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工作的思考

2022-08-12

第一篇:关于扶贫工作的思考

关于农机节油工作的思考

农机节油:宣传、培训、推广、维修一个都不能少

建设节约型社会,农村也不例外,尤其是农机节油,是农村的重点,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截止2008年底统计。**市共有拖拉机23.38万台159.74万千瓦,其中手扶拖拉机22.1万台,年耗油46万吨。手扶拖拉机分布在全市农村千家万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作业。从以上数字看农机节油不仅数

量大,而且前景广阔。同时也是摆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要搞好农机节油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农机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已遍布千家万户,是农民很欢迎的农机具,不仅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处,使广大的农机手改变传统的观念,变为一种自觉地行动,提高农机手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要将节约的观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送科技下乡,搞好培训

针对农民机手文化水平偏低的实际,有关部门应采取送科技下乡等方式方法,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向农民传授节油科技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驾驶操作方法等。新开办的农机培训班要增加节油技术新课程。如指导农机手减少机器空转时间,不超负荷作业,保持机器清洁,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三不漏。使农机手快速掌握节油技术和操作方法。

三、建立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

农业机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使那些使用年限长且耗油高的旧机实行强制报废,同时给予农机手一定的报废机具补贴,使之成为农机手的一项自觉自愿的行动。这样不仅减轻了农民因报废机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能达到节油、废机具充分利用的目的。

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有关部门应研制、推广具有节油、适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给农民,对耗油高、工艺落后,且又不适用的农业机械逐渐淘汰,并不准进入农机市场。这样从源头上抓好先进机具的生产关。

五、加强农机流通和修配管理

农机管理部门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搞好农机流通行业和修配行业的管理,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农机打假统一行动。对假冒伪劣农机、坑农害农的行为坚决查处,确保农民使用上放心机械。同时,加强对农机修配行业的管理,对全市近千个农机修配网点,加强节油宣传教育,使之在修配活动中使用推广先进的节油新技术、新工艺,把机器调整到最佳状态,达到省油、省工、省时、省钱之目的。对清洗件用油要采取多级过滤、沉淀等工艺,增加使用次数,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每一滴油。

按全市23.38万台拖拉机,每台节油10公斤计算,将节油233.8万公斤,是一个很大的数量,因此,农机节油,前景广阔,利国利民。

目前,**市农机管理部门已经着手制定全市农机节油增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计划,使该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使每一位农机手,每个修配网点对开展节约型社会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变成为自觉的行动。

第二篇:关于深化巡视工作的思考

●索耀乐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我们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改进党的作风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准确把握工作规律,提高新时期巡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巡视制度的建立与开展

我区的巡视机构是2004年3月正式组建的,全称是内蒙古党委巡视机构(常设实编),由初设时的“一办三组”到2009年初增至“一办五组”。由内蒙古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向自治区党委负责。

截至2009年底,我区已对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和44个旗县区以及8个厅局、2所高校、1个国有企业进行首轮巡视,对部分盟市进行了第二轮巡视,同时,还进行了2次覆盖全区盟市、旗县的换届专项巡视。在6年的巡视中,共接待来信来访6000多件次,向被巡视地区、单位提出整改建议201条,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建议81条。通过巡视共发现违纪违法案件线索21件,其中厅局级干部12人,县处级干部18人,诫免谈话41人次,较好地促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促进了相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推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二、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我区的巡视工作在探索和实践中规范,在改进和完善中加强,作用和成效明显发挥,地位和质量不断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领导重视、支持是提高巡视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从建章立制到巡视机构的自身建设和力量加强,从巡视前的安排部署到巡视结果的综合运用,自治区主要领导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都认真研究、亲自过问。每年,自治区党委分别召开常委会议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巡视工作情况汇报、审议年度巡视工作意见。为了加强巡视工作,批准新增了2个巡视组,调整补充了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配齐配强了巡视队伍。去年,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先后2次听取第一批巡视工作情况汇报,领导小组负责同志4次听取巡视三组专题汇报,共同研究解决巡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保证了我区巡视工作顺畅有序地开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巡视工作的全过程,着力关注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巡视三组在巡视某盟时,从群众信访中了解到该盟土地问题比较突出,就将此问题列为专题进行调查。在问题比较严重的某旗,全组同志走遍了该旗

