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4-05-24

中学数学教学策略(精选十篇)

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篇1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学策略要求教学活动应该全面衡量, 综合比对, 要充分思考影响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和环节, 包括教师和学生,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 恰当的教学课件和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师生双边互动交流活动, 除此之外, 教学策略还应该包括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等各种要素。然而, 我们也知道, 教学策略不是教学方法, 也不是教学原则, 教学设计, 也不是教学规划。它是介乎于理论与方法之间的, 是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既有价值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实践功能。概括地说, 数学教学策略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和数学教学任务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任务而实施的教学活动方式。

新课标为数学教学推出了新理念、新思维, 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反思数学教学工作, 在思维深处树立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确立新的数学教学观。在日常数学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一旦产生, 便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当前的学习活动, 并推进这种活动进一步发展, 也可以对人的未来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还可以促使人创造性的经常寻找更完善的活动方式来从事各种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专项问题, 使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 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所说, 所读, 所写, 所讲内容的取舍, 对学生学习要求的明确,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鼓励, 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提出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主要作用。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起点应从教师讲授客观存在问题出发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研究为主,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解决问题的自主性, 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组织学生阅读, 观察, 实践操作和体验, 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开展对问题的讨论, 试着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学会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 以正面引导为主, 多加鼓励。某些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时,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循循善诱, 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 积极引导, 帮学生查找出错误的根源, 设定问题解决方案, 教给学生总结解题经验, 扩大学生的眼界, 使学生学会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不断提升学习智慧, 达到学习能力的升华。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给学生一座金山, 不如给学生一个创造金山的方法和手段, 不如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术。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如此。

基于数学学科独特的知识结构, 教师应该做的是指导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灵活的把学习方法应用在解题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难题, 让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给学生分析, 处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很多学生之所以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作答,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解题缺少思路, 缺少方法, 不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

四、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已经严重偏离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违背了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最大化的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最大化的开发出学生的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学会放弃原有的老套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推行民主课堂、安全课堂, 师生互动的民主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有更大的柔韧空间, 强化学生的课堂民主观念, 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 自我表达, 自我选择, 取消代办包办的压抑性课堂, 从而更大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理念。创新思维是经过学生独立分析创造出的智力产物。在教学中要先学后教, 先练后讲, 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 促进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锻炼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第三, 要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多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没有思维的多向化, 就不会有收敛, 求异和独创,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发, 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要重视数学解题中用不同方法来解答同一个问题, 触类旁通, 让学生学会寻找规律和方法, 善于总结解题经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思考和寻找答案, 产生尽可能又新又多, 方法独特的解题思路。

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时, 有这样一组变式练习。

已知f (x) =-2x+2, x[2, 3], 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二次函数在定点或区间端点取得最值的各种题型, 在各类考试中时常出现该题后,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做以下的变式训练:

变式 (一) :已知f (x) =-2ax+2, x[2, 3], 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定区间, 变对称轴)

变式 (二) :已知f (x) =-2x+2, x[-b, 1-b], 求f (x) 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区间, 定对称轴)

变式 (三) :已知f (x) =4+4ax-4a-4在[0, 1]区间内的最大值为-5, 求a的值。

中学《差异教学策略》教案 篇2

培 训 教 案

培训人:×××

中学差异教学策略的培训讲稿

第一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一章 差异教学概述

第一节 差异教学的内涵及基本观点

一、差异教学的内涵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就是要求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将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大的匹配。

二、差异教学的主要观点

(一)、在班集体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在教学中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

(二)、差异教学强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的需要,但不是消极适应,而是从个体的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第二节 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

一、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

二、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

第三节 差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全纳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追求

二、差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追求

三、差异教学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差异教学策略体系

一、差异教学策略

二、差异教学策略体系

三、差异教学策略实施要领

案例描述《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二章 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 第一节 差异测查的意义和目的

一、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差异教学的前提 教师应重视学生差异的测查

三、测查的目的

第二节 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

一、确立差异测查原则的意义

二、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动态性原则 第三节 差异测查的内容

一、个体间差异的测查

二、个体内差异的测查

三、测查学生的优势潜能

四、测查不同的学习类型

1、获取信息

2、加工信息

3、学习的习惯和环境 案例描述 个案调查研究 第四节 差异测查的方法和途径

一、观察与记录

二、测验

三、调查

四、测查结果分析

第三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三章 选择性课程与灵活安置的策略 第一节 灵活多样的课程

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

二、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

三、根据需要开设模块课程

四、提供课程资源中心

五、课程结构整体优化

六、编写不同难度水平的教科书

案例描述 多样化校本课程带来学校大力发展 第二节 课程的选择和指导

一、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课程选择要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协调发展

三、从学生的潜能出发选学相关课程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选学有关的课程

五、人人都要学习创新、创造的课程

第三节 以小班为基础,多样组织形式的学习策略

一、小班化教学

二、小班、大班、个别和小组教学的有机结合第四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四章 并列式教学计划与个体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策略 第一节 并列式教学计划及其制定

