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感受

2023-02-25

第一篇: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感受

《品德与社会》《世界上的国家》教学设

导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四大洋。我们在世界政区图上找一找四大洋,七大洲。这是我们居住的亚洲,这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地球是美丽的,它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认为划分的区域与国家,在政区图上,这一块一块的不同颜色的区域代表什么?

代表不同的国家,今天我们学习:世界上的国家。

板书题:世界上的国家。

新:

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站起来说一说。

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那到底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那个洲的国家多?那个洲的国家少?我们来了解。打开书104页,图册。围绕老师投影上的问题,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找两个小组

汇报: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哪个洲的国家多?哪个洲的国家少?哪个洲没有国家?

非洲3;亚洲48;北美:23;欧洲43;南美12;大洋洲14

哪些国家面积大?哪些国家面积小?哪些国家人口较多?

投影:面积大的国家

师:我们来看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学生读一读。

第7是哪个国家?在图册上找找看。猜一猜。

有争议,找出字典查一查。

印度

阿根廷

哈萨克斯坦

苏丹

教师指图介绍位置。

有些国家面积大,人口也很多。

投影:人口

读一读

数一数:亚洲的国家有几个?

小结:亚洲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亚洲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人口过多也给我们带来了负担,所以我国要控制人口。

投影:俄罗斯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自己读,俄罗斯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

再来看看最小的国家,因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故又称“国中之国”,人口约1000多人,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小结:同学们国家的面积有大有小,但是国家不分大小,都是平等的。每个独立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象征,一起看段片子了解一下。

1.看录像:国家的象征。

国家的象征都有什么?(国旗、国格、国徽、首都)

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前,在一些重大场合,重要赛事上回升起国旗。 投影:国旗。

刘翔,这是XX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照片。在刘翔的运动衣上有国旗,他的胸前还有中国的英文名字。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下面我们猜猜,这些国旗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知道的大声说出来。

2.有时一座有名的建筑,一处美丽的风景也会成为一个国家的代名词。谁举个例子?

学生说一说:

投影:标志性的建筑。

请你说出这座建筑的名字,在哪个国家,在那个大洲?

3.最近几天,世界上又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发生在哪些国家?

4.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国家,现在我们进行个小小的擂台赛。

投影:擂台赛。

小结:其实还有很多这样有意思的别称。比如:美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畜牧业特别发达,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等等。同学们下继续了解。

.打开书10页,填表。看谁填的快。

6.XX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具体时间是?

你知道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哪些城市举办过奥运会?

学生说一说,并把奥运五环旗贴在世界政区图上。

投影: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自己看一看,并在图上找一找。

找几个学生再贴几个五环旗。

你们看哪个大洲还没有举办过奥运会?(非洲)我们相信随着非洲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奥运的五环旗一定会飘扬在非洲。

为了举办奥运会,北京做了许多方面的准备。最近又提出了新的迎奥运的口号:是什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咱们学校组织了什么活动?

总结: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XX年奥运会期待着同学们用文明的语言、行为来迎接世界各地的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北京奥运奥运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话 题 文明素养面面观 教学目标

1、考察周围社区人们的文明素养现状,知道我们的社区在走向文明的同时,对人的文明素养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探讨社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教学准备

教师:设计相应的“我的调查报告”表。

学生:调查生活周边有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课前填写调查报告。 准备汇报方式(教师事前可以提示汇报的不同方式)。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文明素质面面观

1、人们的文明素养究竟怎样?课前,我们走进了学校、社区、大街,观察了解生活周围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任务完成了吗?好,下面给一点时间,你们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调查报告,待会可以用照片、图表漫画、调查采访报告等不同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将调查到的情况在班上交流。 活动二 探讨与思索

1、听报道二则:《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广岛亚运会》,探讨:从二则报道中你想到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利用教材问题,多角度引导思考。

A、假如你是吐口香糖残渣的人,看到报道后会是什么感受? B、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残渣的清洁工人„„(换位思考)

C、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站在广阔的天安门广场,眼前却是斑斑点点的脏迹,这时会是什么感受?„„(想象思考) D、假如你是一个外国人看到这样的行为,你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印象?„„(设想) 活动三 文明行为从我做起

1、扔一张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就是这一点点小事,能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小事体现公民素质,小事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你们现在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2、举办“社会文明大写实”展览,写评论。 (教案提供者:大兴路小学 佚名)

第二课时

话 题 生活中的一米线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观察到的储蓄所或乘飞机安检入口的一道黄色的线——“一米线”,引发学生思考该怎样做到心中有条“一米线”呢?

2、通过活动体验做文明人的重要意义,养成做文明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设有一米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引导学生发现“一米线”。

2、讲解其含义。

二、小组讨论

1、为什么要有这道线?

2、为什么要把后边的人与办手续的人隔开呢?

三、看不见的“一米线”

了解“一米线”的意义——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重要。 该怎样做到心中有条“一米线”呢?

A、创设情境——打电话;填写邮寄包裹单;别人在有块儿交谈„„ B、探讨思索:我能靠近吗?我能上前看看吗?我能凑过去听听吗?

四、联系生活,讲讲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那条“一米线”。 (教案提供者:大兴路小学 佚名)

第三课时

话 题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目标

1、思考什么是“我”的文明形象,在知道自己如何成为文明人的同时,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2、明确从衣着、言谈、行为做到讲文明,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本课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以“我型我秀之我的文明形象”为主题的白板,勾好边框。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走进瞭望台

1、前两节课同学们找了许多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你们对这些不文明行为或感到厌恶或觉得羞愧或感到气愤。今天我却想让大家读一篇题为“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的文章,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读后谈体会。

3、师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活动二 我型我秀之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1、今天我们“型秀”场的主题是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出示展板)

2、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思考。形式也可多样,如文字、漫画、剪贴等。)

3、学生设计。

活动三 交流“形象设计”,评出5名“超型”精英。(评选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1、小组内交流。

2、自荐或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贴上展板并作简要的说明。(鼓励学生人人都上台展示)

3、评出5名“超型”精英。

活动四 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2、社会文明大家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

8、9页)

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 4.全班交流。 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师生谈话。

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一米线”告诉我

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

2. 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 学生表演。

4.讨论交流。“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4.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4.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 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第一课时

话题 我们的休闲生活——我们社区新风尚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懂得休闲娱乐活动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

2、了解本地区有哪些新风尚,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相关调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调查交流“我看休闲活动”

1、人们在工作、学习、家务劳动之余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在闲暇时间,人们在做些什么?

2、板书课题

活动二 麻将是非小辩论

1、小组交流:看看人们的休闲生活哪些是健康的? 学生小组活动,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类

2、全班交流

选择什么样的休闲活动,是休闲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麻将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娱乐活动。然而,对这种休闲方式,人们的看法不同,我们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三 发现我们社区新风尚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2、学生交流:找找你们社区有哪些新风尚,在想一想,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如果不满意的,也可提提建议。

3、小结本课收获 活动四 课外延伸

有机会参加自己社区的活动并纪录下来。

第二课时

话 题 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阅读,也是一种休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反思校园文化生活及自己的休闲生活。

2、认识阅读的价值和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从小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并尝试用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娱乐和建设自己的学生生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流行写什么(游戏、歌曲、影视等各方面)

2、课前和学生共同进行一项比较流行的课间游戏。

3、收集书报给学生带来好影响的,准备精美文章片断。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喜欢的流行文化

1、刚才课间老师和女几个同学一起玩跳皮筋的游戏名称是什么?哪些同学喜欢玩?

2、有没有男同学也玩过?和老师一起参与游戏过关。

3、集体评议过关技术:

4、看来这个游戏的确是深受男女生的欢迎。其实,老师小时候也经常和你们一样跳皮筋,只是过关方法不一样。这种简单的好玩的游戏已经流行的几代人。 介绍几种老师学生时期流行的游戏。

5、有的听说过,有的同学在摇头。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在你们中间还流行哪些游戏?

