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

2022-08-06

第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辑.

2004年第 1期 税 务 与 经 济 No. 1Jan. 15,2004 (总第 132期 T axation and Economy (Serial No. 13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新思维 刘力臻

(东北师范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造 , 国家曾经制定和实施过一系列的变革措施 , 然而却没 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必须与传统体制及观念彻底决裂 , 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 。 而要 实现这一目标 , 首先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经济 。

[关键词 ]东北 ; 工业基地 ; 国有经济 ;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图分类号 ]F4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 改革开放以来 , , , 曾经制定和实施过

三年脱困” 、

“ 企业减负” , 规划没少做 , 钱 没少花 , , , 大部分国有企业依旧困难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 喊了十几年 , 。 原因何在 ? 从制度上看 , 上述种种改革措施 , 都是对 传统体制的修补 、 扶植 、 输血和输氧 , 而不是对传统体制的最终突破和经济体制上的真正转轨 。从思想根 源上看 , 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东北必须与传统体制及观念彻 底决裂 , 建立和完善市

场制度 。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 首先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经 济 。

一 、 赋予 “ 国有经济” 新内涵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有着本质差异 。 前者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 业为微观主体 , 企业从属于各级政府 , 整个生产的组织仰仗国家的经济计划 , 并由各级政府直接部署 、 管理 和经营 。 因此 ,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必然是通过国有企业 、 国家直接管理和经营企业加以体现的 。 它的最大弊端是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 、 低效 、 体制僵化及由此导致的供给严重不足 , 物质短缺匮乏 。后者 以产权明晰的私人企业 、 合资合作企业 、 股份制企业为微观主体 , 各种生产要素 — — — 生产资料 、 劳动力 、 资 金 、 技术 、 各种产权 、 各种资源等均由市场调节和配置 , 并在其要素的自由流动中 , 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 中优化配置 , 以保证各种稀缺资源始终能够被最能加以有效利用的经济主体占有和使用 , 从而使经济的发 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 然而 ,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 , 市场也有失灵 、 失效和失败之处 , 主要表现为 “ 外部性” 、 “ 公 共产品” 、

“ 垄断性” 、 “ 不确定性” 、 “ 贫富两极分化” 、

“ 生产过剩造成的资源浪费” 、

“ 经济过度波动” 等等 。 随 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 古典体制” , 向加入了政府干预机制的市场经济 “ 现代体制” 的过渡 , 政府对经济活 动的参与及适度干预成为克服市场失灵的重要机制 。 在市场经济 “现代体制” 下 , 国有经济被赋予了新的 内涵 , 并主要通过以下七个方面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构加以体现 :(1 国家税收和国家支出 ; (2 国家运用 经济政策 、 经济法规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调控 , 以促进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平稳增 长 ; (3 政府在大企业适度控股 ; (4 资产社会化 、 共有化 、 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 (5 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 (6 健全的经

济法治体系和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 (7 维持生态平衡 , 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 需要指出的是 , 我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修补和完善 , 也不是向自由放任的古典市场经济 [收稿日期 ]2003-10-02 [作者简介 ]刘力臻 (1954- , 女 , 吉林市人 ,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 经济学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5 体制的回归 , 而是创建一种加入政府干预机制的现代市场经济 。 因此 , 我们的 “ 国有经济” 也应该主要表现 在上述七个方面上 , 而不应仅仅以国有企业来代表国有经济 。 对 “国有经济” 重新认识和界定的创新价值 在于 , 在 “ 国有经济新内涵” 的理念下 , 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会不攻自破 , 土崩瓦解 。

二 、 突破传统的 “ 主体论” 和 “ 主导论” 的束缚

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 , 主要是以政府的税收行为 、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多 元共有的社会化所有制结构 、 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 健全的经济法治体系 、 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来加以体现 的 , 那么 , 东北经济就可以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套在头上的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国有经济 “主体论” 和 “主导 论” 的紧箍咒 , 放手实施以市场化为目标导向的制度创新和制度转型 , 并通过公开竞卖 、 引进国内外资金 、 多元产权重组等转型方式 , 变国有企业为民营企业 、 股份制企业 、 合资合作企业 , 大幅度地降低传统国有经 济的比重 , 在市场准入 、 投资范围 、 信贷支持 、 法律援助 、 信息咨询 、 政策优惠等方面全力扶植民营经济 , 与 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彻底决裂 , 为东北经济的振兴打下良好的微观基础 。 我们之所以必须突破传统的国有 经济和国有企业 “ 主体论” 和 “ 主导论” 的理念 , 是因为事实反复证明 , 市场经济不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 , 而

