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2024-05-11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精选6篇)

篇1: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语法课教学策略

上好一节英语课有很多的教学策略,听、说、读、写都要贯穿于英语课堂之中。英

语教学法在所有的英语教师头脑里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在这里主要介绍新课程 理念下的几种语法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教学的方法

1.直观式——利用实物直观教学方法

2.交际法——通过情景交际、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学语法

3.趣味式——利用游戏、绕口令和谚语等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教学语

4.图解式——利用图式或图画法教学语法

5.任务式——利用任务教学语法

6.探究式——利用探究活动教学语法

1.直观式——利用实物直观教学方法

可以利用直观手段

(如实物和图片等)教学语法

[ 案例

1]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拿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网球、足球和篮球,一个比一个大;或用多媒体呈现

先关图片。

T:(依次呈现网球、足球、篮球)What ’

s this?

Ss: It ’ s a tennis ball/soccer ball/basketball.T:(只呈现网球和篮球)

Which is bigger? Ss: The soccer ball is bigger.T:(只呈现足球和篮球)

Which is bigger ?

Ss: The basketball is bigger.T:(同时呈现三个球)

Which is the biggest?

Ss: The basketball is the biggest.可以让学生自问自答,多重复几遍,知道他们能够独立表演为止;然后,教师把这

些句子写在黑板上,或在屏幕上呈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可以再让学

生举一些例子,创设新的语言运用情景让学生去交流和体验。

通过在真实情景中的 反复练习,学生会对形容比较等级的用非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采用直观法进行语法教学避免了繁杂的语法分析和讲解,可以使学生在简短的情景

对话(或叙述)中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2.交际法——通过情景交际、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学语法

可以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创设运用该语法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

[ 案例

2] 教学过去进行时

教学过去进行时这一语法项目时,应该把握该语法项目最主要的功能,即 “表示过

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教师应围绕“过去正在进行”这一概

念创设使用该语法项目的语境,设计使用该语法项目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

生依据语境,通过听、说、读、写活动去熟悉、巩固和掌握该语法知识。例如,老 师可以先让学生听、读下面一段语言材料,明确活动要求。

(An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at

seven

o ’

clock yesterday evening.The

policeman is asking some people.)Policeman: What were you doing at seven o ’

clock yesterday evening, Mrs

Green>

Mrs Green: I wa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Policeman: What were you doing, Miss White?

Miss White: I was working in my office.I was very busy.Mr Brown:(before the policeman asks)I was watching a movie with my wife

at the cinema.Policeman: What about you, Dr Wang? Dr Wang: I was looking at a patient in the hospital at that moment.然后,师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活动。

第一步:

全班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创编一个微型情景剧,其中必须

含有五个以上表示“过去正在进行”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

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和点拨。

第二步: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和表演。

第三步:教师请一个小组(可用抽签形式来决定)在全班表演,同时要求其他小组

记录听到的表示“过去正在进行”的句子。

第四步:

记录句子最多、最准确并最快复述出这些句子的小组将获得机会呈现他们 的作品。

第五步:教师进行讲评。

通过实施以上各步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同时,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法教学理念。

[ 案例

3] 教学祈使句

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动作。

第一步: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轮流选派一名代表到讲台,教师说英语,学生

做动作。例如:

Clean the

blackboard./

Open

the door,please./

Pass

me your

pen./ Sing an English song, please.第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观察以上句子的共同特征,从而归纳祈使句的构

成。

第三步: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给出指令(祈使句形式),另一人完成相应动作,以 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使用祈使句的场合。

3.趣味式——利用游戏、绕口令和谚语等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教学语

教师应将语法教学融入游戏之中,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 案例 4] 教学现在进行时

在教学现在进行时这个语法项目时,教师可以借鉴并模仿“幸运

”的猜词环节

——“你比划我猜”

。具体做法是:

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同时教师提问全班学生: What ’

s

he

/ she doing? 并引导全班学生运用句型

He / She is „”

作答。

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较真实的情景去运用所学语言,让他们在游戏中无意识地运

用了所学的语法知识。

游戏后,教师把相关的句子写在黑板或呈现在屏幕上,让学 生观察和归纳语法规则,然后再创设情景进行巩固。

教师还可以使用英语谚语来教学某些语法结构,在教授谚语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这些

