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锻炼

2024-05-09

培养和锻炼(精选十篇)

培养和锻炼 篇1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老师的情况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 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可有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1. 密切师生感情, 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师生感情, 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 要多关心他们, 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 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间感染学生,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 为偶像, 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 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 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 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2. 重视信息反馈, 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

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 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进行一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 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 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 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 表扬先进, 鞭策后进, 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学生对体育有了兴趣, 教师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 为学生自我锻炼创造条件, 营造气氛, 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浓厚, 自我锻炼能力提高后,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在无压力、轻松气氛中, 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 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 得到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1. 在合作学习中互助。

合作学习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来说, 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 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 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 大胆尝试就会成功, 从而找到自身价值, 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 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 发挥其特长, 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 同时也帮助他从中找到乐趣, 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例如, 技巧教学中, 学生完成基本动作后, 教师布置组合动作练习, 让学生想办法将动作连贯起来, 这时, 学生热情高涨, 各抒己见, 彼此启发分析, 提炼最佳方案。最后, 八个小组的表演都有精彩之处, 这时教师及时引导, 取各组之长, 一个完美的组合动作就在学生的创造中诞生了, 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团体的力量, 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 在合作学习竞争。

小组练习以合作为主, 小组间以竞争为主, 竞争与合作并进, 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何况, 体育本身就是竞争, 为小组而奋斗, 大家紧密配合, 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 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帮助, 取长补短, 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 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 在进行游戏比赛中, 教师可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分配任务, 让他们先在自己的小组中紧密配合, 然后与其他小组竞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本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他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本组完成任务, 并努力战胜对手。教师应认真挖掘各小组的优点加以表扬,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要找出其不足, 最后评出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小组。最好的小组要表扬, 其他小组也要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发展其合作能力。

3.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找准位置, 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 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积极引导鼓励, 并及时调整解决未预料的问题, 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 让学生能真正主动, 愉快的练习。其次, 教师课前必须设计好学生行动的路线, 各小组练习的位置, 把握教材的重点, 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 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 才能做到课上及时辅导, 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质量。另外还要重点培养在民主氛围中产生的小组“领头人”, 教会他们组织小伙伴练习的方法, 使每一个小组都紧紧同教师联系成一体, 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中提高。

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炼 篇2

加大学习教育力度 使其在政治上靠得住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税部门政治学习例会制度,特别是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东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其在政治上靠得住。一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始终坚持把政治学习放在第一位,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认真抓好理论学习,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原著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学习中坚持做到“四有三结合”,即有计划、有安排、有笔记、有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从而使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得到了新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得到新提高,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二是以优良的传统教育人。充分利用黄冈红色革命老区的政治资源优势,组织党员和年轻干部到红安、麻城革命烈士陵园、董必武、李先念故居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三是以先进的典型激励人。组织党员和年轻干部积极向革命先烈、时代英模和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学习一心为民的“全国

道德模范”吴天祥、舍身救人的长江大学英雄集体,义薄云天接力送薪的“信义兄弟”,甘守清贫、乐于奉献的“大山师魂”蕲春四中教师汪金权,扎根基层、倾心为税的“感动湖北地税”十大人物时代英模和身边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使充分吸收政治养分,健康成长起来。四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过: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标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最注重道德修为,内心的感悟。我们要鼓励年轻干部多读书,读有益书、读圣贤书,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日常生活中加强“修、齐、治、平”,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五是通过税务文化引导人,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文化教育不放松,坚持以文化培育人,以文化引导人,大力推进税务文化建设,挖掘税务文化的深刻内涵,总结包括愿景目标、核心理念、执法理念、服务理念在内的具有地税文化特点的文化理念。

加大实践锻炼力度 使其在业务上撑得起

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年轻干部是地税未来的中坚力量,任重而道远。为了尽快使年轻干部转换角色,进入状态,挑起大梁,打开局面,我们要让其更广泛的接触基层,更深入的熟悉业务。一是到征管一线工作,多察实情。基层涉及地税所有税种和所有业务。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让年

