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

2024-05-07

多种方法(精选十篇)

多种方法 篇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 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 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在习作之前, 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 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 然后再想一想, 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 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写完以后读给同学听, 看看介绍清楚了没有, 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拓展思路

要介绍一种物品, 能写的东西可多啦!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住的;亲眼看到的、听人说起的、书上介绍的、网上查阅的……你喜欢的物品大概也不少吧!用你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 把你心爱的物品介绍给大家吧!

习作提示

1. 抓住特点。你可以结合平时的观察, 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 了解物品的特点, 然后抓住特点进行介绍。如介绍蔬菜、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等;介绍玩具、文具、电器的形状、构造、性能、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特别是这个物品与其他物品有什么不同, 这个“不同”便是它的独特之处, 更要进行细腻的描写。

2. 注意顺序。在习作中,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不仅使文章显得有条理, 而且让别人读起来清楚明白。你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可以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 可以按不同内容分类介绍;你也可以按“上、下、里、外”等空间顺序描摹物品的形状、构造;也可以按“先、后”等时间顺序描写物品的来源、用途和使用方法;还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介绍物品给人带来的方便和乐趣等。

3. 多法说明。在习作中, 你还要注意恰当地运用平时学到的表达方法。如《鲸》一文中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松鼠》一文中比喻、拟人等手法。你还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 把物品写得有思想、有情感。

解读多种养老方法 篇2

1.传统式养老:这是大都养老院具有的方法,老人住在这里,可以获得差异品级的陪护。我看到一位89岁的老人享受24小时全陪护,大大减轻了子女承担。因为护工全心照护,老人面色红润、模样外形和平。

2.候鸟式养老:35位色泽慈行团领会员曾考查了该团体在海南的“松椿园”,今冬即可入住,异地养老如度假旅游。团体正在世界复制这种养老方法,实施强强连系,分时度假养老,极有创意,成长远景看好。

3.居家式养老:我们旅行了样板间,像家居――有寝室、客堂、厨房,得当伉俪偕同养老。4.医养式养老:我们看过当代晋剧《保卫落日》,那是在医院缔造的我国特有的医养团结的方法。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医养痊愈中心,出格得当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这里氛围清爽,可享用绿色食物。一边笃志养老,一边利便治疗,益寿延年,天然不在话下。5.免费式养老:我看到了一位91岁的老人,是义士儿女,他的老伴儿、后世已离世,社区先容到这里。对这位孤鳏老人,色泽慈行免费收养,这是慈善举动,为当局减负,值得点赞。

多种方法解题 篇3

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54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过2.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16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看完题目,我不加思索地算了起来:用16.5=40千米,求出了客车比货车多走的路程;再用(540-40)=250千米,求出货车行驶的路程;最后用(250+40).5=116千米,求出客车的速度。

坐在一旁的妈妈追问到:“还可以怎么做呢?”

我有点愣住了,妈妈说:“用方程解,再试一试!”

哦,我马上领悟了: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客车每小时行(16+x)千米。得到方程为2.516+x+x)=540。嘿,这好像比刚刚的方法更简单了哟!

此情此景,被爸爸看到了。他看了一眼题目,说:“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这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在一番思索过后,我真的找到了新解法:(540-16.5).5+16=116千米。虽然看上去跟第一种解法大同小异,可是意思却大不相同。

这次多种方法解题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明白:解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只有我们多角度地思考,才能获得更多的方法。

(指导教师 谢淑美)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篇4

一、字理理解法

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字理理解法正是把握了汉字的这个本质特点, 依据汉字的结构原理, 抓住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理解的。比如, 在《搭石》中有这样一句话“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这里动词“伏”是一个关键词语, 它集中体现了年轻人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戴。王琳香老师在理解“伏”字时, 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结构, 然后出示字理图, 观察左边是一个人, 右边是一条犬, 教师一边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 一边介绍:在甲骨文时代, “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 看弯得是那样恭敬, 是那样心甘情愿啊, 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王老师从字理的演变中, 阐释了“伏”的内涵。字理理解法, 在理解语言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

