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发展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网上购物发展范文

网上购物与电子商务发展论文

我国目前电子商务新用户增加速度缓慢,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踯躅不前。我国电子商务在经过概念的炒作后,已逐步步入理性务实的发展道路,无论BtoB还是BtoC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之,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电子商务的发展,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为开辟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局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协会2003年会员代表大会10月中旬在北京的召开,电子商务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人们在感受到网上购物的便利和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发出了对电子商务不足的抱怨。目前,国内有近7000万网民,而经常网上购物的却只有100万人左右,许多人对此透露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失望之情。但网上购物增长缓慢只能代表电子商务还存在不足,并不意味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踯躅不前。事实上,目前我们真正关注的应该是: 如何开辟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局面,促进中国电子商务下一步更务实、更健康地发展。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指出,作为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发展电子商务是中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

随着互联网和宽带上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中国异军突起,并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我国的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网上购物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尝试性购物占主导,经常在网上购物的网民数增长缓慢,网上购物者的发展与我国网民数量的“雪崩式”增长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虽然国内有近7000万网民,但是真正经常上网购物的却只有100万人左右,在各个BtoC电子商务网站,情况基本类似。”卓越网总裁林水星这样说。虽然卓越网用户已经达到365万,但真正经常在网上购物的却只有这一数字的三分之一,仅为100万人。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的购物观念和方式根深蒂固,许多消费者不习惯上网买东西,更喜欢眼见为实;二是网上支付环境不成熟,网络信用体系滞后,安全支付条件差;三是配送环节矛盾较多,物流配送体系落后;四是电子商务网站的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和管理水平有限。

在冷静分析这些原因后,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原因所导致的问题而认为电子商务发展踯躅不前,而对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充满悲观情绪,其实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想法。因为电子商务包括很多方面,不仅仅是网上购物,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模式是BtoB(企业-企业)和BtoC(企业-消费者)。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网上购物所存在的不足而否定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改善,无论BtoB还是BtoC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统计,2002年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总量为3804个,比2001年增长12%;其中BtoB网站1527个,比2001年增长13.5%;BtoC网站2277个,比2001年增长10.7%。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了较大幅度提高,其中Bto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784亿元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66%;BtoC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5亿元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90.1%。

我国电子商务的主体正在从媒体和电子商务服务商转换为企业。BtoB电子商务在中国各行各业中正生机勃勃地发展起来,电子商务在石油、冶金、家电、信息、汽车以及图书等行业都有较大的增长,增长率为20%左右。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了优化企业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业机会以及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电子商务日益成为企业商务活动的必然选择。

同时,虽然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争议颇多,但客观上网上购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日益深入人心。目前中国购物网站有800多家,约占电子商务网站总数的60%左右。在购物网站中,不仅有商品种类齐全的综合类网上购物商城如新浪商城、8848网络超市等,还出现了许多销售特定产品的网络专卖店,加以销售图书为主的卓越网、当当网上书店,专门销售鲜花礼品的玫瑰花坊等。目前,卓越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音像零售商,其目标是进一步扩展销售产品品种,成为“中国亚马逊”。特别随着宽带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前途一片光明。

可见,我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没有前途。面对着我国电子商务这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要对电子商务的未来充满信心。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正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在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仍然很低。这说明我国电子商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网上购物”的概念正深入人心,对于网友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有49.61%的网民认为电子商务将会很快深入人心。这预示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无论电子商务的模式怎样变,要促进中国电子商务的普及,在电子商务发展进入这个重要时期之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努力,来务实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开创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局面。

从政府层面看,要制订积极的电子商务政策;加速信息化建设;加强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研究,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标准化体系,并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规范电子商务的市场行为,逐步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完善的信用体系;要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搭建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大平台。从电子商务厂商来看,应进一步加深对电子商务核心思想的认识,转变技术至上的观念,随需而变,按需供应;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体系,丰富网上物美价廉的购物品种,促进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为消费者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价廉的个性化服务。从消费者来看,要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对电子商务发展多一份支持和热情。