轻干部进农户,把脚印留在农家,访民情,把心系在农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了解纳税人想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掌握社情民意。二是实施“一对一”帮教计划。对初涉工作岗位的干部来说,虽然他们有知识,有才华,有能力,但因经验少、阅历浅薄,对新的陌生环境处于一种茫然无知状态,这时他们更需要引导和帮助,建议实行“一对一帮教”模式,分别确定一个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干部作为新干部的“辅导老师”,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单位的总体概况及部门、人员情况。讲解各工作岗位必须要求的职业素质,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应如何提高自身水平,如何与干部交流和交往等。通过帮教可以使新干部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新集体中,迅速地投入角色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新干部在任职初期就树立起良好的工作目标、端正的思想态度,帮助他们突破胆怯畏缩的心理防线,教育并打消他们初出茅庐就骄傲自负的锐气,纠正不良习气,为他们在日后的工作打牢思想及工作基础。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年轻干部虽然有一定的会计、税收、计算机理论知识,但是现实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年轻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学会运用各种有效手段解决工作的难题,学会并熟练运用税务、会计软件。积极开展网上申报、网上征收、网上管理,使年轻干部具备良好的依法征税能力,过硬的信息管

税技能、全面的纳税服务本领。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使其在作风上过得硬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篇3

一、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运算锻炼

数学运算时刻伴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品的买卖和交易,时节的交替和运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算。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计算办法基本脱离了口算和心算,计算器随处可见。人们为了效率和速度,基本采用计算器辅助,而丢失了口算的培养机会,从而使得人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慢慢退化。

由此可见,当今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生阶段开始,小学打好运算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发思维逻辑能力。如家长带小学生出去购物时,应时刻锻炼他的口算能力,杜绝使用手机计算器,引导学生先用口算和心算,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用心去算,即使算错了也不要责备小孩,应再次用好的方法引导和教导,直到算对了为止。不要怕出错,卖家是不会算错的。若经常得到这种锻炼,会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还会增强其思维敏捷度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在课外活动中开发学生的运算智力

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上课思想不能集中,昏昏欲睡,下课了生龙活虎。这点说明部分小学生的主要精力还在课外,利用好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众多的课外活动中,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若教师能在课外带领学生玩一些智力游戏,将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数数的游戏,两名学生一起玩,每人只能报一到两个数字,看谁先报到30。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若掌握了规律就容易赢,小学生的好胜心强,他们会不断探索,此类游戏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阅读不同的书籍有助于优化学习方法,特别是数学类的速算法、小知识、知识窗等,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么一个现象,懂得自己去阅读的学生成绩往往会更好。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也做过一些调研,其中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告诉笔者他的经历,这个学生平时的数学成绩在班级是中等水平,父母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但对他的期望很高,平时买菜回来经常报一些菜价和数量让他计算,他算不出来觉得很难为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了一种乘法速算法,个位是5的两位数相乘方法,例15×15、25×25、35×35……,有一种快速的计算方法:即答案的后面两位数是这两位数的个位相乘等于25,答案的前面一或两位数是这两位数的其中一个十位数乘以另一个十位数+1。如25×25=625,答案625中的十位数和个位数“25”是乘数25中个位数“5”乘以“5”的积,答案625中的百位数“6”是乘数25中十位数“2”乘以“2+1”的积,然后把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积拼在一起就是正确答案“625”;同理15×15=225、35×35=1225、45×45=2025……也是一样。掌握了它的计算规律,很快就能算出结果。

培养和锻炼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青年员工,培训,培养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对湖北新洋丰来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青年员工正逐步成为洋丰的中坚力量。近年来, 洋丰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相比洋丰企业的发展速度来说, 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完善管理体制, 注重青年员工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建立一支在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等各个方面克难攻坚、业务精湛、吃苦耐劳的青年人才队伍, 对于推进洋丰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年员工的成长特点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2年, 现有资产总额55亿元, 员工6000余名, 肥料产销量达到500万吨/年, 是一家民营大型磷化工企业。在此, 结合洋丰硫酸厂的实际情况, 对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作以下分析:

1. 工作热情高, 有成才的愿景

青年员工大多刚刚走向工作岗位, 工作热情高涨。他们普遍认识到工作技能的重要性, 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自身的努力, 迅速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肯定。

