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糖尿病患者

2024-06-10

普外糖尿病患者(精选十篇)

普外糖尿病患者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27例普外科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17:10;年龄在60~88岁之间,其平均年龄约(68±1.2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外科手术,有10例接受阑尾手术,7例接受胃癌手术,10例接受胆囊手术。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各项手术方案的同时,均予以围术期综合性护理措施。

2结果

所有病例均已达到治愈标准,有效率达100.00%,未出现死亡病例,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3讨论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围术期综合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方案。首先,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普外科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通常会存在着焦虑情况,所以护理人员需以聊天的方式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争取能够获得患者信任,并向其介绍成功治疗案例,用以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2]。

其次,基础护理。给予患者采集其血液标本、并进行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常规等方面的检查。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以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方式。对于手术时间相对偏长的患者,术中还需追加抗生素。同时,做好各项备皮工作,并予以灌肠清洁等措施。

再次,血糖控制措施。基于普外科高龄患者,必须予以控制其血糖,通过饮食指导,并予以讲解饮食治疗体现出的价值,最大限度取得患者配合。在饮食方面,给予患者进食低糖类食物,并制定出针对性饮食方案,并定期予以血糖监测。

最后,给予患者补充营养,通过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在结合其实际情况予以进食粗纤维、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类饮食,并进食足量的新鲜水果、鱼肉和蔬菜等[3]。

(2)术中护理方案。首先,给予患者皮肤护理。在高血糖长时间影响之下,患者血液会呈现出缓慢循环状态,其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受到直接影响,以至于面对刺激与压力时的敏感性被加大,极易出现压疮、皮肤破溃等临床症状。鉴于此,机体进行手术时,除了要正确摆放其体位之外,还需保证床单的平整性与清洁性,防止机体皮肤受损。

其次,加强血糖监测。手术操作环节需给予患者定期检测其血糖值,频率控制在2 h/次左右,防止出现低血糖、高血糖症状。

最后,严格把握麻醉程序与术中监护程序,给予患者监护器血压、体温、肺动脉、心电图以及脉搏等。

(3)术后护理方案。首先,严密监测病人症状。在给予患者手术的基础上,还需严密监测其临床症状,查看是体温、呼吸是否保持正常状态。同时给予患者吸氧护理,将氧气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 L左右,去枕取其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于某一侧[4]。此外,对患者尿量及血糖值进行定期记录,待其麻醉药物失效之后,将气管插管直接拔出,严密观察其引流液的剂量与颜色。

其次,给予患者补充营养,即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补充两个方案。针对不能经口摄食但胃肠道处于正常状态的患者,以肠内营养补充为主要方式,有助于控制可并发症,防止胆汁淤积、肠源性的感染症状出现。针对肠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高氮素,将其混入至全营养混合液当中予以均匀滴注。

最后,引流管相关护理措施。引流管必须始终保持通畅,并予以定期挤压,防止引出物使引流管受堵。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存在着扭曲情况,同时将其固定于机体病床边,预留出足够长度,防止患者翻身时拖出引流管。普外科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还需降低导尿管使用率,在必须使用的情况下,彼此严格执行无菌模式,并对导尿管进行定期开放。此外,保持手术创口敷料的清洁性与完整性、干燥性,密切观察创口是否存在着红肿等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汪素文.控制血糖护理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55-156.

[2]韩芝,韩玉娟,李清,等.良性前列腺增生伴糖尿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36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16(16):86-88.

[3]顾冬梅,蔡岚.糖尿病患者治疗性ERCP围术期血糖管理的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44-346.

普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控制初探 篇2

摘要】 目的: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质控指标明显提高。方法:制定患者护理质量标准与行为规则,加强中间节质量控制。结果: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完成最终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规定每天由办公班护士负责体温单及医嘱单、责任护士负责护理记录单的质控,确保护理文书的及时性、完整性。结论:护理质量控制与监督应树立“预防是最好的治疗”的理念,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病人救治的成功率。

【关键词】 护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与监督需要通过控制手段来完成。护理质量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下属的执行结果与计划相一致,对执行时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实现预期目标和计划的管理活动[1]。而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是保障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主要措施,针对普外科ICU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特点,将重症患者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作为日常护理管理的核心,保证了护理管理质量。1 制定病人护理质量标准与行为规则

根据《医疗护理管理规章制度》[2]和《医疗临床护理工作指南》[3],制定了普外科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程。规范关键过程,给各班制定了工作制度,各项查对制度、奖惩制度及工作职责范围,要求大家严格执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对易出差错的关键环节,如新入科护士、实习或进修生、节假日、病人多、抢救患者时或人际关系不协调等,都进行妥善处理,实行弹性排班。当差错发生后,组织护理人员开展讨论,提出防范措施,杜绝再次发生,对当事人进行严肃批评,单独谈话,分析原因,并吸取经验教训[4]。对于普外科而言,护理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以个方面。

1.1 病情监测质量标准:护士必须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作出综合判断,详细、及时、如实记录其内容,包括生命体征、心电监测、各种检验结果,如: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各种引流液量及颜色、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1.2 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护士应熟练完成各项基本技术操作,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能正确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

