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

2024-05-06

高中议论文(精选十篇)

高中议论文 篇1

近年来, 笔者曾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 通过聆听专家培训和批阅考场作文, 对议论文写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作文阅卷专家组强调备考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 忌仿套抄优秀作文和作文素材;少论证公理常识, 多说自己的话;恳请高中教师放下思想枷锁, 改变作文模式化、趋同化的现状。

面对这样的现实与形势, 高中作文教学与写作需痛定思痛, 适时优化策略, 构建方法, 提高效能。 尤其是更多高中生偏爱的议论文, 可以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一、在“文体性”上有界定

议论文是以客观事实和公共逻辑为要素的文体, 它的核心是“理”, 说理才是“硬”道理。 议论文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表达说理能力, 议论文不同于其他文体, 它不重“私情”的宣泄, 而强调“公理”的彰显。道理有没有说服力, 就看有没有切合逻辑的推导与论证过程。论点、论据、论证是通晓的三个组成部分, 难点就在于层次的建构和思辨的理性, 写作力避陈词滥调的假论证和凌空蹈虚的伪思辨。 也就是说议论最忌讳空洞, 诸如堆砌历史人物、炫弄名言典故、套用范文模本, 只会沦入“四不像”的下品俗文, 形成了玄虚俗恶的文风。

议论文的写作根底在于夯实写作基础, 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到论证说理、素例运用、语言打磨, 要对点攻关, 练就实力。 议论文的写作关键在于“才思”“眼界”“智慧”“个性”的培养。 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在阅读中熏陶出智慧才情;推动学生关注社会人生, 注重写作的深刻性和现实性, 具备思维个性和论证境界。

二、在“审准题”上下苦功

在审题上, 对不对决定生死, 准不准分出高下。 提高准确度, 既要重视习惯养成, 又要规范推导方法, 更要强化审题训练。

首先要引导学生注重挖掘材料的价值。 从内容上讲, 材料限定了写作的对象和范围;从含义上讲, 材料中的价值取向、方法论决定了写作的观点和立意。 审题过程中, 对材料要多读两遍, 分层理解, 圈划关键, 辨明关系, 分清主次, 挖掘原因,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其次要分类型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 从形式上可将材料作文分成叙事型、对照型、诗歌性、求同型、评论性、图画型, 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审题突破口不一, 方法各异, 要在训练中熟能生巧。

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应常态有序规范开展。 “常态”, 保证训练的连续性;“有序”, 保证训练的科学性;“规范”, 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审题训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应体现在文字上, 写出来才是实力。

三、在“四类卷”上拼智慧

将“四类卷”的问题全部归结到审题上是片面的, 细看学生的作文, 会发现观点对但说不清写不准的现象是很多的。 在议论文写作上, 论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作文升格教学的主要内容。

分析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可以看出, 高分作文强调较强的“分析”能力, “分析”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或剖析;二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只有想得深刻, 才能写得准确。 高考评分标准对“四类卷”的评价是: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 或一味“例证”, 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证明某一“含义”。

四、在“论证性”上讲策略

在结构上求变化。 议论文的结构可以先死后活, 力避平行式, 倡导递进式。 甚至可以先定式, 要求学生统一写成某种结构, 再求变式, 在规范的基础上再发挥个性。 常见结构有递进式、对比式、先破后立式、辩证修补式等。 记住, 论证的基点是阐释“含义”是什么, 界定了含义的性质、内涵、外延, 才能进一步思考。

在角度上求拓展。 对中心观点的分解展开有一些传统的论证角度, 如内涵分析、原因分析、方法分析、辩证分析、意义分析, 等等, 学生固化在“三段论”, 角度单一, 表达僵化。 一篇好作文, 往往语意连贯, 一气呵成。 没有固定的论证顺序, 但一定有严谨的内在逻辑。

在语言上求突破。 观点句要体现议论本色, 述例句要精练扼要, 分析句要深刻有力, 标题要简明醒目, 开头结尾要精彩纷呈。

在阅读上求延伸。 注重以读促写, 读好一本书, 熟悉一个人。

五、在“表达力”上求优化

标题的表达:

标题或直接揭示观点, 或运用一定手法或句式间接表明态度, 或化用仿用式个性化表达。 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 表意要清晰, 语句要简洁, 句式标点要规范。 不能语焉不详, 抽象宽泛;也不能表达啰唆, 语病连连。 标题最好用短语或句子, 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观点的表达:

主要是全文的中心观点、段落的中心句和分析句。 首先, 观点的表达必须是议论句, 最好是肯定句, 不要写成疑问句。其次, 观点句的位置要显著。 中心观点一般都有较好的呈现, 但段落的中心句往往需要苦苦搜索。 建议要强化段落的表述意图, 中心句宜标示在段落开头或结尾, 减少阅卷时的误判误解。 分析句可以紧紧衔接在例证后面, 也可以单独成段, 只有切实的分析, 论证才有实效。 分析句可就例证从原因、性质、范围、对比等角度作分析。

例证的表述:

例证可以是事证, 也可以是语证。 列举的人或事一定要符合材料中的情形、境遇、价值取向等, 保持与材料中相应对象的神似, 做到准确鲜活, 切实有效。 例证的表述要精练, 论证不是讲故事, 基本上有三种表述方案:广、深、辩。 或者多个例证的铺陈, 或者一个例证的挖掘, 或者正反例证的比较, 表达上多一些变化, 时空上多一些跨度, 类别上多一些差异。