语法结构,并记忆和运用这些谚语。比如: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The nore, the merrier./ Rome wasn ’

t built in a day./ Never too old to

learn./T os eei st ob elieve./ S eeing isb elieving./

Neverp uto fft ill tomorrow what can be done today./ Where there

s a will, there

sa w ay./ He who does not climb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4.图解式——利用图式或图画法教学语法

利用图、表格或图画等进行语法教学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 案例

5] 教学 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 的区别

篇2: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语法是一套机械的、可分析的规则;是一种表述意义的方式(way of saying something);是一种功能与意念的表达方式(way of expressing notions and ideas);传统的三维语法观:形式、意义与使用(from, meaning, use)。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法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强调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而不是仅仅记忆语法知识。在过去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技能训练;重详细讲解,轻反复练习;重书面练习,轻口头练习;重语法分析,轻语法使用;重掌握规则,轻掌握实例。语法教学要以实践为纲,以技能为核心。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更新教学理。

初中英语语法是很多初中生的一大学习瓶颈,英语语法固有的单调性,无趣性,复杂性,此外,传统的语法教学以讲解语法规则和语法术语为主,很少联系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上,不能直接促进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是语法很难被学生接受,因为英语语法没有固定的书本教我们到底该如何怎样样去学习,我们只能在不断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过程中摸索适合学生的方法。通过培训,我觉得以下方法可以对学生英语语法学习有所帮助。1)讲故事

故事法可以用于时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是提供单词让学生接力编故事。例如在学习过去时,老师给予话题Li lei’Yesterday,并准备下列单词卡: open,ring,put on,brush,wash,listen,read,have,go,take,begin,study,do,eat,play等,接着教师说出故事开头,要求学生运用所给的动词的过去式续编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故事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2)语法教学情景化

语法教学情景化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情景来感知和运用语法知识。情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语法教学,我们可以设置多样化、多功能的语法情景化教学方式。

在讲授新的语言现象时,教师可以尽量利用实物图片、真实的语境、体态语言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设置情景,再依次将新的语言材料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从中领会新的语法规则,然后教师给学生大量的口、笔实践机会,如两两对话、表演等。在多次语言实践后,归纳和小结有关的语法规则。

在教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教师一边作动作一边说含有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例如,教师一边关门一边说:“I am closing the door.”打开窗子时一边说“I am opening the window.”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说:”I am walking.”在黑板上写字说:“I am writing.”再叫一个学生读书,教师说:”He is reading.”叫几个学生唱歌,教师说:“They are singing.”利用动画课件,教师用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回答出动画中正在作的动作。这样一直练下去,学生就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句型、会话,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进行时态的构成及用法,使学生能从成功中获得喜悦。3)语法教学活动化

语法教学活动化是指教师把语法规则化为活动, 把教学过程化为交际活动, 在活动中操练和运用语法。活动能调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使学生对所学语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语法的记忆更加牢固。在语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法规则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猜测游戏 猜测游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猜测活动上。在游戏中学生增强了对语法规则的感悟能力,总结归纳及活用能力。

4)把英语与规则变成顺口溜或者儿歌,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可数名词的复数变化规律[1]: 名词复数有规律,一般词尾加s;辅音字母+y型,变y为i,es;ch,sh真有趣,s,x,es;f,fe真小气,字母v来把它替,es在后别忘记; 字母o来真神奇,有生命来es,没有生命+s.可数名词复数特殊变化规律[2]: 中日好友来聚会,绵羊、鹿、鱼把家回。男士、女士a变e; 牙(齿)、脚双o变双e;孩子们想去天安门,原形后面r、e、n;老鼠本来爱大米,mice, ice和rice.注:中Chinese,日Japanese,好友people.绵羊sheep,鹿deer,鱼fish(这些单词单复数一样)man--men woman--women tooth--teeth foot—feet mouse—mice。5)1.显性与隐性语法教学相结合

显性语法教学往往采用演绎的方法,教师首先解释语法规则,然后引导学生做练习。隐性语法教学采用归纳的方式,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和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归纳出语言的规则。