必须以民营化的现代股份制企业为主体 ,

, 而必须

以市场为主导 。 否则 , 东北地区 “ 政企不分” ,

下来 , 东北地区的政府就走不出 “ 项目怪圈” , , 经过 20多年的改革开放 , “ 抓大放小” 的误区

“ 抓大放小”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阶段性的措施之一 , 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一面 。然而 , 如果从 “国有 经济新内涵” 的视角看 , “ 抓大放小” 的提法和做法容易引起误解 , 甚至不利于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和民营 化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 所谓 “ 抓大” , 是指政府只抓国有大企业 , 继续给予帮助和支持 , 继续维持原有的国 有产权制度 ; 所谓 “ 放小” , 是指政府放开对中小企业国有产权结构的限制 , 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国有中小企

业 , 而将其放还给市场 , 使其民营化 。 从 “ 放” 上看 , “放小” 的举措无疑是正确的

, 是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 。

然而 , 如果市场经济现代体制下的国有经济不必通过国有企业的 “主体” 和 “主导” 地位来体现 , 那么 , 对国 有大企业也应该 “ 放” , 放还给市场 , 放开政府对单一国有产权的限制 , 使其成为产权明晰的股份制企业 。 如果改革的目标取向是市场化 , 那么 , 政府不仅要 “放小” , 更要 “放大” , 给国有大企业松绑 。从 “抓” 上看 ,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 , 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培育一个健全的经济法治体系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 为微观经济主 体提供优质服务 , 而不是直接抓企业 。 如果赋予 “ 抓大企业” 的内涵是政府为企业服务 , 那么 , 从公平 、 公正 的角度看 , 政府不仅要抓好大企业 , 也应抓好中小企业 — — — 即让中小企业获得由政府提供的同大企业同样 待遇的优质服务 。 不仅如此 , 若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创新价值 、 在市场竞争中掉头转向

快 、 吸收就业人数多 、 同大企业处于竞争不利地位等因素 , 政府甚至更应该制定和实施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各种优惠政策 , 而不是 放任自流 。 上述分析说明 , 在国有大企业众多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 一味地强调 “抓大放小” , 容易对东北老 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企业的转轨及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

四 、 化解 “ 国有资产流失” 的困惑

国有企业改制转轨的重要方式是变卖和引进国内外民营资本参股 。 如果从 “ 国有经济的传统理念” 出 发 , 这一过程恰恰是传统的 “ 国有资产流失” 的过程 。 然而 , 从 “国有经济新内涵的理念” 出发 ,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不再以国有大企业的主体和主导地位来体现 , 那么 , 这种 “国有资产流失” 的过 程 , 恰恰又是创建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过程 , 是创建东北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 而这正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国有企业的改制转轨过程 , 不仅不 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过程 , 反而是国有资产通过企业转制 — — — 资产重组 — — — 企业赢利 — — — 国家税收的渠道 实现新生和增值的过程 。 相反 , 不进行这种制度变革 , 任凭国有企业的资产被搁置 , 被蚕食 , 才是国有资产 的真正流失 。 从供求理论上看 , 资产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 , 不能用资产的原有价格与资产的即时价格的

6 差额来衡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 在正常情况下 , 资产的即时价格与原来价格不吻合是绝对的 , 吻合只是相对 的 , 资产即时价格同原有价格的溢价或减价与否 , 取决于资产在未来能够创造的价值和市场的供求状况 。 如果把资产变卖的即时价格低于原有价格视为国有资产流失 , 那么 , 凡是处于这种状态的国有资产必然处 于不能流动 、 不能重组的状态 , 而资产要素的停滞必然对经济带来损害 。这些不能流动 、 不能重组的国有 资产常常是不能继续带来收益的国有资产 , 甚至是不断亏损的国有资产 。 如果不能将这些亏损资产及时 重组 、 及时变卖 , 而是不断地上新项目 , 注入新资产 , 由此又带来新的更大的亏损 , 而在国有产权结构的无 责任体制下 , 没人能够对成千上亿的资产损失负责 , 这才是真正的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反