一、并列式教学计划

二、并列式教学计划的制订 案例描述 变色龙(片段)第二节 个别教学计划及其制订

一、个别教学计划的类型 个别教学计划的制订

第三节 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评估

一、并列式教学计划和个别教学计划的联合运用

二、教学计划的评估 案例描述

读报与剪报(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五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五章 提供认知前提的准备与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第一节 认知准备的不同水平及学习的影响

一、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不同的知识能力准备水平影响学习的迁移 第二节 提高认知准备水平的方法措施

一、测查并掌握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技能

二、学生自主学习,收集相关资料

三、对新课进行预习

四、课初的反馈和补救 案例描述 秋天的树叶

第三节 学习情感动机的差异及对学习的影响

一、学生学习情感情绪的差异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艺术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涵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习内容对学生有挑战性

四、提高教师自身魅力和教育水平案例描述 孔子论水

第六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六章 预设与生成挑战性学习目标的策略 第一节 挑战性学习目标因人而异

一、学习目标及其影响因素

二、挑战性学习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 制订挑战性学习目标的要求

一、学习目标制订的要求 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 案例描述 找规律

第三节 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整与生成

一、学习目标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目标的挑战性

二、从课堂实际出发调整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案例描述 课堂中的“节外生枝”

第七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七章 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的策略 第一节 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一、以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为依据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三、学生差异资源的利用

案例描述 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二节 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一、保证关键知识点的突破

二、调整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构建知识的体系

三、调整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 案例描述 《战争与和平》 第三节 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安排

一、内容的数量和范围

二、内容的深度与难度

三、教学顺序和进度

第八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八章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一节 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的意义

一、每种教学方法手段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二、不同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适应程度不一样 案例描述 从三个方向看图形 第二节 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课前的精心设计

二、课上的随机应变

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案例描述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第三节 促进学生个体学习方法的优化

一、帮助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向转化

三、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水平案例描述 栏目式教学在信息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自主,积极参与 不等式

第九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九章 隐形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的策略 第一节 分层学习的利与弊

一、分层学习的优

二、分层学习的基本做法

三、分层学习的不足

案例描述 光的反射(习题课)第二节 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

1、小组讨论式

2、切块拼接式

3、任务分工式

4、作业互助式

三、合作学习的不足

案例描述 互帮互助 快乐共前进 案例描述 经典结构的欣赏 案例描述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三节 “同质分层”“异质合作”的联合运用

一、隐形动态的分层

二、优势互补的合作

三、同质分层、异质合作的交替合理运用 案例描述 乘法综合练习案例描述 运用差异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发展

一、优化课堂教学

二、课外搭建舞台 发展个性特长

第十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章 面上兼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第一节 兼顾全体学生的要求与方法

一、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

二、全面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

三、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方法不同 案例描述 她举手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发挥助学伙伴的作用,培养合作意识

三、师生情感交融课堂气氛融洽 第二节 各教学环节讲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每个教学环节力争关注全体学生

二、确保关键环节每个学生的掌握学习水平案例描述 设计学习卡,兼顾智障学生的需要 第三节 面上兼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一、精心设计教学,兼顾不同需要的学生

二、提高个别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案例描述 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十一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一章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的意义

一、教学是学生的互动,不断生成的过程

二、及时反馈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不同需要

三、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调节 案例描述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第二节 教学反馈的要求和机制

一、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反馈的机制

案例描述 线段、射线、直线 第三节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调节改进

一、客观评价,不断激励

二、调节教学,针对指导

三、自我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案例描述 认识角(第一课时教学片段)案例描述 Unit1 This is me.第十二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二章 创设民主和谐学校环境的策略 第一节 尊重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一、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案例描述 使差异美变为和谐美 案例描述 老师改吃什么“药”

第二节 物理、物质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

二、创设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信息环境

三、座位的编排要兼顾学生的差异

四、学校要尽量满足特殊学生的需要 案例描述 生日寻方泗水滨

第三节 营造积极向上你的心理环境

一、教师发挥表率作用并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

三、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 案例描述 让智障学生快乐唱歌

第十三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三章 弹性作业的策略 第一节 作业要求的共性与个性

一、学生作业的意义和客观存在的差异

二、作业体现共同的基本要求

三、作业的适度弹性

四、加强课堂作业

案例描述 语文课堂作业的差异及对策

(一)、课堂作业时间存在的差异

(二)、学生作业心态存在差异

(三)、作业设计质量存在差异

(四)、应对策略

案例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课堂作业 第二节 鼓励学生用自主创新方式作业

一、自主作业

二、作业的创新

案例描述 语文作业设计 案例描述 开放的习作

第十四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三节 多样化作业和多元评价

一、作业的多样化

二、作业的多样评价

案例描述 多元评价美术作业 实践差异教学 案例描述 语文作业中面向差异的几个做法

一、不同要求的多样化预习作业

二、作业问题表述要考虑到层次差异

三、尊重差异,创设平等和谐作业环境

第十五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四章 扬优补缺的辅导与训练的策略 第一节 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一、每个学生都有优势,也存在不足

