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特色技术

2024-05-19

个性特色技术(精选十篇)

个性特色技术 篇1

现代运动训练中,个体化原理是最重要的训练理论之一,设计训练计划时,都必须按照队员的能力、潜质、学习特征以及从事的专项给予个别对待,使之优势因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我们本文讨论、研究的课题。

2 研究方法与目的

本文结合文献法,并与训练成果综合分析,试图讨论与论述发展运动员的优势因素,形成个人特色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3 分析与研究

3.1 蒙园情况介绍与分析

3.1.1 一般情况

蒙园,女, 1989年4月出生,身高1.65m, 2001年9月进入广西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队,师从短跑教练陈艳春,经过一年余的短跑专项训练,打下了较好的素质与速度基础,因短跑输送困难,于2003年5月转入跨栏组训练,学习跨栏技术,由于目标明确,训练对路,同年10月,参加广西第十届运动会,以14.18s获女子乙组100m栏冠军, 2004年8月参加在泉州举行的全国少年锦标赛,分别以14.23s和62.04s的成绩获100m栏、400m栏和综合素质三项冠军,由于身高等因素,无缘广西队。2004年9月转到上海市育才中学求学, 10月即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比赛,她极强的栏间节奏感、出色的比赛风格、良好的速度能力,引起了著名教练孙海平的注意。孙指导独具慧眼,不拘一格,招入门下。真谓名师出高徒,在孙指导教研组的精雕细刻下,蒙园如虎添翼,2006年5月在全国少年甲组比赛中,以13.63s的成绩一举攻克保持多年的100m栏全国少年纪录;7月到雅典参加世界中学生赛以13.81s的成绩勇取冠军,取得中国代表队两枚金牌之一,呈现较强的发展势头。

3.1.2 蒙园的个性优势因素

3.1.2.1 极强的栏间节奏感

蒙园的栏间节奏显示出个人独特的优势能力,她以极强的栏间节奏、快速的重心前移,在跨栏步技术尚属粗糙的情况下,表现出如下成绩(见表1)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付项的400 m栏并未进行专门训练,在全国赛中却能跑出62.04s而夺冠,并达一级运动员标准,说明了她在400 m栏项目中同样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节奏以及出色的速度能力。

3.1.2.2 良好的速度、力量天赋

蒙园经过一年余的短跑专项训练,打下了较好的素质和技术基础。 转组后经不断的加强与完善平跑的技术,成绩以及素质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3.1.2.3 优秀的拼搏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

蒙园目标明确,作风泼辣,对训练和比赛充满了渴望与激情,对技术充满了探索与求知,分外珍惜现在的训练机会与环境。总之,该生心中有“一把火”,激情总是溢于言表,是一位朝气蓬勃,永远追求的极具个性的少年运动员。此类非智力因素,对她今后运动训练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发作用。

3.2 蒙园个性特色技术的确立

3.2.1 技术与人的个体差异性原理

“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与训练状况等方面的原因,运动员在人体结构、神经类型,运动素质等方面都是有差异性的。因此在技术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在符合技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必须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去掌握技术,才有效地发挥其潜能”。

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运动员的技术风格的不同,个体差异训练的重点在于如何挖掘运动员的优势竞技能力。基于以上认识,确立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发挥速度优势,突出节奏特点,”使之克服身高不足,扬长避短,体现出速度、节奏的个性技术风格来。

3.2.2 运动员竞技能力补偿原理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补偿是指某种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弥补了某种能力发展不足”。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系统中的构成因素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不可变因素,无论如何训练,其功能都难以提高或只能维持原有水平,二是系统内的敏感因素,可塑性大,其功能可通过训练得以提高或通过训练有效地增强系统内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功能维持、加强并达到高水平的关键”。

根据竞技能力补偿原理的启示,设计了“速度、节奏”的技术训练思路,使之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运动员的优势因素,使“小个子”也能求“大发展”。

3.2.3 跨栏项目的制胜因素

3.2.3.1 速度优势因素

“跨栏是一项带障碍的短跑项目。在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在快速奔跑中快速地跨过十个栏架。因此,速度是短跨项目中影响其专项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孙海平指导清晰的揭示了短跨项目的特性,并明确其制胜因素之一是速度。在全年的训练安排中,短跑速度训练占了很大的比重,蒙园较高的速度能力为跨栏专项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3.2 良好的栏间节奏

“良好的节奏是跨栏项目的灵魂。”孙海平指导高度重视了良好的节奏能力的训练,并使之成为刘翔的制胜法宝。这种节奏能力是高水平的基础速度如何转化为专项速度的难点,涉及速度、力量、技术等因素,需要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二者的高度统一。这对跨栏项目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长期的多手段、多方法的磨合,才能收到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蒙园的速度优势因素,我们确立了训练的指导思想和个性技术:①良好的平跑技术与速度;②极强的栏间节奏风格,并使之达到最佳整合效果。

3.3 蒙园个性特色技术的形成与训练

根据蒙园的个性优势因素,我们在训练中侧重了如下几个方面,使运动员的优势竞技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与发展,为她的速度优势因素与短跨项目特性寻求一个最佳结合点。

3.3.1 高水平的速度是造就高水平短跨运动员的基础

速度是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在少年训练阶段尤为重要,我们将平跑速度提高的切入点定在技术的掌握上,这更符合基础训练的需要。我们的做法是:

3.3.1.1 技术优先原则

高度重视平跑技术的合理性,将技术意识的培养渗透于训练全过程,采用大量的技术训练手段,有针对性的解决平跑技术。蒙园的平跑速度在少年时期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准,得益于基础阶段短跑技术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在训练安排上,我们采用大量的技术组合手段,如: 专门练习+技术组合、专门素质+技术组合,使技术在此类组合中反复揉合,队员亦能从中加深理解和体会,促进了技术的掌握与突破,从而形成了“前摆积极、下压有力、节奏连贯、向前性好”的技术风格,并达到了较高的速度水平。

3.3.1.2 技术训练可控化

大量采用“可控速度”训练,使队员能在十分自如的情况下支配自己的动作,能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技术上,在常规手段的使用中,如加速跑、冲跑、跑海绵格、变速跑、往返跑,均强调了“可控速度”的训练要求, 使队员在此类练习中领会、掌握技术要点,同时此类可控速度的不断积累, 速度水平也得到自然增长。可控速度训练法对少年运动员合理技术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

3.3.1.3 关键部位的发力意识和训练

髋部技术直接影响平跑的速度,我们对髋部发力意识和动作效果作为训练的重点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们采用了大量的胶带、小沙袋、徒手等练习手段设计了一整套摆、伸、绕栏的组合练习,加强和改善队员的髋部力量。在手段的设计上,力求动作结构与跑、跨的技术相似,并与跑跨的技术结合起来练习,既提高了髋部素质的储备能力,又对髋部发力意识逐渐加深了理解,对髋部技术难点的突破是十分有益的。蒙园平跑技术髋部发力感觉较好,亦得益于此类练习的培养与训练。

3.3.1.4 突出速率因素

在短跨项目中步频的作用要大于步长,与栏间节奏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少年时期是步频发展的敏感期,重视快速频率训练,可对少年运动员神经系统产生良性的刺激,同时肌肉快速收缩能力、协调、放松能力的形成与加强,是今后快速频率发展的重要基础。

主要训练方法是: ①坐姿快速交换; ②原地高抬腿:低+中+高姿结合; ③快速上十下小台阶; ④快速高抬腿过海绵短格( 80cm~1m); ⑤变距海绵格。

3.3.2 极强的栏间节奏是蒙园个性技术的灵魂

跨栏技术复杂,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蒙园身高条件差,但速度力量的优势因素使她具备了建立快速、积极栏间节奏的基础。为此,我们将个性技术的突破点设计在“栏间节奏”上,使其平跑速度能力合理转化到专项速度之中,抓住了主攻方向与切入点,制订出一整套针对性极强,从易到难,从低到高,从短到长和变换组合等方法,对蒙园快速栏间节奏给予早期系统的诱导训练和系统的培养,从而建立极强的栏间节奏意识和能力,使其优势因素得到合理的开发,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逐步形成了极具个性特色的技术风格。

我们的具体方法是:

3.3.2.1 易——降低难度法

运动员入门训练时,不设栏障碍从而降低训练难度,有利于队员对栏间节奏的学习与体会。具体方法: ①海绵格变换节奏高抬腿跑,设3~5格海绵砖,距1.20m,然后自然跑进15m,再设3~5格,可设3个组合; ②快速三步过海绵栏,每栏距6.20~6.50m快速交换,快速节奏完成。

3.3.2.2 低——降低栏高法

降低栏高法消除了队员训练初期的心理作用,并提高了训练兴趣,更重要的是运动员能保持高速度跨越栏架,使上、下栏衔接流畅,从而帮助队员更易完成栏间的快速三步节奏要领。

具体的方法是:①放海绵栏练习;②放∧栏练习; ③放70cm栏练习; ④按1cm高度逐渐升高练习。

3.3.2.3 短——超短距离法

采用超短距离法,是迫使运动员在很短的距离内用快速频率完成栏间节奏,此类方法对运动员快速节奏及能力的培养以及意识的诱导均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具体的方法是:①设海绵栏练习:栏距6.20~6.50m;②设∧栏练习:距6.50~6.80m;③设70cm栏练习:栏距6.50~6.60~6.70~6.80;④设逐高栏练习:栏距6.80m~逐加10cm至7.20m。

3.3.2.4 变——变化组合法

变化组合法是将以上“易”、“低”、“短”的练习组合起来,将栏高、栏距的指标进行各种变化,使运动员通过从易到难,从低到高,从短到长的变化组合中,不断进行栏间快速节奏的磨合训练,是一种极具趣味而又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具体方法: ①海绵栏3栏+短距低栏3栏组合练习; ②短距低栏3栏+适宜栏距5栏组合练习; ③短距逐次加10cm至适宜距+栏高不变组合练习; ④栏高逐次升高1cm+栏距不变组合练习; ⑤栏高每轮次逐升高1cm至标准栏高+栏距每轮次加长10cm至适宜距组合练习。

3.3.3 加快过栏速度

合理的过栏技术对栏间节奏的完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量专门组合的练习亦形成了蒙园大胆攻栏的技术风格,虽然接触跨栏时间短,技术尚属粗糙,但这正是她的发展空间,在此不作重点论述。

3.3.4 快速节奏训练对全组的带动作用

广西队员以短跑见长,将短跑的优势因素与跨栏的快速节奏结合,同样收到可喜的成果。

注:张鸿培2006年7月二参亚洲青年锦标赛以14.08s获100m栏冠军, 个人本年度最好成绩为13.81s。

4 结论与建议

4.1 优势能力可弥补某些能力发展的不足,个体差异训练的重点在于如何挖掘运动员的优势竞技能力。

4.2 优势能力的发展必须符合项目的特性,极强的栏间节奏是蒙园速度优势因素与项目特性的最佳结合点。

4.3 对少年运动员进行早期系统的诱导训练,以形成发展优势因素的个性特色技术,是值得研究与讨论的课题。

摘要: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运动员的技术风格的不同,个体差异训练的重点在于如何挖掘运动员的优势竞技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对蒙园的训练设计中,确立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发挥速度优势,突出节奏特点”,使之克服身高不足,扬长避短,建立和体现出速度、节奏的个性特色技术,并成为蒙园技术的“闪光点”。

