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审计风险

2024-05-05

基建审计风险(精选十篇)

基建审计风险 篇1

(一) 外部环境分析 (1) 政治法律环境。我国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 着力推行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转变, 鼓励高校扩大招生。在扩招政策的带动下, 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日益深入人心。从国家立法来看, 《教育法》、《会计法》、《审计法》早已颁布实施。教育部制订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规范》、《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 各省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高校也陆续制订了相应的基本建设审计实施办法。但政策法规不配套或执法不严的情况屡见不鲜。

(2) 社会环境。近年来, 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 各省政府和财政、教育等部门重视高校基本建设工作,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加强对高校建设和资金使用的指导、监督, 为高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校自身抢抓机遇, 积极筹措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 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部分高校能够基本按照建设程序和工程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 按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的规定核算工程成本、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以及重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等, 在促进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建设成本控制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内部基建审计在高校健康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对审计也投入更多关注。

(3) 行业环境。从审计来看, 由“审计风暴”为代表的政府审计, 引起社会强烈持续关注;从基本建设来看, 因其劳动密集型、管理难度大等行业特点和高校近年来因扩招和教学评估而超速扩张建设的背景, 使得高校基建审计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政府因对公共事业审计而无暇顾及高校, 从而使得高校内部审计成为高校基建审计的中坚力量。

(二) 内部管理分析 (1) 职能和机构。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和

高校内部制定的管理办法, 为高校内部基建审计明确了职责和目标。高校内部基建审计的审计实践结果也显现了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有为到有位、有威, 高校内部基建审计工作得到广泛的认可。尤其是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这是高校内部基建审计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的根本保障。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部分, 它是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学校分管领导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 其使命是要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 实现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内向性, 决定其独立性是相对的。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难免受到限制和制约, 影响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2) 人力资源利用。高校人才集中, 拥有广泛的人才优势。一些综合性大学, 开设经济类、管理类专业, 甚至有工民建专业教师, 高校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近年来, 在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下, 采用高校互审、集中送审等方式, 发展出新的高校基建审计模式, 委托中介机构审计业务的管理也不断发展。同时, 随着高校内部基建审计的深入人心,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办公经费等也得到基本保障。但由于人才流动和审计合作方式受现有体制限制等客观因素, 以及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基建审计过程中, 依法审计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低、实践操作不娴熟, 组织、判断、协调、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不强, 高校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呈现明显不足。

(3) 技术和方法。高校普遍采用电子化办公, 利用电子政务, 会计电算化等手段取得和传输信息, 审计软件和工程造价软件也相应的得到普及和应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 一些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能够得到及时贯彻实施。但实际工作中, 因受审计项目工作时间的限制, 现代审计多采用抽样技术, 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 这样的审计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审计误差;因受审计成本效益的制约, 审计人员会只选取对审计意见形成影响较大的审计程序, 这种取舍审计程序的判断可能会导致审计意见失真。因此, 使用现代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时, 需要接受一定的审计风险。

(4) 内部控制。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一般都有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 如实施审计结果复核制度, 即审计过程中任何审计事项均以审计组方式进行, 相互复核, 初审后须经终审才能出具审计结论, 但一些关键环节的控制以及制度执行力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三) SWOT分析

根据高校内部基建审计基本情况, 结合上述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管理分析, 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估。

(1) 优势分析。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人员熟悉学校和审计项目的情况, 能够掌握和随时获取各种有用信息, 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并提出改进意见。实施审计的过程中, 内部审计的职能使得审计人员有权利对与被审计对象有关的学校内部组织或部门进行观察、询问, 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角和透彻的了解得出更具有价值的审计结论。对于高校内部基建审计委托中介机构等业务,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人力的不足, 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保证了审计评价客观性, 还大大地减少了高校与施工方的经济纠纷。另外, 委托中介审计使高校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了同样甚至更好的服务, 产生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果。在与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的接触中, 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2) 劣势分析。高校审计机构起步晚, 且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是以财务人员为主, 严重缺乏建设工程、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新校区建设,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已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 可是专门设置工程审计科或配备具有专业资格审计人员专职从事基建审计工作的学校并不多, 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都是财务审计人员担任了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与基建修缮等多重审计任务, 却缺少相应的工程和造价管理执业资格, 这就使得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增加, 出具的审计报告法律效力大打折扣。再者, 高校委托基建审计业务中, 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对学校内部情况的了解难以全面和深入, 且有些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队伍也是良莠不齐,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

(3) 机会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教学用房、学生公寓等各种教育教学基础资源的匮乏, 使得高校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新时期。高校内部基建审计是高校基建控制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加强学校基本建设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大防范和制约力度, 保证工程质量,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4) 威胁分析。高校部分基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在履行职责时, 不能保持应有的廉洁, 不能正确履行审计职责, 如故意放弃对一些舞弊行为的追查和揭露, 徇私情、害怕打击报复等;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个人能力和责任意识差等原因而使审计风险加大;其他部门利用额外收益的诱惑, 对审计人员的正常工作进行干预、限制, 影响审计执业, 而基建审计人员不加抵制反而主动迎合, 或是被迫迎合, 使基建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干扰和影响;委托的外部审计机构受利益驱动,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是向学校通报而是直接与施工方见面, 迎合施工方意愿, 获取高于委托方基建审计服务费用的高额回报, 可能做出与施工方联合侵害学校利益的舞弊行为, 损害学校利益。

二、高校内部基建审计风险影响因素

(一) 审计主体方面

首先是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人员的职业资格和工作胜任能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基建审计工作时, 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职业经验和职业判断力。但高校内部基建审计大多以财务审计人员等兼任, 基建审计经验不足, 不能较好地把握基建审计重点和关键。其次是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待审计风险的态度即职业谨慎性, 决定了他们在执业过程中关注审计风险的态度。风险回避型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关注审计风险, 就会减少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反之出现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再次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要德才兼备。如果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人员随意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 有些应该被发现的问题就可能发现不了, 从而给内部基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风险。另外, 由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利益驱动, 在履职过程中常常存在侥幸心理, 无视审计风险的存在。

(二) 审计客体方面

一是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 大大增加了错误和舞弊出现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下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比较高, 高校内部基建审计的难度必然会加大;二是无论为小团体利益或其它企图而弄虚作假, 还是因为高校基建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原因, 造成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资料信息失真, 都会加大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 从而给实施审计程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 审计方法方面

由于受到人力和时间的限制, 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人员不可能全方位的对各个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一般都是事后审计, 再之事前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的审定以及事中对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也重视不够。如基建审计人员无法对建筑设备和材料进行一一市场询价, 只能依靠建设单位的签证进行核算。高校内部基建审计人员审计手段落后;主观臆测多、量化分析少;审计资料保存不完整、不安全;审计的范围小, 无法拓展审计的深度和深度等。

