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能力培养

2024-05-08

听力能力培养(精选十篇)

听力能力培养 篇1

虽然近些年的高考中取消了听力测试, 但是听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现在的课改, 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从教材来看, 很大比重的部分都安排了听力练习。听的素质变得日益重要了, 但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力培养和提高往往被忽视。因此, 我们需要开设听力课或安排听力练习, 增加学生接触活的语言机会。高考听力测试以语篇为测试载体, 在语言使用的场景中测试学生使用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能力, 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听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听力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原则, 语言材料一般来源于实际生活, 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 面对现在的形势, 有的学校已经着手安排练习了, 但是一周两次的练习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听的意识。教学要倾向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提示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母语里所具备的能力。作为教师, 我们要思考以下问题:如何使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接近于听力练习或为其打下一定基础?如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这些活动?怎样根据考试听力的题型, 作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下是几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1. 课堂是实施英语听力训练的主阵地, 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就必须用英语组织教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英语的浓厚兴趣, 增强他们提高听力的信心。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教师的言辞, 学生都会效仿。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加强业务修养, 用流利、标准的课堂英语口语组织教学, 为学生创设好的课堂环境。

2. 有意在课堂中介绍一些西方的社会文化知识, 并鼓励学生多在课下阅读课外书籍, 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因为语言是一种工具, 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 所以听力材料必定要增加科普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3. 平时教学中注意交际用语及特定场景词汇的训练。

听力考试中常出现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之类的问题, 所以熟悉特定的场景用语和关键词很重要。如, 餐馆用语:menu, bill, order及各种食物。医院用语:take medicine, temperature, pill, fever, blood pressure等。

4. 可采取一些有趣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听英语的积极性, 提高听力效果。

例如:在听力教学中可采取传话活动。老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句子, 每个句子的长短可根据学生的听力能力来定, 句子的内容应与教学的重点句型相关联, 并将全班分成几个竞赛组。两人间的传话时间控制在几秒钟内。

5. 开展课前两分钟的free talk活动, 我个人也正在这样做。

安排每天一个学生, 让他们自己准备一些材料。可以是一个英文的笑话, 一段故事或者摘抄的一段诗。要求内容贴近生活, 通俗易懂。并要求听的同学边听边记下关键词、重要信息, 或在听懂一段话以后, 概括其主要意思并进行记录。最后, 再由老师重复刚才的材料, 巩固同学们所听到的内容, 也相当于第二次听力练习。或者可以在同学发言前, 根据该材料准备几个具体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着重听出问题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6. 可以安排一些听写活动。

听写是最朴实、最简便的听力训练方式, 也是提高听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一种限时性强, 输入量大, 需要高度集中一个人的注意力, 并充分调动一个人所有语言知识的脑力劳动过程。如果把听写作为一种固定的日常练习, 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比如, 我们在课上所讲授的部分例句就可以作为听写内容。当然听写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以从单调词组开始, 逐步过渡句子。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具体的方法措施外, 还要注意给学生进行一定的听力技巧的训练。根据不同的目的或要求去选择相应的听力策略指导, 如整体听、选择听或精听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引导学生做好听前的预测活动。二、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句上。三、指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线索克服听的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进行有效的猜测、联想和判断。四、指导学生能借助非语言信息进行推理。例如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说话者的态度等线索去推测谈话发生的地点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五、要指导学生防止以偏概全, 防止断章取义, 防止似是而非。六、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 使听力训练个性化。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 使学生把听到的或自己表达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同时要教育学生不要把一切都翻译成母语。七、让学生及时总结听力训练的成功经验或反思训练效果欠佳的原因。八、对学生进行情感策略的指导。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自信, 然后要告诉学生不因为一两个单词没听懂而患得患失。在听的过程中, 保持平和的心态, 遇到困难不急躁。

听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渗透及结合一定的听力训练。只要坚持多听多练, 听力一定会得到提高。此外, 听力的训练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 应和读、写、说结合在一起, 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使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整体的提升。

摘要:新的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这四项技能相辅相成。就目前的形势而言, 很多课堂上都注重培养学生读、写、说的能力, 但往往忽略听的训练。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首先要从教师的课堂和一些对学生的听力技巧指导抓起。

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篇2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在培养学生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清楚的了解高考听力试题的特点,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听力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一.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特点:

1.从形式上看,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每段对话有一小题),从题中所给的3个答案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仅读一遍。第二节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2—4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3个答案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2.从内容上看,听力测试的10段材料题材内容各异,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政治教育,科普知识等方面,其语言口语特征鲜明,以英、美音为主且难度略低于阅读材料,体现在生词少,无复杂句式等。

3.从题型设计上看,题型一般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主旨题:一段材料的主题或大意。

2)事实细节题: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

3)判断推理题:包括事件发生地,谈话者之间的关系,说话者的态度等。

4)简单测算题:包括时间测算和价格测算等。

二.学生听力学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了几年英语的学生

听不懂英语,抓不住瞬息而逝的声音所表达的内容,有的学生到了高三年级,还照样听不懂教师用英语讲课。由此可见,再英语课堂上,听力技能的培养常常忽视了。

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听力技能的培养。我们知

道,听力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听力技能的提高既依赖于培养,又能促进各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由听力所构想的形象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

