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022-11-07

体育锻炼不但对人的身体产生积极影响, 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也产生重大作用和变化。目前,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多方面多角度就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的结论受到广泛的关注。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 还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还有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增强自信心。

一、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 不仅身体和生理要健康, 还应该要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中环境下生存, 面临升学压力, 心理脆弱, 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另外, 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 由于家庭的残缺, 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 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 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学时代正是青春发育期, 是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 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对956例在校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心理健康不良检出率为3.80%;有28.8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 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

1. 与学习有关。

学校课业繁重, 竞争激烈,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中。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 才能被评为好学生, 考上好学校, 找到好工作;反之, 不少学习差的学生, 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担心自己成绩不好, 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 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睡眠质量不高, 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 听课效率低, 成绩无法提高, 造成恶性循环, 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2. 由人际关系引起。

现在的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 长此以往, 不关系别人, 不帮助别人, 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慢慢的形成, 人际交往能力弱。缺乏与老师、父母以及同学的理解和沟通, 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 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老师和家长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 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及烦恼;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3. 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

青春期是花的季节, 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 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 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当然也会出现许多情感困感, 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 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国家虽然提出素质教育多年, 而我们家长, 甚至老师也还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根本没有注意学生们的心理感受, 对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就更无从谈起了!其实, 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经常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切不可等闲视之。

二、怎样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要解决和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疗法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专家指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众所周知,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肌肉的持续工作能力、腰腹臀部肌肉力量、中脑及动作的反应速度, 并能有效地延缓肌肉力量随年龄增中而出现的衰退。其实, 这只是体育锻炼的一个方面。在体育锻炼中, 学生是在练中学, 学中练, 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 这种身心一体, 身心同一的实践过程, 是最有效的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可以说, 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过程, 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统一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体育锻炼, 培养了自己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 使思想、道德、意志、情感等方面受到教育和提高。

1.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智力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之一, 。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智能高低使用的名词, 也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因此, 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所拥有的智力, 而且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人们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好的智力做基础, 要获得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面临日趋紧张的社会竞争压力,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如果没有适度的调节, 中学生们很容易陷入身心疲惫的境地, 从而导致各种疾病。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自己健身与健心的独特功能, 从身心两方面帮助中学生培养智力, 缓解紧张情绪, 远离因为学习压力而导致的身心疾病。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中脑皮层有关的领域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产生保护性抑制, 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体育运动时, 由于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 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 使得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 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取得优异的成绩。

2.对中学生情绪的影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还可以缓解学习中的紧张情绪, 消除空虚心理。体育活动采取不同的上课方式, 消除人的紧张情绪, 发泄内心的冲动情绪, 化解烦闷, 提高自信心, 获取成就感, 满足人与人之间友谊的交往和需要, 磨练性格和意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能显著地松弛紧张的神经, 改善人们的自我感觉, 消除失落和沮丧情绪, 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降低消除这种焦虑, 使中学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3.体育锻炼能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 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也就是说, 具有健全人格的中学生应该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 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这一切必然建立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 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通过体育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可以帮助中学生彼此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融洽。具体而言, 在学习生活中, 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有自己的知心朋友, 又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有正常的认知能力;有积极的情绪;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的,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 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师生互动行为更为外显。再次, 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降低刺激反应, 消除疲劳。体育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 发挥作用时, 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刺激反应有关的化学反应作用。研究表明, 体育锻炼能提高吸氧量, 促进新陈代谢, 减少疲劳的产生。

体育课不是一种随意的课。体育课的作用非常之大。所以, 体育教学过程必须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中学生的精神状态, 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论述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以及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对策

参考文献

[1] 雷城如, 李秋萍, 雷红如.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

[2] 刘娅.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6,

[3] 高发民, 体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城市燃气工程施工难点及对策研究下一篇:应用型大学双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导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刍议——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崇德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