(四) 外部环境方面

一是由于高校内部基建审计制度不健全、不适用, 形成的制度风险;二是外部干预风险, 如领导打招呼、定任务, 利益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对正常内部基建审计工作的干扰, 导致审计丧失独立性而形成的风险;三是政策风险, 如高校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财政投资评审之间关系密切, 针对同一个审计项目, 由于实施审计的主体不同, 审计视角、方法和依据的不同, 得到的审计结论也可能不同, 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四是落后的理论依据对实践缺乏必要的指导产生的风险。高校内部基建审计风险管理依据的理论依据是否先进, 深度和广度如何, 是形成审计风险的间接因素。现阶段, 高校内部基建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的发展极不相称, 产生了理论依据上的风险。

三、高校内部基建审计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一) 高校基建审计风险的表现

高校基建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风险, 即诉讼风险和再监督风险。 (1) 法律诉讼风险。是指除学校以外的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作为高校基建审计报告的使用者, 因审计报告发表的意见不恰当, 通过法律或其他途径要求审计主体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执业, 并保证审计过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积极地应诉, 是防范法律诉讼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如果在法律诉讼中败诉, 那么学校将面临的赔偿, 审计主体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再监督风险。是指高校内部基建审计机构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后, 被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层或广大师生员工等发现的可能性。近年来, 高校师生员工关注高校内部基本建设, 对高校内部基建审计结论的敏感度越高, 高校内部基建审计的再监督风险也就越大。

(二) 高校内部基建审计风险的特点

高校基建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不仅具备客观性、普遍性、可控性、不确定性和潜在性等一般审计风险特征, 还具备自身的特点。 (1) 审计风险的复杂性。由于高校基建审计存在多方委托关系, 使其产生的风险也多样化, 既包括外部环境产生的风险, 如社会因素、高校行业因素、与审计活动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对审计施加影响的因素;也包括内部环境产生的风险, 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作风、职业道德、执业能力及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等等。这些因素都能造成审计风险的发生, 使得审计风险复杂化。 (2) 审计风险的递延性。高校基建审计风险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 普遍存在于每个审计环节。不是建设项目的某一阶段实施审计, 审计风险就只存在于这一阶段, 而是前一阶段的审计结果会直接递延至下个阶段, 给后面的审计带来风险。 (3) 风险后果的严重性。基建审计风险一旦发生, 不只是高校内部审计主体的可信度降低, 基建审计人员的形象受损, 严重者还会受到刑事处罚;而且就学校而言, 由于基建项目投资金额巨大, 往往经济利益受损严重。

参考文献

[1]张坤、李嘉明、周和生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基建工程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2

摘要:基建工程专业性强、涉及金额大、程序步骤多、参建方广泛,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注意提高审计质量意识和审计风险意识,制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独立、严谨、扎实地开展工作,以保证基建工程审计预期效果的圆满实现。

关键词:基建工程审计风险防范

Abstract:Cap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strong, involve amount big, procedures, more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these factors have greatly increases the audit risk.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and personne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audit quality consciousness and the sense of risk of auditing,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dependent, rigorous, steady work,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 audit expectation effect successfully.Key word: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udit risk prev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建工程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的基建工程项目预结算书存在错报漏报或重大缺陷,或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等状况,而专业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当中,因种种原因未能发现和思考这些问题,并发表不恰当或不正确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基建工程审计本身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金额大、沟通单位多以及专业性强等特点,而对于各建设单位来说,其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审计范围狭窄、审计能力不足、审计质量难把握等问题,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为了保护单位资金的使用安全,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和分析基建工程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带来的审计风险。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是单位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内部管理服务,而被审计的部门和人员又均为自己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1]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博弈和限制,很难公正、客观地对所进行的审计事项发表准确、独立的审计意见。

2.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

2006新修订的《审计法》颁布实施,但其中仅有一条涉及内部审计,即第二十九条: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其他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么法律级次偏低,操作性不强,要么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工作开展的标准。不健全、不充分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依据,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只能依靠经验和自身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增大了审计风险。[3]

3.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的审计风险

基建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知识广泛,如果审计人员仅仅具备一些基建基本理论知识,而实践经验和能力有限,在工作中就会无从下手,就会出现诸如在建设项目现场取证时,没有及时让共同测量的业主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当场签字确认,也没有及时有效地对所取证的项目进行取证拍照;在对材料价格进行市场询价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地记录和收集相关依据,导致结论得不到各方的认同等审计风险事件。另外,由于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内审人员相对不足,导致审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稍有疏忽,就会致使审计结果产生偏差。[4]

4.聘请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水平良莠不齐导致的审计风险

目前很多单位都聘请专业造价中介机构开展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但是聘请的中介机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比如有的中介机构成立时间比较短,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诚信记录不明;有的中介机构虽然成立时间长,总体水平较高,但安排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审计水平不足;有的中介机构派出的参审人员要么职业道德水平不足,要么责任心不强,要么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足,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某些行为违反了审计法律法规、审计纪律等规定;还有很多中介机构的审计结论出现诸如被审计单位未在取证记录上签字、工程量计算明显错误等情况,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把原本属于中介机构的风险转嫁到委托单位的内审部门。[2]

以上所提到的审计风险,不管什么原因,均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权威性,降低各单位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信任。同时,如果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亦不注意提高审计质量意识和审计风险意识,久而久之也会反作用于自己从而影响自身的全面进步。

二、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建章立制,增强内审部门独立性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如通过制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细则》和《内审部门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度,一个基建工程审计项目须有专项责任主审人、二级复核人及三级复核人,通过三级复核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效果。

另外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实现其职能,就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职审计人员,有效保证其在组织形式上和业务上实质独立。内审组织机构在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干预。在制度上首先保证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时不受任何干扰,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态度,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确保预期审计效果的实现。

2.全方位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管理、工程技术等综合知识,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各单位应重视和关心内审工作人员,支持、鼓励内审人员加强后续教育, 提供与各省内、省外的审计部门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审计室人员走出去,请进来,吸收、学习其他单位内审工作的宝贵经验,提高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水平高,特别能战斗、凝聚力强的审计队伍。

同时,审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始终坚持以法律法规、政策和事实为依据,不受不良社会现象的干扰,坚持原则,不贪不占,减少审计工作的随意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可靠。

3.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前移审计关口,将事后静态审计改为事前动态控制。基建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若仅仅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很多不合理的合同约定以及不规范的、虚假的签证均已通过书面确定,不能随意变更调整,造成资金流失。因此,事先介入过程建设的前期程序,积极开展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基建项目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科学性,防范参建各方自身行为导致的审计风险。