关键词:个性特色技术,建立优势因素,早期诱导训练,竞技能力补偿

参考文献

[1]俞樟炎.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J].全国运动训练高级讲习班讲义汇编,1999(6)

[2]刘大庆.等.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补偿途径[J].中国教练员,2000(2)

[3]孙海平.对短跨项目速度训练的体会[J].田径科技动态,2003(1)

霸气女性个性特色签名 篇2

2) 我们没有在一起,可是你却在我心最近的距离。

3) 我就像一个天气预报员,一直在猜自己的未来。

4) 给自己的嘴巴安上一把锁,不要试图讲出全部的想法

5) 爱情就像是一朵罂粟花,使人沉迷,难以自拔。

6) 我留下空白,那是我给你最后一次的对白。

7) 我总是有一种不同于同龄人甛燥女生的淡漠气质。

8) 我对你的隐身可见,换来你对我的视而不见。

9) 真的成熟的人抓一把盐往伤口撒,还微笑说不痛。

10) 我眼里有掉不完的泪,因为我心里有数不完的罪。

11) 那些笑话我的人,会成为我最大的笑话。

12) 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春天。

13) 我拒绝了所有青睐,只为等你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14) 幸福就是,在没钱的时候,在旧牛仔裤里发现皱皱的圆

创个性文化 建特色学校 篇3

一、师于专,乐于学,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外部保障措施的不尽完善以及农村教师个体的自身因素,农村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着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因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1.“专”修,求务实

要“专科”研修。在农村教育中,经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农村教师是全能的。为什么呢?由于专业教师的严重缺乏,使得一个教师必须兼职多科。这样又如何能让教师能潜心钻研自己的主课呢?又有怎样的精力来应付这多门功课呀?这些总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停留在表层,同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农村教育的发展也随之存在严重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没办法得到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逐渐趋于专业化,在当前的农村小学中,学生的数量已逐步减少,教师也趋于饱和。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在教师队伍中筛选出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再进行专业的培训。这样既解决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让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地发展。

2.“乐”学,善于学

我们正步入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发展与变革成为时代的主题,学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从摇篮到坟墓”、与人类相伴始终的过程。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学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殿堂,无疑应当更加重视学习、认识学习,重建学习的文化。教师的学习既要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要合乎“在职”、“成人”的特点,应当说,教师有效的学习是有条件的。

3.创“新”,求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农村小学教师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一定意义上来说,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执行标准的教书匠水平,他们只是在单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充当了“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具有创新意识。教育研究对于他们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更谈不上进行教育研究了。记得当年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南安时,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上,就有听到一些声音:“这种课怎么上,学生活了,却乱成一团糟”;“这要多少教具,教师不给累死才怪。”“那一堂课得花多少时间呀?”……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新课程的真正理念是什么?也充分体现出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二、书为侣,人为本,特色发展

近年来,农村企业地迅速发展,外来工增多,外来工子女也随之增多,我校的外来工子女占全校的三分之二,这些外来工子女在行为习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习习惯不好,品德行为不良,心理素质差等。再加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俗、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区别,知识基础又参差不齐,因此,学校有义务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1.“书香”溢满校园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寻找挖掘校园文化特色,让校园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逐步让校园成为书香校园。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读书活动标语、名人名言、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让师生在每时每处都感受到这种读书的氛围。并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图书。要做好新增图书及时上架与推荐介绍工作,建立并完善班级图书角;要建好班级图书角,不断扩充数量,逐步完善管理,发挥其补充作用。

2.勾起“读”瘾,乐于“读”

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增加知识,愉悦身心。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学校读书活动的重要目标。本学年我校启动的是晨读和午读这两项内容。晨诵,就是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和现当代优秀散文、诗歌。“午读”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包括优秀儿童读物、报刊和杂志等。

3.搭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为每个师生搭建成长的平台”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建书香校园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喜的平台,而举办一些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些展示的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将会激发学生的自信,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燃起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是一种生活习惯”的理念。

重庆城市个性特色塑造 篇4

1 城市个性建设的一般理论依据

1.1 城市个性的涵义

城市个性就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特征。城市个性可以定义为:城市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由区域特定地点上的某一个或几个具有“比较优势” 的自然或人文要素属性特征开始,通过区域竞争等相互作用逐步强化并固结在城市内部而区别于其他城市所独有的城市形象识别体系。它包括稳定性、渊源性、空间性、识别性、内在性五个方面[1]。

1.2 城市个性表现途径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论众多,而认识研究与引导城市形体形象——景观建设最有效的理论方法依然是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原理。他通过对3个美国城市的城市居民进行访问,获取他们对城市物质环境的意象,并通过分析访问结果,总结出影响城市意象的物质形态可以归纳为5种要素——标志物、边界、道路、节点、区域[2]。

标志物通常是一个定义简单的有形物体,比如建筑、店铺或山峦,也就是在许多可能元素中挑选出一个突出元素。标志物经常被用作确定身份或结构的线索,随着人们对旅程的逐渐熟悉,对标志物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边界是线性要素,是两个部分的边界线,比如海岸、铁路线的分割,开发用地的边界、围墙以及城市在水边或是城墙边的轮廓线。

