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强直

2024-05-04

颞下颌关节强直(精选十篇)

颞下颌关节强直 篇1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TMJ),关节外强直,颌间挛缩

颞下颌关节外强直是指病变发生在关节外,上、下颌之间的皮肤、黏膜或深层组织出现纤维或骨性粘连导致的张口困难,又称为颌间挛缩或假性关节强直,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2001~2010年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10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外强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01~2010-12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0例、12侧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外强直患者。病例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在颌面部外伤或手术后出现张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张口,病历资料记录详细完整;②经X线片、CT等检查髁突、关节窝和关节间隙清楚可见,排除颞下颌关节内病变及颌面部肿瘤引起的张口受限;③排除有颞下颌关节手术或关节疾患史者,排除因颌面部间隙感染、黏膜溃烂、放疗等非创伤因素引起的开口困难者[1,2]。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创伤原因、关节外强直的类型、单侧或双侧关节外强直、伴发颌面部骨折情况、治疗前后开口度、治疗方式、复发情况。关节外强直类型分为纤维性、骨性或混合性关节强直。按照以上纳入标准收集到4例患者的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获取的组织标本用4%甲醛液固定,然后梯度浓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5μm厚度连续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发病年龄

10例创伤性关节外强直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8~6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8.4岁。

2.2 患者病程及创伤类型

10例关节外强直患者的病程最短半月,最长8年,平均病程14.6月。致伤原因包括钝击伤7例,爆炸伤1例,经颞部开颅手术1例,口腔黏膜病变切除术1例。

2.3 关节外强直类型

10例创伤性关节外强直患者中,单侧关节外强直8例,双侧2例,共12侧关节外强直。伴发下颌骨体部骨折1例,颧弓骨折1例。强直类型为纤维型11侧,混合型1侧(关节外纤维性强直+关节内纤维性粘连)。

2.4 治疗方法及效果

见表1。

2.5 组织病理学改变

收集到4例患者标本,光镜下观察:咬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图1),颞肌见纤维化、玻璃样变性(图2)。

2.6 复发

判断复发与否的标准为[3]:开口度小于0.5~1.0cm,或恢复术前状态者为复发。10例关节外强直患者获得随访结果9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均未见复发。

3 讨论

关节外强直的病因包括创伤、感染、放疗、颌面部占位性病变以及喙突增生等[4,5,6,7]。创伤目前已成为关节外强直的主要病因。还有文献报道[8,9]经颞部径路手术可以损伤颞肌致假性关节强直,使下颌运动受限。本组中有1例患者是经颞部行颅骨修补术后出现开口困难。经颞部径路手术后出现的开口困难是因颞肌损伤纤维化[8,9,10],创伤则造成咀嚼肌纤维化损害[11]。本组4例患者标本光镜下可见咀嚼肌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颞肌发生玻璃样变性损害。

关节外强直需与关节内强直、咀嚼肌痉挛、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张口困难,癔病、破伤风等所致的牙关紧闭等鉴别[1]。本组10例患者均行X线或CT排除关节结构破坏及颌面部占位性病变,2例患者口腔内瘢痕挛缩畸形,5例患者咬肌条索状纤维化。

关节外强直依据病变所在不同部位及范围分为纤维性颌间挛缩和骨性颌间挛缩[3]。本组10例患者均为纤维性颌间挛缩,其中8例为肌原性颌间挛缩,2例同时存在黏膜原性和肌原性颌间挛缩,经手术探查、X线或CT检查,未见骨性颌间挛缩者,可能与患者病程均较短有关。

关节外强直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后开口度一般要求达到3.0~4.0 cm。本组1例患者选择行张口锻炼和咬肌神经封闭注射保守治疗,治疗后开口度仅达2.5 cm。除了颌间挛缩切除松解外,冠突切除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张口度[7,11,12,13]。患者术后均要进行张口训练。本组7例肌原性颌间挛缩行咀嚼肌松解+口内径路冠突切除术,术后平均开口度达4.0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颞下颌关节强直 篇2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叩痛明显,牙齿不松动,遇冷热引起疼痛,未发现龋坏,咬诊出现定点疼痛。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检查,引起患牙疼痛的最可能原因是

A.牙周炎

B.牙隐裂

C.牙震荡

D.重度磨损

E.咬合创伤

2、腭裂是由于

A.侧腭突和鼻中隔未联合的结果

B.侧腭突和中鼻突未联合的结果

C.侧腭突和前腭突未联合的结果

D.侧腭突和上领突未联合的结果

E.侧腭突和下颌突未联合的结果

3、牙体缺损修复过程中,可能导致牙髓损害的因素不包括

A.牙体制备

B.灌模型

C.戴临时冠

D.预备体消毒

E.取印模

4、牙齿中氟浓度的高低依次为

A.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B.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

C.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

D.牙骨质,牙本质,牙釉质

E.牙骨质,牙釉质,牙本质

5、患者,男性,78岁,在戴用全口义齿1周后诉左侧后牙经常咬腮。最可能的原因是()

A.左侧后牙覆盖过大

B.左侧后牙覆盖过小

C.左侧后牙工作侧干扰

D.左侧后牙平衡侧干扰

E.以上都不是

6、再次应答中最重要的APC是

A.巨噬细胞

B.DC

C.记忆性B细胞、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朗格汉斯细胞

7、下列关于瑞典Albrektsson种植成功评价标准(1986年)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A.临床检查单个的种植体无动度

B.种植体在任何方向上的动度小于1mm C.骨吸收不超过种植体垂直高度的1/3 D.种植体植入1年后,在垂直方向上的骨吸收小于0.2mm/年

E.5年成功率达90%

8、患者,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选用的两颗人工牙略宽于缺隙,排牙时所磨改的部位,下列哪项不对()