二、词素拆分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就是通过解释组成一个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比如:“恳求”, “恳”, 诚恳;“求”, 请求。合起来是诚恳地请求。“顾名思义”, “顾”就是看的意思, “名”指名字、名称, “思”是思考、想, “义”是意义、意思。连起来想一想, “顾名思义”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它的意思。这样的词语是很多的, 比如: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合作、悲愤等等。

三、画面呈现法

1. 直接出示画面

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 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的相关表象,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画面直接来呈现。比如《白鹅》中的“净角”, 老师用语言介绍“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 也叫花脸, 多指一些性格豪放, 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 老师再卖力地描绘, 学生的脑海里仍然很难呈现出与之相关的画面, 这时直接出示净角画面, 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2. 联系课文插图

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 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有时细心看看插图, 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比如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 一看课文插图中呈现的“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跪倒在蔺相如面前, 表情十分愧疚的样子, 自然就明白了。

3. 借助绘图

在理解“断断续续”这个词时, 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问:“这是断断续续的吗?”学生肯定回答“不是。”那什么样的线能表示“断断续续”呢?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 并请他解释为什么这么画。这个词语的理解, 简洁, 明了, 让学生印象深刻。借助绘图既能呈现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 又能让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内化语言。

四、动作演示法

这也是一种直观的理解词语方法。比如, 当有的学生问到“乐滋滋”是什么意思的时候, 你给她做一个乐滋滋的表情, 可能胜过你讲许多抽象的概念。《画家和牧童》中“戴嵩听了, 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拱手”一词对现代孩子比较陌生, 如果单纯的书面解释学生很难理解, 如果老师演示给学生看, 让孩子也试着演示理解,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狐假虎威》中的“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用表演的方法来理解较适宜。动作演示法, 将词语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生动有趣。

五、联系课文法

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 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 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 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常说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书时要瞻前顾后,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如:“三眼一板”这个词很不常用, 在讲《白鹅》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没有先问什么是“三眼一板”, 而是先引导学生读这一自然段, 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位鹅老爷怎么吃饭的, 学生读课文回答:先吃一口冷饭, 再喝一口水……老师顺着学生的回答, 梳理“先吃一口冷饭, 再吃……然后再到别处吃一…… (老师梳理时重音在“先”“再”“然后”等词上) 这种吃饭的方法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学生自然就接答出“三眼一板”。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重点在于抓住“联系”, 把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凸现出来, 从而化难为易, 变抽象为形象。

六、唤醒体验法

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 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 调动相似的体验, 实现与课文有关词句所描写的情境匹配, 以使学生在读书中入境动情, 对课文的意境有着深切的感受。比如:理解“人声鼎沸”时, 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是让人感觉到人声鼎沸的。理解“体贴入微”时, 我们不妨想想关心我们的妈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这样的理解方法, 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而且更有利于把词语运用到表达中去。

七、想象描摹法

于永正老师所授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一个经典片段, 就是对“饱经风霜”这个词的处理。教师说:“现实生活中, 你们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吗?请大家想一想, 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 请用几句话写下来。”理解“饱经风霜”这样难度的词语, 大多数老师习惯于通过查词典来代替理解, 那样在学生脑中留下的只能是机械的枯燥的词语解释。而于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 借助想像, 让学生把眼前读到的词语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 这样, 词语教学就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了。这就是想象描摹法。《第一场雪》中的“粉妆玉砌”, 《荷花》中的“挨挨挤挤”, 《圆明园的毁灭》中的“金碧辉煌”, 等等, 这样的词语也都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运用想象描摹法理解这些词语, 先提醒学生, 头脑中会出现什么画面?然后用让学生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由这些词语所想象到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课文语言——语言形象——自我语言”的转换, 加强学生对语言形象的感受, 促进语言文字的内化, 从而更深地理解语言。

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 根据不同词语的特点, 找出一条便捷有效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摘要: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 笔者根据授课与听课经验做了如下汇总:字理理解法, 词素拆分法, 画面呈现法, 动作演示法, 联系课文法, 唤醒体验法, 想象描摹法。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心得 篇5

