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

2024-04-24

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精选8篇)

篇1: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1.常用推拿方法 揉脾经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减退、黄疸等。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揉肺经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00~300次。

揉板门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位置:手掌的大鱼际平面(见图1)。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端按揉小儿大鱼际100~300次。

摩腹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位置:腹部。

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规律地移动的方法,称摩法。摩3~5分钟。

推七节骨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位置: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处(见图2)。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桡侧面或示指、中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100~300次。向上推为推上七节骨;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

揉足三里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痿软无力等。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见图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位置:背脊正中旁开1寸,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椎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腑脏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是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2.推拿注意事项

操作前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润肤油等介质;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3.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

大便干

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腹泻

揉脾经、摩腹、推上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食欲减退 揉脾经、揉板门、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腹胀

推脾经、摩腹、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

夜寐不安

摩腹、揉足三里、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

出汗多

揉肺经、揉脾经、捏脊。宜在饭前进行。

反复感冒

推肺经、捏足三里、捏脊。宜在饭前进行。

尿床

捏足三里、推上七节、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附注释:

(1)“四诊合参”概念: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为准确辨病证提供依据的中医诊断原则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调查了解疾病四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关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是“四诊合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做主正确的判断。

(2)“五迟五软”的概念: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临床症状为:a: 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出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b: 小二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涟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五迟、五软之症见一、二症者,应建议转诊。

篇2: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

创建中医特色的优生干预模式

长春市生殖健康中心医院

2010年5月

我们按照“情牵新生命—优生优育促进工程”的部署,从探索多样化服务,为基层解决深层次服务问题,满足群众需求入手,在大胆探索中医关于优生优育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我国传统医学优势,探索构建了集孕前期体质辨识、起居调摄、中药调理以及新生儿健康调节等为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优生优育的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我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服务领域

一、科学论证,发挥中医优生优育的优势

中医优生优育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早在公元前12世纪,中医就提出“取妻不取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番”观点。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马王堆汉墓帛书《胎产学》,成书约为战国初期,其主要内容为优生,尽管短短数百字,却蕴含了孕前、孕期起居、饮食、精神、胎教、用药等丰富的优生学思想。中医理论历来强调“上工治未病”,重视健康无病状态时的“预防为主”思想。《素问.序》中指出医学的目的和调治的最高境界是“消患于未兆”。由于出生缺陷发生所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且不可逆,中医从“治未病”思想出发,强调优生是减少和降低出生缺陷机会的关键,因此,中医优生学不仅重视孕中的胎养胎教,而且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更加强调孕前优生优育思想的宣传倡导和父母体质状态的调养。

基于这些认识,在优生优育促进工程开展以来,我们感觉到中医中药作为我们的国粹,它的宝库中蕴含着大量的宝贵财富,我市农村人口多,在生育方面观念传统、知识匮乏,而一些传统的中医调理方法又比较容易被接受。中医中药能够为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拓展服务领域,弥补了一些常规干预的不足。2009年初,带着中医中药能否在现代科技时代中在优生优育工作中继续发挥效能的问题,由市人口计生委高松柏主任牵头,组织了省、市部分著名中医专家,召开了“出生缺陷一级中医中药介入专家论证会”,探讨研究中医中药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中的可行性。论证会上,各位专家从中医理论思想和工作实践案例上认为,中医参与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完全可行,不仅能够发扬宏大我们的传统医学,更主要的是能够减少妇女痛苦,减少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是最积极、最主动、最有效的干预策略。各位专家对长春市人口计生委能够有这种具有战略性和跨时代意义的服务理念和举措,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表示鼎力支持和配合。专家们的论证和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于2009年4月,“优生中医专家门诊”在生殖健康中心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医参与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作在长春市正式启动,这是在全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中的一个创新,也意味着长春市在中西医结合的优生学研究方面承担起了更重要的责任。

二、优化整合,提高中医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将“优生中医专家门诊”办好、办出实效,在市人口计生委的支持下,市生殖健康中心医院对现有基础资源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在房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房间,设立了中医中药干预服务专区。投资10万元购买配备了中医的服务设备,购买了中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中药制剂室。2009年4月份,为了保证药价低,质量好,解决患者自己煎制中药没有专用锅具和煎制技术的困难,方便患者按照医嘱服用中药,我们购进了一台价值3万元的高档中药煎药机,并派出专人学习中药煎药操作技术,免费为服务对象煎药,使“优生中医门诊”的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宽。