1.3 基础护理质量标准:重症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与合格率为100%,无护理并发症。具体标准为:①保持病室治疗环境清洁、安静、舒适、安全。②护士承担患者的全部生活护理。③无护理不当引起的压疮、坠床、烫伤等并发症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1.4 心理指导与健康指导质量标准:护士通过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身心反应、心理需求与相关知识需要,利用现代医学和护理手段,对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从而积极配合抢救治疗。重症患者处于不自由的特殊环境,受仪器设备和频繁治疗的干扰、同室病友的痛苦呻吟或抢救场面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ICU紧张综合征反应[5]。如护士因工作繁忙, 忽视了患者的心理不适感,未及时与患者及其亲友家属进行沟通,及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可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留下不安全隐患。护士长应通过督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其不同程度所表现的心理反应,通过预见性交流谈心、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使之逐渐适应并正确面对,主动配合抢救和治疗。加强中间环节质量控制

2.1 病人交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症患者救治阶段往往需经过急诊科、手术室等多科室的转运和科室内各班次的交接,在这些转运、交接过程中如果病情交接不清或对前期病情不了解,易导致护理差错与护理纠纷。因此,护士长除了排班时应注意新与老、工作能力强与弱,护士合理搭配外,还应对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进行严格督查。包括:①了解当班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是否全面掌握。②病情观察重点是否突出。③交接班次护士的治疗、护理落实情况。④交班者有无特殊交待,如是否存在液体外渗、皮肤受损、护理差错、纠纷隐患需进一步处理等。

2.2 并发症防治中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护理措施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而忽视预防措施、护理措施不当均可导致并发症,所以应做到:①通过参与护理指导、查看患者等方式,了解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是否到位、处理是否正确。②掌握每个重症患者容易发生的护理并发症,并检查指导预防的方法,如烫伤、冻伤、压疮、坠床、液体渗出,引起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的预防。③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结合《护理管理学》中的案例进行总结教训, 护士反映生动、真实、印象深刻,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护士长时刻注意护理安全,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告诫每位护士严格“三查七对”,遵守操作规程,重症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处于被动甚至失去知觉的状态,护士的“慎独”精神与工作责任心尤为重要。应注意:①对每位护士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应急处理能力心中有数。②随时检查护士执行操作是否规范。③督查每个护士对抢救仪器设备性能、操作、维护的掌握程度。④每周至少抽查1次病室安全防患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如病床、急救设备性能等。⑤抢救药物与用品定位放置。⑥易发生纠纷的患者通过交接班提示,引起每个护士的高度重视。

2.4 急救中的质量控制: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急救现场,也是容易引发差错、纠纷之处,护士长应在抢救现场参与和指导抢救工作:①指导护士紧张有序地执行各种抢救指令。②疏散和安慰患者亲友,营造相对宽松的抢救环境。③密切观察抢救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抢救。④如出现器械故障,指导应急处理,如:呼吸机故障,立即用人工气囊代替,并联系向兄弟科室借用。⑤妥善处理患者家属的冲动情绪。⑥如患者抢救无效,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防止不必要的纠纷情况发生。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完成最终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医疗护理文件反应了患者患病、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是临床工作的原始记录,具有法律客观依据效应。我院护理病历根据《医疗护理管理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印发了样本病历,确保护理病历书写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我科已设立护理病历质控员,随时对护理病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及当事人。同时,规定每天由办公班护士负责体温单及医嘱单,责任护士负责护理记录单的质控,确保护理文书的及时性与完整性。护理质量控制与监督应树立“预防是最好的治疗”的理念,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的成功率,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具有法律意义,这些都是难度大而杂的日常工作,而护理质量的好坏是护理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我们必探讨患者护理中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对重症患者护理管理的方法,以建立更科学的工作规程和标准,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参考文献】

[1] 左选琴.SOP管理方法在ICU的运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1):62.

[2] 李玉林,宋丽华,聂素滨,等.医疗护理管理规章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77~517.[3] 孙晓红,王超红,常娅洁,等.医疗临床护理工作指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61.[4] 刘启华 王玉玲 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7.[5] 陈红琴.ICU病房护理工作的特点[J].医药论坛杂志, 2004,25(24):80.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的诊疗技术,更需要的是医护道德,以什么样的情感对待患者?如何将人性化服务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这成了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深思的问题。

面对就诊的每一位外科患者,无论老幼中青,无论贫困富贵,他们都让护理人员承担了一份救死扶伤的责任,他们也把一份信任交付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就必须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感到信任和安全。护士的素质要求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热爱护理事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并要有面对突然风暴和困难勇往直前、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的自我牺牲精神与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职业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和社会稳定。面对每一位患者,护士的健康、快乐、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能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休养环境,这样处于病痛的患者才会有稳定的心理环境,有坚强乐观的精神状态。患者会从护士身上受到鼓励,得到力量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反之,护士本身疾病缠身、精神萎靡、疲惫不堪,势必影响工作效率。一名合格的护士,当她身着白衣、头顶燕帽、手托治疗盘走进病房,给患者的印象永远是积极向上、不知疲倦的,她们永远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后。护理体会

作为就诊的每一位带着病痛折磨的外科患者,对于陌生的环境往往无所适从,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要求护士态度亲切和蔼,具体了解患者问题所在,让患者很快适应新环境,使之在新的环境中心情轻松舒畅,通过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与温暖,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交谈,说出心里话。

其次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以消除患者的顾虑。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教授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放松法;术后各个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更换、保护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患者术毕回到病房护士用亲切的目光,关心体贴的语言与之交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切口及引流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床位主管医师,并做出处理,使其顺利度过手术期。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不同,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也不同,主要担心手术的成败,这就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主刀医师的业务水平和成功经历,鼓励、启发患者,帮助其树立成功的信心。