上周四周五学的《鸡兔同笼》问题给学生留下很深印象。这部分知识学生不太好理解,教材主要采用列表法,还有假设法和方程法等。

一.列表法

方法1:从有一只鸡开始一个一个的实验,把试得结果列成表格,让学生记录一下完成之后需要多少步。

方法2:先分析在列表,提醒学生注意由于兔子有4条腿,那么如果计算结果现实总共的腿的条数太多的话,一定是兔子只数太多,要增加鸡的只数。

如何增加?要让学生思考,因为有了第一种方法,不要一个个去试,而是按照1~5~10的数量级进行,试验过程中发现腿的条数比54还多很多,让学生增加鸡的只数。当进行到15的时候,结果发现腿的条数变成了50,比54少了,说明“兔子的数目应该在5和10之间。”

方法3.先假设在列表

首先假设鸡和兔子的数目各占一半,列表,计算出腿的条数。从表中发现,腿有60条,多于5题目中的54条,应该减少兔子的数量,当数到7时发现正好合适。

三种方法做完后,让学生比较那种方法计算量最少,自己做题时选择步骤少、计算量小的方法解答。

二.假设法

20个头――20只动物(假设全是鸡)――40条腿

多出54-40=14条腿――肯定是兔子的腿――14÷2=7只兔子

这种方法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得到的是兔子只数。

因为开始的时候已经假设这些动物全是鸡,我们也把兔子当成了2条腿的鸡,但兔子有4条腿,每只兔子少算了2条腿,那么多出的14条腿是兔子的总共少的腿,一只兔子少算了2条腿,那么14条腿就是7只兔子少的,这样兔子为7只,鸡为20-7=13(只)

三.方程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设其中一个动物数量为X,另一种动物就是(20-X)只。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解这样的.方程也是难点,需要移向。

解:设兔子有X只,那么鸡有20-X只。

4X+(20-X)×2=54

4x+40-2X=54

2x=54-40

X=7

20-7=13(只)

答:兔子有7只,鸡油13只。

鸡兔同笼问题还有捆脚法和配组法等。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反馈――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充分利用实际问题、古代的趣题,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动脑思考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假设法、列表法、图解法,方程法等,让学生掌握这些阶梯方法不只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运用多种方法超越障碍 篇6

关键词:方法;超越障碍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25-01

水平:二年级:四男生:24女生:24

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法超越障碍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说出超越障碍的简单方法。2、技能目标:多数同学能做出正确超越障碍动作,而且合理,有效。3、情感目标:通过套圈游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4、负荷目标:全体同学达中等运动量。

指导思想:

运动兴趣和爱好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锻炼的前提,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超越障碍跑作为小学体育教材中“跑”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跑动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或者形式超越障碍物的活动。本节课运用跨越障碍法,绕过障碍法,钻过障碍法,攀越障碍法等,让学生超越障碍,获取成功的快乐。

教法与学法:

本节体育课教法是通过活动内容,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在这节课上,教师安排利用双臂拔河小游戏,套圈游戏和抓手指游戏,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发挥。教师给予学生图解卡片,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了解和掌握超越障碍的方法。同时把班级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创设和搭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

本课特点:

1、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相结合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把课堂教学充分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主人。2、改变以往单纯的准备活动模式,通过开、闭螺旋行进的方式进入本课学习。

教学准备:

障碍物8个,塑料圈24个,图解卡片8张。

教学过程:

一、启发情绪激发兴趣阶段

1.教学内容

(1)、集合队伍,检查学生的服装和鞋子,导入新课。(2)、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3)、队形队列练习(左右转发,开、闭螺旋行进跑)。(4)、听音乐做徒手操练习。(5)、双臂拔河小游戏。

2.教师活动

(1)、学生集合,常规检查。(2)、宣布本课内容和教学目标。(3)、教师指导,带学生一起做练习。(4)、讲解游戏练习方法,提出游戏的规则。(5)、进行安全教育。

3.学生活动

(1)、体委集合整队,检查人数。(2)、学生听从教师指挥,认真参与练习。(3)、遵守游戏规则,热情参与。

4.要求预想

(1)、学生集合迅速,记住学习目标,自我分组定位。(2)、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3)、善于观察发现,运动热情高涨。