二、给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

三、全面分析,突出主要矛盾 案例描述 藏族踢踏舞蹈《拾青稞》 第二节 学习与心理的辅导 一、四种学习辅导

二、学习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加强心理辅导

案例描述 走进现年心灵深处

一、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测量与统计

二、中学生考试焦虑归因

三、个案分析

案例描述 分析差异 扬优补缺 提高英语教学实践

一、细心观察,耐心聆听,分析差异

二、从“差异”出发,扬优补缺

第十六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三节 教育训练及其方法手段

一、教育训练的原则

二、心智技能的训练

三、动作技能的训练

四、不良行为的矫正

案例描述 一个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训练计划 案例描述 体重的超越

案例描述 肯定优点,纠正错误,培养习惯

一、让学生看到优点,感受到爱

二、注重后进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及时纠正错误,不让错误蔓延

第十七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五章 差异教学管理策略 第一节 搭建实施差异教学的平台

一、管理者关注全体学生的理念

二、建立差异教学的管理机制

三、为差异教学提供必要支持

四、差异教学的课堂管理

案例描述 差异教学管理策略的实际

一、准备阶段

二、实践阶段

案例描述 变“捣乱”为资源 第二节 实施差异教学的要求和评价

一、教师应树立差异教学的观念

二、教师应成为差异教学的组织者、操作者和管理者

三、对教师实施差异教学的评价 案例描述

教师实施 差异教学的评价

第十八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五章 差异教学管理策略 第三节 差异考试与多元评价

一、差异考试的特点

1、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2、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提供更多教育信息

3、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4、在保证共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提供出不同要求

二、差异考试的类型与形式

(一)、考试类型

(二)、考试的形式

(三)试题的类型和特点

1、客观性测试题

2、论文测试题

3、操作性测试题

三、考试评价

1、不于标准答案,客观评分

2、总分、部分分、进步分、等级、评语结合

3、采用多种评价,加强自我评价 案例描述

给予学困生的特殊评价

第十九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六章 社、家、校合作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策略 第一节 家、圆合作,早期教育开发

一、重视关键期,早期教育开发

二、家、圆合作,科学教养

(一)、家长和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科学教养,促进潜能开发 案例描述 女儿的成长之路

第二节 家、校合作,因材施教

一、父母要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二、家、校密切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家、校合作的内容

(二)做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

1、理解和尊重家长

2、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情况

3、贵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 案例描述

家校合作指导课外阅读

第二十课时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训内容:

第十六章 社、家、校合作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策略 第三节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一)社区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二)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

1、寻求政府支持

2、校外专家和辅导员的指导

3、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文化设施和物质资源

中学作文教学新策略 篇3

關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创造性

有些学者曾用“削足适履”这个词来概括今天的教育:当鞋子不合脚时,我们一般不是想着给孩子们换双鞋子,而是一刀刀地“切削”他们的小脚丫。如今的语文作文教学便是如此。

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所要求的不是孩子的成长,而是简单粗暴的适应:让学生去适应一种他们不想适应的教育。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刘惊铎教授曾经说过:“习作本来是一件有趣的事,只是被人弄成了没趣!”

如今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我们培养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共性,而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作出好作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我们的孩子有兴趣

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没有兴趣,是学习效果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作文具有恐惧感的学生,要耐心给予指导,或适当给以提示,或帮他们选材,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思路写下去,只要能够完成规定的字数,就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让我们的孩子更多地接触世界

习作,是心灵的触动。没有接触足够多的事物,就很难达到一种思想的升华。笔者曾经专门调查过同一份高中毕业班联考题目下的语文作文得分情况,发现在同样的评分标准下,城市的孩子普遍要比农村得分高些。这说明,城市的孩子有更广阔的视野,接触新事物的渠道比较多而且畅通,农村孩子除了在学校上学的时间以外,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帮父母做农活,所以很难接触到现今社会所关注的时事和现象。因此,在常以即发的社会现象为背景的作文考试中,相对于城市的孩子而言,农村的孩子很难有更深的思考和见解。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多多接触新事物,以保证他们取得思想的升华、心灵的触动!

三、让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

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看法相像,很多细节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为了保证升学率,扼杀孩子们的思想和创造性。就笔者而言,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常常在习作课上给学生读三到五个即时的新闻或时事,让孩子们在较短的规定时间内产生一个自己的评判,然后用语言陈述出自己的思想。最后,让学生自己从这三到五个当中选取一个来完成最终的作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在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的同时,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发散思维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勇气,使他们养成了一种好的思维习惯!

四、让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真情

习作,是内心真挚情感的表露。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有了真情,文章才有生气。很多语文老师经常劝学生们“没有故事时,可以编造故事”。其实笔者认为,只要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故事是真的,哪些故事是编造的。编造的故事通常“空有骨架,没有血肉”。那些缺乏真实感情的文章,写出来也只能让人看了不舒服!

