作流程,库存管理系统将包含以下内容:

1. 能对企业内的各类货物进行ABC分类管理,并提供最低库存量、最高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的预警功能。

2. 可以存储各类信息档案包括物资、产品基本信息、供货单位信息、使用单位信息等。

3. 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出库管理等等,安全、高效;支持各种类型的出/入库业务:生产入库、委外加工入库、采购入库、其他入库、生产领料出库、委外领料出库、销售出库和其他出库等

4. 提供退货管理功能

5. 通过查询库存,及时了解库存余额信息,便于订货下单,以免由于缺货,影响生产。另外,还提供经济订货量计算功能和打印订货采购单功能。

6. 支持库存盘点功能,可按仓库、物料进行盘点,自动汇总盘点数据,及时生成盘赢亏调整单

7. 可及时打印库存余额,方便领导决策或安排及时定货.三、调研情况

1、国内外现状研究: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当然,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作数据记录统计工作。

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表现之一: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从供应单位办理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这不仅繁锁,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

表现之二为: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

表现之三为: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这些程序的弱点多表现为:1)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2)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3)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4)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Foxbase等)。

四、研究解决方法及思路

根据我国国内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将用我所学知识,利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一套基于NET的库存管理系统,以求能对我国库存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具体的方法及计划如下:

全论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阐明所开发项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用户哪些要求,并给出全文的摘要。第二部分为实际开发过程,这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支持,系统分析(实际调研),系统设计,软件编写,运行调试,系统安装,系统维护七章。第三部分为结束语部分,分为经验教训和注意问题及作者建议,参考资料二章。作为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共享。这三个部分中,第二部分为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方法及工具(VB.NET)使用的详尽论述处于全论文的核心地位。而其中的理论支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写又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在此将这四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理论支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1)当前计算机管理界所流行且实用的系统建设三原则:整体性原则、分作—协调原则、目标优化原则。(2)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3)原型法。

<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

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要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从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

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画出系统的实际操作流程图:

供货单位管理

使用单位管理

物资登记

基本信息录入

基本信息管理

物资调配

出库管理

入库管理

订货管理

库存盘点

退货管理

当然各个环节操作仍需进一步细化以来满足用户对管理进行全面操作的要求。

<三>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包括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其中,我拟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库存管理系统

登 录

基本管理

入库管理

出库管理

退货管理

订货管理

库存盘点

系统维护

退出

添加、查询、修改

物资管理

供货单位管理

使用单位管理

库存查询

经济订货量计算

订货下单

打印订货采购单

<四>软件编写

该章包括两部分:(1)开发环境:所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98)、开发工具(VB.NET)及硬件环境。(2)功能模块的编程实现。

五、 进度计划:

阶段 时间 完成内容

1 2.15—3.10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 3.12—3.26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3 3.27—5.15 程序编写、系统调试

4 5.16—6.01 论文撰写

5 6月份 答辩

上一篇:学校学生安全注意事项下一篇:小学学生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