A.对称地磨改两个中切牙的宽度

B.对称地磨改两个中切牙的切缘

C.对称地磨改两个中切牙的颈部

D.对称地磨改两个中切牙的远中面

E.对称地磨改两个中切牙的近中面

9、可摘局部义齿的美学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A.固位

B.结实

C.咬合D.小巧

E.取戴方便

10、Bennett运动是指

A.下颌的侧方运动

B.下颌的前伸运动

C.下颌的边缘运动

D.下颌的开闭运动

E.下颌的功能运动

11、前牙切端张开范围

A.10~15mm B.15~20mm C.20~25mm D.18~25mm E.25~30mm

12、下列关于替牙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上颌中切牙间出现间隙

B.前牙拥挤

C.深覆

D.Ⅴ/Ⅴ远中为平齐末端

E.乳、恒牙共存

13、化学性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因是

A.感染因素

B.温度因素

C.创伤因素

D.医源因素

E.免疫因素

14、双侧磨牙游离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末端基牙常用的卡环是

A.联合卡环

B.三臂卡环

C.长臂卡环

D.BPI E.隙卡

15、关于疣状白斑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表面有毛刺状突起

B.常有粗糙感

C.与烟酒刺激无关

D.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

E.损害呈乳白色

16、与熟石膏相比,人造石的性能优越表现在

A.混水率降低

B.孔隙率减少

C.抗压强度增加

D.硬度增高

E.以上都是

17、关于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反牙合者

B.目的是压低下前牙

C.下前牙咬在导板上时后牙应离开1.5~2mm D.目的是升高后牙 E.适用于覆胎深者

18、运循环研磨食物的后阶段存在的杠杆作用为

A.Ⅰ类杠杆作用

B.Ⅱ类杠杆作用

C.Ⅲ类杠杆作用

D.Ⅰ类+Ⅱ类杠杆作用

E.Ⅱ类+Ⅲ类杠杆作用

19、经脱羧基作用生成γ-氨基丁酸的氨基酸是

A.缬氨酸

B.谷氨酸

C.甲硫氨酸

D.精氨酸

E.亮氨酸

20、怀疑甲状腺癌最主要的依据是

A.疼痛

B.放射性核素扫描为冷结节

C.结节质硬、固定或合并压迫症状

D.结节突然增大

E.甲状腺功能减退

21、洛夏测验作为一种心理测验,其作用的方法是

A.投射法

B.问卷法

C.作业法

D.观察法

E,会谈法

22、患者,男性,35岁。右下固定义齿粘固1为桥基牙,稳固,叩诊(+),咬胎接触好,余未见异常。引起基牙疼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A.粘固剂的刺激

B.继发龋

C.牙髓炎

D

E.与邻牙接触过紧

23、呼吸链中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原子的成分是

A.铁硫蛋白

B.CoQ

C.Cyt c

D.Cyt b

E.Cyt aa3

24、面部“危险三角区”指的是

A.由双侧眼外眦到上唇中点的连线

B.由双侧眼外眦与颏部正中的连线

C.由双侧眼内眦与双侧鼻翼基脚的连线

D.由双侧瞳孔连线的中点与双侧口角的连线

E.由双侧瞳孔与颏部正中的连线

25、GVBlack 1分类考虑的窝洞充填材料是

A.复合树脂

B.复合体

C.银汞合金

D.玻璃离子水门汀

E.磷酸锌水门汀

26、判断开时下颌应处于

A.牙尖交错位

B.姿势位

C.下颌后退接触位D.肌位

E.下颌前伸接触位

二、多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面远

E.基牙近远缺隙侧均无明显倒凹或基牙向近远中倾斜时所画的导线为Ⅲ型导线

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标志为

A.硬性渗出

B.新生血管 C.微动脉瘤

D.黄斑水肿

E.软性渗出

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不能被检测到的乙肝病毒标记物为____ A.表面抗原

B.表面抗体

C.e-抗原

D.核心抗原

E.核心抗体

4、颈总动脉分叉处约平于

A.舌骨大角

B.环状软骨上缘

C.环状软骨下缘

D.甲状软骨上缘

E.甲状软骨下缘

5、口腔保健咨询时,对于窝沟封闭剂是什么的提问,杨大夫是这样回答家长的

A.封闭牙齿窝沟的药物

B.高分子树脂材料

C.一种光固化材料

D.由树脂和稀释剂等组成 E.预防龋齿的药物

6、一患者右下第一磨牙为死髓牙且伴有牙冠缺损3/4。如果此牙需行桩冠修复,则最可能利用的根管是

A.近中颊根管

B.远中根管

C.近中舌根管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关于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正确的是

A.又称Kimura综合征

B.好发于青年女性

C.皮肤常有红色斑块

D.病变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E.病变中可见上皮样细胞

8、下列关于眶下孔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mm处

B.位于尖牙窝的上方

C.向后上外通入眶下管

D.经眶下管通眶下沟

E.孔内有神经通过

9、下颌下腺炎常见的原因是____ A.淋巴结炎

B.结石阻塞导管

C.冠周炎

D.牙槽脓肿

E.血源性感染

10、杂环类药物较易建立紫外分析方法,是由于

A.分子中含有芳香结构和O、N、S等杂原子具有丰富的光谱信息

B.易于进行化学反应

C.易于氧化还原显色

D.易于形成配合物

E.易于改变结构发生荧光

11、边缘型颌骨骨髓炎溶解破坏型的特点是____ A.多发于急性化脓性颌周间隙蜂窝组织炎之后

B.以龋病继发、牙周膜炎、根尖周炎为主

C.腮腺咬肌区肿胀、变硬,发展缓慢

D.病变多在颌骨体,也可波及下颌支

E.X线见大块死骨,周围骨质分界清楚

12、不属于防止义齿下沉的方法为

A.当游离距大于平衡距时,应消除支点

B.扩大基托面积

C.制取解剖式印模

D.人工牙减径减数

E.减小人工牙牙尖斜度

13、上颌磨牙桩冠修复时最可能利用的根 管是

A.近中颊根管

B.近中舌根管

C.腭根管

D.远中颊根管

E.近远中颊根管

14、患者女,45岁,牙龈起疱半年,色灰白,不易破溃。镜下见上皮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部分区域上皮全层剥脱,结缔组织表面平滑,胶原纤维水肿,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可能的病理诊断为

A.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B.寻常性天疱疮

C.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D.艾滋病的口腔表现

E.肉芽肿性唇炎

15、力的大小

E.以上因素均包括

16、服用含铋的药物过多引起中毒时,牙龈上可出现

A.棕黑色的色素沉着

B.黑色素沉着斑,不高出黏膜

C.牙龈边缘出现宽约1mm的灰黑或黑色线条,边缘整齐

D.灰白色的斑片

E.上皮浅层出现脱皮、糜烂和炎症

17、关于牙列缺失后舌的改变,错误的是

A.舌体萎缩

B.舌体形态改变

C.舌体功能异常

D.味觉异常

E.舌与颊部内陷软组织接触

18、髁突铰链运动从哪个颌位开始

A.牙尖交错位

B.下颌姿势位

C.后退接触位

D.肌位

E.前伸位

19、受理执业医师注册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应当准予注册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多少日内准予注册

A.15日内

B.10日内

C.7日内

D.30日内

E.60日内

20、一患者,大面积银汞充填。检查:MOD大面积银汞充填体,牙冠剩余牙体组织少,仅残留颊舌侧壁,无松动,无叩痛,已行完全根管治疗。设计行桩核冠修复,牙体预备首先要

A.全部磨除牙冠

B.先按照全冠预备体的要求进行磨除

C.先制备固位沟

D.先制备箱状洞形

E.先去除颊舌侧壁

21、在粘结吸附理论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粘结作用是粘结剂与被粘物在界面区相互吸引而产生的 B.粘结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C.粘结剂和被粘物分子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产生粘结力

