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2024-05-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共14篇)

篇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网络技术方向、信息安全方向)

主要课程: 汇编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Java高级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电子技术、局域网与组网技术、TCP/IP与广域网、Linux基础及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安全概论、现代密码学、入侵检测与安全扫描、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信息安全技术、容错与可信恢复技术等。

就业方向: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工作,或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模拟和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技术自动化、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算法与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行政、教育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信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也可在现代制造业、通信行业、IT企业从事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通信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作

篇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研究和应用开发以及网络工程的应用与开发等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国内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外资公司、合资企业、工商企业、教育单位,以及社会的各行各业,特别是IT行业、计算机行业、通讯行业,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及软硬件的开发应用工作。

该专业主要开设了高级语言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字逻辑电路、电路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与接口技术、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同时选修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该专业2008届毕业生共计79人,男生32人,女生47人。该专业学生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共有52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6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8人被党组织确定为考察培养对象。该专业先后有33人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三下乡先进个人”、“自强不息”和“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还有1人获重庆市“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先进个人”称号。该专业学生注重专业成才,有2名同学取得了软件设计师的认证资格;2名同学获得了网络工程师的资格认证;40名同学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8名同学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1名同学通过了TOEIC(国际交流英语考试),获得了职业英语水平等级证书。29人获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2人获二级甲等证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更是成绩显著,1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1名同学获重庆市一等奖。

经过四年的辛勤历练,2008届毕业生无论是在程序编写能力、硬件维护能力、Web网页设计、图像处理能力方面,还是计算机教学、组织学生活动、课件制作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质,相信对您每一次机遇的给予,定会硕果满枝。

责任编辑: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明志

篇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及培养目标

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需求

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 计算机就成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围已普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计算机专业包涵了信息科学、软件工程、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工程、信息安全等学科。针对计算机专业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 院校应通过理论基础教学联系实践并结合专业训练, 培养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宽、理论基础扎实,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并具有专业化, 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科技人才。

也正是由于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 导致经济社会对毕业生拥有的计算机特色专业能力需求的针对性越来越强, 同时计算机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颇多, 例如“Internet”“软件设计开发”“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计算机应用”等。由此, 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完全全地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而且各个领域中新技术变革层出不穷, 因此知识淘汰率迅速升高。正是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领域广、新旧技术变革迅速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给计算机专业带来了挑战, 也使院校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强。

1.2 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积累和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巨大。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 已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高校将计算机专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战略标准, 来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前提, 利用软件技术为工具, 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计算机特色专业化人才, 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培养软件设计研发、计算机硬件、信息化应用工程类及IT研究型专业人才。从市场需求来看, 计算机行业需求较多的是高级软件工程师、支持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软测试工程师及项目经理。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体系越来越庞大, 专业特色越来越不明确。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2.1 实践能力培养欠缺

大多高等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庞大的理论体系包含了从计算机基础到数据库、高级程序语言等繁多内容, 过于宽泛有失重点, 而留给实践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高校实践教学资金不足, 当前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2.2 专业特色不明显

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 但大多高校的教学大纲却几年都不更新, 因此缺乏专业特色, 有的学校甚至采用延续十几年的讲义, 学科发展严重滞后, 无法顺应形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都懂却又都不懂, 步入社会后适应能力差, 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无法满足高校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需要。

2.3 招生状况逐年下滑

计算机专业兴起之初优势明显,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整体认可度呈现下滑趋势, 但与此同时,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就业市场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有专业扎实的基础, 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具备沟通、合作、吃苦等优秀品质, 因此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3.1 科学准确的专业定位

高校要结合所在区域和自身特点, 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 避免盲目照搬照抄。例如, 矿业类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可融入矿业特色, 石油类院校可定位于石油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这样有利于得到行业和地方的支持, 培养的毕业生也容易融入社会。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 拓宽渠道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另外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 给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学导师, 帮助其尽快适应教学, 并尽早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也是当前高校需要重点研讨的问题, 当前的社会风气或多或少影响到了高校, 盲目追求利益的思想在学校蔓延, 导致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盈利的项目上, 忽视了对教学的研究。因此加强师德建设, 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氛围,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3 拓展实践方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与付出的时间不成正比。因此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 探索实践的新方式, 例如利用课程设计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合作企业完成设计课题。利用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 鼓励全员参加, 再通过评比评选优胜参赛。

3.4 健全保障体制

成立领导专业化建设小组, 制定特色专业建设计划, 并跟进落实, 保证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提升高校整体教学水平。

4 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特色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增加, 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教学管理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建立科学完备的专业化教学体系是专业化建设的关键。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的计算机专业综合型人才, 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于金霞, 贾宗璞, 孙君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11 (5) :17-19.

