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东北老工业振兴

2023-04-17

第一篇:新一轮东北老工业振兴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计划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3〕11号) 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打好基础,扎实推进。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的重点是做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工作,力争起好步,开好局,确

一、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教育和宣传,引导老工业基地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振兴的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以新的思想观念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经济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和完善东北地区产权交易市场。认真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全国兼并、破产企业工作计划,适时稳妥地退出市场。加快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进度。

(三)稳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研究提出符合集体经济特点的改革配套政策,支持集体企业采取产权出售、公司制、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改革改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四)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和成长环境。督促落实已出台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样待遇。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六)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东北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认真组织实施在黑龙江、吉林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的试点工作,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完善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确保东北为全国粮食增产多做贡献。要加强良种繁育等支农基础工作,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实施 “沃土工程”,推进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性措施,提高黑土区耕地质量,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实施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七)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以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在搞好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加快调整改造和技术进步,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装备制造等重点优势行业的战略性重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老工业基地企业信息化,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八)在继续实施好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同时,将东北部分地区的部分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范围。合理确定东北国有林区的木材采伐量,提出减产后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和解决办法。研究提出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改革改制指导意见。

(九)要扭转东北地区服务业长期滞后的局面,增加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适应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十)在继续做好辽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试点。研究提出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帮助资源非枯竭型城市适度开发资源和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的政策措施。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继续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要做好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抓好松花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加紧完善国道主干线,加强农村公路改造和建设,加快沿海港口疏港公路、铁路建设,以及口岸公路、桥梁、场站设施建设,改善松花江航道通航条件。加大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支持力度。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需要,适时规划建设区域内和东北地区通往华北、边境口岸等其他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通道。

(十三)加快东北电网电源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强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内蒙古东部电网的联网建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增长的需要。做好石油、煤炭等其他能源开发工作的研究规划工作。

(十四) 继续抓好东北地区大江大河治理、农业灌区建设、黑土区水土保持,以及大伙房输水工程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东北地区大型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条件具备后尽快开工建设,以逐步改善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水条件。

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十五)研究提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措施。继续扩大东北地区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扩大与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改制和调整改造。加快实施 “走出去”战略,建立海外能源、原材料基地。

(十六)彻底清理阻碍市场开放、影响生产流通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进行兼并和资产重组,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市场。围绕建立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五、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十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以及军工、煤炭、冶金、森工等行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十八)在总结完善辽宁省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吉林、黑龙江两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做好 “两个确保” 和城市 “低保” 工作,做好 “三条保障线”衔接,积极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十九)充分发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强 “产学研”联合,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技术开发中心。加快科技进步,努力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

(二十)调整优化高、中等专业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培养适应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

(二十一) 在积极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开发人力资源。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环境,留住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以人兴企,助人创业。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七、抓紧出台各项相关政策措施

(二十二) 发展改革委要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研究提出简化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研究制定鼓励企业使用先进适用的国产装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

(二十三) 财政部、税务总局要按照增值税改革的方向,研究提出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的实施方案;按照所得税改革的方向,研究提出减轻企业税负有关政策的实施办法;研究提出对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欠税予以豁免,以及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矿山和低丰度油田开发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的实施办法。

(二十四) 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要研究提出商业银行处置东北三省银行不良资产的指导意见,并确定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的基本原则;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三家政策性银行依照该原则制订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十五) 国资委、财政部要研究提出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实施办法,以及妥善解决厂办 “大集体”和混岗集体工问题的政策措施,并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

(二十六) 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外专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人才。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二十七) 东北三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组织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工作的领导,提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和责任,狠抓贯彻和落实。要处理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实施各项政策措施,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坚持高起点,走新路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杜绝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妥善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二十八) 东北三省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抓紧编制本地区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规划的指导、论证和衔接,加强对东北地区重大项目的协调。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协调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石化、钢铁、船舶、军工、装备制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科技、教育和人才等重点规划。各有关方面要增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密切配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问题和建议。要认真研究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及实施方案,重大问题报国务院决定。

第二篇:改善投资环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内容摘要:

东北老 工业 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我国新时期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继浦东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项复杂、艰巨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有计划地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减轻“ 历史 包袱”,轻装上阵,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新的增长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创造一个宽松、透明、统一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改善问题,课题组赴辽宁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与省政府、沈阳市政府、大连市政府、大连市 经济 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机构)的领导,以及华晨控股公司、东软集团、沈阳远大集团、营口盼盼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大连造船重工集团等国有、民营和外资 企业 的代表进行了座谈,感到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善投资环境,是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振兴的当务之急。

东北老 工业 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我国新时期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继浦东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项复杂、艰巨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有计划地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减轻“ 历史 包袱”,轻装上阵,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新的增长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创造一个宽松、透明、统一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改善问题,课题组赴辽宁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与省政府、沈阳市政府、大连市政府、大连市 经济 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机构)的领导,以及华晨控股公司、东软集团、沈阳远大集团、营口盼盼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大连造船重工集团等国有、民营和外资 企业 的代表进行了座谈,感到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善投资环境,是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振兴的当务之急。

一、改善投资环境的基本经验与总体评价

(一)经验与成效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外商投资的软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参见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我省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成就及存在问题》,2003年7月)。