D.粘结中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

E.分子间作用力普遍存在于所有粘结体系中

22、深龋备洞可以不必达到的要求是

A.底平壁直

B.去尽腐质

C.保护牙髓

D.洞缘线圆钝

E.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23、女性,32岁。因旅途劳累而畏寒、高热,体温达39℃,干咳,右侧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体检患者呈急性重病容,面部充血,口角有疱疹,右中下肺闻及支气管呼吸音,临床诊断急性肺炎。其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肺炎克雷伯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肺炎衣原体

E.金黄色葡萄球菌

24、男,42岁,左下第一恒磨牙全冠粘固3天后出现疼痛,其可能的原因,除了

A.牙体预备时的热刺激

B.消毒剂刺激

C.粘固剂刺激 D.继发龋

E.咬合早接触

25、大气压力作用与哪个因素密切相关

A.基托面积

B.牙槽嵴形态

C.边缘封闭

D.唾液质量

E.黏膜厚度

26、判断开时下颌应处于

A.牙尖交错位

B.姿势位

C.下颌后退接触位D.肌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篇3

答: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酸胀或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的不同阶段,可为清脆的单响声或碎裂的连响声。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但也可出现张口过大或张口时下颌偏斜。此外,还可伴有颞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其常见的诱因有以下几点:

1.创伤因素。很多病人有局部创伤史。如曾承外力撞击、突咬硬物、张口过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创伤;还有经常咀嚼硬食、夜间磨牙以及单侧咀嚼习惯等。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关节挫伤或劳损,咀嚼肌群功能失调对本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2.咬合因素。不少病人有明显的咬合关系紊乱。如牙尖过高、牙齿过度磨损、磨牙缺失过多、不良的假牙、颌间距离过低等。咬合关系的紊乱,可破坏关节内部结构间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发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与本病可有一定关系。如有些病人有情绪急躁、精神紧张、容易激动等情况。此外,有的病员有风湿病史,有的发病与受寒有关。

颞下颌关节强直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4-03~2011-03间, 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9名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的年轻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在17~27岁之间。患者幼时均有颌面部外伤史, 表现为严重的小下颌以及OSAHS, 张口度仅在0~6 mm之间。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显示患者平均呼吸紊乱指数 (RDI) 是42.2, 平均最低动脉氧饱和度67%。根据诊断标准, 患者均患有重度OSAHS[2]。

1.2 方法

患者手术前后拍摄侧位头影测量片及全景片。部分患者行3D-CT扫描, 用Surgicase行扫描数据的三维影像重建, 诊断和模拟手术。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最大张口度 (MIO) 。一期治疗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以及肋骨或喙突游离移植及颞肌筋膜瓣插补术 (图1) 。术后鼓励患者用开口器进行张口训练。关节成形术后, 张口度恢复正常随即行减数拔牙, 去除牙代偿, 排齐牙列, 整平咬合曲线, 协调牙弓等正畸治疗。

正畸治疗完成后, 二期手术行下颌骨DO和颏切开前徙成形术。双侧下颌骨体部切开后, 口内植入牵张器。术后第7天开始牵张, 每天2次, 每次0.5 mm。为了补偿回缩, 需实际牵张距离比预计下颌骨延长距离多2~3 mm。牵张结束后, 原位固定12周, 防止肌肉等软组织牵拉下, 成骨区域受压收缩。影像检查发现成骨良好, 钙化程度接近正常, 取出牵张器。置入牵张器或牵张结束取出时, 行颏前徙成形术, 根据面形需要改善程度, 行单或双台阶的颏成形术, 以取得更好的外观以及呼吸功能, 术后再次对患者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影像学检查。如果术后最大张口度小于20mm, 确定为关节强直复发, 需进一步治疗。本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记录术前术后最大张口度, 并计算平均值。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手术前后MIO的差值, 以评价疗效。当P<0.05, 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患者女性4名, 男性5名, 平均年龄22.4岁 (17~27岁) 。随访时间8~36月 (平均17.7月) 。没有患者在治疗或随访期间发生伤口感染。其中一例患者因下颌骨切开植入牵张器和颏成形术后颏下区血肿导致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在随访期间, 没有患者发生关节强直复发 (术后MIO均大于20 mm) , 平均MIO由术前3.1 mm增大至术后36.5 mm (P<0.05) (表1) 。

经过下颌骨DO和颏成形术矫治后, 小下颌畸形得到有效矫正。下颌骨延长平均距离为13 mm。颏前徙平均距离为12 mm。术后患者OSAHS的症状明显改善。多导睡眠监测显示, 平均呼吸紊乱指数仅为3.5, 平均氧饱和度92.9%。在X线侧位片中, 治疗后上呼吸道宽度明显增加。3例患者术后出现了颞部及下唇麻木不适, 但只有1例在随访期以后仍未完全恢复。下颌骨行牵张术后5例患者出现了轻/中度开牙合, 在术后正畸中都得到矫治。术后, 患者对面容, 咬合, 口颌功能改善表示满意。

典型病例:女 (No.2) , 20岁, 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一期关节成形术左侧行肋骨肋软骨游离移植, 右侧行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插补。正畸治疗后, 二期行DO延长下颌骨11 mm, 双台阶颏成形术后, 颏部延长了14 mm。14个月后随访MIO由2.0 mm增大至39.0 mm。RDI由46.2降低到4.3, 患者容貌改善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图2~4) 。

A:牵张过程中的牵张间隙 (箭头示) ;B:术后12周见牵张间隙有新骨形成;C:术前头影测量片;D:术后头影测量片双箭头示上呼吸道A:The distraction gap (arrows) during distraction;B:The newly formed bone in the distraction gap 12 weeks after osteodistraction;C:Pre-operative cephalometric film;D:Post-operative cephalometric film, double-arrow shows the upper airway

A、C:术前;B、D:术后A and C:Before operation;B and D:After operation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强直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会导致咀嚼、消化、语言、呼吸、容貌和口腔卫生等多种障碍。发生在幼儿或青少年时期的关节强直, 会导致严重的牙颌面畸形, 最为常见的就是小下颌畸形。小下颌畸形不仅影响外观及咀嚼功能, 而且会导致上呼吸道狭窄, 引发OSAHS。

自从1992年Mc Carthy首次将DO应用于延长下颌骨, 到目前DO已被公认为治疗严重下颌后缩或小下颌畸形的有效技术, 避免了骨移植或复杂的外科术式[3]。此外, DO还能大幅度前徙下颌以改善OSAHS症状。一般DO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有3种方案:①解除强直同期行DO;②解除强直同期行DO, 但延长牵张期时间;③解除关节强直后, 二期行DO[4]。前2种方案避免了2次手术, 但存在牵张距离难以控制以及术后开口训练影响成骨效果的问题。因此在外科与正畸医师完成术前评估, 拟定治疗方案后, 再行DO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术后效果。在本研究中, 通过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 术后正畸治疗排齐牙列, 二期手术DO矫治小下颌畸形[5]。一期手术解除关节强直后恢复了张口和咀嚼功能, 张口度和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也为后续的正畸及二期手术治疗提供了更优良条件, 2次手术的间歇期也有利于降低关节强直复发的几率。