总之,电子商务在我国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我们本着务实的态度,共同努力开创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局面,才能看到电子商务的美好明天。

第二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网上购物的潮流[推荐]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网上购物潮流的出现

电子商务交易量增长迅速。2005年我国网民网上购物用户达2200万,比2004年增长38.6%,交易额高达135.05亿元。2007年通过B2B电子商务完成的交易额达到21239亿元,增长65.9%,实现的运营商营业收入达39亿元,增长49.1%。2008年6月底,网络购物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半年内增加36.4%,全年我国电子商务类站点的总体用户覆盖已经从9000万户提升至9800万户,网络交易规模接近2700亿。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上)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份,国内个人网店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200万家,且增长迅猛,预计今年年底网店数量将达到1300万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近1000万人,市场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预计全年交易额将超过4.3万亿元。

消费群体发展速度快。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群中的普及化,以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程的推进和国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视,网络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改变国人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会进行网上购物,据淘宝网检测数据,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的网购人数超过5500万,较2002年增长近7倍。每天有近900万人在淘宝网“逛街”,相当于近600个沃尔玛、家乐福的平均客流量。据CNNIC的报告,2009年至少在网上买过一次东西的中国网民数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人,达到1.08亿,增长46%;而艾瑞的报告也近似于此-“网购”的中国网民达1.1亿。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菠萝派时尚购物平台带来的机遇

菠萝派是全新的购物分享电子商务网站,汇集众多年轻女性用户在此分享、交流时尚话题和网购经验。菠萝派网站是基于社交模式搭建起来的;通过将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垂直社区。这个社区,不仅为用户提供了讨论场所,而且也为商家找到了精确用户。

第三篇:2012网络购物发展趋势

2009年以来,以网络购物、网上支付、旅行预订为代表的商务类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并引领其他互联网应用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突出特点。2011年这一态势依然延续,我国网络购物应用依然处于较快发展通道。一方面,团购作为新型商务交易类应用实现了244.8%的用户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在较多网络应用服务使用率下降的同时,商务类应用渗透率依然保持稳步提升态势,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实现较快增长。这离不开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社会消费的大环境,更得益于购物网站发力营销、网购服务整体提升和网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供需两旺共同推动了网络购物用户的增长。

但是,伴随着中国网民增速的放缓,中国网络购物用户增长速度和绝对增长量双双出现回落。从近5年网络购物用户增长对比可以发现,自2008年开始,我国网络购物用户数一直高位增长,2008-2010年增长率均达到50%左右的水平,用户年增长的绝对数量也在持续增大。2011年,虽然网购渗透率仍在提升,但是网购用户年增长率却下滑至20.8%,年新增用户绝对数明显下降,为3344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1907万。在网民网络购物使用深度增加的同时,网络购物的用户增速已有所放缓。

新网民总量减少和老网民转化乏力是网购用户增长放缓的主因。一方面,新网民对网络购物用户增长贡献较低,且在持续下降(200

9、20

10、2011年新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分别为11.4%,10.8%和9.3%),2011年新网民规模增量出现下降,进一步弱化了新网民对网购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2008-2010年,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电商企业的深化经营有效地推动了老网民的网购行为,释放了较多的消费潜力。而新网民转化为老网民后,需要一定的周期、条件和因素才能成长为网购用户。由于商务类应用相对较为高端,因此网民从接触到使用的培育期更长。对比不同网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可以看到有两个关键的走势拐点。第一个是2-3年,当网民网龄进入2-3年时,其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为29.7%,与1-2年相比提升了11.8个百分点;第二个拐点出现在5年之后,渗透率达到59.2%,与3-5年相比提升了19.6个百分点,该阶段的用户进入到网购使用的更快速渗透区域。在新网民增长放缓、老网民的转化水平不足时,网络购物的应用人群会遭遇增长小幅放缓的现状。

