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2022-04-19

摘要:从工业旅游的概念与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株洲工业旅游的现状,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了株洲开发“火车头”工业旅游的必要性,并结合株洲市独特工业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的优势提出了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项目规划的初步设想。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篇1:

关于转变观念进一步推动桂林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桂林市工业经济越来越成为支持桂林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桂林市随着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到来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要使桂林抓住机遇,突破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必须实现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方法的重大转变。文章从工业规划指导、工业产业布局、工业发展方式、政府管理服务、企业自身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转变观念的必要性和实践方式方法的思考,以此来推动桂林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桂林 工业经济 发展 思考

广西桂林作为传统的风景旅游城市闻名于世,但整体经济发展较全区和外省其他同规模城市而言发展速度较慢,发展模式在争论中也未得到很好定位。近几年桂林市确定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以来,工业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均以两位数的增幅增长,桂林工业加快发展的成效逐渐显现。“十一五”期间桂林工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507.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263亿元,年均增长20%,高于“十五”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80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27.6亿元,年均增长18.9%,高于“十五”年均增速4.9个百分点。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6%,比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4∶36.5∶40.1调整为2010年的18.3∶45.3∶3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对财政贡献率达到50%以上,工业化率由“十五”末的2.0提高到2.2,工业化进程迈入中期阶段。由此可见,桂林工业目前正处在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和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如何抢抓机遇,继续加快桂林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改变有基础、没实力,有产品、没规模,有特色、没产业,有资源、没优勢的现状,在三产旅游为主导的中小城市如何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产业转型,从而完成城市现代化改造,实现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互为补充,突破城市发展瓶颈,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以上问题笔者想从地方政府角度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政府在规划指导上要从注重微观转向注重宏观

思路决定出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业发展规划是加快发展的前提。近年来,桂林市领导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把工业作为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科学计划,合理统筹,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协调、持续的增长,全市的工业经济也进入到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为提升桂林市的综合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强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桂林市领导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不断转变思想观念,适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结果。但在调研时也发现,企业中“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宁做鸡头,不为凤尾”的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部分企业片面看重自身的优势,不愿主动走出去寻找战略发展伙伴,缺乏借势、借时、借力发展的激情。这些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悖的思想观念不消除,势必影响桂林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且,区内的南宁、柳州、百色、钦州等地工业发展十分迅猛,小进则会落后。因此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快发展,从单一的就工业某个领域发展而计划统筹整个桂林市工业发展乃至整个桂林市经济发展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从单一的靠发展旅游业为主来带动整个桂林市经济发展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从单一的依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某个“拳头产品”来打造整个桂林市工业发展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以思想的大解放来促进工业经济的大发展。要牢固树立只有坚持大开放、大解放,联大靠强,才能加快发展自己的务实观;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守思想,树立只有借势、借时、借力发展,才能更快、更活、更富、更强的开放观;破除单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唯我”思想,树立与时俱进,在机遇面前抢占先机是能人,不抢不抓是庸人、错失良机是罪人的发展观;破除只讲困难、不讲潜力,只看劣势、不看优势的片面思想,树立依托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的优势观;破除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什么就做什么的狭隘思想,树立敢字当头、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效率观,把不断解放思想、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谋求发展手段贯穿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此统筹工业和旅游业及商贸业的发展,统筹市区工业和县域工业的发展,统筹规模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统筹区域协作和整体联动的发展,统筹工业经济和其它经济的发展,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科学规划桂林市整个工业经济,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目的。这既是桂林市加快工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观念,也是解决当前工业发展中诸多矛盾应遵循的原则。

