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服务领域

2024-05-07

远程教育服务领域(精选十篇)

远程教育服务领域 篇1

新右旗青少年活动中心总投资近1000万元, 于2006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 占地面积6509平方米, 建筑面积3540平方米, 内设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大型演出舞台、舞蹈排练室、乒乓球室、琴棋书画室、健身活动室和采编播音室等各类大小教室17间;现在岗人数14人, 外聘专业教师8名。

二、健全管理机制, 彰显牧区校外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旗青少年活动中心自成立以来, 不断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管理细则, 在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校外教育管理新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强化管理意识, 不断提升校外教育发展新水平

一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严格按照“三为主” (以预防为主、以常规性工作为主、以自我保护为主) 的要求, 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工作督查制度, 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强化安全管理入手, 杜绝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健全工作管理机制, 提升发展水平。根据中心发展的需要, 制订了一整套符合青少年活动中心特点的校外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通过经常性地进行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整改, 用制度改进管理方式, 用制度约束个人行为, 用制度不断推进校外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2.强化学习意识,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勤奋学习。要求每位教职员工时刻动悉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寻求学校教育改革与校外教育的异同点, 从而更好的把握学生, 把握课堂, 认真做到每节课都有预案和教后记;二是苦练内功。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 即每年“写一篇优秀校外教育论文”“编写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校外教材”“上一堂优质专业辅导课”“开展一次公益性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竞赛活动”。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 让每位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营造一个风气纯正、奋发向上的育人阵地;三是加强学习培训与交流。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和“校外教研”的培训方式, 提高教师素质, 提升培训质量。更新校外教育理念, 交流教学经验,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依托校外实践活动载体, 不断发挥育人功能

5年来, 新右旗青少年活动中心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为目标, 坚持“社会肯定、家长认可、学员满意”的原则, 以活动为载体, 以培训为基础, 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校外教育活动。

1.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

先后举办了“争当节能减排小卫士”小主持人比赛、“热爱科学、走进科技”科技小制作比赛、“我为奥运添光彩”绘画比赛、“小虎威威, 展我风采”寒假培训成果展示、“金鞍杯”蒙古象棋比赛、“草原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草原赞歌颂党恩”合唱比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 为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文体艺术特长提供了优质平台。

2.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主题鲜明的法制教育活动。通过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活动, 鼓励、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 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结合119消防安全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月等重要纪念日, 地震避震逃生模拟演练、“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交通知识教育等安全教育活动, 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

四、以做大做强巴尔虎“小金鞍”艺术团为特色, 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为集中展示青少年活动中心特长教育成果, 为具有艺术特长的青少年学生提供专业培训, 新右旗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运行初期便成立了极富民族特色的“小金鞍”艺术团, 并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轨道, 成为全旗教育系统一支较高水平的文艺队伍, 参加了旗、市、自治区乃至国外 (蒙古国) 各种文艺活动, 展示了全旗校外教育丰硕成果,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8年, “小金鞍”艺术团应邀远赴香港参加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华夏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中心、中国文艺交流网主办的香港“活力08童艺综合表演”, 舞蹈《巴尔虎少年》、小合唱《快乐的童年》分别荣获金奖、银奖的佳绩。2010年, “小金鞍”艺术团创作的群舞《巴尔虎金高娃》参加蒙古国东方省“中俄蒙巴尔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展演, 也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创作奖等三项大奖, 充分展示了牧区校外教育的丰硕成果, 也勾画了新右旗教育的一幅闪亮的艺术教育名片。

五、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 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发挥同频共振的作用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的可利用率, 让校内外教育在重功能设置上达到相互衔接, 互为补充, 从而整合教育资源、拓展空间, 我们中心坚持与学校增强互动, 根据学校教育和学生需求, 精心设计开发活动项目, 形成了校内外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的校外教育发展体系,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网络社区建设成为校外教育宣传、展示的新途径

2008年1月, 开通了中国校外教育网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青少年活动中心网络社区, 积极在中国校外教育网、中国少年宫协会网、新右旗政务网等网络媒体上发表文章信息, 宣传校外活动动态, 文章采纳量、浏览率均排名前列。其中, 在中国校外教育网发表文章1126篇, 排名第3位 (887所活动中心) , 浏览数29457人次, 排名第13位;2010年被评为中国校外教育网“优秀网络社区”。中国少年宫协会网文章采纳数187篇, 被评为2010年三月、四月份的“信息报送十佳”;新右旗政务网文章采纳数18篇, 排名19位, 浏览率排名全旗第二;教科局网文章采纳数45篇;今年三月, 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风采又入编《中国校外教育概览》一书。