DO技术的优点之一:在延长颌骨的同时, 同步使周围软组织在牵张力作用下发生顺应性的改变, 从而有效改善颌面部外形以及因下颌后缩引起的上气道阻塞。众多学者还研究了在下颌骨DO过程中, 传递的牵张力对颞下颌关节造成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 在合适的牵张强度、方向、速率以及牵张距离下, 大多数的髁突形态与功能改变是可逆的, 仅有少量髁突发生了永久性改变[6,7]。周诺等[8]在犬的实验中发现, 双侧下颌DO早期会造成髁突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促进软骨和骨的改建。这种改变在牵张固定期的第二周最明显, 在第8周时会逐渐改建修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李继华等[9]在山羊下颌骨DO实验中表明, 在适当的条件下, 单侧下颌骨DO不会对双侧颞下颌关节造成病理性损害。这些研究为临床上应用DO过程中维持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的稳定提供了依据。

我们发现DO并不能有效弥补关节强直引起的颏部发育不足, 后缩的颏部仍然严重影响了容貌美观和上气道呼吸功能。为了取得更好的术后效果, 我们在植入或取出牵张器时, 行颏成形术前徙颏部。自从Hofer报道了第一例颏成形术后, 该术式已常规用于改变颏部大小和三维位置[10]。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常有“鸟嘴样”畸形, 侧面观颏点基本丧失, 而颏成形术可以推颏点向前, 重塑颏部突度, 形成优美的颏颈弧度。前徙的颏部牵拉颏舌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 使得舌骨位置向前移动, 从而使后部的上气道间隙增大变通畅。因此颏成形术在小下颌畸形患者的治疗中可以进一步改善外观和呼吸功能, 下颌后缩严重的患者还需要接受双台阶颏成形术。

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的患者, 从强直关节松解后到牵张完成都应辅以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可以使手术矫治定位更准确, 并最终获得良好稳定的咬合。开牙合是下颌牵张以后常见的情况, 可能是咀嚼肌力引起咬合的改变。本研究中, 9名患者中有5名在下颌牵张以后出现了开牙合, 都在正畸治疗后得到矫治[11,12]。

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颌面部畸形伴OSAHS的治疗是颌面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 DO技术避免了骨移植和取自体骨的创伤, 可以在张应力矢量方向上促使新骨形成, 成为矫治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畸形的有效方法[13]。但是临床上尚没有单一的方法可以处理所有问题又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大多数病例中都需要联合应用关节成形术, 正颌手术, DO等多种方法来处理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有医师同期处理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继发畸形伴OSAHS, 我们比较认同分期手术的治疗原则:一期行关节成形术后, 经过正畸治疗的准备, 二期手术更准确地完成下颌骨牵张成骨和颏成形术。研究表明, 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既修复了口颌系统与呼吸功能, 又明显改善患者外貌,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联合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运用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配合正畸治疗矫治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的可行性。方法:9例双侧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 一期通过关节成形术解除关节强直, 完成正畸治疗后, 二期运用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矫治小下颌畸形伴OSAHS, 随访836月, 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张口度由术前3.1 mm提高到术后36.5 mm, 小下颌畸形得到有效治疗, OSAHS得到同期治愈。结论:联合运用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并配合正畸治疗, 是矫治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的有效治疗方案。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CT诊断分析 篇5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CT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R32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71-01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开始发生在单侧,有的可逐渐累及双侧?该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虽然病期一般较长,几年或十几年,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是,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发生关节强直[1]?CT显示髁状突骨质改变较清楚,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30例CT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 21~46岁,平均年龄35岁?单侧16例,双侧14例,病程4 d~3个月?

1.2 方法:CT扫描观察TMJ庆取直接矢状位,但便于直接观察关节盘及其位置和形状?先行闭口位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mm,选择最清晰的层面再减薄至2~3mm,经张?闭口扫描?照片采取不同的窗宽?窗位分别显示骨结构及 软组织结构?为了清楚地显示关节盘并测定其CT值应选择合适的支作闪烁法照片?闪烁法是采用计算机进行的数字增强?即将关节盘的CT值(65~300HU)用增强的灰阶显示,而图像中其他组织仍保持原有的灰阶,这样,关节盘的密度高于邻近软组织,能清楚地将关节盘的位置显示?

2 CT表现

2.1.骨窗观察所见:TMJDS骨结构的异常表现为髁突位置的异常?关节骨结构的变形及骨质增生和破坏,关节扫描发现91.14%的关节髁突移位,伴随关节间隙的变窄或增宽?TMJ间隙是依靠关节盘正常位置来保持,当关节盘前移,关节间隙可相应变窄?关节骨结构的变形可发生于關节凹?关节结节和髁突,其中以髁突变形最多见?正常髁突呈圆凸形,皮质完整?当有轻度变形时[2]?髁空前斜面变平,髁突呈檅形或方头形;变形明显时则髁突变细,顶变尖呈鸟嘴状?关节结节和(或)关节凹如有 变形时,则表现为关节结节或(和)关节凹顶变平增宽?骨质破坏轻者表现为皮质毛糙模糊,或出现裂隙状小缺损,严重者则出现骨皮质缺损及凹陷?此外还有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赘形成?

2.2软组织窗观察所见:采用闪烁法用以观察关节盘的位置?TMJDS关节盘多有程度不同的移位?根据其在张口位时能否复位分可复性和不可复性?前者于闭口位时关节盘移至髁状突前方,此时可见髁盂角内局限性密度增加,翼外肌脂肪垫消失或移位;张口应时关节盘恢复至正常位置,即居髁状突上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无论张口或闭口关节盘均固定于髁状突前方?因此,关节活动受限?客观准确地判断关节盘的位置,对于TMJDS的诊断和治疗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根据关节盘前移的程度将之分为三级:关节盘前缘未达关节顶中点时为0级;达到关节结节顶中点时为I级:超过关节结节顶中点时为II级?

髁盂角局限性密度增加或脂肪垫消失是关节前移的重要指征?关节盘CT值变化 范围较大,当关节盘脱位时,其CT值小于60HU,与周围软组织相近时,二者难以区分,可出现假阴性?一般情况下,长期有症状的慢性关节盘移位病例,由于继发纤维化与粘连,关节盘密度通常大于60HU,是可以与周围软组织相区分的,特别是用闪烁法更有助于显示移位的关节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TMJDS患者的关节盘无明显移位,而一些无症状者关节盘可发生轻度前移,此时要综合髁突的形态?位置?运动以及盘的形态及临床症状等情况来判断关节是否正常,至于髁状突在关节盂内所处的位置,由于正常情况下二者互相关系变异较大,因此不能单纯根据髁状害的位置作出TMJDS的诊断?