的十几个苏木乡镇,深入到农牧民家中、田间地头,利用与群众个别交流、召开座谈会、进行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情况,不仅摸清了该旗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发现了2起直接侵害农牧民利益、严重影响当地和谐稳定的问题。之后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调查处理,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巡视监督的实效。

(三)健全制度,确保巡视成果产生长期效力。为了确保巡视成果得到充分运用,及时把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为巡视成果产生长期效力提供制度保障,以自治区党委名义印发了《内蒙古党委巡视成果运用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了《内蒙古党委巡视工作信息沟通办法》等。针对巡视机构特点,就巡视机构保密、公文处理、档案、财务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巡视工作制度体系,增强了巡视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各地区、各部门对巡视成果运用更加重视,更加自觉,保证和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和整改的落实。

我区巡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巡视成果运用上还存在不够充分的问题。重巡视、轻整改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巡视结果和巡视整改情况,还没有在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等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二是在了解真实情况、发现问题特别是重要案件线索方面还存在不够理想的问题。如,依靠被巡视地区、单位党委(党组)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巡视工作,还存在配合不到位、不够默契的问题。三是在巡视干部使用、交流方面还存在不够顺畅的问题。一方面,干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个别巡视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与深入发展的巡视工作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很好地研究解决。

三、关于深化巡视工作的思考

从实践效果看,巡视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维护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监督效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实践的深入,特别是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来看,还需对深化做好巡视工作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从实际效用看,还需加力细化。巡视监督的效用应如何体现和验证?一般来讲,巡视工作的职能效用是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但细化来看至少有三种效用:一是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性,有召示和警示作用;二是架起一座听取民声、获取民意的桥梁,有沟通和安抚作用;三是为决策提供更加透彻全面的资讯,有服务和进谏作用。要想充分达到这三种效用,就必须强化“五力”,即发现问题的洞察力、顺应民意的影响力、改进作风的推动力、成果运用的执行力、服务决策的进谏力。发现问题的洞察力,是搞好巡视工作的基础保证,是由较高的责任感和较好的素质能力决定的。因此,要强化洞察力,必须要不断强化巡视干部为党守责尽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在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方面下功夫、见成效。顺应民意的影响力,是增强巡视工作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保证,必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求实效、见成果。改进作风的推动力,是巡视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通过巡视不仅要推进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更要促进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整体作风方面有一个新起色、新转变、新面貌,让各个方面能够感受到巡视的作用与推动力。成果运用的执行力,是保证巡视工作的效力及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巡视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建议,必须要搞好分解分送,严格实行责任制,与各级党委、政府共同督办,问题不解决不撒手,通过狠抓执行力

来实现巡视成果的充分运用。服务决策的进谏力,是高质量履职的重要体现,也是巡视成效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巡视工作必须能够站在全局、大局的角度,拿出客观、辩证并可行、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巡视工作切实成为派出巡视党组织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使组织和领导真切感受到巡视工作的重要、有用和不可替代性。