要解决学生“听不懂”,我认识到它实际上涉及到在听力技能培

养中究竟如何考虑坚持训练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等问题,为此,我想就平时教学所得,将几年来进行的听力训练几种形式连缀成文如下:

1.模仿形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和读音习惯

英国著名语音学家D.JOHINS曾谈到良好的听力训练在外国学习英语启蒙阶段对克服语音困难起到重要的作用。真是这样,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听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正确的意群、连读、弱读、同化音和自然节奏。要学生模仿播放的声音和口音就是为了听懂它们,并识别一些语言特征。在出学阶段,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如通过拉长语段间、句与句间的停顿来放慢速度,但仍然保持语段内,句内的正常速度。在整个听音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可结合拼写,建立音形 关系,配合朗读,让学生知道自己缺什么,由于学生十分注意教师是否在捕捉听能练习中的错

误,听从他们每次在10—15分钟的听读练习中都很认真。用听带动读,迫使他们“规范行动”养成良好的听音、读音习惯。例如:上届所任的两个班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英语,95%能够听懂,并且老师故意读错的音也能指出。

2.复述形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听的能力

听的能力的训练同其他语音能力训练一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 征,我主要是从辨音和结构识别的技能着手,从易到难,即使播放短文,也一定做到由简入繁,控制好词和语法现象的出现,录音放二至三遍,使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获得初步印象,然后我按顺序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组、句法抄写在黑板上,有时利用挂图,让学生边看、边讲,再之,我有时根据录音,巧妙地暗示或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以听的内容,触景生情。听懂、理解和消化则取决于听者对某一事物的熟悉程度。在交际过程中处于领会地位,因而一方面要侧重快速识别语言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要掌握较多的词汇量、较丰富的语法知识,因为听是输入信息,不能控制对方输出信息,表达思想时使用的语言知识,说处于表达地位,因而要侧重快速复现语言材料能力的训练,检查学生是否听懂,不仅限于一般的问答形式,应采用复述,用听带动讲,使学生产生要把听的内容告诉别人的欲望。

3.定向型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语言知识这种听力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做多项选择题和是非练习,我有时

结合提问,用一般和特殊问句收到了好的效果,也较为有趣,因为学生不做出积极的反应,教师通过一一答的形式,也能更清楚地了解学

培养英语听力能力和听力应试技巧 篇3

【关键词】英语听力;应试技巧

一、培养中生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电视节目有75%是用英语制作的,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虽然这些年来高考英语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可是听力作为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学英语的人听不懂英语,他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正因为如此,国家颁布的新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仍然十分强调听力技能的培养。而英语听力在高考中的地位也必将在近期有所提高,重新计入总分甚至增加分值都是大势所趋。所以,在教学中培养中生的英语听的能力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中生的听力能力

1.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英语听力中的难点是如何训练自己对于语音的识别能力。先学会听懂单词,再学会听懂句子,以后还要学会听懂长篇报道的内容。最后是训练一次听懂的能力。

英语语言是表音语言,语音、语调不准确,就很难区分一些近音词。如我们读cat和kite,如果口型不对,说出来的单词就让人分不清天上还是地下的东西了。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同时,正确的朗读习惯是培养听力的前提。只有会正确读出口来才会听懂。同样,广泛的阅读,大量积累背景知识,对听力的提高也非常有帮助。

2.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精听最好是选用教学录音和有故事情节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听则可选用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泛听可一遍过,只要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在第一遍听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聚精会神,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每一个音节。如果一遍听不懂,可倒过来再听一遍,还是听不懂, 就翻一下书,继续听下去。听音时要随着录音材料的频率在脑中用英语重复,而且速度要练得能跟上录音速度,不能边听边翻译。

(1)精听。仔细认真听,而且必须要全部听懂,句句听懂。必须高度集中思想,力图听懂每个词语、句子,捕捉信息。训练的方法是先把录音文章听一遍,通晓大意,然后再重放,一句一句地听,遇到听不懂的词语、句子,就倒了再听,一遍不行两遍,甚至三遍,直至听懂为止。然后再下一句,等到每个句子都听懂了,再把全文从头至尾放一遍,的确全听懂了,精听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要提高听力,首先应从多听教学听力录音带入手,也可以选听适合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在学习课文前先把课文基本听懂,而不是先读课文再去听。“先听”是学习英语课文的正确的顺序与习惯,这对理解语文、提高听力很有裨益。

(2)泛听。如英语泛读一样,只求听着,不求听懂每个句子。就泛听来说,还可分为两个方法,方法之一是当你在家吃晚饭时或做功课感到累时,就放些英语磁带,看看英语新闻,听听英语广播,让家庭充分浸润在英语氛围中,就像处在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中;方法之二是准备一个mp3,再下载、购买一些道道地地的英语听力材料,我特别推荐Crazy English ――每两个月出一期的磁带,体裁多样,可听性强。利用休息时间或零星时间,使自己尽可能增加“听”的输入量,听的量增加了,有些语言情景与单词短语反复听了,也自然慢慢听懂了。但是要注意泛听的材料不能太难。

无论是精听或是泛听,最好开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要点是听句子的主谓宾,实词以及说话人的语气,最好是能写下来。听懂一句过一句,实在听不懂就看一眼文字材料,然后再听这一句,要多听几遍。