还要加强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措施、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康复和预防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要做好家属的工作,安慰和支持患者,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在接待患者入院后,除了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进行手术前准备外,还应针对患者不的疾患做好术前术后的宣教,用坦率、热情和真诚,帮助患者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总之,必须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真正让护理工作达到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

作者单位: 214437 江苏江阴,江阴市山观卫生院 理的体会

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服务 围手术期护理

所谓“人性化服务“是指用医院充满人性味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措施,让病人和家属感受人文关怀,医院“人性化服务”是医德与善良之心的重要表达。如何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求我们用智慧和关爱服务于病人,体现人文关爱,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沟通护患关系,解决目前信任危机的重要捷径。

转变思想,培育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我们首先在管理理念上进行了较大的突破,认真贯彻全省护理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把倡导人性化服务作为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护质量的切入点,培养职工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一切医疗活动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以“关怀式语言”接待病人,将人性化服务渗透于医疗护理过程之中,这种新的服务理念的引入,对医院服务模式的改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病人增加了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从而使医疗护理服务得以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与人文关怀

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是短暂的,其工作性质是每日与多个接受手术的患者接触,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手术室护士在病人的手术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角色,对病人的心理因素、精神面貌乃至病情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手术室护士更需要对病人给予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

2.1 重视对术前病人的人文关怀 病人在围手术期,除少数可表现充满信心和乐观外,大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疑虑、焦急或忧郁等心理活动,术前由巡回护士访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对患者的心理生理进行评估,因人而异采取有效方式做好术前健康指导,让病人术前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充分睡眠,帮助病人练习有效咳痰,必要时练习卧床排便,给病人讲解术前插胃管和导尿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在术前要求病人注意自己的饰物、假牙、隐形眼镜等不能带进手术室,女病人要注意不能涂指甲油、口红以免影响术中观察末稍血液循环及病情,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介绍成功病例等,减轻患者的压力,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加强术中管理 病人进入手术室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和穿戴着手术服、口罩、帽子等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80%病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不安的感觉,将病人用平车接入手术室后,热情接待,问侯患者,让其感受到护士的真情,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使病人减少不必要的暴露,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在不影响手术体位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舒适要求,保持术中输血、输液的通畅。术中有时病人会因牵拉内脏而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应安慰病人,不要紧张适当放松,并嘱其深呼吸,头偏向一侧防窒息,拉住病人的手及时擦净病人的口唇,给病人以鼓励和心理暗示,告诉他这种情况很快就会过去,当病人面露病苦表情时,可轻轻扶摸他的手或拍拍他的肩,传递一份关怀之情。手术完毕,及时给病人包扎伤口,擦净身上的血迹,整理好病人的衣服,注意病人的保暖,将病人平安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2.3 重视术后随访 术后3天,我们进行术后的回房工作,首先祝贺病人手术成功,了解病人术后的病情及恢复程度,同时了解病人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评价,给病人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等,通过以上护理活动,我们与病人建立起了一种人性化亲密的信赖关系,从而使病人在无忧无虑无压力的良好心情下通过各种手术,术后回访工作也为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有了一个总结和改进。

体会

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护理研究 篇3

关键词 普外科术后 疼痛护理

手术是普外科疾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疼痛,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做好术后患者疼痛的身心护理,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通过4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观察与护理分析,提出了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的方法和意义,为今后护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收治普外科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19~55岁,平均35岁;48例患者主要包括阑尾炎、疝气、乳腺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肝囊肿等普外科疾病。

方法:将4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22例术后给予单纯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26例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并加以围手术期的疼痛护理,并于术后72小时进行疼痛率比较。

结 果

术后72小时观察对照组和处理组患者疼痛情况:其中试验组疼痛率42.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疼痛率76.86%(P<0.05)。用直观类比标度法检测术后疼痛的程度,试验组在麻醉清醒和术后72小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由于对照组未进行疼痛护理,患者普遍感觉疼痛剧烈,心情焦躁,情绪不稳定,而试验组由于系统的疼痛护理,患者普遍感觉舒适,并认为疼痛可以忍受,能够配合好医务人员的术后工作。

讨 论

疼痛护理的方法:由于术后疼痛给患者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带来不良影响,疼痛感觉和反应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1],因此在临床上观察术后患者时,同样性质、程度的疾病,会因不同患者的情况而反应的强弱、轻重程度不同。而且往往由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的不同,不同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程度和心理反应也不同。最好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护理措施也要因人而异,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具体疼痛护理的方法很多,可以运用暗示、分散注意力、音乐或药物等方法减轻疼痛。良好的止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心情,保证患者疾病及时恢复。其中止痛药物的运用仍是目前解除术后患者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运用镇痛药物是药物止痛的关键步骤,医护人员要了解各种止痛药物的应用原则、适合的人群、药物的禁忌证和并发症,避免盲目用药而造成不良后果,并且要防止患者对止痛剂的依赖性[2]。其次要改传统的“按需给药”为根据药物半衰期的“按时给药”,应使药物浓度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使药物的疗效发挥最彻底,保证疼痛患者取得最佳的镇痛效果。除了尽早给予患者止痛药以外,精神鼓励也是很重要的。精神鼓励前,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详细讲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及注意事项,帮助其了解手术过程中所需的环节及要求,使患者正确面对该病,认识该病,帮助其树立信心。分散注意力是术后止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可减少其对疼痛的忍受程度[3]。由于不良的忧虑、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可加重普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而疼痛的加剧又反过来影响情绪,导致恶性循环。分散患者疼痛的注意力,转移他们注意的重点,可以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一般临床上推荐患者在术后可参加一些活动,如下棋、看电视、适当的运动、聊天等;或者给患者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通过音乐优美的旋律、曲调和感染力使患者精神得到放松,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帮助其放松心情,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转移疼痛的注意力,最终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也可以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在病房中与其他患者交流,谈彼此的手术感受和经验,相互鼓励、相互照顾。总之,疼痛护理的方法很多,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地总结和丰富,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疼痛护理的意义:疼痛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快速康复,而且可以影响患者的病情变化,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了影响。疼痛护理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普外科手术后疼痛患者应用系统的、全面的疼痛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医护人员应通过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护理人员的意识,扩展知识,完善术后疼痛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动态,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影响因素,使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疼痛,减轻其疼痛,提高耐受性,最后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各种并发症,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31-232

