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4-05-03

中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通用6篇)

篇1:中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速度,精读、泛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复述能力,进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作 者:李财坤  作者单位:兴仁县第三中学,贵州,兴仁,562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中学英语   阅读教学   实施策略  

 

篇2:中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崇仁二中

张志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基础之上。在这五个方面中,有些目标(如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显然不适合直接通过纸笔学业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查,而应该通过形成性评价方式来考查。因此,英语学业考试应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学英语学业考试应把阅读技能力作为主要考查内容之一,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承载信息的媒介日益多样化,阅读技能已经不局限于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因此,要以适当形式考查学生从图表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适当选用一些实用性的语言材料作为考题的载体,如广告、告示、说明书、指令,不要千篇一律地使用故事和短文作为试题的载体。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历来受到重视,但大多数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四化”问题:阅读材料选择单一化、教师训练方法简单化、学生阅读技巧误区化、学生阅读习惯被动化。

我校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教师也是就题目论题目,以做阅读理解代替阅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缺乏系统而有效的策略。

因此,研究阅读理解课有着必要性和实用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的过程。读者对一系列的语言符号进行解码。而这些语言符号是由作者选择来代表他们希望表达的思想的代码。阅读过程结束时,读者了解并吸收了作者要表达的意义。阅读有许多不同的目的,有些为娱乐,有些为获取信息,有些为消磨时间等。《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学英语阅读课程应当有意识地运用与阅读相关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模式,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并加强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

英语阅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在这种模式中,读者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然后从短语到句子、段落,最后从段落到篇章,再到对作者意图的把握。

阅读的另一种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model)。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这一过程不仅要求读者具有必要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对读者的预测机制、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随着对阅读心理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阅读的“相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这种阅读模式认为,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模式会交替或同时出现,它取决于文章的类型、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能力等因素。

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对阅读理论的研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图式理论”强调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该理论认为,读者对阅读材料中信息的理解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能否及时激活这些知识。相应的图式一旦被激活,读者就能加速理解过程。

在实际阅读中,学生无论采取哪种阅读模式都会用到阅读微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被分解成许多阅读微技能,英语语言学家John Munby在他的《交际法大纲》中就将英语阅读技能分解成100项阅读微技能。例如,猜词、略读、掠读、揣摩寓意和排序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利用阅读策略的传授为载体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②提高本组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构建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阅读材料、学生和学生、班级和班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精选阅读内容、指导阅读技巧、丰富阅读形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研究阅读理解题在考试中的比重、题材、题型等: 然后,研究阅读理解题有效的解题方式和方法。

1、不同题型的阅读理解解题策略。

2、不同题材的阅读理解解题策略。

3、激发兴趣的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枯燥、难懂的阅读材料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反感,这时,需要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积极地去完成它。

4、营造氛围的策略。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心理变化的过程。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的心理氛围,对学习非常有利。哪怕学生回答错了,只要不是恶意扰乱课堂秩序,都应积极鼓励他们。学生只有觉得学习是快乐,自然会爱学习的。

5、学科渗透的策略。

在做阅读题时会遇到一些数学、文学、地理、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知识的学科渗透,有些问题会迎刃而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实验研究采取对比法(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进行。以高一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

(1)对比法:

① 横向对比:把被试对象分为条件相等的室验组和对照组,只对试验班改进教学模式,授予阅读策略,而对照班仍按原来的阅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阅读。试验结束后,将两组的结果加以对比分析。

② 纵向对比:对比分析实验班在施加试验因子前后的结果。(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走访、观察等方式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对阅读内容理解的深刻性、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素质等进行定性分析。

(3)统计法:把观察、调查和测验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检验,对实验的效果作出评价,然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2009年1月--9月:准备阶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学英语指导书等理论书籍,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收集有关阅读理解的材料,进行题材和题型分类,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确立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 2、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实践阶段。根据材料分类以及制定好的方案进行验证,作好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记录,进行实验的比较。记录学生平时的测试成绩,对阅读理解题型得分率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课题研究就从精选阅读内容、指导阅读技巧、丰富阅读形式等方面开展研究。确定了一个实验班,一个控制班。