2、强化服务队伍建设。“中医专家优生门诊”挂牌以后,我们从内部调配 5 名具有中医中药知识的技术服务人员,从外部聘用了3 名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专家,共同组成“中医优生门诊”服务队伍。通过市人口计生委领导的协调、沟通,我们聘请了钱方田教授、市医院中医科刘仁科主任、裴智梅副主任等8名省内中医界的专家名家。建立了“中医专家库”,轮流到“中医优生门诊”来坐诊,帮助解决服务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培养我院自己的中医人才,使服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中医优生”的基础理论、诊断判定和养生保健指导,为全面高质量、高标准开展中医干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3、强化服务制度建设。我们按照“情牵新生命—优生优育促进工程”的总体部署,从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保健指导、中药调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从服务对象在孕前、孕中、育后应该接受哪些服务,怎样服务,达到什么标准进行了明确,重点突出了以孕前保健、孕早期健康以及优生遗传咨询指导为重点的中医预防出生缺陷服务体系,保证了服务对象从孕前到孕中及婴儿出生后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规范管理,做好中医优生优育全程服务

1、开展养生保健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我们从中医学 “治未病”的思想出发,发挥中医在孕前一级干预中的优势,强化对优生优育和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使有生育意愿的夫妻,在未受孕之前,提高防范意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目的。2009年6月,我们通过文献整理和研究,征求专家意见,对传统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中医养生理论中的起居调摄和饮食调养等内容,并根据孕前、孕期和产后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编写成健康处方和宣传手册广泛发放;在医院编辑制作并在大厅进行全天循环播放的“情牵新生命,把遗憾留给昨天”的宣传短片中,中医优生宣传占了一个重要篇章。在市人口计生委开办的每期“优生大讲堂”和“准妈妈课堂”中,我们都聘请知名中医专家进行优生优育方面讲座,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提高育龄夫妻对中医养生保健和优生知识的知晓度,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趋利避害,减少导致出生缺陷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深受广大育龄人群的欢迎。

2、因人而异,开展有针对性服务。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我们以整体调和、辩证论治为原则,服务中,从多方面入手,根据个体差异,因人施治,采用对症中成药和专家验方给予治疗,使失调的病理状态恢复为协调的生理状态。一位结婚五年才想生育的35岁妇女由于年龄较大,孕前到“优生中医门诊”进行咨询,中医专家发现,这名妇女两颧潮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进一步问诊后得知,妇女有胃部胀气、月经失调等症状,属阴虚燥热,于是建议她服几味中药,加食鸭肉、猪肉等肉品进行调理。一个月后,该妇女再次来复查,已具备受孕条件。一位26岁女性结婚一年多没有怀孕,西医诊断为输卵管堵塞;我们的中医专家给她把脉后认为她是瘀阻冲任,给出了以活血化瘀、通调冲任为主的治疗方案,通过半年多跟踪指导,调整药方,今年初,这位妇女终于圆了想要一个宝宝的梦想。另一位刚刚生育不到一个月的产妇,出现大便干燥的状况,由于在给孩子哺乳,不敢乱吃药,于是来到优生中医专家门诊,中医专家检查后发现,其实这名产妇的问题是出在饮食上,每天鸡蛋、鸡汤等营养食物涉取充足,但却一直没吃新鲜的水果和青菜。经过医生的调理,三天后,症状缓解,前不久的服务跟踪调查了解到,该产妇已经痊愈。

3、建立个人档案,开展后续服务。“优生中医门诊”将前来咨询问诊的群众分为治疗和调理两类,按照中医理论分为实证和虚证,分别建立“中医优生个人档案”,记录职业特点、家族遗传病史、继往病史、生育史、生活习惯、孕前孕中接受治疗调理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调理等方面信息,根据每个人的 情况,在尊重服务对象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制定出个性化的指导方案。目前,我们共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中医优生个人档案”3880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其中一些由于受年龄、环境、家族等因素影响不利于优生的夫妇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了高危人群数据库,“优生中医门诊”根据相关信息,定期进行登门回访或者预约随访,及时的做好跟踪服务。

四、效果与体会

开诊以来,我们共接待了前来咨询和就诊的孕前夫妇5500多对,接受中医药物干预调理的育龄群众近4000人,通过我们中医干预健康怀孕的妇女1233人。36名孕妇生下了健康的宝宝,无1例出生缺陷,“优生中医门诊”作为优生优育的特色门诊,得到了越来越多育龄夫妇的认可,也受到了相关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2009年6月18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在省人口计生委主任于洪才、长春市市计生委主任高松柏等领导的陪同下,对长春市生殖健康中心医院的工作进行详细调研视察。在优生中医专家门诊,赵白鸽副主任详细了解了中医促进优生优育的方法、服务对象的来源及人数等,并希望长春市继续发挥优势、保持特色,在中西医结合促进优生优育方面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

篇3: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2008年4月间笔者观察门诊患者112例,其中男65例,女4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41年。

1.2 干预方法

1.2.1 三伏天穴位敷药

以“冬病夏治”为原则,每年三伏天接受气管炎中药贴敷疗法。初、中、末伏的第1天各1次,敷药期间至后10 d内,忌食鱼、虾、蟹及辛辣、生冷食物,3年为1疗程。同时做好宣教,使患者能够坚持治疗。

