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创新——福建宋代服饰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建

2022-12-11

一、概述

服饰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蕴含着人与自然、社会、生活、历史和民俗发展等因素的诸多关系。各地域的传统服饰文化往往是该地域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后现代化时期,艺术形式提倡多元化,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现代的创新.

1、当代社会与服饰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的服饰变化则更多倾向于主动吸纳西方外来元素而非秉承传统,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也几近失传或已消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西式服装在实用上、时尚上占尽优势,中国年轻一代作为时尚最敏锐的人群,渐失了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亲切感,使传统的中式服装逐渐退出着装习俗的主流。形成了西式服装日趋兴盛,而传统服装日渐衰落。

但是本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际上文化地位、政治地位日渐提高,国人意识到,民族的自信心重建可以从社会的传统文化重建开始。国人逐渐从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到回归理性,变单向的文化输入为双向的文化交流。服饰文化作为与民生最贴近的社会文化形式,最容易实践这种回归,于是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服饰文化,越来越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在文创方面也体现出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回归与重建。

2、宋代福建的社会背景及特征

福建在两宋时期政治地位提升、经济蓬勃发展,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区域文化。这个区域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的纺织业及对外海外贸易上的。首先棉纺织业,技术及产量均走在全国的前列;宋室南渡后,赵宋皇族聚居福建,客观促进了丝织业的繁荣。当时建阳生产的“红绿锦”和泉州生产的“刺桐锻”,都是销往全国的名贵丝织品。福州浮仓南宋黄昇墓、茶园山南宋端平二年墓均出土了大量的高品质丝织服饰及衣料。据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南宋末年与泉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就多达58个。泉州港进出口的货物品种多、数量大,其中纺织品就是其中重要的货物之一。

3、宋代福建服饰文化概述

宋代的政治、军事处于被动局面,社会文化方面表现为拘谨、守旧的特色,加上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整体风格以简单质朴、雅致清秀为主,官服呈现拘谨守旧、等级森严,民间服装呈现简洁实用、适合劳作。

宋代福建,具有繁荣的经济、深厚的人文基础,对服饰追求“天人合一”,注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虽然款式简洁、少显眼的华美装饰,但在材质上、缘边装饰上,依然通过织造、彩绘等手段,从细微处、技法上表现文人所喜爱的低调奢华有内涵。福建特色的区域服饰文化表现在服饰材质精良、细节装饰精美,尤其是纹样方面,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更加丰富多彩。

二、福建宋代服饰文化元素的特点

福建宋代服饰整体类似于同时代的中原服饰,但在造型、工艺、色彩、纹样及材料的细节上都具有本地域特点。

1、宋代服饰的造型特点

宋代,上至皇帝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造型都崇尚修长适体,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文人多穿着宽博的衣衫,佩戴头巾,以示高雅。宋代女装与唐代开放、多彩的风格明显不同,更多地趋于拘谨和内敛,造型讲究含蓄温婉,以襦裙为主,外搭配褙子,紧窄的直线造型。

宋代服饰中最典型的服饰就是褙子,款式简洁,整体含蓄又方便活动,适合男女老幼。福建的褙子,在造型上,窄身直线,直领对襟,侧缝开衩;在结构上,多采用中心破缝、两袖接缝的结构形式;在款式上,可搭配窄袖或宽袖,单层或夹层,适合不同场合和季节的需求。

2、宋代服饰的工艺特点

宋代的服饰做工精致,手缝针脚细腻。从福州浮仓南宋黄昇墓出土的服装来看,运用了暗撬针、斜撩针等收针技法,历经600余年依然完好,没有毛露。且女子褙子比起男子褙子装饰更多,在对襟、领口、袖口、接袖拼接、下摆等处较多缝制有精美缘边。缘边在工艺处理时,多采用彩绘或刺绣的带图案的精致面料进行双层闷缝。作为礼服的大袖褙子,还有一个特色的处理是在后衣身下摆处有一个类似现代男衬衫约克的工艺技法,这个部位的双层制作工艺客观上可以增加了褙子下摆的厚度与重量,便于保持服饰表面的平整度,且通过这种周到细致的工艺处理,增重的衣摆不容易被风吹起。

从福州浮仓南宋黄昇墓出土的服装来看,缘边上的图案先采用了凸纹印花彩绘工艺,而后再进一步描绘敷彩,这种印与绘结合的工艺,使福建宋代女子服饰的缘边图案看起来更加精美、立体、多样。

3、宋代服饰的色彩特点

从宋代服饰实物及人像上看,喜爱用两色的调和而成的间色,很少用饱和色,用色技巧更加成熟,崇尚淡雅、质朴、清新、自然的色彩风格。男服的服色相对于女服而言比较单一,常用色为玄、纁、白、青、赤。宋代妇女服色主要为蓝色、红色、浅红色、淡紫色、浅绿色、白色与浅黄色。上衣下裳的主要配色形式有红色交领窄袖襦配淡红长裙;藕色短襦配粉红色曳地长裙;绿色褙子配白裙;茶色褙子配鹅黄裙等。