高中议论文 篇2

作水平

【摘 要】在各种文体中,学生一般都比较怕议论文。议论文是一个人思想认识、生活阅历、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反映,议论文写作水平能较好地衡量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习任务较重,各科作业繁多,知识面和阅读面较为狭窄,要想写出水平较高的议论文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怕写议论文就采取回避的办法,应该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走上一条成功的写作之路。

【关键词】论文 写作水平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44

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水平的高低,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是不容忽视的。而议论文写作教学是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因此,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更不容忽视。

也许有人会发出疑问:近年来高考作文不是已经淡化文体了吗?为什么还要抓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呢?要知道,淡化文体不等于没有文体,也不等于文体不明。虽然文体不限,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还是需要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严格训练还是必要的。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学生才能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高水平的文章来。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高中学生写好议论文,提高高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呢?根据我从教多年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议论文的结构框架

棋师下棋时心中都有一本棋谱,各种胜算的着数心中自然是明了的。每一个成功的写作之人,在挥墨前对自己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应该是胸中明了的。近年的高考作文,一部分考生以为不规定文体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写出四不像的文章来。由此可见,在写作前让学生了解某种文体的结构框架是相当重要的。记叙文有记叙文的结构框架,议论文有议论文的结构框架。高中的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框架可以说是不甚了解的。教师可给他们多介绍几种写作议论文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在写作前心中有个底。但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训练时尽可能在思路清晰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去写,写出既符合文体特点,又具有独特风格的好文章来。

二、介绍高考等级评分细则

要想使学生在高考中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平时的训练一定要从严要求。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高水平的文章呢?当然做教师的也就有必要给学生介绍高考的作文评分细则了,要让学生吃透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吃透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这样,学生平时就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写作,衡量自己的差距所在,教师也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

三、抓好审题立意

要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审题立意是基础和前提,审错题,立错意,再好的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也都难挽文章败局的狂澜。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或是一般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都要讲求一个“准”字,一定要看清作文的每一个要求,对于材料作文,更要慎重把握,要读懂材料,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主体出发,整体把握材料的主旨,注意材料的感情倾向,不能只抓片言只语,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脱题现象。文章的立意要深刻,议论文更应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立意只停留在表面,难免留给人一种思想无深度,认识肤浅的印象。

四、做好材料的积累

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一篇议论文,审题立意过关了,下一步还得考虑材料的积累。想要文章理由充分,论证力强,就得狠抓材料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没有论据,文章的立意也就没了依托,再好的立意也无用。高中的学生阅历尚浅,头脑里库存的材料不多,写起议论文来喜欢讲空话、套话,缺少典型的论据,不能以理服人。因此,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抓高中学生材料的积累。

其一,跟学生讲清积累材料的意义,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其二,跟学生介绍积累材料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积累材料。让学生把平常阅读到的各种好的名言警句、名人事迹、报刊评论、美文佳作等收于一个专门收集材料的本子中,还可对材料加以筛选、归纳整理,以便随时提取。

其三,有条件的学校,在布置学生某项作文任务后,教师偶尔还可带学生走进电脑室,让每一个学生带着问题,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从网上查阅到更多的资料,使学生写起议论文来有更多的话可说,找到更多的源头活水。

这样,经过一年两年的材料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生写起议论文来就会有用不完的材料,对议论文的写作自然也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五、选好范文,发挥“导航”作用

要想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我认为选好范文也是其中一个好的办法。范文的作用不可低估,范文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网上和优秀作文书中选出,一是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出。每次作文,教师都可以选出几篇立意好,构思新颖独特,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好议论文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出来,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这些文章哪一点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改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作文就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了。

总之,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定会迎来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晓湘,李会娜.教师书面修正性反馈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5)

[2]王静萍.加注式过程写作法:理念与实践[J].外语研究.2009(04)

[3]黄建滨,于书林.国内英语写作研究述评[J].中国外语.2009(04)

简析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 篇3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 四个步骤 一个核心

从近几年江西高考作文真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议论文写作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出现审题失误、文体错误、论证单一,思想浅薄等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解决这些问题并切实可行地提升学生的议论文作文水平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解决议论文作文教学的难题,我们可以采取四个步骤、一个核心的方式。

那么采取哪四个步骤呢?

第一步,零指导写作。教师在没有给与学生任何指导情况下,指定题目,让学生进行当堂限时作文练习。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学生的常犯的错误会最大程度的显现出来,教师教学的时候,也就有了针对性;再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主动积极思考,搜寻相关信息;再次,当堂限时训练可防止部分学生利用网络抄袭,同时,限时也可很好地养成了学生作文的时间观念。

第二步,分析典型试题。审题是重中之重,审题失误,文章如何文采飞扬亦然是空谈。教师可以使用课件将典型作文题目(主要为高考题)用课件的形式进行集中整合,让学生先行分析而后进行引导。目前的审题分为两大类:审材料、审题目。审材料多为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有几个原则:关键词、关键句;主要人物、主要观点;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审题的要旨:对题目逐字思考。2010年教学高考作文题“找回童年”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逐字思考我们发现本文的主旨应该落在“如何找回”之上,而非想当然的仅就“童年”二字款款而谈。