1.2.2 理疗针灸

用于急性发作期和迁延期的治疗。理疗: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背部和前胸各45 min,每日2次,连续7 d为1疗程。针灸:主穴:天突、肺俞、尺泽、合谷,咳嗽重加列缺,喘息重加定喘,痰多加丰隆,体弱食欲不振加足三里。虚寒型或痰湿型,可在肺俞穴加灸,每日1次,连续10 d为1疗程。

1.2.3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1)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2)吸烟者应戒烟。(3)重视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避免烟雾、气体及粉尘的吸入。(4)耐寒锻炼应从夏季开始,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气候转冷也要坚持锻炼。尽量延迟穿棉衣、戴口罩的时间,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体质,但应注意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5)指导患者做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步行,定量行走,逐步增加时间和距离,这对患者是一种简单易行又有效的方法。其他锻炼方法有:踏车、上下楼梯、太极拳、气功等。(6)营养支持原则是:以膳食补充营养为主,选用易消化的食品。摄入食物应有充分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7)鼓励食疗。【验方一】取当年生的新栗叶5钱至1两,加冰糖同煮,每日2~3次分服。【验方二】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喉痛,取柿霜4~6钱,温水化服,每日2次分服。【验方三】将丝瓜叶榨汁,每次服约50 m L,每日2~3次,对吐脓痰、咳喘、咯血有奇效。

2 结果

1疗程后,临床控制率36.6%,显效率50.4%,有效率11.6%,无效1例0.9%,总有效率达99.1%.

3 讨论

3.1 中医学认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多属于祖国医学所谓“体虚易感者”,属于五脏病种的“肺系病”范围,内因是肺功能失调,或因为肺气不足外邪入侵,或因为外邪侵袭,肺失宣肃。外因则多为外寒入侵伏于肺卫,所以病者每每遇寒则易发。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穴位敷药是指将药物敷贴于腧穴表面,使其有效成分自然渗入腧穴区,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而达到近远期疗效,它具有疗效确切、用药量小、无副作用等优点。

3.2 该课题主要技术关键

(1)三伏天穴位敷药。一方面,穴位敷药所精选的中药具有较强温经助阳,散寒祛痰的功效,如细辛可散人体表里之气;另一方面,采用的穴位都是针对肺系病的要穴,如天突是定喘化痰之要穴,大椎可补一身之阳气,通过药物与人体重要穴位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调理肺功能,祛除体内积寒。再加上农历三伏天是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人体出汗较多且汗腺管处于舒张状态,敷贴药物更便于人体吸收,可以增大药效。这段时间人体阳气最旺,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此时用特制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以激发阳气,使患者体质增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元胡、姜汁膏贴于患者背部腧穴,具有扶正祛邪、温里散寒、健脾补肾、止咳定喘之功能,以治本为主,兼消除病邪,符合治病求本、扶正驱邪的原则。中医治病很讲究时机,其冬病夏治,早在金元时代就已十分盛行,因疗效卓著而一直流传至今。夏日天地间阳气最旺,人体小环境与天地大环境息息相关。在天地大环境阳气最旺时,人体小环境如能得到恰当调治,就可以助养人体阳气,拔除体内之寒气,以此来治疗每每冬季易发,遇寒易发的咳喘之证。此外,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2)理疗:TDP照射于前胸、后背体表并透过体表温暖肺组织,使肺小动脉及小静脉扩张,增加肺组织微循环灌流,配合针灸施治,加速炎症的吸收消散及增强肺泡内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尽快吞噬清除细菌及细胞碎屑,促进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溶解吸收,炎症消散、肺泡重新充气,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消肿、解痉功效,促进肺泡修复。

(3)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让患者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减少有害因素伤害机体,减少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如:停止吸烟3周~4周后,75%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以明显减少;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提高患者对运动的耐力,改善呼吸功能,使患者体质增强;患者因病程长,胃肠功能弱,进食少,体质消耗大,必然会营养缺乏,微量元素不足,造成患者抗病能力低下,故应加强营养,增加热量的摄入量。合理的膳食安排、科学的烹饪方法、正确的饮食制度,可以积极地影响病情的转机,改善代谢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以上三者优势互补,作用协同,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增强了机体免疫力,患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减少了对住院的需求,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重在治病求本,避免抗生素的副作用,弥补了其他疗法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此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可造福于广大的支气管炎患者,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采用冬病夏治、理疗、针灸、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增强了患者的体质,改善了呼吸功能,减少了对住院的需求。结论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慢性支气管炎,重在治病求本,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避免抗生素的副作用,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4: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

【关键词】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03-0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在长期的发展和历史实践中,许多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且大多有别于中医尤其是现代医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和现代医学的冲击,对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研究渐至被忽视,濒临失传,后继乏人。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医药的特色诊疗技术,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的现状