一般关节间隙的宽窄被作为判断关节软骨病变的指征,当关节盘前移?关节间隙相应变窄,但不一定有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诊断退行性关节病变中除关节间隙变窄外,还要依靠关节的骨质增生,变形或骨刺形成等作为诊断依据?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简称TMJ)是人体的重要关节之一,其功能与饮食?语言等重要功能均有直接关系?由颞骨的关节凹?关节结构及下颌骨的髁突组成?关节凹及关节凹的斜面 相连续形成一光滑的“乙”状弯曲,髁突位于关节凹内?关节的软组织结构包括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关节盘由弹性纤维组织构成,分前?中?后带,与后带相连续的盘后区是富含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又称双板区?关节盘将 关节间隙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关节腔?关节盘的髁突前方是翼外肌?翼外肌分上?下肌得,发别附着于关节盘的前端及髁状突颈部?

TMJ矢状位CT扫描在闭口位时,关节盘位于髁状突与关节凹之间,髁状突之前上方?因其由致密的弹性纤维组织构成,故显示为密度较高之软组织影,其CT值约为65~300HU,髁状突前缘与关节结节之间所夹的角称髁盂角(C-G)角,正常为软组织充填,其保包含翼外肌上?下肌腹?肌筋膜及肌间脂肪垫[3]?密度低于关节盘,CT值约为40~60Hu?当髁盂角内密度增高CT值大于软组织密度(60~90HU)时,常提示关节盘前移?正常关节张口位时,髁突前移到垟节结节下方,关节盘则位于髁突与关节结节之间?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约4%~28%的成人患有颞颌关节功能失常,主要临床症状为耳周疼痛?咀嚼肌样疼痛?疲劳?关节弹响和关节运动障碍以及张口受限等?不少研究指出关节功能失常的病理机制在于关节内紊乱,通常是由于关节盘前移位所致?国内一些学者从临床的角度将TMJDS分为三类:①关节功能紊乱,为关节区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实际上为关节外疾患;②关节结构紊乱,为关节正常结构之间关系的异常改变;③关节器质性破坏,实质上为关节的继发性退行性变?影像学检查主要针对后两类,也就是说利用影像学方法显示关节骨结构异常改变和/或盘髁突位置?运动的异常?关节盘的位置和/或盘的变形?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2007:304.

[2] 马国林,刘亚武,祁吉.颞下颌关节病变的CT检查[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2):147-148.

火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 共21例, 其中男8例, 女13例;年龄最大57岁, 最小18岁;单侧发病者15例, 双侧发病者6例;病史最长25年, 最短仅3 d。

1.2 临床表现[1]

临床主要表现为开口和咀嚼时关节区和 (或) 关节周围肌群疼痛, 颞下颌关节运动时出现弹响和杂音: (1) 弹响声, 在咀嚼运动中发现“咔咔”的声音, 多为单侧, 有时为双侧; (2) 破碎音, 在关节运动中出现“咔叭, 咔叭”的破碎声音, 多为双声或多声, 本人可听到, 他人不能耳闻; (3) 摩擦音, 是在关节运动中有连续的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 本人可感到, 他人同样不能耳闻。以及下颌运动异常, 同时本病常常伴有头痛及许多其他症状 (如各种耳症、眼症) 。

1.3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口腔病学》[2]诊断标准: (1) 颞下颌关节局部疼痛, 张口受限, 主要表现为开口和咀嚼时关节区和 (或) 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 (2) 关节运动时出现弹响和杂音; (3) 患侧大多伴有头痛及耳闷、耳鸣, 也有听力下降, 视力模糊, 复视等症状, 而耳科和眼科检查无阳性所见; (4) 颞下颌关节X线检查显示髁状突位置异常及运动受限。

1.4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暴露出患侧, 穴位常规消毒, 采用专用火针, 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针体通红, 迅速针刺向患者的阿是穴, 如痛点不明显, 取患侧下关穴。针刺深度以0.3~0.5寸为宜, 采用围刺法, 向阿是穴 (下关穴) 穴位的周围迅速刺3~5针, 疼痛明显或肿胀较重者在火针治疗后加拔小火罐持续5 min左右。治疗后再次进行局部皮肤消毒。每隔3 d做1次火针治疗, 平时以针刺下关穴、颊车穴、合谷穴, 伴有头痛加太阳穴、头维穴、太冲穴, 伴有耳闷、耳鸣者加刺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 病程较长者加刺足三里、内庭、丰隆穴。以上治疗, 病程短疼痛剧烈者, 采用泻法, 余者用夹以电针, 连续波刺激30 min, 10 d为1个疗程, 休息3 d后继下1个疗程[3]。治疗时, 患者要配合好避免咀嚼硬物及过度张口。

1.5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颞下颌关节运动无疼痛, 弹响声消失, 张口咀嚼运动不受限制。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颞下颌关节运动稍有不适, 仅在咀嚼硬物时有疼痛感, 张口不受限制。有效:临床症状疼痛, 弹响声有所改善, 但张口仍受限制。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中, 有9例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痊愈, 治疗2个疗程后, 又有5例痊愈, 占66.67%;显效5例;有效2例, 总有效率达100%。痊愈患者以病程短、症情较轻者为主。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是颅颌面部惟一活动的关节, 但其却行使着非常重要的功能 (咀嚼、语言、表情活动) , 颞下颌关节疾病可以影响其功能, 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疼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不同患者可以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疼痛, 急性期患者常用胀痛、触痛、刺痛、持续固定痛来描述疼痛, 慢性期患者常以胀痛、痉挛牵扯痛、绞痛、持续固定痛为主[4]。中医认为此病是多由卫气不固, 腠理空疏, 又因劳累之后, 汗出当风, 或涉水冒寒, 坐卧湿地等, 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 发为“痹证”。《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根据经脉循行路线, 有4条阳经经脉循于耳前颞下颌关节处, 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故此病的发生与阳明、少阳经气的阻滞最为密切。阳明经多气多血, 主润宗筋, 少阳主筋, 经脉不通, 气血失养, 易为发病。在治疗上, 多以此4条经脉穴位为主, 选用火针点刺阿是穴或下关穴, 有温通经脉, 通经活络, 利窍通关之功效。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记述:“频以麻油蘸其针, 针上烧令通红, 用方有功。若不红, 不能去病, 反损于人”。火针的刺激深度也有要求, 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和局部血管的深浅而定。在《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 恐伤经络, 太浅不能去病, 惟消息取中耳”。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中医认为痹证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 故取火针疗法为主。本组21例患者通过火针治疗为主, 针刺为辅的治疗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灵枢·官针》云:“焠刺者, 刺燔针则取痹也”。说明火针疗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 而且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火针为主, 辅以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门诊21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采用火针 (穴位围刺) 治疗, 平时辅以针灸刺激。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关节疼痛、弹响声以及张口度的改变, 观察关节运动是否改善。结果 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 临床治愈14例, 显效5例, 有效2例, 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临床上使用火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确切。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火针疗法,下关穴,阿是穴

参考文献

[1]张震康, 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395-407.

[2]王守儒.实用中西医结合口腔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5:562-564.

