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工业旅游发展

2024-05-04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精选十篇)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 篇1

1 东北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

东北地区开发工业旅游资源有助于重振东北老工业, 促进工业现代化和提升城市总体形象, 是工业企业无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的一种有效手段。发展工业旅游能够将旅游资源优化组合, 满足旅游者餐饮、住宿、娱乐、健身的消费需求, 充分利用工业基地资源上的独特优势, 全新开辟工业资源, 吸引人们的眼光, 让游客既能得到对现代工业的好奇心的满足, 又能感受传统工业文明的历史, 感叹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工业旅游资源, 能够树立东北工业城市的良好形象, 展示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 让游客在游览中亲眼见证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 成为重新认识东北的一个全新视角。发展工业旅游不仅有利于传播企业品牌, 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而且有利于打造富有城市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培养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善东北工业经济的投资环境促进东北工业城市展商引资和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

2 东北工业旅游资源的优势

2.1 工业资源优势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 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和一批新兴工业, 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发电设备制造、造船、机车、汽车和飞机制造、机床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凭借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 东北完全可以做大工业旅游这块“蛋糕”。

2.2 产业资源优势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遍布着煤、铁、金、油等矿山和油田, 拥有中国第一座近代最大金矿 (夹皮沟金矿) 、中国最古老的啤酒厂和面包房 (哈尔滨) 、中国的钢都 (鞍山) 、中国的煤都 (抚顺) 、中国第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 (长春) 、中国的林都 (伊春) 、中国的飞机制造基地 (沈阳) 、中国的船舶制造基地 (大连) 、中国最大的油田 (大庆) 、东北的动力之乡 (哈尔滨) 、东北的重型机械之乡 (齐齐哈尔) 等, 这些得天独厚的产业资源是东北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的根本保障。另外拥有这些资源的企业的实力和优势也不容小觑例如:东北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等城市都是人口超过百万、以工业为主的特大型城市和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 拥有一批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东北地区大型工业企业密度大, 适宜集中开发工业旅游资源。这是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旅游的魅力所在。

3 东北开发工业旅游资源中面临的问题

3.1 缺少技术性指导

目前开展工业旅游的很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导产品年产值和利润均达到较高水平, 旅游接待收入在其中仅占很小比例, 其开展工业旅游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宣传企业形象, 扩大社会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对旅游业发展认识不足, 与旅游部门的联系不多, 因此往往是用企业工作经验来指导旅游工作, 而不是用旅游业的标准规范和指导工作。

3.2 开发的产品结构单调

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内容比较单一。不少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一般把旅游活动限定在旅游通道内, 只是简单地参观工厂, 游客参与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没有体现出“游”味。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意识不强、开发力量组织不力, 基本没有辅助出售的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工业旅游产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再加上目标不清定位不准。发展工业旅游资源市场定位要准确。首先应该开展市场调研, 然后进行市场细分, 最后确定目标市场。目前,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市场开发存在以下三个误区:一是重青少年市场, 轻中老年市场;二是重本地市场, 轻外地市场;三是重城镇市场, 轻农村市场。

4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的建议

4.1 延长旅游资源生命周期

在工业旅游资源路线编制中, 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活动量适度的原则。在工业旅游滋芽线路中, 最好安排3-4家企业, 这些企业的性质不能相似。二是参观部门适度的原则。在安排对工业企业内部部门参观时, 必须选择能反映主要操作系统的车间和部门对游客开放, 使游客能看到整个产品和生产流程。

4.2 提高资源的科技含量

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业旅游资源, 工业企业与旅行社必须紧密合作。在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中, 企业与旅行社是互惠互利、相互依托的关系。企业和旅行社要打破行业“壁垒”, 联手培育和打造精品“工业游”。即旅行社要在线路的开发、宣传与市场的推广、客源的组织方面发挥优势, 而企业则可在提供旅游吸引物、商品、纪念品,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优化、美化环境等方面施展自己所长。另外旅游产品的科技文化含量直接影响到它的吸引力大小, 具备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都拥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可尝试建立科技工业园区, 增强企业本身的技术力量优势, 将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集中展现在游人面前。

5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旅游企业和工业企业对工业旅游资源开发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旅游企业主要着眼于旅游资源的经济功能, 而工业企业更看重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和文化功能。由此而产生的分歧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开发机制, 思想上达成共识, 制度上形成规范, 在此基础上寻找企业自身宣传目的的需要与旅行社以营利为目的开发工业旅游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以利于旅企双方的积极合作。

5.1 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级政府的旅游部门和相关产业部门, 与工业企业协同作业, 积极推动工业旅游资源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 引导和推动工业旅游在全国的健康发展。这种发起性活动, 将触动更多处于困难阶段、缺乏传统旅游资源的老工业基地冶金和工矿业城市, 将工业旅游作为改善城市和地区形象、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从而营造一个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大环境。在开发初期, 由于工业旅游业务很难立即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所以, 有的工业企业并不一定有很大兴趣。有的企业领导人甚至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在这种主客观条件下, 就需要政府出面加以引导, 以推进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

5.2 工业旅游新形象的建立

发展工业旅游资源毕竟只是旅游的一个方面, 如果没有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 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东北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与工业旅游资源配合良好, 有利于促进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形象是一个旅游地的招牌和商标, 对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北工业旅游资源需要策划和建设鲜明的工业旅游形象。文脉分析是策划旅游形象的关键, 东北地区工业文脉丰富多彩,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策划, 可以树立个性独特的工业旅游形象。就整个东北地区而言, 工业旅游形象可以策划为“共和国工业的摇篮, 民族工业的脊梁”。各个工业城市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工业文脉的特点, 策划自己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形象。

5.3 开发特色资源

单靠政府部门号召开展“工业旅游资源”运动是不能长久坚持的。要让“工业旅游资源”永不衰落, 取决于内在机制富有原动力,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现有知名企业在“工业旅游资源”中的作用。无论传统工业还是新型现代工业, 无论国有企业还是个体经营企业, 无论外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 只要各具特色都有可能成为旅游目标。知名企业往往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卖点, 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传奇性的创业历程, 都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实力。工业旅游这条红线串起来的必将都是璀璨的“珍珠”。