4.加强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审计效率

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开展基建项目的委托审计。通过采取以自审为主、社会审计为辅的方式,既可以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缓解大批工程积压待审的现状,又可以引入多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内审部门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时,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慎重选择,积极探索和建立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机制。由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选择外部审计机构时必须对主审人员定出硬条件,以筛选出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在项目审核过程中,内审部门应安排专职审计人员对被委托的外送审计项目实时进行安排、协调和监督,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基建工程涉及项目金额大、程序步骤多、参建方广泛,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应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依靠法律法规和审计依据,理论结合实践,独立、严谨、扎实,定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为单位又快又好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许来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

[2] 陆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情》,2012(6)

[3] 戚进强.浅谈高校基建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洛阳理工,2010(6)

[4] 熊炜 吉桂华.高校基建审计风险的防范[J].《经济师》,2006(11)学院学报》

(排版保留)作者简介:

怎样开展基建决算公证审计 篇3

一、基建公证审计的范围

它包括有概算、预算、决算。在内容上,它有土建工程,也有安装工程等项目。我们这里所指的基建公证审计的范围,着重指土建基建决算公证审计。基建决算审计,它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

第一,它审查的范围,主要是基建竣工的造价,即基建的工程量和材料消耗的单价,而不是财务收支。

第二,它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国家有关基建管理部门所制造的工程定额核算,而不是单纯查账。

第三,它的审计组成人员是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基建财务人员为铺。

二、基建公证审计程序

(一)准备阶段

1、接受委托,签定委托书,如约定书内明确公证审计的范围、时间、收费等。内容要求越具体越好。

2、进行初步洽淡,通过面谈进一步了解委托事项的要求及进行的方法。

3、要求委托方提供审查的有关资料:

如:(1)施工合同;(2)设计施工详图;(3)设计变更文件;(4)中途协议和有关纪要;(5)隐蔽工程签证;(6)三材实物及其他材料往来结算单;(7)工程施工形象,进度报表;(8)竣工决算;(9)竣工验收单;(10)本地计委批准的有关价差计算文件;(11)钢筋加工放样单;(12)钢门、窗、铝合金门窗进货价格(甲方认定表);(13)甲方对审核要求或意见;(14)财务往来基本情况;(15)有关建筑预、决算的定额及其它文件。

4、下达任务通知书,组派人员。

(二)实施阶段

即进入实际的审查阶段。它又可分为就地审核和报送审核。所谓就地审核,即在被审单位进行,所谓送报审核,即带回应收集的资料在所内进行,但不管哪种形式;其总的方法不外乎“查、看、算、对”四个字。

查,就是查要求提供的资料进行查对,看看有无缺少遗漏的地方,如果缺少需要其补提或问清原因。

看,就是要到现场勘察,看工程现状,结构,必要时要实地拍照,丈量有关工程量。

算,即查、看到资料及数据按照国家制度的有关基建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所制定的定额、汇编和造价信息及双方签定的合同,协议进行换算,初步算出一个审核对,最后经甲、乙双方认可,编出定案表。

三、报告阶段

即在双方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编定出报告经三级复核后报所长签发,打印出正式报告发出。其报告格式建设部门要求编写。

(三)需要重点注意和审核的问题(见表)

四、亟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1、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的法律效力要确定。决算审计结果涉及有关各方面的切身利益,有时解决争议须通过诉讼裁决,在已颁布的有关审计条例中,尚无明文,以致有时法院对我们的审计结论——公证报告持怀疑态度,造成工作上不应有的障碍。希望有明确审计条文,加强这方面的立法,以便取得法律地位。

2、目前基建工程决算审计,并不受到所有建设单位承办人员的欢迎,除非建设单位的领导的确是“出污泥而不染”。否则,很少愿意“引火烧身”的。但事实上,却是“审计到哪儿哪儿就有问题”,因此,应该作出明确规定。基建决策审计,应是基建全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对“大包干”的预算或投标的标的,也需要进行事先审计,堵塞漏洞。

3、基建决算审计人员的素质,既要求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更要求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对利用工作方便借机敲诈勘索损公肥私败坏审计信誉的人,要从重处罚。

高校基建审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4

一、高校基建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基建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审计环境的局限性。首先,审计部门进行基建审计的对象一般是经过基建部门审核后的工程决算,如果施工合同中未明确工程造价以审计部门最终审计结果为准,则审计结论对施工单位就不会产生法律约束力,基建审计的对象仅局限于基建部门。即使审计部门有权对工程决算进行调整,其工作必须依据施工合同、工程变更和签证进行审计,但对施工合同、工程变更和签证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无法改变。其次,基建审计是内部审计,属于单位内部管理控制行为,领导的重视程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再次,审计工作需要其他各方的配合,当审计事项涉及到设计、监理、施工、供应等相关单位时,调查取证比较困难。最后,审计部门和被审计部门长期工作在一起,基建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为审计风险埋下隐患。

2.审计工作任务重,项目多,特别是每年年底有大量的项目需要审计。目前高校基建审计人员配备过少,有的财务人员从事工程审计工作,而基建审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和调研,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审计产生偏差。

3.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目前,审计人员进行基建审计主要是根据工作经验,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对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违反准则的处罚办法等没有具体的规定,有可能会出现相同的工程不同的人员进行审计,最后做出的审计结论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基建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及专业水平、工作经验、能力对审计质量影响很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不仅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知识和基建审计基本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如果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就会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二、基建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目前,有的高校将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有的高校既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内审人员;有的高校将内审职能并入财务部门,造成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难以保持,内审的服务和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高校审计机构,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专职基建审计人员。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三是审计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注意跟踪新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手段,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内审组织和基建审计制度建设。基建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做保证。高校应按照《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和本地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有关审计规章制度,并授予内部审计部门充分的监督权。如应明确规定,凡是基建工程,不论投资金额大小,必须经过审计才能实施结算,否则不能付款;对送交审计部门的资料要求送交部门签署审计承诺书,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等。同时制定规范的审计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

(三)整合审计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以内审为主,内聘、外联的审计格局和模式。一是与管理部门合作,主要对单位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审查。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整个基建项目的效益、质量有长远的影响,是内审部门把关的重点。二是与财会部门合作,主要对工程各项前期费用、工程建设中的工程预付款拨付情况及工程竣工后的工程款结算情况、资产入账情况进行审查。三是与基建部门合作,主要对大中型基建工程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的合理性、真实性及有关手续的完备性进行审查,必要时会同基建部门进行现场勘查核实。四是与工程验收部门合作,主要监督项目的验收是否合规、严格。

(四)拓宽审计范围,实行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目前,许多高校仅注重事后审计,但对事前的招标投标审计、合同审计以及事中的现场签证审计重视不够。基建项目的前期和中期管理环节较多,如果监督不力,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益,要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即重视事前审计,对施工过程实施动态审计,夯实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审计部门应把握住自身在基建活动中的角色,界定自己的活动范围,保持独立性。为发挥内审的管理功能,审计人员一定要参与工程建设的事前、事中监督,但是必须找准参与工程造价监督的切入点和参与的度,应把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作为重点,而不应具体参与材料采购、变更签证等问题。