11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简介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民族医学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高,民族医学的特色诊疗技术也逐步受到国内外瞩目。在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在云南民族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对傣族、藏族、彝族、怒族、哈尼族、基诺族的诊疗技术进行了发掘、整理、研究,概括总结出各具特色的民族诊疗方法。傣医运用“四塔五蕴”理论、人体解说、三盘学说、雅解(解药)学说、风病论等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整套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十大传统疗法其内容包括“烘雅”(熏蒸疗法)、“暖雅”(睡药疗法)、“阿雅”(洗药疗法)、“难雅“(坐药疗法)、“沙雅(刺药疗法)、“果雅”(包药疗法)、“过”(拔罐疗法)、“咱雅”(擦药疗法)、“闭“(推拿疗法)、“抱“(口功疗法)[1]。藏族诊断方法有问诊、尿诊、脉诊、望诊及试验诊断,其中尤以尿诊独具特色;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饮食、起居、内服药物和外治等方面,诸如:药物治疗、械治法、放血疗法、灸疗法、拔火罐、冷热罨敷、药水浴、搽涂外敷疗法、饮食疗法等等。彝医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脉诊,合称“四诊”,传统彝医有“眼观五色,耳听五声,鼻息五气,口问五因,手摸五脉”之说;疗法以彝族医学的三气理论、清浊二气六路学说和毒邪理论为指导,运用彝族医学的理法方药治疗疾病。哈尼族医生临床诊察病所采用的方法较为简便,医生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收集病情资料,通常采用一望二问三摸的简单诊察方法,在此基础上辨识病症,同时也会运用手掌印诊、手指纹诊、指甲诊、皮肤诊等一些特色诊法;治疗疾病以内治为主,辅以外治,其中饮食疗法是哈尼医生常使用的内治方法,是哈尼族医药疗法的特色之一;外治法用药物、器械,或手法直接作用于患者的体表、肢体或七窍,以治疗疾病;此外,“医治为主,神治为辅”的原始诊治方式至今仍存在于少数边远的哈尼族地区。怒族民间医生看面色、看指甲,依据“手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诊断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有按摩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放血疗法、精神疗法等。拉祜族诊断疾病使用望、闻、问、摸和以药试探诊断五法,治疗方法包括草药内服、提风、胸鸡、火功、佩戴、熏洗、坐浴、封刀接骨,推抹、刮痧、拔罐、药粥等。

12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保护传承问题建国以来云南省整理出版了一批民族医药著作,为民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基础。但就目前基础差、继承不足、发展乏力的现状而言,要对特色诊疗技术进行保护传承还有不少问题存在。首先是多数少数民族的理论体系不完善,许多民族医药只对经验性诊疗技术进行了记录,缺乏理论指导。其次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形成文字资料又能上升为理论的太少,能够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经过检验的更少,缺乏经验交流,应用不普遍,从而限制了发展推广[2]。第三是传承断代、后继乏人。虽然云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的特色诊疗技术,然而随着老一代民族医的相继离世,许多宝贵的民族医药学技法和经验也将会流失,而诊疗技术的延续主要依靠世代的口传身授。同时民族医受传统思想、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对诊疗经验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绝活”,往往只传给子女和徒弟,这就导致诊疗技术方法传承的缺位甚至失传,就目前而言,抢救性挖掘整理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刻不容缓。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诊疗技术无法广泛性的开展学习培训,导致医学实习生对民族医学本身定位模糊,对民族特色诊疗技术认识不清,更造成后续人才严重萎缩。我省除傣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稍有起色外,其他民族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仍严重滞后。第四是发展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与高新技术合不力,我省民族医药科研、临床和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尚落后于其他省区,需要我们通过开展多学科交叉性研究、通过多学科交流等途径克服困难,最终探索和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传承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方法。

2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建议

21政府在资金、政策上加大投入虽然政府近年来在民族医药的开发上出台了许多政策,在资金上纳入政府预算并进行了大量投入,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发展和挖掘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需要。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2]。目前主要有傣族、彝族、藏族、纳西族、白族、拉祜族几个民族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医药调研,其他民族的研究与保护大多仍有空白,且只有傣族、彝族、藏族设有民族医院,民族医药的保护和服务、开发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建议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保护和发展条例。建议有关州、市、县根据国家或省的法律或法规和当地特有的,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办法,以提供充分的政策性保障[3],对民族医药的发展给予专门支持。整合涉及民族医药发展的产业发展基金、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金;整合社会资源投入民族医药发展,引导医药卫生企业及社会个人投入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利用专项经费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单方、验方收集给予专项补助;对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和民族医药经验的交流和推广给予经费支持。