第三步,精析优秀范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 “表达与交流”中第一个作文训练“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为例。其中课本给出了几个方法:“以小见大”、“比较鉴赏”、“由表及里”、“探究因果”。但教师仅就课本谈这几个理论,学生肯定还是不知如何下笔的。所以,我们可用“精析范文”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以优秀范文《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为例,先让学生阅读全文,而后让学生概括该文每一段的段意。由此,得出段意:第一段,以星巴克事件为例;第二段,“由表及里”,谈及故宫中的星巴克事件说明了外国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第三、四段,运用了“比较鉴赏”的方法联系生活中其他证明了外国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象;第五段,“探究因果”,分析外国文化对传统文化渗透的结果是要挨打;第六段,进行补充,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上的侵略;第七段,辩证总结,对外国文化除了“拿来主义”还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然后再次由学生理出文章的主线。一段,引出例子;二段,分析例子;三、四段举出例子;五段六段分析例子;七段,总结。通过文章结构的理顺如何“以小见大”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具体段落和语言的分析,对于“比较鉴赏”、“由表及里”、“探究因果”学生也很快就有了了解。那么对于“学习写得深刻”这个要求,同学也就很快明白对于任何事情的理解都要上升到“国家”、“社会”的层面,同时从文中所用举例来看,同学也就明白了,要想写出好的议论文,一定要关注社会。

第三步,课外积累。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第一,积累材料,不可忘了课本。不仅仅是语文课本,实际上历史课本、政治课本甚至物理课本、生物课本都是我们材料的来源;第二,要多看新聞、多听时事评论,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第三,大量阅读优秀范文与优秀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八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为解决学生论证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可每周介绍两种,然后让学生以练习的方式,为每周介绍的两种论证方法各摘抄两个例子,而后自己分别再写一个例子。

第四步,互评并升格作文。

互评指的是在作文练习之后,同学之间按照老师给的评价标准给其他同学的文章打分,写建议。通过学生互评的过程,学生可以再次参考教师的评价标准,对议论的写作有更明晰的了解。学生互评完后,教师可再次评改,以免个别学生误判。

升格指的是一次写作练习完成并评改之后。全体同学再次将同一题目再写一次。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可精益求精。而能力弱的不合格的同学也可针对自己问题写出合格的文章。我们知道写多篇文章,写作能力不一定能得到提高,但是,一篇文章写多次,提高是必然会有的。

一个核心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个核心指的是爱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教师都要真诚的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学生的作文稍有进步或是文章有一处亮点,教师都要投以肯定的目光。诚然,发自内心的爱能让学生感觉他是被理解、是被肯定的;发自内心的爱会让学生从骨子里喜爱写作,热爱语文,发自内心的爱能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生命激情。

高中议论文写作如何突出哲理 篇4

一、提炼话题出角度

议论文写作要突出哲理, 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命题, 特别是要对材料进行研读和思考, 认真提炼出其中的深意。一般而言, 作文话题所给材料都是开放式的, 可谓见仁见智, 需要我们辩证分析, 而一篇材料从不同角度来研习, 其内涵也是不一致的, 关键是能否抓住其中最有新意、深意的那一点作为写作角度。以上海市某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例:

根据以下材料, 选取一个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 钓到鱼, 常常用尺子量一量, 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 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 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 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这个题目其实有三层, 第一个是丹麦人钓鱼的故事;第二个是孟子的名言解读;第三个是抽象说明。这样的三层含义已经告诉我们命题者的意图:丹麦人的故事是现象, 将小鱼放了, 等待其长大;孟子的名言说明这么做的目的, 是为了有吃不完的鱼;抽象的说明, 是为了引导学生去体悟其中的社会意义, 而不仅仅局限于钓鱼、吃鱼上。那么根据这样的分析, 就很快将写作的角度转到社会现实上:很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的现象, 眼光短浅, 不能可持续发展, 等等。

二、哲思导入显内涵

明确了写作角度, 接下来就是要来思考如何结合所给材料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在具体写作中, 可以借助一些名人名言, 特别是一些诗人、哲学家的言语来映衬自己的观点, 这样既能使观点有深度, 也能突出哲思的高度。如结合所给的材料, 佳作《长远的眼光》是这样来导入话题的:

阿尔贝特·史怀泽说:“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 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他把眼光面向未来, 而不是只立足现在。所以, 不要笑丹麦人傻, 他们钓鱼时随身带的尺子, 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这不也是立足于未来的一种表现吗?

作者引用阿尔贝特·史怀泽的名言, 将现在与未来两者的辩证关系很好地揭示出来, 读者在这样富有深意的哲理名言中, 就自然而然地认可了对“丹麦人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是立足于未来的表现”的判断, 而且也丰富了材料的内涵, 使得题目“长远的眼光”有了落脚之处, 所谓长远就是未来。

三、论据逆析见新解

不少学生对于论据的理解比较机械, 更多的是照搬现成的论据。比如对司马迁受宫刑, 总是理解为其写作《史记》的一种刺激, 而不去思考, 司马迁其实早已经在写《史记》, 宫刑对于司马迁而言是一种无奈和耻辱……因为刻板地使用论据, 所以始终不能出现新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论据有自己的解读, 要通过对论据的逆反分析来求得新解, 如文中作者对西施这一传说中的故事就作出了新的思考:

一个从西湖走出来的柔美女子, 在一个“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这样美丽的地方展现出自己的美, 在她被越王选出来后, 被献给吴王夫差, 让她迷惑吴王, 在这样生死攸关, 国亡与不亡的关键时刻, 她从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毅然决然地为国献身, 而在越国灭掉吴国后, 又和范蠡一起急流勇退, 最终得以保全, 一进一退, 显示了她用长远的眼光看未来的独特之处。相反, 一些历史人物, 在为君主复国之后, 不懂得转身而退, 不能关照未来, 最终落得个“兔死狗烹”可悲下场。

作者重新解读了西施的故事, 在进退之中来分析其所具有的长远目光, 特别是在不同情境下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立足长远的成功之处。

四、联系现实点深意

议论文写作要有深意必须联系现实, 没有现实意义的议论文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从文题的分析中, 我们也应该能得出作者命题的真实意图就是要关照如今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这篇佳作中, 作者就将主要笔墨集中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上:

可是, 21世纪的一些商家们, 为了利益挖空了心思尔虞我诈, 降低产品质量, 为了利益良知泯灭, 自以为聪明, 却不知在立足未来的路途中彻底失败。君不见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品牌奶粉“三鹿”已经彻底灰飞烟灭了吗?这就是为了短暂利益目光不够长远的结果。……

高中议论文 篇5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心存感恩之心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留下千古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精神何尝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例如:汶川人民为感恩祖国和人民,他们充满信心认真工作与学习,为将来祖国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他们面对着镜头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总是感谢人民对他们的帮助,这不也就是所谓大爱至上心存感恩的表现吗?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古代侠客一身正气,欠人一分人情就会说:“我必当涌泉相报!”这是何等气势!

回到如今,爸妈为我们做出的贡献太多太多,有一句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对儿女的爱之深,也许母亲现在正着手为我编织一件合身而又保暖的毛衣。爸爸一天到晚奔波于事业,为了我他已不在是年轻时帅帅的小伙子而如今变成白发苍苍的中年男子。每当我回去,看到爸妈时心中不由一丝丝酸意,古人可以感恩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俗话说,同学之间友谊最美好,最纯洁。它不会是你今天还叫兄弟明天就不认识的这一类型,每当你有什么事,有什么困难同学始终会向你伸出一双手,拉起你走过困难,每当你不开心时你总可以与同学交谈,这些足以让我们去感恩去珍惜。或许你不以为然但我想举一例发生在我身上一件真实的事,那是要军训的第一天我心中很愉快急急忙忙想跑到操场,突然我撞到门上,手脚不听使唤然后就昏迷过去,耳中没有听见同学的任何呼叫声,在治疗期间我心也凉了,没有想到会这样。等到我回到学校同学们看着我的眼神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一种亲切的慰问的眼神。

“蒋聪,你身体怎么样?”

“你怎么这样,每次有车进军训基地我都以为是你,可你却总没来?”

“……”

听着同学们的七嘴八舌,我凉的心又热了起来。这是同学之间的爱,我们要感恩那些关心自己的同学们。

感恩也不仅仅就简单二字,你要用正确方法去感恩,更不能为了感恩而去做那些让人憎恶非法的事,这也不是合理的感恩。

身边每件事处处留心你也许会发现不合理的感恩或许会变成十分可怕,比如:一群不法青年将你从他们的敌人那救出,却让你参与他们一起对付他们的敌人甚至可能要做出一些非法行为,如果你为了报答而加入那么这个感恩就变得没有价值与意义。

感恩说千言道万语,无非是你真心待人,他人待你好你也应该真心对待他人,前文说道德诸葛亮就是这一类人。

但如果说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更令人敬仰了,他一生为人们做了许多许多好事却从来不需要回报,不需要别人的感恩,这样伟大的人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高中议论文训练四部曲 篇6

【关键词】议论文 ; 训练 ; 四部曲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19-02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不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命题人都要求考生“文体自选”。但是,由于受网络作文、新概念作文以及学生追求个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考生在文体上力求所谓的新奇怪异,以致没有一个明确的文体。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四不像。如有的考生写记叙文,编述故事但记叙的要素不齐备,文章朦胧晦涩难懂;有的写议论文,引用事例过于烦琐冗长,不会概括。议论不像议论,记叙不像记叙,说明不像说明,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这种文体不明的作文,即使符合题意,得分也自然是比较低的。

笔者多次参加四川省高考阅卷,从阅卷来看,给材料作文或思辩性强的话题作文,比较适宜写成议论文。议论文普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相对较高。遗憾的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观点不明,结构不清、衔接不自然、材料不丰富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呢?

第一部曲———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可引出中心论点呢?

(1)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现象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由一起严重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論点,语句要通顺、凝练,绝不能是病句。可以是一个陈述句,对偶句、判断句,也可以是一句简短的哲理性的话。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正确,就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褒什么贬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不能目棱两可,是实而非,甚至错误。新颖,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中心论点书写时也可独立成段。

第二部曲———议,即本论,分析问题,一般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简洁,一般10个字左右,且独立成段。醒目亮行,结构清晰,思路清楚。分论点要倾情打造,力求生动,有意蕴。字数尽量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内容彼此相关。要能扣住中心论点,扣住题目,扣住话题。否则,就有偏题之嫌。结构上,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的,如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有三个分论点:①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②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③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分论点之间也可以是递进的,如200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转折》有三个分论点:①我深知,为鲁讯的人生转折导航的,是民族的存亡;②我深知,为邓稼先的人生转折导航的,是祖国的命运;③我深知,为萨哈夫的人生转折导航的,是人类的前途。递进式的分论点,可从时间、空间、大小角度思考。可由古及今,由中到外,由个人到集体,由集体到国家,由自然到人类社会等。