3.创设一定的听、说环境

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我们可以把课文,对话和成品磁带、音频录制下来反复听和模仿。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把自学的伙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会话活动,或利用社会上,公园中提供的“外语角”等条件,既练了说,又练了听,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练习,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注意一些听力考试时的技巧

1.学会复述短信息

在听单句(statement)时,由于句子完全孤立,没有任何语境,又只念一遍,听者只能靠一遍的理解和记忆,在选择项中找出意思与原文相同或相近者。这时必须借助“立即复述”这一有效手段,当一句话刚一开始,你就以仅慢1~2秒的速度紧跟其后,出声跟读,仿佛你的复述是原试句的回声,并在复述的同时进行理解并做记录。复述多了,还能培养语感,有助于口语的提高。

2.注意听英语听力材料中的一些标志性词语。

各类英语考试中有90%以上的考点都是由标志词引导和提示的,因此在语段听力中听到下列标志词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集中注意力听清标志词前后的句子。抓住了关键词,也就抓住了关键信息。

3.学会做笔记

考生不仅要听懂录音中的语言信息,还应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在短时内强记重要信息,如年代、人物、事件、地点、单价、折扣价(幅度)、门牌号等。一个人即使记忆力再好,要记清如此多的细节也不容易,那么只有靠笔记帮忙。

在英语学习中,应努力提高听力。这样可以借助听觉,大量、快速地复习学过的单词和词组,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更多地掌握同一词的不同用法,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材料:

[1]逆向听力训练方法

听力能力培养 篇4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并且随着听力理解部分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到35%,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听力教学上,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相应地,学生花在听力练习上的时间也比以前要多。尽管师生们都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大部分学生依然对听力理解有畏难情绪,难以听懂听力材料,害怕听力测试。所以要改变这一情况,听力教学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去听,克服恐惧感,培养学生的听力自主学习能力。

2. 听力教学与听力学习策略培养

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听力课上更多的是进行听力水平测试。教师介绍背景,解释生词,播放录音,提问题(选择题、是非判断或回答问题),然后核对答案,然后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弄清正确答案及其原因。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且课堂活动单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导致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差,气氛沉闷,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从具体的听力练习上来说,很多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拘泥于音、词等细枝末节,一个音没听清或一个词说快了,没有反应过来,就会卡壳,停留在此处冥思苦想,以致错过更多剩下的内容。他们只是单纯使用自下而上的听力模式。而且有些学生有过多焦虑感,听听力时很紧张,语速稍微快一点,就完全懵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和学生的这些课堂表现,教学模式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在教学中教授听力学习策略,并帮助学生培养使用策略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O’Malley和Chamot (1990)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听力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策略的一部分,也包括此三类。其中认知策略是指通过考虑如何储存和检索信息以解决问题。如捕捉关键词、捕捉非语言提示、推理、做笔记等。元认知策略包括对理解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如选择性注意,即事先确定在听时应注意听力材料的哪一方面。社交/情感策略包括请求对方澄清问题、自言自语以减轻压力或焦虑等。

(1)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调整学习进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性技巧,可以计划、规范、监测、指导学习进程。部分学生会为精读课考虑或制定学习计划,在课前预习单词和课文,课后完成练习,复习所学内容,甚至主动找测试题检测自己。而且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并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自己的计划安排。这些过程中使用了元认知策略。但是几乎很少有学生会为听力课这样做。这虽与听力材料是声音文字、受到播放设备的限制有很大关系,但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应当指导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

首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可行的目标和学习计划。有些学生一进大学就以四级考试的听力水平为目标,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水平。对于部分学生来讲,这可能是个近期目标,通过练习,一个学期就可以实现;而对于另外有些学生来说,这可能就是个长远目标,要花一两年时间,他们就需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如说一年级的短期目标就是辨别易混淆的音和单词,掌握影响听力的一些发音技巧和特点、常用的句型结构特点和一些简单对话。之后是听懂一些稍长对话、短文章再过渡到长文章。其次,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即全神贯注地去听和有选择地去听。集中注意力听,但是遇到不懂的词,并不纠结于此,能及时调整注意力,跟上说话者的进度;选择性地听,分清主次信息,比如在听车站或飞机场广播时,车次/航班、时间、目的地就是我们关注的重要信息。此外,帮助学生评估学习,评估学习包括指导学生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估。自我监测是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听完录音后记录下自己听音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与问题;自我评估一方面是检查自己是否听懂了材料,听懂了多少,另一方面是评估自己的听力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否有所进步。

(2)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上作用更为直接。它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存储语言材料,如何组织语言知识,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关系),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体的运用包括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学习资源,预习和复习所听到的单词和表达法,在听材料之前进行预测,联想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或阅读过的相关材料,最大程度上使陌生的听力材料熟悉化;遇到不熟悉的内容,要利用上下文的情境猜测;听对话时,不光注意字面意义,也要听出言外之意。要锻炼学生的概括和推断能力,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让学生复述或表演。很多学生喜欢看英语电视节目或电影,教师可以截取适当片段让学生模仿。听较长的内容时,要学会做笔记,比如说要注意材料中出现的数字、时间、地点等。课后回顾所听内容时,并不只是简单地再听一遍,可以复习材料中自己还不太熟悉的表达法,甚至用这些表达法造句或作文。反思自己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以后再犯。