2 史红萍.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2):113-114.

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50±3.50)岁,其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29例,疝气手术患者19例,脾脏切除手术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患者10例,胃穿孔手术治疗患者10例,直肠。结肠癌患者11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3例。其中32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用药控制血糖,18例患者单纯饮食控制血糖,其中22例患者未经诊断和治疗,28例患者自述有糖尿病但未经系统治疗,但未进行任何治疗和饮食控制。患者入院空腹血糖监测均不同程度的增高,治疗后血糖下降缓慢患者32例,68例在用药后血糖维持正常水平,其中21例患者血糖不稳,不是适宜进行手术治疗,推迟8~10d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含量不小于7.8 mmol/L;②本次就诊后需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禁忌症;③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④排除精神类疾病者;⑤排除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⑥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⑦排除产褥、哺乳、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人群;⑧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依从性良好;⑨患者及家属在完全知情条件下完成该次研究[1]。

1.2.2 研究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其外科手术操作,分析内容包括围术期(术前、术中、术后)糖尿病相关处理对策、手术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分析方法为查阅该次就诊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接诊医护人员、咨询患者本人及家属等。将所得资料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2]。

1.2.3 围术期处理措施

①入院后立即给予血糖检测,掌握患者血糖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②若检测结果显示血糖异常(偏高)则需给予饮食控制并遵医嘱实施药物干预,待血糖有效控制后方可实施手术;③术前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内容等,例举临床成功救治病例,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及自信心;④吸入麻醉将对胰岛素分泌产生抑制从而增加肝葡萄糖合成并升高血糖,而椎管内麻醉则对血糖代谢情况影响较小,提示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⑤术中血糖应控制在5.6~8.3 mmol/L范围内为宜,大型手术需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中小手术可选择胰岛素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适时补充5%葡萄糖[dextrose (5%) in water,D5W]或(和)10%葡萄糖[dextrose (10%)in water,D10W]维持血糖稳定以免发生低血糖等异常情况[3];⑥术后血糖含量过高则不利于切口尽快愈合并增加感染风险,提示需采取有效措施在保障机体获得充足营养供应的基础上尽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⑦术后适当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从而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但应注意不宜于进食前或使用降糖药物后运动以免血糖过低发生意外,运动过程中需有专人看护;⑧严密监测围术期血糖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4]。

2 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5例,比例为65.00%属于择期手术,15例,15.00%患者属于急诊手术,4例,4.00%患者术前没有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患者,5例,5.00%患者术后发生酮症酸中毒,4例,4.00%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愈合延迟,肺内感染患者3例,3.00%,尿路感染患者3例,比例为3.00%,低血糖患者3例,比例为3.00%,术后因机体多组织脏器衰竭导致死亡发生1例患者,死亡率为1%。

3 讨论

外科手术可使患者肾上腺激素分泌上升,肝脏糖原合成降低,周围组织在血糖能力的降低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受到影响,糖皮质激素促进葡萄糖的合成,导致血糖上升,手术对机体的创伤使氮废物增加,脂肪分解酮体,同时脂肪分解酮体,使内源性糖上升,导致高血糖症,使机体组织愈合力降低,手术切口预后较差,当患者负压增加或是导致感染时,发生手术切口裂开在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外科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和手术切口裂开比例增加。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较差,还可能诱发多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在本文的治疗中就有一例患者死于术后多组织脏器衰竭死亡[5]。

该文中对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有29患者为急性阑尾炎入院,均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且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和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输注葡萄糖水而出现酮症酸中毒并出现休克,后经内分泌科积极抢救才脱离危险。术前如检查血糖,尿糖就会发现异常,则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我科对所有手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均测定血糖,以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5例,比例为65.00%属于择期手术,可有充分的时间对患者实施血糖的控制和调整,其中15例,15.00%患者属于急诊手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血糖的控制和处理,因此应在手术进行前进行血糖的检测,同时依据血糖情况给予处理,其中4例,4.00%患者术前没有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在术前检测血糖时发现,为初诊患者,从而说明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血糖检测较为重要。5例,5.00%患者术后发生酮症酸中毒,比例较低,但在对于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也应提高重视程度,减少危险情、情况发生。其中术后合并症发生主要为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例,4.00%,肺内感染患者3例,3.00%,尿路感染患者3例,比例为3.00%,低血糖患者3例,比例为3.00%,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较为复杂,应注意针对性治疗和处理,术后因机体多组织脏器衰竭导致死亡发生1例患者,死亡率为1%。

