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2023-03-04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1]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只有提高学生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学生才能够更加容易融入进语文课文中所特有的情境当中。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其的情感更容易激发, 他们的行为一旦有情感因素, 他们的所实施的行为就会更加深刻并有着实际意义。所以, 语文教学不仅是简单的语文知识传授、技能传授, 更是课文作者、教师的个人情感以及学生的情感三者融会贯通、产生共鸣的过程.只有这三者产生强列的共鸣, 语文教学才会达到最佳境界;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学生才能够更容易融入到课文的所描述的情景当中。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深深的感悟到,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先入为主, 渲染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 可结合学生实际, 利用一些教学模型、同课文有关的植物标本、图片、幻灯片、录音、视频等形式不一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出容易融入到课文中、生动感人的教学意境, 使在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眼前为之一亮, 对课文作用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 迅速地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 课前, 语文教师可对学生放一段描述春天景象的视频资料, 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春天景象更能容易引起学生们对春天的喜爱、向往;当然, 教师也可以播放一段有关春天歌曲, 为课堂创造意想的不到的环境, 使学生能够在优雅、美妙的音乐当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一文时, 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自制一个小桔灯, 在开始讲授新课的时候, 将小桔灯模型向学生进行展示, 让学生从课文中的抽象思维中走出来, 变为现实中的情境思维。这样, 能够更容易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对课文兴趣,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桔灯》课文提供了生动的感性材料, 从而, 大大增加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将枯燥的语文知识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见, 以先入为主的教学思维, 利用各种教学道具, 让学生从语文中难于理解的抽象思维中走出来, 变为生动、感兴趣的形象思维, 进一步的激发起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思考[2]。

二、设计情节, 激发起学生的语文情感思维

“感人心者, 莫先乎于情”。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是语文教材和学生对象这二者之间的桥梁,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唯一钥匙。所以, 语文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文之前, 可以自己先将课文情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 让学生从另一角度感观角度认真听讲。教师可以在课文关键情节处停下来, 发起动学生的好奇心去设想下一步故事的情节会如何发展, 主人公的命运将会怎样?通过巧妙的设计课文情节, 利用悬念, 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比如, 教师在讲授《孔乙己》这种课文时, 完全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思维[3]。

此外,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 可结合所讲文章的主旨, 事先提出几个问题同课文内容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听讲。这样, 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起来。在阅读过程中, 他们会积极地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期待问题解决。这种先期创造问题的模式, 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对课文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课堂的效率。如教学《陋室铭》时, 可设计这样的提问:你们的座右铭是什么?在文中找出陋室不陋的答案, 是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三、故事吸引, 利用课文情境感染学生的语文情感思维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 喜欢追逐新鲜事物, 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年龄阶段, 求知欲比较旺盛。所以, 多数学生对有兴趣的事物, 都特别喜欢。教师完全可以利用青少年这一年龄特点, 将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在生活找一些同课文有关的奇文趣闻并将其导入到新课的教学当中。这样, 在课堂上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所学新课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讲授新课程之前, 应当利用几分钟的时间, 向学生们讲述一则看似与课文不相关实则同课文主旨相连的故事, 故事情节要精彩、自然,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黔之驴》时, 可先联系《狼》一文, 给学生讲讲动物世界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 激发保护动物的热情, 再讲讲《狼》中屠夫的故事。这样, 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虎与驴之间机智、愚蠢的较量, 屠夫与狼之间的正义和邪恶的较量。通过讲解故事, 达到了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的目的[4]。

可见, 语文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引入故事情节这样的课程环节,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环环相扣, 利用课文中的情景来感染学生的语文情感思维。

四、举一反三, 将创作空间留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把同课文相似的事物串联起来, 以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兴趣。比如, 教学《济南的冬天》, 教师可以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忆自己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 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青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 学生触类旁通, 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调动学生情感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抓住重点。课堂上, 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使学生能够完全领悟到课文所包含的情感。如在讲授《卖炭翁》时, 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忧”字, 来深刻分析阐述卖炭老人内心中对社会的复杂情感, 激起学生对以卖炭翁为代表的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恶之情。二是故留空白。在绘画作品中, 画家通常故意留下一定的空白, 让赏画者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也完全可以借用这一手法, 故留空白, 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 教师可完全可以不用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而是让学生重读课文, 并且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教师提供的相关课外资料, 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归纳主题思想, 得到新的领悟[5]。

综上所述, 情感教学在语文中地位非常重要, 它既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和表达根本所在。只有当课文作作者、教师的个人情感以及学生的情感三者达到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语文教学才会达到最佳境界。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是营造语文教学气氛的重要前提, 是广大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所以,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强化自身的情感意识, 更应当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到以情促学, 以情交友, 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从而真正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情感检验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力性。所以, 只有关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教学, 才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的融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在本文中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激发,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M].宁波出版社, 1998.

[2] 张俊.语文教学应突出和强化情感教育[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 .

[3] 邵冠飞.融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17) .

[4] 章旭君.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教学论坛[J].2010 (32) .

[5] 张宝寿.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4) .

上一篇:青西联合站胺法脱碳工艺研究与应用下一篇: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