之 , 如果能 够把那些亏损的 、 不能带来收益的国有资产进行变卖 、 重组 , 并通过变卖和重组转换经营体制 , 使之重新获 得资产收益 , 从而增加政府税收 , 增加就业 , 那么 , 即便是低价出售的国有资产也不应视为国有资产的流 失 , 不仅如此 , 更应看作是国有资产和国民资产的增值 。 然而 , 在传统的国有经济理念的束缚下 , 各级官员 们最怕承担的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 “ 国有资产流失” 的罪名 , 但却不必承担因上 “ 大项目” 、 因不改制而造 成的严重亏损的责任 ,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国有大型企业向产权明晰的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转换 。从价格 理论上看 , 似乎没有卖不出去的商品 , 不同的只是商品的正价格 、 零价格和负价格上的差异而已 。作为资 产的价格 , 是以该资产能够在未来创造的价值为衡量标准的 。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 营体制 、 机制与市场经济相悖 , 又不能及时变卖和重组 , , 甚至是投入多少 , 赔进多少 。 , 售 。 , , 。事实上 , 在国有 ,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国有资产出售和重组的操作程序 而是暗箱操作 ; (2 国有资产出售的价格不是市场价格 , 而是人为地大幅度的压 低价格 , 甚至有掌握实权的各级官员从中受贿 。 因此 , 建立一套国有企业改制转轨的操作法规是防止国有 资产在制度变迁中流失的重要举措 。 以上分析说明 , 以公开 、 公平 、 公正的市场原则对国有企业进行制度 变革和创新 , 是国有资产的最大保值和增值 , 反之 , 不变革 、 不改制 , 或不以公正 、 公平 、 公开的程序变革和 改制则是国有资产的最大的流失 。

任何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 , 先行的总是思想上的变革和跨越 。 没有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经济的 重新认识 , 难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 东北地区作为计划经济的重地 , 要在市场经济中振兴 , 要变革旧 体制 , 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 需要政府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定位 , 否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仍将是一句 空话 。 按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 , 主要有四大职责 :促进经济增长 ; 维持物价平稳 ; 刺 激就业 ; 平衡国际收支 。 笔者以为 , 对于处于体制变革中的政府 、

对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府 , 除了这 四大职责外 , 还应将培育市场 、 提供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制度供给 , 保护生态平衡 , 创造公开 、 公平 、 公

正 、 民主 、 自由 、 秩序的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作为自己的职责

。 而现阶段 , 市场经济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

何搞好政府定位 , 如何把握政府干预的度 , 实现市场和政府二元调节机制的优化组合 , 达到既保持市场经 济的效率 , 不损害市场机制 , 又能克服市场失灵的理想境地 。

责任编辑 :雨 辰 A New Thinking of Rejuvenating the Old Northeasten Industrial Base LI U Li -zhe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 :S ome reform measures have been formulated and im plemented on the g overnment -owned enterprise trans 2 formation to the old northeasten industrial base but there is no result on it. In order to s olve this problem ,the traditional systems and ideas should be broken away from and the market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 The g overnment -owned en 2 terpris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should be re -recognized and defined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this g oal. K ey w ords :Northeast China ;industrial base ;g overnment -owned economy ;market economic system

7

第二篇: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计划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3〕11号) 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打好基础,扎实推进。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的重点是做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工作,力争起好步,开好局,确

一、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教育和宣传,引导老工业基地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振兴的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振奋广大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以新的思想观念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经济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和完善东北地区产权交易市场。认真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全国兼并、破产企业工作计划,适时稳妥地退出市场。加快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进度。

(三)稳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研究提出符合集体经济特点的改革配套政策,支持集体企业采取产权出售、公司制、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改革改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四)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和成长环境。督促落实已出台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样待遇。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六)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东北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认真组织实施在黑龙江、吉林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的试点工作,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完善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确保东北为全国粮食增产多做贡献。要加强良种繁育等支农基础工作,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实施 “沃土工程”,推进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性措施,提高黑土区耕地质量,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实施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七)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以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在搞好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加快调整改造和技术进步,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装备制造等重点优势行业的战略性重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进老工业基地企业信息化,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八)在继续实施好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同时,将东北部分地区的部分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范围。合理确定东北国有林区的木材采伐量,提出减产后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和解决办法。研究提出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改革改制指导意见。

(九)要扭转东北地区服务业长期滞后的局面,增加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适应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十)在继续做好辽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试点。研究提出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帮助资源非枯竭型城市适度开发资源和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的政策措施。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继续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要做好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抓好松花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加紧完善国道主干线,加强农村公路改造和建设,加快沿海港口疏港公路、铁路建设,以及口岸公路、桥梁、场站设施建设,改善松花江航道通航条件。加大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支持力度。根据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需要,适时规划建设区域内和东北地区通往华北、边境口岸等其他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通道。

(十三)加快东北电网电源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强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内蒙古东部电网的联网建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增长的需要。做好石油、煤炭等其他能源开发工作的研究规划工作。

(十四) 继续抓好东北地区大江大河治理、农业灌区建设、黑土区水土保持,以及大伙房输水工程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东北地区大型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条件具备后尽快开工建设,以逐步改善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水条件。

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十五)研究提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措施。继续扩大东北地区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扩大与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改制和调整改造。加快实施 “走出去”战略,建立海外能源、原材料基地。