6、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游戏。除了这些游戏,你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先想想,小组里交流一下再说。 学生自由发言,内容涉及面尽量广一些。

师小结:上面说的这些形成属于我们同学的一种流行文化。 活动二 阅读也是一种休闲

1、刚才,有同学提到看《哈利》系列电影,那《哈》也有系列丛书,看过吗?哪几本还来不及拍成电影?给同学们讲讲。

2、网络、电视、游戏,吸引大家的东西越来越多,但看书也成为很多人休闲时的好选择。

3、休闲时,大家还看过什么类的书?讲述,介绍书籍带给自己的影响。 师:看来网络、电视、游戏并不取代我们对图书的阅读,一本好书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对我们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4、精彩书籍欣赏。学生推荐,制作课后阅读书籍简要目录。 活动三 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

1、读书、游戏、网络等,让同学们享受着流行文化。前不久,老师在学校门口小卖部也发现了一种在同学们中悄然流行的行为。(列举教材事例)

2、这中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游戏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师小结: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影响我们的成长,要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判断是非,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

4、学会拒绝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生活中的陷阱

1、 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出示图片)

2、 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3、 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4、 指明回答(举例说明) 活动二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1、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2、小组讨论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不和烟酒交朋友

1、 师: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2、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3、 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4、 结合材料,思考:(1)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

(3)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4)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5、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 小心网络陷阱

1、师: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板书)

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子游戏则有害无益。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

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 (教师展示“请你思考”)

4、学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诱惑。有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寻,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诱惑。那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吸血蝙蝠”,让你舒舒服服的上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作业设计:

1、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思考自己应该哎哟做宣传。可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和同学交流。

2、自己选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甚至还可以选择宣传的对象以及宣传的时间,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可以对立做,也可以选择伙伴一起做。

3、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然后以评价作小结。

4、推荐一本激励大家好书。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不能忘记的屈辱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破碎的山河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 都是特别行政区。

4、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5、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

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2、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 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 小组讨论。

5、 作业设计:

一、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二、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

第二课时

活动三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师:1931年的9月18日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播放电影片段(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的伤害)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

3、 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们国家的沉痛打击,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4、 联系时事,日本篡改教科书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5、历史不容篡改,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看教材35页日本老兵所说以及36页经历日军屠杀事实的中国百姓所说的事情)

6、 在看到祖国所受侵略以后,你有何感受?(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情感)

7、 回到现实,说说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么做?大家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除了可以说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不仅可以再次认识所学课文,也可以将其联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用实际行动反映自己所想。

8、 作业设计:

一、将有关资料,做成一份手抄报。可以选择某一个历史事件做主题,也可以说说自己看法。历史与现实结合,真实、具有现实意义。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 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 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林则徐与虎门硝烟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谁能来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 让我们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影片资料)

3、师:(出示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小组交流:

图文并茂式:通过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证明鸦片极大的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下小字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6、让学生阅读39页的故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 活动二 英雄故事会

1、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看看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现在谁能来讲一讲这两的故事。

2、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值得后人纪念,激励后人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黄海海战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3、 分小组讨论:你从邓世昌的话和歌颂他的诗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开展想象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寻找抗日的足迹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抗争精神,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书中学习到的,那你们还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中国有那些有名的抗日英雄? (学生汇报)

2、同学们都花了心思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的抗日资料。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故事。(课件出示)

如:有关纲纪日本侵略者的人和事、抗日战争的一些遗址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故事。

3、中国受到外国侵略者侵略的一幕幕到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追寻着抗日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活动四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1、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中42-43页的抗日故事。

2、 思考:当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候,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学生汇报)

3、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的故事,假如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胜利的捷报和抗日官兵不屈不饶、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是什么心情? (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观看抗日影片,了解国歌的来历,理解体会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体验当时人民的心情。 练习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看或是阅读一篇抗日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材分析: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情感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让学生了解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和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难点: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救国之路

1、

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

2、

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3、

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4、

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活动二

革命先驱故事会

1、

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2、

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3、

把感受写在日记中。 活动三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1、

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2、

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3、

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

4、

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听歌曲。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

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

3、

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4、

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 (第二 课时) 活动五

战斗在井冈山

1、

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2、

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3、

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4、

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

活动六

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1、

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等。

2、

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及革命精神。

3、

观看红军长征的有关影片。

4、

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经历了哪些省,并标出来?

5、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5、

编写歌颂红军的诗歌和顺口溜,编排小型的歌舞剧。 活动七

革命英烈故事会

1、

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录音,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读碑文,思考:为什么要在天安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牺牲的英雄?

2、

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他们共有什么样的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3、

看反映革命英雄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近参观革命遗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出现了哪些英雄或英雄的故事。

4、

开展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 活动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出示五星红旗,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国旗同太阳一起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调查。

2、

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3、

总结:回顾本单元,谈感受。 活动九

缅怀共和国的缔造者

1、

哪些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2、

选择其中一位领袖,调查了解他的事迹,并整理成笔记。

3、

办一个“我们心中的领袖”图片展或一份墙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 (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 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

(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 师: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 (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 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 (羞耻。 耻辱。 气愤。 ……)

【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

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国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 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

1984年15324 1988年52811 1992年16544 1996年16504 2000年28593 2004年32632 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光荣 扬眉吐气 骄傲 ……) 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

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 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 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 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定,简直天渊之别。《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

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 (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 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

(3)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

(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5)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 (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 (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

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

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 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 《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 ……) 【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

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 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 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

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 (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 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 师: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我们是──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师:(指着课题):中国人── (站立起来了!) 【设计意图: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爱国道德行为的形成。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四次对比。】

2、日益富强的祖国 教材分析:

日益富强的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二课。本课是从了解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生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体会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情感:

2、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教育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从吃饭看变化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吃些什么?------是呀,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从我们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做个小调查。

2、餐桌上的小调查。首先确定调查对象,了解对象的相应年代,如:爷爷奶奶等。其次设计调查提纲:如调查平日、节日的食物。再次进行调查活动、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并提出问题。

3、小调查大讨论。先组织小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如:为什么50年代粮食那么紧张,而现在人口多了反而不紧张了。接着可同学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做顾问,开展对话,从而了解那时人们吃不饱的原因。 活动二:农业发展小探究

1、确立专题研究主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等

2、确立研究主题后,让学生分组调查、采访、查资料、阅读等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交流。

(1)观察65页图,谈谈了解的信息,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蛋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调查表。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粮食类(介绍袁隆平的贡献)蔬菜水果类(介绍一年四季能买到的,出示种植基地的图片) 介绍肉、蛋、禽、水产品的丰富。

3、教师总结,介绍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读教材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6、总结

活动四:关注科技中的“中国第一

1、“中国的第一”

(1)

阅读教材70-71页,引导学生关注的思考我国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零

”的突破。分组收集有关“第一 ”的数据、图片资料。 (2)

小组汇总,举办展出。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

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

3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激趣导入

1.票证展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

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小组学习,交流感受

(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要求:

1.对比图册上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 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 1.通过两代人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对比,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

2.调查自己家祖孙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完成调查表。 3.你对怎样看待过去的生活?

三、畅谈向小康迈进

(一)师: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各有不同。

1.谈谈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2.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生活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那些文化活动?(生自由回答)

四、情感升华

拓展交流

1. 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

2. 你们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可以说说你对未来的构想。

4、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教材分析: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四课.本单元设计是从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来入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日益变化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本单元将从资料探究入手,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感受祖国打开国门后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成就,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2 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并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元发展为核心为主要学习方式.”

2、 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重要意义.

难点: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中国将从开放、多元、国际化方向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1、师: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我国的很多产品,走向了世界.(播放课件 )

2、 阅读第78页关于圣诞节玩具的叙述.让学生谈一谈西方圣诞节许多饰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举例说明)

3、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中国产品到海外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4 、汇报:中国的产品到海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5 、总结: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 6 、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我国的出口品种有哪些?)

( 出口方式是怎样的?)

7、师:是呀!中国打开国门后将会走向世界.

(在小组交流和讨论汇报中,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确实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 第二课时)

活动二:走出国门的中国人

1、 师: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请阅读第80页的报道.