围手术期的体会是:①选择生理影响较轻的麻醉方式;②手术过程尽量保证稳、准、快,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③术后引流要充分,积液会增加感染机会;④术后的液体补充量要足够,电解质维持平衡;⑤术前术后血糖要调整好,择期手术者,血糖浓度宜控制在6.7~10.8 mmol/L,并保证每日摄糖量在之间[7];⑥精神安慰也非常重要,病人的情绪、精神状态、术中术后出血、疼痛、缺氧均会刺激患者的生理状态,引起血糖升高;⑦术中术后最好应用静脉通道滴注短效胰岛素,液体补充维持到术后,定期监测血糖浓度,以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8],术后内血糖稳定在9.0~10.0 mmol/L之间,尿糖(++),开始进食后,逐渐恢复到术前的降糖方式。胃肠道手术的病人须根据进食量的多少适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尤其是对直肠、结肠癌,胃穿孔手术患者,手术切口较大,愈合时间长,愈合慢。因此在术前和术后更应该对患者的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血糖过高导致愈合不良发生[9]。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进行普外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给予综合治疗,严格的血糖和胰岛素快速降糖治疗,尽量在血糖控制平稳或是保持正常后,开始手术治疗,避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或是愈合延迟等情况发生。同时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应首先进行空腹血糖检查,避免漏诊或是误诊糖尿病,对手术愈合和术后恢复产生影响,导致患者术后合并症发生。

摘要:目的 对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对围手术期均给予适宜的处理和干预措施。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择期手术65例患者,急诊手术治疗患者15例,没有糖尿病史也没有经过诊断和治疗患者4例,手术治疗后发生酮症酸中毒患者5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例,愈合延迟,肺内感染患者3例,尿路感染患者3例,低血糖患者3例,术后因机体多组织脏器衰竭导致死亡发生1例患者,死亡率为1%。结论对于糖尿病进行普外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给予综合治疗,严格的血糖和胰岛素快速降糖治疗,尽量在血糖控制平稳或是保持正常后,开始手术治疗,避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或是愈合延迟等情况发生。

关键词:普外科,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靳永洁.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8.

[2]谭玲玲,邓宏军,曾慰.胰岛素泵治疗胸心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50-51.

[3]代兆华,王彬.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4):188-189.

[4]孙国志,黄艳.糖尿病患者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1234,1239.

[5]李铁.老年糖尿病患者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3(23):6.

[6]宋宝强.普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超时预防应用抗生素原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2):39.

[7]朱绍辉,王永连,张杰.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6(2):3+6.

[8]梁艳.普外科糖尿病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203-204.

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 篇5

【关键词】普外科;胃部手術;术后出血;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42-02

胃部手术后所发生的近期大出血是普外科胃手术患者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该病的诊断和处理也都非常困难,经常出现处理结束后再次出血的情况。为了对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本次研究以2005年~2010年来我科治疗并出现胃手术近期出血的59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05年一2010年来我科治疗并出现胃手术近期出血的59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9~64周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0例。

在原发病方面,有23例患者的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大出血、13例患者的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12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胆囊结石并胃溃疡、6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胃癌穿孔、5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胃窦癌。

在手术方式方面,有23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14例患者行穿孔修补术、12例患者行胆囊切除及胃大部切除术、10例患者行胃窦癌根治术。

在出血与首次手术之间间隔方面,有29例患者在48小时之内接受手术治疗,有30例患者在3—7天内接受手术治疗。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保守治疗方式。其中,有19例患者再次进行手术,占患者总数的35.2%。15例患者为1次手术,3例患者为2次手术,1例患者为3次手术。另外4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只进行了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占患者总数的67.7% 。

2结果

在接受再次手术的l9例患者中,有16例成功治愈,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4.2% ;在接受非手术治疗的4O例患者中,有34例被成功治愈,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5%。

3讨论

在普外科胃部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近期的各类并发症当中,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据国内相关报导,其I}缶床发生率大约在l% ~2%的范围内,但是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只要在手术前做好准确的定位诊断,并且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细心操作、仔细观察,使用先进的治疗技术,是可以避免患者发生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出血的。通过对有关临床资料的总结,笔者将胃术后出血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出血是胃手术患者术后近期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在以往的报导中,吻合口出血的患者能够占到患者总数的85%左右,在本次研究中,吻合口出血的患者为44例,占总数的73.7%。其中,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吻合口的小弯侧出血。笔者认为,这除了与小弯侧动脉压力相对较高、距离胃部左动脉较近、粘膜下血管非常丰富有关外,还与lf6i床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吻合口出血患者大多发生在术后7天左右,且患者的原发病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出血,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胃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因此,此类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胃壁水肿消退所导致的吻合口缝线松脱所导致的边缘粘膜缝扎不可靠。所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着胃壁水肿的情况,应对吻合口粘膜下的血管进行认真缝合,在缝合结束后,要对全层缝线进行逐一收紧,确保吻合口处缝合针孔的距离在5mm的范围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缝合也不应太过紧密,以免使黏膜局部因为供血不足而导致坏死出血。近年来,有些研究人员提出可以对吻合口前壁进行连续外翻的锁扣缝合,从而对吻合前壁是否出血进行更加方便的观察,以便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出血的发生。② 胃残端出血。胃残端出血也是胃手术患者术后近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所涉及的10例胃残端出血患者均为残段小弯侧出血,占患者总数的169% ,其中,有5例患者的出血原因是残闭器使用不当。若残闭器存在吻合过松的情况,就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的早期出血,若过紧,则容易因为黏膜的坏死而出现滑脱,同样会导致早期出血。因此在使用残闭器时,一定要对松紧度进行适当调节,并且对是否存在楼吻或