2. 青年人的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 硫酸厂青年员工都是高中以上学历, 与老员工相比, 他们学历高、兴趣广泛, 不仅仅希望获得物质的回报, 更渴望洋丰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发展的平台。但是, 真正走入工作岗位, 很大一部分不能正确对待现实工作岗位, 产生失望或不满情绪, 认为工作环境不理想、回报不高, 产生不想作为、不切实际的想法, 造成思想上不稳定, 工作上消极被动。

3. 自我意识强, 奉献意识淡薄

青年员工大部分都是80、90后, 强调个性。他们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不满意, 就不服从安排, 我行我素, 而不是正确去与领导沟通交流, 认为领导在给自己“小鞋”穿,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意识。与老员工相比, 他们奉献意识较弱, 吃苦精神差, 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的实在性。他们在深入了解洋丰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之后, 普遍认同度不高。

4. 立足岗位成才的意识淡薄, 主动性差, 思想浮躁

青年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好高骛远, 没有工作多长时间就希望提拔重用, 只讲个人利益。在日常工作中也有部分青年员工认为进了洋丰就如同进了保险箱, 缺乏忧患意识, 工作上主动性差, 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仅仅满足于日常工作的完成, 业余时间的精力都用在上网、打牌、逛街等娱乐活动中。还有的对洋丰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 对洋丰的发展缺乏坚定的信心, 对自己入行的选择持怀疑态度, 思想浮躁, 导致流失率高。

二、洋丰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

1. 新员工培训

洋丰的培训学校根据人员招录情况, 定期开班培训, 目的是帮助新员工迅速了解公司基本情况以及工作相关的安全、环保、质量知识, 是新员工入职前工作引导和岗位技能的综合培训。

2. 师徒结对活动

青年人进入新工作岗位后, 人力资源部和厂部一起为每位新员工安排一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老员工担任工作引路人角色, 签订师徒结对协议, 明确权利和义务。师傅负责指导技术和技能, 帮助新员工熟悉环境, 理解企业文化, 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3. 内部授课

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员工队伍里适合的人员担任内部讲师, 根据生产工作需要, 开展对员工的内部授课工作。

4. 网络学院学习

新洋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利用在线平台, 遵循学习与工作需要向结合、业余学习与主动分享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网络学院的学习。学员配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 通过考试结业。

三、有效培养与锻炼的途径

从总体来看, 洋丰青年员工队伍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但也存在经验不足、思想漂浮、奉献意识和团队精神较差等弱点。洋丰的培训工作虽然加大了力度, 但是人才开发没有针对青年人的特点, 人才管理体制相对僵化, 工作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等限制了培训工作的发展。面对当前肥料行业竞争激烈的局面, 洋丰应该如何客观、正确的引导、培养和锻炼青年员工值得我们管理人员思考。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 洋丰要抓好对青年员工坚定的政治方向教育。着重抓好集体主义、爱岗敬业教育, 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规范自我行为。其次, 应立足本岗位树立模范, 激励青年员工奋发进取。最后, 要抓好薄弱环节和落后分子, 做好后进转化工作。

2. 明确培训目标, 注重培训调研反馈

洋丰应该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一是注重兴趣培养;二是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技能;三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青年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精心组织青年员工选拔工作, 建立科学培养体系

洋丰应该建立良好的人才选拔考核机制, 为青年员工提供展示的舞台, 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的选拔应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选拔。同时, 高度重视青年员工的工作实绩。对他们的工作评价要客观公正, 既要看学历、资力, 更要看能力、成绩, 大胆选拔使用有真才实学、工作经验丰富的青年员工。

4. 建立“跟踪培养”机制, 加强青年人才的沟通交流

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先进青年人才, 洋丰要建立一套侧重与青年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归属感培养的“跟踪培养”机制。洋丰应定期组织青年员工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等, 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需求和困难, 有针对性地开展部门之间、同岗位之间的人才交流, 达到相互激励、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让他们真正的爱岗敬业, “爱洋丰如家”。