2、 谈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加深印象)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中国人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图片,同时,也请同学上台讲中国人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故事.

(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从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入手,使学生明白,教师也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学生的学味更浓了,积极性也更高了).

活动三: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

1、师:中国人走出了国门,那外国人是不是也走入了我们中国呢?请看课件

2、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外国人的情景.(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人的想法?

4、汇报

5、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

6、请阅读第81页材料,从我国接见留学生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呢?(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中国有世界,世界有中国”中国正走向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社会有了更深的感悟)

7、师:那外国人在中国是怎样过节的呢?请看第82页资料,谈一谈你的饿想法吧!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咱们国家越来越繁荣了,它将一步步走向国际化.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

9、结束课文.播放歌曲《走向新时代》. 板书设计

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和平 发展 国际化 作业设计:

搜集世界离不开中国的理由是什么? 搜集中国离不开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1、到周边去看看

教材分析:

《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的第1课。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地球村里的邻居

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巩固练习。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

活动二

去邻居家瞧瞧

1、师:关于这些周边国家,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

3、根据学生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及教材第85~86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名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

4、学生根据其他国家的信息概括出别名,充分尊重学生的概括。

5、师:同学们,我们来以一个表格的饿形式做一个小结吧。 国民 基本情况

特征

我们的命名 (例)日本

(见教材内容)

日本人喜爱樱花

樱花之国 第二课时

活动三

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

活动四

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新闻调查。

(1)通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新闻报道,记录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2) 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

(3) 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4) 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2、环球去旅行

教材分析:

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较多。本单元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时,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去认识、观察及思考问题,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历,能够自己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本设计希望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这种能力继续深入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它们有的反映了世界古代悠久的文明,有的体现了浓重的现代文明,旨在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为他们今后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欣赏的态度。 教学理念:

1.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世界、认识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神奇探秘之旅 活动一 神秘的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我向往的特色城市”世界之旅吧!去感受世界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魅力。(课件:出示“世界之旅”几个大字,并附有旋转地球)

师:看,首先我们来到了充满神秘感的埃及的古玛雅。

(课件介绍:说到世界奇迹,人们都会想到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金字塔。这些为古埃及国王修建的巨型坟墓,默默地耸立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上,向人们展示了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的智慧,成为古代奇迹最为典型的代表。)

(课件介绍:在中美洲的密林中有一座保存了数千年的古遗迹,它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丛林中的神殿”的玛雅文明。从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开始,它就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给人们带来一个个震惊,又留下一串串令人迷惑不解的疑云……)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资料,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小组交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

自己介绍收集的资料;每位同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小结。 用各种方式展示探究成果:故事、叙述、表演、智力答题、科幻小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深入探讨

探讨题:想象一下,建造金字塔都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你能作出怎样的猜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金字塔的难解之谜?

师:除了神秘的金字塔和谜一样的玛雅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还有许多人类之谜。它们展示了千百年来人类和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今天,我们来探寻古遗迹中的人类之谜,也许,将来揭开谜底的,就会是我们中的一个。

活动二 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师:你知道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话和奥运会的来历吗?它们都来自古希腊,一提起希腊,西方人就会有一种家园之感,希腊也因此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课件介绍: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冬欲争夺一座城市保护神的位置,最后二神决定每人给市民一份礼物,然后由市民选择谁来做保护神。最后市民选择了献出橄榄树的雅典娜,于是这座城市就叫做雅典。)

(课件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它是希腊各城邦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战争行为,所以,通往奥林匹克会场的道路,人人自由往来。这就是奥运会的起源。) 师:同学们,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呢。你们手中的资料,就是凭证。拿起你的凭证,和伙伴们一起畅谈一番吧。

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96面的内容

讨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古希腊的历史名人? 全班交流:以主持人讲述的方式介绍

(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父亲是宝石雕刻工匠。生平事迹材料不多,据说曾在埃及向当地的祭司学过数学,后来移居意大利南部。他认为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元素,把数分为奇数和偶数,还提出几何学上点、线、面和空间的概念。最大贡献是“毕达哥拉斯定理” ,即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国商高很早就提出过这个论点,而毕达哥拉斯用数学逻辑的方法证明了这个公式。)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希腊众多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了不起。你还知道哪此希腊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谈谈感想。

作业设计:

故事续编:密林深处的秘密

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整理成小故事,把玛雅人的消失作为一个开放的结尾,思考失踪的原因,按照自己的猜想将故事续写完成。

(第二课时)

感受现代文明之美与现代艺术之精髓 活动三

跟我来吧

师:同学们,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确,当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跟随XX小导游,一起走出国门看世界吧。 一位学生上台: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今日,我们的行程是这样的:首先从亚洲出发,访问欧洲国家——法国,重点参观巴黎卢浮宫,欣赏艺术瑰宝。然后前往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最后抵达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漫步国际大都会。记住哟,途中有什么想交流交流的,可以大胆地畅所欲言。准备好了吗?出发!

(课件介绍:卢浮宫的三件镇宫之宝、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中心、维也纳歌剧院、维也纳著名音乐人物、纽约时代广场、华尔街)

交流、探究:

名作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断臂维纳斯 分享所了解的音乐家故事

你还知道美国的哪些事情?谈谈你所了解的美国。

导游作结束语:旅客们,今天的行程结束了。预祝各位今晚有个好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XX同学的带领下,游历了世界各国,其实,书中第100——101面的瞭望台也向我们介绍了各国城市花絮,大家可以去看看。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各国风情吧

3、文化采风

教材分析:

《文化采风》让学生了解世界名城,它们的悠久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艺术,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在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欢乐,甚至比新年到来还要隆重、热烈。像在中国人过春节时吃年夜饭一样,人们喜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美食。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2.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3.

能够借助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民展地认识一个国家。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全休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难点: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快乐的节日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搜集一些有关世界各地节日的图片、节日饰品,了解各地节日的时间和意义,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传说、习俗和庆祝活动,看看从节日中能发现什么有趣的文化现象。

1.让学生谈一谈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西方节日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3.汇报:圣诞节在西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4.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5.总结: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就像中国过春节一样。 第二课时

活动二:礼仪中的世界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待客方式、礼尚往来等,同时知道其中的一些礼仪习俗。

1.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国家人拉在相互赠礼物时有哪些礼仪习惯。

2.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的见面礼仪情景。 (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国外见面礼仪的方式) 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的想法? 4. 汇报

5.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6.在中餐、西餐他们的饮食礼仪是怎样的。

7. 请阅读P107页材料,馈赠礼品时我们要“入乡随俗”吗?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世界中的礼仪有更深的了解)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不断的了解国外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想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板书设计

世界的节日

各国的礼仪及习俗 作业设计:

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你能说说它们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习俗。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上

第九册

品德与社会

教案 第一单元

解开心中千千结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男女生之间存在不同,能够做到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2、能采用恰当的方式处理自己和家人及家人间出现的矛盾,初步掌握基本的与家人沟通的技巧,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正确对待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烦恼,并能运用恰当的解决它。

第一课、同桌的你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到男女同学之间的不同之处,初步掌握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关系的方法。

2、感受真正的友情需要以诚相待,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和我的同桌

让同学们回忆自己以前和同桌相处时出现 的有趣事情。可以是高兴的事,也可以是不高兴的事,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

活动二

小竞赛

分成男女两组,开展以下活动,看哪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1、搬运重物(如一堆图书)

2、给布娃娃梳小辫

3、穿珠(拿一些小一珠子,按照要求穿起来)

4、两组比赛踢足球

活动三

男生女生七嘴八舌

将男生与女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各自说说对方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指名),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来,最后加以总结、引导。

活动四

“假如我是男生(女生)”演讲 以“假如我是男生(女生)”为题,通过角色换位,展开不同的角色体验,从而使同学们对异性同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五 小讨论

当你喜欢与一个异性同学在一起但又怕别人说闲话时,你会怎么办?异性同学间

1 应该怎样正常交往?教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将它们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归纳,为异性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支招。老师加以补充。 活动六 小话剧:他们应该怎么办?