那么怎么调动孩子们写作时的真情呢?笔者认为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一般情况下,写作时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但是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地关闭。因此,教师应当经常和学生沟通,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然后教师应当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培养一种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从体验到情感升华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的目的。其实,这是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接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当中积沉下来的愉快和满足,会在作文时表露。

中学生物课堂中学习策略教学初探 篇4

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所以应该按照学生认知的特点, 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 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演示引导阶段;第二阶段为学生自主体会应用阶段。

1. 教师演示引导阶段。

在生物课堂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中, 特别是在教学的初期, 教师的演示和引导作用至关重要。长期以来, 学生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听, 不去积极地主动思考, 是教师授课的“附和者”。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 也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因此, 在生物学学习策略教学的初期, 教师对于训练的学习策略应多多给予指导和引导。并且对于有些策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演示对这些策略的应用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由外在引导向内在化和自动化的过程发展。只要教师长期这样有意识的演示自己的策略运用过程, 并且引导学生运用, 那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 学生也会逐渐的掌握和运用该策略, 从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策略。

2. 学生自主体会应用阶段。

对于学习实践而言, 学生是唯一的主体。其知识经验的内化吸收是任何人所无法替代的。因此,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主体会和应用, 才能更好的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才能从本质上把握这些知识。同样, 对于学习策略的掌握也只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将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从而实现运用的自动化。学习策略渗透教学一段时间后, 学生已经逐渐掌握或者是学会了应用学习策略。因此, 在后期阶段,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应用一些学习策略。当然, 在这个时期, 教师必要的引导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学习方法的逐渐内化, 教师的指导频率应逐渐减少, 以促进学生独立地练习和运用这些学习策略。只有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促进作用下, 学生才能将学习策略内化, 实现对自己学习的调节与控制, 才能获得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的经验, 并将这些策略有效地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学习策略同时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因此对其的教学在遵循传统教学原则合理成分的基础上, 还应该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的含义就是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成为主体, 而且也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要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教师的教就是将应该传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掌握知识, 但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习策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遵循这一原则是符合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 也是符合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的。其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 而学习是教学的中心, 教是为了促进学习。学生是学习的唯一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 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 教师只有明确这一点, 遵照这一观点, 才能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成为策略型学习者。

2. 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的含义就是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 教师要重视自身对学习策略的应用和演示过程, 并且指导学生思维, 从而更好地发挥“楷模”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 (Social Learning Theory) 的倡导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基础, 是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 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方式以及行为后果 (得到奖励或惩罚) 而进行间接的学习。在间接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就会以“楷模者”的行为表现为标准来评价自己、改正和调整自己。因此, 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对于处理某些材料的学习策略, 分析如何选择解题方法、分析解题思路等, 将“内隐”的学习规则和方法转化为“外显”的具有操作性的知识, 结合实际对于关键步骤予以强调, 引起学生自我规范的意识, 从而使学生逐渐受到老师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3. 学习化原则。

学习化原则就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 其基本含义就是教学过程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上, 学习化原则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也就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 我们应摒弃“学生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这两种极端观点, 综合两种观点的合理成分, 确立“学习中心论”的教学观, 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习中心论”就是学习化原则的理论基础。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贯彻学习化原则, 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所需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4.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就是指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 要尽可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与学生个体的原有知识背景、个性特点等相匹配, 选择适合学习者掌握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个体用来调节和监控学习活动的方法、技巧, 那么, 学习者个体所具有的认知风格必然会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感受和掌握。在实际的学习策略教学活动中, 应该遵循差异性原则, 尽量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选择与学生个体特点相匹配的学习策略, 从而有助于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策略。教学实践结果也表明, 学习策略的教学对于女生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对于男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更应该考虑到男女生的性别差异, 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差异, 尊重学生, 促进学生的成长。

摘要:学习策略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结合生物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对学习策略教学进行了探讨。此外, 学习策略教学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学习化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中学概率统计的教学策略 篇5

《学周刊·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4期 字数:2255 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概率统计所研究的对象是不确定的现象,通过对大量重复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这与中学教学其他知识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初学概率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困扰,本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规律及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对新课程标准下概率与统计教学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关键词:中学数学;概率统计;教学策略

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学生的认知层次主要局限于对具有因果关系的确定性事物的把握。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了解还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定性甚至是感性认识的水平之上,而概率是揭示偶然世界规律性的科学,与中学数学其他知识不同的是它研究的是随机现象,通过对概率统计内容的学习,掌握这种不确定性的思想,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认为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选取等方面的研究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我们理清教学思路,熟悉有关方法技术,把数学知识学习与教学合理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使得这方面的教学顺畅自然,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从概率统计课程本身的特性来看,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的概念以及其中的思想方法。首先,要以试验引路,通过对实际现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对大量偶然的现象中蕴含着必然性有直观的印象:其次,要引导学生分析试验的意义,特别是它的模型作用。通过对相关试验在各种情形下的分析思考,逐步达到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初步理解:再次,要通过案例分析对概率统计中一些重要的数字特征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区别讨论清楚。同时,对总体与样本、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转化及应用上的理解要给予清楚的分析:最后,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用数据说话”、“以样本估计总体”、“预测结果”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学生认识概率过程中的障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模糊不清的认识。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问题一:在第一节概率概念教学中,学生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认识模糊。例如:在抛掷硬币试验中,学生一方面能从感觉上认为两种结果出现是等可能的,另一方面也认为实际试验产生的结果必然应该是各占一半。但实际试验却不是各占一半,学生开始怀疑试验的准确性以及概率的准确性。再如:天气预报中预报明天下雨的机会是90%,结果第二天没下雨,一部分学生认为预报不准,因为按预报说应该一定下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是学生对随机现象的本质理解不清,不了解试验的结果是偶然的,而概率是我们通过大摄重复试验的数据分析得到的必然结果。通过概率去预测偶然现象的发生,这种过程是可以不准确的,可以出现偏差的。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去分析随机现象发生的规律性。