道路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者潜在的移动通道。可以是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或铁路线。对许多人来说,它是意象中的主导元素。

节点是在城市中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比如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站,道路的交叉或汇聚点,街角的集散地等。

区域是城市内中等以上的分区。它可能包括多种多样的组成部分,比如空间、建筑形式、标志、居民、地形等。

要素之间的联系。构成城市物质环境的5类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3]。区域由节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地互相重叠穿插。

在塑造重庆城市个性时,着重于对这5个要素进行分析,并根据重庆城市的特点对此5种要素进行塑造,由于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可以通过对它们的塑造来显现整个城市的个性。

2 重庆城市个性塑造的基础条件分析

2.1 历史文化方面

重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曾是巴国的首府[4]。抗日战争期间是国民政府的陪都。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悠久的历史,是重庆独一无二的优势和特点,是前人留给城市的重要遗产,是其他城市无法重复、无法拷贝的,值得传承其固有特色,汲取历史和文化的营养,塑造重庆独一无二的城市个性。

2.2 自然地理方面

重庆主城区分布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及其附近河谷地带,界于缙云山与明月山之间,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夹两江、拥群山,山清水秀,风景独特,全城依山而构,临江而筑,市内坡峭路陡,楼房重叠错落,鳞次栉比,山、水、城融为一体,素以美丽的“山城”著称于世。因此,可以利用重庆的山城、水都这一特点来打造重庆的活力。

2.3 发展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已成为我国特大城市之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和科教实力,在我国中西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样辉煌的历史发展历程,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记忆,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加强保护、合理利用,使之与现代文明相辉映[5]。

重庆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已投资1770亿元来建设城市主城区。其中有:主城新建13个广场,进行城中村改造,居住区整治,城市绿化,增加绿地面积,进行干道整治。使重庆在面貌上与“直辖”称谓名副其实,和京、津、沪比肩而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有利于重庆城市个性的塑造。

从标志物、边界、道路、节点、区域5个方面,通过点、线、面的结构顺序来阐述如何塑造重庆城市的活力。

3 重庆城市个性塑造

3.1 以城市标志物塑造城市个性

世界上许多名城,其杰出的雕塑和标志性个体建筑,几乎成了城市的代名词。纽约的“自由女神”、哥本哈根的“海的女儿”、平壤的“千里马雕塑”等均为这些城市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和无尽的艺术魅力[6]。

保护原有标志性建筑,如:重庆抗战遗址,解放碑,直辖时修建的人民广场,标志重庆走出国门,迈向国际而修建的国际会展中心,除此之外,可以在重庆统一战线60周年时修建一座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一个能够体现重庆山城文化的棒棒军雕塑等。这些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物,是重庆发展的印记,体现了重庆在建筑上的发展进步,也体现了重庆独一无二的历史发展进程,向人们展示了以一个不断进步、发展着的重庆。

3.2 依托城市边界要素塑造城市个性

重庆是一座山地立体城市,主城区分布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及其附近河谷地带,界于缙云山与明月山之间,全城依山而构,临江而筑,边界突出,结构鲜明。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通过在山地的边界面——山麓地带栽植植物来区分山地区与建成区。在划定山麓地带的时候,应因地制宜,依托重庆地貌来灵活取势,结合城市的动感这一特征,制定一条充满活力的山麓带。

在重庆,两江奔腾而过,水际线及其附近的滨江地带无疑成为地域间的边界线。近年来,随着滨江旅游的蓬勃发展,滨江地带已成为展示城市特色的一个窗口,因此,可以通过打造滨江旅游风情带来展现重庆城市的活力。

3.3 以道路要素塑造城市个性

受自然条件约束,重庆城市道路的建设无法像平原城市那样统一规划,只能因地制宜,依势而建,这也造就了城市道路的独特魅力——动感十足。以道路为要素,塑造重庆城市个性,主要有以下方式。

3.3.1 依托地形条件,顺势建设道路

重庆的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坡地面积广,因此依势建设的道路也会高低起伏、绵延曲折,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波浪线在城市中绵延,给人以动态感受。

3.3.2 通过道路景观,展现城市个性

道路景观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窗口。因此可以通过在路旁设计一些具有动感活力因素的景观来体现重庆的个性。例如:建立一些高度落差较大的建筑,利用建筑高度的起伏变化来彰显城市的跳跃。在不同路段设立不同颜色的路灯,给人们在行驶时带来灯光变幻的动感,彰显出城市的活力。

3.4 以城市节点体现城市个性

城市的节点是城市中道路汇集点,是城市人类活动集中、人群集聚的地点,如广场、街道[7]。对重庆而言,城市节点主要为道路节点。

重庆的道路错综复杂,道路间的交叉点较多,因此,在塑造城市个性时,要选择人口密集度较高,道路辐射较广的节点——广场来进行打造。根据各行政区的特点,利用广场来展示重庆魅力,例如:用渝中区的广场来展示重庆历史文化,彰显商业文化;江北区广场,与现有的观音桥商业中心功能结合,彰显“都市绿洲”特色;沙坪坝区广场,结合规划绿地公园建设,成为大学城风貌的展示舞台;南岸区广场,塑造居民观看渝中半岛与江北嘴的观景平台等。这些功能各异的广场展示了重庆的丰富多彩,体现城市活力。

3.5 以城市区域要素打造城市个性

重庆城市区域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这些区域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个城市的景观。