剧情介绍:小青和小波是邻居,也是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可是,进入五年级后,小波再也不愿与小青在一起了,小青每次回家想与他同行,他总是找各种理由避开她。小青为此很烦恼。一天,她经过教室,突然听到同学们的议论,说她和小波的关系。小青才明白,原来是这样。请你演一演,如果你是小青(由男生扮演),你又会怎么做?

活动七

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让同学们以四人(两男两女)为单位分成小驵。以小驵为单位快速设计一个小剧本,表现男女同学可能在生活上、学习上如何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的主题,然后表演出来。设计巧妙、表演真实者获胜。

活动八

夸夸我的好朋友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班上最好的朋友,说说二人间发生的故事,夸他(她)的理由是什么,并对好朋友说一句感谢的话。

第二课、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教学目标

1、感受家庭矛盾带给自己和家人的烦恼,能够以自己的方式 化解家庭中的矛盾和烦恼。

2、当与家人发生矛盾时,能够主动与家人沟通,解决问题。

活动一 心理测试游戏:“爸爸妈妈,你了解我吗?”

以目前孩子最关心的问题,来测试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程度。规则是:请四位学生和其家长来到台上,背靠背,仔细听好主持人问的每一道问题,并将答案写在事先提供的小纸板上,当主持人要求出示答案的时候,学生和家长要同时举起纸板。写答案的过程中,不能交流。问题如下:

1、谁是孩子最要好的朋友?

2、孩子最近烦恼的事情是什么?

3、家庭之外对孩子生活影响最大的是谁?

4、孩子喜欢哪一门功课?不喜欢哪门课?

5、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

6、孩子以后想干什么?

7、近来最使孩子失望的是哪件?

8、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测试结束后,请孩子和家长向对方说说自己的活动感受。

活动二

温馨家庭小计划

2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针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现状,设计一份家庭小计划,使和睦的家庭更和睦,有矛盾的家庭解除矛盾。通过相互评比,看谁的小计划最有创意,最可行。

活动三

小调查:当你与家人产生矛盾时,你往往向谁都倾诉?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条上(不记名),然后,由老师读出来,看看学生主要的倾诉的对象是谁。愿意在班上讲出来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心思与同学们分享,并请同学们给自己出出主意。

活动四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请同学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主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以此让爸爸妈妈了解自己。要求爸爸妈妈收到信后,要给孩子回复,让孩子知道爸爸 妈妈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再找一个时间大家坐下来好好沟通。

第三课

让烦恼走开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带给自己的不快。

2、掌握一此基本的解除烦恼的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我的烦恼事

让同学们以不记名的方式将自己最烦心的事写在纸条上,完成后统计,看看同学们最烦恼的事是什么,分析为什么大家都对这件事如此烦恼,然后组织讨论,看看怎样才能解除烦恼。

活动二

你的烦恼向谁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说当自己有烦恼时,一般都会向谁说,效果怎么样。最后,各小组派代表总结各组的做法,并向大家推荐好的烦恼解除法。

活动三

体验活动:感觉就是不一样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最烦恼时的心情,并用相应的形容词写在纸上或用图画表现出来,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将其中主要的心情体验用形容词写在黑板上或用画面表现出来。

2、请同学们一起高声合唱开心的歌曲,如《笑比哭好》、《幸福拍手歌》等欢快的歌曲,然后,大家再说说自己的心情怎样,也把相应的感受用形容词写在黑板

3 上或用图画表现出来。

3、比较两组形容词和画面的不同,感受烦恼和愉快时的不同心情。

活动四

解除烦恼智多星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哪个同学介绍的方法最多、出的点子最好。 活动五 “让烦恼走开”心理健康讲座

请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进行一次“让烦恼走开”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烦恼和困惑给予解答。

第二单元

法律在我身边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初步具有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

2、初步了解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机构和组织,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能够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学会防微杜渐。

第四课 我要上学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上学权是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剥夺。

2、知道国家保护和支持学生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公益组织和机构。

3、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一《义务教育法》知识竞赛 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分为抢答与必答。抢答即各小组回答相同的问题,看哪组最快举手并准确回答者加分。必答则每组抽取等量的不同问题,答对加分。电后看哪组得分最多,则哪组获胜。

活动二小辩论:吴冰该不该将爷爷告上法庭? 针对教材中的案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面展开辩论,教师相机指导。

活动三 助学活动图片展

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帮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的相关资料、图片制作成展板,在校内展出,让同学们了解相关的知识。

4 活动四 讨论

有人认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还不如早点出去挣钱,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活动五 校园侵权大搜查

请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的校园中存在哪些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活动六 请让我来帮助你

以班为单位,与云南楚雄民族小学的一个班结成友好班级,大家互通书信,以此了解贫困在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感受他们学习条件的艰苦,并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

第五课小小维权岗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人。知道未成年人有哪些基本的权利。

2、感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损害时,知道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维权。

活动准备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准备知识竞赛题。

2、搜集有关校园勒索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 将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推选3名选手参加竞赛,其它成员作为比赛拉拉队员,给本组选手加油。竞赛分抢答与必答。比赛规则由同学们自行讨论确定。

活动二 情境表演:当遭遇同学勒索时,怎么办? 情境:一天,小军放学回家,刚走出校门,就遇到了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向他要钱,这时,小军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对小军采取的行为进行评价。

活动三 社会侵权现象大调查

5 分组活动,对社会上存在的对未能免俗成年人的侵权现象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课上互相交流。

活动四 安全校园维权岗

组织学生成立校园维权岗,让学生轮流担任“维权小卫士”,发现校园中存在的侵权行为或现象,如教师体罚、同学勒索、校园安全隐患等。一旦发现,将记录下来,并通过校园维权岗向学校反映加以解决。

活动五 模拟法庭

案情简述:小原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一天,他放学回家 ,经过学校旁边的网吧,网吧的工作人员在门口热情地邀请小原进去玩玩。结果,到了晚上十点,父母发现小原还没到家,急忙打电话给老师,可老师说他早已回家了。最后,心急的父母到处寻找,终于在网吧找到期了他。小原的父母非常生气,将网吧的老板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以此案为例展开模拟审判。

第六课 一封特别的来信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基本表现。

2、感受未成年有犯罪给自己和家人、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危害。

3、知道不良习惯易于导致犯罪。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小培养好习惯,抵制不良行为。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参观少管所

组织学生去少管所参观,并请相关的工作人员介绍情况,分组与少年犯交谈,了解他们之所以犯罪的根本原因。

活动二

观看电影《为了明天》并写一篇观后感

活动三

编写新童谣

请同学们围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题开展编写新童谣活动,要求琅琅上口,语言流畅。

活动四

开展法制教育知识讲座

给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知识讲座。进一步认识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

活动五

制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板报

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书法、漫画、童谣、照片等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并制作成宣传板报,在班上轮流展出。

第三单元

不屈的民族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发起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以及中国人了不屈的抗争故事,树立初步的民族忧患意识,激起爱国热情。

2、了解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感受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第七课

悲壮的古炮台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主权,遭受巨大民族灾难的屈辱历史。

2、初步感受“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

3、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寻访古炮台

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中国地图上找找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沿海都修建了哪些古炮台,并了解它们都有发生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活动二

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等,交流观后感。

活动三

探究活动

为什么鸦片战争会失败?