基建审计报告 篇5

基建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

##(20##)号

(被审计单位或委托人):

我们接受(被审计单位或委托人)委托,对贵单位于20年 月份组织建设,由ABC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DDF工程“施工结算”进行了审核。该工程施工结算资料由贵单位提供并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发表审核意见,现将审核结算报告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立项批复情况:C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2010]11号)主要内容:项目建设地点C市新区河西中医院南侧,建筑面积963.84平方米,砖砌体结构,地上一层,建筑总高度7.4,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八度。核定该项目总投资102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89.9万元,其它费用7.23万元,预备费4.87万元。资金来源:政府基金102万元。

2.招投标情况:本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由WW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代理招标,ABC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为110256.00元,承包范围为施工图以内的土建、安装工程,中标工期为150天,中标质量合格,项目经理姓名小张。

3.工程实施情况:开工日期2010年10月15日至2011年3月15日,工期为150天,质量合格,中标价为合同价。

二、审计情况:

1.建设程序审计情况:该工程立项批复齐全,设计、招标代理、监理单位均具有相应的资质,合同签订基本齐全。

2.工程资金来源到位及使用情况:

该工程收到政府基金918000元,尚有政府专项资金102000元未拨付到位。

拨入的政府专项资金用于支付工程款及工程间接费用661066元。①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582000元。②支付工程间接费用79066元(其中招标代理费10000元;监理费20000元;检测费6000元;审图费1500元;设计费15000元;勘察费17000元;差旅费5130元;器材费1216元;评估费3200元;银行手续费20元)。

挂账应付工程款20000元(已取得工程结算发票582000中实际支付562000元)。

3.建安造价审计情况:本工程送审造价1392042.59元,审定为1171182.90元,核减220859.69元,具体计算结果和过程详见附件。

4.审计依据:⑴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条例》、《市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办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管理的几项规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⑵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关政策性文件:《省(2004)建筑、装饰、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省(2004)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市场价格;⑶其它相关资料: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变更、签证及其它相关的工资工程资料;审计现场抽查记录,工程施工结算书。

三、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办法:

个别工程签证不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例如:院子整体回填与建筑物的扣减关系不明确。在审计中已按照合同约定结合签证资料和现场勘察情况进行了调整。

四、审计意见:

以后在工程实施中,工程签证应做到部位明确,计量准确,增减关系明晰。

附件:1.《基建工程结算审核结果汇总定案表》

2.《单位工程明细表》

项目审核人:(签章)

###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加强基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的探讨 篇6

关键词:基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严格界定审计监督范围,加强管理,将审计内容、审计权限、审计程序、审计责任等制度化,将基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纳入审计监督之内。通过以往的基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发现,基建项目工程前期審计人员的配备并不那么及时到位,尤其是工程审计人员。工程建设初期,将审计人员配足、配精、配强,对基建项目实现“投资、质量、工期”三大控制有着深远的意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基建项目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知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平、公正、廉洁、并有强烈的责任心。

二、加强合同管理,规避合同履行风险

合同签订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源头,签订合理可靠的合同,能从本质上控制造价、避免合同欺诈,有效地防范合同履行方面的风险。审计人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对于应该进行招投标的工程是否进行了招投标进行监督,防止为规避招投标而肢解工程的行为,对于不需要招投标的工程,审计人员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信誉、业绩、合同履行能力进行审查,防止无资质的工程队“挂靠”进场。对合同签订的程序、规范、合法性进行审核,把好工程合同审计关,堵塞合同签订中的漏洞,避免为日后合同的履行带来争议和隐患。

三、经常深入现场,防范工程量漏洞

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时间跨度最长、耗费最多的阶段,也是建设投资最集中和工程量出现变更最多的重要阶段。由于我们目前采取的是计量(现场)与评价(结算)分离的工程监管模式,审计人员施工时一般不在现场,审计工程量的依据,主要就是施工图和现场签证。而实际施工现场和施工图之间肯定存在有不一致的地方(特别是隐蔽工程),因此,审计人员要经常有针对性的深入现场,核实、了解情况。对一些重要的隐蔽工程,要经常会同投资、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及时共同测量确定。笔者在审计某一办公楼工程时,到现场进行核实,结果发现按图纸要求应该采用钢管的照明穿线管,全部是塑料管,由此核减造价16万元。

四、严格工程签证审查

在工程审计过程中,防止高估冒算,尤其对于现场变更资料签证的审计更为重要,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核实相关资料签证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首先,审查设计变更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即设计变更增加的经费是否已包含在合同造价中;审查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凡是设计变更都应有有关单位的盖章及现场人员、领导的签字,审查内容是否清楚,设计变更内容表达要清楚,有具体的变更部位、变更项目、数量,以及特殊情况的技术处理意见等。其次,依据预算及规范规定,不属签证范畴的内容,诸如施工单位自身原因返工的项目、施工现场临时设施项目、地面排水等不能认可_对于施工单位之间配合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重复工作等不予认可对有的施工单位利用建设单位驻工地工作人员对定额规定、规范、工程内容不清楚而签证的,例如电缆沟工程,实际施工时,一般都不能按图集要求在电缆沟墙体内外侧做五遍防水,而施工单位则按图集的做法报签证。对于这种签证,要据实处理。再次,对某些造价较大的变更,需要有关多家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从技术经济等方面予以论证,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文字纪要。

五、核实材料质量、价格

各地材料结算价格不统一,且品种繁多,当地定额站所能提供的材料结算参考价格也非常有限,虽然目前很多建设单位在材料价格管理上采用的是建设单位审批定价的方式,但对部分新的、超常规材料,应采用上网、电话、上门等方式核实规格、型号、价格和质量。

六、审查工程结算,严把竣工结算审批

1.核准工程量。建筑工程量,是编制工程决算的基础。工程量计算正确与否,对于决算数额影响极大,工程量一旦不准,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造价不实。

2.准确套用定额。基建工程决算的编制都是依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定额基价计算的,基价是否被套高,定额是否被错用,在选用子目时是否有重复等现象,是影响工程决算价格的关键。

3.严格执行取费标准。工程类别是决定一项工程间接费用高低的依据,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程类别、施工企业资质等级不同,工程执行的取费标准也不同。有的施工企业在编制工程决算时,自行提高工程类别、取费标准。审计要严格按合同及定额规定确定工程类别。如某综合楼的土建中标为一类取费,水电未招标。水电施工单位预算按土建中标一类取费,深入研究合同后发现,按定额取费只够三类,审计严格按标准取费,核减26万元。