5.4 国际工业旅游市场的开发

东北地区与朝鲜、韩国、日本毗邻, 是中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中, 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有利于吸引外资尤其是日本、韩国的资金和技术, 加强与日、韩等国在科技、能源、原材料、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构筑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为东北工业发展工业旅游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6 结语

工业旅游对于东北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他不仅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创造就业的门槛也比较低, 提供就业机会的数量多, 将帮助工人及其后代实现“重新在公园中就业”的梦想。同时对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繁荣和进步, 具有广泛的意义。总之, 从东北旅游到东北工业旅游, 这不仅能拓展我们对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更能够凸显旅游业在东北经济转型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良性作用, 不失为东北旅游业在未来可以尝试的新思路。

摘要: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 在工业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对全国游客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条件。通过对东北工业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审视与评价, 不仅有利于了解与掌握工业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并且有利于对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章在工业旅游资源现在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以期对东北工业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东北,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应月芳.论工业产业旅游[J].北方经贸, 2002 (2) .

[2]吕鸿, 刘亮明.工业旅游潜力大[N].人民日报, 2005-07-20.

[3]梁文生.我国工业旅游现状与发展[N].中国旅游报, 2005-07-16.

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篇2

第一步

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加快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在二十年间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这些地区的加速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中西部低层次的产业形成了较大的需求拉动。

第二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3年多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使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巩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 篇3

关键词:信息规划 社会资源重组 行政体制改革

1.信息化规划要准确定位、务实求发展

本溪市的信息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硬件不“硬”,区域自配套率很低,信息产品涵盖面窄、规模小,软件不“软”,起点不高,缺乏开发团队,更谈不上规模,不足以形成对本溪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因而信息化的重点不能放在发展信息产业上,而应针对本溪市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低,应用层次不高的现状,重点放在对传统产业和社会运转方式的改造和提升上,努力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通过以信息化带动的创新与变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前移本溪市在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位置。逐步推广融合制造、供销、财务和企业各项管理的CIMS、ERP,使组织和管理上更灵活,同步、敏捷、及时反映供需关系变动,及时、准确、经济、适用的处理信息,能动正确的进行经营决策。

北钢同样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优质板材、优质建筑材和优质机加材系列的产品结构”中的作用。作好新上“1780”热轧机组、“1750”和“1450”冷轧机组及管件铸造等重点项目,项目中充分考虑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规划和设想。并以此为契机扶植与培育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软件骨干企业。

2.信息化规划要体现和促进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资源重组

“十一五”期间本溪市要实现 “做大做优做强冶金支柱产业,初步把旅游、现代中药、钢铁深加工制品三大接续产业培植成支柱产业,实施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的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 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本溪市战略转型期的信息化规划要体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思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传统技术、管理、机制的颠覆和市场运行模式的创新,以及引发的社会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无疆界的扩散、最迅捷的传播,为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和应用人类共同的知识资源展现了最好的平台,为我们整合区域内的资源提供了最佳契机。按照“信息技术为工具,信息资源为中心平台驱动,在全面发展中解决现实问题”的方针,打破传统模式难以解决的壁垒,促进区域内原有要素资源创新性集成和融合,促进企业重组、组织变革和政府管理创新,让信息技术的助推力贯穿于区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大幅度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3.信息化规划要启动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平台驱动效应。

行政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简机构数量,减少管理层次,形成扁平化的组织形态。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平等竞争的信息平台,信息规划需要改进和强化本溪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工作,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政府的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速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为这种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推动着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在这种创新中,组织变革的首要因素不再是机构、职责、人,而是信息。信息规划要注重激活对本溪市行政体制改革的信息平台驱动效应,实现技术驱动的管理创新的平和的、渐进的政府改革创新模式。在改革中,公共管理者的信息素养成为必要的先决条件,否则,投入大量资金的硬件设施处于无人想用、无人能用的闲置状态,电子政务建设成为传统工作模式的电子化。这不仅使电子政务的投资得不到效益,反而固化、强化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给政府转变职能、管理创新带来阻碍。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信息规划要注重逐步克服四个阻碍:文化阻碍、政府传统模式、部分官员腐败现象、公务员缺乏培训的负面影响,发挥平台驱动效应。

4.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必要体制保障和措施保障

为提高执行能力和贯彻始终,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执行需要一整套体制保障和措施保障。

遵循管理的“闭环”原则,必须健全信息规划策划制订、贯彻执行、反馈评价和修订完善的机制,既必须把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体制作为信息化规划的有机组成和首要内容。一是要有具有權威的领导部门和执行机构、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整合难以协调的分散信息化管理部门,避免“政出多门”各行其是,企业的首席信息官设置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模式。二是创造全社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推动信息化必须采用市场化的模式,而不是计划经济模式,必须广泛引智引资,吸纳国内外的资本、人才、技术和经验参与到本溪市信息化建设中来。

信息规划实施的必要措施保障。 本溪市经济现存的实际问题之一是部分干部思想比较僵化,有必要将单位信息化程度列入各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标准。我国新经济指标体系第四类是向数字经济的转型的相关指标,充分体现了新的发展观,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引导和强制各级领导真正转变观念,实实在在重视信息工作,并形成制度化的约束势在必行。将单位信息化程度列入各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标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将有助于改变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树立信息是主体资源,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的新理念。

信息规划的制订必须考虑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充分估计困难,力求实施阻力较少,并提供示范效应好,引导性强的案例;制订的实施措施要从全局出发,操作性强;政策和措施要兼顾长期与短期、政府与企业、投资者与用户的利益。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给社会公众、大多数企业和地方政府本身带来利益。