活动四 “我心目中的圆明园”板报展

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 将它们粘贴在板报上,从而感受昔日的辉煌与今日蝗残垣断壁的巨大反差。

活动五

小辩论:圆明园要不要修复?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就本方的立场陈述观点,围绕修复与否

7 的得与弊展开。

活动六

找出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地图,并和战后的地图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旧中国被害人帝国主义瓜分的史实。

第八课 走进中山故里

教学目标

1、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故事,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对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起的重大历史意义。

2、感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

活动准备

根据相关资料用纸板制作一块革命纪念碑。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2、搜集有关革命先烈的名言警句,并将它们写在小卡片上。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故事会:我心中的孙中山先生

让同学们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组织一次故事会。

活动二

参观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烈士陵园扫墓,怀念革命先烈。

活动三

模拟祭奠活动

老师将制作好的革命纪念碑挂在教室的黑板上,让同学们将自己写好的卡片一一贴在纪念碑上,并默哀致敬,献上小白花。

活动四 小竞赛:看准写得多

将同学们分组,以小以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哪组能把革命烈士的名字写得最多,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最多的即为胜。

第九课 南湖红船破浪开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及不断壮大的革命历程。

2、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制作纪念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各种系列卡片,如革命领袖纪念卡、革命英雄人物纪念卡、著名战役纪念卡等,做成一套套的明信片,在全班展出或送给自己的亲友,开展爱国教育的宣传活动。

活动二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活动三 “重走长征路”模拟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和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歌曲联唱,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艰辛历程,以及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活动四

寻找革命根据地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看看有哪些,它们的领导人都是谁。

活动五 组织观看《南昌起义》、《东方红》等影片

活动六 红色之旅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故事,设计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红色之旅旅游路线,并配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

活动七 革命歌曲歌咏会

课前搜集相关的革命歌曲,在班上分成两组,以歌咏会的形式对唱,看哪组的革命歌曲唱得多,唱得好。

第十课 黄河在怒吼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各种滔天罪行。

2、了解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英雄故事,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

请同学们搜集抗日救亡的歌曲,学习演唱这些歌曲,体会中国人民的抗日激情。

9

活动二 探究活动

为什么日本侵略军要先侵占我国的东北地区?

活动三 张学良先生生平故事展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张学良先生的资料,整理成文字,并将它粘贴在黑板上,使大家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

活动四 制作抗日将领书签

请同学们搜集一位自己喜爱的抗日将领和抗战英雄的故事,并将它整理成文字,做成书签,也可自成系列,如将领系列、战士系列、小英雄系列等,并将制成的书签送给亲朋好友。

活动五 抗日小话剧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喜爱的抗日英雄的形象,自编自演抗日小话剧。

活动六 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抗日战争的影视作品《地道战》。

第四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

2、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祖国强大的体现。

3、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受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第十一课 祖国的钢铁长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壮大的历史,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

2、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幸福所作出的牺牲,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

活动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解放军的相关知识,制作问题卡。 制作送给解放军战士的小礼物。

10

行动一 军事知识大擂台

将学生分成陆海空三组,每组选派三名选手参加比赛,根据问题卡作答。其它同学作为拉拉队员,也可在本组同学答不出问题时作补充回答。最后,根据各组得分情况,决定胜负。

活动二 搜集有关人民解放军的资料、图片,以不同的专题进行搜集。如武器篇、服装篇、战役篇等,并制作成板报

活动三 “赞美心中的解放军”主题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解放军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的故事,通过 讲故事或唱歌、舞蹈、诗朗诵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解放军的热爱。

活动四 军歌对唱

请同学们分成两组,进行军歌对唱,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接上者,则为输方。

活动五 模拟军事训练

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在操场进行活动,在每组前方设置一不超过30cm高度的竹竿,请同学们匍匐前进,不能碰掉竹竿,否则淘汰出局。四组同学同时比赛,最后,没有被淘汰的同学,按时间快慢决定胜负。

活动六 走进军营献爱心 与附近的军营联系,与解放军联欢,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解放军战士。

第十二课 灿烂的姐妹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统一与“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

2、感受祖国的逐步强大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3、简单了解香港与澳门的有关历史与地理知识。感受港澳人民回归祖国的心声。

活动准备

自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准备香港、澳门回归的录像带。

活动一 看录像,谈感受

请同学们手拿自制 的香港、澳门区旗,观看香港、澳门回归时的录像,观后畅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 “带你游港澳”解说词设计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了解的香港或澳门的一处地方,自己设计解说词,向其他同学介绍。 活动三

11 学唱《七子之歌》,举办爱国歌曲大联唱。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四

自编一首关于港澳回归和台湾统一的童谣。 活动五 “一国两制”知识图片展

搜集有关“一国两制”的资料,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大家共同设计,制作一期图片展。

活动六 写给港澳同龄人的一封信

请同学们向港澳同龄人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十三课共同的心声

教学目标

1、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简单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和民俗习惯。

2、初步了解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感受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

3、知道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活动一两岸交往大事记

请同学们按时间顺序搜集有关解放后大陆与台湾交往活动的重大事件,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探究活动

为什么荷兰殖民者要侵占台湾?

活动三

搜集一些海峡两岸盼望祖国统一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举办一次两岸同胞盼统一的主题活动。

活动四“宝岛台湾”风光游线路设计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台湾岛的自然风光资料,设计一条观光线路,并说出你设计这一线路的思路和最想表达的感受。

活动五 寻访身边的台湾同胞

请同学们寻访一下身边的台湾同胞,了解他们在大陆生活、学习的情况,并听听他们的感受。

第四篇:四品德与社会复习题(上)

第一单元( 一)

1、左邻右舍之间(彼此了解),(互相关心),形成一种融洽的气氛,会令人(心情舒畅),感到(快乐和温暖)。

2、为了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密切邻里之间的关系,对邻居要有(初步的了解)。

3、(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交往有的时候比亲属交往还要密切。

4、邻里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当邻居间发生矛盾、产生误会时,应该(彼此谅解)(彼此谦让)(和睦相处)。(互相尊重)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

5、邻居之间在一起相处会遇到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多理解别人),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6、文明的邻里关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建立)(共同维护),每位同学都应争做文明生活的标兵。

7、每个人在生活重都会遇到(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热心帮助别人),不仅可以使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也会带给自己(好心情)。

8、邻居之间只有(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才能把生活环境创造得(更加美好)。(二)简答:

1、怎样了解邻居?(1)与邻居家人聊天(2)去邻居家做客(3)和邻居一起郊游。

2、怎样做能密切邻里的关系?(1)做一个和平使者,解除父母和邻里间的矛盾。(2)共同去野外旅游野炊。(3)共同过一些节日(4)互相到家中做客(5)经常与邻居小朋友玩。

3、互相尊重体现在哪些方面?(1)会用文明用语(2)不在背后议论别人(3)尊老爱幼。

4、你心中的文明公民是什么样子?尊老爱幼,不往楼下扔东西,爱护公共财物,不说脏话…….5、怎样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一是要彼此尊重和理解,二是要以身作则,希望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三是要把自己对邻居的理解和关爱付诸行动。

第二单元

(一)

1、任何一项游戏都要有(规则),游戏规则是由(游戏设计者)制定的,并由(参加游戏的人)不断完善的,如果没有(规则),或者有规则大家(不遵守),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

2、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正是这些规则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并提供(安全保障)。

3、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规则对人们有(约束)作用,但同时也是(为人民服务的)。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新中国的一部宪法产生于(1954年9月)

5、(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6、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知法)(守法),还要善于(利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家人和同学)的合法权益。

8、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我们国家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原则。因为只有这样,社会的秩序才能得到(保障)。人们的生活才能(有序)(稳定)和(安全)。

9、不但国家要严格执行指定的(法律法规),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严格遵守(各种规则)。

10、遵守规则应从(小时)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且(事事坚持),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1、名人名言:人是生活在纪律里面的。守纪律,无论做什么,都有成功的可能,不守纪律或全没纪律,就必然要遭受损失或失败。——谢觉哉

2、国家为少年儿童制订了哪些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内容是什么?答: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凡是失灵的儿童少年除因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外,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依法保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什么?保障人们平等有序安全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违反规则的人要接受处罚,否则规则就失去了约束的权威,只有人们都自觉遵守规则,社会才能变成一个祥和有序的幸福大家园。

第三单元

(一)

1、在生活中,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或(让人心烦)的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难事)。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

3、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要想办法(克服和战胜)它。

4、每个人都希望生活中(一帆风顺),因为无论任何困难与挫折都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不幸),在你勇敢地(面对)困

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你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你也会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5、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应该经受各种(考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挑战自我),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6、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锻炼意志)的过程。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原来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做到了,这就意味着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二、