培养和锻炼 篇5

奉献青春

绽放风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距离参加2015年县年轻干部递进培养班已过了两个月,再次回首这段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半军事化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三段式”的学习生活,内容丰富,理念新颖,知识实用,让我学有所获,受益非浅。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立即投入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也对在今后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作为一名青年基层干部,只要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信念,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奉献青春,在艰苦奋斗中绽放风采,一样能够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

一、认真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有人总是认为基层干部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不需要学什么理论,就算说了老百姓也听不懂,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不管干什么工作,处于哪个层面,都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所需遵守的法规原则,这些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不注重学习,只能落为蛮干,不仅不能干好工作,还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处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复杂局面,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更要求我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目前全乡干部人事档案审查工作进展顺利。三是做好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成立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支部,并探索实施了以“组织联建、场所联用、活动联办、人才联训、产业联动”为主要内容的“五联”党建促发展运行机制,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来休闲、观光,大力提升了产业的综合效益。目前,乡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已基本形成了可复制经验,6-7月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和媒体20余次。特别是8月初,农民合作社支部书记在成都市农民合作社党组织建设改革试点会上作交流发言,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四是协助好副书记、组织员做好组织工作,全面完成了虾口村“四组织一平台”示范点的提档升级工作,大烛村、大坪村、村和两河口社区“四组织一平台”建设也基本完成;村级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建设顺利推进,截止目前4村1社区已全部进场施工,预计8月底前全面完成;2015年度党员发展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开始准备预审材料。

三、牢记宗旨、廉洁自律,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清廉如水是立身之本,秉公执法是生命之魂。公与私的利益的取舍是公务员一生都要面对的考验,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每天都和群众打交道,我始终信念坚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始终将国家、集体、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所

思、所想、所行、所为都服从于组织的安排,做到真心为公,真诚为公。一是对待群众时刻做到用心、耐心、细心,群众工作无小事,在党政办工作,每天一开门接触的就是群众,他们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迥异,对政策的理解程度更是大不相同,他们的诉求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更有甚者有的一进门就大吵大闹,往往不给你解释的机会,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我始终能够做到不推诿、不摆架子,不急不躁,心平气和,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自己主动送上一个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一杯热茶,往往就把关系拉进了一半。处理问题时,始终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也能够引导他们站在我们的立场思考,再难的问题,只要坚持原则,耐心地和他们解释、沟通,大部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二是认真践行“五账群众工作法”,工作中,我坚持每周到村(社区)去走访2-3次,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聊聊天,拉拉家常,不仅拉进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了解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及时掌握了一些群众诉求,将问题化解在萌芽中。三是认真遵守各项规定,工作中,我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永葆公仆本色,树立清正、为民、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在工作近一年时间,没有收到任何不良反映。

培养和锻炼 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学生

体育课虽然不是初中课程的重点课程,在中考的时候也比较容易通过,但是不能因此就忽略了体育锻炼,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也容易在课业压力下忽略这一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空谈,所以面对当前的形式,初中体育教师如何教好体育课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现阶段初中生的身体状况和发展情况

初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4~16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80年代和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初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这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第第一生产力,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本质不单单是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也是搞好学习的动力和有效保证。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独特的身体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更好地掌握一些运动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树立锻炼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

培养和锻炼 篇7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 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要求。高中学生正处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 是整个人生“终身体育”养成的关键环节。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意见》的要求, 以素质教育为方向,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课余自主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作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点。

为此, 我们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锻炼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培养高中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对其实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旨在为贯彻实施《意见》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时间

我们于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 在我校随机抽样, 确定高一年级1—4班为实验班, 高一年级5—8班为对照班。实验班学生总计238人, 其中男生146人, 女生92人;对照班学生总数240人, 其中男生147人, 女生93人。我校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的体育师资、场地器材、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与全省各高级中学基本相似, 有一定的代表性。实验前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对学生的身体机能、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进行了测定, 均无显著差异。

(二) 研究方法

1. 调查访问法:

实验前和实验后,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问。

2. 实验对照法:

对实验前后所调查了解的情况以及测定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

3.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质、机能测定的资料, 查阅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以及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的各种资料, 为本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三) 具体措施