七、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进一步促进全旗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5年来, 青少年活动中心立足自身优势, 积极协助旗直各单位、驻旗各大企业开展各类文体等公益活动。在5年中, 累计协助开展各类大型公益活动50余场次, 接待中央、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及各兄弟省市区领导500余人次, 逐步成为展示新右旗民族文化大旗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远程教育服务领域 篇2

【发布文号】教政法〔2017〕7号 【发布日期】2017-03-31 【生效日期】2017-03-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政法〔201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

(一)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深入推进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省级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和博士学位授权初审。稳妥推进部分高校自主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高校,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可不再要求培养年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加强授权监管,完善学位授权准入标准,强化专家评审环节,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对于不按照标准和程序办理、不能保证质量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二)改进高校本专科专业设置。除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外,高校自主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的专业,报教育部备案;自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支持高校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经学科和产业行业专家充分论证后,按照专业管理规定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信息服务,公布紧缺专业和就业率较低专业的名单,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开展专业设置抽查,对存在问题的专业,责令有关高校限期整改或暂停招生。

二、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

(三)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制订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指导标准和试点方案,积极开展试点。试点高校人员总量实行动态调整。纳入总量管理的人员享有相应待遇和保障。机构编制、高校主管部门发现高校在人员总量管理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等严重问题的,对相关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四)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岗位设置。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人员总量内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并主动公开,接受监督。岗位设置方案应包括岗位总量,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岗位的名称、数量、结构比例、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等。

(五)高校自主设置内设机构。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改革后要保障高校内设机构人员享有相应的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及相关待遇。

三、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

(六)优化高校进人环境。高校根据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需要,自主制订招聘或解聘的条件和标准,自主公开招聘人才。政府各有关部门不统一组织高校人员聘用考试,简化进人程序,为高校聘用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人事管理服务。高校在人员总量内聘用人才要围绕主业、突出重点、支持创新。

(七)完善高校用人管理。高校根据其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自主做好人员聘后管理。对总量内人员,高校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在人员总量外,高校可自主灵活用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履行合同,规范实施管理,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高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制订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办法和离岗创业办法。

四、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

(八)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高校自主制订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职称评审办法、操作方案报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高校主管部门备案。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校,可采取联合评审的方式。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进行抽查,对因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高校,要给予警告、责令整改;对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处理。

(九)改进教师职称评审方法。高校要将师德表现作为评聘的首要条件,提高教学业绩在评聘中的比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

五、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

(十)支持高校推进内部薪酬分配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要支持高校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实行符合高校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内部分配政策。高校要理顺内部收入分配关系,保持各类人员收入的合理比例。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

(十一)加强高校绩效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充分考虑高校特点,重点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集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的倾斜力度。高校根据备案人员总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层次等因素,自主确定本校绩效工资结构和分配方式。绩效工资分配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高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

六、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

(十二)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管理。财政部门要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优化高等教育拨款结构,加大基本支出保障力度,基本支出占比较低的地方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合理安排基本支出。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完善资金管理办法,采取额度管理、自主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扩大高校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进一步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划分,逐步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逐步实现用款计划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报。

(十三)扩大高校资产处置权限。适当提高资产处置的备案和报批标准。高校自主处置已达使用年限、应淘汰报废的资产,处置收益留归学校使用。税务部门要执行好各项涉及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校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完善内控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规定管好用好各项经费和资产,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高校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高校应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

(十四)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本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院(系)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十五)加强制度建设。高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教育法律规定的基本制度,依法依章程行使自主权,强化章程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方面的基础作用。完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对工作中的失职失责行为要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抓紧修订完善校内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十六)完善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进一步健全高校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推动学术事务去行政化。提高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发展、学术评价等事项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同行专家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十七)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积极推进高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等校务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学校安全稳定的情况外,均应当依法依规公开相关信息。畅通监督渠道,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等力量在监督中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信息公开实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八、强化监管优化服务

(十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支持高校适应创新发展需要,推进治理结构改革。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通过完善信用机制、“双随机”抽查、行政执法、督导、巡视、第三方评估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九)加强协调与指导。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调,相互配合,整体推进。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防止“同质化”。对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高校给予必要政策倾斜。要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十)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各地各部门要简化优化服务流程,精简和规范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让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从过多过苛的要求、僵硬的考核、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依托“互联网+”,积极推动高校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抓紧修改或废止影响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不合时宜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保持改革政策协调一致。做好改革的总结推广和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教情,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和高校实际,抓紧细化高校人员总量、职称、薪酬等方面改革的试点或落实办法,大力推进改革进程。各高校要及时制定实施细则,向院系放权,向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教育部 中央编办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7年3月31日