1、我对困难说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

2、名人名言:(1)以消极的态度看世界,一切都可能是没有希望的。(2)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眼前的一切,就会发现到处都存在着机会。(3)积极的心态是指引人走向成功的灯塔。(4)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5)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6)成功=艰苦的努力+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7)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雷锋

3、怎样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战胜困难?答: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面对他,在困难面前,我们不低头,不畏惧,树立信心,运用聪明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战胜挫折。

第四单元

(一)

1、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住房)对于每个家庭都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2、解放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到2001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1.8岁),现在,我国已进入世界(长寿国家)。

3、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4、199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5、200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世界上任何国家唯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天下之长,补一国之短,才能促进本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7、家乡有贫穷走向了(富裕),有封闭走向了(开放),但在全面建设奔小康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家乡(改革前进)的步伐。

8、党的十六大确立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家乡人正(齐心协力,努力进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9、目前,我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

(二)简答:

1、家庭的四大件的升级换代:50——70年代 自行车 缝纫机 手表 收音机80——90年代中期 冰箱 彩电 洗衣机 录音机90年代后期空调电脑手机 汽车

2、家乡人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有哪些追求?读书热 电脑热 旅游热 健身热

3、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1)改革开放政策好(2)注意保护坏境(3)科学技术和教育受到重视(4)引进了外资

4、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正着手做好哪两件事?答: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另一方面把家乡的土特产品介绍给外国朋友,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办企业。

5、家乡人能通过多少种途径获得世界各地的信息?答:电视 电话 互联网

6、阻碍家乡不断发展的拦路虎都是什么?答:(1)人口多,负担重 (2)经济发展不平衡(3)大气污染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小学四年级上

第一部分 走进美丽的家乡

1、用眼观察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中,第一主题《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部分的第一课。《用眼观察家乡》通过居高远望的方法,引领学生站在高处观察家乡,指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和景观,了解家乡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科书的编写照顾了城乡差异,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教学内容,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教科书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家乡的基本情况,也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家乡,提示了学生学习的方向。

学生准备: 1.观察家乡,调查、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2.研究家乡的材料,准备成果汇报。

教师准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用到的工具

2.制作家乡地形地貌景观的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家乡的活动中,增进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积极

情感。

2.发展调查收集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了解四个正方向和四个副方向的关系,来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歌中唱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谈体会。

师:老师知道你们有浓厚的乡情,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但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吗?你能感受到作为西峡人的骄傲与自豪吗?只要我们去认真调查、研究,就会发现我们的家乡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二、设疑自探:(5分钟)

大家都去观察了我们的家乡,并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那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发现?你了解家乡的哪些方面?

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请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把分头研究的资料进行整合,大家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能体现小组研究特色的名字,在小组内选出两名发言代表、记录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成果。

三、解疑合探:(22分钟)

教师以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随时指导学生的具体探究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

师:下面各个小组开始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哪个小组愿意先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发言时最好按照:我们是某某小组,我们调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调查了哪些地方或内容,以下是我们调查研究的成果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师向学生介绍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是四个正方向,东南、东北、西北、西南是四个副方向。

在课桌上指出八个方向.

师:老师也想请大家分享一下我收集到的资料和调查结 果,让我们随着大屏幕一起去欣赏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播放课件。)

四、质疑再探:(3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五、成果整理,课后延伸:(5分钟)

师:我们为风景优美的家乡而骄傲,我们为日新月异的家乡而自豪,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我们的家乡?

小组内商量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想编家乡的故事。

生:我们想画一本家乡画册。

生:我们想写赞美家乡的诗歌。

„„

师: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你们美好的愿望。

2用手描绘家乡

总第教学目标

1、在合作绘画的过程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方向的认识。

教学重点

会画家乡的景物,并能在绘画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个教案

教学难点

怎样来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具准备

1、幻灯片(出示自探提示)。

2、小黑板(出示绘画提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一起观察了家乡的景色,这一节,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家乡景物和人们生活的情况表现出来。

板书:用手描绘家乡

二、设疑自探

1、看了这个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8-9页的内容,你心中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2、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出示自探问题如下:① 应该怎样来画家乡?

②从什么角度来画?

③你对课本上的图画有什么看法?

3、对于以上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应该怎样来画自己的家乡?

3、汇报合探情况。

4、师出示绘画提示:

①分工:学生前后桌8人为一组。

②注意事项:a、看到了什么,画哪个方向。(组内讨论) b、组内合理分工。

③要求: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

5、学生绘画,师巡视指导。(尤其是分工和方向正确性方面)

6、各小组在班内交流评价。

四、质疑再探

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五、运用拓展

1、收集学生的图画,留待下个主题内容时使用。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有什么特点?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用手描绘家乡

(展示学生作品)

3、用心体会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从各方面来全面的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具准备

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了家乡的美,那么这节

课呢,我们准备从家乡的各个方面来体会我们的家乡究竟美在哪儿?

板书:用心体会家乡

二、设疑自探(10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0-13页,根据你的阅读,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如下问题: (1)自己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方面把你的家乡介绍的更全面? (3)通过阅读,你能介绍四川省的情况吗?

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了解的内容来完成(1)、(2)小题,根据刚才的阅读来完成(3)小题。

4、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15分)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家乡的位置,特点。四川省的基本情况。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1)从哪些方面把你家乡介绍的更全面。 家乡的 地形、地貌山水、文化风俗习惯

3、汇报合探情况,并做简单的记录。

4、小结:我们的家乡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交通四通八达,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穿境而过。这些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国内外好多游客,前来游玩、观赏„„,我们美丽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爱家乡,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质疑再探(8分)

对于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由学生回答,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五、运用拓展,升华认识(3分)

1、告诉家长自己今天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收集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六、课后总结(2分)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用心体会家乡 

家乡的地形、地貌

山水、文化 风俗习惯

4、走进不同的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初步了解祖国各地地理环境的不同。

教学重点:

认识地形图,会看地形图。

教学难点:

会看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同学们都认真观察了自己的家乡,对我们的家乡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不同的家乡去看一看。

板书:走进不同的家乡

二、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结合课文内容,你想知道什么呢?

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问题如下: ①教材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 ②什么是地形图和地形? ③地形图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④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

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4-15页的这幅地图来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地形图走进不同的家乡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黄色——高原、丘陵、山脉

小结: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地形图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2、组内交流以下重、难点:(分组要合理,每组要指定中心发言人)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这些?

3、选派每组中心发言人汇报小组合探情况。

4、小结:通过地形图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我们可以把这个地方的地形,地势都看得一清二楚,看来会看地形图,还真了不起呀!

四、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对于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五、运用拓展

1、试看地形图,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看它地形、地势如何?

2、教科书14-15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走进不同的家乡

 地形图走进不同的家乡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黄色——高原、丘陵、山脉

5请到我的家乡来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3、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教、学具准备

1、收集介绍家乡的记录,以及不同的方向的家乡景色。

2、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3)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是不是很美呢?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家乡,完美的介绍给大家

吧?

板书:请到我的家乡来

二、设疑自探,自主学习(12)

1、看了今天的课题,请同学们默读20-21页的课文,通过阅读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问题如下:

①_____________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的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是会为祖国承担_____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______的。

②你对家乡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3、出示自探提示:

(1)看课文20页下文的文字完成第①题。 (2)从前面学过的知识综合来谈对家乡的认识。

4、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15)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你对家乡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3、选派代表,汇报合探情况。

4、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今天,我们也像课本21页上的同学们那样,将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册,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

5、以小组为单位,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制作家乡手册。

四、质疑再探(4)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五、运用拓展(3)

1、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手册,并告诉家长自己在其中的贡献。

2、把制作的手册,寄给远在他乡的朋友。

六、课后总结(3)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家乡手册

看家乡、画家乡 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

观察记录,了解了我国的气温、降雨量

第二部分 家乡的故事

6、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通过介绍家乡人的居住条件、家乡的交通条件,延伸到家乡人的穿着、饮食等方面,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家乡人的生活变化。教科书的编排提示教师要因地取材,充分发掘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将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再创造,体现用教材教。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途径,探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学生准备: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地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家乡人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物品、旧房屋照片、家乡生活变化VCD。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如日记、图片、采访录音等)进行整理,以备课上交流。

教师准备:

1.发家长信,请家长帮助学生动员身边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2.实物投影、电脑和有关家乡新貌的VCD等电教设备。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况,感受今昔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2.通过调查与访问,提高调查、整理、汇报的能力。 3.增进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

生:想。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第24~28页,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

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

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出示课题)

二、设疑自探(5) 设疑:

1、说一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

2、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3、请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说说家乡人的变化? 学生自探,教师巡视指导。

三、解疑合探(20) 让学生在全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指名汇报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1、家乡人是指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们。

2、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富饶的西峡去参观,好不好?