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篇7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国家和社会不断增加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建的投资,高校基本建设规模日益增大[2]。为了维护国家与高校的利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开展了基建审计工作,在节支增效、规范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3]。但同时,由于基建审计所涉金额大、专业性强、影响范围广、审计周期长等特点[4],又使其成为高校审计风险的高发领域,这给高校审计工作既带来了新要求,又增加了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难度。为此,笔者结合个人从事工程建设审计的工作实践和国家有关法规[6],对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风险管理及实例进行分析探究,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1 工程审计风险管理定义及模式

风险管理[1]是指一个组织为达到其目标而确认和分析相关风险,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任何一个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来自组织内外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识别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

风险管理包括三个主要阶段[9]:

(1)风险识别;(2)风险评估;(3)风险管控。

审计风险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审计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是审计部门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衡量、控制等一系列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高校基建审计的风险因素来自各个方面,且基建审计的风险贯穿建设工程整个周期。

基建审计是基本建设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建设单位为了避免建设风险并对建设项目进行管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由审计机关或社会、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对建设单位投资过程(包括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以贯彻国家投资政策,维护国家、学校、施工等单位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造价,促进加强管理和廉政建设,降低建设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

2 竣工结算审计风险分类

竣工结算审计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及规定的计算规则,在准确计算工程数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及地方定额站颁发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设计文件、变更费用及签证为依据,对施工单位依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完成全部承包工程,并经有关部门验收质量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供的结算费用进行审计。竣工结算审计风险,是指在竣工结算审计过程中的一种不确定状态。

从结算审计特点和实践的不同角度,竣工结算审计风险可作如下分类:

2.1 按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固有风险、审核风险、复核风险三类:

(1)固有风险是指与工程结算审计主体和审计人员审核无关固有的风险,比如政策、法规、文件、定额、标准、计价规范等,是外部环境及因素引起的,固有风险形成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审计人员只能理性认识而无法有效控制和影响固有风险水平。

(2)审核风险是指与工程结算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审核直接相关并且通过审计努力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由审计主体和审计人员行为等因素引起,审核风险形成也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样也是错综复杂的。审计人员既能理性判断和评估,又能有效控制和影响审计风险水平。

(3)复核风险是指对工程结算审计人员审核的工程有关资料包括审计方案、审计依据、审计方法和最终成果是否完整、科学公正的风险。

2.2 按审计风险能否控制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1)可控风险是建设工程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中,通过自身主观努力完全可以控制风险水平高低。竣工结算审计风险中,审核和检查均属于可控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只要能认真按国家有关政策、文件、审计资料认真制定好实施方案,遵守审计程序、严格审计标准,合理运用方法、规范,做好审核的复核检查,就可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这种风险。

(2)不可控风险是指建设工程审计人员无法控制其审计风险水平高低,不属审计人员原因所引起的风险。审计主体外部、建设单位控制管理水平、未审风险等属于不可控风险,对于这些风险审计人员应认真理性分析和评估,并采取一定方法和措施加以防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风险,从而提高建设工程审计质量。

2.3 按审计风险形成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审计主体潜在的风险、审计客体存在的风险

(1)审计主体是指在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审计行为,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审计主体贯穿着审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始终,对审计信息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审计主体引发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基建审计工程中,因观念技能、人文技能、专业技能等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

(2)审计客体即审计对象,是指形成工程结算书所涉及的甲方管理部门、乙方的施工单位、监理及设计单位。审计客体产生的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或因工程建设失控、提供资料不全、有意作弊等导致工程结算失真而形成的审计风险。

下面就按照审计主体、客体的分类方法进行结算审计风险的具体分析。

3 结算审计风险成因分析及案例

3.1 审计主体形成风险及原因

(1)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审计技能及工作经验等业务因素是制约工程结算审计风险的重要依据。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如果专业水平欠佳,审计技能生疏、工作经验不足,对审计的客观把握能力就越低,揭示审计客体结算资料的虚假内容及提出相关问题的本领就越差,工程结算审计风险就越大。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及职业关注欠缺形成的风险。在实施结算审计的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以及职业关注缺乏热情,使工程结算审计数据不详实,依据不充分,导致工程结算审定的金额不准确的审计风险。

(3)审计方式不适应审计客观要求形成的风险。由于工程结算审计多是事后审计,工程建设期间大部分材料的价格在不同时段、不同品牌之间往往差距较大,使得工程结算准确性和合理性不足,因而导致审计建议、意见不恰当的审计风险。

(4)审计程序和方法形成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未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必要的审计程序,选择最佳的审计方法,实施结算审计以及并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已存在差错或漏审的风险。

(5)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没有发挥作用的风险。工程结算审计是一个动态的群体系统活动过程,是由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技巧、审计对象、审计环境五大要素组成的。这五大要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审计风险的高低。如果不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复核、审核工程结算审计底稿和结论,错审和漏审的风险概率就会加大;如果审计风险责任追究不落实,没有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审计人员就缺少防范审计风险的自觉性,审计风险就会重复出现。

3.2 审计客体形成的风险和原因

3.2.1 施工、设计、监理单位造成的风险和原因

(1)施工单位结算编制人员专业水平欠缺,结算价款出现“失真”形成的风险。施工单位结算编制人员由于对定额综合理解不彻底,不遵守计算规定和规则,高套费用定额,从而造成工程结算价失真。如某测试中心大楼改造工程,木门窗硝基清漆定额,施工单位结算套用饰5-146定额子目,单价为131.56元/m2;正确应套用饰5-154定额子目,单价为59.63元/m2,仅单方造价每平方增加71.93元风险。

(2)结算书编制不准确,高估、虚报和抬高工程结算价格的风险。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预算管理人员把工程预算造价做到高于实际造价,施工期间利用建设管理单位缺少监管,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导致审计风险加大。如某工程通风空调新增调节阀,施工单位报批品牌为德国合资“妥思”品牌,而现场实际安装却为上海“双龙”品牌。

(3)施工总承包与专业分包合同界面管理的风险。由于施工总承包与专业分包合同界面模糊,导致工程实体界面连接不顺畅、组织界面管理混乱,给工程造价带来了风险。如某教学中心总包与幕墙专业分包合同界面的原因,导致实体界面主楼门厅、阅览室外围及室外楼梯连廊室吊顶连接不畅,使单项工程造价增加达18万元。

(4)设计单位不按规范设计形成的风险。由于设计变更和施工签证的工程量没有系统性、关联性,无法用技术指标或对应项目数量检验,成为增加工程造价的主要风险点。如某学院262m2多功能会议厅,出入口的2扇玻璃隔断带无框玻璃门(1.55m×2.22m),设计单位原设计为全钢化玻璃地弹簧门,安装后发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拆除重新设计改为双层夹膜防爆钢化玻璃门,这种不按规范要求设计造成的损失,却被签单列入结算。