拓展服务领域 提升服务水平 篇3

同时,本期“理论探讨”精选了《档案社会化服务的特征、功能和原则》《基于面向对象方法论的电子文件管理整合初探》《Web2.0技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促进研究》三篇文章。前两篇文章主要基于社会化的视角,前者以档案社会化服务为立足点,重点阐述了档案社会化服务作为档案领域兴起的新型服务,应该具备的特征和功能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后者则提出电子文件管理整合是社会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类的整体性、封装性和继承性,及其在具体操作中优势,达到用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收效的局面。作为“理论探讨”第三篇文章的《Web2.0技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促进研究》一文,主要针对非遗建档保护工作存在的弊端,认为Web2.0能够开发非遗资源管理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从而有效促进非遗资源收集、宣传、鉴定和分类,以促进非遗建档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业务研究”中的《北京市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浅析诉讼档案的公开》两篇文章,主要针对2014年的两大热点——“国家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时隔30年的首次修改《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从档案工作的角度对其解读。《档案“泛化”背景下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基于协同理念的电子文件管理策略研究》两篇文章,则主要从“泛化”理论和“协同”理论出发,前者阐述了要以“泛化”视野,包容文化遗产“泛”档案,以“泛化”收集、“泛化”鉴定和“泛化”管理应对文化遗产档案的民间性、多元性、过程性,以实现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后者强调就电子文件管理中要融入协同理念,打破机制壁垒,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和资源整合共享。最后两篇文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印象调查及启示》和《对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建档案信息异地灾备的思考》则着眼于档案馆工作,前者通过调查结果重新定位或修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品牌形象,以推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发展;后者则结合远程异地灾备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对传统的灾备模式与云灾备模式进行讨论后,进一步提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同智慧城市结合才可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城市管理的建议。

如何保障档案部门开展利用服务工作无后顾之忧。本期“域外采风”《美国国家档案馆核心职能与启示》一文,介绍了美国国家档案馆将其核心职能定位为利用服务,并从馆藏、服务、经费三方面分析了该核心职能实现的保障,为我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点击馆藏”《档案寻忆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岁月》刊载出大量珍贵的老照片,生动再现了修建十三陵水库时如火如荼的劳动场面,寻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同样,本期“档案文化”板块也是精彩纷呈,处处洋溢着京味文化。其中《说说老北京的响器》一文简要介绍了老北京各种响器的由来与作用,栩栩如生的图片仿佛让人置身于老北京的胡同与集市中;《清末民初北京警察机构的嬗递》追述老北京警察文化演进的历史记忆;《北京首家民族资本的电业公司》讲述了这家百年历史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折射出北京电业发展的不平凡经历。

远程教育服务领域 篇4

1 视频通讯技术应用的意义

1.1 全面提高兽医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依托山东动物疫控网(www.sdadc.cn)行业资源优势,结合山东省兽医院网站(www.sdvmh.com),整合畜牧行业资源,特别是专家资源,如疫控系统、科研院所、动物医院、养殖场、养殖户等资源,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提供对上对下的视频咨询、视频培训、视频会议租用等平台,实现兽医专家、养殖场(户)、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等各级人员的语音、视频互通交流,构筑一个各级人员相互沟通交流的“高速公路”。在此架构基础上,还可以引入兽医电商、畜牧投入品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实现网上商城,打通互联互通渠道,实现信息流、技术流、产品流的有效流动,通过视频通讯技术,真正实现农村畜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1.2 全面提高兽医服务反应速度

畜禽养殖场一般都建设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有些养殖场建在山区,养殖场一旦发生疾病或疫情,求医相对比较麻烦,加之化验、检疫等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往往会延误病情,造成重大损失,通过远程诊断技术,用户可以直接及时和兽医专家取得联系,以便更快地解决遇到的疾病问题,大大降低了畜禽疾病的发生风险。

1.3 减少畜禽重大疫病的传播

随着养殖规模化的发展,动物疫病其实已经成为养殖行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疫病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养殖场的生死存亡,而疫病防控又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它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畜禽产品的流通,特别是病死畜禽或者带毒动物都将是很大的传染源。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养殖场疫情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和控制,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将随之降低,从而减少畜禽重大疫病的传播。