二、合作探究探讨创新团结协作阶段

1.教学内容

(1)、看跨越障碍的图解,分组练习跨越障碍。(2)、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3)、学生练习,学生示范,集体纠错。(4)、游戏:不同大小塑料圈投掷到障碍物中,看哪一组投的多。

2.教师活动

(1)、发给小组长图解,说明看图要求。(2)、巡视,指导动作。(3)、指定学生示范,评价学生动作。(4)、游戏:套圈游戏(规则略)讲解游戏方法,巡视指导学生游戏。

3.学生活动

(1)、看图解,主动学习。(2)、自主练习,接受教师指导。(3)、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模仿教师动作。(4)、练习,注意观看同学示范比较自己动作。(5)、学生继续超越障碍练习,可以用不同超越障碍的方法。

4.要求预想

(1)、认真看图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2)、练习中探索,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培养荣誉感。(3)、进一步做好自己动作,培养合作,谦虚好学精神。

三、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1.教学内容

放松练习:抓手指,集合队伍,点评。

2.教师活动

(1)、讲解游戏方法,巡视指导学生游戏。(2)、讲解本节课优缺点,奖励男女生表现好的各一组。

3.学生活动

(1)、学生等教师鸣哨才开始抓手指和脱离手指。(2)、听教师讲解,自我反省,接受老师指导、奖励。

4.要求预想

(1)、游戏活动要自然大方,愉悦身心。(2)、学生认真听讲,小结中有所收获。

练习密度:30%-40%

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篇7

在选择内容时, 教师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再根据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 设计适合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 只有精心设计“剧本”, 才能引发“演员”兴趣, 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 才能和他们产生共鸣。还可以把平时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融入其中, 恰当的安排体育游戏, 把传统体育、现代体育、娱乐、韵律体操等相互揉和在一起, 根据每个学生兴趣及爱好的不同, 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具体来说, 在编写教案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 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枯燥乏味的队列练习, 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学生, 让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军人学习, 努力做出正确动作, 锻炼毅力和耐力。再如投掷课, 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 思想教育也跟不上, 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 则学生们兴趣盎然, 都能奋力去做。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 又是生动的爱国注义教育课。

在体育课当中,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在宣布了授课内容之后, 不少学生都在下面小声的说“让我们自己玩吧。”因为课上通常要安排一些技术练习, 学生发挥的空间甚少, 他们会觉得无聊, 有些学生认为在这种体育课上根本享受不到快乐, 只有在自由活动时才兴趣盎然。所以, 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 让他们自己思考、练习, 与同学交流讨论, 通过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虽说大多数的学生爱好体育, 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 接受体育教育有别, 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 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完全一样。例如, 一个身材高大, 从小受到篮球熏陶的学生, 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 从小就经常游泳的学生, 必然对游泳偏爱。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 要按因材施教的原则, 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 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对那些易犯的错误动作, 用幽默诙谐的话语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加以强调, 从而加深对他们的影响。对胆小, 不善于竞争的学生, 不冷落, 不讽刺挖苦, 应着力挖掘他们的长处和优点, 时时激励他们, 用“你真行”, “只要你努力, 是可以做好的”, “今天你表现很好”等语言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欲望。

体育课后的小结, 对体育课起到检查和修正的作用, 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 通过反思教学实践, 使以后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 更具有趣味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的教学, 学生时时处于被动状态, 不管教师费了多大的力气, 学生的智力也得不到开发, 教育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只有在体育课教学中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处于自觉的学习状态, 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逐步提高。

记忆英语单词的多种方法 篇8

一、词缀记忆法

英语中有大部分词汇是一个词加前、后缀构成的, 掌握前后缀的用法, 可以记住大量的单词。

1.super—意为“超、超出”。例如:

supermarket 超市, superstar 超级巨星, superman 超人

2.un—意为 (1) “不”; (2) “不…没有…”; (3) “打开、解开、拿开”。例如:

unfair 不公平的, unknown 不为人所知的, uncommon不同寻常的, unhappiness 不高兴、不快乐, uncover 翻开, untie解开, unfold 打开, unhappy 不高兴的、伤心的, untrue 不真实的、假的, unfriendly 不友好的。