二、全市工业布局上要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

有质量的规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桂林市工业已有了一定数量上的积累,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制药、食品饮料、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覆盖面较广、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日益增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苏桥园、铁山园和综合信息产业园的加快启动和实施,为全市今后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全国各地上项目、谋发展的势头相比差距还较大。从调研分析来看: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企业干部认为项目建设是上级领导、主管部门的事,对跑项目、上项目这种苦差事,不敢干、不愿干,造成上头“热”、下边“冷”,少数人忙、多数人看的被动局面。二是工作力度不到位。在争取项目和招引项目上,缺乏锲而不舍、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三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还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自主上项目的内在动力不足。四是缺乏大的工业项目和项目源。工业项目的来源仍然较少,特别是大的工业项目不多,目前已实施的项目中,超亿元的虽有153个,但超5亿元的仅24个,超10亿元的不到10项,没有大投入、大项目,就不可能有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全市工业要加快发展,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有量的积累外,还必须夯实基础,强化支柱,完善布局,注重效益,协调发展,有质的飞跃。随着中国加入WTO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自治区“三点一面”工业格局的确立,为工业加快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且广阔的平台。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强项目谋划研究,牢固树立项目是工业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项目建设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的思想,进一步强化投入意识、项目意识,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和投资这个工业发展的“牛鼻子”,以新型工业化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形成新工业布局等投资重点,按照“开工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和储备一批”的要求,建立健全推进重大项目的责任、协调、通报、跟踪服务等制度,加快实施工业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全市工业经济结构和质量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提高工业项目投资的成功率。只要是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不违背环保和安全生产、有一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利于改善工业经济的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都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时制宜争取上马,特别是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并在园区招商上寻求新突破。形成市县共抓,各部门配合,大中小项目并举,各种所有制齐上,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格局,再掀项目建设新高潮,以此提升全市工业经济的质量,进一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工业发展方式上要从注重“点状拉动”转向注重“组团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工业发展整体表现呈现出“点状拉动”的经济增长形态。以工业园区和制药、机械、电子、汽车及配件、食品饮料等为代表的数十家企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努力发挥点状突破的带动作用,在推行改革、对外开放、吸引投资、大胆试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和示范作用,成为桂林市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整体提高桂林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和整合规模的有效扩大,一批集团化、一体化、簇群式强强联手的企业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跨国大公司、知名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给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全市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审时度势,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平台,走“组团式发展”的道路。由“点状拉动”向“组团式发展”的演进,这种历史的必然既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也是全市改革开放前期成功经验的有效放大,同时也是今后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新思维和新模式。为此,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稿带动,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重点是要推出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活力、有效益、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全市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骨干企业对外招商嫁接,靠强做大做强。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南药股份青蒿琥酯产业化升级、三金药业脑脉泰中药产业化、千方药业公司提取槐米产业化,燕京(漓泉)公司年产5万吨啤酒扩产改造和三花公司宏兴酒业年产3万吨米酒生产线建设,福达集团曲轴扩产和传动系统等新品种的产业化、万向钱潮汽车底盘部件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磁式制动器扩大出口创汇和汽车底盘生产线、客车工业集团与柳州五菱集团重组桂客发展公司V2城乡客车系列新产品苏桥园生产基地、机床股份公司以自主研发的五轴联动数控万能铣床为核心大型数控机床产业化项目建设、橡机厂高精度硫化机生产线、航天电器公司固体继电器生产线和星辰电子公司交直流伺服系统生产线改造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嫁接重组,力争年内我市工业总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有15家,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50家,初步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市场、有竞争力、有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提升桂林市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为全市工业经济“组团式发展”奠定基础。

四、地方政府在工业管理职能上要从注重管理转向注重服务

加快职能转变,增强政府对工业发展的协调服务能力,这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来管工业,存在许多“越位”和“缺位”现象。这不仅弱化了职能部门参谋助手作用的发挥,甚至还影响全市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尤其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关心的问题,研究制定工业发展战略,研究通过改革开放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工业调整规划和实施意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控和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加强对企业生产安全的指导管理。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好政府职能部门参谋助手作用,改变过去那种既当“婆婆”又当“媳妇”、既“越位”又“缺位”的被动局面,不断提高协调和服务工业经济运行的能力和水平。市县两级职能部门要针对机构改革后新的职能,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理顺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服务大局、服务企业的意识,一心一意为企业的发展着想,积极主动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要集中精力做好经济运行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做好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运输,千方百计做好工业生产用电、用煤、用油和运输的协调工作,为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物资保障。