2 在养殖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2.1 建设网上远程诊疗平台,搭起沟通桥梁

通过VIDYO程序的“云视频”产品,构筑“兽医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实现兽医技术的远程诊断、远程培训、远程技术指导等,直接打通高级专家、实用新技术和终端的市县疫控系统、养殖企业、养殖户的通道,满足其对技术和产品的需求,实现信息流、技术流、物品流的有机整合。通过信息化将最需要的兽医技术服务送到兽医最基层、养殖场(户)第一线,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2.2 运用远程视频可以现场诊疗、答疑解难

动物疫病是养殖场(户)最头疼的问题,动物突然发病是养殖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养殖场(户)如果临时有事不能到兽医院进行诊治,而病情又迫在眉睫,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远程视频诊疗面对面地向专家进行求助,及时得到专家准确的诊断、治疗指导,从而有利于缓解病情、消除疫情。

2.3 提升兽医专家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视频通讯技术,一些专家、教授将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平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更大范围地分享给整个社会,最大程度地利用专家资源,同时也给我们的专家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真正意义上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4 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视频培训、视频会议的大规模使用将给整个行业产业链的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互通有无,互相交流和学习,将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2.5 带动行业良性发展,培养新型农民

我国有9亿多农民在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畜牧业又占整个农业超过3-6成的比例,畜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农民从事养殖业的积极性,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养殖的后顾之忧,大大提高他们从事养殖业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通过学习和培训成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3 视频通讯技术应用路线

建立畜禽疾病防治专家信息系统,创建兽医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利用VIDYO“云视频”与各级疫控系统、养殖企业、养殖户以及动物门诊相通互联,可以进行动物疾病远程诊断,畜牧兽医技术咨询、服务、培训以及电商的开展。通过视频通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将顶级专家资源及技术推广到养殖一线上,提高基层人员和养殖场(户)的技术水平,及时、专业地解决好养殖场突发疾病的问题,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视频通讯技术应用路线见图1。

4 技术的创新点

4.1 高端专家的平民化服务

专家人才的金字塔结构(见图2)注定让一些顶级专家只为部分人员服务,而这些专家所占有的知识和社会资源,恰恰是很多普通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所不具备的。通过山东动物疫控网(www.sdadc.cn)、山东省兽医院网站(www.sdvmh.com)平台及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结合,可实现顶级专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技术共享。

4.2 直接性、快速性、专业性、准确性

通过网络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养殖场户可以面对面得到专家直接、快速、专业、准确的答复,比单纯的语音听话更清晰、更全面,从而更好地为养殖场(户)提供兽医技术服务。

4.3 扩大专家的服务范围

将专家的身边服务扩展到最基层、最一线的养殖场(户),让他们也能得到顶级专家的兽医技术服务。

4.4 服务的同时可反向收集相关信息

在给养殖场(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可将养殖场户自身的养殖信息、免疫程序、用药情况和发病情况一并了解,收集汇总,进行评估分析,有利于制订下一步的综合防控措施。

4.5 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兽医行业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完善兽医卫生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远程诊断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机制,可促进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4.6 提供定制性、目标性、专业性的技术培训

基层兽医人员从事不同方面的工作,需要不同方面的兽医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培训,然后通过远程视频技术进行目标性、专业性的培训。

4.7 软件、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多终端兼容性,分辨率高

应用VIDYO程序的“云视频”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软件,具有多终端兼容性。使用者只需通过互联网界面,进行简单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与客户同步分享语音、视频及数据文件,具有高度网络自适应、终端自适应的视频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探索应用VIDYO程序的“云视频”产品,可便捷接入高分辨率的终端图像采集设备,提高了成像水平和分辨率,能够清楚地显示移动图像、病理剖检等细微图像。

服务领域消费维权情况汇报 篇5

今年以来,我局发挥监督网络作用,提升消费维权水平,深化消费教育工作,提高服务行业自律。现将消费维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计划周密

为切实加强消费教育工作,我局把消费维权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多种措施,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实施,通过各种手段创新维权工作,进一步推进了消费维权工作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

二、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引导

我局通过加强对电信服务、家电维修、旅游服务、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服务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使广大消费者对日常生活服务业的营销方式和经营手段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确保消费者放心消费。今年以来,我局共受理服务领域申诉5起,处理5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07万元。2011年8月22日,我局接消费者投诉,称其于2010年12月10日在中国电信营业厅购买手机,商家承诺买手机送200元话费,使用后发现商家没有履行承诺赠送话费,而且该号码还拖欠话费30多元,要求工商部门帮助索取多收的费用。我局接诉后,立即展开调查,经向电信部门了解,得知该消费者这几个月没有消费任何话费,所扣除的费用是每个月的来电显示和套餐费,而电信部门承诺赠送的范围只是通话费