我国未来网络购物用户和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购物的渗透率较低。2010年韩国和美国网购用户占全国网民的比例分别为64.3%和66.0%。而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的网购渗透率仅为37.8%。对比中美两国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网购渗透率发现,中国各个年龄段网民网络购物普及率也均低于美国相应群体20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中年群体差距更为突出,34-45岁、46-55岁和56-65岁的网民使用网购的渗透率差距分别为30.1、32.0和42.6个百分点。我国网络购物的增长还远远没有触顶,尤其是对于将成为未来网民增长

重要群体的中年人群,还有较大的渗透空间。但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现状,决定了网络购物实际的增长势必受制于诸多客观因素。

制约网络购物用户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互联网普及水平、人群消费行为模式和商品配送服务能力,即基础条件和供需两面。首先是我国互联网普及水平差异。美国各个年龄段人群互联网普及水平相对均等,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转型,各类群体的互联网渗透差异较大,突出表现为年轻群体互联网普及水平较高,中老年互联网普及水平较低,导致不同人群从接触到接受再到使用网络购物的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其二是消费模式转变难度大。随着网络购物的渗透发展,未来网络购物潜在人群里中老年和农村网民占比会越来越大。该群体消费更加依托传统方式,加之对网购安全性的担忧,其消费需求转化为网络购物实际应用的阻碍较大,会对网络购物的下一步用户增长产生影响。其三是物流发展滞后导致市场供给水平不均。虽然我国电商企业的服务范围和能力大幅提升,但是长期受制于物流配送能力不足的客观条件,在城市和农村、核心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网购产品的配送服务差距较大,造成地区间网络购物供给水平的差异。

从未来发展的预期看,我国互联网渗透逐步加深的势头不可逆转,网络购物供需面持续积极向好,这些都将推动网络购物在未来较长时间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虽然我国互联网渗透速度有所放缓,但渗透动力依然强劲,加速互联网普及水平较低的人群转化;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提升,网民的线上消费潜力还将持续释放;电商企业的发展势头旺盛,网络购物供给能力逐步增长,服务水平持续深化,这些都将有力地创造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推动网络购物在未来较长时间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

第四篇:“购物中心”发展历史简介

(上世纪,下同)20s 二十年代

某种形式的购物中心实际上已存在了1000多年,如古时候的广场市场、集市和海港商贸区。包括各种形式的现代购物中心,小到郊外小的条状的购物中心,大到百万平方英尺的超级地区摩尔,其起源均在二十世纪20年代。

跨出市中心开发商店的理念通常认为是属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市J.C.Nichols的。他的“乡村俱乐部购物广场”开业于1922年。它作为商业区建造以适应大规模居民区的发展。它的特点是统一的建筑;很多铺位和露天停车位;作为一个单元统一管理和经营。

二十世纪下叶,汽车开始阻塞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小的条状的购物中心建在郊外。购物中心通常以超级市场和药店作为锚店,其它便利型商店作为补充。典型的设计是门前有停车场空间的商店排成直线形。1928年开业,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Grandview大道购物中心”包括有30个商店和400个车位的停车场。

30s-40s 三十——四十年代

但是很多专家认为由休.帕拉沙1931年开发的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Highland Park Shopping Village”是第一个经规划的购物中心。它像“乡村俱乐部购物广场”一样,是在单一业主的控制下,建成的商店具有统一的形象和统一的管理。而且,“Highland Park Shopping Village”位于一个孤僻的位置,没有被公共街道切割。它向内的店面远离街道,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设计。

在三十到四十年代,西尔斯.鲁白克公司和蒙哥马利.沃德设立大型独立式的商店。它们有紧靠德停车场,远离大城市的中心。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

“Town & Country Shopping Center”开辟了夜间购物。 开发商唐.卡斯妥海德.格莱特玛.卡佛(Don Castohired Grandma Carver)在露天停车场展示她的表演,将购物中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个女人从一个90英尺的高台跳入4英尺深灼热的水池中潜水)