为了澄清学生认识上的错误,我们在抛掷硬币前增加了分析的环节,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抛掷均匀硬币结果各占一半,是不是抛两次必然一正一反,如果不是,那各占一半说明的到底是什么?再如。家庭中生男孩女孩的机会各占多大,是不是家庭中的两个孩子必然是一男一女?天气预报下雨的机会是90%,第二天我们是否应该带伞?这些简单而实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率思想,理解频率与概率之间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辩证关系。

问题二:在学生具体操作抛掷硬币试验中,学生对试验个体和试验次数产生怀疑。我们是这样设置试验的:全班共50人,每名学生准备lO枚相同的一元硬币,同时抛掷一次,记下全班的结果,相当于将一枚硬币抛掷500次,然后统计正面向上的个数,这样重复抛掷10次,得到10组数据,观察数据,发现其中规律。但在具体试验中。学生有这样困惑。教材抛掷硬币试验是抛掷一枚多次。还是抛掷多枚一次。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抛掷多少次所反映的结果才算准确,我们的试验结果是否可靠?为什么教材给出的结果中抛掷24000次所得的0.5005要比抛掷72088次所得的0.5011更接近0.57这些问题产生是因为模型转化的过程中,学生不明白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同一模型,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互相转化,从古典概率模型上来分析,由于硬币之间的无差别,这就决定了可以将500枚硬币抛掷1次与l枚硬币抛掷500次转化为同样的背景、同一模型。这种模型处理的方式在概率试验中,可以使试验变得简洁和易于操作,并且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应用也很广泛。如,一个袋子黑球自球数目等同且无差别,从中摸取一个,可以转化为硬币试验,正面向上相当于摸到黑球,反面向上相当于摸到白球。再如射击中,击中目标与未能击中目标是等可能的。这也可以看作是抛掷硬币,正面向上相当于击中,反面向上相当于未能击中。学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对多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原理不清楚。我们所研究的现象,当其大量重复之后才会有规律性。而其中的大量指的是无限次或接近无限次,重复大次数比重复小次数获得的规律更可靠。教材中24000次试验与72088次试验同属于大量重复试验,没有大的差别,都很好地反映了频率在0.5附近波动的事实。同时在试验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试验结果与教材所给的蒲丰、皮尔逊、维尼的试验结果对比,更进一步地说明了重复次数多时规律的可靠性。

谈谈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139-01

1、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国内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主体化原则、学习化原则、结构化原则、最优化原则。主体化教学原则的深层次的涵义是,教学要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为将来在社会实践中担当“主体角色”,发挥“主体作用”而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化原则,就是教学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学习化原则的深层次的涵义,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我学习、自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想,为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结构化教学原则就是以师生背景性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结构中教师主导控制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实现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化”,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建构和重新建构.最优化原则是着眼于整体教学系统,使各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益的原则.

2、有效学习的特点

学生具备了以下五个特点时,其学习才称得上有效学习.①概念化,所謂概念化,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借助于书面文字的表达在头脑中真正建立起科学的概念.②条件化,是指能学会运用知识,知道所学知识在什么条件下运用,把知识运用的方法和条件结合起来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如果—那么—”的认知结构.③结构化,是指将所学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要化,做到纲举目张,而不是一盘散沙.④自动化,是指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要点达到熟练掌握程度,能够在运用知识时不加思索,脱口而出.⑤策略化,是指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时,必须运用关于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知识来提高学习效率.刘善循认为,有效学习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是指学习是科学的学习.有研究表明符合学习规律和运用学习策略方法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几倍甚至十几倍。其次,有效学习是科学的学习.再次,能够增强心理素质.最后,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有效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加快获得知识的速度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中学数学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具体到中学数学教学上,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对数学的探究,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需要对中学数学有效教学加以界定.所谓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旨在提中学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创新精神,和理解数学能力,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增强教学效果.并最终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且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数学教学活动.