第一、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精选了学生较感兴趣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多以幽默、故事类的文章为主,中间穿插学生熟悉的人物故事,及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题。

第二、实验班都使用统一材料,立足于课堂,指导阅读技巧。课前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对材料如何处理,如何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传授阅读技巧。

1、帮助学生改掉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我们选择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难度适宜的读物,他们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并有意识的提高阅读速度,从而减少了出声阅读或指字阅读出现的几率。

2、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猜测词意、语意的能力。初次见到生词时,可根据它的构词形式,上下文关系和情景关系对它的可能含义作假设,如可以利用词的结构------词根、前缀、后缀进行推测,3、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 如:略读、跳读、细读等等。

4、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始终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5、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许多地方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

第三、丰富阅读形式,使学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灵活使用各种阅读形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朗读,加深阅读理解深度。

学外语的人必须有朗读的习惯,朗读对于学生改进语音语调、培养语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教授一篇课外阅读文章之后,结合文章特点,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或默读,这不仅可以使阅读真正活起来,使人印象深刻,还可以领略文中词汇、语句、修辞、文采,或篇章结构所带给读者的语言美感和语言内涵。

2、通过改写,培养整体理解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会有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辩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关键性词语时,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然后用简短的语言改写整篇文章。3、2010年11月—2011年5月:完善阶段。对前期所作研究及实验进行完善并以论文形式展现。4、2011年5月—2011年9月:总结阶段。对所用的实施方案、记录、成绩分析表等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研究报告。汇编资料,总结研究成果,申请课题评审。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了,阅读体裁更加丰富,并减少了不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对于阅读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的交流积极而有效。

2、学生的阅读练习得分率提高,阅读能力得到加强。

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尽管存在着试题难易以及生词量多少等偶然因素,但跟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直接关系。不难看出,学生通过两年的不断训练,到高三这一阶段已逐步培养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增长态势。跟实验实施阶段之前相比,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加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策略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有价值的。应该说,这一结果正是我们在实验初期想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二)教师方面

1、增强了课题成员的科研意识,促进了课题成员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

2.、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加速了教师个人的成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英语教研组的老师多次参加学校及市里举行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周颖、王瑞、戴宁茹等老师在全市或全校开了研究课。经过对本课题的探索、研究与实践,英语教师们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很多老师撰写了科研论文,有些还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更有老师因为教学工作的突出表现,受到教育部门的嘉奖。展示如下:

3、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教案,可供教师学习借鉴。

(三)阅读策略方面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2、在实践中教会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是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技巧对学生来说似乎很实用,但仅仅传授阅读技巧,而没有实战演练,这些技巧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学生掌握某种阅读技巧后,教师应辅以大量相应的阅读材料加以巩固。如不同题材的文章,其脉络的体现方式不同,游记以地点为线索,人物传记则往往以时间为线索,等等。学生只有在大量接触类似的文章后,才能下意识的运用所学技巧,尽快理清文章脉络,最大限度的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3、扩大学生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

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建立相应的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及时的教学反馈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是决定教学实验成败的关键。它能使我们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避免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较为单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多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到目前为止,对英语阅读感兴趣的同学已经大幅增加,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甚至是排斥的。如何让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英语阅读中来,并且成为一种日常习惯,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3、课题成员的论文撰写及发表情况不尽如人意,应鼓励成员多进行思想总结,多撰写论文并投稿。

篇3: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接手新班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最初可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材料,并对难句、难文进行适当讲解。随后可以给学生布置长期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定时抽查,并不时地安排课堂时间与学生分享精彩段落,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对于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应及时指出并限时改正。据心理学家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而进行的。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大大地减缓了阅读速度,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正确的阅读理解方式应以意群为单位,把领会文章的主要意思作为第一阅读目的。应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越过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主旨,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整体。