(十六)彻底清理阻碍市场开放、影响生产流通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进行兼并和资产重组,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市场。围绕建立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五、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十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以及军工、煤炭、冶金、森工等行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十八)在总结完善辽宁省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吉林、黑龙江两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做好 “两个确保” 和城市 “低保” 工作,做好 “三条保障线”衔接,积极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十九)充分发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强 “产学研”联合,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技术开发中心。加快科技进步,努力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

(二十)调整优化高、中等专业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培养适应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

(二十一) 在积极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开发人力资源。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环境,留住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以人兴企,助人创业。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七、抓紧出台各项相关政策措施

(二十二) 发展改革委要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研究提出简化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研究制定鼓励企业使用先进适用的国产装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

(二十三) 财政部、税务总局要按照增值税改革的方向,研究提出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的实施方案;按照所得税改革的方向,研究提出减轻企业税负有关政策的实施办法;研究提出对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欠税予以豁免,以及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矿山和低丰度油田开发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的实施办法。

(二十四) 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要研究提出商业银行处置东北三省银行不良资产的指导意见,并确定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的基本原则;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三家政策性银行依照该原则制订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十五) 国资委、财政部要研究提出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实施办法,以及妥善解决厂办 “大集体”和混岗集体工问题的政策措施,并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

(二十六) 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外专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人才。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二十七) 东北三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组织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工作的领导,提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和责任,狠抓贯彻和落实。要处理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实施各项政策措施,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坚持高起点,走新路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杜绝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妥善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二十八) 东北三省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抓紧编制本地区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规划的指导、论证和衔接,加强对东北地区重大项目的协调。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协调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石化、钢铁、船舶、军工、装备制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科技、教育和人才等重点规划。各有关方面要增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密切配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问题和建议。要认真研究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及实施方案,重大问题报国务院决定。

第三篇:改善投资环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内容摘要:

东北老 工业 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我国新时期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继浦东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项复杂、艰巨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有计划地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减轻“ 历史 包袱”,轻装上阵,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新的增长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创造一个宽松、透明、统一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改善问题,课题组赴辽宁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与省政府、沈阳市政府、大连市政府、大连市 经济 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机构)的领导,以及华晨控股公司、东软集团、沈阳远大集团、营口盼盼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大连造船重工集团等国有、民营和外资 企业 的代表进行了座谈,感到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善投资环境,是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振兴的当务之急。

东北老 工业 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是我国新时期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继浦东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项复杂、艰巨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有计划地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减轻“ 历史 包袱”,轻装上阵,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新的增长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创造一个宽松、透明、统一和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改善问题,课题组赴辽宁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与省政府、沈阳市政府、大连市政府、大连市 经济 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机构)的领导,以及华晨控股公司、东软集团、沈阳远大集团、营口盼盼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大连造船重工集团等国有、民营和外资 企业 的代表进行了座谈,感到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善投资环境,是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振兴的当务之急。

一、改善投资环境的基本经验与总体评价

(一)经验与成效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外商投资的软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参见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我省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成就及存在问题》,2003年7月)。

1.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涉外窗口部门服务的规范化和 科学 化。首先是实行了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和简化了外商投资的办事程序和效率,规范了利用外资的立项审批、合同、工商、土地、劳动、税务、外汇、海关、商品检验等主要涉外部门的公开办事程序,大力推行了“一站式服务、一部门执法、一窗口收费”的作法;其次是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要求公用、城建、供热、商业、邮电、 交通 、电力、卫生、 金融 、口岸、 旅游 等重点社会服务部门公布社会服务承诺的内容、标准、责任和服务时限等,接受社会监督;第三是实施延伸服务,要求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港监、边检等部门实行海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24小时值班制、机场留守待命制、货物申报放行周六加班制、节假日加班预约等一系列方便企业的办法;第四是建立了与外商对话例会制度,省政府每年召开一至二次有外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参加的投资环境座谈会,直接听取外商对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2.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其主要作法:一是出台了《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条例》,对外资企业的设立、变更、解散、组织机构、权利与义务、权益保护与服务、监督管理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二是出台了辽宁省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若干意见,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和行为实行办事“三公开”,提高涉外执法人员素质,对企业进行检查、培训、处罚、参观考察等作出了规范。

3.治理了对外投资企业税外收费。一是清理了外商投资企业反映比较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行政事业收费手册和收费监督卡制度,对不合理收费,外商投资企业有权拒绝。对于收费人员到企业收费行为,收费人员必须在收费监督卡上写明收费项目、标准、依据、时间、金额并填写收费单位和收费人员姓名。不填写收费监督卡的单位不得收费。