[2]陈晓龙, 彭志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3 (3) :61-63.

[3]黄茹芬, 尤玲玲.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1) :87-89.

篇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特色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專业就是具有优于其它学校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独特风格的专业,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它是学校根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激励性、示范性。专业有了特色就有优势,有了优势就有实力,有了实力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才培养

方案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资源合理配置、国际合作交流、产学研结合等主要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不同地区的学校,应该基于自身的环境和条件,确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努力将共性很强的专业建设工作建出个性,建出特色,本文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WWW 的出现将“计算”泛化了,平民化了,“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优势,必须调整培养规格和要求,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有相对优势的知识结构和明显的专业特色。

(2)招生不如以前,表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认可度下滑。就业不如以前,表明社会对计算机教育的认可度降低。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了,恰恰相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刚性的,是不断增长的。因为计算学科是一门基础技术学科,在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计算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1999 年高校扩招后,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额,就业压力开始加大;另一方面,IT 行业所具有的技术前沿、更新迅速的特点,使就业市场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还要求毕业生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可适应性、可培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而高校的教育教学还没有适应或者说还没有完全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这一日益苛刻的要求。

(3)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不同地区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趋同情况十分严重。对于较早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由于经验的积累及国家的扶持,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完善,但对于大部分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办本科院校来说,较多地是从表面上模仿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并未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策略

2.1加强能力培养,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支撑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各种类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要贯穿整个学程,增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增强竞争力,改变“学不致用”的状况。对此,我们创建了融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各类技能竞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2.2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制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统筹培养过程,妥善处理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定位设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并按照“局部优化服从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重组,构建了由通识教育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选修课程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符合我系实际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必须贯彻“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融课内与课外为一体,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基础厚,方向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等各类别课程制定适当的学分比例。

3结语

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和应用各种有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探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分为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而且应用型人才数量巨大、涉及范围广,规格分类培养势在必行,意义深远而重大。在课程设置研究中,必须贯彻按知识点教学,并逐步走向按能力培养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蒋宗礼.研究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引导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9(3):4-6.

[2] 马殿富.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15-20.6.

篇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

篇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21世纪是一个需要快速获得极大信息量的时代,而计算机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计算机是一种复杂的工具,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就必须得认真的去学习它的所有所有。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样一门专门研究及使用计算机的课程。

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兴起的比较晚,发展也落后于其他国家,这就导致了我国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很大。而且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东西方得经济严重不平衡。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更是需要计算机的专业人才来改变这种现景。正是因为对这种情况的了解,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但是在大学里面往往学的不到家,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滞留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就也竞争愈演愈烈。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就这直接导致了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又导致了我们就业越来越困难。

当然,对于当今社会来说,计科出来的本科生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就迫使我们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考研来进一步深造。但是考研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目前,考研人数和考上人数之比大概为3:1。研究生被称为三高人士,即:高起点,高就业率,高薪酬。当然,能深造到博士、博士后就业情况就会更乐观,但是随着学历的升高,毕业的要求也就更高,所需的努力就更多。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学科吧。学科代码:0812,下属三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具备能力

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发展趋势: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目前12个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所需的人才是很多的,我们面对将来如此巨大的就业缺口,如何把握住机遇,如何在竞争中凭借更多的优势崭露头角,关键就在于现在的努力与勤奋了!

篇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探索

文/郑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梅利云)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计算机也是随处可见。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掌握应用计算机是一种必备的技能。作为计算机系的学生,我们更应该高要求的对待自己,走在时代的前沿。而首先,我们必须对这个专业有必要的认识和了解。

专业介绍

这个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才而设立的。它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从事此专业的人员今后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工作,也能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具体课程及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我们需要学习的课程具体如下: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名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相关专业

鉴于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广泛的专业,与其相关的专业也有许多。在此泛泛的列举几个: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 信息工程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光电信息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 计算机软件 电力工程与管理 智能科学与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

就业前景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就业要求

(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储备的知识)