学生欣赏录像片,然后讨论。

师:参观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多指名谈体会。

四、质疑再探(5)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回答。

五、总结提升(5)

师:同学们,你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回去以后,可以用一首学过的歌改编一下词来歌唱我们的家乡;或

者用一首诗来赞美我们的家乡;也可以想像,画一幅未来家乡的画,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响。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7、今非昔比的厨房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理解厨房在变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生活的进步,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2、 从不同的厨房中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

1、 请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家厨房现在的照片,以及学生自绘的景观图、平面图。

2、 到同学家看一看几家条件不同的厨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家家户户都有厨房。同学们对于自己家现在的厨房可能很熟悉,不过,对于过去的家庭厨房就不是很了解了。教科书中的一位老奶奶给我们介绍了她自己经历过的三种不同的厨房,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一看。”

二、设疑自探:(10)

1、欣赏教科书第42页右上方照片,它展示的是老奶奶小时侯的厨房。提醒学生注意黑乎乎的灶台,灶台旁边的大水缸、锅盖和水缸的盖子,灶台旁的木箱子---风箱、被人用手拉动着的手柄。“这是人们以前使用的厨房,主要是农村人家用的,现在有些地方的农家还有这种厨房。过去城市人家的厨房因为面积小,有的甚至是几家挤在一个厨房里做饭,条件也是很差的。”

(1)看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2)根据探究提示自学课本内容 探究提示:

(l) 为什么灶台旁边还要放一口大水缸?(没有自来水,水缸放在灶台旁边,做饭时取用水比较方便。)

(2) 为什么灶台垒得那么大? (3) 为什么要拉风箱? (4)为什么要烧柴草?

(5)人们怎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6) 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三、解疑合探:(20)

(1)教科书第42页中间的照片展示的是老奶奶年轻时的厨房。提醒学生注意铁炉子、蜂窝煤等物品。

(2)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人们怎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总结学生的观察及回答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虽然煤炉比灶台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仍有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进一步提问学生:“煤炉还有哪些缺点?”(需要及时添煤,火很容易灭,晚上还得封火;有污染,容易中煤气;做饭时,不容易掌握火候。)

(2)教科书第43页的一组照片展示的是现在的厨房,教师让学生欣赏并自由讨论。“现在很多同学家的厨房和用煤炉的时候相比,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便利的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

3、) 总结。“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请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的概括。

四、质疑再探:(3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五、拓展延伸

(1)进厨房帮助妈妈做一次饭。

(2)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自己家乡街巷、古树、古迹等的来历。

板书设计:

水缸 灶台 柴草 炉子 拉风箱

8、家乡名称的来历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以金沙滩地区一地名-----金沙湾的来历,作为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一个具体范例,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名称中所蕴含的地理变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等诸多意义。本课着眼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以了解自己家乡的故事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探究有关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有关名称的来由。

2、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 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有关名称的来历

教学难点

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在课前搜集本地名称的由来及传说,搜集相关文本资料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录像导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所有的事物都会有一个名称,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名字一样。下面请看一段小品,看看小品中的那对夫妇是怎样给孩子起名的?播放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有关给孩子起名的那段录像。

师:小品中孩子的名字“吐鲁番”“海南岛”“少林寺’都是以地名起名的。那大家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吗?

(学生踊跃回答)

小结导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就像有些地名一样有它特定的来由,今天我们就一共同探究家乡名称的由来。(板书:家乡名称的由来)

(二)读题设疑:’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出示以下自探提示:

结合教材第44至45页看看课本上探索家乡名称来历的方法.确定自已路子,探究以下问题。

1、自己家乡叫什么名字?家乡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2、家乡地名有什么规律?

二、解疑合探

1、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住处材料;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汇报:

3、合作探究:看看家乡名称由来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有的以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命名,有的则是出于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纪念而命名的,不管怎样,它们都组含了人们对家乡的描绘,希望和祈盼。)

4、师生交流:

以地理位置命名的:

以历史人物命名的:

以某种事件命名的:

三、质疑再探

1、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指导学生讨论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请你根据学习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1-2边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补充练习:

(1)写写家乡地名,画画家乡美景。、

(2)编编地名故事,要既能说明地名来历又通俗易懂,切合实际。

总结升华

地名也是一种文化.今天的纪念工程、英雄人物、标志性建筑等等,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地名,我们要时刻关注、收集相关内容,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9、家乡水的故事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3、感受水的宝贵,对水资源持珍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水的发展历史,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 设疑自探

导课。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家乡水的故事。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6--48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问题如下:

①从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在饮水、用水方面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

②怎样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城镇的发展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水,水变得越来越宝贵了’这句话?

③为什么现在总在提倡要节约用水?

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6-48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来理解以上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汇报学习情况,交流水的宝贵。 生:工厂多了,需要水更多了;

生:人们的生居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好了,洗澡、洗衣服都比过去次数多了;

生:人口多了,生活用水也多了。

3、组内讨论交流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选代表发言合探情况。 4,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水,水的储量是有限的升而人们对水的需求又是无限的,所以水是很宝贵的资源,应该节约用水。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四、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请你根据学习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一道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补充练习:

(1)讲一个有关家乡水的故事。

(2)谈一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总结。

从我们了解的有关水的故事中,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我们要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家乡水的故事 家乡水的变化

水的重要 节约用水

第三部分 家乡我为你骄傲

一、从家乡看祖国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 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重点、难点

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调查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 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名称的来历,也了解了家乡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历史人物、风土人情„„。 (如

1、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家乡有哪

些名人?

2、东山的传说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的皮衣世界闻名?

4、我们家乡能成为闻名的旅游区吗?) 解疑合探

一、 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一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2、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确定好小组长和记录员,分别是组织讨论和记录讲座的内容。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二、 进行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员代表自己小组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

(板书:参观、访问、调查、制定计划、设计调查内容„„)

2、阅读教科书上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一、尝试: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

1、 如果要去调查我们西峡寺山,应该调查那些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调查时间、地点、建造年代„„。

2、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二、教师小结。

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去参加一个调查活动。根据居住地的远近,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调查地点,设计好调查的表格进行调查。

(一)家乡人的智慧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日常用品的发展历程,体会家乡人的聪明才智。

2、了解家乡名人、普通劳动者对家乡的贡献。

4、 学会建立名人档案。家乡人的智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每个小组分别调查:

(1)一种体现家乡人智慧的生活用品(如皮革,窗帘,彩灯)写好调查报告。

(2)查阅一个家乡名人的详细资料,写一篇演讲稿。 (3)带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产品实物,摄影照片,采访录音等。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我们的家乡西峡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你去了哪些地方?访问了哪些人?查阅了哪些资料?在调查中有哪些感受?

阅读教科书上第58页的课文,把调查结果引导到“家乡人的智慧”这一主题上来。

解疑合探

2、家乡的生活用品。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在的努力。下面,请各组把你们的调查(1)、小组探究。

A、小组交流调查到的“体现家乡人智慧的产业”方面的材料。

(小组交流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中展示出来。)

B、 讨论以什么方式向全班汇报,汇报形式要有自己小组的特色。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果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出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将评议的落脚点放在家乡人勤劳、智慧、创造这一主题上来。

如果有些学生带来了某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明用途,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一创造发明能否运用于现代生产中。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阅读教科书上第59页的课文,并引导: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在乐乐的家乡的历史上出过有名的中医大夫华佗,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针灸和麻沸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呢?