在商业中心设立一些大型平面广告。比如:在商业繁华区播放利用蒙太奇手法制作的标志城市发展历程的画面,跨越时空地展示重庆城市的发展变化。

住宅区以丰富居民休闲文化为主题,塑造城市个性。丰富居民日常活动,提高住宅区饮食文化。

打造以高科技为引领的朝阳产业为重点,塑造城市产业发展的活力。重庆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产业占的比重较大[8]。对这些传统企业,要输入高新技术,增加传统企业的科技含量,是塑造重庆城市活力的主要内容之一。

历史文化区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打造城市个性的内涵,对于历史文化区,我们在不影响保护的情况下,开发旅游,尤其是抗战遗址的旅游开发,人们通过旅游可深切了解到重庆人民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发扬重庆文化中的开创精神、开放胸怀、敢为人先的胆略。从文化方面彰显城市的活力[5]。

4 总结

分析了重庆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和发展政策,根据城市个性的理论与表现途径,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为基础,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标志物、边界、道路、节点、区域5个方面分别阐述,该如何塑造重庆的城市个性,彰显城市活力。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现象较为严重。城市缺乏特色,将导致城市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阻碍城市发展。在此背景下,分析了重庆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发展建设,依据城市个性塑造的一般理论方法,分别从标志物、边界、道路、节点、区域5个方面阐述了重庆如何塑造自己的城市个性,彰显城市活力。

关键词:重庆,城市个性,个性塑造

参考文献

[1]宋学勇,程道平.城市个性定义初探[J].工会论坛,2008,14(1):139.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董晓峰,李祥源.城市形象建设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4]蓝勇,曾小勇.巴渝历史沿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5]钱永波.论镇江的城市个性[J].镇江高专学报,2005,18(2):18.

[6]雷大勇.培养现代城市的个性[J].天中学刊,2005,20(5):71.

[7]陈义,周波,陈春华.从城市意象的角度对成都平乐古镇景观意象的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报,2010,38(5):2699.

男生特色个性霸气签名 篇5

2) 全世界都那么融洽,唯独我,格格不入。

3) 老板,有没有可乐?给我拿瓶雪碧

4) 没有你,天好蓝,草好绿,连神经病都变聪明了!

5) 不求门当户对,只求感觉到位。

6) 他说今年的冬天带我去水库喝红酒,好奇怪

7) 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冬季的阴天,

8) 如果爱可以重来、我可以为你放弃一切。

9) 其实,每段签名都记录着一段珍贵回忆

10) 不帅你报警,我就是来坐免费的车子的....

11) 一些事只配当回忆 一些人只能做过客。

12) 街口太多的情侣,我们始终回不到从前

13) 我还爱你 只不过少了非要在一起的执着.

14) 没人给你台阶下,还是自己搬把椅子吧。

15)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

16) 骗自己很难,但骗习惯了就容易多了。

17) 大起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18) 别念书了;太难了!做豆腐吧!做豆腐最保险;

19) 我兄弟对女人的态度: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20) 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能上吊的梁。

21) 对不起,你回来晚了,我不可能再跟你走了。

22) 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回来,趁我还没心死之前回来。

23) 以后想去海边, 和自己爱的人一起聆听潮起潮落的声音

24)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是因为拥有时感觉不到失去的痛、

25) 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26) 分开快一年了 ,我每天都在想你 ,原来爱真的可以深入骨髓。

27) 每次醉酒 就会想起你 那模样我忘不掉虽然只是一面

28) 一条简单的说说,它承载着许多种心情,你是否也曾有过呢?

29) 能让你在乎的不是我,我却自以为是的认为是我.

突出语文特色 尽显学生个性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课堂语言怎样运用才能受到预期的效果呢?

一、感情充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就要运用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巧妙引导,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教师的指导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比如:在教《老王》时,开头是这样设计的:

人心与人心的关系就好像人与一座山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就会以“我爱你”来回应你。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爱心帮助、关心别人。这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尤其当我们遇到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时,就更应该伸出手来帮助他们。作家杨绛的叙事散文《老王》通过写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向我们诠释了这一主题。

教师应好处的把握感情的流量,触发激起学生的求职欲为标准,以自己“灼人”的力量,收到感人的效果。

二、点播启发,语言富有激励性。

鲁迅曾说过“音美以感耳”这样一句话。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使人感动,听起来入耳,要收到音美之效。语文教师要用语言去打动学生,这就需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情感与激情,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去接受知识,得到启发。教师的一句点拨话语有时能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之言,有时能让学生终身铭记。要做到这些,关键教师要情真。情语动人,既可以策人奋发,又可以催人泪下,这应是教师口语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幽默风趣,活跃课堂气氛

趣味和幽默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臂。它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也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课堂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就会问:“别人吃过的甘蔗你还会捡起来嚼吗?”或者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学生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教师用幽默而富有情趣的语言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愉悦,而且使课堂充满活力。

四、抑扬顿挫,语感优美,富有节奏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错落,语速适中,快慢得体,语感优美,富有节奏。也就是说要避免平淡而无谓的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地絮絮叨叨,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与课本内容相一致。且忌言语平平淡淡,节奏平平缓缓,让人昏昏欲睡,听者黯然无味。语调该高的时候一定“高耸入云”,该低的时候一定要“跌如低谷”,错落而有致,起伏而不。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诵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示范诵读时都能注意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题喜则声调昂扬,主题悲则语气沉婉,再辅以适宜的技巧,自有一番抑扬顿挫。老师的示范诵读能够赢得一片敬佩的掌声,便也不奇怪了,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五、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各有不同、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学生,是一个个信息复杂的小世界,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或条理清楚连贯,或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或语气庄重,或语气平和。总之,必须做到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