用,不包括来电显示和套餐费,因此造成消费者手机欠费。后电信部门赠送消费者一张内存50元话费的新卡,并承诺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继续履行赠送话费约定。我局及时对电信部门提出如下四项规范意见:一是要向消费者提供详细的材料;二是必须告知消费者此项活动的消费方式;三是在交费时,营业员要认真提醒接受此项活动的用户,这种活动消费方式的时限性。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强化阵地建设 拓宽服务领域 篇6

领导重视是关键

息烽县委离退局(无老干活动中心)业务用房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面积仅400余平方米,如今房屋屋顶漏水严重,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无场地、无设施、无经费,且该办公地已列入县城南门片区旧城改造范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新建息烽县老干活动中心,面积控制在2000平方米以内。项目于2012年5月启动建设,今年6月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给老干部提供方便,办公用房设置了公用电梯,购置了部分健身器材和必要办公设备,总投资近500万元。

为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协调不到位、工程进度慢等问题,县委书记张定超、县委副书记县长钟阳以及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方志立等领导亲自召开专题会、协调会解决,明确将建成县老干活动中心纳入“十二五”规划并作为2012年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今年7月,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小乐一行,在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宗玲玲一行陪同下,对息烽县创建“县级示范性老干活动中心”进行验收,受到验收组的一致好评。

规范管理是前提

全县目前共有科级(含副科)离退休干部404名(其中离休干部23名、县级退休干部51名,科级退休干部330名),离退休干部遗属遗霜132名。为做到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一是健全完善离退休干部信息台帐,将离退休干部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做到一目了燃,心中有数。二是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了老干活动中心主任,明确了活动中心管理人员,确保了老干部开展活动有人服务。三是按照“动静分离”的原则,设置办公区、活动区。活动中心功能相对齐全、设施较完备,是县老干部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每天都吸引了众多老同志前来参加活动,极大地增进了老同志的身心健康。四是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县的综合目标考核。特别是领导重视、重大节日期间走访慰问、为老干部解决特殊困难及信访维稳等方面进行规范,真正做到服务老干部的事有人做、老干部反映的问题有人管,从而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待遇的落实。

思路创新是源泉

一是创新老干部工作的思路。在老干部工作中,要主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开展“三找”(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找老干部工作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

二是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探索开展“亲情服务”,做到生病住院、生活发生困难、各项待遇落实发生困难、思想有顾虑必访等“八个必访”。

三是创新老干部学习活动方式。依托新建成的活动中心,结合老干部生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规范设置健身、书报、棋类、麻将等功能相对完善的活动室,努力为老干部学习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四是创新老干部工作体制机制。为把老干部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今年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县直各部门、社区、乡镇目标绩效考核,真正从制度上保证老干部工作落实到位。因此,要从适应老干部工作需要的大局出发,在体制机制上予以保证,以推进老干部事业长足发展。

阵地建设是保障

息烽县老干活动中心的建成,为全县老干部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学习、活动场所。老干部活动中心作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在满足离退休干部终身学习的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拓展离退休干部社会生活空间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要坚持“四个相结合”,即外部建设与内部建设相结合、传统工作内容与创新工作内容相结合、日常活动与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老干部自我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老干部的“幸福感”。

远程教育服务领域 篇7

此次东软推出的面向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平台被命名为“熙康”。熙康业务是一个开放式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它通过领先的IT网络技术和专业的远程监护设备, 依托合作医院知名医疗专家与专业健康顾问团队, 为追求健康生活品质的个人与家庭提供科学、系统及全方位健康管理与服务, 从个性化健康检查、专属健康档案、慢病健康促进、健康维护方案到家庭健康远程监护、专署健康顾问、医疗专家和全程绿色就医等一系列的人性化贴心健康管理服务, 真正把专业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带进家庭, 从而改变过去传统的有病才就医, 健康状况无从管理的历史。

全面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一生的健康进行有计划的管理, 即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康复期人群的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监测, 分析、评估, 预测、预警、干预和维护的过程。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2008年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2.6亿, 其中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达28.3%。而慢性病死亡已占总死亡率的75%, 而专家预测到2020年, 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85%。健康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和国家医疗费用支出的有效手段, 中国人更需要健康管理。