3.—ship 意为“状态、身份”。例如:

friendship 友谊, professorship 教授身份, membership 会员资格, hardship 吃苦, scholarship 奖学金、学问。

二、拆词记忆法

一些单词是由两个词合成的, 拆开后记忆起来就简单一些, 例如:

countryside 乡下、农村, homework 家庭作业, seafood 海鲜, homesick 想家的, grassland 草地、草原, greenhouse 温室、花房, seaside 海边 (的) , schoolbag 书包, sportsman 男运动员, sunlight 阳光、日光, underground 地下的、秘密的, rainforest (热带) 雨林, toothache 牙痛, workplace 工作场所。

三、词根记忆法

一些单词是由一个词根构成, 通过词根, 同时可以记住相关的单词:例如:

1.care n. 小心、仔细、照顾;careful

adj.小心的、仔细的; carefully ad.小心地、仔细地。

2.music n.音乐, musical

a.音乐的, musically ad 音乐地, musician n.音乐家。

3.satisfy v.使满意, satisfied

a.满意的, satisfying a.令人满意的, satisfaction n.满意、乐趣。

4.compete v.竞赛、比赛, competitive

a.竞争的、比赛的, competitively ad.比赛地、竞争地, competitor n.敌手、竞争者, competition n.竞争、比赛。

四、归类记忆法

根据单词的某一特点或属性, 把具有相同特点或属性的单词归成一类记忆。例如:

季节词:spring, summer (vacation) , autumn (fall) , winter球类名词:basketball, baseball, volleyball, football, table tennis, tennis, golf.

七大洲:Asia, Europe, Africa, South/North America, Oceania, Antarctica.

身体部位:head, forehead, waist, wrist, lap, chest, back, cheek, jaw.

学科专家名词:chemist, physicist, mathematician, geographer, biologist, astronomer, archaeologist.

五、同义词记忆法

把具有相同意义的单词归类, 不仅可以记住单词, 还可以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用法;例如:

include, contain 包含、包括;damage, destroy 损害、毁坏;begin, start 开始;almost, nearly 几乎、差不多;also, too也;bright, clever, smart 聪明的、伶俐的, friendly, kind 友好的、仁慈的;hard, difficult 困难的、难的;big, large 大的、巨大的;problem, question 问题;photo, picture 相片、图片; learning, knowledge 知识、学问;allow, permit 允许、准许; power, energy, strength, force 力、力量、权力。

六、反义词记忆法

把具有相反意义的单词归类记忆。例如:

good—bad;careful—careless;clever/bright—foolish

hard——soft;borrow/lend—return;same—different

with—without;push—pull;give—take

import—export;praise—blame;safe—dangerous.

七、读音记忆法

根据单词拼读规则进行记忆。

1.同音异形异义词。例如:

see 看见——sea大海 sow 播种——so 如此

meat 肉——meet 遇到 way 方法——weigh 重

wait 等待——weight 重量 son 儿子——sun 太阳

often 经常——orphan 孤儿

2.读音易混词。例如: rise 升起——raise 饲养、提升 own 自己的——owe 欠、付出;

sweet 甜的——sweat 汗、出汗 dairy 奶制品——diary 日记;

snake 蛇——snack 小吃、零食 breath n.气息——breathe v.喘息。

八、旋转记忆法

把单词字母顺序从左到右完全调换位置构成一个新词, 例如:

ten十——net网 pan 平底锅——nap 打盹

meet 遇到——teem 充满 deer 鹿——reed 芦苇

tap塞子——pat 轻拍轻打 part 部分——trap 陷阱

九、口诀记忆法

后面接动词不定式省略 to 的11个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可编为:一感觉二听三使役五看。