50s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市场出现第一个由两个市区全线百货商店分店锚定两端的购物中心。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Northgate”(两排面对面商店条状的购物中心中间是步行走道)开业于1950年。马萨诸塞州Framingham市的“购物者世界”(Shoppers World)购物中心在下一年也登场。(这是第一个两层楼的购物中心)。1954年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Northland Center”购物中心(第一个用中央空调取暖的中心)的概念作了改进,使用“集束形布局”即中央是单一的百货店,周围一圈商店环绕着它。停车场环满购物中心的四周。

1956年,明尼苏达州Edina市的“Southdale Center”(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外边)具有两层楼面设计的,作为第一个全封闭摩尔开业。它有中央空调及采暖,一个舒适的共享区,很多进口商品,两个相互竞争的百货店作为锚店。大多数行业内专家认为“Southdale Center”是第一个现代地区摩尔。

60s 六十年代

到1964年美国已有7600个购物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郊区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商业需求和更多的便利零售业态。建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购物中心大多数是条状的,是新的房产开发的配套服务。

70s 七十年代

至1972年,购物中心的数量几乎增长一倍,有13,174个。地区性摩尔像

“Southdal”和在德克萨斯州Houston市的 “The Galleria”在众多的大商场中已有稳固的地位。美国人开始享受摩尔购物的便利与快乐。

七十年间,新形态购物中心的数量和类型有了发展。

1976年,The Rouse Co.在马萨诸塞州Boston市开发了”Faneuil Hall Marketplace”,它是建在美国的第一个“节日市场”。这个项目给杂乱的市镇市场赋予了新的活力。市场居中销售食品和零售专卖。类似的项目建在马里兰州Baltimore市、纽约州纽约市和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购物中心的数量在市区已经领先。

“The Bicentennial year”标志着乡村第一个城市型垂直结构的摩尔的开始。业内许多专家认为:伊利诺斯州Chicago市密歇根大道的“Water Tower Place”有高档的商店、宾馆、办公楼、公寓和车库,是一个保持多功能的卓越的项目。“Water Tower Place”和“ Faneuil Hall”的开业显示购物中心行业又回归城市作为根基。

80s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是出购物中心发展的黄金时代。1980——1990年建的购物中心超过16,000个。这一时期超级地区中心(摩尔面积大于800,000平方英尺)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1990年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Gallup poll)发现人们购物最频繁的是去超级地区艘物中心和邻里中心;美国人平均每意个月光顾摩尔四次。

1989-1993年间新的够物中心的发展几乎下降了70%,新开工的购物中心从1989年1510个下降到1993年的451个。新开工数的急剧下降归因于储蓄和信贷危机引发信用危机。当时在美国一些地区已出现了建造过多小的购物中心的现象,因为在这困难时期,在房地产领域中,购物中心最吸引人并且又最好的业绩表现。

90s 九十年代

在九十年代工厂直销中心是购物中心行业中成长最快的板块之一。1990年有183个工厂直销中心,而今天在美国的直销中心超过230个。直销摩尔由制造商承租以折扣价格销售他们自己的产品。有些大的项目,像Marshalls,将直销商店和传统的平价商店结合起来。其中在佛罗里达州Sunrise的“Sawgrass Mills”,面积大于200百万平方英尺,以直销店、折扣店、清仓零售店为经营特色。

到1992年,购物中心行业的主要趋势变成对现有项目的改造和扩张。1992年更新改造已超过新建,据报告增加面积和改造的有571家。较多聚焦在专业管理和营销,这成为购物中心行业的特点。

1993年以通过几宗私人持有产权的转换,家族购物中心发展成公司(如Simon,Taubman等)进而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开交易为标志。使用华尔街资金对一个仍未完全从信用危机中恢复过来的行业无异于提供了一个财务风险。