22知识产权保障和评估平台建立将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是我们遵循保护知识创造者的权利,促进知识产权广泛传播的价值目标。在保护创造者权利的前提下,尽可能广泛地扩大传播范围,使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方法,并进而成为受益者。然而,由于诊疗方法存在其特殊性,我们不能仅仅按照其他保护传统医药知识的普遍方法去保护,而应该看到其特殊性,采用适合它自身特点的方法进行保护[4]。像对于某些确有疗效,具有特色的诊疗技术,可以通过活动和媒体报道宣传来让各民族医药人士真正了解知识产权保障机制,鼓励他们将技术传授他人。可以通过公立的科研机构来推动民族医药的研究,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技艺的平台;对有贡献的民族医药者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和专业的科研机构进行表彰,参与的科研人员也应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平等待遇[5]。另外,在地方建立或者明确专门的传统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主要负责“民间医师”资格的认定,诊疗方法疗效的认证、诊疗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民族民间诊疗方法的交流等工作。

23扩大宣传,加强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云南省政府要加强对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鼓励当地的民族医师创办具有民族特色的门诊及诊疗技术培训机构,让患者有机会体验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疗效来促进其发展。一方面,要完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考核准入制度,使民族医生取得合法身份,对一技之长的民族民间医生制订考核办法,考核合格者颁发一技之长执业医师资格证,并纳入到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民族医师的传承工作,以跟师学习方式,学习医疗经验与实际技能,将医技医术传承下来[6]。促进更多的民族医生从当地“走出来”,让他们更多的服务于广大社会群体,以便更为广泛的传承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方法。再者,通过民族医药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继续发挥民族医药的宣传和培训作用,逐步形成高、中级多形式、多层次的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只有培养出民族医药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特色诊疗技术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人才,使民族医药诊疗技术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24借鉴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民族植物学诞生于1896年,由美国植物学家哈什伯杰(John Harshberger)创立[7]。其研究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资料查证、实地调查、记载并描述有关材料、对调查所得材料进行编目、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科学解释和分析、对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应用推广[8]。可以通过借鉴其研究三阶段来发展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研究。第一阶段为描述阶段,可通过田野调查包括问卷调查法、随机取样法、典型取样法、关键人物访谈、参与观察法、记录方法、

病例资料回顾整理分析、统计学方法等一系列方法调查、记录和整理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全面知识。第二阶段为解释阶段,主要是对第一阶段记录内容的民间观念(主观性和经验性)的解释和科学解释(客观阐述、评价)。第三阶段为应用阶段。由于特色诊疗技术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医疗经验,所以可以通过多学科知识进行交流研究。同时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通过影视人类学理论来实践研究。影视人类学做为一门专业学科,它的理论研究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来承担是其发展最基本的模式,也是最根本的模式[9]。由于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具体操作往往是人,所以借助影响人类学可以对其更直观真实的记录和保存。

参考文献

[1]贾克琳.论傣医十大传统疗法与自然疗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7):23.

[2]郭普东.民族医药发展之我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1):72.

[3]秦国政.对我省彝族医药文化保护与彝药研发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1-4.

[4]戴蕾.土家族诊疗方法的知识产权保护[J].时代报告,2011(12):120.

[5]龚鹏,余小萍,关鑫,等.论民间诊疗技术的评价和管理问题[J].中医药导报,2014,20(6):3-4.

[6]田华咏,田兰.关于土家族医药发展建设问题的思考[J].2011,10(10):74-75.

[7]裴盛基.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三十年概述与未来展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5-9.

[8]王占武,刘强.关于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 3 ):115-117.

[9]马秋晨.影视人类学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D].贵州:贵州民族大学,2012.

篇5: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时间为1个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多种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结合对临床资料回顾和出院后跟踪治疗,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促进偏瘫患者康复方面的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护理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中老年患者较为常见,其发病急、复发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对中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对中风偏瘫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月~7月患者12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且无早期康复治疗禁忌,经内科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本科。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7±6.5)岁;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5±7.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肢体功能锻炼:

1.2.1.1 急性期,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做双手交叉上举训练;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足下垂内翻;每天活动关节2~3次,每次活动5~10下;定期变换体位,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每天常规按摩患肢2~3次。

1.2.1.2 恢复期 ①床上被动锻炼:按摩、揉捏瘫痪肢体,做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屈曲与伸展、内收与外展等,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②翻身锻炼:协助、鼓励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运动,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③下床主动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床主动活动。让患者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进行下床、坐下、站立,上下楼梯等训练,循序渐进,提高正立位置的`耐受。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穿衣、吃饭、写字等基本生活训练,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2]。

1.2.2 中医特色技术: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运用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对人体损伤小的特点,如穴位针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拨罐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中药灌肠、艾条灸、手指点穴、耳穴贴压等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康复中效果显著。现介绍我院临床常用几种特色技术。