[3]吴绪平, 喻国雄, 李万瑶.现代穴位疗法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400-40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鉴别诊断 篇7

由于完全不同的病因和疾病可以有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相同或近似的症状, 因而常需要进行认真的鉴别诊断。需与该综合征进行鉴别的疾病分为关节内和关节外疾病两类。

1 关节内疾病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

1.1.1 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颞下颌关节时, 亦可出现颞下颌关节疼痛、开口受限及关节杂音等症状。

1.1.2 在鉴别诊断中, 需结合病史及临床检查情况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都伴有多发性关节病损, 反复发作, 左右对称;常累及四肢小关节, 特别是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有的患者关节肿大、变形, 甚至关节强直。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 血沉增快, 血清白蛋白降低, 球蛋白增高等均有助于诊断。

1.2 创伤性关节炎

1.2.1 急性创伤性关节炎

由对关节的急性创伤引起, 可有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的损伤、撕裂、关节纤维软骨分离、关节盘撕裂、移位等, 并可伴有关节血肿及创伤性滑膜炎, 严重者可发生髁状突骨折。临床上可表现为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关节运动受限及开口困难等。

1.2.2 慢性创伤性关节炎

在未造成骨折及其他器质性损伤时, 可无异常X线改变。伴有髁状突囊内骨折时, 可见有骨折线或脱落的小骨折片, 病程迁延的患者最终可出现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的X线征象。

1.2.3 根据患者有明确的创伤病史, 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1.3 化脓性关节炎

1.3.1 颞下颌关节的开放性伤口、关节腔内注射污染、邻近部位感染

(如化脓性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升支骨髓炎及邻近皮肤疖肿等) 的直接扩散及败血症的血源性播散均可导致颞下颌关节的感染。化脓性关节炎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及链球菌。

1.3.2 一般发病快, 关节区有红肿热痛, 开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严重者可发生开口受限, 甚至完全不能开口, 多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等。此外, 因关节腔内积液, 患者不敢咬 (牙合) , 常有后牙分离, 下颌向健侧偏斜等。如未及时治疗, 脓液可向外耳道穿破流脓。

1.4 髁状突发育畸形

1.4.1 髁状突发育不良

一侧髁状突发育障碍时, 该侧髁状突及下颌升支、体部均变短, 下颌骨角前切迹明显, 面部丰满。对侧下颌骨体伸延, 面部呈扁平外观, 下颌骨向患侧偏斜, 牙齿咬不良。在双侧髁状突发育障碍时, 则可致双侧性下颌发育不良, 颏部后缩, 呈小颌畸形。

X线检查可见患侧髁状突和升支短小, 喙突较长, 下颌切迹变浅。下颌骨体较短, 而对侧下颌骨体伸长, 常可见患侧下颌骨有明显的角前切迹。严重者髁状突扁平而短小, 髁突颈部明显变短, 甚至完全无髁突颈部, 而使髁状突顶部与升支直接相连接。

大多数患者是以下颌发育不对称、面部畸形而就医, 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根据其面部发育及X线征象, 一般不难确定诊断。

1.4.2 髁状突发育过度

髁状突发育过度, 又称髁状突良性肥大。其临床特征为髁状突缓慢长大, 伴有患侧下颌骨的进行性增大, 面部发育不对称, 以及由此而致的颌紊乱和颌中线向健侧偏移。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 如关节弹响及疼痛等。

X线检查可见患侧髁状突发育过大, 但基本上保留了与正常髁状突相似的形态。有的患者髁状突形态可以发生改变, 使髁颈下部正常曲度消失, 髁状突骨纹理一般是正常的。

1.4.3 双髁状突畸形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髁状突运动障碍。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 以颞下颌关节侧位及正位体层摄影检查显示最好, 可见髁状突呈双峰突起, 状如驼背。

1.5 关节肿瘤

颞下颌关节肿瘤在临床上甚为少见, 但应予以足够警惕, 注意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鉴别。

1.6 其他疾患

除上述诸疾患外, 关节炎型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椎炎等也可累及颞下颌关节而产生关节功能紊乱症状, 但根据其全身表现在临床上不难作出鉴别诊断。

2 关节外疾病

2.1 非典型性面部神经痛

本病所产生的疼痛有时需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所致关节疼痛进行鉴别。本病疼痛特点为较弥散、深在、不易定位;与开口咀嚼运动无明显关系, 有时与情绪因素有关。其发作有的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如流泪、面颊潮红、鼻黏膜充血等。

2.2 三叉神经痛

第三支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可定位于颞下颌关节区, 这时常可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而致的关节区疼痛相混淆。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发作时间和部位, 以及有扳机点等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2.3 慢性鼻窦炎

可引起头痛, 有时可涉及关节区而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混淆。前组鼻窦炎多在前颌及鼻根部产生胀痛, 后组鼻窦炎则可引起头顶、颞部及后枕部的疼痛。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耳鼻喉科检查所见不难作出诊断。

2.4 耳源性疾病

颞下颌关节与外耳、中耳毗邻, 关系密切。某些耳源性疼痛可以涉及关节区。临床上最常见的为外耳道疖及中耳的急性炎症。偶可见有外耳道肿物所致的疼痛。此时, 仔细进行耳科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5 偏头痛

本病多见于女性, 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半侧头痛, 疼痛性质可为钝痛或刺痛、跳痛,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作前可有视觉症状、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情绪改变。发作时常有自主神经障碍的症状, 面色呈苍白色, 以后变得充血, 亦有流泪及流涎等现象。根据其典型的发作过程, 可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鉴别。

2.6 颈椎病

本病可引起颈、肩、背、耳后区及面侧部疼痛, 易引起误诊。但其所致颈肩痛多沿神经根放射, 疼痛与开口和咀嚼无关, 而常与颈部活动和头部姿态有关。有的患者可并发头晕、耳鸣或疼痛, 有的可有手的感觉和运动异常。颈椎X线片常可显示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异常改变, 有助于诊断。

2.7 癔病性牙关紧闭

多发生于女青年, 既往有癔病史, 有独特的性格特征。一般在发病前有精神刺激因素, 然后突然发生开口困难或牙关紧闭。此病用语言暗示或间接暗示治疗常能奏效。

2.8 破伤风牙关紧闭

本病一般均有外伤史, 先是由于闭口肌群少许紧张, 患者感到开口受限;继而由于强直性肌痉挛而呈牙关紧闭;同时还因表情肌的紧缩而形成特殊的“苦笑”面容。根据临床病史及发病特点, 应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的开口困难鉴别, 并应立即转诊进行紧急处理。