4.加强了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工作。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外资企业投诉工作,2002年直接批示的投诉案件占投诉中心受理案件的69%。自上而下地组建了外商投诉协调中心,加大对重大投诉案件及积案的处理。建立外商投诉工作负责制和责任制,实施“领导包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结案率作为省政府考核各市工作的一项指标。建立了政府投诉部门与司法部门的联席协调制度,以解决司法方面的外商投诉问题。

(二)总体评价

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区位、资源禀赋、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硬件”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方面。从利用外资的总量上看,在东三省利用外资处于领先水平的辽宁省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也仅约4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大连和沈阳),在东部沿海地区处于落后位置,甚至低于同年苏州一市的利用外资水平(48亿美元)。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环境的建设方面存在差距。

辽宁省企业调查队曾就外商投资环境问题在省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抽查的227户样本企业中,49.34%的样本企业认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外商对辽宁省投资环境最具吸引力的首选因素,对辽宁省的交通、通信、航空运输和港口装卸便捷度的满意度较高。同时,样本企业普遍认为,辽宁省在投资“软环境”建设上还有待改进,如投资手续、涉外投资管理、市场秩序、 法律 环境、社会保障体系、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还需要尽快改善(详见表1)。

表1 外商建议辽宁投资环境需要改善的主要方面

二、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一系列调研座谈,我们了解到,目前辽宁省的投资环境还亟待改善。下面列举各界反映比较集中的几个方面问题:

(一)以行政性审批为核心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是影响社会性投资的一大障碍

近年来,辽宁省招商引资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一方面是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 中国 转移的背景下,辽宁省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以及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的产业基础优势正逐渐显现,另一方面是省内外一批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具备了在辽宁省投资大项目的资金和技术实力。然而,现行的投融资体制已不适应形势 发展 的需要。据辽宁省有关人士反映,一是按投资额划定的分级审批制过于严格,限制了一批大型外商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二是审批环节手续复杂,周期过长,无形中也加大了竞争性项目的投资风险。

(二)沉重的“历史包袱”和较高的金融风险极大地限制了本地和域外资本的进入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历史包袱”沉重,表现为“几多”:老企业和大企业多,中央企业多,离退休职工和富余人员多,国企内部嵌套的“大集体”职工多,银行负债多,企业社会职能多,社会保障欠费多。此外,省内商业银行长期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比率影响了战略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正常的金融活动。而彻底解决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比率,降低金融风险,单凭一省之力是不够的。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面对不平等的政策环境

辽宁省企业界特别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希望国家有关政策更加公平和透明。国有企业代表认为,除了历史负担重外,国有企业在行政干预、国有资产处置、经营者激励机制(如年薪制)、税收负担、军品生产等方面,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民营企业代表反映的政策不平等问题则主要集中在国债项目、债转股、下岗分流补贴、企业破产政策、进出口权、税收政策和税务稽查活动、技术改造项目融资和财政贴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等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总处于“被政策遗忘的角落”。关于“内外有别”的政策问题,内资企业普遍呼吁国家应对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如省政府要求省内内资企业(含国有和民营企业)按销售额2‰征收河道维护费,而外资企业可以免交,此外,国家应调整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相比之下,由于目前我国对外资优惠政策较多,外资企业代表反映政策不平等问题不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贸易政策、通关效率、政策的及时性与透明度等方面。

(四)贸易政策与通关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辽宁省企业界代表普遍反映国家有关贸易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如东软集团反映在数字医疗设备和核磁共振设备等高端产品领域,目前进口政策呈现出零部件和产成品“关税倒挂”的现象,不利于国内企业零部件生产的本地化和进口替代。出口退税难也是出口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两家日资企业代表特别谈到了国家关于二手进口设备控制过于严格,不利于日本企业向中国内地的产业转移。

(五)工业用地和人才引进问题

据辽宁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反映,与东南沿海其它地区相比,辽宁省的工业用地指标控制偏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省新增投资和改造项目。目前,辽宁省农田比例居全国首位,达到87%,而全国平均水平为80%。全省采煤沉陷地区的用地指标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老企业的搬迁改造用地却很难解决。省内企业还普遍反映,目前企业急需的高技术人才引进还需要政府在一系列配套政策上予以倾斜,如个人收入所得税政策、家属就业、子女就学、搬家安置、购买住房、汽车等大件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等需要进行调整。

第四篇:从大庆油田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常馨月

航天学院1004101班 1102700313

摘要: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的高强度高速度开发,油田的稳产和持续发展日趋严峻,近年来促进经济转型和创建百年油田的举措既是响应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也有实现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长远的工作,需要对现有的企业经济形态,分配格局进行改革,更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关键词:大庆油田,东北老工业基地,百年油田,经济转型