据东软医疗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健介绍, 健康管理和服务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到10年时间, 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现有的健康体检中心多半是偏重医学体检, 无法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健康管理和服务。东软医疗以国家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 凭借在医疗设备和医疗IT解决方案领域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 整合国内一流医院的体检、诊断、治疗等设备设施和专家顾问资源, 为个人和家庭打造一个绿色的、人性化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将最新的医疗科技服务于民生。

据了解, 东软熙康业务包括:健康体检, 健康档案, 健康咨询, 健康风险评估, 健康干预指导, 健康促进, 网络健康社区, 私人健康顾问, 专署医疗专家, 家庭远程健康监护, 门诊预约, 住院预约, 手术预约, 特需医疗等十多个产品和服务。

刘健在会上表示, 2009年对于东软医疗来说, 是一个收获之年, 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4月, 东软率先针对国家新医改发布了“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5月, 东软医疗公司研制成功了代表核医学技术最高水平的大型影像诊断设备PET, 并一举获得美国FDA认证, 由此东软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生产并面向国际市场销售PET的公司;7月,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旗舰新品NeuViz 16多层螺旋CT正式发往美国, 此举填补了中国在多层螺旋CT市场的空白, 也标志着东软16层CT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全球高端医疗市场。同时, 继16排CT之后, 超导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等旗舰新品将陆续问世, 这将为东软医疗公司的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也为东软医疗进军全球高端医疗市场奠定基础。10月, 熙康业务的推出标志着东软医疗三大核心业务战略布局的完成, 东软医疗开始向全球领先的医疗设备、医疗IT解决方案与健康服务的供应商迈进。

在医疗设备产品与服务领域, 公司拥有系列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产品。东软医疗公司的产品目前已销往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 同时在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中东以及非洲等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设备安装, 在全球拥有5000多家大型设备用户。在医疗IT解决方案领域, 公司提供PACS/HIS/LIS/EMR/RIS、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网络医疗健康社区服务平台等软件产品与服务。在健康服务领域, 公司提供“熙康”这一全新的家庭健康动态监护与专业健康管理服务, 致力于专业健康服务走进家庭。

远程教育服务领域 篇8

一、河北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河北已具备了加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和条件, 只要紧紧把握当前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机会, 全省服务贸易将发挥巨大的发展潜力。

1. 服务需求增强将扩大服务贸易发展空间。

国内服务需求能够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从而增强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能力。生产者服务需求与国内经济规模成正比, 消费者服务需求与人均收入水平也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GDP和人均GDP都呈不断上升趋势。河北GDP由1978年的183.0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3709.50亿元;人均GDP由1978年的364元增长到2007年的19877元。目前, 河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产业升级、城镇化水平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日益突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的生产服务需求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引致的消费服务需求, 都将为服务业发展增加新的增长动力, 从而为扩大服务贸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服务业发展加快将为服务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为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河北推出多项利好政策, 如准入门槛降低、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等, 将进一步放宽价格、收费、投资等方面的政策, 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方面向服务业倾斜, 城镇黄金地段优先用于服务业发展。随着近年来河北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 河北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由1994年的31.20%上升到2007年的34.01%。同时, 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传统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不断下降, 现代服务行业迅速崛起。另外, 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外商投资河北的重要新兴领域, 服务贸易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货物贸易的拉动效应将拉动服务贸易总量增长。

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许多服务贸易是伴随着货物贸易而发生的, 如国际货运服务、保险服务、进出口信贷服务及运输机械的跨国维修和保养服务等。从逻辑上看, 直接由于货物贸易而产生的传统服务贸易也是现代各类新型服务贸易的历史起点。近年来, 河北货物贸易保持快速增长趋势。1978年~2007年间, 河北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从2.76亿美元增加到170.17亿美元, 增长了60.66倍;进口从0.22亿美元增加到85.22亿美元, 增长了386.36倍。货物贸易的增长将直接拉动与其密切相关的运输、保险、国际结算等部门服务贸易的发展, 从而带动河北服务贸易总量的持续增长。

4. 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空间巨大将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加入WTO后, 随着我国在分销、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法律、旅游、交通等众多服务贸易领域的承诺得到落实, 服务贸易部门不断开放, 这为河北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金融、保险、会计、律师、教育、咨询等国内服务领域的需求将继续扩大, 通过国际市场和外国在冀附属机构获得服务将更加普遍。同时,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 更多的河北企业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提供的服务将逐渐增多, 河北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逐步得到提升。

5. 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将成为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从当今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上看,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 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国际服务贸易, 比如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项目发展迅速, 而且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进入“十一五”期间, 河北新兴服务贸易已开始显露出发展潜力, 发展速度加快, 将成为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同时, 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也为河北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由业务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