显性语法教学强调语言形式,却又忽视语言的意义及其使用的倾向。隐性语法教学强调语言的意义及其使用的环境,但却忽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二者各有优缺点,明智之举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6)在语境、语篇中教学语法

在传统语言学习中,语法基本上是被当作没有上下文的独立的现象来处理的。语法教学只培养了学生在词和句子的水平上的一种抽象的语言能力,而语言的使用都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的,学生不仅要了解语言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语用知识和认知策略等知识。语篇教学就是从语篇的形式和内容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篇。不仅注重语篇的形式,更注重语言的功能,让学生建立形式与意义的相连。为此利用具体的教学材料,提供含有某目标语法点的阅读材料,和在练习中进行语法教学,能使其更有真实性。7)通过结构——任务学习语法

目前的语法教学强调在语法规则的教授过程中加入交际活动中,或是在交际练习时加入语法规则教学,以力求在能力的培养上取得平衡:既兼顾规则学习,也兼顾使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结构——任务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形态的意识程度。同时,这些任务又是交际性的,因为学生必须参与以意义为主的交流。语法形式就是任务的内容。这样的任务首先向学生提供目的语语法结构的例子,然后要求学生把握这些结构,并从中推断出一定的规则。比如我有一本书和他有一本书,里面的有我要用have ,他有要用has。一本书,书是单数,两本书,或者两本以上就是复数。

8)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教学语法。

篇3: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析

1. 英汉对照, 对比冲突利于区分

英汉对照, 是我们最直观的语言学习方式, 它能够直截了当地对中英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进行区分对比, 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结构的初步认识和对语言内容的表层感知。笔者认为, 在语法教学中, 适当地采用英汉对照的教学策略, 有助于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例如在语法规则的呈现过程中, 可以采用中英文同时呈现的方式。在例题示范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在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呈现例句, 并用中文标注出其中的语言点, 实现英汉鲜明对照, 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 感知两种语言结构之间的区别。通过这种对照式的教学策略, 能够使语法规则更加直观, 使语法教学更加具体。

例如, 在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Pets这单元的语法知识点中, 为了帮助学生区分“bring sth.to sb.”与“take sth.to sb.”这两个语法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直接讲解, 而是就这两个知识点分别给出三个句子 (英汉对照) ,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就这两组句子的中英文进行剖析, 尝试找出每一组句子的共同点。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小组的探讨, 总结出“bring”是“带来”的之意, 而“take sth.to sb.”则是“带去”的意思。在寻找规律的基础上, 笔者还鼓励学生尝试利用这两个知识点模仿例句, 进行创造性造句, 并顺势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对这两个语法点加以巩固。

2. 妙用图像, 生动形象促进记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 他们的思维还依赖于表象事物, 特别是在抽象的语法教学中, 因此教师更要关注文字与图像之间的灵活转换, 尝试以生动具体的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语法所隐藏的技巧, 启发学生根据形象, 例如图片、动漫、思维导图、视频等, 对语法知识点进行精细加工, 促进知识点的识记与保持。同时, 教师还应将语法操练活动渗透在以形象为依托的实践活动中, 以生动活泼的图像, 激发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地加入到语法实践活动中, 提高学生记忆备用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例如, 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Outdoor Fun时, 在语法操练活动中,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与本课主题有关的一些户外活动 (Outdoo Activities) , 并引导学生以“go+V-ing”的短语形式进行串联, 笔者设计了“Let's guess”的教学互动游戏。在这个游戏中, 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各种户外项目的动画图片 (如游泳、爬山、打篮球、踢足球、购物等) , 并用遮挡物遮挡住图片的一部分, 留下部分线索, 对学生提问:“What outdoor activity would you like to try?”同时, 引导学生用“I'd like to go+V-ing”的句式进行回答。在这个游戏中, 笔者以形象的图片形式, 将教学内容有意地串联在一起, 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语法操练活动, 有效地提高了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3. 巧借外力, 他山之石易于理解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的精彩论断, 向我们表明了“借力生力”的人生智慧。在语法教学过程中, 我们亦不能仅仅拘泥于已有的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教学辅助视频, 以及已有的教学案例等现成教学工具, 而应紧跟时代, 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活化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常常借用学生感兴趣的娱乐八卦、关注的周边新闻、喜爱的网络平台, 例如微信、微博、网络游戏等, 渗透语法知识的分析与实践, 促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夯实他们的语言基础。