钉子脱落现象进行检查。若在残闭器吻合后发生出血现象,应及时缝合。③急性胃黏膜病变。由于此种原因所导致的早期出血在临床中比较少见,但是如果患者伴有感染或严重休克,则非常容易继发。本次研究所涉及的4例患者的原发病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大出血,均行胃部切除术,而术后均出现了大出血伴休克的情况。在进行第二次手术时,发现吻合口有出血现象,缝合后的6天左右又出现出血现象。在进行第三次手术时,发现残胃粘膜存在大面积的渗血和糜烂,行全胃切除后才得到治愈。患者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为出血性胃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患者出现畸形胃粘膜病变。

普外糖尿病患者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就该文作者所在医院2013 年7 月—2015 年7 月收治的普外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120 例展开研究,随机将这120 例患者平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60 例),一组为观察组(60 例)。 其中对照组6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37 例,女性患者的人数为23 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6~70 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5 岁,60例患者经检验,所患合并糖尿病的病程平均为11.2 年,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则为22.5。 而观察组6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8 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2 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5~72 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7 岁,所有的患者经检验,患者平均病程为12.4 年,患者的体重指数平均为23.7。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进行了详细的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普外手术治疗的标准。 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上、性别上、病程上,还是在体重指数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的干预,同时,在患者餐前的30 min进行皮下注射,并在患者睡前也要进行皮下注射。 观察组在进行皮下注射的时候,采用的注射器为胰岛素泵以及灵R笔芯,而对照组在注射的时候,采用的注射器则为诺和灵R笔芯以及N笔芯。

在对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普外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根据实际的手术情况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对患者实施全麻处理。在患者全麻之后,患者的代谢就会变得较为缓慢,这时候,所需要的胰岛素会更少。 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利用心电图对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实行实时监控,并根据血糖的变化情况来对胰岛素的用量进行增减。 尽可能的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7.7~9.9 mmol/L范围内。

在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并在患者进行禁食,为患者提供少量的胰岛素,而在患者恢复用餐之后,则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适当的为患者增加胰岛素的用量。 并且在患者服用胰岛素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采用相关的仪器对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进行实时的监测,使得胰岛素的用量与血糖水平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血糖的标准水平应该为5~8 mmol/L,而患者用餐后的2 h期间, 患者的血糖标准水平应该控制在6~10mmol/L之间。

1.3 观察指标

给药后对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及血糖达标时间应用动态血糖检测仪进行测试,并对其术后拆线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产生低血糖、酮症及感染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给药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水平的比较

就观察所得,两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空腹状态下以及在饮食后的2 h时间内,观察组的血糖下降量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ta=6.372,tb=9.290,tc=14.461,td=19.199,P < 0.05。

2.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杭生素使用、术后拆线及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根据观察可知,两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等都明显要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较

在手术之后,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3 讨论

合并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恶性影响。目前的临床中,针对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普外手术治疗方法,这种手术治疗方法有着极高的风险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合并糖尿病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以及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风险性相对更高。因为这些患者本身的耐受性就较差,无法承受普外手术所带来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中毒以及伤口愈合不理想等。然而,探究根本原因,造成这些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以下几点。

1患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自身体内的白细胞功能就相对较弱,白细胞无法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从而使得病菌很容易侵入,进而造成感染。

2患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体内所含有的胰岛素量会相应的减少,并且无法有效的进行胰岛素的分泌,这样就使得糖原的合成受到影响,没有糖原的限制,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会逐渐的提升。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会逐渐发生反应,从而转化为脂肪酸,在脂肪酸的影响下,就会使得患者体内属于酸性代谢物的酮体含量增加,在与蛋白质糖接触的时候,就会使得蛋白质糖转化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患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无法对血糖进行合理的利用,因此,很容易使得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使得患者的尿液中含有糖分,同时,一些酮体物质也会混合在血液一起尿液中,这样就使得患者的机体在代谢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临床中也称这种现象为酮症酸中毒。

3患者体内葡萄糖的量,无法有效的满足体内好氧代谢的实际需求,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后,由于代谢缓慢,所以创口的愈合速度较慢,在创口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功能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这样就使得胶原很容易堆积到上皮组织细胞中,导致皮肤创口无法抵抗较大的张力,这样使得患者术后的创口很难愈合。在创口长期无法有效的愈合时,就会使得创口很容易感染细菌,这样就会引发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该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空腹状态下以及用餐后2 h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明显的比用药之前低,而且观察组降低的要比对照组更加的明显。观察组患者平均为2.42 d血糖达标、抗生素平均使用7.65 d、术后平均拆线约需8.75 d、住院平均时间为11.65 d,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感染、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等并发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从该文的研究结果中,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用胰岛素泵, 可以使得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依据患者体内血糖的变化情况来对患者应用的胰岛素量, 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使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普外糖尿病患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6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男10例,女16例;年龄:35~84岁,平均(56.4±6.5)岁。随机将26例患者平分为2组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病情等资料比较上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手术治疗。在实施手术治疗前,需先对糖尿病进行针对性处理,在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6.1~11.1 mmol/L的范围内时 才能对其进行 手术治疗。在手术实施过程中,需每隔1h对患者进行1次血糖检测。手术结束后,患者饮食需严格进行控制,同时给予患者适量的糖溶液静脉滴注,糖溶液中含有一定比例普通胰岛素。每日对患者进行1次空腹血糖检测,对患者进行4~6次尿糖检测。以血糖、尿糖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合理调整,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正常进食。