1、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网终:工程专业基础、较好的综合素质;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终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获得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2、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本专业方向就是学习如何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生产。

3、计算机软件主流开发技术、软件工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胜任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性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4、信息工程通信方向是一个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及信号与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通信系统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综合设计、开发、集成应用及维护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通信系统与程控交换、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新方法、数字图像处理及压缩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和通信领域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等。

5、信息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是以信息安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安全和网络协议、网络产品的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为学习和研究对象,掌握网络中实现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信息科学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综合设计、开发、维护及应用等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需求分析

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目前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

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

3.软件人才看好

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市场营销人才也是电信业的需求亮点。随着电信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电信企业开始大举充实营销队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

如何学好这个专业

1.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很枯燥的专业,认真和毅力是必备的条件。

2.C语言是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3.先学习专业课《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搞清楚对象后再开始学习其他课程。

4.对编程有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学习C++了(C和C++是两个概念)

5.不要漏掉书中任何一个练习题--请全部做完并记录下解题思路。

6.在学校你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读书,多读书,如果有条件多读原版书。

7.多去实验室上机。

8.你会买好多参考书,把书上的程序例子亲手输入到电脑上实践,即使配套光盘中有源代码。

9.强调认真听专业课。

篇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关键词: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多种多样,这就使得高等院校建立特色专业的脚步逐渐加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国内的计算机本科专业在1956年建立,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培养人才的模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的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特色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

1 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与培养的目标

1.1 建设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计算机成为了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志,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21世纪,计算机专业技术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专业包括多种内容,如信息技术、软件工程以及计算机工程等学科。计算机专业本身具有发展迅速、实践性较强以及理论知识多等特点,高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培养出具有能力、知识面、扎实的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能够体现专业化。

1.2 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积累与应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各个行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大,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一项特色化的课程渗透到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因此,需要合理制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制定严格的人才评判标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要前提,培养具有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专业素质人才。

2 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状

当前国家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理论教育,但是往往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专业特色却不明确,使得原本的目标无法实现。

2.1 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本科院校中,大多数院校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时往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庞大的理论体系中涵盖高级程序语言、数据库等多种繁杂的内容,过于宽泛、缺乏重点,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由于高校储备不足,实践操作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落不到实处,并不能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2.2 缺乏显著的专业特色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很多高校并未及时更新信息资源,教学大纲陈旧,因此,凸显不出专业的特色与内涵,还有些学校采用的是多年以前的讲义,延续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观点格格不入。同时学科的发展进程出现滞后的现象,没有及时顺应现阶段的发展需要,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知识,当真正踏入社会以后适应能力与社会变迁出现了不和谐的局面,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需要。

2.3 招生状况呈下滑趋势

计算机专业在兴起阶段的优势十分显著,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化人才的认可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由此形成了十分严峻的局面。就业市场对于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沟通、合作、吃苦耐劳等品质,所以,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于高校中的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更有难度的要求。

3 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实践过程

3.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在特色化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修订与梳理,在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将学校专业人才重新定位,及时调整培养人才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项综合型的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从全面综合的角度去打造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专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拥有系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可以在企业、事业以及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胜任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职务,特别是需要具备专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掌握专业的工程实践技巧。

3.2 合理建设师资团队

重视人才引进,积极拓展对外交流的渠道,注重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充实师资团队。在高校教育中不仅重视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应格外重视对于老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导师,为他们创造机会以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同时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师队伍中的师德建设至关重要,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需要加强引导,使老师积极投入到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传授,努力营造出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和谐氛围。

3.3 拓展实践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往的实践过程单一,没有条理清晰的实践流程,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使学生踏入社会之后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方式的拓展,利用课程设计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另外,引导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大赛,凭借自身努力完成实践活动。

4 结语

计算机特色专业的建设推动了人才市场的发展,迎合了现阶段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教学管理是培养全方位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科学完备专业化教学体系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沈奇,张燕,李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0(16):119—122.

[2]潘瑜,李秉璋,徐亚平.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40-44.

[3]张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10):58-59.

[4]王子须,崔岩,王燕玲.基于PBGS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7-9.

[5]黄茹芬,尤玲玲.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11):87—89.