2.9 关节外肿瘤

某些关节外肿瘤亦可引起开口困难或牙关紧闭, 如颞下凹肿瘤、翼腭凹肿瘤、上颌窦后壁癌、鼻咽癌及腮腺深叶肿瘤等。

手术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后脱位1例 篇8

讨 论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口腔临床多发病之一。临床上以急性和复发性前脱位较常见, 后方脱位、上方脱位、侧方脱位比较少见, 尤其是颞下颌关节后方脱位罕见。与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相比, 前脱位常见于老年人及颞下颌关节紊乱者, 而后脱位常由急性外伤造成[1]。对于本例患者, 笔者推测, 在其下颌颏部着地时, 力量传导到颞下颌关节处, 造成颞下颌关节盘的前移位, 双侧髁状突越过颧弓根部, 卡入双侧外耳道中。发生此种现象, 应包括以下2个因素: (1) 颏部着地时, 力量足够大; (2) 患者较年轻, 下颌骨韧性较好。在受力的瞬间, 双侧髁状突距离增大, 但由于下颌骨韧性好, 不至于骨折。这种情况下, 才有可能发生颞下颌关节卡在外耳道而下颌骨依然完整。

由于为骨性阻挡, 传统的手法复位, 力量达不到要求;使用传统鸭嘴形开口器进行复位, 虽然力量足够大, 但由于骨性阻挡没有解除, 盲目加大力量, 易造成下颌骨髁状突的的损伤。术前进行详细讨论分析解除骨性阻挡的方法: (1) 经双侧耳屏前切口, 双侧髁状突同时向外侧用力, 扩大双侧髁状突的距离, 同时口内用传统鸭嘴形开口器复位; (2) 先截断下颌骨, 解除下颌骨的完整性, 然后将双侧髁状突恢复到原位, 再将下颌骨重新钛板固定, 术后颌间牵引固定。采用方案1, 在扩大双侧髁状突的距离的时候, 极易导致下颌骨的骨折, 故采取方案2, 方案2虽然为创伤性复位, 但术中无其他并发症, 安全性较高[2]。

患者颞下颌关节后脱位为外伤性, 在受伤的瞬间, 双侧关节盘双板区、关节囊及关节周围均有不同程度撕裂伤, 因此伤后给予制动2周, 以利于受伤组织恢复及下颌骨断端愈合。由于复位时, 受伤时间已超过48h, 术后局部给予物理治疗以促进组织恢复。2周后拆除颌间牵引, 进行系统性张口训练, 防止发生关节强直。开口练习时, 应注意开口器是放在两侧磨牙区而不是前牙区;且应左右交替练习, 以防咬牙合关系紊乱[3]。

颞下颌关节后脱位复位, 应仔细分析阻力来源, 切忌治疗时用力过猛过大, 防止复位时产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16-318.

[2]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0:244.

颞下颌关节强直 篇9

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

1.1 关节镜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应用

大西正俊[1]首次使用了针型关节镜检查TMD患者的关节腔内的炎性渗出、增生、粘连,以及关节盘移位,开创了关节镜在TMD诊断中的应用。曾融生等[2]在对28例TMD患者经行关节镜检查的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TMD患者镜检表现为:关节膜充血溃疡;关节腔内有絮状悬浮物;关节凹与关节盘间粘连;关节凹粗糙;关节盘病变充血。

1.2 X线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应用

这种检查技术根据每位被检查者髁突水平角、垂直角来调整X线中心线的垂直角和水平角,因而可以较准确地显示关节外1/3的关节间隙情况及关节结构的形态,但操作程序比较复杂。蒋振等[3]利用X线检查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和动度,有无关节骨性改变及关节盘的形态变化。在对280例TMD患者资料分析过程中,利用X线检查结果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资料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3 超声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应用

1.3.1 超声对咀嚼肌群的检测

TMD患者有各咀嚼肌的功能不协调、功能亢进和痉挛。甘业华等[4]发现80%的患者翼外肌呈水肿征象,患者表现为肌肉痛和触痛,咀嚼肌的无痛性肥大也是TMD患者的相关疾病。对TMD患者局部肌肉及软组织的检测,目前主要以MRI为主,超声技术的改进和高分辨力换能器的发展,使对骨骼肌肉系统超声的检查成为可能。正常咀嚼肌纵向扫查表现为均匀、多条细小平行的回声,横向成像显示较紊乱的分散于肌纤维间的细小回声,肌肉外周的明亮回声为结缔组织筋膜。应用超声技术还可实时动态记录咀嚼肌群的收缩活动,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1.3.2 超声对关节盘移位的诊断

Emshoff[5]对17位TMD患者的100个TMJ位置作了静态及动态超声扫查,分析关节盘-髁突关系,并与冠状、矢状MRI检查相比较,结果表明动态超声在检测有无盘移位方面是敏感的,作为廉价的无创检查手段,超声波检测是有明显优势的。

1.4 核磁共振(MRI)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应用

朱耀旻等[6]研究了MRI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发现在磁共振T1W1成像中:髁状突表面骨皮质为低信号的轮廓,即呈黑色,而髁状突内部骨髓质因富含脂肪显示为较高信号区域,即灰白色。富含脂肪的结缔组织也呈现出高信号区域。而由致密纤维软骨组成的关节盘则显示为一个低信号区域,其强度低于肌肉组织信号强度。但高于骨皮质信号强度,呈灰黑色,由于相邻组织产生的薄层高强度信号,而使关节盘的轮廓易于区别。正常情况下,闭口位时关节盘的双凹形状清晰可辨,开口位时髁状突和关节盘移至关节结节下方,但仍保持各自的信号强度,这样使关节盘的形态以及其与关节结节、群状突的位置都被精确显示。而髁突前移后的关节窝则被结缔组织充填,其信号比肌肉组织强,呈白色。

当在磁共振T2W1成像时,髁突骨皮质与关节结节骨皮质仍保持低强度信号,呈黑色。肌肉组织因含有水份仍显示灰白色,更有意义的是由于关节盘表面的滑液和关节盘所含水份使关节盘在成像时呈现灰白色。这样,位于髁突和关节结节之间的关节盘精确外形以及关节内积液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与盘之间有明显的信号区别,使得盘突关系可以精确量示。当关节盘发生移位时,磁共振成像不但能直观地显示其移位的位置,而且还能显示移位的程度以及关节盘的形态,不但对关节盘移位进行定性研究,而且对移位程度、关节盘形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同时对髁突形态、关节结节高度、厚度得出了精确的比较研究。

张志光等[7]比较研究了MRI与数字减影关节造影(DSA)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两种技术。对34例临床诊断为TMD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造影检查。认为MRI与DSA对TMJDS的诊断价值比较,共同点是对关节盘位置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MRI和DSA也有各自的优缺点。MRI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对关节盘后带、双板区以及盘的形态改变有极好的识别和定位能力,对人体无侵犯性损害。DSA能自动摄片,显示及记录减影图象,并能进行后期处理,使影像比普通X线造影更清晰,有快捷的实时显像及采集、贮存、重复再现功能。

1.5 指数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应用

1.5.1 评价颞下颌开口指数(Temporomandibular opening in-dex,TOI)