五、工业企业在管理上要注重管理方法、模式和产业方向的转变

先进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来自一流的制度,有制度的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从桂林市的工业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凭经验管理、凭个人的主观意愿管理的现象,导致内部资源没有有效利用,企业管理效率低、效果差,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桂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与世界经济接轨,这些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的制度不仅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和健全,还要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与世界经济接轨。因此,我们在抓企业壮大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制度建设,并善于用制度来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人治多于法治甚至代替法治的现象。要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按照世贸要求和国际惯例,建立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产权、生产、经营、用工、人事和分配等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了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同时,全市工业企业要能充分引入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通过引入技术,引入人才,引入资金的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灵活运用ERP、SAP等先进管理软件,全流程改造自身管理方法和模式,与世界先进制造业企业实现同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自身发展是思路上要更加注重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紧紧跟随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全区“十四加四”产业布局,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业和技术设备,把重心放在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资源低消耗产业上,保护好桂林的青山绿水,桂林的工业企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否则只图一时之利的企业迟早会被要求改造和搬离桂林。因此在桂林的工业企业要很好地利用和爱护好桂林这张难得的世界名片,不仅要有全球的发展眼光,能抓住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多方支持和补贴,实现企业的突破性发展和高速进步,同时还要为桂林环境的保护、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改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桂林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桂林整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桂林工业济的产业转型是工业经济发展必由之路,只有在工业布局上、产业选择上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定位,在政府服务上、企业观念上都实现了突破性的转变,桂林的工业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桂林的才能实现向现代化城市的轉变。因此,以上所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转变是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笔者对桂林如何才能改变工业发展现状,实现快速发展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1.桂林市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桂林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2010年工作报告

(作者简介:姜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学士与法学学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Dearborn)访问学者,现任桂林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广西桂林 541001)

(责编:若佳)

作者:姜路

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篇2:

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开发设想

摘要:从工业旅游的概念与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株洲工业旅游的现状,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了株洲开发“火车头”工业旅游的必要性,并结合株洲市独特工业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的优势提出了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项目规划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火车头;工业旅游;设想

1引言

工业旅游是以现有工厂、企业等工业场所和工业产品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通过让游客了解工业遗产、工业产品、工业发展成就、工业厂区风貌、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企业文化等工业相关因素,获取科学知识,满足行、食、游等基本旅游享受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提供集求知、购物、观光等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国外早已兴起且发展迅速,许多备受公众瞩目的著名企业因而成为旅游胜地,如美国国家造币厂、休斯敦宇航中心、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等。在国内有北京景泰蓝厂、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青岛海尔集团、三峡工程等已经对游客开放。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工业旅游,工业旅游对促进工业遗产保护、资源开发、科普宣传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目前以铁路或“火车头”为背景的工业旅游研究相对较少,对弘扬“火车头精神”的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研究是个空白。株洲具有独特“火车头”工业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通过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的开发可以提升株洲的城市品牌形象,打造株洲“火车头”城市名片,丰富旅游产品,推动株洲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多元化。

2株洲工业旅游的现状

2000年株洲市就提出发展工业旅游的设想。2004年醴陵红官窑陶瓷生产基地成为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红官窑工业旅游项目开发以来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带动第三产业产值逐年增加。2015年在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成功举办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首届湖南(醴陵)瓷博会,展会期间,参观人数38.6万人次,旅游收入1.78亿元。目前红官窑工业旅游项目主要是陶瓷艺术馆、博物馆、红官窑、国瓷馆,华联瓷业展厅等产品的参观、制陶体验与购物三大环节。

此外,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顾客对唐人神肉制品加工过程、生产现场和产品体验观摩。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千金药业、太子奶集团、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等工业企业接待顾客参观生产现场,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高新技术等都属于工业旅游的雏形。但这些旅游形式普遍局限于顾客参观工厂的生产过程或者自身特色商品展览,没有从工业旅游产品的视角定位来进行系统开发。