根据前面对有效学习内涵的综述,我们认为所谓有效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主动地学习,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首先,它包括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结果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会学”,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学习结果具有较高的达成度,即“学会”.其次,有效学习是相对与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而言;再次,有效学习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己有的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最后,它更突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感兴趣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怎样学习,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学习过程;第五、有效学习不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4、构建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

(1)讲授策略

讲授法是主要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讲授法要求教师利用各种直观演示,或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唤起学生己有的感性认识,系统地讲解数学知识.因此,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套教学程序,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语言,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取得预定的学习效果.有效讲授数学知识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研究中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首先必须探讨数学教师的讲授策略.具体我们应该做到: 注重语言直观与其他直观方法的结合.学生学习数学从感知直观开始,由于数学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就困难,有的内容也不是都能直接进行观察的,教师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方便、集中地感知教材中所描述的抽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用讲授法帮助学生感知时要注意语言表述形象、生动,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丰富的想象,形成生动的直观形象,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知识内容的完整性

有效的教学应帮助学生学到完整的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和公理,还包括数学观念和方法.我们常常发现,教师在具体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的学习局限于对具体知识的理解,但却不能建立起相应的数学观念,对整个数学解题总不能获得一个清晰的基本认识,比如,有的同学能熟练地复述空间的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内容,但是如果平面内的那条直线没有直接给出很多同学就感觉有点困难甚至无从下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没能及时形成平行的正确观念也没有想到去构造线线平行,对知识只能靠机械记忆而不能意义理解而造成的。

学习数学还必须学会数学的基本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数学方法的学习内容不如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内容那样明确,这是因为教材完全是以知识内容的体系来表述的,而方法则以分散的形式隐蔽在知识的表述之中.学生常常由于未能注意方法的学习而影响知识的获取及应用.因此,教师必须对数学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介绍.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隐性的教育或者显性教育,但是,在总结时一定要进行显性教育,要明确提出本节课的数学方法及其运用步骤和条件。

(3)过程性教学策略

前面我们讨论的讲授策略,如果说讲授策略是教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策略,是传授知识的话,那么过程性教学策略就是对讲授策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补充,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所谓数学过程教学策略是指在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己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现和主体发展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下,全方位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思维的参与过程,“使学生看到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但要包括教师的讲授过程,还要包括学生主动的参与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及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暴露数学问题的提示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制订选择过程以及数学结论的论证、发现过程,亲自动手参与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和获得数学结论后的情感体验过程.因此,数学过程是真正理解数学,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或利用数学解决问题必经的过程,同时实施数学过程教学能够完善和发展形式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魏清.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胡淑珍.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团结出版社,2010

[3]熊川武.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中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见 篇7

一、数学教学的特点及对数学教学本质的再认识

数学教学的特点表现在:数学教学的目的必须以教育方针、数学学科的特点为依据确定.它具备九个现代特征,即: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准确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概括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教学解法的多样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突出问题解决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曾被简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这样说过于简单,不利于对数学教学的全面理解.苏联教育家斯卡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前者侧重于传授内容的总体叙述,后者侧重于学生获得发展的叙述.

不论是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构筑的数学教学理论,还是着眼于未来,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创造精神发挥的数学教学理论,都必须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开拓,探讨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二、对数学教学策略的认识

1. 数学教学策略及其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指导下或在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媒体或技术应用等因素的概括性规定.教学策略指示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较明显,但不具有规定性、刻板性.根据教学策略的内涵和特点,教学策略的设计应做到科学合理、依据充分.应考虑:(1)从学习目标出发;(2)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3)符合学习内容;(4)适合教学对象特点;(5)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2. 数学教学策略的类型及优缺点

根据学习中信息加工过程控制者的不同,一般把教学策略分为替代性教学策略和生成性教学策略.在替代性教学策略下,教师担当指明教学目标、组织内容、排序、重点、迁移、提供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较多地为学生加工信息、构建教学环境的角色.在生成性教学策略下,学习者按自己的需要和风格形成教学目标,自己组织内容、顺序、重点、迁移,自行决定活动,自己控制信息加工,自己构建学习环境.

3. 不同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

替代性教学策略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生成性策略则有利于提高知识(信息)的加工效果.两种策略各有所长,适用范围不同.当教学时间宽裕、学生学习动机强、先前知识牢固、进一步学习要求主动的情况下,教师宜采用与生成性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学方法;当教学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紧迫、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不足时,教师宜采用与替代性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总之,最好的教学策略应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教学目标责任制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三、选择教学策略并实施优化

1. 选择教学策略

从学习目标出发,适合教学对象特点的教学策略,就是适合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高度考虑,进行调整与创新也是必要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活动;变革教学方法,突出师生互动性;与前两者对应,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从班级授课调整为个体研修、小组讨论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分层合作、开放的组织形式也可视情况采用,重在有利于素质教育即可.

2. 选择数学教学策略的原则

(1)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2)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要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3)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数学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有利于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3. 优化教学策略

最基本的教学策略应当是使课堂生动有趣,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教学策略的优化问题.可从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情感的投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利用、教学节奏的控制、电教媒体的应用等方面着手,优化教学策略,达到预期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另外,推广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4. 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保障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策略浅见 篇8

职业中学的学生在进校时, 文化基础比较差, 然而专业技术的学习, 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数学, 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的一种基本工具。然而抽象的数学学习, 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 是一种无奈, 也是一种痛苦。那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 更要“会学”数学呢? 从数学学习的特点看: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把新知识纳入原认知结构之中, 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是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但绝大多数学生课堂上仅仅限于“听懂”, 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人不多, 参与意识非常淡薄, 这种情况与数学学习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我通过所观察了解, 将学生的问题归结如下。

