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途径

2022-12-17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升学、就业的挑战, 中学生学习负担明显加重, 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心理, 思想和内心孕育着很多不安定的因素, 中学生心理障碍有随之上升的趋势, 一部分学生陷入心灵困顿不能自救, 影响了身心健康, 给家庭带来了麻烦和痛苦, 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负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关于健康的新认识

传统的生物学健康观认为“身体无疾病即为健康”。2 0世纪8 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宪章中对健康作了定义, 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 而且更要珍视心理健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可见, 以往的健康生物观已不是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 取而代之的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的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属于健康的身体”。现代社会的特点是高素质、高强度、高效率, 人与人交往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而引起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 除了要求人精神充沛、奋发向上、思维敏捷、情绪良好外, 还需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又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心理压力。

2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表现

2.1 自我封闭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 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 不与外界接触, 内心害怕与人交往, 把一些正常的观念和想法误认为是不道德的, 加以自我谴责和压抑, 怕别人看出来会引起非议, 具有社交恐怖症。

2.2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现为过分焦虑、敏感, 行为呆板, 孤独自处, 不善于交际, 常常心神不安;对学校、课堂、老师存有紧张恐惧感, 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认为自己不行, 却乏自信, 对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而产生羞怯、惭愧、失望和畏缩的情绪体验, 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愿望, 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行事。

2.3 嫉妒心理

其产生是出于对比自己优越的人和事的一种不满。它的两面性表现在:这种不满也能成为一种动力, 激励自己, 使自己赶上或超越比自己优秀的对象, 这是有利的方面;但必须认识到危害性, 嫉妒心理往往使青少年产生破坏或报复念头, 甚至以伤害对方的方式来宣泄这种心理,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结果既害人又害己, 嫉妒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严重的个人利己思想和强烈的虚荣心。“德行不好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 (培根) 其根源可见一斑。

2.4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学生中较为普遍, 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它是一种两面心理, 不宜一概否定。比如对错误的观点, 有时产生逆反心理是必然的。在学校教育中, 个别学生盲目自大, 事事认为自己正确, 对别人的劝告、批评和帮助一概排斥, 这种行为就是错误的了。

3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个体主观因素影响

中小学生的动机系统、情绪倾向、行为习惯、认知能力、人格特征、自我意识和早期经验等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 都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尤其是我国目前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优越的生活条件与宽松的环境, 并没有使他们的内心完美起来, 心理发育呈现出不良的态势, 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 “温室效应”使之失去了抵御风寒的能力, 在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忍受挫折能力、行为调节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3.2 家庭影响

宁静愉快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与紧张冲突气氛中的孩子心理存在很大差异, 后者家庭中的孩子缺少安全感, 情绪紧张焦虑, 长期忧心忡忡, 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身上而受到惩罚, 容易发生情绪和行为等问题。家庭影响更多地表现在家庭教育上,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不顾及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忽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特长, 强迫他们做没有兴趣或超越能力的事, 严重摧残了孩子的身心。

3.3 学校教育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态度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不良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果一个学生能得到教师、同学的悦纳、肯定和尊重, 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感到集体的温暖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其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和敌对情绪, 影响心理健康。

3.4 社会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不良风气, 必然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普及和不断提速的互联网带来了不断蔓延的网络综合症, 一些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 一旦离开便六神无主, 机器侵犯了人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和逃避现实的心理, 另外由于中小学生缺乏正确的鉴别能力, 容易受到网络黄毒的侵害, 有的走上犯罪道路, 对身心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4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1 注重加强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 教师对培养教育学生负有重大责任, 心理素质不好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 所以教师心理健康应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不能在“为了学生好”的借口下, 有意无意地伤害学生的心灵,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2 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教育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师生之情往往能洗涤一些学生暂时被蒙蔽的心灵, 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 它总是创造奇迹, 存在人类最伟大最珍贵的事物。”教师的爱是转化心理障碍学生的阳光雨露, 是他们重新站立起来的动力支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多表扬多鼓励,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摆脱由心理障碍所造成的消极情感, 使即将枯萎的花朵在爱心的滋润下, 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4.3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本身都蕴含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因素, 如德育中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美育中审美心理品质的培养, 学科教学中的智力培养等, 都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必不可少的。因此, 各科教学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在教学目标之中, 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 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 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和复杂的工作, 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以真正的自我面对人生。”我们坚信, 一个人民教师, 只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配合, 只要用满腔的爱心, 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对症下药, 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双肩托起明天的太阳。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途径

上一篇:高职院校物理教学的几点探索下一篇: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现实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