从福州浮仓南宋黄昇墓出土的服装来看,在纱、罗、绫等单色提花织物上,多使用茶色、褐色、藕荷色和绿色等间色或复色为基调,配上白色或同色系花,外观色调极为淡雅恬静。

4、宋代服饰的纹样特点

宋代的服饰图案受画院写生花鸟画法的影响,极富有文人气息,以写生花卉为主,图案趋向写实,花鸟画寓意丰富,吉祥如意的花鸟画,以彩绘或织造的形式大量出现在宋代女子服饰面料上。另外织锦纹样以宝相花、牡丹花最为流行。

福建宋代服饰纹样受海外贸易的影响,图案在构图上显得更加丰富和灵活,呈现不同于中原的特色,在纹样设计方面,有一些大胆的创造,如复瓣的牡丹、芙蓉为主体的花卉,内外相套,繁简布局得当,织造得十分生动;还有黄褐色罗牡丹花心织连花图,巧妙组合,体现出佛教图案的世俗化,别具特色。

5、宋代服饰的材料特点

福建宋代丝织物出产量极大,且品质极高。宋代服饰采用罗织物较多,其次便是绫、绮、绢等。从纹样的种类及品相来说也属罗类织物的纹饰最为丰富,织造工艺也最复杂。福建宋代的罗织物采用二绞经、三纱绞经、四绞经组织,复杂的经丝相绞绕形可以组合形成精美的图案纹样,有花卉、鸟兽、吉祥杂宝图案等。绫、绮等组织亦有提花牡丹、山茶、小菱纹等花丼、几何纹样,纹样丰富,种类仅次于罗,也是宋代常用的服饰面料。

三、宋代服饰文化元素在当代服饰设计运用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服装设计的国际化大一统趋势,中国的设计水平要出彩,必须做好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这既是设计师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不忘初心的表现,也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抄袭和模仿。新一代的中国的设计师正在从传统文化中探寻传统元素,通过自己的创新,把丰富的东方元素有效地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以此来传承和吸收本民族珍贵的服饰文化遗产。

福建的宋代服饰文化元素极具地域独特性,作为福建本土的设计师,可以挖掘本地丰富的宋代服饰文化元素,并在设计中融入现代美学观念及现代服装结构,这样的设计便有了具有地域的传统性和时代的创新性,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

四、福建的宋代服饰文化元素如何运用在当代本土的创意文化活动上

在具体服饰设计实践上,福建的宋代服饰文化元素,如服饰的造型、工艺、色彩、纹样及材料上都各具特色,不需要完整的复原,而是应该把其中的服饰文化元素多层面、多维度地运用到当代本土的创意文化产业上。例如宋代的褙子,自然优雅、轻松舒适的对襟结构,在当代仍然是可以借鉴的休闲服饰元素,非常适合现代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时穿着,通过服饰来体验宋人的含蓄、内敛、典雅。如若采用宋代福建最优质的罗组织面料,染上宋代的间色,体现的是低调奢华的雅皮风格;如若采用棉麻质地的面料,采用浅淡的颜色,则体现质朴的休闲风格。

当代社会已发生不同于宋代的巨大变化,人们已不可能完全穿着当时的服饰,但是不妨碍人们喜欢、体验别具特色的宋代服饰文化,可以在社会的其他方面,特别是针对福建本土学校、社区的社教活动中,积极融入宋代服饰文化元素,设计成具有本地域特色的文创社教活动。例如:以福建宋代服饰图案为摹本设计的《秘密花园绘本》,在参与者的画画涂涂中,体验宋代的服饰图案及色彩;以福建宋代服饰款式为底板、以宋代的典型罗织物为面料制作的布贴画,参与者可以体验宋代的服饰款式及面料等;以根据福建宋代故事编成学校剧本,演出者穿着福建宋代服饰,参与舞台的创作与演出,更直接、更立体地体验宋代服饰及生活。

摘要:福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宋代,已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区域。作为当时服饰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就是纺织品。本文着眼于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宋代服饰文化研究,拟通过对宋代服饰的造型、工艺、色彩、纹样、材料的分析,论述宋代福建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特点,并探讨这些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发展、重建服饰文化,萃取其精华,应用到当代本土的创意文化活动上。

关键词:福建,宋代,服饰文化,传统,创新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2] 福建省博物院.福州南宋黄昇墓.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3]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杭州出版社.2007年5月版.

[5] 黄士龙.中国服饰史略.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版.

[6] 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994年9月版.

[7] 王象之.舆地纪胜[MI.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文选楼影宋抄本.

[8]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I.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

[9]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4·地理坊市)【z1.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10] 瑞熙.宋代的服装风尚Ⅲ.文史知识,1989,(2).

上一篇: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下一篇:郯城温泉扶贫开发项目温泉用水可行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