那么,如何来拟分论点呢?可以采用类因法果构思法。“类”——“是什么”,解决的是对象问题,从话题、文题中选关键词提问。如《美丽的梦想》,关键词是“梦想”,可从“梦想是什么”拟三个分论点。“因”——“为什么”,解决的是原因问题,如《美丽的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折射现实情况如何?”并顺此提出三个分论点。“法”——“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从“怎样去实现美丽的梦想?”拟三个分论点。“果”——“怎么样”,即问题得以解决后“我”的态度和体验,如《美丽的梦想》,“梦想实现后我会有怎样的表现?或梦想没有实现我会如何坚定地追求?”。当然,“类因法果”不需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两个方面即可。用作展开的一两个方面,一定是自己体验最深刻,认识最独到,占有材料最丰富的优势方面。

第三部曲——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写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或“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这样写“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第四部曲——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惊人之语,要简洁有力,反对尾大不掉。

当然,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有好的结构外,还应有一个醒目、准确、新颖、简洁的题目。拟题目可用修辞法、化用法、借用法、逆向法、生奇法、误导法等等。而议论文的题目可以说范围,如“谈…”、 “论…”、“说…”、“议…”,如《谈超越》。还可以直接说出中心论点,如《恒心是成功的保证》、《一勤天下无难事》。

高中议论文训练四部曲,就是谈作文结构思路。好的结构,犹如一座大厦之框架,它是文章的主体。好的结构,让人一目了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下子就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引起好感,所以,好结构,好分数。

参考文献

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 篇7

一、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

任何事物, 就其特征而言, 往往具有立体化、多侧面的网络结构, 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思维常呈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 往往成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 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 在于进行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多角度的思维训练, 就是对写作材料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与分析, 从而得出不同结论的训练。如可通过“寻找联系”“举一反三”, 来训练多角度思维。在写作教学中, 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不断拓宽其思维的空间, 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如, 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 可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面对这样的题目, 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制约, 消极定势的影响, 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邹忌如何讽谏齐王”“齐王怎样对待纳谏”“纳谏后齐国的政治出现了何种局面”等问题上, 即他们对课文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较为敏感, 通常以此作为思考的基点, 多采用既定的模式去审题立意。这样, 势必会出现大同小异的写作现象。如要打破旧框框,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维, 可引导他们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辐射, 由文中的齐威王联想到唐太宗 (相似) 、周厉王 (相反) , 以及向历代各王进谏的众多臣子 (相关) , 等等。如此不断展开联想, 让他们在思考着相似、相关、相反的问题的大脑中, 产生创造性设想的心理环境———思维振荡场, 形成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心理根据———“优势灶”, 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变通性的品质。这样, 学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列出了以下观点:

(1) 纳谏需要胆识和气度

———从齐王悬赏纳谏想到的

(2) 人贵有自知之明

———从邹忌两次窥镜谈起

(3) 推己知彼, 引君就范

———提意见应讲究方法和技巧

(4) 对讨好恭维的言辞必须警惕

———由妻妾客皆美邹忌说开去

以上几种观点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 现实意义较强, 而且标题也符合要求, 观点 (3) (4) 尤其值得肯定。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议论文写作中, 有些问题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要使思维维系在适当的“度”上, 就必须采用模糊化思维方式, 从辩证角度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引导学生养成全面认识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针对故事、成语等语言材料, 采用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 对思考的角度作相应提示, 使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例如阅读故事《子产论政宽猛》后, 我要求学生以“宽猛相济方为治国之本”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谈谈自己的见解, 对“宽”“猛”作辩证分析。一位学生在阐述“宽”“猛”的辩证关系时指出:仅仅施政以“宽”, 人们容易消极懈怠;而一味施政以“猛”, 人们又会因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而怨声载道。“宽”“猛”应对立统一, 仅仅强调“宽”或“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同时, 这位学生还联系实际, 指出了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者不可偏废。由于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 学生在议论中较好地处理了想象与本质、全面与片面的关系, 使思维维系在适当的“度”上, 体现了辩证深刻的思维个性。

三、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求异思维亦即发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指的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 联系它的原形及其各种变式, 从各个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以获得对这个问题较为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 它占主导地位。如果在思维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次序, 那么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来说, 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 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意见、设想, 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 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在写作教学中, 可采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

“反弹琵琶”就是打破常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往往是针对某一几成定论的观点, 提出相反的、看似与原来观点矛盾的见解,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高中话题类议论文写作技巧谈 篇8

一.巧妙引话题

话题类议论文写作, 因为话题本身是固定的, 不需要作者就话题本身再去立论, 其是非对错是很明显的。比如“论自省”这一话题, 其论点是明确的, “自省”作为主要论题, 其延伸出来的含义肯定很多很复杂, 但是其大方向是确定的, 就是“自省”是应该的, 是正确的, 而我们的文章主题就是要谈对这一话题理解的深度, 比如对自省内涵的认知, 对自省意义的理解, 对自省方式的掌握, 对不能自省后果的认识, 等等。因此在文章写作一开始, 应该善于巧妙地引出话题, 即通过引出话题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论点, 也就是表达自己面对话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论自省》一文中, 作者开头这样写道:

“人们总有一双慧眼, 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人们总有一张利口, 能指责他人的过错;人们总有一双能指点江山的手, 能精准无误地指点出旁人大大小小的错误。可是人们却偏偏把鉴赏力都用在别人身上, 为何不用在自己身上, 若是能用在自己身上, 那自己不就减少犯错的机会了吗?这就是反省的魅力所在!”