引言: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的要求,本人利用寒假期间,走出校门,就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参观,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大庆油田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在该过程中,前后分别采访了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市场开发部孙忠青主任,计划开发部贾太平主任;大庆油田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王树滨科长;大庆油田钻井二公司技术员杨敏;大庆政协委员常玉林。并参考了由李富民主编的《大庆可持续发展政协论坛文集》,最终整理完成该报告。

1.着力解决三个根本问题实现经济转型

1.1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第一方面是延长油气田服务年限问题。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高速度和高强度的开发,已经呈现明显的储采比失衡局面,油田的稳产和持续发展形势日趋严峻。中发【2003】1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大对老油田的勘探力度,争取在周边及深层发现新的储量,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速度。因此,大庆油田实施创建“百年油田”战略,设立国家油气资源勘探风险资金,大庆油田勘探投入增加。同时大庆油田开发“四低”油田,增加油田产量,从而为经济转型提供更产的转型期。

另一方面是油气资源开发收益分配的调整问题。从总体上看,原有油气资源开发收益的分配格局未能顾及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在当前背景下,进行有利于大庆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格局调整,是大庆油田实现经济转型的首要战略措施。在具体措施上,在初次分配领域,探索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上获得开采所辖区内石油天然气资源部分收益权,管理权,处置权。在再分配领域,以大庆石油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为目标设立各种形式的基金。

1.2 接续产业选择和培育问题

大庆油田管理局所属各大企业集团是目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接续产业的重要载体。初期,采取产业延伸模式,将主导产业由石油服务业转变为石油服务和天然气加工业并重;中期,依托加工业发展带来的聚集效应和外溢效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适时发展油气依赖度小的新产业;后期,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适时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计算机软件,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3城市聚集功能和要素吸引能力建设问题

大庆油田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是市场化和外向性程度低,这是企业经济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也存在着以市政地方为主体和以大企业为主体的两大城市功能区。为解决问题,企业进一步退出政府性质的管理活动,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对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国家在宏观上给予了领导和支持。

2.创建百年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油资源的枯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创建百年油田企业有其必然性,是实现黑龙江省及大庆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相关政策的提出确保大庆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争取国家和集团公司政策支持,设立勘探风险投资基金,解决资源接替的矛盾;落实并赋予大庆油田公司全资子公司的权利和地位,把大庆油田公司办成国有企业能够办好的范例;鼓励大庆油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接替矛盾;落实大庆油田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相关资金与政策,搞好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绿色油田。

3.从大庆油田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通过对大庆油田近年来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改革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系列举措离不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和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2003年10月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几年来,振兴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庆油田的经济转型就是在振兴东北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中央文件指出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过大,计划经济色彩还比较重,所以上面提到的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实施走出去战略就自然而然的提了出来。

国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方面尤其强调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同时关系着振兴东北的目标能否达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大庆油田这样依靠不可再生资源的大型国有企业实施相应的改革就刻不容缓。近年来,大庆油田公司创建百年油田的口号越喊越响,同时出台上面提到的加大勘探力度,调整收益分配格局,采取产业延伸,发展新产业的一系列政策。

4 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果及其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说,振兴东北开局良好。振兴东北战略实施后,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仅从大庆油田来看,石油职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项目,旅游,生态建设,商品粮基地,取代了过去牢骚埋怨的不服情绪。大庆油田近年来年产量稳定,经济收益受金融危机打击较小,替代产业发展良好,在百年油田,绿色油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共和国的长子。但是,在我国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东北相对落后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需要大量的投资,市场经营方法和管理理念,东南沿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先发展起来了。但要看到,现在我们到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振兴自己的装备制造业,加大重化工业生产能力,在这一阶段东北的地缘条件又变得很可贵了。东北与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相邻,土地相对较广,水资源充足,人力资源丰富,如果用好了这些条件,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就会成为东北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我国现在不缺少资金,缺少的是能源,资源,水和土地等,东北和俄罗斯相邻,可以比较便利的进口木材,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资源。这个时候振兴东北战略的提出,从我国大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来说恰逢其时,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宋晓梧副主任在大庆市委中心组学习暨大庆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2]赵天石.《着力解决三个根本性问题加快推进大庆实现经济转型》

[3]杨明杰.《站在稳定全省和全市经济大局高度看待实现大庆油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大庆油田公司简介: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化工生产、生产保障、矿区服务、多种经营等业务,共有下属二级单位52个,资产总额207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644亿元、净值1196亿元。

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52个油气田组成,含油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勘探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全境、内蒙古海拉尔、吉林延吉、珲春等15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16万平方公里。

第五篇: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

徐充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23)

[ 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维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面小,资金短缺,社会化程度低,管理体制混乱等。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是:扩大覆盖面,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社会保障的实施与运行。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