1.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涉外窗口部门服务的规范化和 科学 化。首先是实行了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和简化了外商投资的办事程序和效率,规范了利用外资的立项审批、合同、工商、土地、劳动、税务、外汇、海关、商品检验等主要涉外部门的公开办事程序,大力推行了“一站式服务、一部门执法、一窗口收费”的作法;其次是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要求公用、城建、供热、商业、邮电、 交通 、电力、卫生、 金融 、口岸、 旅游 等重点社会服务部门公布社会服务承诺的内容、标准、责任和服务时限等,接受社会监督;第三是实施延伸服务,要求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港监、边检等部门实行海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24小时值班制、机场留守待命制、货物申报放行周六加班制、节假日加班预约等一系列方便企业的办法;第四是建立了与外商对话例会制度,省政府每年召开一至二次有外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参加的投资环境座谈会,直接听取外商对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2.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其主要作法:一是出台了《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条例》,对外资企业的设立、变更、解散、组织机构、权利与义务、权益保护与服务、监督管理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二是出台了辽宁省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若干意见,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和行为实行办事“三公开”,提高涉外执法人员素质,对企业进行检查、培训、处罚、参观考察等作出了规范。

3.治理了对外投资企业税外收费。一是清理了外商投资企业反映比较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行政事业收费手册和收费监督卡制度,对不合理收费,外商投资企业有权拒绝。对于收费人员到企业收费行为,收费人员必须在收费监督卡上写明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时间、金额并填写收费单位和收费人员姓名。不填写收费监督卡的单位不得收费。

4.加强了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工作。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外资企业投诉工作,2002年直接批示的投诉案件占投诉中心受理案件的69%。自上而下地组建了外商投诉协调中心,加大对重大投诉案件及积案的处理。建立外商投诉工作负责制和责任制,实施“领导包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结案率作为省政府考核各市工作的一项指标。建立了政府投诉部门与司法部门的联席协调制度,以解决司法方面的外商投诉问题。

(二)总体评价

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区位、资源禀赋、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硬件”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方面。从利用外资的总量上看,在东三省利用外资处于领先水平的辽宁省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也仅约4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大连和沈阳),在东部沿海地区处于落后位置,甚至低于同年苏州一市的利用外资水平(48亿美元)。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环境的建设方面存在差距。

辽宁省企业调查队曾就外商投资环境问题在省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抽查的227户样本企业中,49.34%的样本企业认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外商对辽宁省投资环境最具吸引力的首选因素,对辽宁省的交通、通信、航空运输和港口装卸便捷度的满意度较高。同时,样本企业普遍认为,辽宁省在投资“软环境”建设上还有待改进,如投资手续、涉外投资管理、市场秩序、 法律 环境、社会保障体系、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还需要尽快改善(详见表1)。

表1 外商建议辽宁投资环境需要改善的主要方面

二、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一系列调研座谈,我们了解到,目前辽宁省的投资环境还亟待改善。下面列举各界反映比较集中的几个方面问题:

(一)以行政性审批为核心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是影响社会性投资的一大障碍

近年来,辽宁省招商引资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一方面是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 中国 转移的背景下,辽宁省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以及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的产业基础优势正逐渐显现,另一方面是省内外一批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具备了在辽宁省投资大项目的资金和技术实力。然而,现行的投融资体制已不适应形势 发展 的需要。据辽宁省有关人士反映,一是按投资额划定的分级审批制过于严格,限制了一批大型外商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二是审批环节手续复杂,周期过长,无形中也加大了竞争性项目的投资风险。

(二)沉重的“历史包袱”和较高的金融风险极大地限制了本地和域外资本的进入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历史包袱”沉重,表现为“几多”:老企业和大企业多,中央企业多,离退休职工和富余人员多,国企内部嵌套的“大集体”职工多,银行负债多,企业社会职能多,社会保障欠费多。此外,省内商业银行长期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比率影响了战略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正常的金融活动。而彻底解决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比率,降低金融风险,单凭一省之力是不够的。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面对不平等的政策环境

辽宁省企业界特别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希望国家有关政策更加公平和透明。国有企业代表认为,除了历史负担重外,国有企业在行政干预、国有资产处置、经营者激励机制(如年薪制)、税收负担、军品生产等方面,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民营企业代表反映的政策不平等问题则主要集中在国债项目、债转股、下岗分流补贴、企业破产政策、进出口权、税收政策和税务稽查活动、技术改造项目融资和财政贴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等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总处于“被政策遗忘的角落”。关于“内外有别”的政策问题,内资企业普遍呼吁国家应对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如省政府要求省内内资企业(含国有和民营企业)按销售额2‰征收河道维护费,而外资企业可以免交,此外,国家应调整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相比之下,由于目前我国对外资优惠政策较多,外资企业代表反映政策不平等问题不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贸易政策、通关效率、政策的及时性与透明度等方面。

(四)贸易政策与通关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辽宁省企业界代表普遍反映国家有关贸易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如东软集团反映在数字医疗设备和核磁共振设备等高端产品领域,目前进口政策呈现出零部件和产成品“关税倒挂”的现象,不利于国内企业零部件生产的本地化和进口替代。出口退税难也是出口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两家日资企业代表特别谈到了国家关于二手进口设备控制过于严格,不利于日本企业向中国内地的产业转移。