(3)社会/情感策略

在听力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有焦虑感。教师应该尽量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课前放些舒缓的英文歌曲或讲些简单的笑话。课堂上开展多类型的活动,比如听词表演动作、复述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开口,不怕犯错。课下可以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建议调整自我。并且组织诸如演讲比赛、听力背诵比赛、听英语讲座和观看电影之类的活动,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布置一些需要两人或多人完成的任务,如模仿听力内容进行对话或角色表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3. 结语

在众多的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学习策略和学习的环境、过程、阶段、心理等有密切的联系,对外语学习成效的作用不容低估。因此,听力教学中学生听力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对听力理解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以及最终的听力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听力教材的限制,利用有利的条件和资源,克服不利因素,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听力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O’Malley, J.M.&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 2005, (1) :49-55.

听力能力培养 篇5

立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面对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本文以历年考试中听力部分的题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各种题型的特点,针对每种题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答题技巧.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攻克听力难关,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作 者:田富山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2) 分类号:H3 关键词:听力题型分析   方法   技巧   听力理解能力  

初中英语课堂的听力能力培养 篇6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英语会话的语言环境,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由于初中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尽量使用英语,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培养他们听的习惯。新教学大纲指出英语学科教学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我们要尽量地多说英语,尽量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英语词汇来解释新的语言现象,由浅入深地反复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听英语,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用英语讲课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锻炼其感知能力,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使用相关的英语课堂用语组织课堂教学:Class begins. Who is on duty today? Please give a duty report. If you can answer my question, please put up your hand.等等。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创造出英语环境,使学生养成听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听力。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语音、语调地道。当然也不能为炫耀“流利”而不顾学生能否接受一味快读,甚至出现吞音、丢音的现象,另外还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发音。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借助对方语气、手势、表情,理解对方讲话的能力。

二、多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多媒体室播放英语教学光盘《Family album USA》(《走遍美国》)。在语音室或教室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教唱几首曲子。如《Right here waiting》,《Au lang sane》《Yesterday once more》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力水平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

让学生课外有机会多接触,多使用英语。所谓多接触,多使用,就是尽可能地利用周围的条件,在课外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进行各种有趣的口语练习。使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了知识的复习,并扩大了视野。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比如组织学生看英语影片、排练英语节目、唱英语歌曲。

三、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贯穿听力训练于常规教学

1. 合理利用教材,进行规范训练。教材是一名良师,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应当合理地利用教材。通常同学都是先读英语课文,然后再听录音。我们可以把过程调换一下:先听课文录音,反复听好几遍,等到自己确实基本听懂了,再翻开书读课文。读时留意原来没有听懂的地方,然后合上书再听。每次听课文录音,特别把注意力集中在刚才没听懂的句子,往往是些新单词、新短语,这样听了后,这些新词语也都掌握了,听力也提高了。同时养成朗读课文、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良好习惯。反复的朗读、跟读可以把一些原本并未记忆的词、句等内容牢牢记住,每天大声朗读对话,朗读带有情景的短文是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比较理想的方法。当你在放声朗读时,你不仅在使用你的嘴,你的耳朵也在工作,你的大脑也在同时转动。在朗读中,大家应该注意语音,语调。把朗读与听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读懂每个句子,背诵一些英语篇章,这样在背诵时,也能间接地提高我们大家的听力理解能力。

2. 落实技巧训练,提高英语听力

有许多同学似乎也在听英语,但就是英语听力提不高,英语听力测试的分数不理想,故而对英语听力望而生畏。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和测试技巧两方面加以训练。

外语课堂教学中、要常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来提示说话,使视听说结合,发挥可视语境的功用。如利用组画配合录音材料。在听音时,教师随着录音讲述的内容,用教棒在图上指出相应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反复几次后,让学生自己看图听音,然后取掉图再听,目的是让学生听到语音后,在脑海里描绘几幅图,养成音义直接联系的习惯。把真实生活带进教室,使语言自然溶入背景中,展现逼真的信息资料,表明各种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显示语篇中言词与非言词表达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一时想不起来的单词教师可立即在黑板上写出来,使学生幡然醒悟,效果极好。

谈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篇7

听力呈现在高考试卷的第一项占30%, 分值较大。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长期以来听力是学生的弱项, 如何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解题技巧是考生当务之急, 笔者浅谈一下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训练听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

一训练基本功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如何使自己的听力有进步和突破呢?听, 反复地听。首先听单词, 然后从简单的句子和简单的日常会话开始大量地练听力, 在此基础上, 要训练自己能听懂他人简单的陈述, 接着听课文。反复地听录音材料, 最好是原版, 多多益善。听听力时注意说话人的语速、语音、语调, 推测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态度, 逐渐在说话人的语速、语音上多下工夫。课堂中如果学生听力较差, 就把录音材料打印出来, 让同学们边听边填词 (把有些关键词删除) 。或者用PPT在电脑上播放, 慢慢就有熟能生巧的感觉, 且要循序渐进地系统训练。

二教学生抓考点

1. 掌握听力的命题策略

多听是提高听力的前提。高考听力既考查听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快速阅读题干迅速判断的能力, 还有学生的心理素质,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把握一些信息。掌握听力的命题策略非常关键。高考听力材料题材广泛, 涉及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但都围绕一个日常生活的话题展开一般不涉及学术性、政治性、经济性等正式的话题。