(二)从党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的期望看,还需求真务实。建立巡视制度体现了党中央治腐的坚定决心,是对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进行严格监管的重大举措,是确保他们正确行使权力,少犯或不犯错误,以此来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而人民群众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热切希望有一种力量能遏制腐败现象,使社会真正达到一种公平、公正、和谐。由此看,巡视工作责任重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巡视监督虽然发挥了一定的效用,但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深入细致上见成效。首先,要勇于担当,切实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这既关乎责任感问题,也关乎巡视的方式方法,更关乎巡视的成效。如果没有敢于发现问题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无畏,也就只能是巡而不视,视而不见,难尽其责。如果没有刻苦钻研的勤奋和灵敏灵活的捕捉能力与智慧,就只能是雾里看花、云中观峰,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挖掘不出本质。因此,有能力且具责任感必须要成为巡视干部选用的基本条件和始终强化的根本素养,这样巡视工作的深入与实效才有保证。其次,必须要把事关党的声誉与形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巡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着力在维护政治纪律、保证政令畅通上,在规范权力运行、坚决遏制腐败行为上,在维护群众利益、解决民忧、民困、民难上下工夫。通过真抓实干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切实做出一些使人看得见、有影响、显示力度与作用的成果,让党和人民真正感受到巡视工作确实在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达到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长治久安的综合效用。第三,把巡视成果运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抓好落实。巡视成果是指发现的问题及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巡视成果运用是指遏制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采纳整改的意见建议,实现点面结合,产生举一反三的效用,推进体制制度改革与建设,堵塞和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巡视成果运用是保证巡视成效的关键环节。发现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等于白干。所以,保证成果运用必须要有一套严密的程序和制度做保证。一是坚持边巡边改,盯着整改不放松。二是分解分送,责任到人,督促有关方面限时整改不含糊。三是梳理研究,把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的问题归纳提炼,向派出巡视的党组织及有关部门提出具有全局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的防范意见,以及推进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抓好强本固基建设,责成相关领导和部门抓落实不懈怠。四是实施有力的跟踪督办。对每个层次、每个环节的整改实行党委、政府“两办”与巡视机构联合全程督办的机制,问题不解决不收兵。从而使巡视工作真正体现出党中央的意图和要求,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心与期盼。

(三)从服务决策看,还需贴近细实。虽然以往巡视工作为决策提供了一些可资参考的资讯,但从大局和全局着眼不够,与现实和未来结合不深,与决策的需求和希望还贴得不够近、不够紧。为此,要想充分体现服务决策的职能就应做到“四个紧盯”。一是要紧盯党中央及省市区党委关注的重点问题。每个时期、每个阶段,党中央及省区市党委都有从全局出发关注的焦点,巡视工作要有政治敏锐性,及时掌握研究这些

关切,并将其列为巡视的内容,有针对性地了解回答相关问题。比如,当前应以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切入点,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以促进《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贯彻执行为切入点,加强对廉政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等等,着重看各地、各部门贯彻的态度、方法与成效,看存在的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与苗头,提出预测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努力使巡视成为中央及省区市党委决策所需的“及时雨”。二是要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巡视工作的思路确定、工作开展需要始终与中心工作和大局相协调,坚持做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谋划工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实施巡视,始终着眼全局,保证巡视工作经济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防止和避免因工作不慎而影响或阻碍被巡视地区、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防止和避免因工作方法不当而激化或制造矛盾。注意处理好巡视监督与推进被巡视地区、单位工作的关系等,把派出巡视的党组织的意图恰当地体现好。三是要紧盯人民的期盼与关注。人民的期盼、人民的冷暖是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十分关心的问题,巡视工作要特别关注这方面的情况。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注意倾听和反映群众的呼声,把影响稳定的社会因素与根源,以及可能导致或出现的隐情了解透彻,推动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四是要紧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需求。巡视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巡视监督要切实发现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乃至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及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注意思考研究带有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找出在监督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提升“以权制权”的最佳效用,让巡视监督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四)从队伍建设看,还需精雕细选。深入推进巡视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巡视干部队伍。因此,必须要下力气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好进口关。巡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特殊,必须要有精兵强将来担负完成。所以,在人员的选配上绝不能有任何照顾、平衡的因素,要把那些政治责任感强、素养好、能力强的优秀干部精选细挑任用到巡视工作岗位上,使他们能够真正担负起为兴党尽责、为亲民尽力的政治使命。二是不间断地实施以强化责任感为根本、以提升工作技能技巧为重点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要注重打牢思想、政治及素养基础,切实使每一名巡视干部具有与党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的情怀,能够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尽职努力地做好工作。既要防止懈怠、退缩,更要防止道德风险,避免出现合谋、泄密、逐利、被收买等现象,努力把巡视干部锤炼成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过硬队伍。另一方面,要注重强化履职能力、技巧与本领,使巡视干部切实具备深入下去的坐功,敏锐捉捕的细功,穷追不舍的韧功,以及剖析研究的硬功,提出建议的真功,推进整改的强功。