(五)工业用地和人才引进问题

据辽宁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反映,与东南沿海其它地区相比,辽宁省的工业用地指标控制偏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省新增投资和改造项目。目前,辽宁省农田比例居全国首位,达到87%,而全国平均水平为80%。全省采煤沉陷地区的用地指标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老企业的搬迁改造用地却很难解决。省内企业还普遍反映,目前企业急需的高技术人才引进还需要政府在一系列配套政策上予以倾斜,如个人收入所得税政策、家属就业、子女就学、搬家安置、购买住房、汽车等大件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等需要进行调整。

第三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支持政策(1)

摘 要:一年多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初见成效,东北三省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同时,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财税政策所能发挥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 财税政策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年多来,在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东北三省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迅速,经济效益提高明显,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论文百事通2004年,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133.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是连续多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35.5%.东北三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231万吨,增长了15.3%,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的增幅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为保障全国粮食供应稳定和稳定粮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省农民年均纯收入首次超过3100元,增长16.7%,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扣除价格因素外,增幅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加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04年东北三省失业比率比2003年有所下降,同时扩大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进一步完善。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59.4亿美元,同比增长83.6%.虽其绝对值仍低于沿海地区,但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2百分点左右,东北三省国有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5%、41.4%和55.8%,增幅分别高于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7个以上百分点,招商引资成绩突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一、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缺少发展活力。在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大。2002年底,辽宁省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2%,比全国平均水平大约高20个百分点,而黑龙江和吉林的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更高,大约在80%左右。国企几乎在各个产业都占有主体地位,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挤出效应”,导致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而且,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自主的结构调整机制,大部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存在办社会职能,改组改制的负担重,企业负债率高,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极大地束缚了国有经济自身的发展。

2.金融风险严重,金融形势严峻。由于不良贷款居高不下,逃废银行债务情况十分严重,东北三省银行资产呆坏账比率比全国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在黑龙江和吉林则高出20个百分点,构成了区域性的金融隐患。如2004年辽宁省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约1900亿元,其中由政府发红头文件“点贷”的就有740亿元,另外还欠地方政府约700亿元,数额十分巨大。从结构上看,呆滞、呆账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93.5%,风险高度集中。

3.就业再就业问题突出,社会保障覆盖面小。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如吉林每年新增劳动力30万,再加上现存国有企业、集体下岗职工56万人和24万登记失业人员,每年约有11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大,一些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尚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保障能力过弱。城市中有权享受养老、医疗、失业保障待遇的人员,只占城市总人口10%左右,90%的城市人口被排斥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之外。

4.资源型产业优势消失,可持续发展受滞。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重点地区的资源如煤矿、森林已完全枯竭或濒临枯竭,面临着必须全面转产的局面。部分地区资源的开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如黑龙江占全国石油产量50%的大庆油田,可采储量只剩下30%,到2020年年产量只能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开采成本也大大提高;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4大煤炭生产基地已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并井的局面;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伊春16个林业局中,已有12个无木可采,可采有成熟林只剩下1.7%,可采木材不足500万立方米。同时,由于国内新的资源区产量增加,以及国外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资源量加大,国内众多品种的资源性产品由过去的短缺转为过剩,进一步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性产业地位的下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固定资产投资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长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技术改造欠账很多,设备老化、技术陈旧落后。如吉林省工业企业的工艺装备只有15%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60%以上属于70~80年代水平,还有15%属于50~60年代水平。另外,东北三省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且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支持政策

20世纪美国彼德教授提出:

城市竞争力(UC)=F(经济因素、战略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优势+经济结构+城市环境

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公私部门合作+制度的灵活性

这个公式强调,政府有责任创造有竞争力的硬环境,创造有聚集力的软环境,尤其是在制度、文化和管理上应大力地改革和创新。就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从历史原因和体制性、结构性原因分析,东北企业特别是一些老的国有企业当中,社会包袱沉重,面临比较大的困难,需要政府的帮助走出困境;从建立新体制的角度分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任务属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从国有企业直接所有者的角度分析,政府在国有企业转轨过程中也应承担特殊责任。因此在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中,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适当地给予政策支持。财政和税收政策是政府支持的重要调节工具。

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

1.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立法工作,并且提高税收立法级次,使其成为真正的税收法律;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至24%,减轻东北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税后留利,吸引促进民间资本进入东北老工业地区企业;对投资东北三省的企业用于再投资的资本和利润,实行投资免税和再投资退税政策,减少外资和民间资本的流出;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和重组,减免企业所得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成本和壮大。

2.解决融资问题的财税政策。批准设立民营银行试点,对新设民营银行,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免企业所得税三年,鼓励民营银行发展,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贷款难的问题;设立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基金,用于重点国有企业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投入;减轻老工业基地财政上缴比例;允许地方政府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和转让土地,多渠道筹集资金;继续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债资金倾斜政策,对优势企业实行国债资金风险投资政策;降低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方财政资金的配置率和地方转贷比例;允许东北老工业基地发行地方国债。

3.推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建立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在职员工适应新技术的培训,对培训单位取得的收入减免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为就业转移创造做好准备;对安置大集体人员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难职工达到法定比例的企业,按照安置失业人员的相关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安置职工就业。

4.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财税政策。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推广辽宁试点经验,实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加大养老保险转移支付力度,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时机成熟之际,开征社会保障税。