2. 掌握听力试题的测试要点

高考听力试题的测试要点: (1) 理解主旨和要点; (2) 获取事实的具体信息; (3) 对说话人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做出简单的判断; (4) 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主要考查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而且听力都比较直接, 每道题分值都不太高。

三教学生找方法

1. 做细节理解题时

第一, 在平时的听力实践中, 鼓励学生抓住直接的东西, 例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关系 (who、when、where、what、how、why、relationship…) 等。

第二, 关于涉及数字的题, 听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数字、月份 (numbers、month) 等。

2. 做推理判断题时

教学生利用文章的重要细节、具体事实, 推断说话人的意图、观点、态度。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听力的综合素质, 平时多加训练做听力题, 循序渐进就会有好的效果。

四掌握答题技巧

拿上试卷就快速地浏览试卷上的问题及选项, 从而确定要考什么。这样才会有准备, 在听录音时才能集中精力。

放松心情, 调整心情到最佳状态, 告诉学生没有听到的就不是重要的, 不要紧张, 学会放弃, 跳过去继续听下面的。学会做简单的笔记, 抓住细节, 用自己明白的符号把听到的细节快速写下来, 培养学生的速记技能, 加强速记锻炼,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 听力能力的提高除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训练外, 还要清楚高考题型, 掌握一定的技巧, 才能达到听力水平的提高, 考出理想的成绩。

[责任编辑:高照]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摘要:英语听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循序渐进的训练, 持之以恒, 还需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主要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训练听力及根据高考听力命题策略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

大学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篇8

一英语听力障碍的分析

1. 词汇因素

词汇是构成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要素, 在语言交流中, 词汇基础不好就犹如建造空中楼阁, 是不实际的。一般来讲, 学生在词汇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 词汇量太小, 记忆单词障碍。这类障碍主要在英语成绩较低的学生群体中表现突出。记忆困难, 或好不容易记住, 隔几天就全部忘掉。这种障碍不仅是英语听力, 实际上是任何语言学习中最低级、也最致命的障碍。

第二, 词汇量较大, 却听不懂。这类障碍存在于英语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群体中。词汇量较大, 精读泛读都没问题, 但一旦将字面文字转化为语音材料, 便犹如听天书, 属于典型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

2. 语音因素

美国著名的语言心理学家萨尔诺夫曾说:“说话艺术最重要的应用, 就是与人交谈。”音感、韵律感、语感是交流中迅速分辨词义、语义的基础。通过调查, 存在英语听力障碍的学生普遍能看懂听力材料, 却听不懂语音。在要求他们自己读出听力材料时, 其发音、语调及韵律与标准语音差别较大。对于英语中较普遍的连读、失爆、音变等规律也掌握和运用不够, 只能听懂独立的单词, 却不能分辨整句意思, 严重的甚至连平常熟悉的单词也完全听不出来。

3. 文化背景

在抽样调查中发现, 由于对相关背景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 学生很难产生有助于听力理解的正确联想, 甚至会产生错误联想, 误导听力理解进程, 导致听力认知的失败。如果曾经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有所了解, 只要听力材料中出现Dante (但丁) , 就会自然想到他的代表作The Divine Comedy (神曲) ;出现Giovanni Boccaccio (薄伽丘) , 就会想到他的代表作The Decameron (十日谈) ;出现Leonardo da Vinci (达·芬奇) , 就会想到他的代表作The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 。反之, 没有这些背景知识, 则可以想象会是怎样的另外一种理解效果。

4. 心理情感因素

语言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任何听力理解的过程, 都是人的主观获取和主观认知的复杂过程。而影响这种理解效果的因素, 除了外在的诸如音量、语速、生词、噪音等客观因素外, 更取决于人自身的心理情感因素。在抽样调查中发现, 紧张的情绪是影响听音效果最大的主观心理因素之一, 另外, 抽样调查显示, 听音时间过长, 出现听觉疲劳也是影响听音效果的重要主观因素。

二培养英语听力能力途径

任何语言的听力能力培养都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 不可能短期见奇效, 甚至一蹴而就。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听力能力的途径:

1. 激活词汇量, 打牢基础

如前所述, 犹如万丈高楼之坚实地基, 词汇关不过, 一切努力将像空中楼阁般轰然倒塌。所谓激活词汇量, 首先是积累词汇, 其次必须要激活, 变成有效词汇。

第一, 找到科学的记忆方法, 遵循规律, 能有效扩大词汇量。积累词汇的过程也会同时忘掉词汇, 如下图所示, 时间越靠前, 曲线越陡, 遗忘率越高;越往后, 曲线趋于平缓, 遗忘率越低。根据这一规律, 笔者安排了两队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做单词记忆实验, 分别给出20组生词。其中A组学生第一天记忆1~5组, 第二天记忆6~10组并复习1~5组, 第三天记忆11~15组并复习1~10组, 第四天记忆16~20组并复习1~15组, 第五天复习1~20组。B队学生前面两天集中记忆1~10组, 后面两天集中记忆11~20组, 第五天复习1~20组。第六天统一测试, 第一组的词汇记忆精确率达到95%, 而第二组仅达到70%。因而, 采用A队学生的“时间追加记忆法”, 是有效增加词汇量的简单方法。