例如, 教学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My Day单元的第三课时后, 笔者考虑到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展开, 于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简单地描述他们自己或者其他人一天的日常安排 (make a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ir or someone else's daily life) 。为了有效地检测学生对于本课语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笔者巧用学生熟悉的微信平台, 设计了一项以微信为依托的别开生面的课后作业。在这项作业中, 学生必须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本单元Reading和Welcome to the Unit的语言点, 描述自己或者身边最熟悉的人的一天生活安排, 并发表在朋友圈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微信平台, 利用课后时间, 就小组成员的“somebody's daily life”进行讨论并评价, 推选出小组最佳“微作文”, 并将这篇微作文以微信形式发给教师, 以供下节课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篇4: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以前过分重视语法教学的方法和倾向,并非要放弃语法教学。《牛津高级英汉词典》对“语法”的解释是“Grammar——rules for forming words and combining them into sentence”。 可见,语法揭示了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掌握语法规则可以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是英语学习的一条捷径。只有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促进语言技能的全面提高,达到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总体目标。

一、 创设灵活多样的情景和语境

新课标要求通过创设良好的语境和提供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讲授新的语法时,教师要尽量利用实物、图片、真实的语境、体态语言以及多媒体等手段设置情景,再依次将新的语言材料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从中领会新的语法规则,然后给学生大量的口、笔头实践机会,如两两对话、表演等。在多次语言实践后,归纳和小结有关的语法规则。真实的情景,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触景生情、激活思维进而理解信息,提高兴趣。

二、 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它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目标语做事情,从而获得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常采用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形式,为学生沟通和交流创造大量的机会。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害怕出错的焦虑情绪可以降到最低程度。如在九年级U9被动语态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2人小组,谈论最喜爱的发明物。步骤如下:

1. 每位学生思考自己最喜爱的发明物,完成表格。表格中包含favorite invention, usage, time invented和inventor四项内容。人物是I与deskmate。

2. 两人一组根据表格内容及以下问题展开对话,把同桌的答案写在对应的表格里。

① What is your favorite invention? ② What is it used for? ③ Do you know when it was invented? ④ Who was it invented by?

3. 两人一组,用英语介绍自已最喜爱的发明物。

4. 根据采访记录写一篇关于同桌最喜爱的发明物的报道,在班上宣读。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任务分配给了学生,并提供相关信息,学生通过讨论问题得到了答案,同时答案还呈现出多样化。这样就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又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强化阅读教学中语法综合训练

在课本阅读教学中,根据相应的语法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法训练或综合训练,达到灵活运用语法知识及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可以设置以下几类练习:

1. 完成句子。 阅读完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完成句子。注意设置的句型是加以变化后的句子。以九年级U9 B 3a为例,本单元学习被动语态。为了让学生明确区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阅读文章后可设置下列练习。例如:

(1) Who was tea______?

(2) It is said that Shen Nong______.

2. 改错。 给出几个句子,每个句子中都含有一至两个错误,要求学生改正,注意不是文章中的原句。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熟练掌握一些固定句型及表达方式。以九年级U6 B 3a为例,阅读后这样设置改错题。例如: I don't interesting in the photographs.

3. 单词排序。 将一系列零散单词重新排序,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并将多余的两个单词去掉,注意组成的句子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总结或概括后形成的句子,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句型和表达方式。以九年级U3 B 3a为例,设置练习,阅读后完成。例如: many is our rules there much school are in

4. 句子识别。 识别句子是否完整正确。如果错误,需重新组句。注意所给句子不是文章中的原句。以八下U5 B 3a为例,阅读文章后这样设置句子。例如:

(1)______Although you can b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for a living.

(2)______If you do sports, it will be dangerous sometimes.