1.2.2.1 穴位按摩:常用手法有揉、按、搓、拿、滚等,以患侧面、背部、肢体为重点,。方法:风池、肩井,拿捏,每次1~2min;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按揉,每次3~5min;肩背、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运用滚、推法,每次5~10min,用力应持久、柔和、均匀。

1.2.2.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中风因气血受损,血脉痹阻致半身不遂,一般上肢瘫痪取外关、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下肢瘫痪取环跳、昆仑、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3]。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患侧、泻健侧的手法,每次取3~4个穴位交替使用。针灸时刺激量要大,捻转速度较快,或采用重插轻提的方法,同时可采用电针或艾灸加强刺激。

1.2.2.3. 艾条灸,艾条灸疗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和补中益气之功效。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1.2.2.4. 中药熏洗:将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药液成分为红花、伸筋草、海桐皮、桑枝等多种草药,有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药液刚煎好时利用热力先熏蒸,待水温降低至40℃时再熏洗。熏洗时掌握药液温度,随时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熏洗过程中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每日早晚各1次,一次20min。

1.2.2.5 穴位敷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6 手指点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7 耳穴贴压,取穴:肝、肾、脑等。

1.2.3 饮食护理:中医长期以来以“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饮食护理。对于气血亏虚患者,应多进食益气补血之品(红枣、山药、赤小豆等);对于痰多患者,应多进食清火利痰之品(萝卜、冬瓜、丝瓜等);对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的患者,应多进食蔬菜、水果类,多素少荤素搭配饮食,对于便秘患者,告知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复和维生素等,使其大便保持通畅,腑气通畅,促进康复。不能吞咽者可经鼻饲进流质饮食,每隔2h进行一次,每次200mL,温度保持在38℃左右,同时注意防止呛咳。

1.2.4 情志护理:中风患者往往恢复缓慢,生活不便,故多出现肝气郁结、心烦易急等情志变化[4],這些变化不仅不利于康复,而且常使病情加重或反复,所以应通过暗示、鼓励和谈心、娱乐等手段改变上述消极心理,加快康复进程。

1.3 效果 经过我们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并经过后续跟踪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中医特色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小结

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对中风偏瘫患者介入中医护理技术,可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针对瘫痪肢体的针灸治疗,可增强正气、疏通气血、化瘀通络,促进肌肉群的运动协调。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促进瘫痪肢体的气血运行,使肢体血液循环加剧,肌肉松弛,解除瘫痪肢体的疼痛与痉挛,促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中医护理技术对康复促进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朱萍,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8卷第2期,1月。

梁桂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现代护理204月第7卷第11期。

篇6: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1.语言训练法

当患儿无意识地发声,家长就立即回应他的声音,以鼓励患儿继续发声,也可以发出某种患儿已懂的声音,引发患儿发声的兴趣;当患儿跟着发声时,家长又可以发出一个他不识的音,让他模仿,开始只要求患儿发音,随后再要求他发较准确的音,往后要求更准确地发音,渐而发出有意义的单字,双字,短句。

家长最初所教的,应该是患儿喜爱的、容易听到的声音,例如,飞机声“呜”、枪声“嘭”、猫叫声“喵”、狗叫声“汪”,或日常见到的人物,“妈”、“爸”“哥”、“弟”、“姐”、“姨”等等。每当患儿学着发出声音,就鼓励他再继续叫,同时发出的声越来越大,并且给予奖励(如他爱吃的食物等,但不要太多),或者答应在假日带他去公园、商场玩。在叫人名时,要求他望着叫,当孩子望着叫了“妈”,做妈妈的要立即抱着孩子并亲他的脸蛋,说“你真好,妈妈真开心”,让他懂得这样做是对的,有好的回报,以鼓励他以后继续叫。

患儿学讲话时往往发音不清,家长要耐心听,及时指出发音不准,要让小孩望着你的口型,耐心教他,必要时可用双手扶着小孩的头正对自己,让小孩看着你的口型。自闭症儿童大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学讲话也困难,可以用穿串珠的方法,教他穿串珠的游戏,培养他手眼协调,数手指,数积木,数目逐渐增加,既可增加数字观念,又可加强手眼协调。

在学习发声中,不断增加发声的内容,例如模仿猫狗、牛、羊、猪、鸡、鸭、雀的叫声,鼓的“咚咚”声,铃铛的“叮叮”声,汽车的“嘟嘟”声,飞机的“胡胡”声等等,把学讲话溶于生活中、游戏中。