第三篇:关于银企对账工作的思考

2006年,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银行与企业客户之间财务核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银企对账工作提出统一的要求和规范。这项政策实施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财务核对进入一个崭新地发展阶段,银企对账工作正逐步由过去被动的、不规范的、不及时的、低效率的“坐等式”对账向主动的、规范的、及时的、独立的、高效率的集中对账转变。笔者所在行也充分认识到银企对账重大意义,积极推动各项银企对账措施的落实,努力做到前台做服务,后台管对账,前后台得到了真正分离,构建安全高效的银企对账管理新模式,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一、银企对账重要性的认识

银企对账是银行和客户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是防范银行内部人员侵占客户资金案件的有效手段,是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风险屏障”。它可以解决客户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防范银行内部人员和企业会计挪用资金的风险,充分发挥银企对账的监督作用,还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系统的稳定运行,使银行和客户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目前的工作成效。

为了做好对账工作,笔者所在分行自2006年以来,开拓创新、解放思想,从人力、财力等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尝试了许多新措施、好方法。其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各项对账规章制度,解决了对账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并在各辖区行内建立了独立、集中的对账中心,实行与前台相分

1 离的对账模式,对账单的发送率、回收率和不符款项处理率较过去有了大幅提高,在对账不付款项核查过程中,还发现了多笔错账,及时消除了风险隐患。实践证明,银行目前的会计风险风范体系中银企对账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其他风险控制工具(业务经理派驻、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控、事后监督等)相比,他具有覆盖面最广、最直接、最简便、最快捷、最经济的特点。因此只要对账达到100%,就可以避免由于银企账目不一致所引起或隐藏的一系列问题,起到威慑性作用。

三、当前制约银企对账工作的主要因素

虽然我们在银企对账工作中取得长足进步,并在风险防范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账单的发送率和回收率难以达到100%的目标,尚有部分账户未能及时对上账,而这部分账户中就可能蕴涵着客户资金被侵占的风险。目前银行在开展银企对账工作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客户不配合、回收渠道单一等多方面。这些问题不彻底解决,银企对账的作用就难以彻底地发挥,风险就难以得到控制。我们对目前的银企对账工作的制约因素和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深感目前银企对账工作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我们针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不断的改进,目前成效显著,对账单的发送率和回收率显著提升,银企对账信息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应用。

(一)外部因素

1、部分客户对银企对账工作不理解,配合意识不强。有些客户收到对账单不及时进行对账和反馈,部分客户基于安全考虑,不愿将对账单交 2 外包公司返还银行,甚至有少数客户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我行发送对账单。

2、客户通讯地址不完整、不准确,这是制约对账单发送和回收的瓶颈。笔者所在银行有11%的客户通讯地址存在问题,导致对账单无法送出。

3、由于邮政公司内部原因,基层投递人员积极性不高,有些可以送达和回收的对账单,投递人员没有送到或收回,导致回收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内部因素

1、部分基层行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银行的管理层均高度重视银企对账工作,把它作为防范内部人员侵占客户资金案件的重要手段来抓。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基层行对银企对账的意义认识不足,实际中存在着指导思想不明确、组织管理不到位、推动措施不得力、对账成效不明显等问题,造成上热下冷的局面,银企对账的风险控制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2、对账手段相对简单化。对账单的发送和回收方式只要遵循独立、安全、有效的原则,都可以积极应用。但是实际工作中部分行还是过度依赖某一种对账方式,比如通过外包公司发送和回收,对未回收的对账单,就不再想方设法进行处理了,这是目前对账单发送和回收不彻底的一个主要原因。

3、对账范围及部分业务对账周期的设臵影响了对账单的发送和回收率。首先是贴现业务(含同业贴现),在与前手办妥票据转让手续后,贴现票据已经变为银行自有的权利票据,因此不需要再与前手进行对账。在 3 实际对账工作中,客户认为业务已经结束,对银行仍然发送对账单不理解,也不回应;其次是部分账户交易次数少且平均余额较小(平均余额在1万元以下),这部分账户数量多,风险性小,且不少客户难以联系上,按照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原则,此类账户应该半年对账一次。