5. 添加标点符号和大写字母编辑文章。给学生一篇难度适宜,但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及大写字母的文章,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添加标点符号及将人名、地名、句首等单词首字母改为大写。其目的是练习断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大小写的能力。

四、 加强写作教学中的语法运用

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某种时态去写作,以达到进一步理解及正确使用所学时态的目的。如八上U3 B 3a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此文章主要学习“be going to + v.”和”be doing”表示将来。学习后,可以设置下列作文: My National Day Vacation Plan。在提醒学生写出Where? Why? What? 后,要求学生使用上述两种结构来写作,达到强化这一时态的目的。

篇5: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摘 要:中职学校作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英语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而英语语法在英语学习中承载着基础和纽带作用,是中职生学习英语的突破口和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中职生英语语法学习现状和语法的重要性,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例,浅谈关于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英语 语法教学 教学策略 设计

一、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作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技能,特别是对于国际商务、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中职生一般来说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而部分教师把教改的思想“淡化语法”曲解成了“舍弃语法”,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教学,这对英语学习造成障碍,会影响阅读、口语交流的质量,不利于中职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实践和提高。例如在口语交流中,不能真正理解别人所说的:He was a writer的意思(他过去是一名作家,现在不是);在阅读中,不懂语句结构,不会拆分句子,看不懂复杂句;在写作过程中写出I very like food等错误的句子。

英语语法,是支配英语词汇、句法的规则系统,是研究词形变化,处理句子结构关系的依据。语法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的基础,学习语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语法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二、教学策略

1.创设语境,在语境中学习语法

语境可以指语篇内部的环境,即上下文,也可以指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安排教学活动和练习。比如笔者刚休完产假回校任教时,人很胖,在教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时,在PPT中展示一张怀孕之前的照片,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时态完成下面的句子:My English teacher thin.Last year shea baby.Now she much fatter than before(is,have).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让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的用法印象更加深刻。在高三复习被动语态时,鉴于中职生有很多实训课,创设了以下情境。

(1)你们的新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请根据提示给实验室制定规章:①lights, turn off, before, you, leave②the lab,clean③computers, take good care of④the instruments, not take out.(2)你是实验室管理员,每次实验课后,你要负责写一份实验室打扫报告,请根据提示完成报告:①lights, turn off, before, you, leave②the lab,clean③computers, care④the instruments, put in right places⑤the door, lock

在第一个情境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来表述规则,第二个情境的创设可帮助学生复习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这两个情境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知道在什么语境下使用目标语法项目。

2.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样化手段

(1)在展示环节,手段需多样化。可采用图片、音乐、说唱、视频绘本、书信、故事、提问等方法导入。如在教虚拟语气时,向学生提问:“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what would you do?”之后播放一段结合听力的说唱音乐让学生选择: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what would you do ?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教情态动词can 用法时,安排一段视频说唱:Can you write this word? Can you say this word? Can you spell this word and erase this word?学生觉得有趣,很乐意参与了活动。在讲解动词时态时,播放西域男孩的歌曲seasons in the sun,要求学生边看歌词边考虑划线的5种不同时态。这样学生比较放松,学得比较愉悦。在教定语从句时,把电子绘本the napping house 和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的定语部分整合成了5分钟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很快就熟悉了频繁出现的句子: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ed a fly;There is a house, a napping housewhere everyone is sleeping等。

(2)在语法解释环节,方法需要多样化。如演绎法是教师首先展示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由学生将所展示的语法规则运用于新的语言环境。这种方法可以使语法规则讲解得清楚准确。归纳法,教师给出包含语法规则的真实上下文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使用规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觉。对比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语法规则的内在含义,加深印象。讲解时态,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对比,学生可以对这两种时态有更深的理解。He was a writer, but now he is a director.(他过去是作家,但现在是导演)。

(3)练习和测试的设计多样化。练习和测试是对语言教学质量进行评测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从简到难设计不同梯度、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来使学生巩固所学语法内容。题型可设计成填空、连线搭配、改错、句型转换,仿例句造句、写作、翻译等,还可采取情景模拟练习和测试方法,增加学生对练习和测试的新鲜感。在练习和测评环节,将隐性教学策略和显性教学策略相结合,能有效达成语法教学目标。在be going to 的巩固练习时,设计:你爸的生日即将来临,你和朋友谈起生日计划,请根据提示完成和延续对话,并找人合作表演情景。

My father’s birthday is coming.I am going to get him a gift for his birthday.B.(你想要给他买什么礼物?)