株洲市的工业旅游虽然起步较早,但旅游产品开发与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旅游创新不足,政府与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尚未形成鲜明的株洲工业旅游形象;二是政府对工业旅游重视不够,工业企业对开发工业旅游有顾虑,担心会影响其正常生产,因此积极性不高;三是缺乏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以红官窑工业旅游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内容、形式单一,使得株洲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与闲置现象严重;四是工业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的组合程度不高,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没有将工业旅游产品统筹规划到株洲旅游大市场中来,未能发挥资源集群效应。

3株洲开发“火车头”工业旅游的效益分析

3.1社会效益

3.1.1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株洲“火车头精神”城市品牌

工业旅游是提升株洲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工业旅游的过程中,既要让游客在参观游览中认识认同企业,也要让游客认知认同城市。“火车头精神”是株洲人精神风貌的高度浓缩,体现了株洲“火车拖来的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性,突出了江南重要铁路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凸显了株洲轨道交通这个标志性产业和经济属性。发展“火车头”工业旅游将承载这种浓缩的精神与元素,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湖南株洲。以“火车头”为龙头的株洲工业旅游将成为株洲城市发展的名片。

3.1.2丰富旅游产品,成为株洲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旅游业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并且趋于多元化。旅游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名山名水、名胜古迹、奇风异俗等,工业旅游是传统旅游产品的一种延伸。“火车头”工业旅游开发与传统的旅游资源不同,它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和产品,企业的厂房、产品、生产流程和工艺、企业的发展历史及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为参观游览的内容,拉近游客与企业的距离,满足游客对火车头和车辆产品制造,铁路运输现场,铁路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火车头”工业旅游开发丰富拓展了株洲乃至长株谭城市群的旅游资源。红官窑工业旅游项目已有一定基础,开发“火车头”工业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以“火车头”工业旅游为龙头的工业旅游将成为株洲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

3.1.3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高端智造”水平

开展“火车头”工业旅游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现代高端智造”企业的环境、生产制造的流程、中国高端轨道制造先进技术、铁路车辆产品、铁路运输枢纽的组织运行场景和铁路发展历史和文化等。使得游客近距离地深入了解认知企业和产品,对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企业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和推介,无形中提升企业的形象。同时,通过外国游客和对外开放交流,展示先进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水平和核心技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体现了株洲企业的贡献。

3.1.4发挥科普作用,提升民众对轨道交通行业的认识

工业旅游可以向游客普及工业知识,尤其是对于学生,如秦山核电站、海尔集团等企业开发的工业旅游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参观、体验、听介绍,可以增长见识、学到知识,很好的发挥科普作用。通过介绍现代“火车头”制造和株洲铁路枢纽的辉煌历史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史;通过参观现代生产工艺流程认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高端智造”水平;通过体验高速动车城轨列车和磁浮列车感受现代化的交通出行方式;通过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历史、我国轨道装备制造业的走向世界的战略意义,提升国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信自豪感。

3.1.5促进环境保护,推进“长株潭”两型示范区建设

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布局的南方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一直是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工业城市”在人们认识上一般是环境不友好与污染重的城市象征。没有来过的游客感受不到株洲是宜居的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更谈不上他们对株洲“火车头”城市文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认同。

在发展“火车头”工业旅游的同时,也必将会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促进环境保护,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会把美化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项目来对待,做到了工厂园林化和环境生态化。同时,发展工业旅游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会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3.2经济效益

3.2.1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从中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如门票收入、旅游产品销售收入和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间接经济效益一是工业旅游还会产生很强的正外部效应,为企业赢得无形资产;二是政务性接待转为有收入的旅游接待,不但消化了接待成本,而且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和潜在的综合效益,逐渐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3.2.2繁荣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是第三产业的龙头,有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发展“火车头”为龙头的工业旅游,株洲有了自己特色品牌的旅游项目,必将进一步带动株洲市乃至周边区域包括住宿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游览娱乐行业等的发展,并且能够促进商贸和流通业的发展,对繁荣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3.2.3带动区域就业创业