5.鼓励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对于针对资源枯竭或衰退性产业转产而发展起来的接续产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并准予加速折旧,鼓励单一资源型和原材料老工业基地发展接续产业,促进就业由资源枯竭或衰退性产业逐步向新兴产业转移;对于高耗能、高耗原材料市场的约束型产业,因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向国内外的空间转移时,减免企业所得税,并对其技术改造项目予以财政支持,鼓励其通过技术改造向高端产品发展。

6.支持技术改造的财税政策。扩大企业所得税研究开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不论企业是否盈亏,对于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其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含10%),除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均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鼓励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技术改造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加快自主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准予加速折旧,鼓励企业更新创造传统产业所需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对于国家掌握的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在老工业基地布局,通过买方信贷、政策采购、国债资金等方式予以支持;对于光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转化成果免征企业所得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带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提升东北地区的竞争力;取消企业所得税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的规定,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将个人收入与业绩挂钩,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拔尖人才,改变东北三省人才外流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国宝。2004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局良好。振兴东北网,2005.3.3 2.张文魁。东北振兴与国企改革政策创新。中国经济时报,2004.5.21 3.李晶。资源税税费改革分析及政策建议。发展研究参考,2005.7.12 4.陈佳贵。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制度保证,人民日报2003.11.27 5.杜学静,任芳。国资委将四管齐下加大东北国企改革力度。新华网,2003.12.23

第四篇:以人为本求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挥区位优势

广纳仁人志士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使宁江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去年中央还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这无疑是为东北、为宁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所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推销东北”和“二次创业”的一个过程,我们宁江亦是如此,振兴宁江也要靠二次创业。当前,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制约着我们宁江的发展,但这些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当振兴宁江的基础被赋予新的机制以后,就会实现第二次创业,宁江的经济就会实现新的腾飞,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会实现。

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人。

就是

“以人为本求发展”,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的指标,更要追求与人的自身质量相关的指标。在改革和经济转轨过程中,要让全区的人都过得去,都有衣穿,有饭吃,有活儿干;要一边谋求经济的发展,一边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要注重吸纳人才,人才是多方面的,在这一方面上我们区呈现出人才资源匮乏的状况,主要表现在缺少创造型的人才、企业家型的人才、高技术型的人才和国际型的人才。而人又是有思想,并且是靠思想所支配的,所以,思想又是改革、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所在,各个方面要想发展、要想进步、就必须时刻保证我们全区的广大干部要具有先进的思想和意识,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先进的政党都必须保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党更是如此。

就我们宁江区的实际情况来讲我们又很多的优势。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有古老的岁貉人在这里建立夫余国。这可以说我们宁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又有很好的地理位置,我们地处三江交汇处,区内的交通十分便捷,有明沈、科铁、等国省干线公路贯通南北到达省会长春只需90分钟。这都为宁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的资源优势那?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发挥资源优势

合理配置

充分挖掘

我们有很好的土地资源、很好的矿产资源、很好的森林资源、很好的草地和水利资源,还有好的历史文化和像松原老醋等一些在省内甚至国内曾经享有声誉的品牌效应。首先,对于这些“优势”我们要合理的利用、配置,并继续开发新的品牌,在树品牌的过程中政府要帮助、指导甚至要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企业树品牌。树的品牌要打得住压、过得了关、经的起推敲,不要光是牌子,不要一想就树、一树就响、响后就倒。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其次,要注重文化和名人效应。这些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实践的证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的“桃花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原来只是一个不是很出名的岛子,现在却成了年接纳游客达37万人、创造经济利润达5800多万元的旅游胜地。为什么?原因就在一个人——金庸。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里面多次的提到“桃花岛”这个神秘的“武林圣地”,就此舟山市也就成了旅游胜地,并且给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舟山市的有关领导在总结经验是只说了一句话就是:“金庸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以后要发展金庸品牌,只要对我们舟山有利的事情我们就要做。”远的不说,且说我们的近邻——前郭县。它之所以在几年内发展迅速除了是民族自治县以外,是不是也有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在做崇?他们是依靠查干湖发展起来的壮大起来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还有铁岭等等。那么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项目“三江口”,三江口是一个在国内较少的一道自然风景,那里是嫩江、一松、二松的交汇处,我们可以在那里建一个旅游度假村,也可以找来咱们宁江的文化、艺术名人来做一下舆论么,这也许可以带动我们宁江经济的发展。

再次,资源配置应该还包括人的结构优化和配置。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改革产权制度,要实行产权多元化;就是要卸包袱,即抓住国家分离企业办社会、开展社会保障试点的机遇,运用各种灵活方式处理不良债务;根据国家政策减免历史欠税,卸掉国有企业背负的沉重冗员和社会负担;转变职能,即在审批制度上进行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经济整体布局和限制类的项目需要有关单位审批之外,其他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

二、

营造法制氛围

搞好服务

务求高效

资源占有量虽然很好,但是为什么近年来招商引资状况并不是十分的显著?这可能是我们在某些地方运作起来有漏洞,特别是部分地方由于招商引资思路错位,出现“四重四轻”现象,使一些外来投资者对巨大的市场“肥肉”望而却步。这与我们宁江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宁江的各级政府渴望外商到来,近年来关于引进外资、保护外商的文件不断出台,很多政府领导更是历尽艰辛,求着外商来投资。那么,为什么我们宁江的上上下下这么重视而取得的效果并不是让人乐观那?这可能就是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在东北,一位投资者打了一个2万元纠纷的官司,打到最后,竟然要赔付180万元!后来主审法官因犯了法被免职,这个官司才被纠正。一些外商表示,前来投资的人最怕的就是法制环境不好。

另外,重“先期免费”轻“后期服务”。东北一些地方给外商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给了一些优惠,搞了一点儿“一站式”办公就完事了。曾经听一位外商说,招商时承诺得很好,可一旦企业办起来麻烦就来了,他所投资的地方电费竟然每千瓦时高达4元钱!