A.(打算买领带,我想他会喜欢。)

B.(打算举行聚会吗?)

A.Yes.(我要给他一个惊喜。我要邀请他的一些朋友到我家里庆祝)……

3.注重模块教学法,把听、说、读、写、译有机结合起来

英语模块教学法把庞杂的英语语法体系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形成语法教学与阅读教学模块、语法教学与写作模块、语法教学与听力模块,形成语法教学与口语模块、语法教学与翻译形成模块,体现全局性。可以把一般现在时和英语经典故事阅读结合设计,一般过去时可以和日记实践结合设计等。比如,在定语从句巩固时,收集一些谚语让学生翻译,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等。这种方式既可将定语从句和翻译联系起来,又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结合语篇,提升语用

语篇是语法内容的映射和佐证,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语篇来巩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用语篇来学习语法,是师生共同鉴赏和评价不同语法形式产生的语言效果。比如在教被动语态时,可引用一篇完整的科技文章来讲述。在教定语从句时,可和学生一起欣赏人物介绍的文章或介绍旅游景点的文章。

5.比较不同的语言差异,克服母语定势的干扰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母语对外语的学习有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因此,在教学上,可以比较母语和英语的共同点,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句子结构时,参照母语的主谓宾结构和动宾结构,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由于母语有负迁移作用,在设计语法教学时要举例突出强调,克服母语定势的影响。如在英语否定句和疑问句的语序问题上,使学生明白英语的否定和疑问往往通过助动词来实现。在there be 句型中,要强调be的单复数形式。

6.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教师要善于归纳知识点,可用生动而幽默的句子总结,借用名言典故,借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或用一些数学图形等来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教学生掌握名词所有格时,学生很混淆。笔者编了口诀:“天时、地利、人和用’s ”,然后讲解:“天时”是天体和时间,“地利”指地点,“人和”代表人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又如,学生对不同时态的语态很头痛,借用数学的计算法来演绎,“时态和语态要交叉,先时态,后语态,时态限制语态”,然后演绎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如下图。

掌握记忆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规律,使学习变得有趣轻松。

三、小结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我们务必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灵活多变地安排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多吸取他人的经验,也要积极摸索创造自己的教学方式,优化自己的语法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篇6: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策略

国培英语《一班》 朱明琼

[摘要]本文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语法的角度,重点强调了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训练有效记忆策略和整理归类、区别对待等策略在课堂语法教学中的含义及运用。只有加强语法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法 教学策略

与传统的语法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语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语法教学是句法(Syntax)、语义(Semantics)和语用(Pragmatics)三方面教学的结合,语法学习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

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

一.含义及适应情境

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指教师在进行语言形式的教学过程中,应策划一系列完整、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步骤掌握语言知识,最终达到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目的。应用该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过一个从不知到知之、直至用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呈现指学生以何种方式接触将要学习的语言现象,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表明其构成及意义。应先让学生接触语言现象或为学生提供运用这种语言现象的情境,使学生自己经过疑问、猜测、探索的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归纳。练习指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活动,使学生练习所学的语言结构,确保学生能准 确地掌握语言知识。运用指在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形式及其意义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该教学策略适用于各阶段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主要针对语法教学。

二.教学中对语法的一些认识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活元认知。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学生的元认知(meta-knowledge),通 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 的活力。话题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循循引导,积极鼓励,多加表扬,拉近师生距离,形成一种浓浓 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2、从已学知识着手,找到最近粘合点。

同样,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相反,应从学生已学过的语法能力着手寻找最近的 粘合点。这个过程是师生双方交际的过程,是学生对以往具有的语法能力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为填补教师(或学生)所提问题中所含信息沟的过程,也为新语法能力的培养铺平道路。

3、在学生语言输出中,加深对语法意识的体验。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 体验上。其途径并非体现在教师对该语法项目滔滔不绝或绘声绘色的讲解,而是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有针对性的 语法情景设计(具体以问题形式出现)能作有意义的语言反应上。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因为有该语法概念 作为内核,因此可以使学生的语法意识(不是语法知识)得到体验。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越多,学生语法意识(awarenss)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等到这种成功的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或优秀学生对语法规则或用 法(usage)上的稍加点拨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性高度,深层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库中。