从高一年级入学开始, 就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把加强体育基础理论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

1. 加强重要性教育, 明确锻炼目的

实验过程中, 采用各种手段对实验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教育。向学生灌输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 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 从而把参加体育锻炼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促使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动机形成。

2.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运动兴趣的激发是促进学生自主锻炼, 养成锻炼习惯的重要前提。所以我们在实验班体育教学中, 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评价的手段等各个环节, 都围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乐趣和成功感, 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学生课余自主锻炼能力

实验过程中, 采用理论知识教学, 举办讲座, 利用黑板报、广播、指导学生学习体育方面的有关知识等手段, 使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各种组织管理办法, 各种竞赛的编排方法, 主要体育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使学生掌握调节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的方法, 以及体育活动中如何注意安全, 避免伤害事故, 掌握一些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方法等, 提高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

4.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课余自主锻炼能力

针对体育运动实践性强的特点, 研究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体育教学中, 采用自主学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实践能力, 加快学生各项运动技能形成。课上的学习练习分组、小型竞赛均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行组织并担任裁判工作。课外体育活动更由学生自行组织, 各种班级之间的竞赛均由学生组织和担任裁判工作。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协助社区组织各种活动和竞赛。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不断提高他们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

5. 加强学生对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评价, 提高锻炼水平和质量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前后对自身健康的认识, 可以鼓励学生增强自觉性, 提高信心, 并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内容和方法, 为制订更适合自身特点的课余体育锻炼计划提供依据。因此, 实验过程中, 始终加强对学生锻炼后评价方法的指导, 督促学生运用简便易行方法, 评价各阶段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 不断地改善锻炼方法, 提高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水平和质量。

(四) 本研究对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界定

本研究所指课余自主体育锻炼是学生个人或小团体根据自己具体情况, 有计划地利用除两节体育课以外的一切课外时间, 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实验前、实验后两次问卷调查均发出问卷调查表478张, 均回收478张, 无废表。调查表均不具班级、姓名, 问卷调查时统一指导, 当场回收, 有一定的信度和准确度。调查班级是实验班与对照班。调查内容:你对课余体育锻炼有兴趣吗?你是否养成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习惯?你每周参加几次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结果如下:

1.实验前

实验班:有兴趣人数122, 占51.4%;无兴趣人数116, 占48.6%;已养成人数63, 占26.4%;未养成人数175, 占73.6%;3次以上人数45, 占18.7%;3次以下人数193, 占81.3%。

对照班:有兴趣人数131, 占54.5%;无兴趣人数109, 占45.5%;已养成人数58, 占24.1%;未养成人数182, 占75.9%;3次以上人数41, 占17.1%;3次以下人数199, 占82.9%。

2.实验后

实验班:有兴趣人数208, 占87.5%;无兴趣人数30, 占12.5%;已养成人数176, 占74.2%;未养成人数62, 占25.8%;3次以上人数168, 占70.5%;3次以下人数70, 占29.5%。

对照班:有兴趣人数131, 占54.4%;无兴趣人数109, 占45.1%;已养成人数75, 占31.3%;未养成人数165, 占68.7%;3次以上人数49, 占20.4%;3次以下人数191, 占79.6%。

(一) 养成了学生自主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

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 我们从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班有87.5%的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和对照班相比高出33.1个百分点。由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养成锻炼习惯的学生达到74.2%, 和对照班相比高出42.9个百分点。由于养成了锻炼习惯, 实验班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高达70.5%, 和对照班相比高出50.1个百分点。

其主要原因在于, 实验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从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组织形式乃至于考核评价方法都围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 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生理特点。学生在他们所喜爱的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 满足活动的欲望, 进行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他们对参加课余体育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养成习惯的前提, 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乐意去参与, 在参与中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我们从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问时了解的情况得知, 学生反映自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习惯, 一天不参加锻炼就觉得不舒服, 他们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 坚持每天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二) 提高了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

下表是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两班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能力调查对比:

经过一年的实验, 我们从上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 学生的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78.6%的学生掌握了科学课余自主锻炼的方法, 高出对照班69个百分点, 实验班的学生基本懂得了发展人体机能和各种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 学会在运动中自测心率调整运动负荷的方法, 各种运动技能得到提高。80.7%的学生会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组织同伴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 熟悉主要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划, 并能担任裁判工作。和对照班相比提高66.5个百分点。73.9%的学生会对自己和同伴的体育锻炼进行评价, 并能有针对性地修改锻炼计划, 选择适当的练习项目、练习方法、运动负荷来提高锻炼的水平和质量。和对照班相比高出66.8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实验班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 通过体育理论课, 开办各种讲座, 指导学生阅读体育方面的有关资料, 使学生掌握了科学锻炼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法和自我评价的方法。其次, 实验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体育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 活动课上指导学生自行组织活动, 协助社区并开展各种活动和竞赛。所以实验班学生课余自主锻炼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明显好于对照班。

(三) 提高了学生的人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

下表为实验前后实验班、对照班两班, 以女生体质测试为例, 各项数据对比如下:

经过一年实验, 我们从测得的各项数据中可以看出, 实验班学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素质都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和对照班相比检验有显著性意义。

为什么实验班学生人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均好于对照班呢?其主要原因在于:一、实验班学生养成了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习惯, 每周除了两节体育课外能自觉积极地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每次一小时左右, 星期日、节假日还参加社区的体育活动。对照班学生除了每周两节体育课和每天的广播操外, 其他时间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二、实验班学生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懂得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机能和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 知道如何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三、实验班学生学会了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方法, 能根据评价结果找出锻炼中存在问题, 针对问题选择适当的练习内容、方法、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所以, 实验班学生的人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 本实验研究采取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能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运动兴趣, 养成高中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 学生养成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习惯, 提高了课余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 能有效地增强体质, 提高人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

(三) 学校领导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意见》,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为学生课余自主体育锻炼,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创造良好氛围,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场地、器材上给予大力支持。

培养和锻炼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培养兴趣

实践证明, 当学生对体育技能教学有兴趣的时候, 其积极性会提高, 会主动遵守纪律, 运动中促使血糖上升, 肌力增加, 精神饱满;如强迫他们从事体育锻炼, 其纪律散漫, 积极性不高, 血糖会下降, 导致肌力减退, 并很快会出现精神倦怠的疲劳症状和消极锻炼的现象。由此可见,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客观原因

1. 农村现阶段体育教学方法、配套场地器材落后。

体育课上,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形式成人化, 多是因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校场地器材不足, 指导思想陈旧。如有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 个别教师把教法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 由于教学方法的偏颇和生硬, 学生体会不到运动乐趣, 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 必然导致学生抵触体育课。

2. 体育课项目单一, 限制教学时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体育课教学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体育课程的设置应突破跑、跳、投三大项常规, 注意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喜欢体育技能教学, 并且从运动过程当中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锻炼技能, 他们才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势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和体育锻炼持续性才有可能。

3. 影响小学生对体育认识的体制因素。

大部分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从小学开始文化课压力大, 加之家长监督督促, 使得原本就筋疲力尽的学生上体育课时就想着自由自在地玩耍, 不愿学习体育技能, 或者因为文化课压力大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二、诱导小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办法

1. 刺激学生学习体育技能。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 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以及教学目标,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点, 灵活实施, 引导学生初步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要始终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内容和教学法以及评价的方法与要求上, 坚持共同参与运动, 因材施教, 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 使学生健康地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实践活动中, 满足他们运动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需要, 留给他们充足的自主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与空间, 让他们体会自主学习、自我发挥、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的过程, 从而提高技能。趣味游戏可使学生获得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和竞争的能力, 彰显团队精神。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 确立其主体地位,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并且“喜欢学”。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做到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使他们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