4、对账人员不足和缺少信息系统支持。目前,银行对账中心承担着监督印制对账单、接受对账回单、逐份核对回单印鉴、审查对账结果、核查不符账项、汇总分析对账数据等工作,但受人员的限制,许多行人员配备与对账工作要求很不匹配。同时,由于缺乏信息系统支持,大量简单繁琐的对账工作需要人工处理,使人员紧张与工作量大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这种状况下,对账人员难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推动对账工作向深层次开展。

5、缺乏有效的激励问责制度。激励问责制度对于调动银行银企对账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账工作的好坏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评价没有直接的联系,对账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各行对银企对账工作的认识,而不是依靠一个科学的机制来引导,这是部分行对账工作缺乏主动性,工作进展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解决制约银企对账工作的对策

笔者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要做好对账工作,必须针对上述的八大因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提高对账单发送率和回收率为突破口,加强对账宣传,建立激励问责制度,合理配臵人员,强化条线管理,推进多元化对账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引导基层行积极主动做好对账工作,力争发送率和回收率均实现100%的目标,充分发挥银企对账工作防范案件的作用, 4 为银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内控环境。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推动基层行积极主动地开展对账工作

许多基层银行存在“重经营轻内控、重效益轻管理”的问题,没有把银企对账工作从防范案件的高度来认识,认为银企对账工作是小事,与经营、效益关系不大,甚至有的机构认为,银企对账就是走一种形式,早一点、晚一点、多一点、少一点都无关紧要,影响不大。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银企对账工作的开展,因此银行要加强组织管理,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管理理念,提高银企对账意义的认识,克服畏难思想,实现对账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各基层行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对账工作,根据对账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对账人员,严格按照上级行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对账工作,按步骤实现对账目标。

(二)实行多元化的对账方式,拓宽对账单发送和回收渠道 银行应在主要对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对账方式,积极发挥对账方式组合的作用。

1、实行外包的银行在总结外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外包公司的合作,以争取最大的发送和回收率为核心,合理控制外包成本,采取灵活的定价方式,把回收率与外包费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外包公司争取最大的回收率。

2、针对部分客户有对账意愿但不愿将对账单交外包公司收回的情况,银行可以在各营业网点内设臵专用的“对账回单收集箱”,用于客户自行 5 反馈。对账回单收集箱应放臵在监控设备视角范围内,钥匙由各行对账中心保管,对账中心应指派专人定期前往各营业网点开箱收取对账回单。

3、把上门对账作为解决对账单发送和回收缺口的主要手段。对于外包、回单箱等方式没法发送和回收的账户,银行要通过上门对账的方式来解决,并为上门对账提供必须的人员和交通工具。

4、鼓励各行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在坚持独立、安全、有效的对账原则下,积极创新对账方式,全力提高对账单发送和回收率。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账工作效率

银行要开发“银企对账管理系统”,解决目前手工处理对账回单和整理对账信息的问题,实现回单登记、核印、客户反馈信息登记、不符款项整理以及对账数据统计和分析自动化,提升对账工作效率,把节省下来的人力用于上门对账、不符款项核查等工作上。

(四)建立激励和问责制度,推动银企对账深入开展

为推动银企对账深入开展,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同时要建立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失误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给予严肃处理。对工作细致,发现案件线索挽回银行或客户资金的,给与通报表扬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客户配合意识

银行要积极向客户进行对账重要性的宣传,让客户了解到银企对账在保护客户资金安全、防范经济案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6 增强客户对账的主动性。银行方面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比如召开银企联谊会、短信提醒等,充分调动客户对账的积极性。