作者没有直接来论述“反省”的内涵, 而是从一些常见的现象入手:人们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指出别人的过错, 但却对自己的缺点、过错视而不见。通过这一常见的现象, 指出了一类人, 即不善于自省的人, 而这类人如果能够自省, 也就能够减少犯错的机会。在作者看来, 这就是自省的魅力所在。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 同时也使得论题更加有现实针对性, 可谓一举两得。

二.形象释论点

话题类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深刻形象, 因此必须对论点的内涵进行深入地解读。然而纯粹地理论说教难以让人信服, 如果能够采用引证、类比等方式进行形象阐述, 那么自然会使得论点的解读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在文中, 作者就形象深刻地对“反省”的内涵进行了揭示:

“反省自己就是要能够向他人学习。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说:‘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能够自省的人, 必然能够不光是看到他人的不足, 更是能看到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长处, 同时又能反过来促使自己省察自身。然而我们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以至于我们总是离成功不远, 却又怎么也达不到成功, 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不善于反省自身。”

在作者看来, 反省不是孤立存在着的, 不是对着自己苦思冥想, 而是有着他人作为参照物的, 因此他将反省定义为“就是能够向他人学习”, 当然这个学习是学别人的长处、优点,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毋庸讳言。作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让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 引用孔子、韩愈的名言来进行阐释, 同时进一步结合我们自己来深入解读反省的两层含义:“能够自省的人”, 既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 同时又能反过来促使自己省察自身”, 这样就使得“自省”不仅仅是对内在自己的反思, 更是外在对他人长处的学习, 对“自省”含义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三.正反举例证

对话题的解读, 最直接、最鲜明的还是具体例证。由于话题本身对错很明确, 我们在采用正反对比例证时, 其目的不是分析对错, 而是在借助具体形象的事例证明论点的基础上, 还要深入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 这样我们的例证才更加深刻, 正反对比才更加鲜明。如文中写道:

“还记得‘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吗?六国君主不知自省, 被秦王统一六国;一统天下的秦王遗忘了对手的教训, 也不能有所反省, 还奢想什么‘直至万世而为君’, 最终也落到二世而终的结果。因为身居高位, 目中无人, 骄傲自满, 不要说‘日三省吾身’, 就是偶尔的反思都很少, 陷入自以为是、自取灭亡的境地自然可想而知。”

在这一段例证中, 作者对六国君主和秦王的论述, 在对比中得出人的地位、性情是不能自省的重要原因, 同样在接下来的例证中, 作者继续深入剖析其中原因:

“想当初,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竟然输给了区区亭长出身的刘邦, 功败垂成。乍一看, 觉得意外, 但细细想来这确属必然。项羽至死都没有反省自己的过失, 而是说, ‘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 把过错都归到了天身上, 这难道不可笑吗?反观刘邦, 他却是能够深刻地反省出自己的不足, ‘夫运筹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馈饷,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正是善于自省, 他才任用贤良, 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可见, 自省是认识自己的关键一步, 更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这一段作者将项羽和刘邦面对失败、面对他人长处的不同做法, 得出反省在成功征途中的关键作用, 从而由因到果, 进而得出自省对个人以及人生成败的意义所在。在正反例证中, 通过对比分析, 就能够深刻揭示论点的真实内涵和实际价值。

四.深入点主旨

按照议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大论述方向, 话题类议论文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或者关键处点出具体的做法, 使得文章主旨更加深刻, 更加有现实意义。在具体写作中, 对主旨的深入, 既可以是结合现实现象指出的具体举措, 也可以是延伸开来形象地对话题进行评论, 让读者站在更高角度来看话题、析论点, 如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能够做到自省, 还需要博学来提升自己的修养。所谓‘博学’就是要有广博的见识, 广泛地学习。一只井底之蛙, 从不曾见过外面的大千世界, 又怎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进行自省呢?倘若一个人从不曾入过芝兰之室, 他又怎么会觉得自己身处鲍鱼之肆是多么不堪呢?自省也就无从谈起。正如荀子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照镜子而正衣冠, 人自省而改不足, 唯有不断自省才能真正认清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 从而迈向成功。”

文中作者看似游离话题, 不谈自省而去谈博学和修养, 其实这正是更加深刻地站在一定高度来谈“自省”, 因为没有博学的知识, 又如何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自省呢?没有良好的修养, 又怎么会愿意自陈错误去反省自己呢?所以这里其实是对自省必须具备的素质进行论述, 也是对自省话题的延伸解读, 起到了对话题画龙点睛的妙用。