规划还要包含构建信息人才汇集机制的方案。要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人才是前提。特别需要在培养和识别人才时重视信息接受能力、信息使用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逐步建立培训机制和考核办法。建立信息存储的制度性手段,如在全市人才库中建立信息人才子库等。重视、奖励信息人才,尝试企业设置CIO 。杰克·韦尔奇说:有想法的人就是人才。我们的新人才观要容纳信息人才观:最先获取信息的是人才,化信息为知识的是人才,化信息为管理、经营智慧的是人才,善于识别、使用信息人才的领导是人才。我们的信息化规划必须体现全新的理念。

5.结束语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 篇4

一、工业遗产与工业遗产旅游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具体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

工业遗产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是在传统工业区域产业衰退的过程中,基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目的,在工业遗留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温或了解工业历史和文明,融合相关旅游功能的新的旅游形式。我国学者李蕾蕾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新形式。简言之,工业遗产旅游就是以工业遗产为核心吸引物的主题旅游活动。

二、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借鉴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辽宁省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理性开发,科学规划项目

工业遗产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工业遗产旅游不能一哄而上,应保持头脑清醒,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时度势地进行开发。首先要综合分析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制定整体规划,对众多工业景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发,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安排,把工业遗产旅游纳入地方旅游的整体规划中去,从组织机构建设、工业遗产普查和认定、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操作方案,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突出主题特色,展示遗产文化

工业遗产旅游不同于文化遗产,关键在于突出其鲜明主题。工业遗产开发不论是采用博物院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还是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特色是旅游经济的生命力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就不会产生旅游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只有充分认识和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内涵,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有“煤都”之称的抚顺,不能因为开发工业旅游就选择建山水景观和宾馆别墅,而恰恰相反,只能选择将“傻大黑粗”的煤炭生产设施作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依托。比如,稍加改造的煤窑小火车、煤雕等都可变成旅游市场上叫座又叫好的产品。

(三)导入体验理念,展现工业魅力

旅游的实质是体验,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质是游客在工业场景中的一次体验活动,一次独特的经历。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参与性是体验旅游的关键所在;新鲜感、亲切感、满足感是旅游体验的最终目标;求补偿、求解脱、求刺激是旅游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三性”、“三感”、“三求”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工业遗产体验旅游的灵魂。因此,在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应该树立体验旅游观念,注重游客的体验过程,通过“三性”,达到“三感”,满足“三求”,为游客营造一次独特而有趣的工业旅游经历,使其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获得感官和精神上的满足。例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可以开展井下挖煤、井下探路、体验矿工生活等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可增设时尚的休闲娱乐项目,充分展现煤矿生产的独特魅力,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求乐心理,增强旅游吸引力。

(四)保持原汁原味,增强现场感受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开发原则,对可恢复的标志性遗址、遗迹,要恢复其原貌,保持其原真状态,要收集和记录历史文物、故事、事件等无形工业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业发展历史的真实感和完整感。辽宁省要开发一批保留原址、原貌特征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包括保留具有原貌特征的厂房,开辟能够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时代的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等。为了让游客参与互动,可以开发一些情景交融的体验式的旅游项目,在尊重工业历史的前提下,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既注重原汁原味,又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并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品味,使游客在观赏产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工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例如,青岛啤酒企业在专为游客建造的青岛啤酒专业博物馆内,车间设备的设置与工作场景的安排完全再现了历史原貌,形象逼真,让游客赞叹不已。我们可以借鉴青岛啤酒企业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成功经验,利用工业厂房建立酒吧一条街、商业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还可以把规模比较大的工业基地厂房改建成酒店。

(五)注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品质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元素的成功注入是解决辽宁工业遗产旅游现存问题大门的智慧钥匙。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中可突出企业文化,通过渗入“软性”的企业文化使工业遗产旅游贴近普通百姓。在企业内增设相关文化娱乐设施,深刻挖掘企业传统文化内涵,将本土企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当中,能够使游客增加知识,丰富经验,加深体验,提升娱乐,延长游客逗留和消费时间,企业在创造文化价值的同时,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自己的煤文化、钢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工人阶级艰苦创业行为和精神的收集、挖掘、弘扬,充分展示工业文明,发展历史与现代、怀旧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

(六)传授科普知识,发挥教育功能

较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是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这是其他许多旅游产品难以替代的,结合科教兴国的浓厚氛围和人们特别是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为教育性旅游产品,使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寓教于乐,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避免枯燥的说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项目设计上,可将现场演示、模型展示、动感体验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亨利钢铁厂原是一个保留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文化景观的著名历史古城,目前已改造成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其中设计了许多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通过故事了解建筑文化和工业生产知识,接受科普教育和品德教育。

(七)开发旅游商品,塑造企业形象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需要平衡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利益,通过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实现企业预期目标,同时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实现双赢的局面。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重视旅游购物市场的开拓。一方面,企业可把生产的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另外还可将纪念品转化为企业的宣传品,在纪念品上标记企业的标识、图案、文字。例如,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可以将酿酒工艺和品牌形象结合起来,寓传授知识与娱乐购物于一体,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又提高了老龙口酒的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八)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辽宁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该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工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标准,在项目设计中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具备一定的亲和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游客着想,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细微化服务。第二,要配备专职导游队伍,抓好导游员培训工作,精心准备解说词和宣传品,为不同国家游客提供多语种导游服务,并且在景区建立路标和景点介绍,方便游客的游览。第三,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在景区适宜的地方树立安全警示牌,导游员要对游客多做提醒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让客人高兴愉快而来,尽兴安全而归。例如,阜新海州煤矿存在地下积水、二氧化硫气体等危险因素,在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时,必须对游客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测,消除安全隐患,构建安全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裴珮.辽宁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的初步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 2007, (3) :26-28.

[2]时坚.辽宁工业旅游客源市场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7, (11) :31-33.

[3]牛成喆,吴生智.浅议工业遗产旅游开发[J].商业时代, 2007, (5) :67-69.

[4]刘筏筏.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对策探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 (3) :89.