(六)开展客户通讯地址信息专项清理,打破制约发送率和回收率的瓶颈

客户通讯地址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账单的发送率和回收率,他是对账的基础性工作,基础越坚实,对账工作就越有保障。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许多企业根据业务需要经常搬迁,但没有及时到银行变更相关信息,导致对账单无法投递。根据这种情况,银行应该定期开展客户通讯信息专项清理活动,力争做到全部客户通讯地址真实有效。对于清理中难以联系上的,要加强与人民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的联系,利用它们的系统资源进行查找联系,保证能联系上每一位客户。

(七)兼顾安全性和重要性原则,调整对账范围及部分账户的对账周期

1、贴现业务(含同业贴现)、存放央行、存放同业账户不再纳入银企对账范围,不再向贴现前手、央行和同业发送对账单,在计算对账单发送和回收率时,不再包括上述账户。存放央行和同业的账户按人民银行和同业的规定进行对账。

2、对于日均存款余额在1万元以下的小额账户及极少发生业务的账户,延长对账周期。在一个对账周期内没有发生业务的账户可以不对账。

(八)加强对银企对账重点风险环节的控制

7 一是要重视对资金往来频繁,金额较大账户的对账,此类账户往往未达账项多,如果客户对对账不重视或只重视余额对账,而忽视账户进出资金明细项目的核对,极易被银行内部作案人员利用,客户资金就存在被侵占或挪用的风险。二是要认真处理不符款项的核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点。银行内部人员侵占客户资金的案件最终都将反映在银企对账的不符款项上,因此对账人员对不符款项的核查要细致,既要防止客户资金被侵占的情况,也要防止客户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虽然解决对策涉及面广,但是笔者认为其核心是四个方面,即以提高认识为前提,拓宽渠道为基础,系统支持是关键,激励考核是保障。随着风险控制形势的变化,银行业越来越重视银企对账工作,各家银行应该多措并举,彻底解决对账不彻底的问题,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第四篇:关于做好乡镇信息工作的思考

信息工作是办公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委、政府获取信息的众多渠道中,办公系统是主渠道,信息工作做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办公系统为党委、政府服务的层次、水平和质量。近几年,分水乡党政办逐步增强信息工作力度,信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思考,探讨做好信息工作的方式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分水乡信息工作现状

1.近几年信息工作成绩

2008年上报县两办各类信息98条;其中有《分水乡抓获平江重大森林火灾嫌疑人》、《落实创建“诗词之乡”精神分水乡成立“青翠峰诗词联谊会”》等二十余篇信息被市县新闻媒体采编。

2009年上报县两办各类信息139条;其中有《人大代表写提案交通部门办实事》、《湘潭分水乡首创乡级财政便民服务大厅》等四十余余篇信息被市县新闻媒体采编。有董林同志在湘潭县首届“新农杯”网络新闻大赛上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2010年1-7月份上报县两办各类信息共计104条;其中有《省林业厅领导来分水乡指导林业发展》、《分水乡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分水乡“四要”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等四十余篇信息被市县新闻媒体采编。

根据县委办综合组统计信息显示,分水乡近三年上报信息全县总体排名在中上水平。

2.信息员队伍建设

2008年信息员主要由办公室主任兼任,2009年开始扩大至乡党政办全体成员,2010年在乡计生办等乡属站办所和各村发展了若干信息员。

二、存在的问题

1.信息的质量系数不高动态信息报送多,经验性、问题性、调研性的信息少,信息结构单一,信息采用率低。

2.信息员队伍建设不健全乡站办所和各村专职信息员少,综合素质不高,个别信息报送的时效性较差,一些好的题材、好的信息没有及时采编、上报,贻误了时机。

3.信息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工作制度尚不健全,信息工作没有纳入站办所绩效考核。同时乡财政困难,信息工作考核奖励不到位,以致信息报送的主动性不强、应付现象普遍,信息来源渠道不通畅。