计算方法:TOI=(被动开口度-最大开口度)/(被动开口度+最大开口度)×100%。许跃等[8]研究了开口受限患者43例,其中咀嚼肌紊乱疾病患者25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18例,正常对照组30例。研究表明: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上下四分位数有部分重叠区域,两者TOI没有明确的界限,不适合作为两组患者的鉴别诊断依据;而肌功能紊乱组TOI 50%的数值分布在(11.11%,18.08%)内,分布区间与其余两组有明显的不同,TOI对肌功能紊乱造成的开口受限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1.5.2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Fricton指数)

秦霞南等[9]采用Fricton指数就武汉大学医学院2006~2008年在颞下颌关节门诊及住院部进行检查和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其影像学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1.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中医诊断

刘淑珍[10]认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诸病源候论》曰:“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成痹。”本病除先天、创伤等病因外,与风、寒、湿、热均有关系。

1.7 化学定量分析法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中医诊断的应用

常攀辉[11]在其硕士论文中建立了一种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TMD患者关节液中一氧化氮活性,观察关节上腔灌洗前后关节液中NO含量变化,了解NO在TM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揭示NO与TMD的关系。结果显示NO含量可以作为诊断TMD的一种方法。

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2.1 药物治疗

王尚云[12]采用复方氯唑沙宗联合多虑平治疗11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满意。复方氯唑沙宗是骨骼肌松弛剂氯唑沙宗和解热镇痛剂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氯唑沙宗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突触通道,阻断连接知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神经元,缓解骨骼肌紧张,解除肌肉痉挛,无镇静催眠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抑制前列腺素在脑内的合成,是一种具有中枢介导的镇痛剂。经药效学研究两者具有协同镇痛作用,可以使氯唑沙宗作用增强。多虑平片具有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催眠作用,适用于各种抑郁症及各类焦虑抑郁状态。本研究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确切,既可放松肌肉,又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借鉴。

代杰文等[13]探讨维生素B12注射治疗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临床应用,发现维生素B12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注射治疗具有见效快、效果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价格较、患者容易接受的优点,加之临床适应证选择以症状为主要依据,不过分强调临床分类,医生容易掌握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2 针灸推拿治疗

何彩云[14]将88例受试者分为针刺加推拿治疗组(45例)和药物治疗对照组(43例),治疗组穴取下关、听会、耳门、颊车、翳风、内关、三阴交、风池、肩井、合谷;对照组口服肠溶扶他林、阿司匹林。对比针刺加推拿与口服西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疗效。结果显示:针刺加推拿治疗,疗效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大多数病例在接受治疗4 d左右,有明显效果。针刺下关、颊车、听会,取其疏通局部经络,缓解咀嚼肌痉挛。通则不痛;针刺内关、三阴交,则取其安神、除烦、舒缓压力。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患侧局部,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营养,松解粘连,纠正局部错缝,从而起到滑利关节的作用;推拿合谷、风池、肩井、翳风,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治疗上针刺推拿结合,辨证取穴,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效果。

2.3 咬合板治疗法

孙梅[15]将36名TM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夜间戴用稳定咬合板的治疗组和未治疗的对照组,治疗10周,利用Fricton指数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稳定咬合板短期内治疗TMD患者的咀嚼痛和肌肉、关节的压痛效果较好。

2.4 新型治疗技术

林琼等[16]采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37例TMD患者,痊愈率达78.4%,有效率达97.3%,结果表明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TMD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并且半导体激光最突出的优点是无创伤、无痛苦、见效快、无副作用、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高龄及全身情况差的患者,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

任杰[17]对260例TMD患者行微波治疗和常规治疗的对比。认为微波治疗大大加快了治疗速度,是治疗TMD的一种简单、成本低、疗效好、患者易接受的好方法。

颞下颌关节强直 篇10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推拿治疗 神灯照射治疗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又称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以下简称TMD),并非指单一的疾病,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的总称。它包括有翼外肌功能亢进,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关节盘与骸状突相对移位,翼外肌痉挛,关节盘移位、脱出、穿孔、破裂,髁状突破坏等,统称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D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语言。本病发病率很高,每次发病与劳累、紧张、忧虑、寒冷有关,以弹响或疼痛、开口度小为主要表现。TMD的治疗首先应采取可边性的综合保守治疗,只有在可逆性的综合保守治疗失败后,才考虑不可逆性的非保守治疗。最初所有的治疗必须是保守、可逆和非侵入性的,这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治疗原则。近年来,笔者对该病患者采用推拿配合神灯与单纯神灯进行对比治疗,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治疗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其中右侧发病12例,左侧发病15例,双侧发病3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对照组:3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其中右侧发病16例,左侧发病13例,双侧发病2例;病程最短19天,最长2年。

两组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配,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1.2 诊断依据颞下颌关节局部及其周围疼痛、关节弹响、开口受限和开口型异常等主要症状中两种症状以上即可诊断TMD。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疼痛、关节有杂音等症状,并经X线摄片排除关节结构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穴:上关、下关、阿是穴、翳风、颊车、合谷。

推拿操作方法:(1)患者正坐(或侧卧位,患侧在上),医者点按患侧上关、下关、翳风、颊车、合谷等穴位。若是肌肉功能失调者,可在局部用一指禅推法,揉法和摩法,以舒筋活络、解痉止痛。(2)有半脱位者,可用摇揉、按等手法理筋整复。以右侧为例,患者正坐,医者以右手中、食二指(包有消毒纱布)伸人口腔内,向下扣住下颌骨。左手拇指压在骸突部,其余四指扶住下颌骨。一助手双手固定住患者头部。右手带住下颌骨作摇晃手法,使两侧颞颌关节松动。同时左手拇指在髁突部作揉捻动作。摇揉1分钟后,右手食中二指向前下方用力,令患者张大其口,拿出食中二指,迅速用右手掌托其下颌部,向后上方端提,同时让患者闭口,此时左手拇指将髁突向后上方挤按。下颌骨向左侧偏歪,咬合关节异常者,可在舒筋基础上,让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右手掌大鱼际按在患者右侧颞部和髁状突处,左手掌按左侧下颌部。令患者作张口和闭口运动,与此同时,医者两手相对挤按,即可将向左偏歪的下颌矫正,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其后,用神灯照射患部20分钟。每天治疗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只选择神灯操作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颞下颌关节运动正常,周围肌肉疼痛消失,弹响消失,开口度恢复正常(3.7cm)。咀嚼功能正常,无不适感;有效:临床症状未能全部消失,开口度接近正常,颞下颌关节活动频繁或大张口时有不适感;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45岁,教师,2005年11月23日到我科就诊。自诉左侧颞颌关节局部及其周围疼痛、关节弹响、开口受限6个月,伴有左侧颞颌关节周围肌肉疼痛、关节杂音,并经X线摄片排除关节结构器质性病变。曾作电针、神灯、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及服用西药消炎痛治疗未见效。诊断: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给予推拿配合神灯治疗2个疗程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5 讨论

上一篇:软件工程管理技术下一篇:高职生就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