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思路 篇9

一、文章标题引导质疑思路

文章标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 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有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的则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从中可以窥视文章的要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章标题认真揣摩题意, 去引导学生针对标题发现某些问题, 并提出问题。就文章标题引导学生质疑, 既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文章主体内容, 挖掘文章主题, 掌握文章主脉及联系, 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一种语文课堂教学较常用、有效的引导学生质疑思路。例如, 教《背影》时, 我就问同学们:“看了《背影》这个标题, 你有什么问题问老师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 就质疑出这样的好问题:文中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背影, 为什么让作者感怀至深、潸然泪下?文章题目《背影》改为《我的父亲》好不好?学生会问了, 就会使教学的开放性、流动性的信息交流活动更为畅通和活跃, 课堂的有效信息率会大为提高, 教者可以更容易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 并将之引向深入。

这样引导质疑思路, 紧扣题旨, 统摄全篇,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二、一词经纬引导质疑思路

所谓“一词经纬”, 指的是用一个关键词去谋划写作的方案, 营造文章结构, 突出文章题旨, 抒发作者情感等等。我把“一词经纬”借用到引导学生质疑的思路上, 指的是一种教学艺术, 特征是教师抓住作者用以结构全文、贯串全文的关键字眼, 表现文章精髓的一个经纬之词, 去引导学生质疑的思路。例如, 《荔枝蜜》的教学, 我抓住“高尚”这一经纬之词, 引导学生质疑。 (1) 为什么作者赞叹说:“蜜蜂是渺小的, 蜜蜂却是多么高尚啊!”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蜜蜂是“高尚”的? (2) 作者用充满感情和力度的“高尚”一词来赞美蜜蜂, 是不是有些夸张? (3) 作者从不喜欢小蜜蜂到赞美小蜜蜂“高尚”, 其感情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这样就能把学生引进课文, 用“高尚”这个经纬之词去纵横连贯全文的内容。

带动学生对全篇课文的品析, 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立意、主题的探讨和挖掘, 有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发展脉络的把握。

三、循序渐进引导质疑思路

依据课文的本身序列, 逐层分析、由先到后、由浅入深, 质疑问题与课文本身的结构同步平行推进。可图示为A➝B➝C的一种质疑思路。例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时, 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说明顺序去质疑: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A➝如何向沙漠进军?B➝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C三个问题串起全文, 知识点和讲授点缀于这一主干上, 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干净利落, 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说明顺序。

学生沿着这样的质疑思路, 去质疑、去思考, 循序渐进, 思维始终处于“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的境地。

四、投石激水引导质疑思路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精美点、激情点、矛盾点等语言片段, 进行深入点拨, 挖掘或设置能“投石激水”, 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引导质疑, 把学生引进对全篇课文的探究、咀嚼、品评中去。如:教《社戏》这篇文章, 教师可以从课文结尾部分引导学生质疑。《社戏》文中结尾部分:“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就引导学生质疑下面的几个问题:“好豆”“好戏”连续用了两个“好”字, 可见“戏”和“豆”非同一般, 究竟豆好不好吃呢?戏好不好看呢?豆有什么特别呢?教师巧妙以课文结尾这个“发”投石激水, 荡起涟漪, 目的是让学生“动”整篇课文这个“身”, 让学生的思维从这一点发散开来,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而后组织学生讨论议疑。教学场面之热烈, 学生思维之活跃, 教学效率之高, 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质疑思路, 把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高潮。

五、板书图示引导质疑思路

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板书图示设计来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质疑。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 我设计这样的图示, 由图示引导学生参与质疑以下问题:为什么要“盼”于勒?为什么要“赞”于勒?既“盼”于勒, 又“赞”于勒, 怎么“见”了于勒, 不但害怕, 还要“躲”?图中画的是一个什么形状?通过学生质疑、议疑, 就能明确板书图示既形象又醒目。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 所以板书写上他们的名字, 他们对于勒态度组成铜钱的形状, 意为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把他们名字放到铜钱中间, 意为钻到钱眼里去了。

这样的板书图示把整篇文章内容缩到一个铜钱板里去了。用这种生动形象的质疑思路,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课堂气氛立刻高涨起来, 课堂教学就掀起了一层波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六、比同求异引导质疑思路