再次,重“外商”轻“内商”。政府在重视外商的同时,却忽视了本地土生土长的商人,往往招来一个外商,却走掉了一个“内商”。有一些人甚至钻政策的空子。本地商人在扩大投资的过程中,先把资金汇给一个“外商”,这个“外商”再拿着这些钱来与这个商人搞合资。由于企业是外商参与的,又是合资,有一大堆的优惠政策给这位商人。其实这个企业就是这个商人自己的,根本与那个“外商”无关。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只要是对宁江经济的发展有好处的我们就要支持,就要鼓励不管是“外商”还是“内商”,都要同样对待,一视同仁。有的时候“内商”甚至更可以带动本地的经济,安置就业。在上述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

第一、在全民招商创业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存在官本位的思想,缺少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往往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不是能不能引来资金的问题,而是把这个“资”引来自己会不会有什么实惠。时下正是一个契机,这就需要加强党性教育,要权利监督部门的干预和社会、媒体、舆论的监督。因为我们中国*党是执政党,执政党能否保持先进性,是否能够得民心、顺民意是关系能否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抓住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科学揭示了我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在全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其他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使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全体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结合宁江实际,站在当前党的建设头等大事的高度,以集中教育的形式,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牢固树立党员意识,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定不移地推进宁江的生产、建设,这样才能够为宁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认识要有新高度。思想不统一,创业没动力;认识没高度,创业无*。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温州,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温州老百姓所以比较富,关键在于民营经济发展快,民间资本能量大,民营机制活力足。我们要坚持富民优先不动摇,就必须站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高度,站在统筹发展的高度,牢固确立民本经济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优先的位置。“市场机制是活力之源,民营经济是富民之道,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是快速崛起最根本的原动力”。认识要有新高度,不仅体现在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上,而且要体现在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和建设,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上。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

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创业要有新氛围。创业氛围浓厚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特色。相比之下,可能我们宁江的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最突出的是,干部“官本位”思想比较普遍,群众创业意识不够强,小富即安,害怕风险,安于现状,消极畏难。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大力消除影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影响全民创业的思想障碍。要让全民创业的意识、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我们宁江文化的主旋律。通过学习,加快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设服务型机关。要将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放到激励全民创业、自主创业上来,切实改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使民众无阻碍地实现自主创业,使民营企业无障碍地实现自主发展,真正创优发展环境,形成新的创业氛围。

三、社会要进步,人才使关键。经济要发展,政策和技术是关键。而这都离不开用科学把头脑武装起来的人

一、统一思想,明确全民创业的意义目的

(一)全民创业是实施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全民创业的重要意义,抓住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这一历史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民创业工作抓实抓好。

(二)通过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问题,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创新机制体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公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民营经济比重;积极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全省人民动员组织起来,积极投身于二次创业、振兴吉林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突出重点,把握全民创业的主要方向

(三)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创业。结合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确定的目标任务,围绕建设五大产业基地(依托一汽,发展整车,带动汽车零

部件生产,带动汽车贸易和服务业,建设汽车产业基地;以吉化、吉林油田为龙头,发展精细化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和特种材料,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玉米大豆深加工、畜禽乳精深加工、长白生态食品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长白山北药资源和生物制品原料、技术优势,建设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基地;以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为核心,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推进具有带动性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在吸引外部资金、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发展壮大有前景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创业。

(四)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在扩大优质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结合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引导城乡群众投资加工型玉米、杂粮、杂豆、瓜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储运和营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和草地资源,鼓励承包荒山、荒地、荒水,投资发展肉、蛋、奶、鱼饲养业。发挥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鼓励创办经济实体,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注重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增值型企业,借助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生产特色产品,逐渐提高产品竞争力。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采取农民出土地、多方投资金、科技参股、合股经营的办法,共同创业。

(五)围绕发展服务业创业。改造提升传统的商贸流通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代理分销、厂商直销等新型流通方式和服务方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鼓励发展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客货运代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发展新型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保险、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屋中介等产业,旅游业,会展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鼓励城乡群众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围绕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开发创业项目。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向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生态环境、农村道路和小城镇建设等领域投资创业。

三、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开放创业领域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除国家明确限制的行业外,其他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凡是具有相应资质的民营企业都可以通过竞标参与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民营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等形式创办投资公司、商业担保机构,可以参与地方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可以采用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引导民营企业围绕我省特色资源、支柱和优势产业搞配套加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股经营。

(七)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国有中小企业转制步伐,培植一批混合型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集团,发展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全省农副产品、中药材及矿产资源,发展资源开发型中小企业;借助我省高新技术优势和民间科技成果,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型、商贸型中小企业。(八)发动城乡群众自主创业。城乡群众创业不拘形式,不拘类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可大可小。围绕小商品大市场,通过发展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加工带动千家万户自主创业。引导鼓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努力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本领,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以优惠扶持政策推进创业。