浅谈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篇9

考生要在考场上写出万千份试卷中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佳作, 主要取决于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严格规范的写作训练。以及在平时写作中的规范化指导。在写作大多数学生存在下面几个明显问题:首先是不愿意写, 缺少写作兴趣。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接受的大多是记叙文的训练。记叙文写作只要表述清楚一件事情,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到了高中阶段, 议论文要求学生由自主的观点态度价值观, 并能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对于高中生来说需要独立逻辑思维能力, 让他们觉得无话可写。其次是缺乏基本的知识储备、素材积累。在信息量极端发达的今天, 网络、电视, 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视野及其开阔, 人文、科学、社会、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铺天盖地。另一方面却是快餐文化, 微博、微信, 带来的文字表达片段化, 网络文学、恶搞传统的影响下, 学生阅读面相对狭窄。对一些优秀作品, 尤其是名著名家的名篇, 几乎没有主动阅读, 那么势必会造成文章思想不够深刻与文章内容不够丰富。最后是文字表达的能力不高。学生的文章议论性语句不够通达晓畅,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力不够, 逻辑思维混乱, 甚至出现病句错句错别字。针对以上的问题, 我认为要有效地指导学生写议论文,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基本, 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写作, 本来是抒发个人思想个人情感的手段, 所谓我手写我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可以多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 而不是大话空话。利用好课堂的讲评, 树立标杆文章, 打印成文稿, 激发学生的写作荣誉感。

二、鼓励学生大胆写、多写, 规范化切入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 应从阅读中得到知识, 认真地作, 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 尤其偏于技术方面, 凡是技术, 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所以要鼓励学生多写。每天练习, 可以是一条热点新闻引发的思考, 也可以是身边见闻带来的灵感, 一切与生活相关的都可以入文下笔。在写作的训练形式上也可以多样化灵活化。可以是片段写作, 甚至是对于某句名言的仿写, 不必拘泥于一定一篇完整的800字文章。这样学生才可以多写, 勤写。

中学生不处于创作时期, 像达芬奇画蛋一样, 让学生反复练习写作中的最基本的东西。通过严格的训练发展他们清晰严密的思维, 准确鲜明的语感, 使他们掌握常用的问题结构, 能写出内容切题, 结构合理, 语言通顺的文章。这就是作文表述的规范化切入。写作训练的初期, 必须教给学生模式并要求他们严格遵照模式写作。有模式才能避免杂乱无章, 让学生很快入格。学生入格以后, 就不再以统一的模式评价学生, 是评价机制多样化, 个性化, 做到由入格到升格。

三、读写结合, 厚积薄发

“巧妇无米难成炊。”没有一定的积累, 很难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积累, 主要得益于从小学到高中的阅读积累。阅读积累的内容有四点: (一) 精选素材, 从“人生”、“自然与社会”、“科技与人文”、“成长经历”、“道德修养”、“内心情感”、“为人处世”这些角度精选阅读材料; (二) 教材中的范文, 教师再次从写法和结构等方面加以点拨, 温故知新; (三) 精选有关开头、结尾、精彩的段落; (四) 学生的优秀作文。

每次作文训练, 教师要认真批阅, 细心点评, 从中选出佳作复印, 供全班学生交流阅读。阅读和序列有机结合,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在阅读中借鉴, 在阅读中模仿, 在阅读中提高。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道理。

四、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自由作文,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 表达力求有个性, 有新意”。而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作文个性化的最好体现。有个性的文章必然要有所创新, 语言的个性化创新, 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可以利用修辞雅化语言, 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使文章语言有文采;也可以将口头禅、谚语、俗语、方言引入文章, 这些语言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持久的生命力;化用诗词名句入文, 可使文章语言形象蕴藉, 显得与众不同。”

综上, 高考议论文的指导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需要指导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 加强积累,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 并在日常学习中注重一定的技巧教育。从高考评分的角度看,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高考作文的读者是极其有限的几个阅卷老师, 在比较短的时间给考生几乎决定命运的分数, 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在平时训练中, 教师应对学生的卷面严格要求, 特别要加强练字。规范的书写、整洁的卷面无疑会给阅卷者赏心悦目之感, 提高印象分。还要注重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作文是艺术品, 艺术讲究合理的变化美,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正是变化美的重要体现。所以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包括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使用要求等, 学生的议论文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升。

摘要:高中生的写作存在着不愿意写、不会写、写出来文体不清、文不通字不顺的诸多问题, 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文体意识, 写作能力提升的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从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标准化切入, 结构层次规范化构建, 到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提升等方面进行行之有效地指导训练。

关键词:高中生,作文,规范化,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朱诵玉.规范乃有章法, 死去才能活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 (10) .

[2]林秋人.高考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全程训练.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09) .

运用高中议论文写作模块教学的体会 篇10

议论文作为一种文体,大致可以分为十二个组成模块。

(一)“开”。

“开”即开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引用(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诗词歌赋、流行语、广告语、歌词,等等);安排排比句(如:比喻类、类比类);转述故事;引入社会现象;讲述生活实例;承接话题;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等等。

这是第一个模块,在写作训练时教师出题,学生可以自己任选一种进行练习,当然也可以另外选用,还可以独创。

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实际写作当中,有很多学生往往刻意模仿高考满分作文,在开篇写一大段或比喻类或类比类或引用类的排比句,当然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往往因为运用得不恰当而损害文章本身,得不偿失。所以在不能恰当使用“开”这种模块的情况下,可以舍弃它直接进入提论点这一模块。这样就给阅卷者一种干脆利落耳目全新的感觉,是很可取的。

(二)“提”。

“提”即提出论点。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观点必须正确、准确,态度必须鲜明,语言必须简洁,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除了这些要求外,作为考场作文,考生在开篇之后还必须尽快亮出自己的论点。不论在什么样的阅卷场合,那种在文章后面甚至末尾才亮出论点的文章都是很不被看好的。