在九十年代,一种日益受欢迎的零售业态是能量中心。这是一种定义较宽松的购物中心。它的面积在25万——60万平方英尺之间,大约有75%——90%的空间由“品类杀手”或特色锚店所占用。能量中心常位于地区中心摩尔或超级地区中心摩尔附近。有超前概念的旧金山Terranomics为加利福尼亚州Colma的280 Metro Center增光添彩。1993年美国有16个能量中心开业,而超级地区摩尔仅4家。

1995年,出现明尼苏达州Bloomington的“美国摩尔”(The Mall of America),因为科技进步,娱乐项目很快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使购物中心发展成能陪育不可思议的体念,这种体念像去迪斯尼乐园那样,是一次参观民族表演的主题公园。“美国摩尔是现在美国最大的摩尔。它包括一个占地七英亩的游乐公园、夜总会、餐饮业。面积420万平方英尺(其中约一半用于零售)。中心被称为创造性地揉合娱乐业和零售业的“领头羊”。领先于“美国摩尔”的是北

美最大的摩尔,位于加拿大Alberta的“West Edmonton Mall”,它的面积是550万平方英尺。

自从掀起娱乐冲击波,零售商表现令人振奋的业绩,购物中心的业主则尽力通过混合出租获得吸引最大范围的顾客的可能性。在一个屋顶下或在一个户外的零售业态,消费者总喜欢游儿童游乐、虚拟实景游戏、生活秀、多功能影院、多样化食品或美食苑或主题餐馆、游艺机、令人眩目的商品推销技术、机器动物、展示和表演。

很多购物中心专注于增加以服务导向的承租商,他们给今天繁忙的顾客提供一个完成一周琐事的机会或开展其它各种活动。现代摩尔中有教堂、学校、邮电支局、市政厅、图书馆和博物馆。

九十年代几乎停滞不。国际零售业一个关于未来的冲击波威胁购物中心行业的稳定性。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销品茂将消亡!《时代》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忠告它的读者:”吻别你的摩尔: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封面非常动人,语气清晰。购物中心行业再一次受到来自于一个可供选择的零售业态的攻击。早几年类似的主张产生于家庭电视购物行业的冲击。实际上,早在1993年7月《商业周刊》杂志的封面说:“零售从不雷同,家庭购物的革命。”

不像家庭电视购物,因特网上购物很快受到公众、媒体和华尔街的注意,那些公司匆忙地发展网站,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幸好事件很短暂,很多因特网公司很小或缺乏零售经验。开始时实体零售商担心商店的零售额会滑坡,对利用因特网直接将商品销售给公众显得犹豫不决。。

尽管,他们比因特网零售的优势在某些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如:品牌认知度、配送设施、供应关系、商店接受退货的能力等),实体零售商还是开办了他们自己的网站。这些有利条件很快使他们获得成功。

实体零售商发现他们的客户在网上除了购物外,利用因特网作为搜索的工具。顾客登陆零售商的网站寻找商品和服务并利用产品信息到商店采购商品。于是因特网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成为“多通道”零售商,他们具有所有的销售通道(商店、网站和邮购),有助于零售商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理解了因特网与实体商店的重要的协同,购物中心的业主们创建了他们自己的网站,并利用他们的零售承租商去开辟对消费者不管去购物中心的商店、上网或是两者均是安全的配送通道。

2000s 二十一世纪

购物中心继续显示出其体量的适应性。发展商为保持他们物业的新鲜感不断的改造它们的大小、设计和招商组合以便赢得顾客。设计概念的一种是“生活方式中心”的创立。它有100多个现存普通购物中心那么大。大多数“生活方式中心” 迎合了零售和商区内顾客追求生活方式的需要。现有的“生活方式中心”大多数定位于富裕居民区并有大规模的招商组合。

