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2-09-11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 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 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 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 同一个人, 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 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 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 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 同样进入青春期, 有的孩子适应得好, 顺利度过, 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 或加入了不良团伙, 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 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 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 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从差异的角度来看, 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 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 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 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 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 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 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 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 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 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 许多中学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 加之目前有关方面对这项教育内容还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些什么。

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 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 扬长避短, 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 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 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 心理压力较大, 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 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 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 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 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 锻炼意志品质, 改善适应能力等。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阶段, 青少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处在萌发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 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 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 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所以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做到心理健康。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 拼命地吸取新知识, 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以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中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 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 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 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 使他们能够认识中学生的社会责任, 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 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 保证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 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中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 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 而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中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 发展业余爱好, 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 发挥潜能, 振奋精神, 缓解紧张, 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 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 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 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 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 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 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 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 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 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 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 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 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 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 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总之, 中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 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 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 中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 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摘要: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 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技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那么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其顺利成才呢?本文将做出一些具体的阐释。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社, 2000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J].人民出版社, 1981.

上一篇:浅析无船承运人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下一篇:《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