株洲工业旅游的开发,大量的游客带来大量的消费和需求,同时必将带动餐饮、购物、住宿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带动创业的机会相对较多,提供就业的岗位也相对较多。

4株洲开发“火车头”工业旅游的优势

4.1“火车头”概念丰富工业旅游资源

工业旅游资源是指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生产成果及其管理经验、工人工作场景为主要吸引物开展旅游活动的产业资源。株洲拥有丰富的与铁路相关的“火车头”概念的工业旅游资源。

4.2开展工业旅游区位条件优势

4.2.1交通可达性优势

株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与航运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长株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中的重要一角,与长沙、湘潭构成“品字形”。京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京广铁路和浙赣湘黔铁路在株洲(长株潭)形成“双十字”铁路枢纽。长沙地铁、长株潭城际铁路将形成示范区内便捷的可达性。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离株洲41公里30分钟可达。沪昆高速公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为骨干线路形成了株洲公路交通“十字枢纽”,同时国道、省道等各等级公路构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城市群便捷的交通网。

4.2.2自然与人文条件优势

工业旅游开发仅仅只是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方面,必须有其他旅游资源的组合开发才能促进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株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融汇交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根据“华夏祈福地,中部欢乐城”这一株洲旅游产业发展定位,有理由将株洲打造成全球华人炎帝文化圣地,华中地区“欢乐”休闲基地,国内知名的走向国际的“火车头”工业旅游基地和湖南重要商务休闲旅游目的地。

株洲周边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北有长沙历史文化名城及山水旅游资源,西有湘潭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南有衡阳祈福与祭祖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对株洲整体旅游业有着巨大的竞争威胁,但从整个大区域的发展看,如果发挥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的特色与优势,采取联动发展、资源互补,共同吸引游客,形成大旅游圈,极大地推动株洲旅游的发展。

5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项目设想

以株洲“火车头”精神的核心理念——“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作为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的标志性口号。充分发挥株洲“火车头”工业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的优势,以长株潭示范区和周边城市圈为内核,以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等城市为外核,拓展到全国乃至国外客源市场。

在工业旅游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旅游者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火车头”工业科教旅游和工业休闲旅游为发展重点,工业观光、商务旅游为两翼,采取综合开发模式,打造机车车辆生产工艺流程参观、列车编组与运输调度参观、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乘坐体验和“火车头”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例如在参观过程中通过有奖知识问答普及列车制造和交通规则方面的常识;设计形式多样的以火车为主题的工艺品、明信片等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吸引游客增加消费,提高经济效益。整合轨道交通龙头企业资源,全面集中展示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工业发展的历程和前景,力争将株洲建设成为湖南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工业旅游城市。“火车头”工业旅游项目设想如下表2。

作者:邓木生

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篇3:

工业旅游 带有历史烙印的产业

2016年底,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的发布,吹动了工业旅游的强劲东风,“大力推进工业旅游概念”使得我国的工业旅游产业开始不断升温。

2017年8月中旬,传出泸州老窖集团欲收购泸州老窖天府中学凤凰校区的新闻。有意思的是,该集团表示,本次收购不构成关联教育,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那么,一个酒业集团为什么要收购一个中学校区?泸州老窖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官方答案,“这次的收购实质上就是将国窖广场景区进行扩建”。

景区或旅游业务本身并非泸州老窖集团的主业,所以之前从未公开披露过“国窖广场”景区的经营状况。

然而,今非昔比,2016年底,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的发布,吹动了工业旅游的强劲东风,“大力推进工业旅游概念”使得我国的工业旅游产业开始不断升温。

事实上,工业旅游的产业链中,不乏巨头企业的身影。以贵州茅台为例,每年去茅台酒厂参观旅游的游客不计其数,其主要工业旅游景点包括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区、国酒文化城景区。公开数据显示,仅2016年1月到8月,茅台集团工业旅游收入就达到3000万元;2017年5月27日举行的“中国酒都·神秘茅台”酒旅文化年,茅台工业旅游更是取得了井喷式的增长。

《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2016-2025年)指出,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精神,以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城乡居民和旅游者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积极推动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纲要》提出,到2025年,将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10个工业旅游城市。