(5)监理单位未能认真履行职责的风险。监理人员因缺少专业知识和责任心,造成竣工验收签证不实,对隐蔽部分的主要材料缺少核对和验收记录,结算时突击补办的签证,往往数量多记、甚至根本没有发生也列入结算,导致工程结算虚增。如某教学楼实验室改造工程,变更签证单监理工程师笼统签上“情况属实”,未写变更部位、为何变更、谁主张变更、应有谁承担变更费用等重要信息,导致竣工结算审计风险。

3.2.2 建设管理单位形成的审计风险和原因

(1)建设管理单位施工签证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工程结算审计风险。由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缺少足够的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不对称;现场签证不按审批程序、文字表达不清楚、手续不完整,导致结算造价严重超合同价的现象。如某电子楼屋面防水卷材,施工单位分项投标报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即招标为“月星”3mm聚酯胎APP卷材,施工单位报价为14.00元/m2,施工单位通过设计变更签证,改为1.5mm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价格为22元/m2,单方造价增加达10万元。

(2)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未能足够的重视,形成的结算审计风险。建设管理单位由于对工程建筑物前期的结构、布局和使用功能的论证和分析工作不够充分,在没有设计蓝图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招标,造成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以后的变更埋下了后患,最终导致中标价流于形式,结算时只得以签证为准。如某中心实验室改造,原立项审批35万,由于施工期间设计方案、功能、规模不断地调整,严重超预算,造成结算价为138万元。

(3)建设管理单位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造成的风险。施工单位将原合同内工程范围减少和未实施的工程未扣减,多报错误的工程结算,未被甲方管理单位的内部控制防止、发现和纠正。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4)承包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形成的审计风险。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重视不够,合同在制定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合同内容不够详尽、专用条款约定措辞不够严谨、表达不清楚;合同与招、投标书内容不一致等,引发合同争议,给工程计价取费带来风险,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建设管理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如某总承包单位幕墙钢结构投标报价中已含喷涂费用,而专业分包合同却增加了“钢结构造价不包括钢结构涂装的费用,涂装费用根据建设单位选用的材料另行确认,数量按实结算”,人为造成了成本的增加。

4 总结

工程结算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审计人员依法对建设项目竣工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投资效益性的审计监督。开展工程结算审计风险管理,完善工程审计的监督,促进工程审计的规范实施,有效地防范潜在的审计风险,提升学校审计风险抵御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建设资金投资效益,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经济秩序。

摘要:随着高校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基建工程审计成为高校审计风险高发项目,这不但给高校审计工作既带来了新要求,也增加了审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难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工程建设审计工作的实践和国家相关法规,对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风险进行了分类总结,并结合具体实例对结算审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为高校基建竣工结算审计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竣工结算,工程审计,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坤,李嘉明,周和生等编著.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1.

[2]曹在伟.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控制点分析.价值工程,2012,(11).

[3]程文学.加强高校基建工程设计阶段的内部审计.科技创业月刊,2004,(7).

[4]吴娟.工程结算审核及关键点分析探讨.山西建筑,2011,(04).

[5]苏恒明,林建波.基建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卫生经济,2010,(03).

[6]周道光.建设工程竣工结算造价的审计.科技资讯,2009,(22).

[7]李蔚.工程设计概算在项目总投资中的作用.山西建筑,2011,(06).

[8]周怡.工程成本的动态控制.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5).

基建审计风险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独立学院,基建工程,审计风险

0 引言

随着独立学院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院校在基建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致使维修项目也逐步增多,进一步增加了基建工程审计的任务。独立学院开展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对促进廉政建设、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工程质量、规范管理和节支增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基建工程涉及较强的专业性、较长的时间跨度、诸多的环节等,而独立学院内部审计部门受经费和人员等限制,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把握审计质量、审计范围狭窄等,易产生审计风险。这就需要院校保证基建工程的决算质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强化基建资金的投资效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 独立院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概述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对相关风险进行确认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以此达到预期目标;而对风险因素加以确定且采取相应地行动计划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当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风险加以识别,确定风险的种类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风险发生之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风险,减小损失程度,有效规避风险。独立院校基建工程审计的风险来自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贯穿于基建的全过程,其管理是指内部审计部门采取一系列规范性和系统性的手段与方法,有效估计、识别、衡量和控制审计风险。

2 风险管理视角下独立院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的识别

2.1 缺乏明确的审计准则

独立院校基建工程审计的发展相对较晚,缺乏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南和审计准则,现行的工作指南和审计准则很少涉及基建工程审计方面的内容,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部分院校在实际工作中,仅仅只重视工程的决算和结算审核,难以充分发挥出工程实施中的评价、见证、服务和监督职能,导致审计的作用只能在造价核减与事后算账这两方面加以发挥。虽然部分院校在审计工作中实施了全过程跟踪,迁移审计关口,但是各单位审计介入的深度、范围和时点不同,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指南与准则,人为因素较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2.2 审计范围片面

部分独立学院在基建工程审计工作中,多是通过事后审计的形式来开展工作,仅仅只审核工程结算部分,忽视工程施工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与招投标过程的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由于基建工程审计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繁多,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因此需要对每一环节给予高度重视,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设计阶段对工程的整体造价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审计部门没有参与设计方案优选环节,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将会导致工程最终造价偏高;同时审计部门没有详细审核合同专用条款、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文件等,会出现条款表述不清、价格不合理、清单漏项和数量不准确等问题,不利于决算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审计人员没有深入施工现场,则无法准确把握工程的变更和签证等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影响后期工程决算审计的准确性。

3 风险管理视角下独立院校基建工程审计规避风险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制度

对于独立学院基建工程审计工作而言,其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全面完善与审计相关的制度,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管理方法,明确审计人员的奖惩制度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审计人员高度重视基建工程审计工作,保证审计人员行为的规范性,避免违规违纪和滥用私权情况的出现。此外,独立学院可以对工程审计工作职责加以细化,重视各环节的审计工作,完善相关的操作流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保证工程审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增强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促进基建审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

3.2 积极拓宽审计的范围

独立院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项目决策投资到竣工结算的整个过程推行全过程审计,改变以往的事后审计形式,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审计模式,保证造价设计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通常事前审计模式多用于工程的招标、设计和立项阶段,涉及合同专用条款、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方案设计优化、项目可行建议等方面的审核。事中审计模式适用于施工阶段,需要审计人员积极进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等情况加以详细掌握,验收记录隐蔽工程,不断完善签证制度和工程变更,保证竣工决算工作的顺利实施。事后审计模式则用于竣工结算阶段,主要是审计工程结算和合同履行等环节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如工程签证和设计变更的结算单价是否准确、工程量是否准确等。此外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总量,委托社会审计事务所承担审计工作,或者交由审计事务所制作标底、工程量清单等重点环节,并将审计结果的核减率作为审计费用支付的依据,以保证施工方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性。

总之,只有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审计,对施工方法和现场资料加以及时掌握,详细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确保信息的对称性,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审计风险,降低审计风险,保证独立学院基建工程的顺利实施。