社会保障体系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代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调整,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市场不适应症”。2003年,国家提出了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改革。本文拟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 体系建设问题谈点如下看法。

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意义

1、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化解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造成个人风险的因素也在增加。一般而言,个人风险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家庭内部因素,如个人或家庭成员因病、伤、残、老、死等原因而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二是家庭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下岗、失业、职业病等。如果个人风险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在某种契机或纽带的联结下,众多同样的个人风险就会转化为群体风险,进而演变成为社会风险,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比重非常高,而且存在大量的冗员,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目前东北三省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分别达到167万人、118万人和150万人

【1】

,加上企业原有的离、退休人员,这是一个很大的急需得到社会保障的脆弱群体。虽然家庭保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抗拒、化解个人风险,但其保障能力非常有限,需要发挥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将会对 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负担太重,如企业办社会。而其他非国有企业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成立,没有过多的社会负担,所以,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竞争的起点的不同,有失公平。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解除大量的冗员,轻装上阵,使自己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主体 ,这也要求尽快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给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企业真正成为的市场主体的内在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捆绑在一起的,劳动者只要一进入企业或者国家机关,其生、老、病、死都由企业或者政府统统包下,形成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尤为突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应该是社会,而不应该是企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主要任务是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目标是盈利。至于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企业只负责交纳相关的费用,其余的工作应该由社会去完成。否则,不仅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移位,而且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因为新老企业职工年龄结构不同,退休金、医疗费用等负担非常悬殊,辽宁省的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比例高达22%,个别地区甚至高达25%,而广东省的企业缴纳比例仅为16%,深圳更低,只有8%。所以,加快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公平地参加竞争。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必要条件 。 人力是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能否按市场需求自由流动,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效益问题。本来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非公有制企业能吸收很大一部分下岗和失业人员,但由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就业的员工不能享受到国有制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所以,一部分人宁愿失业也不愿到非国有企业工作,从而影响了非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影响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当时低工资、广就业的指导思想,导致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冗员。伴随国有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措施实施, 社会如

【2】 2 果不能为下岗职工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职工不愿与原来单位脱离关系,那么“市场选择企业,企业选择人才”的良好用工局面就很难形成。

二、完善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狭窄。目前,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全民所有制职工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一些小集体企业和绝大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职工及城镇个体劳动者和广大农民,都被排除在外。 另外,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一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变成了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减少,从而导致了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更加狭小。99年末,东北共有10821万人口,其中城镇有权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只占城市总人口的10%左右

【3】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狭窄,使得社会保障资金储存量不大,资金实力不雄厚,这既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也阻碍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的步伐。

2、社会保障资金收缴困难,筹资渠道不畅,资金缺口大,尤其是养老基金,负担沉重。近年来大批职工退出劳动力市场,许多效益不好的企业一次性买断职工的工龄,使离退休人员迅速增长,导致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太高,企业负担过重。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导致许多企业无法交保障金,影响了企业参保积极性和养老基金收入。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地区,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相当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多,如辽宁省离退休人员比重达37.7%,高出全国水平6个百分点,每年以6.3%的速度增加。辽宁的鞍山,人均养老金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之比为1.09%,基本处于.处于倒挂状态[5]。黑龙江省的哈尔滨轴承集团9千多名在职职工要养活1万多名的离退休职工,这种状况进一步增加了养老保险体制财务平衡上的困难。由于东北地区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养老负担太重,如黑龙江省99年的养老(大于65岁)系数为7.31%。此外,辽宁的工矿城市多,工伤人员多,矿工退休年龄早,医疗费用中职业病、慢性病所占比例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的支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障负担沉重。

3、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企业承担了许多本来不是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形成福利单位化,保障资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以及保障对象的管理工作都是企业承担。目前,即使是实行了社会

[6]

[4]统筹的保险项目,企业缴纳了保险费,但管理和服务仍没有实现社会化,职工的生、老、病、死仍过多地依赖于企业,这既影响了管理服务的质量,又分散了企业的物力和财力,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4.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混乱。由于社会保障工作的管理、经办、监督之间关系不明确,就会出现管理上的重复或者真空,甚至是相互扯皮的情况。我国的企业所有制结构是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发展,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障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如城镇企业的社会保障由劳动部门负责,集体企业则由保险公司负责,农村的社会保障则由民政部负责,而国家机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则由人事部负责,这样容易造成社会保障的实行标准不一致,管理上出现混乱。

三、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1、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资金问题是个关键,它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效果,倘若资金不足,则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目前,社会统筹基金入不敷出,基本养老保险欠费严重,设立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长期以往,将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是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根本出路。虽然我国政策上规定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三三“制,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甚至亏本,职工个人的收入也随着减少,从而出现了资金困难,资金缺口。可见,只有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才能使”三三“制真正贯彻实施,政府才能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投入,企业和个人才能按时足额交纳相关费用,从而解决资金不足。