(三)“渡”。

论点提出来以后,不一定要马上进入论证阶段,可以先写一段过渡,形式不拘。例如:可以对所提论点作一些解说,让意思更加明确充分;可以为论证部分写一个总领;可以用几句话承上启下,等等。总而言之,这是为论证作铺垫。

(四)“分”。

“分”即分论点。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在论证之时,可以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不设。可是就绝大多数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而言,不设分论点,层次的问题就来了:要么将论证部分沦为几个事例的堆砌;要么论证思路混乱,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对比关系或者层递关系,前后或重复或矛盾或无法形成一定的层次;要么文字文意游离于论点之外……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设置分论点。事实表明,当分论点设置好以后,学生顺着思路往下写,上面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怎么设置分论点呢?关键就在于扣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具体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七种: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样。

学生应该根据文题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设置分论点。分论点最好是3—4个,相互呈现文意上的或并列或对比或层递的关系。

(五)“证”。

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在训练当中,可以要求学生任选几种写作。

(六)“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据的使用是写作议论文很重要的一环。论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掌故、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活现象,等等,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诗词歌赋、流行语、广告语、歌词,等等。把论据单独作为一个模块来训练,既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素材,又可以增强学生自觉积累素材的意识。

(七)“议”。

对于议论文而言,议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很多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往往在叙述材料时用的文字过多,而议论却流于蜻蜓点水,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所以教师必须加大力度,传授分析和说理的技巧,强化对材料的分析和说理的训练。分析和说理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意义分析法;求质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补全分析法;正反对比法;辩证分析法。

教师可以也应该选取恰当的论据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说理技巧的训练。

(八)“联”。

“联”即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这样写就会真正使文章有现实意义,所以“联”也就成为论证部分基本完成后升华议论文的一个重要手段。

(九)“解”。

“解”,就是解决问题。这是议论文关注现实回归生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将文章朝着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进行了拓进。

(十)“辩”。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因此,在写作时应该对议论中心作辩证分析,从而更充分地体现出考生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而文章也可以因为增加这一块而峰回路转。

(十一)“引”。

“引”就是引用。在议论文后面运用引用的手法,既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强化议论的力度,又可以充分展示文章的文采,还可以增加文章的生活气息。

“联”、“解”、“辩”、“引”这几个模块可以看作是论证部分的延伸、拓展和深化。

(十二)“结”。

“结”即结尾。结尾要写好,也有很多方法,例如:名言归纳式;总结升华式;铺陈排比式;点睛式;照应式;设问式;抒情式;对比式;反复式;后记式。

当然学生也可以独创,例如:另辟蹊径,自己临时创作一首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短诗,可以收到奇效。

二、模块的运用

以上我们分析了议论文模的组成块问题,下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操作的问题。

十二大模块也就意味着十二个训练任务,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地训练,见效了才开始下一个的训练。但是在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这些模块以后,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块进行适当的调整,安排最恰当的任务进行训练。就任务量而言,“开”、“提”、“渡”任务量较小,可以合并训练;“开”、“提”、“结”任务量小,可以合并,又正好可以让学生学习首尾呼应的行文章法。就文章的结构而言,“分”、“证”、“据”、“议”四个模块是一篇议论文的重头戏,教师把它们单独作为模块加以训练,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它们在议论文中是结合得最紧密的,也可以合并训练;“联”、“解”、“辩”、“引”是论证的延伸部分,但不是论证的核心部分,在写作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合并,让学生从中任选一二写一写。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分”、“证”、“据”、“议”四个模块当中“分”与“议”的难度很大,教师可以对它们单独训练;“联”、“解”、“辩”、“引”这四种手段学生能力普遍偏弱,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教师可以分开单独训练。就题目的实际情况而言,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如题目“源头活水”和“我心中的绿草地”,这是比喻性的说法,学生往往不知道把题目落实,也不知道怎么把文章打开,那么就应该把“提”和“分”作为训练的重点;而对于题目“早”来说,可以把“分”、“联”、“解”、“辩”作为训练重点……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根据任务量、文章的结构、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度而恰当的训练任务。

就我个人的教学而言,我很重视教室前后黑板的使用。先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选择好恰当的训练模块,再根据模块确定训练任务,每节课安排五到十个任务让学生写,把教室前后的两块黑板划成十块,安排十个学生上去写,重点任务多安排几个,其余的在下面任选两项任务写作。当学生写完后,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来批阅黑板上的作文。

为什么要这样来教呢?首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看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繁重,经常安排学生写作整篇作文是极不可取的做法,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而且时间不允许,因为从学生写作到教师讲解至少要三节课,教师全班批阅很辛苦,发下去了学生也不很重视,这样教实际效果很不好。利用教室黑板用一到两节课让学生任选两项任务写一写,极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同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写作其它的任务项,但可以从黑板上其他学生的写作和老师的讲解中学到不少的东西。其次,这样教学很直观,针对性特别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最薄弱的地方适当增加课时以彻底解决问题,以有效弥补传统作文教学无的放矢的缺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那就是教师还可以及时针对学生的作文板书进行文字书写、标点符号的使用、错别字、病句诸多方面的教学,而这些方面正是传统作文教学教师一直在努力但效果不好的地方。从我这些年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步让我又惊又喜。

上一篇:课堂提问漫谈下一篇:延续百年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