3.3 建立审计公示制度

独立学院的基建工程审计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布,对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加以增加,自觉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和教职工的监督,使审计监督成为全社会的监督,提高审计阶段的威慑力和权威性。同时院校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工作人员遵法守规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拒腐防变意识。对审计机制加以优化,保证内控制度的完整性,认真核实审计工程中出现的恶意欺瞒、弄虚作假和偷工减料等情况,记入诚信档案中,将其作为企业参与基建工程的前提条件,如果建筑队伍有不良记录,则将其列入学院施工单位黑名单,不允许其再进入院校的建筑市场。

3.4 建设高素质审计队伍

独立学院基建工程审计风险问题主要是审计的质量问题,院校要想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强化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健全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机制,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科学判断能力、监督保障能力、宏观服务能力和促进发展能力,推进院校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进行审计工作,可适当安排审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对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加以学习与掌握,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处理问题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效降低工程的审计风险。只有坚持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基础而长远的工作,才能保证审计风险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地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建工程审计作为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其直接影响到基建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但是独立学院在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明确的审计准则、审计范围片面、不专业等,导致审计风险增加,不利于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基于这种情况,独立学院需要以风险管理视角为基础,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制度,积极拓宽审计的范围,建立审计公示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从而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秀珍.风险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6-69.

[2]宋桐庆.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3):25-29.

[3]张琳,叶超,于洛.事业单位基建工程审计风险及内部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13-16.

[4]曹在伟.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风险成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3(4):48-50.

基建审计风险 篇9

1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的特点与作用

随着高校体育基建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 审计不再主要针对工程建设, 而是通过跟踪审计, 使高校体育基建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和系统。

1.1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的共性

高校体育基建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基建审计的共性特征: (1) 突出事前审计功能。经验表明, 跟踪审计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在高校体育基建审计中, 跟踪审计能够促进被审计单位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 助力其基建效益的提升, 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的预防功能。但是, 和其他审计方式相比, 跟踪审计因其全程参与性, 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增强处理问题的时效性也有很大帮助; (2) 系统性强。高校体育基建工作由于历时时间长, 见效慢, 大多属于跨年度审计项目, 因此, 涉及的资金规模十分庞大, 跟踪审计投入的各项资源都达到较大程度, 无论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是物力资源, 都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审计。此外, 跟踪审计还对体育基建项目的进行起到了震慑作用, 能够更好的防范一些潜在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抑制风险的发生; (3) 动态性。高校体育基建工作历时较长, 影响因素较多, 对其进行跟踪审计必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审计进程和被审计项目的进度之间存在紧密关联, 无论是重点跟踪环节、审计方法还是审计的侧重点, 都会随被审计项目的进程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只有对其加以适时调整, 才能达到跟踪审计的良好效果; (4) 对绩效评估的关注。审计实践表明, 对高校体育基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之间关系密切, 对被审计单位的绩效审计一直是跟踪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甚至是其关键部分。比如, 在一些大型的国内、外体育体育场馆建设中, 无论是跟踪审计还是绩效审计的经验和研究成果都能够在实际工作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全面印证。也就是说, 跟踪审计实践一直推动着绩效审计向前发展和不断创新。

1.2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的特性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 (按照介入方式) 分为同步跟踪审计与阶段性跟踪审计两种。同步跟踪审计指的是审计人员和审计资源要全过程的参与到基建过程之中, 和被审计项目同时开展起来;相反, 阶段性跟踪审计并不与体育基建项目同时进行, 两者之间不存在一致性。但是, 同步跟踪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保证连续性, 甚至在跟踪审计整个过程中, 都能够发挥强大的审计震慑作用, 能够预防体育基建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 因为和被审计项目进展之间存在紧密关联, 同步跟踪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必要的公信力, 以便发生正向的、积极的连动效应;阶段性跟踪审计与此不同,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间断性, 与公信力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紧密。

1.3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的作用

从本质上讲,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其他审计有相同之处, 都能够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事务的正常运行。具体而言,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之间存在紧密关联, 而绩效审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国家审计的价值取向, 对体育基建进行跟踪审计与事后绩效评估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更是实施跟踪审计的关键部分, 保证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和彼此促进; (2)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避免造成更多损失。在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时, 审计机关能够发挥其监督力量, 对利益相关者产生震慑作用, 并保证被审计单位处在“免疫系统”之中; (3) 高校体育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更为重要的是, 一些体育基建项目受到了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 体现了国家政策的目标导向。因此,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能够保证审计项目更好、更快的进行, 处理问题的时效性更强, 和社会监督的结合性更好。

2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

2.1 事前审计工作重点

高校体育基建工程的事前审计是跟踪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工作的开展能够保障基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审计工作中, 要以工程设计和造价编制以及招投标审计等审计工作为前提, 以此促进体育基建工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 在对施工设计进行审计时, 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预算和造价水平, 同时, 这也是现代体育基建工程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工程招投标审计能够有效保障招标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合法性、合规性, 同时, 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在体育基建过程中存在的徇私舞弊和利用职务收受贿赂等寻租工作。当然, 这些工作要在满足质量、满足工期的基础上进行, 以便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基建和审计成本使工程造价和实际建设情况相吻合。

2.2 事中审计工作重点

经验表明, 在对高校体育基建项目进行事前审计时, 要对造价工程加以科学控制和监督, 以保证高校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 在高校体育基建工程的施工进程中, 还应注重视事中审计, 审计人员不但要对施工进程加以动态和全面的监督, 还应保证体育基建工程资金的高校利用。同时, 高校体育基建工程中的审计人员要保持与学校基建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借助甲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审查工程施工的各类造价, 使施工单位能够严格依据设计进行施工。而对那些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等事宜, 要通过设计单位和基建主管部门进行确认和审查之后, 对其进行变动和调整, 以便降低因设计变更产生的成本。

2.3 事后审计工作重点

在高校体育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不但要对相关施工工艺与材料的变更进行预警, 对引起的造价加以审计, 以避免因此为产生价格变动而产生动态性和风险性外, 还应最大限度的规避审计纠纷, 以便在工程竣工后能够将项目顺利投入使用。也就是说, 要对高校体育基建工程进行事后审计, 即在基建项目竣工之后, 要严格依照规定对项目工期和造价问题加以审核, 以保证体育基建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其中, 结算审核被看做是有效监控投资成本的重点, 需要经过审计部门审核之后, 通过财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而在结算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把审计重点放在工程量的计算和定额套用以及工程取费和材料价差等方面, 以便关注材料价差的改变是否依照市场指导价格与预算价格进行。此外, 还应对工程的完成情况和施工进程和工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控制, 以保证体育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完成。当然,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 在体育基建项目竣工结算之后, 要对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对比, 以监控其是否达到体育基建工程审计的目的。