比同求异引导质疑思路, 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对所教的文章之间的内容、形式、写作方法、所刻画的人物思想、意境等进行比较,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以此来拓宽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质疑思路。如:教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和毛泽东《沁园春·雪》, 就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两篇所写的雪景有何不同?意境有什么不同?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通过比较质疑, 学生就会发现, 同是对冰天雪地的描写, 岑参诗里着意渲染奇寒, 而毛泽东的词里, 对奇寒只字不提, 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和英雄气概。一则由雪景而叙述送别的满怀惆怅;一则由雪景评古论今, 抒发豪情, 二人的胸怀立见不同。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其实, 每一篇课文学完了, 每一个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 也会对所学的结果有疑问之处。我们要鼓励学生把疑问说出来, 告诉老师, 告诉同学, 养成“于无疑处生疑”的读书习惯。

运用多种方法 培养化学兴趣 篇10

一、有效问题引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是学习和探索最初的雏形和永久的风向标。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 问题就是学习的线索和思路, 它不仅能够发起疑惑、导入知识、引领课堂进程, 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在课堂上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问题本身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问题, 而启发性是问题的精髓, 它能够维持兴趣在整堂课上不衰减;其次, 问题要有梯度。问题要能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让学生的兴趣点不断迁移, 思维持久活跃;最后, 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时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好的问题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 让学生在认知矛盾的驱动下高昂地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解NH3的性质的时候, 针对NH3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1) 为什么水会由水槽喷涌进入烧瓶?驱动水由低处向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 (2) 为什么烧瓶里的水是红色的?就此推断产生了什么新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实验之处向烧瓶中挤入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挤入水能否产生喷泉? (4) 能否对实验进行简化, 不使用胶头滴管来完成实验? (5) 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这些问题从现象到本质, 从表象到原理, 层层推进,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实验, 并进行适当的发散, 让学生敬爱知识的相互联系。

二、 化学实验激趣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 课业负担重, 他们总是被埋在无边无际的书海和题海中, 很难有机会去亲自动手, 而化学实验却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让他们能够暂时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化学学科和高中学生的双重特点决定了教师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实验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 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亲自演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大纲要求的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 自主探索;此外, 教师不要将眼光局限于课本实验, 还要大胆地以课本为依据, 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 自主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 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将不同的知识进行联系和迁移, 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如在学习了浓硫酸与碳粉的反应后, 我给学生提供了启普发生器、烧瓶、导管、导气管、酒精灯等实验装置和品红溶液、无水硫酸铜、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药品, 让学生自主选择仪器, 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反应产物。经过讨论, 学生很快给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 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了简单点评与部分修正, 说明了实验注意事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在这堂课上, 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动手实验, 学生都自主完成, 教师只是参与指导和点评。这次实验已不再是单纯的验证性实验, 而是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质, 这样的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燃起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三、多媒体教学诱趣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在教学应用中独具优势, 让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极具动感, 富有吸引力。同时, 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没有条件进行或者危险性很高的实验, 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极为复杂的化学过程, 多媒体能够清晰地展示其全部的过程, 学生看得清楚明了, 易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 我时常运用多媒体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氮和氮的化合物》这一部分内容时, 我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雷雨发庄稼”这句谚语。尽管这个过程并不难懂, 但却很复杂, 而且, 很多学生从来没有仔细地想过这个过程, 一时间学生都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不知该如何作答。在这个时候我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教学动画, 动画形象、生动, 学生看得明白, 很快就清楚了整个过程, 然后他们根据动画, 轻松写出了每个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科学解释了“雷雨发庄稼”的道理。

四、生活应用酿趣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高中化学涵盖了无机和有机化学的大部分基础知识, 而且所讲知识多与生活息息相关, 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很大。高中生动手能力强, 应用意识也强, 习惯用敏锐的眼光审视和发现生活。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在课堂中引入学生共有的生活经验, 让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原理变得有血有肉, 给学生亲切感, 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恐惧。同时,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让他们在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上一篇:学习品位下一篇:生殖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