(九)实施“走出去”创业。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在“走出去”创业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企业采取各种形式“走出去”,到省外投资办厂,设立境外企业,借助我省农业优势开展农业合作,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到境外上市,承包省外、境外工程和开展劳务合作等。鼓励城乡群众“走出去”创业,拓展省外、境外劳务市场,建立省外、境外劳务输出基地或联络机构,创立劳务输出品牌,多渠道培养树立劳务输出带头人,完善信息收集发布、培训、政策扶持等劳务输出服务,为城乡群众“走出去”创业创造条件。

(十)实施“引进来”创业。扩大招商引资规模,鼓励域外投资,鼓励外出人员回省发展。依托各类经济开发区,建立创业园区;借助引进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借助引进技术,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借助引进人才,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借助引进先进的方法、思路、机制,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步伐。通过全方位、多领域的“引进”,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创业。

(十一)积极扩大就业推动创业。将全民创业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以创业统领和带动就业,以就业推动创业。扎实推进各项活动载体建设,结合“十百千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万名国企下岗员工进民企”、“万人创业培训”和“一清五送两监督”等活动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结合“一推双带”活动推动农民创业,结合实施“青年创业1+1行动”推动广大青年创业,结合“巾帼创业小额借款项目”和实施“万名牵手家政服务员培训工程”推动妇女创业,结合“自强就业助残行动”推动残疾人创业,结合“劳务输出双百工程”推动省外、境外创业。

(十二)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掌握申办各类经济组织的方法,提高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激发创业热情,逐步实现自主创业。培养造就一批创业带头人,开发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实现创业的倍增效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各类创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创业培训要与小额贷款、企业开业指导、企业发展服务等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鼓励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共同开展创业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发展改革、经贸、教育、财政、劳动保障、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具有较高水平的专家组建创业培训咨询委员会,负责创业培训的师资充实、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及协调服务工作。

四、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工作

(十三)科学谋划。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创业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纳入日程,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要结合实际,制订全民创业的近期奋斗目标和中、长期规划,明确推进形式和保障措施。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保证扎扎实实推进全民创业工作。

(十四)广泛动员。按照省委关于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开展“解放思想、二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采取专题学习讨论、典型宣讲等形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发展思路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振奋精神。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动员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全民创业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向社会公布鼓励全民创业的各方面优惠政策,公开各项承诺服务,动员全省人民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十五)部门联动。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条块结合,形成合力,联手推进全民创业。各级发展改革、经贸、教育、科技、公安、监察、民政、司法、财政、建设、人事、劳动保障、农业、外经贸、文化、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支持推动全民创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公开服务承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推动各条战线全民创业工作的深入发展,同时为全民创业大造声势,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十六)稳步推进。各地要按照长远规划和工作方案的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全方位开放创业领域,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保证全民创业工作踏实推进,逐年深入,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五、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

(十七)完善创业政策。建立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认真贯彻《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吉发〔2004〕1号),完善和落实促进农民就业,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服务补贴、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等再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在用足、用好现有推动全民创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逐步完善省外人士到省投资、高级人才留省创业、广大群众兴省创业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全民创业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十八)加强创业服务。各级政府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切实把政府职能重点转变到调控、监督、协调、服务上来。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大力实施“阳光政务”,提高行政过程的透明度。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帮助投资者、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强化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执法扰民等问题,为全民创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十九)建设创业文化。在全社会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倡导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社会风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全新理念,用先进的文化塑造时代精神,用时代精神激励创业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等方面取得的新经验,宣传全民创业中涌现出的新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全民创业向纵深发展。省政府每年将在全省范围评选出一批“创业标兵”,予以表彰奖励。各地也要培育树立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引路作用,带动全民参与创业、投身创业。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创业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将贯穿于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整个进程,各级政府要把全民创业当作一件利民亲民的大事,切实加强领导。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民创业日常组织工作,各级政府也要明确日常办事机构,将全民创业的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将全民创业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对加快项目建设、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政策等工作,定期督查,及时通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篇: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发展的政策建议

钟山,胡华清

The Policy Suggestions on Revitalizating of Civil Avi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引言

2003年中央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做出重大部署,在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明确提出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由此,东北地区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东北地区的振兴必将带动东北地区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届时东北地区民航业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 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机构设置

东北地区执行民航行业管理的机构为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2003年按照我国民航总局的统一部署,东北地区管理局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后新成立了黑龙江、吉林、大连3个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同时将原所属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目前,东北地区管理局对辖区内的4家机场集团公司、1家运输航空公司、1家航油公司、11家通用航空公司实施行业管理和监督,其中的4家机场管理集团分别为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管辖东北地区的公共航空运输机场。

2. 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航发展现状

截至2004年末,东北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3个,除1个停航外,其余均有定期航班运营,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有5个、3个和5个机场,并且沈阳机场为中型枢纽机场,大连、哈尔滨和长春机场为干线机场,其余均为支线机场。目前东北地区已初步形成以沈阳、大连机场为地区枢纽,哈尔滨、长春机场为区域骨干,其余为支线机场的基本格局。2004年,东北地区拥有57条国际航线和156条国内航线,其中含9条区内航线和4条港澳地区航线,与全国水平相比,东北地区航线网络中国际航线所占比例比高于全国水平。同年东北地区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1384.4万人、22.79万吨,1990-2004年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5.4%、12.4%。