第二, 激活词汇, 为我所用。在记忆词汇的同时, 一定要采用“泛听”和“泛读”的形式, 对已经存在于大脑深处的词汇量反复刺激, 把“死词”变成“活词”。任何语言的词汇都不会孤立存在, 而是活跃在句子、文章以及对话之中的。如果说词汇的“量”是基础, 那么, “激活”则是关键。只有被激活了的词汇才是有用的词汇, 也更能在运用中记忆深刻。

2. 攻克语音难关, 提升听音能力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有个观点很有道理:“自己能随便说出来的, 就一定能听懂。”但前提是, 你是否说得标准?攻克语音难关, 提升听音能力, 应注意几点:

第一, 学习标准发音, 掌握语音规律。要引导学生借助音标和语音材料, 力求做到每个单词发音标准。其次, 要掌握英语口语中的连读、失爆、音变等规律, 要熟悉听力材料的音感、韵律感, 增强自身语感。

第二, 精选语音材料, 循序渐进。选择语音材料, 要遵循从易到难, 稳打稳进的原则。初期阶段, 可以从《新英语900句》 (New English900) 、《英语听力入门2000》 (Step by Step 2000) 入手, 到中后期, 可以多听一些新闻、时事的语音以提高难度, 如VOA、BBC等英文广播。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学习地道的英语发音, 听力材料千万不能求多, 可以精选一些, 反复听、反复模仿, 直到脱口能说出语音材料那样的口语, 脱稿能完全听懂语音材料。

3. 拓宽知识面, 了解文化背景

第一, 普及英美社会礼仪习俗。要提高听力水平, 就必须跨越文化差异障碍, 主动去了解英美文化, 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及社会习俗。语音材料的内容包容万象, 涉及人文、地理、习俗以及生活常识等。通过大量阅读中英文报纸、杂志, 或者通过观看国外影视作品, 了解他们的日常言语行为和语言习惯, 努力在排除中式思维干扰的同时, 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 培养从西方人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 了解英美文学常识。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充分说明了相关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这类知识在历史课堂上都应学过, 现在还应有的放矢、筛选性地归纳学习。如前所述, 西方文化知识越深厚的学生, 在听音时能捕捉到的敏感词汇就越多, 能产生的有效联想也越丰富, 从而对整个听音材料越能轻易和全面地理解。

4. 克服畏难心理, 变被动听音为主动听音

美国著名语言心理学家D.W.卡罗尔在《语言心理学》一书中阐述道:“语言的理解是从语素到词汇、句子, 再到语篇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认知过程, 而人的主观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认知过程始终。”以下是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提高听力。

第一, 端正心态。提高听力不会轻而易举, 但也不会难于登天;不会一蹴而就, 但也不会举步维艰。要多给学生心理暗示:付出就会有回报, 努力就会有结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缓解他们的畏难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 选好材料。平常训练用的听力材料难度应稍高于学生的正常水平, 难度过低不会有提升作用, 难度太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材料求精而不求多, 同一本听力材料, 甚至同一段语音材料可以反复听, 直到听懂, 甚至可以模仿。又如英语广播而言, 前期可听VOA SPECIAL ENGLISH, 而中后期则可以尝试STANDARD VOA和BBC。

第三, 确立目标。目标的确立, 一则可以让整个提升计划循序渐进, 有的放矢;二则可以持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短期目标一般时限在一个月以内, 中长期目标可以设定在一个月到半年。

参考文献

[1]刘谋宏.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铁道师院学报, 1998 (3)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高考考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篇9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中语言技能目标 (九级) 关于听力的要求是:能听懂有关部门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能抓住较长发言的内容要点, 理解讲话人的观点及意图;能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及隐含意思等;能理解一般的幽默;能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干扰。[1]在每年一度的江苏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 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 听力是必考内容, 而且是第一项, 占高考英语试卷近20%的分值。然而, 听力测试常常令广大考生畏惧, 许多学生虽然学习英语多年, 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 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 若把听力内容的书面材料给他们, 即使其中有一些生词, 他们也能读懂或大致读懂。听力能力滞后不仅普遍存在于英语自学者中, 即使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度明显低于阅读材料, 但就整体而言, 学生的听力能力却明显滞后于阅读能力。

“在人类交际活动中, 语言的听、说、读、写各功能的分配比重依次为45%、30%、16%、9%。”[2]由此可见, 听力在语言学习和交际活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长期以来听力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2000年,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的“全国高中英语教学情况参照性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在5 890份参照性调查有效答卷中, 27.86%的高三学生只能听懂30~60句日常用语、29.25%的高三学生能听懂新课文录音的大意。[3]因此, 对高考考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听什么、怎样听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听力测试成绩?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二、理论背景

“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角度看, 外语教学应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听力教学因而也就在语言形式的四个层面上进行:在训练学生听懂一段课文时, 教师首先是从元音和辅音的识别出发, 然后依次进入单词、句子和篇章的层面。这种‘自下而上’ (bottom-up) 的听力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语音识别来理解单词的意思,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义, 然后再通过对句子意义的理解来把握整个篇章的意义。”[4]“充分的、以理解全部精听材料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5]根据这些理论,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时可以采用“精听”法。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角度看, 听力学习同时又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听力能力的提高被认为是反复训练的结果。因此, 听力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地听、反复地听。据此, 在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时可以采用“泛听”法。大量的英语教学实践也表明, 综合运用“精听”“泛听”的方法, 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精听训练