三、加强信息工作的措施

针对存在问题,要牢牢把握信息工作的关键环节,转变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更好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1.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信息工作能否出亮点特色,除了信息工作人员自身努力外,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级领导通过信息渠道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把握大局,做出正确决策。为此,信息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争取领导加强对信息工作的指导,把信息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安排信息人员旁听有关会议,跟随领导下基层搞调研,使信息人员及时了解领导的意图、工作思路和部署,做到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做到压担子出题目。同时争取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为信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要加强信息员网络建设,要选拨年富力强、素质较高、吃苦耐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担任专职信息员,形成以办公室专职信息人员为主,以各站办所和各村的兼职信息员为辅,反应灵敏、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同时,采取以老带新,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座谈会,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培训,邀请县委办综合组同志来我乡指导信息写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信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工作的需要。广大信息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和工作能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起新时期信息人员的良好形象。

3.严格信息考核激励制度信息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非常艰苦的经常性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是调动广大信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健全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各站办所、各村要及时上报工作完成情况,便于信息人员搜集信息素材;要健全科学的信息编写、报送、审核机制,确保信息的质量;要建立信息评比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信息开展情况,交流心得体会。二要严格考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信息人员的岗位职责、各站办所、各村信息报送数量、考核奖惩办法等,并将信息工作纳入岗位目标管理之中,使信息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按季对信息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既要考核数量,又要考核质量,奖优罚劣。三要完善激励机制。要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业务能级管理、职务晋升等挂钩,并根据信息人员的工作实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切实调动广大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篇:关于高校教师考核工作的思考

摘要:高校教师考核工作主要是对教师的工作表现、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价,是高校师资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师资考核工作对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考核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因此对高校教师的考核要充分考虑到其工作的特殊性,从而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各安其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考核

一、高校教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对教职工进行考核,是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和责任,也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高校用人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改革固定用人制度,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在高校教职工中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办法。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离不开健全的考核制度。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就成为高校人事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教师考核工作的现状分析。

自从1995年国家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的通知下发以来,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对教师的考核,特别是加强了以德、能、勤、绩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年度考核工作,并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取得一定的成绩。实践表明,教师考核制度的贯街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努力进取、为人师表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但是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相比,现行的考核工作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不按教师职务和岗位职责进行考核,将考核混同于评比。一些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满足于依照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对全体教师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比较,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将考核与评优混为一谈。而按照教师职务聘任制的要求.不同的教师职务有着不同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教师的考核应是对每位教师履行职务职责的情况分别进行考察和评价,从而为教师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和实施奖惩等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教师的考核是以教师个体为考核对象,以教师所担任的职务和任职条件为标准,因此应着重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而不是在全体教师之间进行比较。

2、考核的指标体系不科学。现行的考核办法基本上依照“德、能、勤、绩”四个指标来考核,但在具体实施考核时,一些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或者分解得不具体、不全面,考核标准往往偏重于定性,没有量化标准,或量化标准太复杂繁琐,不便于具体操作,最后往往凭经验、凭印象来评价,从而导致考核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难以取得考核实效。

3、重视年终考核,忽视平时考核。许多高校对教师一年一度的年度考核工作一般都比较重视,而对平时的考核不大重视。事实上,把对教师一年工作的整体评价安排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容易产生以点代面的偏差。考核工作应该以平时考核为基础,结合年度考核,从整体对教师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

4、考核程序执行不规范,考核结果失真,反映不出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存在着对被考核人个人总结、述职审核不严的现象;群众对被考核人了解不够,民主测 1 评时印象分、人情分、“轮流坐庄”等固素起相当的作用;加上平时考核不到位,部门领导在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时往往左右为难。如果考棱组织审核工作再流于形式,很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考核也就失去应有的作用。

5、不重视考植姑果反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但一些高校往往是为考核而考核.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改进工作,考核结果未真正发挥作用,达不到考核的目的。

6、考核工作中非正常因素的影响。考核工作离不开教职工的参与,因此,考核结果、评价结论无论是在下级、同级还是上级屠面上作出.都不可避免或多或步的受考核人、评价人认识水平、分析能力的影响,这与考核人是否客观公正、认真负责有关,与理解和掌握考核标准有关,而考核人与被考核人的亲疏、恩怨、好恶、成见等非正常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核结果。

三、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考核体系,完善高校教师考核制度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考核体系,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才能保证高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跨跃式发展。