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篇5

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7-12-12 17:28:0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发挥区位优势广纳仁人志士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使宁江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去年中央还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这无疑是为东北、为宁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所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说

白了就是一句话,“推销东北”和“二次创业”的一个过程,我们宁江亦是如此,振兴宁江也要靠二次创业。当前,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制约着我们宁江的发展,但这些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当振兴宁江的基础被赋予新的机制以后,就会实现第二次创业,宁江的经济就会实现新的腾飞,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人。就是 “以人为本求发展”,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的指标,更要追求与人的自身质量相关的指标。在改革和经济转轨过程中,要让全区的人都过得去,都有衣穿,有饭吃,有活儿干;要一边谋求经济的发展,一边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要注重吸纳人才,人才是多方面的,在这一方面上我们区呈现出人才资源匮乏的状况,主要表现在缺少创造型的人才、企业家型的人才、高技术型的人才和国际型的人才。而人又是有思想,并且是靠思想所支配的,所以,思想又是改革、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所在,各个方面要想发展、要想进步、就必须时刻保证我们全区的广大干部要具有先进的思想和意识,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先进的政党都必须保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更是如此。就我们宁江区的实际情况来讲我们又很多的优势。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有古老的岁貉人在这里建立夫余国。这可以说我们宁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又有很好的地理位置,我们地处三江交汇处,区内的交通十分便捷,有明沈、科铁、等国省干线公路贯通南北到达省会长春只需90分钟。这都为宁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的资源优势那?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充分挖掘我们有很好的土地资源、很好的矿产资源、很好的森林资源、很好的草地和水利资源,还有好的历史文化和像松原老醋等一些在省内甚至国内曾经享有声誉的品牌效应。首先,对于这些“优势”我们要合理 的利用、配置,并继续开发新的品牌,在树品牌的过程中政府要帮助、指导甚至要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企业树品牌。树的品牌要打得住压、过得了关、经的起推敲,不要光是牌子,不要一想就树、一树就响、响后就倒。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要注重文化和名人效应。这些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实践的证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的“桃花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原来只是一个不是很出名的岛子,现在却成了年接纳游客达37万人、创造经济利润达5800多万元的旅游胜地。为什么?原因就在一个人——金庸。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里面多次的提到“桃花岛”这个神秘的“武林圣地”,就此舟山市也就成了旅游胜地,并且给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舟山市的有关领导在总结经验是只说了一句话就是:“金庸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以后要发展金庸品牌,只要对我们舟山有利的事情我们就要做。”远的

不说,且说我们的近邻——前郭县。它之所以在几年内发展迅速除了是民族自治县以外,是不是也有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在做崇?他们是依靠查干湖发展起来的壮大起来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还有铁岭等等。那么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项目“三江口”,三江口是一个在国内较少的一道自然风景,那里是嫩江、一松、二松的交汇处,我们可以在那里建一个旅游度假村,也可以找来咱们宁江的文化、艺术名人来做一下舆论么,这也许可以带动我们宁江经济的发展。再次,资源配置应该还包括人的结构优化和配置。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改革产权制度,要实行产权多元化;就是要卸包袱,即抓住国家分离企业办社会、开展社会保障试点的机遇,运用各种灵活方式处理不良债务;根据国家政策减免历史欠税,卸掉国有企业背负的沉重冗员和社会负担;转变职能,即在审批制度上进行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经济整体布局和限制类的项目需要有关单位

审批之外,其他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

二、营造法制氛围搞好服务务求高效资源占有量虽然很好,但是为什么近年来招商引资状况并不是十分的显著?这可能是我们在某些地方运作起来有漏洞,特别是部分地方由于招商引资思路错位,出现“四重四轻”现象,使一些外来投资者对巨大的市场“肥肉”望而却步。这与我们宁江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宁江的各级政府渴望外商到来,近年来关于引进外资、保护外商的文件不断出台,很多政府领导更是历尽艰辛,求着外商来投资。那么,为什么我们宁江的上上下下这么重视而取得的效果并不是让人乐观那?这可能就是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在东北,一位投资者打了一个2万元纠纷的官司,打到最后,竟

青岛工业旅游发展探析 篇6

摘要:青岛作为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除了拥有如火如荼的海滨旅游发展外,其工业旅游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青岛工业旅游的发展为青岛旅游业和青岛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文章深入分析了青岛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在推动青岛工业旅游发展进程中尽到一丝绵薄之力。

关键词:青岛;工业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0-0038-01

1青岛的城市品牌发展和工业旅游相互促进

青岛拥有多个全球和全国著名的品牌企业,海尔、海信、青啤、青岛港务局、双星等知名企业都是在青岛这片土地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在国家认定的103个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青岛仅一个副省级城市就占了四个:青岛啤酒厂、青岛海尔工业园、青岛港、青岛华东葡萄酒庄园。目前,青岛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已发展为7 个。青岛作为一个品牌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来青岛工业旅游,这不仅免费为企业做了广告,宣传了企业形象,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还把游客变顾客,促进了销售,提高了效益。同时工业旅游也拉动了青岛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为青岛进一步打造品牌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青岛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青岛工业旅游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工业旅游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①工业旅游风格单一,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青岛各大工业旅游示范点建筑风格单一,产品展示方式缺乏差异化,不能吸引旅游消费者的足够注意。另外,一些工业旅游企业中还没有设置配套的宾馆饭店、商业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这大大影响了工业旅游的发展。

②思想认识不足,忽略了工业旅游的经济效益。很多工业旅游企业仅仅把工业旅游作为企业推广宣传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手段,认为工业旅游是副业,其创造的价值与企业核心产品创造的价值相比是微乎其微的,却不知通过工业旅游可以创造很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很多工业旅游企业不收门票,或者只象征性的收一点门票,只把自己的产品展示给旅游者,却不去开发和推广自己的旅游商品,错过了极好的直接经济收入机会。

③市场运作不够成熟。没有把工业旅游项目真正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而按照旅游市场的规律加以运营。目标市场仅限于企业之间,只把工业旅游作为是交流管理经验的方式。缺乏与其他品牌企业直接的合作,更缺乏同旅行社的良好配合。