精听主要用于对语音、语调、词汇、句型、数字、时间、地点等专项的训练。听力考试在很大程度上, 是对考生精听能力的考查。因此, 精听训练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必由之路。

1. 精听材料的选择

精听必须注意材料的选择, 所选材料不宜过长、过难, 选材应注意由易到难的原则。太难的材料容易使学生不知所云, 如听天书, 丧失信心。太长的材料会造成大脑疲劳, 精力不集中。很多学生在初期训练中因为听不出来而着急, 特别容易失去信心。好不容易听懂几个单词, 一高兴, 又把后面的信息漏掉了。这说明所选材料相对于自己的现有水平来说太难, 要调整自己所选的听力材料。对于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 听力材料建议选择高中英语教材及高考英语听力真题。高中英语的配套教材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大纲编写的, 针对性强, 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语言真实地道, 内容广泛, 涉及科技、教育、政治、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习惯、日常生活诸多方面;历年的高考英语听力真题往往具有考点准确到位, 难易程度适中等特点。因此, 英语教师在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听力教学训练时就应该多使用这些教材和真题。

2. 精听时心理状态的调整

“听的过程, 实际上是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综合分析功能在接受言语信号时的体现, 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6]从这一过程看, 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必须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听, 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决定学生能否连续接受语音信号。有很多学生听力不好,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心理上讨厌听力, 害怕听力, 在听的过程中消极被动地去听。有的学生甚至闭着眼睛听、把头低下来听或趴在桌上听, 这样容易走神, 听的效率非常低, 以这种状态去进行听力训练, 其结果可想而知。只有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听, 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听力, 这样才能听好。

3. 精听时语音语调的听辨

听辨好语音语调是提高听力能力的前提条件。“语音障碍是考生听力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辨清各种语音现象是很重要的。”[7]我国学生受母语和方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对英语的长短元音、重读、连读、爆破、缩略、浊化等音变现象掌握较差, 英音、美音在发音上的差异也不能很好地辨别。为此, 我们应强化语音的基本训练, 进行辨音练习, 辨清单词中的长短元音、辅音、辅音连缀及语流中的重读、弱读、连读, 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同时辨清英音、美音在发音上的差异, 通过比较, 使学生掌握英音和美音的个别因素的发音区别和发音要领, 尽快适应不同口音的英语。此外, 要对学生进行语调训练。语音语调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声音信息的反应能力和接受能力。

4. 精听时词汇量的扩大

学生听力水平的高低与词汇量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足够的词汇量是提高听力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 很多学生都发现, 虽然听力材料语速不快, 句子结构也不复杂, 听得很清楚, 但依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原因就在于词汇量掌握有限。如果每个句子都感觉有几个生词, 就会影响对整个篇章的理解。例如, 在听新闻时, 如果听不懂“superpower” (超级大国) “armed forces” (武装部队) 等词语, 就不可能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因此, 精听词汇量的扩大也是必要条件之一, 具体方法可以是在听前印发、讲解即将出现的生词, 使学生听时引起注意。

5. 精听中句子及篇章的理解

首先学生可以完整地听一遍材料。当发现有许多单词或句子听不懂或没听清时, 再次播放听力材料, 要求一句一句地听写下来。对于听不懂的单词, 可根据发音大致记下来。对于听不出来的句子, 暂且放置一旁。在这一听写过程中可反复重播、暂停。全部记下来之后, 把自己记下来的内容和答案对照一下, 找出自己错在哪里, 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然后合上文字材料将文章重听一遍, 从而达到对所听材料的完全掌握。切记在整个过程中, 要真正做到从听入手, 不要轻易看文字材料。如果能将几盘磁带听熟, 听力水平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此外, 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研究听过的材料。对于已经听过的材料, 很多学生就不再去听了, 这是错误的。必须用心去感受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还要反复操练, 把相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放在一块对照比较着听, 从而迅速抓住同类型文章的特点, 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精听是非常必要的, 但精听费时费力, 所听的材料数量有限, 这有限的精听量对于提高听力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有大量的语音材料输入才能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使学过的语言现象在反复运用中得到巩固, 培养语感。这就要求在精听的基础上辅以泛听。

四、泛听训练

在听力训练中泛听与精听是相辅相成的, 泛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感, 大量接触不同类型的听力材料, 配合精听, 从而提高听力能力。与精听不同, 泛听主要用于培养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实际上, 有效的听力离不开听者忽略或撇开非重要的环节的能力。”[8]因此, 泛听并不要求学生听懂全部内容, 只要能抓住大意, 了解中心思想就可以了。精听的基础扎实了, 泛听也就比较容易展开了。

1. 泛听材料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泛听材料才能顺利实现训练目标。泛听的材料要相当于或略高于学生的水平, 因为泛听只要求学生听懂主要内容和中心大意, 并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全部听懂。泛听材料的语言要真实地道, 内容要广泛, 体裁要多样, 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技、卫生等。这样可以听到不同的口音语调, 培养良好的语感与语流, 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 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能够更快地提高听觉反应能力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