3. 思想上转变农村小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目前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只注重升学率的现象, 忽视了锻炼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认为文化课成绩好, 体育成绩及格就行, 而且女同学普遍怕脏、怕累、怕晒、怕出汗等。学生对体育缺乏认识, 积极性不高。教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4.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①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意识占优势, 爱表现自己。②个体注意力、意志和心理活动的变化不同。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③遵循课堂30分钟学生注意力在前10分钟, 意志力在课中10分钟, 情绪则在下课前10分钟的不同高峰时期,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综上所述,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的体育技能教学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学生好竞争、爱表现的特点, 在课上多组织比赛, 在结束部分可让动作做得好的学生进行演示, 让他们充分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5. 在体育技能教学选择上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加大学生活动课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 突出“体育活动课”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 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 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开展活动课的运动实践, 使学生了解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 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习惯。

6. 采用新教材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 只注重教师的教, 学生只是单一模仿学习, 缺乏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新的教授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相互教、相互学的过程中, 学会思考, 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及技术要求,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改进自我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培养和锻炼 篇9

首先, 这事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 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合格的接班人, 身体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负担着全面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

其次, 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的体育教学, 忽视对学生的体育理论只是和体育能力的传授, 忽视兴趣的培养。这样造成学生对体育没有积极主动性, 体育知识贫乏, 不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保健知识。这就要求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体育教学逐渐转向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标。

第三, 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除了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 更应重视对学生的独立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 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具有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只有有了独立体育锻炼能力, 才能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在其漫长的人生旅途中, 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 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健康状况, 根据自己所处的生活条件, 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二、独立体育锻炼能力的主要内容

第一, 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只有有了丰富体育理论知识, 学生才能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明确学习目的, 调动积极性, 宗强锻炼的自觉性, 并能运用体育知识, 去欣赏体育运动, 提高素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第二, 增强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意识。通过体育教学是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明确体育对增强体质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从而养成自觉参加锻炼的习惯, 增强自我锻炼意识, 使体育锻炼与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未来理想事业连在一起, 争抢对体育的情感。

三、独立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第一, 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使学生理解高校体育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对体育具有理性的思维。这样, 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目的, 清楚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对体育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理解体育锻炼对增强健康, 提高学习效率, 延长工作年限和人的寿命以及对疾病抵抗力的积极影响;了解各项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原理、健身价值和人生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人体在体育运动中各种技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运动卫生常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第二, 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学生有了体育锻炼兴趣就会有积极性, 就能经常欣赏体育, 提高体育修养。

第三, 提高体育教师的修养和业务素质。教师的敬业精神、高超的体育技能、全身心的教学投入往往给学生很深的影响, 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 还要求教师有驾驭学科的能力, 要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 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果蝇的技术本领, 并能够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有效的将其能力转化给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第四, 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咨询。实践证明, 此项活动对加强学生的体育认识, 丰富体育卫生知识, 培养体育兴趣, 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进行科学自我评价, 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有着积极作用。

摘要:独立体育锻炼能力是指大学生能运用体育知识和理论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学生有了独立体育锻炼能力, 就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积极地去参加体育活动, 真正充当体育锻炼的主人。

关键词:大学生,独立,能力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讨 篇10

据资料统计, 体育课是当前学生进行锻炼的主要途径, 这种途径是多方面的, 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教员的、学生的等等。为此,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保持增进健康, 并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态度, 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手段。基于此, 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

二、体育兴趣在自主锻炼中的作用与培养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既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 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手段, 也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 通过它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自觉并自主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 研究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就成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首要问题。近年来, 随着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展开, 体育兴趣的培养问题更加突出。概括起来, 在体育教学中, 激发和培养体育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 点燃学生体育兴趣之火

在体育教学中, 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感情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因此, 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学生, 热爱学生,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这样, 师生相互信任, 相互吸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唤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 巧妙地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体育课的主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课型与教学目标, 可选用直接导入、体育游戏导入、问题导入等具体形式。在体育教学中, 巧妙地运用导入, 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强化学习动机, 从而激发体育兴趣,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诱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势与手段, 可使教学气氛变得轻快,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相反, 单调呆板的方式方法, 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只要课程奇中出现新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 利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4. 利用风趣精彩的课堂语言, 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

风趣、幽默的语言或有个性的“口令”, 具有强烈的召唤力和感染力。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 都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 调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5. 利用游戏与竞赛, 激发体育兴趣