二、河北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

按照服务贸易中对劳动力、资源、资本、技术和知识等投入要素的密集程度, 将服务贸易分为三种类型:

1. 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

这类服务包括旅游、劳务输出和建筑服务等。这些部门的出口基数大, 在现有基础上增长率的小幅增加, 对出口总额的扩大影响巨大, 既能带动大量劳务输出和技术输出, 获得非贸易外汇收入, 又能带动有形产品的出口, 当前和今后都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领域。

2.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

这类服务包括运输、通讯服务、工程建设服务等。这些部门资本和技术含量高、产出大, 是当今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强势领域, 对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增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这类服务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咨询、特许权和专利使用费等。这些部门技术和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节能, 属于增长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部门, 是各国服务贸易竞争的焦点, 只要政策得当, 会对服务贸易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明, 以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可以形成后发优势, 实现跳跃式增长。按照扩大传统服务贸易出口与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 河北要深度挖掘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 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 进一步扩大河北服务出口的比较优势;同时, 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以取得竞争优势, 增强服务出口后劲。

河北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是, 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劳务输出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 重点培育信息网络服务、视听娱乐服务、软件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民族文化等现代服务贸易。此外, 一些具有河北地方特色优势的产业, 如中医药服务、武术、杂技、戏剧等, 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对这些部门予以特别指导, 全方位地推向国际市场, 进一步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加快河北服务贸易发展的途径

1. 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支持体现在对服务业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方面。大力营造公开公平的政策环境, 实行公开透明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 取消限制服务业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 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外资可以进入的所有服务领域。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和激励服务竞争,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和规范服务业形成各种自律性中介组织, 如行业协会、自律工会等, 主动调整行业内竞争秩序, 以此来增强行业内协调能力和一致对外的竞争能力。

2. 改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对河北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 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以及归口管理部门。在商务厅设立专门机构, 对服务贸易进行统一协调和综合管理。政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与协调, 共同提供有关市场、外国经贸法规等信息咨询服务和税收、融资、规划用地、出国人员审批等优惠政策, 帮助企业打入国际服务市场, 提高在全球服务市场中的占有率, 建立服务贸易信息定期发布机制。

3.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

生产性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能够集中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可以带动消费性服务贸易的发展, 推进消费性服务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内容更新。要加快引进为制造业服务的商务服务、物流、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使用、广告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在消化吸收后努力形成河北服务出口新的增长点。

4. 实施技术创新和培育国际品牌。

技术落后严重影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加强技术创新, 是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发展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同时, 培育国际驰名服务商标和知名服务品牌, 在研发能力、企业品牌、人才集聚、关键技术控制和全球营销市场网络等服务领域建立起核心竞争力。

5.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机遇, 积极拓展渠道, 提高承接全球外包服务项目的能力。引导企业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 吸引包括新设投资、收购兼并、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业转移。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构建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

6. 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

创造条件鼓励服务型企业到境外投资, 设立采购、分销、研发、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机构, 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撑。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和贸易公司, 到国外开办分市场, 健全营销网络, 提高河北服务业的国际市场份额。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小企业和大的制造业企业集团向海外拓展, 从事跨国经营, 开展国际服务贸易活动。

7. 保证服务贸易发展的人才需要。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研究 篇9

一、公共服务领域的界定

“十一五”规划纲要 (草案) 中, 首次划定政府公共服务领域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以及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国防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 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 并将更多的财力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在“十一五”规划中的22个主要指标中, 有8个反映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在约束性指标中,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也属公共服务范围之内。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然而, 长期以来对政府应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 许多人并不明晰。规划明确公共服务领域, 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 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这无疑为各级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了制度引导, 有助于各级政府更准确地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或缺位, 有利于政府官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公共服务领域, 强化政府承担公共服务之职责, 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 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

1.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

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和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 而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是目前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以来,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各民族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较快进展, 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此外, 经济发展本身并不一定会自动带来人民福祉的提高, 因为市场机制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因素, 但也存在资源配置和分享不均衡等问题。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还没有被完全纳入服务对象。从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基础、公共财政的来源与投向、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综合来看, 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以及民族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差异十分明显。

2.民族地区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是民族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服务的财务基础。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身的财政收入难以支撑地方社会发展的支出, 因而国家一直都采取提高民族地区财政预备费的设置比例等优惠财政政策,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94年, 国家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原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补助和专项拨款政策全都保持下来。国家和上级政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 增加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 用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而民族区域地方政府在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 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 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 提高地方的财政供给比例, 逐步完善民族地区的公共财政制度, 确保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