2. 泛听方法

泛听方法之一是集中注意力听。训练时不一定要听懂所有的单词, 但一定要抓住与题目有关的关键词句, 一定要知道全文在说什么, 主要内容是什么, 培养从整体上捕捉信息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听的过程中一般不要轻易间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遇到不太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思考, 专心听下去。某个地方没听懂, 可能的原因有几个, 也许有个没学过的单词, 或有较特殊的句型, 也许听力播放的速度一时加快, 甚至自己一时分心没听好。无论什么原因, 继续听下去还是有可能将主要内容听懂的, 每听完一份听力材料后, 要想想自己接受到了什么信息。”[9]然后可以查看文字材料以验证自己所听的关键词、关键句和主要大意正确与否。如果与文字材料有误差, 看误差出在何处, 合上文字材料, 再泛听一遍。对同一份听力材料的泛听一般不宜超过三遍, 否则就失去了泛听的意义。泛听方法之二是随意听。随意听不需专门花时间, 可以随时随地听。如锻炼身体、刷牙洗脸时都可以听听英语, 让自己沉浸在语言的氛围中, 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语感和节奏感, 把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增强无意识的英语学习。

3. 泛听必须保证量与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 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飞跃。“泛听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在量中求质的训练过程, 听的量多了, 就会产生质的飞跃。”[10]听力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重视量的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巩固和提高精听的效果。

精听是泛听的基础, 泛听是精听的深化, 精听带动泛听。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听力考试中, 既要准确无误地听出重要时间、地点、人物及事实, 又要把握大意。这就要求必须把精听与泛听训练结合起来。只精不泛, 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抓不住大意;只泛不精, 会养成似是而非, 不求甚解的习惯。所以, 这两种训练方法不能偏废。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有意注意的时间只能维持在30~40分钟, 大脑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及厌烦情绪, 因此听力训练最好每次持续30~40分钟。听力训练贵在持之以恒, 所以每天要安排一段时间,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时能够做到这样, 到高考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结语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人们对英语听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均表明,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高考听力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上)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 (8) .

[2]康宓.语言艺术与教学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

[3]蒋树业.全国高中英语教学情况参照性调查研究报告[EB/OL].http://www.enfang.com/english/c96/2007-04/9724.htm.

[4]王守元, 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 2003 (4) .

[5]吴进业, 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6]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7]张东昌, 张彩霞.英语听力技巧与训练[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6.

[8]高鹏.自主听力训练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9]秦红.“精听”“泛听”练听力[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S2) .

依托高考听力语料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篇10

一、 高考英语听力语料的价值

(一 )高考英语听 力语料的特 点

高考英语听力所用的语言材料内容生动、鲜活,贴近生活。往往呈现以下特征:

1.内容丰富。 从2008—2012年宁夏高考 英语听力语料内容来看,话题的覆盖面广、难度适宜,涉及了思想情感、现代科技、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等与教材有关的领域,话题广泛且为学生所熟悉。

2.语料真实 。高考听力语 料取材于 最新的英语母语语料库,语言流畅、自然、原汁原味,与学生课文朗读材料语音相似,使学生感到熟悉,他们就不自觉地去模仿, 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在非真实语境中测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目标的实现。

3.结构合理 。从近三 年高考听力语 篇结构分析 ,主要有三类结构:第一类是短对话,包括时间、日期、地点、方向等;第二类是长对话,包括工作与职业、日常生活、学校生活、购物等;第三类是独白,主要有叙述、演讲、新闻等。这三类结构的文章及话题完全涵盖新课程标准的48个话题范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听力语料结构合理,难度适宜,更适合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 )高 考听 力语 料 与听 说 能力 培养 的 关 系

高考听力语料选材广泛,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时代气息, 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 高考听力语料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为启迪学生说英语提供了较真实的语境, 而且所有的对话和独白 均有明显 的口语特 征 , 听起来自 然、真实, 符合在非测试状态下英语口语在社会中运用的真实情景。

二、依托高考听力语料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利用高考英语听力语料这一资源,为学生创设语境,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培养其听说能力。

(一 )听 说训 练

听和说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提倡学生听说结合,做到听中练说,听后练说。

例如,2009年宁夏高考卷英语听力语料之一:

M: I need a single room with a bath. But I’m not entirely sure.

W: It’s $25 a day. Your room number is 213. It’s on the second floor. Here is your key.

Question: What’s the woman’s job?

根据语料内容, 笔者突破中学英语听力课常见模式,将这一对话改为填空题,并适当增加要点词,安排学生在听完听力后先完成填空练习, 再模仿语音进行朗读,最后让学生模仿对话、自编对话。这种在“听”之后的“说”的练习,既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又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会说而且愿意说,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密度。

(二 )语 音训 练

在非本地语言环境下学习到的语言方言很重,面对纯正、原汁原味的英语,学生仍然存在着听力障碍。而高考听力的配音很纯正,且发音标准、语速恰当。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模仿、对比、再听,英语语音、语调、语速和听力就能得到集中强化训练。再加上角色表演,学生通过自己想象和理解,表演对话中的场景,就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上一篇:X线测量法下一篇: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