品味穆青新闻语言的个性特色 篇7

看似平常的奇崛精警

穆青是一个记者, 也是一位语言大师, 看似平常而又奇崛精警是他语言最突出的特点。他植根人民, 深入基层, 文风朴实, 语言通俗, 生动感人。穆青作品中的引语, 有的是生动的比喻, 如“干部不领, 水牛掉井”, “光棍村”、“冒失队长”等;有的是形象的民谚和顺口溜, 如在实行大包干前集体经济的财务被群众说成是“糊涂病, 糊涂神, 糊涂糨糊一大盆”;这些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语言如果不经记者深入现场采访, 是写不出来的。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 许多语言令人过目不忘, 成为名言警句, 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等话, 朴实无华而富有哲理, 折射出主人公思想的光辉。

穆青具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他的叙述语言, 以一当十, 概括力极强。如《抢财神》中对“财神”刘凤理着墨不多, 仅用“他到哪个队哪个队的棉花就增产, 而且一倍两倍地往上翻, 社员很快就富起来”这样一句话就把一个“活财神”身上的价值点了出来。文章在对农民们如何争抢“财神”的叙述上, 则重点着墨, 写得生动有趣。穆青把农民抢“财神”、抢“财神婆”、抢“财神”的铺盖、抢“财神徒弟”等行为和情节描写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让读者在这些生动的叙述描写中体味到农民的淳朴形象和对科技人才的渴求。

用多种手段表现人物

为避免冗长沉闷的叙述, 穆青善于把描写和叙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篇有这样一段文字:“1962年冬天, 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 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 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 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 枯草在寒风中抖动。”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这样的叙述和描写,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写出了焦裕禄“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特定历史背景。通过细节描摹, 刻画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也是穆青常用的表现方法。凡是读过写焦裕禄长篇通讯的人, 都不会忘怀焦裕禄的那把椅子, 以及他在一个大雪封门的夜晚去看望两位孤苦无靠的老人等细节。正是这些感人肺腑的细节, 使焦裕禄的形象得以在神州大地屹立。

穆青提倡用散文手法写新闻, 他的不少作品情景交融, 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从此, 树影斑驳的村道上, 人们每天都看见吴吉昌弯着残废的手, 拖着打伤的腿, 艰难地跪在地上打扫。人们记得, 这街道两旁的白杨树, 还是几年前吴吉昌领回来的奖品……如今, 这些白杨树已经有碗口粗了, 可是, 为全村赢得这些荣誉的人, 却受到这样的折磨。白杨树迎风呼号, 那是为老汉呜咽, 还是为这不平而愤怒?!”作者把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既有悲愤的诗情, 又有苍凉的画意, 扣人心弦, 发人深省。再看《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中是如何描写主人公潘从正的:“为了绿化荒沙, 二十年来老人抛家离舍, 从住地窨子起, 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风沙, 吓他不跑;断粮, 逼他不走;有病, 他不肯离开;老了, 他不享清福, 这不由得使我联想起在风口织网的蜘蛛, 狂风把网撕破了, 它们仍然继续织下去;一次, 再次, 三次, 生命不息, 吐丝不止……”这段文字, 给人以情趣之美和读后的愉悦, 令许多读者赞叹不已。

人物语言个性化

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社会生活中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由于人的身份、地位、教养等方面的不同, 就形成了人的不同个性特征。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是指新闻作品中所报道人物的语言, 包括对话、独白等是人物思想、感情、气质、性格的具体表现。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不能千人一腔, 也不能人为编造。穆青下工夫锤炼语言, 在人物个性化方面, 表现十分突出。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 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 埋在沙堆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段话反映出焦裕禄一心想把沙丘治好的理想愿望, 符合他坚强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符合焦裕禄这位灾区县委书记的身份, 符合他即将离开人世时的特定心情。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吴吉昌反复考虑了很久, 决定离家出走。他对老伴说:“这里不让搞, 就到外地去, 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革命, 沟死沟埋, 路死插牌, 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这段平实朴素的语言, 铸成冷寂的画面, 产生出巨大的张力, 体现了吴吉昌作为一个农民科学家的性格特征, 也体现了他哪怕是死, 也要搞实验、搞科研的科学痴迷精神和献身精神, 这段农村化、通俗化的语言, 出自吴吉昌这位农民科学家之口, 非常贴切自然, 如果那些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说出这样的话, 就显得不可思议。再如《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中:老汉暴跳如雷, 推了老伴一拳大声嚷嚷:“你懂什么?他毁, 俺栽, 他再毁, 俺再栽, 俺要做给大伙儿看, 到底谁正确。”短短一句话, 就活画出潘从正的“老坚决”个性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性特色技术 篇8

一、设计教学个性的思路

思路要新颖, 就要别出心裁, 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 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 给课堂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 不束缚于名人模式, 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 更可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 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的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 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说个性的话, 说自由的话, 讲真实的事, 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 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 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 就是让学生自由地抒发, 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 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寻求教学个性的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 而在于导“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 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 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 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 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 必须有生动、精彩的另一面。引人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 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境之中, 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个性的理解, 由此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 教学上要“运其才智, 相机诱导, 体悟传神, 发展个性”。也就是说运用教师的才智, 发展学生的才智, 以个性培养个性, 以情感增进情感。

三、塑造教学个性的方法

教学的个性, 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 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 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 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 以及生生交流, 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 触发思想火花, 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 不迷信权威, 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 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教学的空间, 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 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 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走上社会, 开拓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四、展现教学个性化的品位