二、提高阅读策略,精读﹑泛读要紧密结合

学会针对不同题材材料的特点,采用略读、跳读、精读等不同方法进行阅读。学生要学会抓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段落大意,理解主题,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通过有意识的训练,牢固地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学会根据构词法,利用上下文、定义法、因果法、对比法、释义法和分析句子结构等手段推测、判断难词和生词的词义;学会通过寻找句中反映其中心意思的关键词或词组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利用通过上下文将复杂句子分解等方式推测、判断难句句意;学会通过判断主题句,分析阅读材料前后结构上或意义上的关系,以扫视或寻视方式寻找特定的信息或句子等手段正确理解段、篇意义,掌握段、篇的中心内容;学会从字里行间、语气等方面去理解作者未言明的倾向、态度或意图。当然,阅读策略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进步。

三、培养英语文化基础,扩大学生知识面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而教科书上的材料显得相对老化。因此,教师除了对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还要经常补充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当代社会背景知识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平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甚至一些介绍现代科技发展的中文报刊,鼓励学生广泛接触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只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使他们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加强对话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复述能力

新教材在每单元安排一篇阅读课文或阅读对话,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基础上,能在几分钟内读懂对话,回答一个主要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文的内容、主要词汇通过复述(retell)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才是我们教阅读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第14课这篇阅读文章时,先把课后的词汇介绍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默读一遍,回答问题:“Why could not the man downstairs sleep?”然后,让他们再读一遍,回答课后练习的十一个问题。这时,学生对本课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把这些问题串成一段小故事呢?这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下本课的重要词汇:happy, downstairs, find, difficult, sleep, upstairs, take off, wake up, be angry with, problem, one the other, quietly, put, keep, sound等, 笔者先按这些词的顺序让学生跟我一起叙述课文, 再让个别学生来叙述, 把一篇长课文压缩成十个左右的句子, 学生就很容易记了。最后, 学生都能像这样来复述故事的内容:

The story happened in a tall building in Moscow.A man lived downstair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leep, because the man upstairs took off his shoes and threw them on the floor every night, when the man upstairs was trying to sleep.The man woke him up and made him rather angry.One night, the man went upstairs and told the man above him about the problem.The man upstairs said:“I’m sorry, Comrade.I won’t do it again.”The next evening the man upstairs threw one shoe on the floor before he remembered the man downstairs.Then he put his other shoe quietly his bed.The poor man downstairs could not get to sleep.He kept waiting for the sound of the second shoe.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渐渐提高了学生阅读水平,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技巧,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英语阅读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其阅读速度, 精读﹑泛读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阅读复述能力, 进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篇4: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活动为中心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实施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阅读时,遇到不解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法。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营造探究性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并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同时,语文是语言学科,阅读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情境,通过反复阅读后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小组合作、交流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设计好问题情境,带着趣味性的问题进行阅读,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根据阅读内容灵活确定,以充满乐趣为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文中有很多表演的素材,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先设计好几幅范进中举时拍手、跌倒、大笑、疯跑的图片,让学生看了捧腹大笑,激活课堂气氛的同时,学生会感到滑稽、可笑。这时,设计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课文中惟妙惟肖刻画的是谁?他为什么会这样?很快,学生对这样的人物和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对重点问题进行标注并展开讨论,课堂探究效果显著提高。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提高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明确探究性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相同,都必须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阅读过程中的重难点,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探究的每个环节,对于如何展开,如何有效引导,在课前都需要有一定的预设。当然,在探究性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初中生的学习意志不够坚定,他们有一定的依赖思想,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在学生独立探究开始时,问题的设计不要太难,能够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便可以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的逐步深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再次,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质量。探究性阅读教学活动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满堂练”的教学方式,变教师单调、机械的讲授为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除了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提高问题探究的有效性。比如,抓住主要问题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找出反映文章的核心问题;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粗读、泛读、精读,提高探究问题的针对性等。