(2)建立缴费的激励机制,提高缴费的积极性。实行个人帐户储蓄制,使养老金与个人的积累挂钩,工作时多缴费,退休后多得益。不过在储蓄保险金时要注意随着物价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在物价上涨时,货币购买力单位应相应的调整,予以保值,减少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从面消除人们的疑虑,提高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3) 借鉴国外的经验——允许私营基金参与运作。针对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大,资金筹集困难的情况,可以借鉴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智利养老金由私营机构管理,允

4 许多家机构竞争经营,让参保户有选择经营机构的机会,也可提高其缴费的积极性。私营机构负责收款、管帐、投资和发放。智利为保证私营管理机构投资的最低收益,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法律。我国也可以尝试通过招标委托有资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具体经营保险基金,从而提高基金运营效率和投资收益率。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政府要适时开拓新的投资领域;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殖,使基金运行步入良性循环。

2、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使社会保障对象包括各种性质、类型企业的职工。要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只能以非国有企业的职工为重点对象,如乡镇企业、个体劳动者、外资、私营企业的职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可以借助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硬性规定,把国家机关、企事业职工及城镇各类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统筹范围,如吉林市为了扩大医疗保险面,作出如下规定:具备参保条件的单位限期参保。到目前为止,吉林市已将绝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吸纳为保障对象。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争取更多的非国有企业参保,如长春市自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宣传,到2003年3月底,长春市已有74户民营外资企业的2300多名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享受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待遇已达2938人次,共支付统筹基金53.8万元

【7】

。这表明,只要能够把非国有企业的职工、个体劳动者以及广大农村的农民吸收为社会保障的对象,就可以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给付能力,以便应付人口老龄化或失业高峰期带来的社会保障支付扩大的要求。

3、加快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20世纪90年代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企业内部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虽然费用上实行“三三”制,企业只负责其中的三分之一,但企业仍要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最终还是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因此,国家决定把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有利于解决下岗职工中隐性就业所造成的种种弊端,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不过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行可能难度大,这就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加大投入,给予困难地区国有企业老职工以必要的经济补偿,尽可能减少并轨带来的负面影响。

4、大力推进与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业企业很多,其职工患职业病、慢性病比重较大,医疗保险费用负担太重,尤其是大病治疗费用,这就给老国有企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要通过配套改革, 5 建立合理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医疗机构的竞争机制和药品流通的市场运行机制,实现用低廉的医疗费用来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此减轻企业的负担。

5、加强相关立法,使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管和使用法制化,社会保障运行法制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社会保障资金收缴困难;大量社会保障资金被挪用、乱用,没有做到专款专用。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国家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保障工作, 加大社会保障基金征缴与基金监管力度,规范保障基金运营模式,防范可能的政策风险和制度风险。对社会保障的具体运行,要加强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能定位与合理分工,强化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各级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投的全过程监管,严格依法运作,确保公开、透明、安全和高效,使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化和制度化。

6.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使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社会化、规范化。要把社会保障工作从单位中抽出来,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要改变传统的单位福利体制,剥离用人单位承担发放社会保险金和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性职能。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脱离关系后,社会保险金由银行代发,又要做好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管理、接续和转移工作,失业人员由社区统一管理,离退休人员逐步纳入社区管理,以减少企业所承担的过多社会职能,建立起真正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同时国家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组织社会保障宏观协调机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改革目标,协调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标准、社会保障总量调控指标等政府干预目标以及实施方案,做好政策配套和部门衔拉工作,统一解决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对社会保障的具体运行,也要加强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能定位与合理分工,强化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各级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投的全过程监管,严格依法运作,确保公开、透明、安全和高效,使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化和制度化。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关系到东北地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改革,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行现代化。 因此,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东北再创辉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注释:

1、 蒋明倬《谁来买吉林老工业改造的帐单》,《21世纪经济报道》200

3、

8、11

2、

5、冯青《130万显性失业人员的6亿低保缺口》,《21世纪经济报道》200

3、

8、11

3、

4、陈瑾玫《辽宁省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新思路》,《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3期

6、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人口构成和负担系数)

7、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长春市启动民营外资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受欢迎》

吉林政务网 200

3、

4、21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刘海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首都经济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顾海良、张雷声《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3年

作者资料:

徐充(1955-),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教授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

0431-5621968

13039210287 电子信箱

xuchong1955@tom.com

通信地址

长春市人民大街123号吉大文科搂105室

邮编

130023

上一篇:大年三十儿英文介绍下一篇:大班体智能游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