毫无疑问,未来几年,我国工业旅游产业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工业场地的商业路

工业旅游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最早,工业旅游更多是在工业遗存废弃旧址上通过再利用开发出的后工业景观公园,它承载着“保护”和“再利用”两个使命。

后工业景观公园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成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德国。它是将工业废弃地上的各种自然及人文环境要素统一规划设计,组织整理后,成为能够为游客提供工业文化体验及休闲、娱乐、科教、运动等功能的场地。这种开发利用,使得工业遗迹在受到保护的同时又为城市公共活動所服务。这其中,德国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被公认为是后工业景观公园的代表作。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其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曾一度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最终于1987年停工。这个与杜伊斯堡市共存了大半个世纪的工厂面临着严峻的抉择:拆除或者保留。

万幸的是,这个带着历史烙印的工业遗迹最终得以保留,并在1991年被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改建成了一个以煤-铁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设计师的原本目的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工业,而不是拒绝。

公园设计与其原用途紧密结合,将工业遗存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例如,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彼得·拉茨也因此设计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

如今,曾经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被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曾经的鲁尔工业区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排污河经过治理后,已变成一条供游人泛舟游览的河流……

重生后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如同一个讲述着工业技术、工业文化发展史的巨型博物馆,有着深厚的科学教育意义,每日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无数游客的参观,散发着德国西部重工业和工业遗址的魅力。

如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产品也在千变万化,从旅游供给的角度,有学者对工业旅游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运用工业本身独特的机能,如制造过程、产品特色、发展文化历史等,来作为旅游元素与吸引力的工业活动即为“工业旅游”。

事实上,继工业遗存旅游的成功,欧美等国的工厂旅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普遍开展起来了。工厂旅游为游客提供了到车间观看工业生产的机会,旅游业、工厂、游客这三个因素对工业旅游的开发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以说,是工业遗存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工厂旅游的发展。

而在工厂旅游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存这样简单的使命,工厂在让游客参观游览的过程中与顾客建立了更深一层次的关系,加强了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认知;而游客在参观游览工厂的时候,收获了相关的知识、发展文化历史、制造过程及新的消费趋向。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游客都得到了多重收益,尤其是企业,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在获得旅游收益之外,还收获了产品业绩的提升。基于此,工业旅游资源也呈现出多样性,例如:文化传承型、综合景观型、现代企业型、艺术品展示型、工业园区型和遗存与博物馆型等。

工业旅游的蓝海

但相比欧美的工业旅游来说,中国的工业旅游还处于萌发阶段。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全球著名的工业旅游城市。例如,汉堡、芝加哥等,每年都吸客无数。

而中国,还有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工业旅游的价值,没有摸透工业旅游的发展规律,一些企业缺乏高层次策划规划,仅仅停留在工业产品介绍阶段。

事实上,“工业旅游资源大约有两个来源:一是工业化过程中,有些产业衰败或资源枯竭,形成了很多工业遗存,旅游业可以借用;二是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新兴成果,如新的流水线和产品,游客感兴趣,也可借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表示。

工业旅游呈现出独特的观赏性、对旅游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旅游消费者素质较高等特性,使得工业旅游一直以一种高品位旅游方式的傲娇姿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它在实现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消费者对它的挑剔。企业的制造过程、产品特色、文化历史等是否能获得消费者的亲睐成为关键。同时,企业的保密性、安全性及管理能力、投入等都在反过来拷问着企业。

尽管如此,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工业企业对旅游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了工业企业的开放工厂、博物馆、科技观光园、遗址公园等,工业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期,工业旅游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工业旅游,尤其是一些知名企业早已瞄准了这片蓝海,其中不乏一些众所周知的大企业。例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四川长虹、广州本田等等。

由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青岛啤酒博物馆也是工业旅游中的佼佼者之一。资料显示,青岛啤酒博物馆自2003年建成开放以来,截至2016年11月已创造出45.58亿元的品牌价值,年接待游客达70万人次,旅游收入5000万元,也是青岛接到入境游客比例最高的4A级景区。