1.3 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相应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12/13)、69.23%(9/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分别为100%、7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存在较大危险性,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对该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只有在实施手术治疗前,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测和密切观察,手术完成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就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在正常状态下,胰岛素存在肌体中的半衰期为10 min,调节起来较为容易。所有在实施手术之前,应先将患者长效胰岛素改为静脉滴注短效胰岛素。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局部循环吸收受到限制,也可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对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实施前,应首先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调节。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时再实施手术治疗操作。当患者尿糖检测显示为阴性时,需更加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内调节,肌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到一定的限制,肌体血糖水平会呈现出上升状态[2]。血糖水平上升过高时患者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适量的胰岛素、葡萄糖、钾混合液,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对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进行实时调整,促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血糖水平可保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饮食。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及饮食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在患者禁食时期间,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糖尿病患者肌体免疫力较差,同时神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降低,且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因此,接受手术治疗后,肌体修复能力较差,伤口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白细胞吞噬活性便会逐渐减退,组织渗透压不断变大,这就给感染的处理增加很大难度,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在术后,需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保证术前应保证血中药物浓度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最高值,消灭切口内细菌,避免伤口发生感染。

普外糖尿病患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78±10.12)岁,平均病程为(6.87±4.25)年 ;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 ,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平均年龄为(57.56±9.12)岁,平均价病程为(7.12±5.23)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常规治疗方法,每天对患者进行3~4次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患者的血糖含量。对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方式,应用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最开始使用的剂量是0.4~0.6 U/(kg·d)。要保证基础和餐前的大剂量治疗分别占50%,而且在早餐。午餐以及晚餐之前的剂量起始进行平均的分配。每天为患者检测血糖的含量, 并且按照每天血糖的含量来适当的调整三餐之前以及基础的胰岛素的用量。对于禁食的糖尿病患者要防止在餐前大剂量的使用,反而是要停用。

1.3 观 察指标

该研究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观察情况,来对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判定。当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都有所好转而且得到了恢复,则视为治疗显效;当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与治疗之前相比有所改善,则视为治疗有效;当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与治疗之前相比没有好转甚至出现了恶化,则视为治疗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对两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采用SPSS15.0统计学包进行计算分析。计数资料行[n(%)]表示,同时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该研究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常规治疗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的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方式。结果显示,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式的观察组的患者显效的有20例,显效率为66.7%,有效的有9例,有效率为30%,无效的有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7%;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的患者中显效的有16例,显效率为53.3%,有效的有10例,有效率为33.3%,无效的有4例,总有效率为86.6%。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由于患者的焦虑或者是手术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胰岛素拮抗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从而造成患者出现应激性的高血糖状态[2]。由于胰岛素水平的升高,患者体内的糖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机体粒细胞的功能下降,导致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减少,影响伤口的愈合。所以,应该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应该采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的血糖含量[3]。

目前围手术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方式是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或者是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泵的使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科学合理的设置基础输注率,还能够对餐前的大剂量进行合理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行围手术期的患者的进食时间以及进食的数量等因素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这样增加了对患者的血糖的控制的难度,然而,胰岛素泵的使用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的确定胰岛素的给药剂量。

该研究的结果发现,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式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结语

普外糖尿病患者 篇9

1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该院普外科手术患者中1周之内未应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 入选条件[2]:1均在入院时确认为合并糖尿病;2进入胃肠道空腔的手术或非胃肠道空腔手术, 但患者存在糖尿病、基础疾病、高龄、营养不良、身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感染高危因素; 3因外部创伤等在术前存在污染, 未形成感染的手术患者;4术前虽已有腹腔器官感染的手术, 手术能够清除感染, 应用抗生素目的是预防切口感染而非连续治疗;5抗生素应用时间Ⅰ类切口手术后超过24 h, Ⅱ类切口手术后超过72 h。Ⅲ类切口手术后超过7 d。排除急性阑尾炎或其他急腹症患者。调查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包括手术类型、应用抗生素种类、剂量、疗程等。

2结果

1调查时间范围内有15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了抗生素, 病历显示其中Ⅰ类切口手术76例, Ⅱ类切口手术63例, Ⅲ类切口手术11例。年龄14~84岁, 平均年龄 (37.42±9.25) 岁。其中超推荐时间应用抗生素37例, 占24.7%。

2超推荐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7例中, 6例为进入胃肠道空腔的手术, 占16.2%;糖尿病4例, 占10.8%;高龄伴基础疾病术后低热、咳嗽8例, 占21.6%;高龄伴全身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11例, 占29.7%; 术前已因外部创伤存在污染7例, 占18.9%;术前有腹腔器官感染的Ⅲ类切口手术后1例, 占2.7%。