④缺乏工业旅游专业人才。名牌企业对自己核心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都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而且收纳了这方面很多的专业人才,但旅游产品跟工业产品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要想把工业旅游做出品牌,做成名牌,没有旅游专业人次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目前这些企业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根本不能满足工业旅游发展的需要。

⑤旅游项目内容单一,缺乏同行合作。工业旅游消费者都希望能在一次旅行中看到尽可能多的工业旅游示范点,接触到更多的管理经验和畅销产品。但是,目前青岛各大工业旅游企业只限于单打独斗,不善于联合,这也严重阻碍了工业旅游的发展。

3促进青岛工业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①设计建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工业旅游示范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示范区设计建造中注意增强美感和艺术感,让游客从冰冷设备的黑白色感觉中脱离出来,产品展示陈列中提升艺术美感,从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增加游客的兴致。

②加大思想认识,充分挖掘工业旅游的经济效益。适当收取旅游门票,开发推广独特的旅游产品。这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旅游者带回去的门票和旅游产品也是一种宣传促销企业产品的良好媒介。

③加大同旅行社和其他工业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设计和开发出更具旅游内涵的旅游产品,延长旅游消费者的游览时间,加深游客对产品的印象和喜爱。联合各工业旅游企业,整合工业旅游资源,充分和高效地利用客流资源。

④引进和培养工业旅游专业人才。吸引优秀的工业旅游专业人才,充实管理机构和员工队伍。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现有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

⑤寻求政府支持。工业旅游发展跟其他旅游形式相比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不仅能宣传扩大本企业形象和产品,取得更大的效益,更能提高整座城市的品牌影响力,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全面经济发展。所以,企业和政府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大力合作,能够

创造双赢甚至多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对策研究 篇7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导致了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的严重不足,民营经济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从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各省市民企数量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整个东北地区进入500强的民营企业数量相加起来都不足江浙地区一个省份的民企数量,东北地区的经济落后也可想而知。发展好民营经济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但是民营经济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却受到了严重限制。因此,调整经济结构、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就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战略目标。

(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优势主要还是集中在汽车、飞机制造,钢铁冶金等一些重工业方面,相对来讲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尤其是现代第三产业。2015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1567亿元,占GDP总量的超过了二分之一,东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一半,而整个东北三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却不到40%,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但是在第三产业发展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比如传统第三产业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2015年高于了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集中发展现代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GDP占比。

(三)市场开放程度较低

较低程度的市场开放导致了东北地区投资增速的持续下降、资金储备的不充足,以及企业自有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等问题,阻碍了东北地区区域间商品的流通,对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从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其他地区对照情况表中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整体水平在逐年下降,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上、广”更是没有可比之处。

(四)人才的流失

由于经济持续缓慢发展,能够给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便少了很多,再加上工资水平较低,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去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就业,这就导致了东北地区的高素质人才的短缺。企业缺乏人才便造成了企业创新能力的下降,发展受阻,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由于缺乏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得不到快速发展,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整体实力相对较低,经济发展也就停滞不前,甚至还会倒退。

(五)科学技术水平低

当今国际竞争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水平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地位,有了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就意味着更能在市场上立足。目前东北地区科技水平严重落后,使得企业高投入、低产出,产品质量差,很难在市场上获取一定的份额,依靠销售产品为生存的企业获利开始逐渐减少,有些企业还会因此面临倒闭的问题。

(六)政府管理不到位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滞缓的原因还有一部分要归结于政府管理水平低。目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政府管理理念落后,当前政府的管理理念还是计划经济管理理念,没有向市场经济管理理念转变,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政府行政方式不够透明,人们不知道政府部门做出的决策,有时甚至会损害人们的合法权益;三是政府部门滥用私权,腐败现象严重;四是法律体制不完善,经济发展没有良好的法制保障。

虽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它仍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都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次振兴做出贡献。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的东北拥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附近的邻国有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可以发挥东北亚、俄罗斯的传统开放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俄罗斯以及韩国都与我国有着亲密的友好关系,在东北地区发展国际贸易更是有着极大的优势。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广泛深入,区域间合作加强,东北地区更会在此受益。

(二)资源优势

东北地区拥有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7%,肥沃的土壤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便使得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极高,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此外,东北地区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林区,带动了东北地区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东北地区拥有的铁矿、铝土矿、金刚石等资源也都居全国前列。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全国2246所普通高等学校中,辽宁省有104所大学,吉林省有52所大学,黑龙江省有78所大学,占全国总数的10.4%。此外还拥有技术等级高、经验丰富的工人队伍,这都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工业基础优势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东北地区建立了许多资本较为密集的企业,如造船业、汽车制造业、化工业,目前这些企业仍然存在并且已形成了以煤炭、钢铁、机械、汽车等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国际上还享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如大庆油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一)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民营经济能够有效解决长期计划经济导致的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能够打破国有经济垄断的局面,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还能够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民营经济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相比,经营方式更加灵活,适应市场的能力更强,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可以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并适当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不仅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间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随着各国之间合作的加强,资源在国际间的流通频率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也被要求趋向合理化。通过参与国际间的合作,吸引外商投资,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的升级,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积极引导外资投入;第二,加快市场体制改革,放宽对第三产业的限制;第三,加大扶持力度并适当给予优惠政策。

(三)扩大对外开放

当前东北地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国占比只有其经济总量占比的一半左右,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因此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而且东北地区现阶段与其他区域的合作少且合作水平较低,对外贸易整体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因此要积极探索能够推进区域合作的有效渠道,加强东北内部间的合作,通过加强经贸往来来实现产业链的扩展和升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而且东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开放水平,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通过与外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还能够缩短差距,实现双赢。

(四)加强人才支撑

近十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200万左右,其中人才占很大比重,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人才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它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得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立足。所以必须加强人才支撑,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和发展专业性技术人才。当然,要想留住人才还需制定相关政策,给予人才一些福利待遇。

(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东北地区的科技水平严重落后,老化的生产设备严重影响东北地区的发展。少有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因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发展得不到重视。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不论是在管理还是技术方面都缺乏创新力。因此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先进生产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改变现有的落后面貌,提升竞争力,从而增强综合实力。在产业结构和升级方面也要做到创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在某些产业方面还是累积了一些优势,比如军工、农产品、汽车等,因此要在充分发挥这些产业的优势基础上,加强经济转型、体制创新,提高东北在全中国的综合实力。

(六)政府要减政放权

当前政府对经济过度干预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场环境。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问题。政府还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的融入,积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黄继忠,朱岩.基于基准分析法的东北地区第三产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周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3]马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

[4]朱岩,贾波.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王彦.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

[6]郭宏鹏.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能力问题研究——以黑龙江为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7]王丽娜.试论东北振兴策略[J].山西财税,2004.