不管怎样用的术语来描述中心的在今天市场中的地位,购物中心的发展商正努力创建能吸引分布在各处购物者的零售项目,并继续改进,为他们的社区服务,满足需求。具有时尚商品、食品、娱乐和各种服务的综合性购物中心现在和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它的社会功能。

第五篇:群发展现状网上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网上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大量集聚现象。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培育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推进我省工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省工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三个领域,主要围绕地区主导优势产业的孕育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但产业集群规模普遍较小,主要集中在10亿元——100亿元区间,占集群总数的63%。但是,更加地域化、专业化的产业集群还在发展过程中。

虽然,我省产业集群取得一定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近年来频繁出现能源短缺,水质性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成为我省产业集群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促进我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1.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导重点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转让(BT)等多种模式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专业市场、物流基地、会展中心等建设,提高园区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支持促进产业集群所在园区建立开发公司,统筹推进园区土地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对从事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海水淡化等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鼓励园区集约用地鼓励建设高容积率的创业基地、多层标准厂房和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对主体园区工业建筑容积率大于0.8、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和产值均在4000万元/公顷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工业园区用地和投资强度超过6000万元/公顷的产业集群新增项目用地给予重点保障。

4.切实解决土地短缺问题全省新增工业用地用**则上用于产业集群发展。围填海计划指标要优先安排投资强度3000万元/公顷以上的产业集群发展和服务项目。

5.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省财政筹措整合财政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公共研发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省财政按核定后项目投资总额的1/3给予资金补助,项目所在市、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相应资金配套。对政府资助建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经省认定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6.设立产业集群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和带动民间资本、境外投资机构参与产业集群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7.提高产业集群融资能力每个园区选择2至3家商业银行作为合作银行,设立专门账户,合作银行以不低于5倍的比例授信贷款。市、区政府要出资组建园区再担保公司,为开展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创新产品业务提供再担保。对产业集群企业上市给予扶持资金,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8)20号)有关规定,省政府扶持150万元,各市根据本地情况,建立配套扶持资金。

8.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依托"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和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等载体,引导各类人才向产业集群聚集。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到工业园区设立分院和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创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定单培养。

9.启动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商标集群。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0)7号)规定,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省政府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着名商标认定企业的商品和服务,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予以优先采购。对于各市承办的省级及以上有关产业集群的展会,省政府给予100万元补贴。

10.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园区管理部门的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科学核定管理机构的内部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总额;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数额内自行确定内部机构名称、主要职责、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11.建立考核通报和奖励机制建立完善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信息报送和统计监测体系,逐步将产业集群纳入全省的统计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和情况交流,建立半年内部通报、全年综合排名发布制度。将产业集群工程纳入各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产业优势明显、综合指标排在全省前列的产业集群给予奖励。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

**集群品牌有两种类型:一是地方政府主动培育型;二是浙江集群品牌自我发展型。具有实力的核心企业产业集群采用企业主导型的品牌培育模式;处在成长初期,但是有潜力的集群,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支持引导集群品牌的创立;处在萌芽期,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形成的集群,吸引外资创立品牌;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地区,将其与一定产业相结合,以文化创品牌;三是资源匮乏但有地理、交通优势的集群先从贴牌加工做起,积累后再培育自身品牌工作。

美国代表性产业集群有硅谷微电子产业、加州的葡萄酒业、底特律汽车城等。其特点:一是优越的发展条件促成类型多样的产业集群出现。各类产业集群都有较好的发展,缘于大学与科研机构发达,科技政策完善,创新投入多,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基础;二是市场导向为主。企业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聚集到一起,政府仅进行引导;三是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相耦合。区域最初的资源和信息等优势促进了产业的选择和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甚至确定其发展方向。

意大利产业集群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要从事纺织、服饰、家居等传统产业的生产。特点是,一是生产的产品的特色性、卓越性突出。二是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具有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三是同类企业与相关企业在当地长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有机的企业网络。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分工为基础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分包商和客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上一篇:网上报表系统范文下一篇:我身边的好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