(一) 学无章法, 学习方法滞后。

面对学习内容的深化, 学习要求的提高, 教学方法的更新, 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不科学, 如“经常临时抱佛脚, 考前突击复习”, 能够“做好预习、复习工作”的很少;大多数学生往往只对知识作孤立理解, 呆板记忆, 而不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组合, 能够“经常概括、归纳数学知识”的学生更少。

(二) 知而不行, 依赖心理严重。

不少学生学习依赖性强, 如“做作业时常常对答案、抄答案”, 学习上主动追求知识, 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识相当薄弱。在改进学法上表现得是知而不行, 只有认识而无行动, 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轻于训练, 知识掌握不实。

知识来源于实践, 数学知识更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经常做题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题型多, 涉及面广, 变化无穷, 多做题, 可以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但大多数职业中学学生轻视数学课, 平时缺少训练, 上课听过, 作业做过就完事。据我调查:“经常看一些数学课外参考书”的学生仅占1%, “平时会, 考试忘”的占将近一半。

(四) 基础差, 学习情绪低落。

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 怕数学。不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低落, 或因屡试屡败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 导致学习信心不足, 或者由于进入职高而对前途失去信心, 导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不能单纯地“指导”, 必须在将学法指导有机地、适时地渗透在教法中的同时, 结合职高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材施教, 才能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更要加强教学活动过程的管理。

二、教学过程的设定

(一) “吃萝卜”的诱惑。

职中学生, 经历了升学的压力, 面临着择业的压力, 学习的目的性比初中阶段更明确, 这时的“不想学”主要不是主观问题, 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 首先应当解决的是“不会学的问题”, 要唤醒他们的学习信心, 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1.低起点

低起点是让学生从基础的知识层面起步, 使基础差的学生不感到困难, 引导他们进入主动积极探索的状态, 确保他们容易取得成功,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 在积极主动参与中,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层教学

职高学生基础不一, 对于学习的反应和接受快慢不同, 所以教师在授课前要对学生有初步了解, 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无形分层, 分层教学, 如讲课的例题及作业, 要进行层次鲜明的设置, 那么难度明显跳跃的设问就会对已获得成功感的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刺激效应,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始阶段, 我们注意降低教学要求, 在练习与测验中让学生取得更多的成功。经过近一个阶段的调整, 多次的成功将燃起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 能改变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的状况。学生的信心复苏了, 不再满足学习的低水平。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因势利导, 拓宽知识面, 加大练习梯度, 强化思维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势利导, 把握“势”很重要。要求要适度, 过低, 缺乏刺激, 不能吊起学生的胃口;过高, 欲速不达, 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做法是针对职中学生的特点, 设置一系列的训练题。以“够一够, 碰得着, 跳一跳, 摘得到”为原则, 通过系列化的练习, 使学习成为内在的“张力”, 不断地奋力向上。高一点, 再高一点, 通过逐渐提高成功水平, 激励学生获取更高水平的成功。

(二) “种萝卜”的培训。

解决了“不会学、不想学”的问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意识和积极态度呢?

1.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人们总是认为在课堂上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或者所有的学生把知识都学会了, 都能解决问题了, 那么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最完美的课。但是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堂课下来,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建构起知识体系———除非教师硬性抹杀学生的思维。因此, 一堂课下来, 应当给学生留下问题, 要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教室, 与同伴或老师共同探究。所以说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课。

以前, 教师认为做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认识到: 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 构建他们的知识体系,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解三角形”的学习中, 我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三角形中未知参量的方法:“SAS、AAS、SSS、ASA”, 最后给出实际思考题:“水泥厂的桩基的设定”需要哪些数据, 又如何获得?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为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包括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课题探究的过程中, 运用和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 使学习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 这种学习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学习伙伴关系”的机会, 师生可以围绕项目的实施进行交流和探讨, 民主对话, 共寻真理。

2.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能力方面的示范传授, 而且包括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例如。合理安排座位,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饱满的热情、适当的激情、师生间真挚的友情等教师良好的主导情绪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以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对问题的主动思索, 促成学生的积极情感。

事实证明, 良好的教学环境、积极的主动情绪和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能有效地引发、激发、促成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

三、教学活动过程的管理

赞美式的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 可是这种教育是万能的吗? 赞美式教育起源于美国, 但历史并不久远。在经历了越战、水门事件、石油危机、经济萎靡等“挫折”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美国进入了一个重树信心的时代。美国人开始把少儿教育问题提升到提高自尊的高度。一些美国育儿专家、心理学 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宣传鼓动更强化了这种观念。“自尊”一词成了人人挂在嘴边的时髦字眼,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提高自尊”培训班。不仅如此, “自尊”更在有些美国人当中形成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一些教师不再用象征不及格的红笔打分, 不再纠正学生的文法和拼写错误, 事情愈发走向极端。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 自尊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因为从小就觉得自己没有用的孩子会在心理上先垮掉, 这往往会为犯罪打下伏笔, 但他们同时也指出, 赞美与提高自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实的夸奖和赞美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 反而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因为看似不懂事的孩子, 其实也能分辨出大人夸奖言辞的真伪。在赞美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与遭受过批评的孩子相比, 更难承受批评的挫折。中国民谚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多些批评, 少些赞美, 其实并不是坏事。英国政府更是将批评式教育写入了国家法律。