3.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责任不清晰

长期以来, 中央与民族地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事权责任混淆不清, 中央政府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责任下沉过多, 民族地区政府承担许多本属于中央政府的特殊性事权责任, 如:边疆安全防护、反“三股势力”、民族文化保护等。根据公共经济原理, 应按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和受益范围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责任。全国性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来提供, 受益范围局限于民族地区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由民族地区政府负责提供, 介于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公共产品, 分清主次责任, 由中央、民族地区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共同提供。具体而言, 中央政府应承担国防安全、外交与国际事务、义务教育、重要科学研究、全国性公检法司、制定财政货币政策等职能。民族地区政府应承担辖区内治安、消防、供水、垃圾处理、城市建设与维护等地方性公共产品。对于跨流域的大江大河治理、跨省区的交通设施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承担为主, 民族地区和其他地方政府为辅。鉴于民族地区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巨大的差异性及对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重要性, 中央政府在边疆防护、宗教事务、民族文化保护、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荒漠化治理等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应承担绝大部分支出责任, 民族地区政府发挥辅助职能。

三、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的措施

1.提高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部门获取、配置和运用资源进行公共服务的本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就是开发、增强、优化、发挥公共服务能力的活动和过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事关民生,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 促进公平公正, 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进而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2.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且日益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与核心职能, 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政府转型的核心, 就是在科学、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 确立以公共服务为主体的政府职能, 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从而为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提供制度基础。以民生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是民族地区优质国民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众就业、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实现者和推动者。

3.提高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公共产品生产和投资的主体应从单元到多元, 尤其是要允许和鼓励私营企业生产经营公共产品, 另外还要大力加强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 单靠政府显然不够, 即使政府有实力保证供给规模, 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供给结构上的矛盾与失衡。因此, 政府应该对公共产品的均衡产量作出决定, 委托私人企业进行生产, 以拍卖人的身份发挥作用。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公共产品生产领域, 当然对于哪些领域、多大程度、以何种方式允许私营企业进入, 还需各级政府灵活掌控。

4.加快构建民族地区合理的财政体系

公共服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得不到充分重视;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资源投入不足。由于民族地区信息不灵、交通闭塞和经济基础薄弱, 尤其是市场经济滞后, 财政收入不足成为提升民族地方政府能力的羁绊。因此, 民族地方提升政府能力, 增加和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增加财政收入。首先, 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民族地方政府的倾斜力度, 确保对于民族地方公共服务项目的转移支付。其次, 通过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来促进民族地方经济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

5.加快民族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创造了很多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方式。但目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很多服务方式还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服务方式必须由“强制”的单一服务向平等协商、引导的综合服务转变, 由“暗箱”服务向透明服务转变, 由局部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 由只顾眼前的服务向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转变。当前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努力使服务更透明、更公正、更高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服务方式的创新, 发挥政府的整体功效, 从而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十二五”时期, 民族地区群众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之间的矛盾将是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如果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与其他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持续拉大, 必将对民族团结与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从保障边疆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团结的战略高度出发, 推动公共资源优先向民族地区配置, 优化民族地区公共产品治理结构, 既非常紧迫, 也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郭宝亮, 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2]王莹.加拿大的均等化制度与中国的现实选择[J].特区经济, 2008 (1) :90.

[3]陈海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J].中州学刊, 2007 (3) :32.

[4]高尚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N].人民日报, 2008, 05, 07 (7) .

水产品流通和服务领域先行者 篇10

北京海洋大道水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 年,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112 号鸿泰天成411室。公司围绕水产品流通和服务领域, 致力于产销地连锁性批发市场群的建设管理、水产品贸易、水产信息及水产物流配送业务。公司下设国际贸易部、采购部、市场部、营销部。主要经营进口冷冻海洋产品、肉类冻品, 产品品种多达百余种。主要供应全国各大水产贸易批发市场、星级酒店、A级餐馆、社会团体等。

公司始终奉行诚信的立业理念, 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把公司做到国际化——看问题的国际视野, 交朋友的国际商圈, 做企业的国际水准。目前公司率先与国外商家合作, 促进国内食品界与国际食品行业接轨, 建立起通往世界海产品的桥梁和纽带。现在, 公司已经与亚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大多数世界著名的食品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业务往来, 产品购销全球各地, 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购销网络。

上一篇:胃癌DNA甲基化下一篇:设计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