东北地区现有9家国内航空公司运营,分别是南航、国航、东航、山航、海航、川航、深航、上航、厦航,8家国外航空公司运营。其中南航集团股份公司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四家基地航空公司(简称南航集团东北分公司),分别在四大干线机场建立了飞行基地。

东北地区通用航空业在全国居各地区首位,年均飞行量保持在13000小时左右,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目前有通用航空公司11家,其中辽宁省4家,黑龙江省6家,吉林省1家。有22种类型的通航飞机共125架,从业人员达到1300余人。可供通用航空执行任务的机场有124个,作业项目有14大类,40余项,涵盖了工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方面,作业范围遍及全国。 3. “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民航发展趋势分析

3.1 外部环境

“十一五”期间东北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逐步构筑成开放型经济体系。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将全面升级,外贸和旅游都有较高增长,高附加值和时效产品显著增加,这将不断增加对航空客货市场的需求。随着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和运输网络的完善,东北地区短程支线航空运输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是东北地区枢纽机场覆盖的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旅客可选择性和通达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民航业的正面影响将会更多一些,这将有力地促进东北地区民航业的发展,同时加速构建起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服务全国的东北地区物流中心。

3.2 内部环境

“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预计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速度12%以上。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民航将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继续放松经济性管制,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管理,完善法律规章,并适度扩大地区管理局的管理权限,以建立起更加完善民航行业管理体制。目前中国民航已顺利完成属地化改革,属地化改革后东北民航地区管理局职能发生变化,初步理顺管理局与监管办之间的工作关系,建立起既便于政府监管又便于企业提高依法运营水平的运转机制,并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实现形式,力争有效地开展行业管理工作。

从发展趋势来看,沈阳机场、大连机场、哈尔滨机场将可能成为中型枢纽机场,这样东北地区将逐步形成三大地区性枢纽、连接国内干线机场和旅游机场以及周边国家主要机场的航线网络,更好地为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对外开放服务。同时南航集团东北分公司将配合振兴东北地区政策的实施,重点做好5000公里以内航线——国内航线、日韩航线——市场经营,关注俄罗斯远东地区航线,暂不开通欧美等10小时以上的国际航线,完善沈阳、大连、哈尔滨和长春四个基地和延吉市场建设,并形成合理的穿梭航班布局。此外东北地区内有丰富旅游资源和能源资源,在这些地区重点发展资源型支线机场,以形成区内支线航线网络,逐步形成干线支线、国内国际运输协调发展的民航发展格局,将会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民航的整体发展。

4. “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民航发展中的矛盾与瓶颈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民用航空将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客、货运输市场需求预计将分别以14.6%和17.3%年均速度快速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东北地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长期滞后的状态,特别是基础设施陈旧、综合配套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建设和运营维护与更新改造任务繁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东北地区民航的发展。

4.1新的管理体制还未得到相应运行机制的有效支撑

民用机场在属地化管理后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投资和管理政策。机场在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后,机场、地方政府和民航行业主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都没有明确。一方面地方政府还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士来对机场进行专业化管理,机场只能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因此机场服务于地区的优势不能得到显现。另一方面,民航行业主管部门将机场下放给地方后,地方政府继续希望民航总局给予机场经营补贴和建设补贴造成机场投资建设行政审批复杂繁琐。民航经济性管制放松后,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行政许可法》的规范下,怎样才能通过有效的宏观管理手段来调控和引导航空运输市场,也是今后将面临的重要问题。

4.2 供需矛盾将成为东北民航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瓶颈

一是机场供给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东北地区的客、货运量基本上集中在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四大机场,2004年它们的客、货吞吐量总和分别占全区的93.6%和99.1%,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机场,运量的高度集中使得这四大机场已面临饱和状态,而支线机场中丹东机场和延吉机场也需扩建,如果这些机场的容量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不能满足东北地区旅客对航空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会削弱机场的竞争能力。

二是航空公司在东北地区运力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东北地区的民航运输业务量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需求。一方面在运量大、客座率水平高的航线上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航班频次低的航线上存在市场需求寻求运输替代品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究其根本是航空市场竞争不充分造成运力投入不足。

三是巨大的航空市场需求给民航空管带来巨大压力,对空管保障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解决以上三方面的问题,资金的投入是关键,而资金是供需矛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机场、航空公司和空管要满足市场需求,资金需求的巨大可想而知。如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在“十一五”期间将新建国际候机楼3万平方米以及配套的飞行区设施,着手第二条跑道和第二候机楼的前期工作,预计总投资18亿元;大连周水子机场续建5万平方米航站楼及配套工程,预计投资70亿元;支线机场中牡丹江机场和延吉机场也需扩建,预计投资8.2亿元;同期还将新建鸡西、伊春、漠河、大庆、长白山等一批支线机场,上述机场建设项目资金需求总额将近100亿元。而投入资金的来源无外乎有三:政府性资金、企业利润形成的再生产资金和社会性融资,前两者的规模有限,如何有效拓宽社会性融资的渠道、提高社会性融资的效率、降低社会性融资的成本是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3 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支线运输发展滞后于干线运输,远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支线运输发展的缓慢又反过来制约了支线机场的建设。

通用航空滞后于公共运输。通用航空企业规模小、飞行员严重不足、航空器老化设备落后、飞行成本逐年增加以及通用航空运行环境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制约着通用航空的进一步发展。

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滞后与陆路运输。与区内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相比,东北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发展相对缓慢,并且随着铁路不断的提速、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对区内支线机场的客、货源分流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

4.