教学起点高, 手法新, 品位高, 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 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个性化的教师成功之路, 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关键所在。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因此, 高品位的个性化教学, 一是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 师生彼此尊重, 教学相长。没有平等, 就没有尊重, 更无从谈起发展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 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表率的人格品位;二是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甚至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展开师生的情感交流, 活跃课堂气氛, 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合作学习是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品位高的个性教学艺术还要求教师善于结合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问题的多样化, 以及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 去参与讨论和辩论, 在充分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基础上, 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 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略论汪曾祺散文的个性特色 篇9

应该说:汪曾祺的散文就是他的气质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下产生的。翻开他的散文集, 我们可以发现编者也是有意将其散文分类放置的。大概可分吃食类、玩物类、民俗类、游玩类、忆人写事类这几种。就像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集《蒲桥集》的内容简介中所写:“……有集诸篇, 忆人集, 写风景, 谈文化, 述掌故兼及草木鱼虫, 瓜果事物……”大致如此了。

无论是哪一类, 所叙之物, 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了。可在汪曾祺的笔下, 这大俗之物却让人感觉到了大雅。例如写鸭蛋:“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 发粉, 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外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吱一红油冒出来了。”笔调平淡却亲切细腻, 让人觉得吃咸鸭蛋是有讲究, 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生活情趣, 这便是俗中见雅。又如《葡萄月令》中从一月写到十二月, 不紧不慢地叙写了葡萄的十二个月, 他笔下的葡萄不仅仅是一种吃食的水果, 更像是一位老朋友。正是在这种闲话家常的氛围中俗物褪去它物质的外表, 在精神上内化成一种情调, 这种情调在作者的营造下自然而又亲切, 平淡而又优雅, 让人们在体味中感受到了平和优美, 这就是大雅。从美学角度看, 这是一种平和优雅的美, 虽不及崇高的美所带来的激情与冲击, 但却迎合了这个激情淡出的时代。人们从他的散文中获得美感, 寻得慰藉。显而易见, 汪曾祺的气质是适合叙闲的, 也只能叙闲, 传统文化在影响他气质形成的同时又使他自觉地继承了这一审美取向。这种交织让他的文字俗中见雅, 在取材上, 也正是他获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汪曾祺在取材上选择了日常生活的平淡事物, 即俗事, 却在俗的物质世界里定下了雅的情调。而直接营造的工具便是他的语言。他独具风格的语言在营造雅境的同时本身也是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了他的散文, 使之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显然, 汪曾祺的语言风格与他的话语内容是非常协调的, 而这种风格就表现在语言的温柔敦厚、高雅淡远, 在有限中营造了无限。

总体而言, 汪曾祺的语言简约而生动, 古朴而高雅, 时若涓涓流水, 不动声色却流入你的心田;时若一壶清茶, 啜一小口, 余香绕齿。那么这种“闲”的无限性的语言的艺术张力是如何表现的呢?

1. 语言的诗化。

想用白话文写出诗化的言语, 营造诗化的氛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要做到这点, 古典文学的修养、古文语言的吸收是必需的。汪曾祺具备了这一条件并进行了“汪曾祺式”的处理。总的来说, 他散文的语言短句居多, 句与句之间跨度很大, 经常几字为一句, 这使得他的语言逻辑性不强, 带着一种散漫的主体意识。如《天山行色》第五篇《伊犁河》:“人间无水不朝东, 伊犁河水向西流。……在河边小作盘桓。使我惊奇的是河边长满常所熟悉的水乡植物。芦苇、蒲草, 蒲草甚高, 高过人头。”这段文字跳跃性就很大, 作者在意识的流动中营造了诗化的氛围。

2. 语言的平淡敦厚, 在平和缓慢中见悠云野鹤。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把内心到达的一种平和状态当作是一种高的境界, 要达到平和, 须冥思。冥思须静, 而静的获得须走出社会, 走入山水田园, 所以中国有一种特别的人群叫“隐士”。隐士写出的文章便也带了“静虚”的东西, 因此内心的平和淡远带来的文字大概是“竹篱茅舍、小桥流水”, 若想读到惊天动地、汹涌澎湃是不可能了。但是若以为写出质朴平和的语言是一件容易的事便大错特错了。要在质朴平淡中现“闲”的内涵是困难的, 汪曾祺做到了。如《泡茶馆》里有这样一段:“有一个姓陆的同学, 是一个怪人……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脸刷牙, 然后坐下来, 泡一碗茶, 吃两个烧饼, 看书, 一直到中午, 起身出去吃午饭。吃了饭, 又是一碗茶, 直到吃晚饭, 晚饭后, 又是一碗, 直到街上灯火阑珊, 才挟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这段文字是质朴极到了, 不懂的人若认为它是段流水帐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整个一段就是写陆同学喝茶、吃饭、睡觉, 似乎觉得很啰嗦可笑, 可是在叨叨絮絮中, 用一种不带表, 温和平淡的语调叙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对陆同学的“泡馆”功夫是佩服的。

汪曾祺的这一文风是与他的创造思想、审美取向密不可分的。本身带有闲者味道的语言在某种氛围的浸泡中冲出了语言的单一平面, 在遐想上有了更大的空间。造成这种氛围的便是叙“闲”之情。

不可否认, 江曾祺的散文是找不到任何激情的, 但是如果连任何情感也读不到, 那便是我们的愚钝了。因为汪曾祺摒弃了激情, 却重拾了中国传统中一个古老而有生命的美学命题, 那便是“感动”。他总是温情脉脉地抒写着他所钟情的人、事、物, 对什么都保持着一份“感动”, 用他自己的话说, 他是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那么这种感动是如何融入他的散文作品, 又如何在审美和人生哲学中最终完成了他追求“闲”的理想之路呢?我们至少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寻得得蛛丝马迹。