[8]孔雪松,杨光.“东北虎”何日重现王者风范[J].中国证券报,2003.

[9]高寒峰.东北制造业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0]王志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SWOT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1]吕政.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分析[J].经济管,2003.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 篇8

一、建立和健全体育产业的投资体制

东三省体育产业投资体制作为国家投融资的一个分支, 受国家投资体制的制约和影响。从东北地区的现状看, 由于受社会经济水平、投资观念、决策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体育产业至今仍是国家投资为主, 但非常有限。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体育产业投资体制改革也将逐步发展。体育产业是一种重要的体育经济资源, 是现代体育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产业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投资效率, 降低投资成本, 增强投资主体信心, 从而鼓励体育经济主体的投资活动, 促进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产业投资体制改革要以强化市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为目标, 改革体育产业投资体制, 对其进行有效调控, 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政策环境上来。

二、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政府不能只考虑体育产业的盈利性, 还要考其福利性和公益性, 从而要求政府也要承担公共物品供给和管理的责任。我国现有体育人口3亿多, 而且潜在的体育人口也将不断的转变为现实体育人口。政府部门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 做好工作:支持和引导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完善, 加速推进我国体育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建设, 加强体育产业的政府统计和信息发布, 管理和处置好体育产业内的国有资产, 以及指导重大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 评估和使用等。

三、要探索消费途径, 规范市场途径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的导向和载体, 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 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 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 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 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 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消费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当前, 重点要做好健身娱乐市场培育工作, 先努力吸引人们进行参与型消费。然后, 要打破体育市场的地区性、封闭性, 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 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 运用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 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的管理形式和运作方式要面向社会, 投资的主体也应多样化, 并提供一套完善的相关监督体系。

四、抓住奥运商机, 发展奥运经济, 促进地区经济腾飞

举办一次奥运会的有形影响是指拉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扩大就业三个方面, 而无形的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从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 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奥运会可以给举办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以连续多年刺激举办国的经济增长。应抓住2008年奥运会这个机会, 借鉴近年来奥运会举办国的经验和教训, 既要在提高赛会的经济效益上下功夫, 又要拓宽眼界, 着眼社会, 在带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宏观层面上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切实体现奥运经济。

五、注重体育活动的商业策划

体育在国内、国外均拥有许许多多的爱好者, 体育的商业策划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能否扩大知名度、打开市场等重要问题。1 9 9 8年夏季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可谓登峰造极。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 更是一次颇具规模的商业活动。精明的法国人借此良机, 充分开发“足球经济”。具体做法包括:独立拉赞助、实行经营性票务, 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赛场广告权, 全力开发纪念品, 推进国际经贸合作等。

六、培养产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经济的大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运作。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 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一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内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七、努力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注意加强体育产品的品牌建设

产品定价和科技含量, 以及产品创新等内涵。在经济全球化, 一体化的背景下, 当今的经济也是品牌的经济, 是科技的经济, 是创新的经济“国外的很多企业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而且不断地借此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发展, 我国企业在其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方面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 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向国际水平看齐, 注意品牌和科技含量, 以及创新,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重;另外, 在产品的定价上也要结合实际, 富有理性和战略性, 勿盲目攀高或者一味降低等;努力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 不断地开拓!占领市场, 进而在国内和国际体育产业市场占据优势, 充分发挥体育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体育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是一种社会存在, 体育作为一项生产性的文事业, 既有社会效益, 又有经济效益, 东北地区体育经济发展将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经济的腾飞具有意义非凡的价值。本问通过问卷调查法, 专家访谈法, 文献综述法等, 针对东北地区体育经济的发展状况, 阐述其发展对策的思路。

关键词:体育,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臧旭恒 徐向艺 杨蕙馨: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 篇9

在国内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息, 但由于体制落后, 资源枯竭, 包袱沉重, 结构又不尽合理以及观念更新慢等原因, 改革效果甚微, 经济发展缓慢, 甚至出现滑坡。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想全面振兴, 应在充分发掘现有工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通过产业素质提升、增长方式转变、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起新型装备工业基地和新型原材料工业基地, 重塑老工业基地竞争优势。在取得多赢的跨省产业集群培育的同时, 应把建立东北区域相关产业的分工协作联系, 依托东北区域支柱产业培育区域产业集群,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培育区域综合竞争力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发展战略。

一、产业集群概述

(一) 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也称产业地理集中, 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二) 产业集群的特征

1、地理集中的特征。

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产生集聚经济的基础, 也是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现象存在的基础。

2、专业化特征。

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限的产品和过程, 形成专业化的特点, 专业化的分工是与生产的技术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

产业集群强调的是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 突出的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注重发挥要素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产业集群对于我国特别是东北经济区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区, 促进企业网络如何进一步发展, 怎样加速产业及产品的升级换代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现状分析