3 高校体育基建跟踪审计的风险防范

3.1 审计资金来源、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

在对高校体育基建项目进行审计时, 审计人员要对相关资金进行重点审查, 尤其要审计建设项目资金是否能够及时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抽取项目资本金的行为;同时, 还要审查相关部门是否依据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和项目建设程序等, 进行了配套拨款, 基建项目的配套资金是否到位, 相关比例是否达到了财政资金的比例要求, 如果发现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 要对其进行跟踪审计;当然, 还要对挤占挪用基建资金和专项资金的行为, 进行重点审查, 尤其当实际投资额大于概算或者变更设计扩大工程规模时, 要充分分析体育基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与效益。

3.2 审计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与建章立制情况

审计人员要对高校体育基建的履行职责与建章立制情况进行审查, 所有参与工程建设职能部门与项目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构建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管理制度, 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尤其在风险分析测试过程中, 要对制定与落实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和项目经理责任制等问题进行审查, 使之成为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前提与重要保证。此外, 要对施工流水与施工顺序进行重点审查, 根据施工方案之间的差异, 对影响总工期的各项因素进行预警和分析, 一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 还要对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审查分析, 在质量标准、成本指标和资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3.3 科学利用社会审计提高体育基建审计水平

审计经验表明, 社会审计服务与高校审计部门对体育基建工程审计相比, 拥有更多的经验和技术, 尤其对那些依照工程项目进行的审计工作, 更能够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并在随后进行的跟踪审计中最大限度的提高高校体育基建工程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 随着高校体育基建工程项目逐渐增多, 高校自身的审计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都无法完全满足跟踪审计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审计部门要借助社会审计组织的力量, 通过专业性审计提高高校体育基建的审计质量。更重要是, 这样能够降低审计成本和基建成本, 为学校的发展节省更多资金。

3.4 审计经济合同的签订、修改和履行情况

在高校体育基建审计过程中, 除了要借助社会审计服务不断提高审计绩效外, 还要加强高校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为此, 需要对审计经济合同的签订、修改和履行情况进行审计, 重点审查体育基建项目的经济合同与国家法律和法规之间的相符性。还要对审查合同的内容和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进行界定, 看其责任约定是否清晰。还应进一步规范高校体育基建工程合同的签订范式, 看其是否与国家法律与法规的相关规定相符。同时, 还要进一步规范高校体育基建市场, 使其更加规范, 在项目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承包等方面进行资质认定。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许多高校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在不断增加。高校体育基建也在重要的一块, 与此相对应的基建审计风险越来越大, 防范审计风险日益重要。

关键词:高校体育,审计,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黄瑞华.体育场馆和训练设施建设项目审计[J].审计与理财, 2012 (4) :22-24.

[2]龚松, 等.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 2014 (2) :45-46.

基建审计风险 篇10

一、小型基建项目招投标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指的是有政府投资为主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组织,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文化经济教育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的不同, 首先在我国的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第二其建设项目主要针对于自身不会面向整个社会, 第三期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服务的需要, 为大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所以其不以盈利为目的。正是由于事业单位的这些特殊性, 其能够更好的按照国家招投标法的规定来实施招投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项目未能严格执行, 操作不够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二、分析基建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

( 一) 执行招投标过程不严格

在审核投标方的环节容易出现贿赂现象, 招标部门有时为了照顾关系或者说怕得罪人, 故意降低审核标准使投标单位不能满足自己单位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导致其参与审核的专家对于市场和社会的认识不足, 在审核的力度不够严谨。经受不住诱惑容易受到贿赂, 对于一些投标单位给予特殊照顾, 出现泄露评标标准, 串标等现象, 而且评委中的组长一般有事业单位自己担任, 所以评委对于招标者的依赖性比较大不能真正的独立审核。

( 二) 对于设计概算不重视

设计概算很大部分的决定了项目的投资规模, 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设计概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其只是招标的组成部分却忽略了概算的重要性, 对其态度不够严谨, 甚至是为了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在设计时减少概算部分的说明, 反而会让中标后改变这个项目本身的结构, 这样减少工程量致使价格管理不足。

( 三) 招标内容制度不完善

各个单位的发展需要的不同, 基建项目的时间不够, 工作量大, 很多时候部门仅仅只针对主要的项目进行招标, 忽视其中的细节, 或者对要求不一的项目强行合并招标, 这些不足给评标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以及一些事业单位招标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不足, 尽管公司有制度要求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上的把我力度不够, 所以这些制度的操作性低。

三、对于风险的防范及其对应措施

( 一) 风险缓解与转移

风险缓解就是指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 既不是消除也不是避免, 它包括减少风险概率以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至于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这还是要针对项目具体情况而视。比如说复合标底评标法可以很好的缓解风险, 招标者决定的标底不是最终的定标价, 但是可以限制报价, 这样可以极大的缓解中标价风险。

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转移给别人, 不是消除风险而是使自身可以不受到风险损失, 这种方式往往只能在签订合同时才能体现。而且并不是将风险完全转移, 事实上招投标竞争就是一种风险转移, 通过竞争将风险转移给中标者, 如果中标者能够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缩减成本就可以达到招投标双方的共赢, 相反的如果中标者的准备不充分就可能引起损失。

( 二) 把握招投标三个环节

开标审计时首先保证投标单位的标书的完整性与保密性, 专家团队的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评标队伍, 开标前对于招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制定解决方案。评标审计时主要审查评标组是否严格遵守规定, 是否对各个方面都有完整的评定, 包括现场、条件、业绩等方面。在定标审计时, 抓住审查是否根据评标原则进行选择, 定标过程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是否出现泄露标底的现象或者串标等现象。

( 三) 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

一是政府加强制度建设, 今年来我国的反腐力度加强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是对于招投标还需要完善, 应该继续加强监督制度。推行阳光招标包括招标信息的公开, 这些信息包括报名、审查、评标规则等等。对于招投标单位的整个招标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评委的选定不准用与项目利益有关的人员, 不准招标工作人员来推荐投标公司。还要早网上公示符合招标标准的单位。这样有效的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出现, 促进了招投标的规范化。二是加强舆论监督, 随着科技发展, 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 舆论监督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所以要想建立权利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就要做到主动将信息向媒体公开, 主动接受舆论监督, 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阳光工程。三是加强群众监督, 实际上就是加强对于招投标双方的监督, 设立监督的主要渠道是电话举报, 信箱意见等方式, 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公民监督, 对于招投标出现的违规操作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促进建设资金的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存在于各个方面, 只有积极完善招投标的流程以及规范化相关操作才能做到真正的降低风险或者说转移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佳欣.工程项目招投标风险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7.

[2]占友林, 叶艳花, 郭淦良.新形势下高校工程招投标风险与控制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108-113+118.

上一篇:反身性理论下一篇:电源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