四、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质疑,为深入探究作铺垫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在阅读教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为深入研究文章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究作好铺垫。初中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够进行自主探究,但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还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逐步引导。当然,学生提出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对阅读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为进一步深化阅读内容的主题作铺垫。平时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带着疑问进一步合作交流,明确探究的目标,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总之,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以有效把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不断地积极地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这样阅读教学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5:山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在高中英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其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成为独立阅读能力的人。但是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尤其是山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影响山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影响山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个因素

语言认知水平、智力水平、生理发展水平、心理因素等一般因素固然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我以为影响山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是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各种语言技能到一定程度时获得的一种能力。语感强的学生理解力也强,听别人讲话能抓住要领,阅读文章能抓住中心。山区中学中有的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谓不刻苦,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也并不比城里的学生少,应试的成绩也不会很差,但言语技能往往比城市学生差,这是他们语感差所造成的。

2、师资因素

在山区中学中,有的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缺乏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与方法,未能充分认识到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忽略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的介绍,不能给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消极的情感,更不用说提高阅读能力。

3、人文因素

当前,山区中的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文化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很难长出苍天大树。他们难以买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各类英语读物,学校图书馆的中学生英语读物也相对较少,至于“随身听”、电脑等现代学习辅助工具,他们更是可望而不可及,这些都阻碍了他们背景知识的拓宽。加上学生的父母及周围的人,对子女的学习总是抱着功利色彩浓厚的思想,对他们的英语阅读,缺乏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指导。

4、学习动机

山区学生虽能认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但学习英语的动机不太强烈,兴趣不浓厚。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英语处于被动状态,或者纯粹是为了高考,或者是来自教师与家长的要求与逼迫。课外就不可能主动地花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英语文章,而英语的学习需要的正是“一日而三省乎己”的功夫。

二、山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活动和讲解语言的关系处理失当。

一些英语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讲解上,而把培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挤到边上去,把阅读理解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不能认识到语言的掌握不是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对句子意思已经清楚,却偏要问某个词在句中起什么语法作用一类问题。同时教师缺少对文体的分析和指导,学生了解不到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

2、单词、词组处理不一致。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文中的生词,不同的老师意见不一致。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细讲:老师把文章中的单词的词性、搭配、用法、语法、重点、难点讲得头头是道,上课条理清楚,讲完后做练习,让学生消化。这种方法,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好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较容易考出好成绩,但学生潜意识里有依赖性。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对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说,老师讲的都是重要的,都要学好。而对那些凭兴趣做事的学生来说,则可能失去兴趣,最终放弃。更何况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很难说阅读能力就强。

(2)粗讲:老师把生词粗略讲一下,或放到课文中讲,放一遍课文录音,再就课文回答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复述课文,把课文中重点难点提示一下。这种课更注重听、说。学生的口语能力可能得到提高,但成绩不一定好,阅读能力也未必得以提高。

3、阅读与听力混淆

有些老师上阅读课时,叫学生合上书,听一、二遍磁带,然后回答相关问题。这种上阅读课的方法不足取。实际上,阅读的选材与听力选材难度不宜“一视同仁”。听力材料在难度上应低于阅读材料,所含生词量也应大大低于阅读文章。在阅读中,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阅读速度,达到理解全篇文章的目的,它比听更有主动性。听只能是被动地跟着说话人的速度,对陌生的词语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因此,拿有一定生词的阅读材料当听力材料是不合适的。再说,那些听一、二遍就能回答问题的同学,他们肯定在听之前已对单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或是已读过该阅读文章。这样,阅读文章就成了家庭作业的阅读材料,成了课堂上的听力材料。

4、阅读速度慢

有些教师上阅读课时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课文。这种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山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不多也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在“More and more housewiv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soon be standing in the check-out lines.”这句子中“stand in the check-out lines”(在超级市场排队结帐付款),如果学生没有一点关于超级市场的印象,就很难理解。同时学生不具备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也会影响阅读速度。

三、指导阅读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综合以上影响山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阅读理论及模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山区英语教学的关键。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大纲和外语教育理论,特别是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与方法,全面贯彻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注重专业成长,多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更好理解所阅读的文章。