有时课堂上有几个学生打瞌睡、开小差、吵吵闹闹, 有的教师虽感叹:我怎么总是会遇到这么调皮的学生? 却对此现象不闻不问, 照样上课, 或对他们没有办法, 只能放任自流。逆向的赞美, 他们就会认为这种行为没什么大不了,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这些行为是正常的一种畸形意识。这种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极其不利。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行为, 并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这方面, 我认为要做到:善于观察, 严格管理。当你在讲课时, 当你在思考课堂内容时, 你必须时时刻刻观察每一位同学, 观察他们的神态, 学生的一举一动必须在你的掌控之中。只有及时发现睡觉的同学, 做小动作的同学, 分神的同学, 甚至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 才能及时提醒他们、制止他们, 让他们回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中。这就在无形中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 踏上工作岗位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有矛就有盾, 有赞美就应该有批评, 两者有机结合, 一张一弛, 教学秩序就会稳定, 教学效果就会增强。

参考文献

[1]方元山.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5.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谈 篇9

一、转变观念,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以及是否具备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通过建立和优化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并能在教学研究巾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即终身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机结合

在任何一节课的教学中,都不可能只应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特点,技术性、实践操作性都很强,因此更多地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性、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掌握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教会学生学习,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环境,要始终注意意识与情感的教育。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要尽量精讲,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有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讲课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把剩下的时间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教师要巡回辅导和及时组织学生点评和互评。完成任务者可获得自由上机的时间,自由上机包括游戏和上网。在自由上机的“诱惑”下,任务也会高效地完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此种教学方法把教学任务分成几个具体的任务,从而把学生的上课时间划分得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

(二)及时评价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对于老师来说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成就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是每一位学生的精神需求,甚至老师能够记住他的名字,对学生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为了进一步认识学生,我还努力开发了“凌波多媒体广播系统”里面的“签到系统”。这两项措施使我认识了不少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我及时运用表扬这一“武器”,课堂上把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回答,不管回答对与错,都从不同的方面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并发动同学来评价回答问题的学生,找出其优点和缺点,这样学生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找到了与其它同学的差距,并积极努力填补。

(三)形象教学法。

现在都在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事实也证明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极大地促进了其教学的效率,而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却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先进技术,没有必要使用课件。其实不然,形象的课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一些繁、乱、难的问题一目了然。对于信息技术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计算机中的一些概念、专业术语比较难以理解,这时不妨打一些比喻,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比如在初三信息技术考试理论题中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时,我用一个车间的工作流程来比喻,谁在控制,谁在运输,谁在制造,等等。

四、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竞争

信息社会中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团结协作。因此培养学生的这种思想和能力尤为重要。利用我校学教案式分组教学有利条件,我以小组为单位,从事学习活动,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如我在教授八年级演示文稿时,因为演示文稿中既有文字,又有图片,还有声音、视频等,所以需要学生熟悉网络,懂得下载资料,还要懂得演示文稿的制作技术,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我利用班内已经分好的学习小组,七个同学一组,同组的同学各有分工,互相配合,有专门选图片的,有整理文字的,有技术支持的,等等。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展示好的作品,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进一步激起了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愉快,集体归属感,同时也刺激了不同组之间的竞争,把学习层次提得更高。

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是针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有浓厚兴趣和对计算机的好奇心、探索心而提出的,这正是探索性教学的心理基础,它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与此同时,这种好奇心、探索心的满足,也能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是开放性的,无标准答案的。引导学生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不在于要得到什么统一的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篇10

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 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 善于因势利导,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 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明确任务,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 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 积极地参与学习, 保持良好的注意和情绪状态, 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 包括:教师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成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 刻意求新, 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 等等。

二、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针对不同个体。语文科具有独特的工具性、基础性及人文特征, 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教育艺术的科学性, 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 使课堂教学讲科学、高质量地良性运行, 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挖掘个性发展的渠道;要强化写作训练,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丰富课外生活, 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提高, 因材施教。

三、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要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 学生才会质疑。目前课堂形成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教法的原因, 一是学生长期受传统语文教法的束缚, 没有养成课堂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但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 对此方法失去信心。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是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 学生才会质疑。明白了这一点, 既能摆正教材的位置, 又能确立自己的位置, 范文不过是个例子罢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 发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 (懂得) 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 深思, 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 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 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 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培养质疑能力, 要坚持正面引导, 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 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 也要加以鼓励, 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五、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 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 然后相机引导。

展现训练过程, 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 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展现训练过程, 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相结合。展现训练过程, 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 要仔细认真地听, 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 而且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 有无语病。为展现训练过程, 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

六、注重教学方法, 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 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 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 教会学生“学”, 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 要求教师通过最优途径,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 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教师首先要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其次, 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 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 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

七、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 是在教语文课本, 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 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上一篇:土木建筑结构下一篇: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