学讲话发声、声音由细声逐渐扩大,由慢逐渐加快。在生活中,起床后叫“早晨”,要离开时叫“拜拜”,回到家时叫“爸爸”、“妈妈”,坐车时叫“车”、“××路车”、“摩托车”、“巴士”、“的士”,吃饭前叫“吃饭啦”、“妈妈吃饭”,吃饭时妈妈拿着空碗问:“宝宝你要汤吗?”要小孩说要“要”或说“不要”。把汤放在孩子面前问:“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答“有”,喝完汤后指着碗问他:“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说“无”,问小孩“还要不要”,让小孩说“还要”或“不要”。穿衣服时,妈妈问:“这双鞋是谁的?”要求他说“我的”。妈妈提着自己的外衣问:“这件大衣是谁的?”要小孩说“是你的”、“是妈妈的”,妈妈拿着眼镜问“谁的眼镜?”要求小孩说“是爸爸的”、“是他的”。

游公园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边玩边教,“这是红花,这是白花,这是树,树很高大,草很短小,„„”;商场也是教育的场所,边看边教。总之寓教于生活、于游乐。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个艰巨的过程,由于这类小儿性情固执,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有爱心。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当然有很大的过失也要及时指出和处罚,处罚以教育为主,不要打骂,孩子是生出来爱护的,不是生出来打骂的,请家长们理解。2.专注力训练法

父母经常托着孩子的面,亲热和蔼地叫他的名字,并对他说“望着我”、“望着妈妈(爸爸)”,同时把一些小孩喜爱的食品或玩具放在他的面前(玩具要新颖,以使患儿提起兴趣),然后用手指说“×××,你看,这是什么?”;父母亲应经常和孩子面对面地坐一段时间,坐的时间最少五分钟,若孩子想离座,可以用手按着他肩膀说“×××,坐,望着妈妈,妈妈爱你呢!”也可以让小孩坐在母亲大腿上,给小孩讲故事,唱歌,总之坐的时间越长越好。又可在儿童的手臂画手表或喜爱的手镯,要他常常看;多带孩子看活动的物体,如公共汽车、的士、火车、飞机等;教孩子用手指来捡小物体,如豆子、花生、珠子等;用彩色蜡笔画些简单的图;玩投掷游戏,例如将小皮球投进篮球网、放小动物在笼中、用乒乓球投掷,投中者获奖(微笑,拍掌,小食物„„)。

3-4岁小孩可教他执笔,在方格薄上写数字,刚开始时可能会乱划,超出方格外,逐渐教他写在格内,举凡有些小进步,都必须及时表扬奖励,既能教他学习数字,又能训练专注力。开使时可以手把手地教写字,以后逐渐让他独立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给孩子一些牛奶、可乐或汤水等,让他自己倒进碗、杯内喝,训练他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上街是孩子最高兴的事,带小孩上街前,要教他自己穿鞋,绑鞋带,对注意力、技巧、手眼协调很有帮助。

经常和孩子一起看图书,利用图画给孩子讲简单故事,和孩子一起看金鱼、盆景、花草树木、商店窗橱,边看边讲解。

在训练时,家长要面对面,保持和小孩视线水平一致,小孩的椅子可放在室内靠墙角落处,以增加小孩离开坐位的难度,同时母亲坐的位置尽量靠近小孩,以便及时指导小孩。训练自闭症儿童专注力,我们曾利用小孩喜欢玩“射枪”的特点,用夹板制造一个靶,在上面画几个园圈,每个园圈钻1-2个小孔,圈外也钻1-2个,后面镶上小电珠,每粒电珠有电线相连,连着一个电开关,给患儿一支玩具枪,要他学习描靶射击。开始时家长示范给小孩看,然后由小孩自己射,母亲一按电开关,靶上立即会亮光,让小孩知道射中与否,射中了给予表扬、奖励,不中再射,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手眼协调力,射中与否全由母亲按开关控制,以引起小孩对视物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3.社会交往训练法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特别之一,因此家庭训练和教育必需重视这一环节。

首先要教育患儿,遇见亲人或朋友要有叫人、打招呼这些礼貌行为,家长遇见小孩也要叫小孩的名字,说“乖乖”。早晨见面,除称呼人外,还要说“早晨”。凡离别时要说“拜拜”、“再见”。

自闭症儿童不合群、不与人交往,所以在家里要培养他和其他人玩耍,母亲可以用双手与患儿互相交叉拍打,经常和自闭症患儿玩“握握手好朋友”,或双人推球,对孩子学习交朋友有好处。

每逢出街,家人必须用手拖着手,即安全又亲热,有身体接触,对交朋友有利。

篇7: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方法

1.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说的是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它。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篇8:中医特色干预技术方法

1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在1974年由reudenbergert提出, 又经过Maslash等人的完善从而得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职业倦怠是一种状态, 是指个体在工作的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和耗竭, 是一种心理的疲乏, 更是一种极端的反应。

2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导致公务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