至此,语法知识与语法技能已合二为一。但是,问题尚未到此结束,语法能力还未形成。

4、站在语篇层面上,达到自动化输出的境地。

语法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于单句训练,那只是语法技能的即席反应,我们还须将语法技能放在一个陌生的 语境中加以运用,进一步得到体验。具体地说,即将该语法技能放在语篇中的诸多语法群中加以选择,流畅输 出,得以证实。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技能,或对课文中某一情景要求学生加以描述。这时候,新学的语法技能融合到众多已学到的语法能力中去并成为其要素之一。如此循环往复,使语法知识、技能和能力螺旋上升,达到自动化的境地。3教学中学习语法的一些方法举例

三.教学中语法的具体方法举例

1.归纳、演绎法 归纳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同时教学效果也较好。如:在讲授以what开头引起的感叹句时,首先通过大量的示范,hot day what a hot day(it is)!

dry weather what dry weather(we have)!

delicious dumplings what delicious dumplings(they are eating)!

然后给出其它词汇,要求学生尝试说出类似的语句,并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what(a/an)+adj.+n.+(主+谓)!然后通过大量的联系,尝试其他形容词的变化构成形式,进行口头和笔头的巩固性训练,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性,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2.简笔画与语境相结合

一个句子离开了语境,其表达的意义就很难确定。而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的对话,每段对话都有一个微型情景,要讲授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语法教学中利用简笔画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的语境,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如:教“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时,利用简笔画创设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语法规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Today is Sunday.the students of class 3 go to the farm to help the farmers pick apples.look!Meimei is picking the apples.lily is holding the ladder for her.Tom and Jim are carrying the apples.Li lei is lifting the baskets on to the truck.and the farmers are working on the truck.

另外也可以用简笔画来呈现新句型。如:出示简笔画,引导学生用both„and和neither„nor句型。Both lily and Jim are 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sad.

Both lily and Jim are un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happy.

再出示另一幅图,造句如下:

Neither Lily not Jim is a teacher.

这样分层次引入,就会使学生对所授句型的用法有了更形象、清晰的认识。

3.口诀法

例如大多数初一新生在初学英语时,对于联系动词“be”的用法总是出现错误,因为汉语中无论任何人称的“是”都是一个,而英语则不同。在纠正多次而效果却并不好的情况下,将口诀“我是am,你是are,is跟着她,他,它;单数is,复数are;not加在系词后;提前大写就疑问。”讲述给学生,他们对此语法项目的学习效果就有明显提高。

四.具体事例

(1)教学内容。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及其意义。

(2)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has done„的结构并能熟练运用。

(3)教学过程。

步骤1 通过挂图设置语义情境,并提供例句。如:

She arrived at 4 o’clock.Now it’s 5 o’clock.She has waited for an hour.步骤2 按照挂图提供其他的语境和例句。如Another person arrived at 4:30.He has waited for half an hour.步骤3 教师把两个例句写在黑板上,教学生读并让学生总结该句型的意义和结构,教师加以指导说明。

步骤4 让全班抄写例句,并指名学生复述句子。注意练习have/has done„for„的结构。

步骤5 将准备好的图片发给学生,进行配对或小组看图说话练习,要求使用刚才学过的句型。

步骤6 学生翻开书,在课文/对话中找出带有此句型的句子,并检查其理解程度。

步骤7 学生运用该句型,说一段有语义情境的话。之后,写出这段话。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步骤1、2、3、4为呈现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并理解特定语言现象;步骤5、6为练习阶段,旨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新学的语言;步骤7为运用阶段,这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五.训练要求

运用该策略进行语法教学时,呈现阶段的语境设计并非只局限于挂图,教师可利用学生情况、教室和现实生活情境等,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境。在练习阶段应根据情况让学生进行机械控制类练习、过渡类练习和运用类练习。在运用阶段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注意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兼顾。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运用该策略时,应注意呈现生词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千篇一律的讲解。生词的练习与运用应与课文或辅助读物相结合,避免孤立地死背单词表。

上一篇:河南理工大学专升本宿舍条件下一篇:八荣八耻感想公众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