1.确定考核内容。构成教师素质的项目是多方面的,要科学地确定考核项目,如果考核项目太简单,考核粗糙,准确程度就差;考核项目太复杂,工作量大,也难以操作。在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各高校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将考核内容具体化。我国高校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主要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品质素质,包括政治态度、政策性、事业心、法制观念、组织纪律性等。“能”主要指人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包括工作经验、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知识面、专业知识程度、工作能力、处事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创造性等。“勤”主要指工作态度,包括工作热情、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出勤率等。“绩”主要指工作成绩,是物化的素质和智能,也是检验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2.定性定量结合。强调教师完成工作实绩的同时,要重视其个人道德修养、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的考核。在制定教师量化考核指标的时候,应切合实际,合理适当,不能单纯追求数量,以确保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有效性。为使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有机地结合,避免考核主观的随意性和客观的局限性,就必须做到:(1)教学工作考核要根据教学督导组听课考核和学生评教考核等结合进行,考核其教学质量;(2)科研工作要成立专家组进行考核,考核科研水平,评价学术地位;(3)思想政治品德和社会工作要成立以党政领导和院系负责人等组成的考核组进行有效的考核。强化定量考核要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加强考核,力求通过数字化较为准确地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增强刚性,减少弹性,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合理评价教师的劳动,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3.平衡权重系数。考核项目的权重系数往往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如科研项目的权重系数大,就可能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反之亦然。权重系数确定得好就可以引导教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高校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中应将教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并赋予与科研同等的权重。对高校来说不管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大学还是教学研究型大学,首要任务都是培养学生。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开设新课程三个方面。课堂教学是指课时量和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估;培养学生是指指导学生的数目和所指导学生的成效等;开设新课程是指教师根据科研成果及社会需求来开设不属于课程标准之内的课程等。对一个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就是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开设新课程等三方面的综合。因此应将教学作为教师质量评估中的一项主要指标。这样的考核既体现了对教学的重视,又反映出教学在教师工作和学校工作中的位置。

4.注重质量考核。在考核教学科研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科研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除应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外,应把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及教师从事的教学改革工 2 作及教学方法的好坏作为重要指标,而不再以课时数的多少来论教学成绩的好坏;评价论文著作时,不能只看刊物或出版社级别的高低,而着重要求看引用率、转载率;评价科研项目,不能只看课题级别的高低和项目经费的多少,更要看项目本身有多大的意义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稳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是考核指标体系表现优劣的尺度,是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依据,因此考核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一套比较科学的考核标准通常是通过多次探讨反复论证修改而成的,在运用过程中还可能做出新的调整,但要保持它的相对稳定性,使教师能按照一定的方向努力,如果经常变动,会使教师无所适从,工作被动。 6.灵活考核办法。由于学科的差异性,其研究探索的途径、方法,研究周期的长短,出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人文社会学科的考核要侧重于成果的质量,要正视其客观存在的研究周期。否则,论文或著作要求的数量越多或赋予每本书籍字数的分值越高,就会引导教师一味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所以对人文社会学科教师的业绩考核不应求其在短期内必须出多少成果,应给予他们充分的积累时间。.

7.规定考核期限。大多数高校教师事业心强,对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孜孜不倦,特别是一些连续几年都是优良,且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岗位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应为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科研环境,因此可以采用3~5年考核一次的办法。当然,对于一些想在学校混日子,一心从事第二职业的教师或不思进取的平庸者,要加强考核力度。对连续几年平均教学或研究达不到本学科同类教师平均工作量者,采用低聘岗位或不聘的办法。

8.建立考核档案。每次考核后,考核材料应系统整理,建立考核档案。考核档案是教师教学、科研、社会工作等方面情况的客观记载,是任用、培养、晋升教师职务的主要依据,应由师资管理部门妥善保存起来。考核是手段,使用人才是最终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考核结果的合理有效运用是激活高校用人制度的关节点,建立考核档案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整体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总之,搞好教师考核,正确认识和及时纠正目前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以及相匹配的政策法规,转变重评聘轻考核的倾向,是我们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诗歌下一篇:关于店长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