(1) 演讲比赛,通过演讲介绍家乡的名人。讲完一个名人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 填写家乡的名人简历。(填在课本上)

(3) 集体讨论如何出版一册“家乡名人录”。

4、谈感想。

今天,我们对家乡人为家乡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此有什么感想;面对这么多伟大的人物,你自己又有什么打算?

(二)传统与进步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与进步的含义,懂得进步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道理。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 教学准备:

1、 了解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手工业,其现状如何。

2、 教师收集一些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活动中使用。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 活动导入:,

1、 看资料。(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

2、这是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有多少职工?年产量是多少?年创利税是多少?它在家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边说师边板书:

职工人数:

年产量:

年创利税:

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解疑合探

1、刚才我们看了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实袜子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很早就有了。出示旧的袜子的实物和袜厂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 如:剿丝、丝绸、制革„„

2、阅读并欣赏教科书60—63页的照片和课文。了解传统的陶瓷生产和现代工业中的陶瓷生产。

3、分组讨论: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以前家乡传统工业的生产状

况和现代企业生产有哪些区别?

小组长在讨论时做好记录。

三、 全班交流。

1、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2、 教师归纳板书:

以前: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靠人力

产量底 现在:生产技术先进

主要靠机器

产量高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一 、写写感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从“传统”到“进步”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思考,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请你写下来。

二、 小结延伸。

现在企业的产量虽然提高了,但也有新的问题出现,课后可以继续调查。

(三)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家乡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海宁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搜集家乡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2、学生:搜集祖国的文化遗产的有关图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 个教案 课时目标

1、 通过对不同家乡文化瑰宝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 欣赏文化瑰宝,让学生初步体会其艺术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

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 激情导入

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善良的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板书

文化瑰宝)

2、 你知道“文化瑰宝”吗?说一说。(理解含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给后人的特别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解疑合探

1、 阅读课文,用一句话赞赞图片上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上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板书 来自不同家乡的)

2、 交流

课前你找到了哪些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自己的图片,并向同学介绍介绍。合作学习,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人或几人合作向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组上了解到的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3、 观看河南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

4、 畅谈感受。看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说一说。

5、 同学们,我们河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文化瑰宝?

6、 说说河南的文化瑰宝。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1、 参照自己或同学搜集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试着写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教师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

2、家庭作业

把写好的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抄写整齐,并配上照片或图画。 资料一

中国长城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一)乡 音 乡 情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起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的

录象、录音资料。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些地方戏曲及民歌。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和其他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为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深感骄傲。那么,你是否了解家乡的民间音乐呢?它可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体现,也是最能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乡音乡情。

二、欣赏民间音乐

1、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与舞蹈:广东的粤剧,浙江的《采茶舞曲》、安徽的《凤阳花鼓》、苗族的《苗岭的早晨》、陕北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的《茉莉花》。

解疑合探

1、 学生欣赏并说说对不同音乐的感受。

2、学生说说刚才听到的美妙的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教师出示唢呐、马头琴、二胡等部分民间乐器的图片,并适当加以介绍。

3、说说哪一段音乐是自己家乡的民歌,其他的又是哪些地方的?

4、欣赏不同地区的戏曲: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东北的 二人转。

6、教师小结:民间音乐是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

7、 能体现家乡的 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一、欣赏民间工艺品

1、由于每个地方的生活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个地方的手工艺品也是

各种各样的。学生说说家乡海宁的手工艺品并实物出示。

2、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一些当地有特色的工艺品。学生在实物

投影仪上展示各地工艺品,说出其名称、样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泥人、布贴画、麦秸画、刺绣、彝族香袋等)

3、 教师出示根雕、葫芦雕刻等民间工艺品的图片,简单介绍 其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激发其热爱之情。

4、教师小结:这些民间工艺品体现了当地人们的智慧,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

二、制作手工艺品

1、大家欣赏了这么多精致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2、仿照同学们介绍的制作过程,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喜爱的手工艺品。

3、展示学生的作品,大家欣赏、评价。教师分别授于“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巧手奖”等称号,以示鼓励。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1、说说学了今天的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

2、教师小结

3、 师生共唱〈〈同把希望开采〉〉

(二)

乡风乡俗

总第 个教案

教学设想:

河南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风俗人情。通过说说家乡的风俗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审美的陶冶。学生能用自己的形式表现家乡的风俗、人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如划龙舟、元宵迎灯会、唱豫剧等。

2、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

2.教师应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河南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人情,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人情。

二、学生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1、分小组讨论交流,河南有哪些风俗习惯?

2、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

解疑合探

1、图片介绍家乡的豫剧,学生通过图片介绍豫剧特点、风格以及唱腔,有哪些剧目。另外组的学生补充介绍。

2、介绍龙舟节假日,说一说为什么形成这个风俗?请跟着家长去看过的同学说一说当时的场面。其他学生补充。

3、介绍元宵迎灯,图片出示迎灯场面。学生介绍家乡的灯文化,通过实物图片等介绍。

4、介绍花市、庙会,让学生说一说花市的情况及庙会、佛事等活动

质疑再探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河南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学生上台讲并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运用拓展

出一期宣传家乡风俗、人情的宣传报

1、分小组整理资料

2、设计宣传小报 3优秀作品课外展示

(三)快乐的节日生活

总第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 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自己家乡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个教案

2.教师找一些有关节日的录像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 歌曲导入,说说过年趣事。 1. 播放歌曲《新年好》,齐唱。

2.农历的新年就是春节。春节是家乡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我们把过春节叫过年。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3.说说过年趣事。

(1)往年,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如,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访友;购年货;旅游„„)

(2)说说你过年时最开心的一件事。 解疑合探

一、了解家乡其它的节日及生活习俗。

1.除了春节,我们家乡还有许多有趣的节日,你能说说吗?(师板书: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观潮节„„)

2.各小组选择一个节日,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生活习俗。 附 端午节的生活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

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二、说说节日趣事。 1.交流过节趣事。

(1)小组交流。有照片的可带照片介绍。(如,中秋赏月,元宵节看灯,清明节踏青„„)

(2)全班交流。

2.观看录像:2011年的元宵灯会。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 3.各种有趣的节日都与家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故事,它的传说。你能说一个与某个节日有关的传说吗?

附◇清明节的来源◇

清明节已经成为了海外华人社群中的重要民 间节日。关于清明节有许多的传说,下面是清明节来源一则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有奸臣想害死晋国大公子重 耳,大臣介子推知道后,保护重耳逃离了晋国,流亡国外。

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重

耳饿得头昏眼花再 也无力走动。他坐在一破席子上叹惜道:“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将来晋国的百姓 很难康乐了。”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于苦难中不忘百姓,真该尽心相助,于是 他跑到静处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用火烤熟送给重耳。重耳接过后狼吞虎咽吃个 精光,还问:“哪来的肉,还有没有?”介子推卷起裤腿说:“肉从这腿上来。” 重耳感动地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 报 答,但愿你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要多 想些治理国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后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后的第十九年,终于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他把流亡时期跟随他的人都 封赏了,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他才猛然想起来,觉得很惭愧,马上去 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就是不来。一打听,才知道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进 了绵山。于是,重耳派人搜山,可是荒山野岭,一个人影也不见。这时有人献计, 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自会走出来。

重耳命令烧山,可是仍不见介子推出来,进山寻找,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依偎 在一棵大柳树下死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 襟,上面用鲜血写着几行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自明。柳下做鬼终 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重耳十分感动,将介子推和他母亲安葬于烧焦的柳树下,

并 下令,今后,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第三年这一天,那棵死柳忽然复活了,重耳 就把这棵柳树定名为清明柳,于是便有了清明节。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同学们将了许多有趣的家乡节日及节日习俗活动,你们想不想编辑、出版一本“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呢?我们一起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吧。

1. 引导学生确定手册的结构。(如:封面、说明、目录、内容〈文字、图片〉„„)

2. 小组合作制作。 3.展示评比。 4.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

上一篇: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方案下一篇:食品安全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