其次,应加强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以及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1、抓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他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影响。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不能只靠训练阅读技巧及大量阅读,只有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感。在山区中学,中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很扎实,首先要注重加强基本功训练。但需要指出,强调抓基本功训练并不是不要阅读技巧的训练,而是想通过这些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抓好基本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朗读

有目的、有系统地选择一些经典段落、精彩范文、英语小诗或谚语等让学生练习诵读。或让学生有选择地背诵课文,若能处理好连读、缩读、弱音、语句重音等语音问题,听力也会提高。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增强记忆力,取得从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无法得到的效果,也能读出英语文章中的韵味和美感,还能弥补缺乏英语环境的不足。

(2)听说

听说训练似乎与阅读能力的提高毫不相干。其实听说能创设英语氛围,与朗读一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了较强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又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改变边读边心译的不良习惯,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课堂的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做到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教师坚持用听说法导入新课,做到堂堂有听说。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得到提高。

(3)写作

英语写作是一个积极用英语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展了用英语思维能力和文章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文章的推理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例如,造句、短文填空、完成句子、记日记、小作文等等。

2、加强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面面俱到地讲解,二是没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学”,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对阅读过程的指导是指教师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等加以分析与指导,并对阅读过程进行调控,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与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设问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阅读前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例如,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长,课文内容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如在教SEFC1B Unit18 “The necklace”时,先对故事细节、事实向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回答,最后提问:1)What else could Jeanne say after she told Mathilde that her necklace was no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and it was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at the most?2)If Jeanne returned the real diamond necklace to her, what would Mathilde do? 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除了教师设计问题,也可以同学互问,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甚至引导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寻有关资料。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阅读文章。

(2)正确处理文章中的生词

有专家认为,不要查字典,不讲词义,靠上下文来猜意思,意在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但我们不可理解为完全不查字典。所有生词都不作处理完全让学生在课文中依靠上下文猜词义,这是不切实际的,只会造成学生对生词词义一知半解。因此,有些生词还是要放在阅读前处理。这样可使学生更注意词的音、形、义;使阅读更流畅、连贯,学生更能注意文章的整体内容。当然,不是要求教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学生懂得读、懂得意思就可以了,而是要求教师在阅读前应尽可能编写通过上下文使学生确切知道生词含义的句子,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在The newspapers are delivered by lorry, plane and rail.与The newspapers are delivered by postmen.两句中,第二句给读者的意思更确切,更明了。而在第一句中学生可能会认为deliver为carry。还有一部分生词可以利用构词法或通过上下文,体会具体的语境,猜出它们相应的词性和词义。这种方法适用课外阅读。

(3)阅读中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指导

恰当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指导、训练。主要的阅读技巧有:一、预测: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开篇第一、二段,以验证或及时纠正对文章的预测。同时抓住主题句、关键词,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章。二、略读:快速浏览全文,领会文章大意,发现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掌握篇章结构,进而抓住文中的大意。尤其注意首尾两段和每段首尾两句。当然文中有图表或副标题的,也应注意,它们会提供暗示,帮助读者理解。三、查读: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读,以回答个别细节问题。上述方法可行性强,效果好,但是不同文体的文章必须采用不同的阅读的方法。教师应在文体思路方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章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线索,从而使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准确理解阅读材料。中学教材中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如解释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功用等。因此,教师应先向学生提出诸如“是什么”、“怎么样”、“做什么”等一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快速抓住文章的主题。

针对阅读速度慢这一点,教师可用上述的方法进行训练。同时限时阅读,快速阅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令学生有一种紧迫感,这是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另外,教师在抓好课文的前提下,要有计划、有选择地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文章体裁应多样化,如故事、科普、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坚持每天一读。也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简易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可促进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阅读速度,熟练阅读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4)阅读反馈