(一) 良好的产业基础

建国以来, 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全区陆续改进扩建和新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工业产品品种不断增加, 基本上形成以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煤炭等工业部门为主体的, 包括建材、森工、电力和纺织等工业部门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东北三省在装备制造业 (含造船) 、汽车工业、石油化工、钢铁、医药、农产品深加工和绿色产品生产及高技术产业上, 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 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企业, 富有产业积聚和簇群效应, 发展潜力巨大。辽宁的数控机床、输变电, 吉林的汽车、轨道列车, 黑龙江的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直升飞机等, 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二) 产业集群处于转型的初始化阶段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大而全, 企业间条块分割, 形式上看一个区域内集中着大批同行业企业, 但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这种形态是一种“企业集中”, 并未形成“产业集群”。

老工业基地存在在多个企业集群。这些企业集群主要有石油开采加工、汽车、船舶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及机械加工企业集群等。改革开放以来, 在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的过程中, 又新产生了一些企业集聚区或产业集聚区。比如在大石桥市聚集了一批生产镁制品的企业;在法库县聚集了一批生产瓷砖的企业。

在新产生的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中, 产品的档次不高、技术含量比较低、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低价竞争不时发生, 至今没有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到主导地位。此外, 老工业基地大多数企业集群目前还不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 产业集聚力度不足

东北经济区存在观念陈旧、体制滞后,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区域内部合作不密切等问题。但究其最根本原因就是产业集聚力度缺乏, 没有完备的产业集聚机制,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没有真正形成有竞争实力、发展前景好、规模大、内部分工协作、运转高效、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集群。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 加强区域间资源整合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在生产力布局上, 进行通盘考虑, 整合东北资源, 因地制宜, 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在重大项目布局上, 充分考虑现有基础和优势, 进行有计划的倾斜, 支持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发展壮大。例如, 汽车制造、石化、粮食深加工、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要更多地向吉林倾斜;钢铁、机床更多地向辽宁倾斜;电力、重型机械、飞机制造等更多地向黑龙江倾斜。要促进东北地区冲破行政区域限制, 取消各种行政壁垒, 形成东北地区统一的共同市场, 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有效解决市场分割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二) 形成支柱产业集群

1、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集群。

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资源富裕, 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是甜菜、油料、药材、林业、海岸捕捞、柞蚕、水果等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地, 主要分布在吉林和辽宁中东部、黑龙江西部, 以吉林省为龙头, 形成玉米深加工产业集群;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黑龙江和吉林东南部有广泛分布, 以黑龙江为中心, 建立大豆深加工产业集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畜牧业发达, 形成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东北经济区有绵长的海岸线, 水中生物种类多, 蕴藏量大, 在沿海地区形成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形成以木材加工为主, 包括山区土特产深加工的产业集群;辽南是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地, 建立水果深加工产业集群。

对于粮食、畜牧和养殖等东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 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集群发展路径, 兴工强农, 实现东北地区农业集群化、工业化, 并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2、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的特色与优势,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 东北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大型成套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两大体系。以长春一汽、沈阳金杯汽车、哈飞集团为核心, 联合各汽车配套生产厂家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以沈阳为中心形成数控机床产业集群;以哈尔滨三大动力为中心形成电站成套设备产业集群;以大连为中心形成造船和机车制造产业集群。

此外, 发挥东北各中心城市的优势, 健全城市群区域产业发展与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 加速产业集聚。促进区内同一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合资合作、强强联合, 在区域内部形成多个分工协作、专业化强、加工度高、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利用大庆、松原、辽河油田的资源, 依托大庆、吉林、辽阳、大连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人才力量, 形成石油化学工业产业集群。

鞍钢、本钢具有悠久的历史, 东北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镁、硼、金、铁矿石等矿产资源, 应积极推进冶金工业技术创新, 形成冶金工业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东北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以木材、水泥、玻璃新型装饰材料为主的建材加工业, 形成建材工业产业集群。

3、以省会等大城市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东北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云集, 科研力量雄厚, 智力资源丰富, 人才队伍精良, 有一只久经锻炼、技术娴熟的生产大军。这对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十分有利, 也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重组的人力资源。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为依托,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根据东北三省的科研开发能力特点及现有产业基础状况, 对东北经济区发展高新技术做适当分工, 大连以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工程、环保产业为主;沈阳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材料为主;长春以生物制药、新材料为主;哈尔滨以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为主。形成东北经济区内部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发展势头迅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 通过东北城市集群化, 促进东北制造业中心的建立和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集群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化的发展使城市成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地, 进而形成一些经济关联度高、产业互补性强的城市群或都市圈。东北三省应打破行政区划, 密切合作, 构筑东北城市群。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在于发挥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培育与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集群。现阶段国际、国际市场的需求为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科研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足, 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生产要素。

因此, 应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大都市圈为中心, 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及它们的经济积聚和扩散功能, 从而使中心和外围地区形成联动效应, 构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完整东北城市群, 带动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 采取纵向形成产业链, 横向形成产业群的形式加强东北产业合作

为克服产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缺点, 应努力发展下游产品, 延长产业链。在东北地区形成如下几条完整的纵向产业链:石油开采—初加工—精细化工产业链;农产品—初加工—食品产业链;矿产品—专用特种钢—机械与装备产业链;汽车零部件—整车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链。通过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合, 克服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和规模不经济的弊端, 逐渐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具体来说, 要以培育大企业集团为重点, 形成以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沈阳、抚顺、锦州、大连等城市的大企业为主体的重大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以大庆、吉林、沈阳、抚顺、锦州、大连等城市的大企业为主体的石油化工企业集群;以吉林中部及黑龙江、辽宁部分城市的大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和制药企业集群;以长春、吉林、四平、哈尔滨、沈阳等城市的大企业为主体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集群。进而形成若干个协调发展的具有地区及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群、企业群, 从而带动东北经济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平凡,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J], 经济纵横, 2004 (1)

[2].杨大海、肖瑜, 产业集群与东北经济区共同发展探讨[J], 东北亚论坛, 2004 (4)

[3].李斌, 产业集群演化升级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 经济论坛, 2008 (3)