篇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专业建设;思考;实践

现如今,各个专业的建设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专业,简单来说就是指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具有鲜明风格特点且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特色专业具备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及示范性等特点,其建设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高校只有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和长年积累的办学经验,才能够建设出一批高水平、高影响力且竞争能力强大的特色专业。而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也需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自1946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以来,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计算机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了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普及的地步。当今社会早已经步入了计算机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对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可谓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便应运而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包含的学科有很多,主要有信息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等,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科技的越来越发达,计算机专业也发展得越来越迅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不过,时代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技术是不断创新的,计算机科技所涉及的领域也正不断扩大,而为了使计算机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必须要将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得更加具有特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这也是推动我国计算可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

(一)招生情况逐年下滑。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刚兴起之初,报考该专业的考生非常之多,且生源质量非常好,然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的越来越普及,社会对该专业的整体认可度越来越低,同时却又对其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因为不愿意吃苦而不肯选择该专业。众所周知,IT行业是一个更新迅速的行业,计算机专业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可适应性、团队合作精神及可持续发展性等,要求的严苛使得真正能够达到标准的人才数量逐年减少,而该专业的招生情况也逐年下滑,这对我国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专业特色不明显。计算机科技是处于迅速发展之中

的,但是大多数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却都没有跟得上计算机科技本身的发展速度,其教学大纲往往几年都不更新,因此导致专业特色非常缺乏;更甚者,有些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连续十几年都是采用的同一本讲义,其学科发展滞后严重,根本无法顺应时代的形势和发展,所以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就业中失去竞争力。

(三)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每天只能跟各种数据库、高级程序语言等打交道,而实践机会非常少,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对策

(一)准确定位专业特色。高校若想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首先应当要准确定位该专业的特色,具体来说,应当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发展特点、经济形势、人文风貌及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来制定独特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现实情况、适应社会发展。例如,矿业类高校可以在计算机专业建设中加入矿业特色、石油类学校可以加入石油特色,这样更加有利于教育工作得到当地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继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当不断引入更多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具有责任心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教师,并给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会、积极进行科学项目研究,从而提升整体师资力量。同时,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自身也应当要具有努力拼搏的精神,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三)加强实践培养。高校应当要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日常教学当中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实践竞赛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准确定位专业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加强实践培养,才能够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得更加具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信息与电脑(理論版),2015,11:141-142.

篇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

2007-09 2011-07 湖南文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系统分析师 10102430005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 组成原理及数据库等有深刻认识。

2.对C语言有较深的理解,熟悉相关语法以及指针的操作;

3.掌握C++语法以及深刻理解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4.会编写汇编语言;

5.自学并熟悉了ARM嵌入式Linux开发系统;

6.熟悉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相关理论知识;

7.掌握SQL语言,熟悉SQL Server数据库,会根据要求编写数据库语句。

8.熟悉OOD方法,熟悉UML及软件工程等相关知识。

详细个人自传

为人诚信,有很强的责任心;

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对工作有很高的热情;

学习能力较强,能较快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上半年通过了软件设计师的.考试;

上半年通过系统分析师的考试;

对嵌入式开发有浓厚的兴趣,精通C语言和C++,课余时间学习了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并了解了嵌入式开发和设备驱动开发的基础,熟悉了ADS集成开发环境;

篇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1.计算机基础专业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这些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开发技术,具有必须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潜力。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维护等工作。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2.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理工科交叉而衍生的计算机专业很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动化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等。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就业面相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宽得多,不但适用于IT领域,也适用于数学领域。推荐院校: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宁波大学、深圳大学2)自动化专业: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归并了多个自动控制领域专业的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立足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控制这一新兴

应用领域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是工业制造业的核心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就业基础和优势。推荐院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大学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这是一个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构成的专业,就业面涉及到教学、商业、网络开发、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就业率高达95%以上。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能够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能够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能够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能够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发展趋势

截至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需求分析

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目前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证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超多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

篇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

户口所在: 山东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2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61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计算机软件:,电子/电器/半导体/仪器仪表:

工作年限: 0 职 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上海,江苏

工作经历

北京渥瑞达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10-09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南文理学院

篇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因此,如何规划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及在这个规划的体系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建于1998年,经过十五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培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专业的培养模式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于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特色方向的形成

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软件测试技术两个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2年加大Android方向的专业建设,这些特色方向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的市场调研,以及结合现有师资力量所做的有效措施。从2009年起我校实行学分制教学,在学分制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需要对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环节进行相关的改革,让学生能得到更加实际的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制定