2.1社会因素

2.2.1公众寄予公务员过高的期望公务员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 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 近年来, 信息化高度发展, 人们的知识素养也在不断的增长, 人们对于权利的要求也越来越关注, 公众对公务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公务员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还要受到社会的监督, 这就给公务员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近年来, 公共管理领域不断的发展, 现今引入了责任问责制, 这一制度的实行, 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公务员的行为, 避免其滥用职权、行政不作为、以权谋私等行为,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责任问责制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它导致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变大, 如果公务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行, 不能及时的调整负面情绪, 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2.1.2政府管理面临转型, 公务员压力变大自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 政府的管理模式受到先进管理理念的冲击, 在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 政府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挑战。政府的管理工作都要由公务员来完成, 公务员面对政府工作的全面转型, 就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更新技能, 适应转型的需要。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务员都能适应这样的转型的, 一部分公务员在面对挑战的同时, 因不能适应转型需要而身心俱疲并伴随担忧、紧张等情绪, 这样就导致出现职业倦怠, 工作质量下降, 公务员对自己失去信心, 从而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2.2组织因素

2.2.1工作量超负荷公务员的工作形式单一, 严格按照科层制组织形式, 公务员的工作要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 科层制组织形式严格规范公务员的行为, 使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工作, 长期的这种状态, 导致公务员对此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内容没有新意, 缺乏应变能力,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就会失去工作的意义, 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要处理众多的事物, 却没有相应的奖励制度, 使公务员造成心理疲劳, 长期以往就会出现职业倦怠。

2.2.2权利与义务, 角色冲突公务员有着双重的身份, 既是社会服务者, 又是普通的公民。公务员在为人民进行服务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权利要求, 长期的面对这两种矛盾的冲突, 如果公务员不能摆正心态, 合理的处理冲突, 就会陷入困惑之中, 从而出现职业倦怠。

3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3.1加强自身的建设

3.1.1公务员要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公务员要全面的认识自己与组织内部环境, 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依据自己的特点定职业发展目标, 规避缺点带来的问题, 做到真正的认识自己;合理审视组织内部, 是否具有发展空间, 依据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发展蓝图规划, 结合实际, 切勿过大的期望。

3.1.2加强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公务员要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心理的保健能力。在工作中积极学习, 要对自己有信心, 通过好的表现获得自我价值的提高。面对负面的情绪, 要及时的进行宣泄, 和朋友倾诉或者做一些运动。减少负面情绪, 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保健能力, 在一定程序上起到预防职业倦怠的作用。

3.2优化组织管理

3.2.1加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建设在对公务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水平的培训, 要重视心理素质, 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 帮助公务员进行心理咨询, 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 使公务员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 及时的对问题进行解决。

3.2.2实行民主管理坚持“以人文本”打破科层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公务员的要求与建议进行采纳, 给予公务员“说话”的机会。完善管理制度, 保证公务员有发挥能力的空间。建立奖励制度, 缓解角色转换冲突, 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 保证工作质量, 防止职业倦怠。

3.3社会环境的支持

3.3.1建立心理测评制度一定要重视研究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做好把关工作, 公务员自身做好审查工作, 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职业倦怠加强研究, 积极寻找干预对策, 为公务员的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3.3.2确保公众期望合理社会公众要真正的认识了解公务员的工作, 不能给予其与实际不相符的期望, 要尊重和配合公务员的工作, 给予公务员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这样公务员既能缓解压力还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注重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对于舆论进行一定的引导, 确保其能尊重公务员的工作, 给予公务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总结

七情过、百病生、又可平。《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可见情绪偏激或持久过度, 可以影响肌体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 使之升降失调, 功能紊乱。在治疗法则上, 应“上者抑之、结者散之、下者举之、惊者平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应用在治疗上“恐胜喜”即以水制火也, “喜胜悲”即以火熔金也。在心理治疗上, 可称之“以情治情”或“以情胜情”, 亦是社会医学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特点之一, 可以巧妙地根据以偏纠偏的原则, 有意识地采用某一种 (或叫相反) 情感活动, 去控制调节另一种情感刺激所引起的疾病, 在具体运用情感相胜法治疗情志因素所导致的病变时, 要注意刺激的强度, 即治疗的情志刺激, 要超过、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 否则就达不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

近年来, 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表现的越发明显, 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情况。所以有必要分析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 组织、社会与个人共同努力防止职业倦怠的问题。确保工作与生活的质量,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目的 分析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原因, 并提出相关对策, 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并介绍了相关的中医调养心理办法。方法 调查现阶段公务员情况, 总结倦怠原因。结果 从资料得出, 公务员职业倦怠与社会因素以及组织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自身建设、优化组织管理以及环境, 对于降低公务员职业倦怠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必须予以重视, 以保证公务员队伍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超平, 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3, 5.

[2]朱立言, 胡晓东.我国政府公务员之工作倦怠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08, 10.

[3]杨红明, 廖建桥.公务员敬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 2011, 6.

上一篇:班级成长日记下一篇:我爱我的家乡作文600字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