1. 感动于人, 浓郁的士大夫情结。

在他缓慢和平淡的笔端中, 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的人格理想, 看见了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忧国忧民精神不正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一个追求吗?我们常常把这类人叫做“士大夫”, 进则忧国忧民、兼济苍生, 退则寄情于山水、淡薄名利。两种状态的把握以至达到一种理想的结果不正是中国文人追求的“闲”的境界吗?江曾祺处于一个令文人尴尬的商品经济时代, 他的个人气质与性格决定了淡泊的生活取向。在这样一个时代, 汪曾祺的散文都似乎尽量在冲淡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 在淡化人们对于物欲横流的世界的诱惑, 在回避着人们对于钱、权欲的追逐。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这样一个文化的缝隙中, 他想到了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身上打了一个洞, 流出的营养滋润了他, 成就了他, 可见他是很有意识地去继承传统文化的, 或许那些东西亦平静了他的心。

2. 感动于生命。

古往今来, 千古风流人物在成就自己辉煌一生的同时, 却对“生死”问题耿耿于怀, 帝王们孜孜不倦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文人们默默感叹弹指一挥间白发苍苍。时间的无情流逝, 人的“生与死”的思考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的古老的母题。那么汪曾祺是怎样来回答自己的呢?仍是“感动”。

儒家认为“死”并不可怕, 但在“生”中应该有所为。孔子说:“未知生, 焉知死。”“朝闻道, 夕死可矣。”在看来, 只有明白了生的意义, 死就无可惧了, 这正是从生的自觉中消除死的恐惧, 从死的自觉中体会生的意义。或许汪曾祺正是明白了儒家解释死生的真谛, 他从不回避生死问题, 相反, 谈之亦如谈吃饭谈睡觉, 一样的从容, 一样的豁达。或许正是他对“生命”抱着一种感动, 因此他觉得活着就是好的, 活着就应该快乐着。生病、老去、死亡是无可避免的, 因此要在活着的每一天感受活着的幸福, 他在这种感动中形成了对生老病死的洒脱豁达的态度。在他的《对口》、《牙疼》、《疟病》等“旧病杂忆”散文中, 可以看到他对于疾病是很乐天的。

显然, 汪曾祺对于人生看得如此通脱和深入, 既是他知心所性, 又是他心境趋于中正和平所使然, 这种对生命以静制动的心态不正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虚静”的一种境界吗?他对生命的这份知性, 这份自适, 这份淡然, 使他从心境上真正走上了“闲”之路。

综上所述, 汪曾祺散文动人独到之处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和有机继承。他从生活中、文学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从而从他的笔端流出来的都是传统美感的动人篇章。他用自己的笔连接了中国散文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追求传统中“闲”之境后的这一审美精神在散文中的断层, 再次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美闪烁在当代散文中。

摘要:汪曾祺将传统文化融入散文中, 形成了轻淡闲适的风格。他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机统一地融进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本文分析了汪曾祺散文的个性特点, 它的动人独到之处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和有机继承。

谈小学语文“个性化特色作业设计” 篇10

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好作业呢?如何以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有效性,使学生在语文作业中提高能力和发展个性,使学习更加快乐,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个性化特色作业的含义

个性化特色作业是依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自编或寻找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而进行的作业练习活动。个性化思维作业突破了传统作业的窠臼,免除学生机械式抄写的痛苦,达到借作业练习来增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个性化特色作业的特点

1.个性化特色作业讲究趣味性。机械重复、单调的作业,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内容、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跃跃欲试。如通过“古诗文配画”“字谜识字”“灯谜识字”“漫画猜成语”“经典文章佳段感悟”等形式,使学生做起来更有兴趣,更快乐。

2.个性化特色作业设计应注意层次性。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看图画识字适合低年级学生,如字谜和灯谜识字就适合中年级学生,经典文章佳句积累适合高年级学生。

3.个性化特色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有的作业就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4.个性化特色作业设计渗透开放性。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个性化特色作业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对未知好奇的天性,这种天性如果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被强化,那么学生将会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遵循趣味性的原则,让学生在玩耍或日常交流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增长语文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开发潜能,习得方法,掌握规律。学生必须通过分析、比较、联想和想象,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综合建构才能完成“个性化作业”,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传统作业往往是命令学生做作业,单调、机械、呆板。个性化特色作业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出现。如将“根据拼音写词语”改变为“拼音乐园”,将“组词”改写成“找朋友”,将作文改成“我是小作家”,将“改错”改成“小小医生”,将“连线”改为“拉拉手”,等等。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洋溢着童真,散发着温馨,体现了人文性。通过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做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四、个性化特色作业的表现形式

个性化特色作业包括感悟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想象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等等。

1.拓展性作业。此类作业是由文本所引发的相关知识的链接。比如,与文本有关的诗词名句、故事、正例、反例的类举。拓展性作业可分为课外阅读类、资料收集类、广告宣传类、续编故事类、展开想象类五类。它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提高。

2.想象性作业。个性化特色作业体现想象性,首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的特点,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应尽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主动创造。其次,创设情景体验,创设创造的氛围,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发现、思考、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跨学科作业。跨学科作业是通过图画、连环画、漫画、图表或其他形式反映个性化阅读。跨学科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是新课程理念转变为可操作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

4.开放性作业。从作业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上看,开放性作业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习题,往往具有多种解法,或者有多种可能的答案,所以称之为开放性习题。

上一篇:美丽的喷泉下一篇:《机电系统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