4尚未找到军民两用机场“保军促民”的政策出路

东北地区多为军民两用机场,全区共有军民合用机场9个,占总数的近70%。目前以空军为主的空域管理体制对民航业务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在航班和航线审批、流量控制、停机坪和跑道扩建等方面,空军管制比较严格。特别是大连周水子机场,军民航冲突比较严重:现有停机坪与跑道扩建空间有限,不能满足民航业务迅速扩张需要,但机场扩建计划需要与军方进行沟通,协调难度较大。此外,南航集团东北分公司为大连周水子机场的唯一的基地公司,根据空军与其已经达成的协议,其它航空公司难以进入该机场,导致始发大连航班被其一家公司所垄断。

4.

5尚未形成有利于打破区域市场垄断的规制与竞争政策

区域市场垄断一直是困扰东北民航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南航集团东北分公司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基地公司,主导着东北地区民航运输业务,其它航空公司在东北地区建立基地、增加航班、航班时刻安排、地面服务等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这也使得东北地区机票价格多年来一直高于全国其它地区,目前急需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一个可以打破北方公司垄断的市场竞争机制。 5. “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民航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结合“十一五”时期东北民航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和需要解决的一系列政策瓶颈,我们认为,未来5年振兴东北民航业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性调整:

第一,加快民航管理体制创新,适应民航体制改革的需要。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民航地区管理局行业管理职能,协调民航行业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促进民用航空业发展。

第二,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形成多渠道、稳定的财政投融资机制,以确保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应继续保持现有的民航建设基金筹资机制,在国家审核通过的“十一五”东北地区机场建设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统一支配,专项用于机场建设投资补贴,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地方政府(省市两级政府)承诺机场项目配套资本金原则上不低于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并争取每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重点建设项目如大连新机场等项目,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倾斜力度。积极引导航空公司在机场建设中参与航站区建设。国家应延续对主业经营亏损机场的政策性补贴,原则上不低于机场属地化改革方案中确定的总补贴水平,具体补贴额度应向中小支线机场倾斜,对于沈阳、大连等经营状况好的骨干机场可以适当减少或取消补贴,对支线和通用航空还应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争取将东北民航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国债重点扶持项目(如大连新机场),国家财政可以给予一定幅度的政策性贴息。

第三,政府投资项目应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政策。首先,从项目本身的融资条件看,对于具备良好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给政策、创环境,鼓励项目法人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和间接融资,如IPO、增发股票资格、BOT、PPP等,鼓励国内外社会资本以各种方式进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于不具备市场化条件的项目,建议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倾斜政策。其次,从项目盈利进展情况看,对于项目建设初期财务成本较高、盈利能力较弱的项目,政府初期的扶持力度应保持较高水平,而待项目步入正常轨道且盈利能力增加的项目,政府后期的扶持力度可逐渐减少。

第四,放松市场准入,开放航权,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创造宽松的条件。要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更大程度地参与国内民航基础设施。如对于沈阳、大连等区域枢纽机场,可以在保证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吸引民营和外资战略投资者参股;对于中小支线机场,可以允许民营和外资控股,鼓励其采取多种方式发展非主营业务,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对机场主营业务亏损给予适当补贴。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通过减负、剥离和包装等手段,增强民航企业(特别是机场和通用航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减轻历史包袱,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为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和境内外上市融资打好基础。此外,国家要给予东北地区第

四、五航权开放试点政策,使其尽快接轨国际市场,同时给予等口岸联检、入境落地签证、航线航班安排等配套优惠政策,形成内外市场相融、内外航有序竞争的局面。

第五,建立军民航空域利用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空管部门体制改革。考虑到东北地区现有大多为军民两用机场,为了保证足够的机场空域资源用于民用航空,因而有必要建立军民航空域利用协调机制,以有利于机场发展。自上而下地推动空管体制改革,建立以民航空管为主导的空管体制,给予军方一定的空中飞行自主权,但应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可先选择3-4家机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推广。军民分开的渐进策略,确定大连、长春等少数军用合同的骨干机场,采取“赎买政策”,以机场集团为主定向“有偿购买”或“补偿”军方厂房、跑道等固定资产,国家给予一定财政援助。

第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扶持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推动机场战略联盟与合作。一方面在东北地区内进行有效的民航系统资源整合,可在东北地区内进行枢纽型业务结构的试点,给予航线、航班和运力安排等相应自主权,同时以东北地区振兴和制造业升级为契机,大力发展货运业务和航空物流业。另一方面,属地化改革以来,作为国际机场业发展的新方向——战略联盟与重组在国内步伐明显加快,东北地区各机场,特别是骨干机场集团之间与国内外机场集团之间,可以利用战略联合、参股、技术合作、输出管理等多种方面,加快与优势机场集团的战略联盟与重组,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发挥规模经济性和辐射力。

第七,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新的航空公司到东北建立基地。创造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允许更多的航空公司到东北机场设立基地,打破市场垄断,促进竞争。取消对沈阳、大连等机场经停航线航班的限制性措施,积极鼓励各航空公司增加东北航线航班。同时应引入竞争航空公司在东北地区设立基地,促进东北民航发展。

上一篇:洗浴水疗岗位职责汇编下一篇:校园欺凌应急处理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