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而备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 求胜心切, 喜欢鼓励和表杨。根据这些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6.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的产生, 实际上是学生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成功的内心体验而逐渐产生的。学生往往希望有与自己

高教论坛·2009/8

能力相当的学习的情境, 倘若教师制订的学习计划超出其能力太多, 学生就会畏难发愁, 根本无兴趣可言。如果学习目标与其能力相符, 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 学生就会享受到通过自已的努力而得到的成功的喜悦, 这种内心成功喜悦的体验积累, 就会逐渐定型为体育的兴趣。

三、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当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 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这样, 体育教师就应该把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个途径:

1. 界定自主锻炼的含义

自主锻炼包括自学、自练、自评、自控四个主要环节。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是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 根据要求, 采用的教法手段要围绕着这四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安排。

2. 具体项目的定员

每个学生每学期自愿地选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 如羽毛球、舞蹈、体操、乒乓球、健美操、中长跑等。每一个或每两个项目都有专职体育教师进行辅导, 一学期轮换一次。

3. 锻炼项目的合作包干

每个体育活动课的单个体育锻炼项目至少都有二三个或三四个甚至更多的学生选定。根据是特点, 可以将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合作包干, 或将体育锻炼项目的单项技术合作包干。如排练舞蹈时, 可以让会唱歌、懂音乐知识, 但不会跳舞、动作僵硬、协调性差的学生和擅长舞蹈动作、但五音不全的学生进行合作包干某一舞蹈。

4. 设计教学流程

依据课的类型和教材内容, 设计一套教学流程。在个人、同伴、集体三种主要教学形式中, 通过“接触、模仿、练习、熟练、创造”五个的递进, 加大个人和同伴这两个环节的份量, 把自学、自练、自评、自控贯穿于学生学与练的全过程。尝试在体育教学中, 一方面实行开放式教学, 增加师生间、同学间双边和多边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强调“以我为主”, 积极启发学生的运动思维,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用科学观点认识运动规律, 加强实际操作, 逐步形成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能力, 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四、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1. 更新观念

体育教师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上, 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功能, 立足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 破除传统体育思想的束缚, 改革教法、更新手段, 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教师也要更新学生的观念, 向学生阐明自主锻炼的目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对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认识和兴趣。

2.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说理教育贯穿学生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促进“自主锻炼”良好舆论的形成, 加速学生对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的动机、需求和情感的变化, 建立健全体育活动课自主锻炼的制度和激励机制, 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主动锻炼、认真锻炼, 不断激励学生选择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里自主、自愿、自择力所能练的体育活动项目。

3. 尊重和发展学生在自主锻炼中的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倡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不断探索, 提高自己, 并学会用科学方法,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进步, 打好自主锻炼的基础。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自我意识和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自练中有所爱、有所得的具体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领、扶、放, 这不但促进了师生关系向有利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高的方向转变, 而且也说明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程度。在课堂上,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 善于启发, 巧用点拨, 让学生在自学自练的过程中, 及时获得多边的反馈信息, 寻找和改进自我的学习方法。在课下, 应该让学生把体育课所学、所练的内容, 结合自己的情况自然而然的运用到课外体育活动的“玩”上,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使学生在自我追求中, 把体育教学转化为自我动机, 不断借助外力和自我强化, 加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力度, 逐步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4. 定、活期评价。

根据制定的评价导向细则与规范要求, 对学生教学进行定期评价和随机评价。

五、体育活动课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提高、自主锻炼习惯形成后, 对学生的良好功能

1. 以体辅德, 学生思想品德将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用体育良好的自主锻炼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的良好作风与个性品质。

2. 以体增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激发

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培养与自主锻炼能力的提高必定会与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促进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丰富、充实了学校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和学生的业余生活。

3. 以体健身, 将会全面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

学生心血管、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生理机能、耐挫能力等心理素质通过锻炼后都会得到改善和加强。

4. 以体育美, 将会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学生自主锻练的过程中, 通过学生亲眼看到的、亲自参与的一些体育项目, 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体育是健与美的统一体”。当然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 也可因势利导,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仪表美、行为美等。

上一篇:精品课程网站制作平台下一篇:房地产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