3讨论

该次调查的病例中应用抗生素超推荐时间即占到全部病例的24.7%, 此比例虽然未超过国内已有报道[3,4], 但也说明这个问题的普遍性。现结合调查所得数据, 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普外科医生的专业程度较高, 对预防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的处置依赖抗生素。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差, 或高龄患者并伴有基础性疾病, 术后有疑似感染症状时, 普外科医生往往希望通过抗生素的应用来控制可能的感染, 避免影响患者切口愈合, 或因基础疾病症状加重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该次统计显示, 37例延长应用抗生素时间的病例中, 此类高龄患者19例, 占51.3%。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 普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用药, 包括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临床无法回避和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2对存在明显污染或感染因素的手术, 外科医生仍然对推荐的抗生素使用方法缺乏信心。调查数据显示, Ⅲ类切口手术患者仅1例延长了抗生素使用时间, 说明该院普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可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在伤口内尽量减少异物 (如线头) 和充分止血, 防止伤口内形成血肿, 并能以娴熟的技术将受感染器官组织清理干净, 加之手术室条件良好, 故无菌手术感染控制有信心。

3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感染风险, 应当考虑给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但这并不是超时间应用抗生素的理由, 抗生素不仅存在不良反应, 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的弊端, 也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不加控制就会造成抗生素滥用, 解决预防普外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感染, 还是要以重视无菌技术, 爱惜组织, 在手术中尽量避免创伤、出血和术中污染。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以考虑选用虽然价格较高但效果较好的抗生素, 手术加强护理。

参考文献

[1]徐小平, 杨继东.腹部外科老年糖尿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 4 (38) :589.

[2]黎沾良.外科临床中预防性和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区别和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 :4-6.

[3]俞良.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调查及分析[J].海峡药学, 2008, 20 (11) :166-168.

PICC在普外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篇10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平均54.6岁;其中胃癌3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肠癌2例,乳腺癌2例,穿刺静脉为贵要静脉6例,肘正中静脉2例;置入导管长度43~52cm,置管时间12~65天,平均置管时间78天;除2例患者因费用问题、静脉炎拔管外,余均按治疗计划撤管。

材料选用PICC单腔导管、无菌手套2副、无菌输液接头1个、生理盐水1瓶、肝素钠1支,3M无菌半透膜。

置管前准备:应用此导管应先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向患者讲解插管目的、方法、优点,术中配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并签定知情同意书。环境准备:置管前紫外线消毒病室30分钟,室内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保持病安静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恶性肿瘤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3]。操作中应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术前严格洗手,术中防止皮肤和导管污染,使感染率降到最低。

操作步骤:①穿刺部位选择:依次选择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同时应严格选择适应置管条件的血管,避免选择损伤硬化过细的血管,避免选择乳腺或腋部曾手术一侧的手臂。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90°,头偏向穿刺侧。测量插管长度,从预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二肋间隙。操作者带戴口罩及手套,将第一块无菌巾垫在患者手臂下,严格消毒穿刺点,范围10cm×10cm,扎止血带,更换手套,铺孔巾,用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将针鞘向血管内送进约0.15cm,撤出穿刺针芯,将导管由鞘内送入中心静脉至预定长度,固定导已置管患者的感受,解除顾虑及紧张情绪,同时向他们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理:①穿刺后做好有关记录:包括导管型号,穿刺静脉名称,置管名称长度,胸片结果、穿刺日期及操作者,置管过程。②正确封管:封管有其特殊性,要求脉冲式正压封管,注射器操作时避免压力过大,不宜用10ml以下的注射器封管,因为注射器的管腔容积越小,施在导管壁上的压力就越大。输液后用2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压正压封管,再用肝素盐水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③严格无菌操作:更换贴膜时应注意沿导管方向向上揭开敷贴,观察有无渗血红肿,换药时遵守无菌技术,彻底消毒,特别是针眼处用碘酒棉签按压数分钟,伤口无渗血时根据情况每周换药1~2次,发现敷贴潮湿脱落疑污染时及时更换,每次换药后护理记录上应记录导管留置体内长度。④保持导管通畅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在输液过程中,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及氨基酸脂肪乳后需用无菌生理盐水100ml冲管。患者变动体位,大便、恶心呕吐时应随时调整滴速,以防导管内凝血、折叠、脱落等,以便及时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①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2.6%~9.7%,多发生穿刺后1~7天[4]。一旦发生,应立即处理,若处理后2~3天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则应立即拔管。本组未发生静脉炎。②血栓形成: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与患者的疾病类型、性别相关,与导管的类型、插入的血管、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5]。本组患者未出现血栓并发症。③穿刺点渗血:在肿瘤化疗患者出现,首先应排除是否有骨髓功能抑制,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碍。另外,多见于局部压迫止血不足,或患者运动过频、动作过大。对此,常规置管前了解患者血常规、凝血机制检查结果。当发现有渗血,勤换敷贴,勤加置管管理操作规范,加强无菌观念及技术。④导管堵塞:除外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是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没有定期冲管造成导管扭曲、打折。预防措施: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输注黏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封管用10ml肝素钠稀释液行脉冲式推注冲管,患者未输液时要正压封管,定期冲管。⑤导管脱出:加强护士责任心培养,置管前应反复交待、教育,并对患者家属行健康教育。

结果

本组8例患者施行PICC,置管成功率100%,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因费用问题、静脉炎给予拔除PICC管。

讨论

PICC的优点:PICC能有效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毒性作用,具有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特点,且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所限。护士按照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可以独立完成,故成功率高,无须缝针、创伤小,患者可带管活动,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淑华,王建荣.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2赵洁.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的PICC的护理9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11.

3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等.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1.

4沈建英,呼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上一篇:临床检验系统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