另一方面,除了自身资源和文化比较丰厚的企业之外,很多资源丰厚、特色鲜明的城市也将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中国是个工业大国,工业旅游资源类型全、覆盖面广。据统计,全国有262个资源型城市,都保留了一定量的工业遗存,有14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还有大量特色工业小镇,比如丝绸小镇、轻纺小镇等,都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除了体量越来越大,工业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未来5年,我国工业旅游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接待游客总量将超过10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总量超过2000亿元,实现综合收入总量可能超过直接收入的10倍以上,新增旅游直接就业超过12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新增超过600万人。

工业旅游是促进政府、游客和社区居民多方受益、形成多赢格局的重要渠道,种种国外优秀案例证明工业旅游不仅是双赢,更是多赢。

工业旅游进行时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企业在逐渐消失,一些新企业在崛起,一些企业文化在传承,围绕着工业记忆,多个城市大打工业记忆的感情牌。

2012年3月25日,天津空港经济区工业旅游项目正式启动,一批批众所周知的工业大项目成为游客参观的热点: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海鸥手表、中天纺博物馆、利民调料、启云科技、华大基因、应大皮衣等等,都成了天津工业游的热点项目。

除了工业城市天津之外,有着丰厚工业遗存的大庆也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大庆凭借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宝贵精神遗产和大量的物质遗产,开发了一系列工业旅游产品,如石油工业展馆游——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石油科技馆、石化总厂展览室等;油田纪念地游——大庆石油会战誓师大会遗址、松基三井、东油库、西水源、萨55井等;石油工业场景游——中十六联合站、1205钻井队等。

无独有偶,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工业品牌——“茅台”也带动了贵州仁怀市整个的工业旅游产业:巨型茅台酒瓶、国酒文化城、巨型石刻长龙、美酒河摩崖石刻等景点,还有金酱、九九坊、黔台、文创园、古镇、国联、红梁魂等20余个酒庄。

事实上,不仅珍贵的工业遗存在工业旅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新兴工业也在发挥着它们的魅力,如:航天发射中心、核电站、生物制药基地、互联网产业基地等。通过动画模拟,游客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装卸料机换料的过程和发电原理,还可以模拟装卸料机操作的整个过程。

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中,工业旅游不仅给企业和城市带来了直观的门票收入,还附带着可观的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旅游收入,最重要的是,企业与城市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运转中,收获了更大的社会效益与品牌价值。

例如:内蒙古伊利集团在2005年启动了工业旅游项目,推出了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并开放了40余家工厂:在奶粉样板工厂,游客可通过专门参观通道,了解整个生产线;在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游客可与小牛亲密接触;在草原乳文化博物馆,游客可从石器时代“穿越”到当代,系统了解北方游牧民族乳文化发展历程等。2005年至今,伊利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这其中,不仅给伊利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是产品销售和地方经济的带动。

分析人士认为,工业旅游将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旅游业态,形成科技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纪念性特色旅游产品类型;有利于落實“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形成完整、系统的全域旅游产品和产业推进模式;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推动工业企业由制造型向创造型、服务型转变,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和轻型化;有利于促进“产城融合”,拓展城乡休闲空间,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构建产业、城市之间诱惑力、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开展国情教育,有助于让全社会深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成就,更有助于客观审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而非强国的基本国情。

但另一方面,在迅猛的发展中,企业和城市同样也面临着棘手的问题:首先,企业在跨界发展旅游的同时,安全生产与旅游需求之间的平衡需要较长时间来调整;其次,城市的整体规划、管理能力及游客接纳能力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冷静来看,国家鼓励政策的东风虽然强劲,但是否能够驾驭、是否能够适应自身发展,仍需要各大企业及城市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工业旅游,对于游客来说,是一个新看点;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新卖点;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热点;对于城市来说,则是一个新亮点。可以说,我国迎来了工业旅游全面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若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工业旅游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作者:秦源

上一篇:配网技术电力工程论文下一篇:解志熙的现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