材料阅读完,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例如,教学完SEFC 1B Healthy eating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Suppose in a street side by side there are two restaurants which server different foods: one is Chinese food; the other is western food. If you are hungry and your want a diet of healthy foods, which restaurant will you choose to have your dinner in? Why? 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再如学了Language Learning联系自己学英语的情况可谈谈:What should we do to make our study of English more successful?这样的活动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有关学生的阅读效果的反馈。

篇6:中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当代的教育科学理论告诉我们,要特别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综合性人才,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更需要人们广泛有效地进行阅读,因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仅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理解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起不到真正交际的作用。语篇是体现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阅读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基本技能。传统的阅读课让人感觉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呢?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趋向。如果学生对外语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所学的东西。我们可以先从课本入手,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在讲SB3《Shopping》这一单元时,可以先借助图片给学生展示一款最新的数码相机,问学生喜不喜欢拍照,引起学生兴趣。接着问他们是否知道如何从网上购买一部价廉物美的相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引入本单元重点Shopping

Online(网上购物)。课文内容的灵活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要我们精心创设情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由此可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并逐步达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而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为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1)课前准备。2)单人或双人活动。3)小组讨论与复述。4)小组辩论。5)各小组进行交流并总结。经过前面三点准备之后,学生就可以分组进行小型辩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课堂准备及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如此学生便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发挥和张扬自己的个性。以Unit14

Shopping为例,教师可以先在课前让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以便辩论时有理有据。另外可以为学生提供讨论和辨论的话题,比如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网上购物优点大于缺点还是缺点大于优点?

三、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教学原则,不应只对文中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结构等作简单处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插图、标题或段首句入手,并提出一两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速读全篇,从整体上了解全文后,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然后让学生说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General

Idea)。文章的自然段落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或摘要等方式归纳出来,使文章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写同体裁同类别的文章时他们知道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课内外结合,我们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英美背景知识,这必须从抓课外阅读着手,也可以把课外阅读作课堂阅读的一种延伸。课外阅读的材料分为精读材料和泛读材料。所谓精读材料就是老师指定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有关英国、美国等讲英语的国家的一些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学英语应了解英美的一些概况,即相关的英语背景知识。所谓的泛读材料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的材料。有些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就可以通过阅读体育报道来了解相关英语知识;对音乐感兴趣的,通过欣赏英文歌,读英文歌词,可以涉猎到许多课堂上不曾接触到的知识。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相互结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五、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来自口、眼、手的多余动作。要提高阅读的速度,就要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1) 克服心读、默读的习惯。

中学生由于受朗读习惯的影响,已经建立了文字符号和声音之间的固有联系。当他们看到字母、单词和句子时,就会不自觉地发出相应的声音。有的学生虽然不发出声音,实际上心里还是在朗读。在阅读速度上,无声要比有声快,因为有声阅读是眼、脑、口、耳四个器官一起活动,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后再传到大脑,大脑命令嘴发音,耳在监听辨别正确与否;而无声阅读只是运用眼和脑两大器官,省去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的监听,所以速度要快。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克服心读、默读的习惯,多做练习以逐步达到眼脑直映。

2)克服指读现象。

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词一句仔细阅读的习惯,拿到文章就逐字逐句地读,或用手指或笔指着一个个单词阅读。注意力常集中于对个别词句、片语的理解,忽视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依靠眼睛逐行甚至多行阅读,避免指读。阅读时应依靠眼睛灵巧地在书页上移动,而无需借助于手指或其它东西。教师可示范正确阅读的姿势和方法,要求学生注意纠正指读的习惯。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应巡视全班,一旦发现有指读现象的学生,就立即帮助纠正。

3)克服回视的习惯。学生常因担心遗漏细节、要点内容,或阅读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识理解范围而重读阅读材料。频繁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所以要克服回视重读的习惯,如实在担心会遗漏内容,要克制自己,待读完整篇后再读一次或两次即可。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捕捉训练的机会,多学习,多实践,使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这还需要我们为人师者共同努力。

上一篇:姜子牙观后感800字下一篇:市、区委组织部地址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