东北工业旅游发展 篇10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自然资源优势。

东北三省的资源分布状况各具特色。 辽宁省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有110多种, 其中铁矿储量约占全国 1/4,这不仅构成了辽宁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 而且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其他省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吉林省林地面积 1.3 亿亩, 树种丰富, 可用于多种用途, 是木材加工业发展的基础;草场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30%, 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白山还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 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丰富, 分布距离中心城市较近, 十分有利于工业发展。黑龙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 有利于发展农业经济; 林地面积及林木储量、森林覆被率均居全国首位, 是林、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煤炭保有储量 226.6 亿吨, 较为丰富, 可供东北地区发展冶金行业之用。

2.区位优势。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 连接东北和华北, 有良好的对外联系的港口条件, 形成了同国内、国际各港口联系的海上运输网, 便于东北地区及其他省区物资对外输出,吉林、黑龙江的木材、农产品都要通过大连等港口向日本、韩国等国家输出。吉林省位于三省中间, 在东北经济合作中具有信息和交通优势。黑龙江有与俄罗斯联系的铁路, 其边贸口岸为辽宁、吉林发展对俄贸易提供了联系的纽带。

3.基础设施优势。

东北地区交通十分发达,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相结合的运输网络。如东三省的铁路营业里程总数占全国的20.53%,公路里程总数占全国的9.34%。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交通通信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长途传输设备、局用交换设备均实现数字化、程控化,各地市的传输网基本建成,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产业优势。

早在建国初期,前苏联援助我国的156项工程中,东北地区共58项,占了1/3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东北地区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产业基础厚,集中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强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 目前东北三省的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内燃机车、变压器、工业锅炉等均居全国第三位。

5.教育、科技、人力资源优势。

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力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拥有高等院校164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10.6%,自然科学研究机构700多家,科研人员达23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5 827人,占全国的9.3%。东北地区的下岗职工中, 很多人都有过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的经历, 他们中的很多人具有熟练的技术和学习钻研精神, 形成了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劳动力市场,这些都为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二、弱势 (Weakness) 分析

1.集群规模小,产业链条短。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以重工业为主,但大多数产业状态较为分散,双重结构问题十分突出,先进的生产厂和落后的配件厂同时并存,地方的配套企业只能加工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件。由于产业链条中缺少知识要素部门的配合,导致产业集群升级迟缓、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区域内分工协作,大大地增加了主干企业的生产成本。

2.集群结构本身存在比例不合理的问题。

首先,工业体系内部,重工业比重较大,轻工业比重较小。由于一些该发展起来的轻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导致产业集群的适应性较差。其次,就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体系总体而言,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落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比例失调。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导致与第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金融保险等产业比较薄弱,致使产业价值链的脱节,主干企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区域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3.旧体制的残余影响。

当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政府的管理从直接控制转变为间接调节,国家的计划指令减少,原本依赖计划指令形成的产业价值链逐渐消失。但是,己经习惯了计划经济指令性调节的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不知如何应对。所以,以企业为单元的产业集群自然不会快速发展。

4.以政府代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企业最了解自身状况,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而目前的情形是政府干预得太多,忽视了市场作用的发挥。

5.与相关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少,集群中介组织数量缺乏。

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科学技术含量比较高,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有很强技术积累能力。东北地区产学研结合性差,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众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众多,绝大部分科研成果尚未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技术标准来看,由于缺少中介组织服务,企业无法顺利获得最新国际技术标准,无法进行设计和生产,进而影响到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提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政策提出,国家在资金注入、政策制定、人员配置上都会对东北地区倾注更多关注,这对于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2.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可以说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就是产业集群的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不是靠单打独斗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是组成特色产业集群,以集群的力量与大公司、大企业论短长。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

3.国内已经积累了成熟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产业集聚迅速发展,东南沿海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工业区,浙江温州一带依靠当地企业家和工商业传统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群,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集群等,这些产业集群发展的历程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成功经验。

4.急剧增加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发展为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提供了巨大的国内需求,而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制造"也正被巨大的国际市场所接受。

5.世界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

世界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已是不争的事实。2002年我国引进外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第一次超过美国,世界著名企业500强中有400家已经在我国有直接投资。世界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为东北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有望成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通过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

四、威胁(threat)分析

1.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足。

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国家全力扶持形成一大批国有企业,统收、统支、统配运行机制和模式使人们思想观念中多劳多得的概念淡漠,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市场经济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2.资源的枯竭。

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东北。对资源的长期开发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采掘和原材料产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如辽宁的有色金属、煤炭资源,黑龙江的石油、木材资源等已无优势可言。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缺乏市场竞争力,以石油、森林、煤矿开采为支柱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相当尖锐,接续产业亟待发展。

3.市场竞争使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东北的主要产业集中在重型装备制造、精密仪器制造、化工、汽车制造等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些产业在市场中的优势不断丧失。制造业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势已去,举步维艰。此外,发达国家正在发展知识经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集群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五、发展策略

1.利用资源、产业等优势,抓住机遇,为承接国外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东北具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借助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给予的一些特殊政策,对那些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与改造,从而为国外产业向东北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将中央对老工业基地支持政策落实到产业集群发展中去,深化国有企业改造,通过国际产业承接引进的技术、资金,改造传统产业部门,优化整个产业价值链。充分利用国家对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改制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利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资金,以改造传统产业为开端,通过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价值链的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最终实现东北地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3.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强化创新机制,发展新型产业集群。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创新,以创新带动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增加研发投入,注重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

4.完善政府和中介组织作用,培育自主开发能力,为产业集群升级创造条件。政府部门应当为企业、个人间的正式与非正式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政府可以在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牵线搭桥,构筑官、产、学、研一体化的链条,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共同设立技术创新中心,鼓励集群建立研发机构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只有通过高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才能推动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才能整体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和优化。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在于提高东北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其对区域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提升的推动作用是无须质疑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为:抓住机遇;深化国有企业改造;强化创新机制;完善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SWOT分析,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小荣,等.SWOT在区域战略分析中的应用[J].当代经理人,2006(15).

[2]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后进生帮教方法研究下一篇:市场经济下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