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有以下四部分内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这四部分内容构成了特色专业教学的“四位一体”的建设体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承“能力+素养”的方针,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设置一定比例的上机实验,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除了课程实验之外,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还设置了一些理论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以系统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专业课学习任务的认识,课程设计的设置与教学任务如表2所示。

在这些课程设计的内容中,学生通过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对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设计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对所学习的专业课程以及未来就业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更加契合就业市场,每届学生的毕业实习我们都将组织集体的学习活动,学习的地点主要是长三角地区或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的软件企业,通过企业工程师的系统培训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自主性,同时为我们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针对实践课程的最后一项内容—毕业设计,我们一般采取以下的成绩管理措施。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分为三类:首先是系统设计类,这类题目主要是具有B/S的系统设计,通过构造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以及设计正确的算法流程,实现相关系统的功能;其次是理论研究题,这类题目一般具有较深的理论研究,针对目前的热点研究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这类题型比较适合考研的同学;第三类题型是自选题目,这类题目主要是为了满足有实习或工作单位的同学,在实习单位接收相关设计任务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素材。总之,不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实践,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次重要实践。

3结束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与优秀的专业教学计划密不可分,同时也与高校自身的教师素质与学校的管理模式有重要的联系,因此要想把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的各项人才培养任务抓的更好,需要从小处着手,从每一次的实践教学入手,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很多的实验或设计还未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中间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师资的约束,另一方面受到了教学软件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摘要:针对国家级级特色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结合我校的办学实践,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我校在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过程中所取得一些经验,并针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篇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关键词: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核心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虽然很年轻,但它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技术学科,在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近50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在国家建设需求的推动下,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理工科第一大专业。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量大,社会需求面宽的现实,“十五”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第一版,以下简称为《规范》)。其中,“战略研究报告”建议改变当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趋同性,鼓励办学单位对毕业生的分类培养,取4个可能的方向,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以及信息技术。《规范》参照Computing Curricula 2005,分别详细给出了四个方向的核心知识体系,以及覆盖它们的必修课程组示例。

《规范》体现出的“分类培养”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同,人们普遍认为中国800个左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点,按同一种模式或者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是难以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的,许多学校也希望得到分类培养的具体指导。但是,如何理解和实现“信息技术”等新的专业方向的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础,更好地实践《规范》,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现已建成的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优质资源,希望能够按照4个专业方向公共要求来构建一些基本课程,每一个方向都可以通过在这一组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来形成符合《规范》的完整的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这一组课程是“耳熟能详”的,无论是从师资还是教材的角度,在开始走向规格分类实践时,也是一种现实做法。

一、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

本项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要推荐一组课程,当办学单位希望按照《规范》描述的知识结构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时,无论四个方向中的哪一个,都能够比较方便地在这组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而实现。显然,符合这个要求的一组课程不是惟一的,我们着重考虑了如下几点原则。

1.体现公共要求

《规范》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划分成4个专业方向,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问题空间、能力要求、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但还是有共性的部分,这也是作为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方向所决定的。公共核心课程应该能够将这些公共的要求涵盖进去,实现在课程层面上对公共知识体系、专业培养公共要求和基本特征的体现。

2.有利于构成优化的课程体系

公共核心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课程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所以,这些课程需要易于与相关课程结合,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同时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采用了设置分级平台的基本框架。例如,要求教学计划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等组成。考虑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应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些课程可以适当照顾到学科的要求,构成一个既照顾到学科,又照顾到专业的基础平台,给人们制定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提供一定的基础,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构建完整的、全局优化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3.充分考虑学时的限制

由于公共核心课程相当于学科、专业平台的基本内容,所以,只能做一个较小集合,而且课程的学时数要尽可能小,目标在于体现专业教育的最基础要求,同时给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教学计划的制定留有足够的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不少学校已经将教学的总学时数降到2500学时以下。所以按照20%计算,将公共核心课程的总学时控制在500学时以内。

4.尽可能成熟的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5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一些课程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这些课程将在专业教育中起到核心、骨干作用,将这些课程进行适当改造后构成公共核心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资源,迅速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所以选取的课程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成熟课程。

5.体现本专业教育基本特征

课程要体现学科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例如,虽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理、工程实现和开发利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以技术为主的学科,特别是在本科教育层面上更是如此。所以课程要对技术和学生的技能训练有较好的体现。除了学科抽象、理论两大形态使得初学者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去深入体会外,还要考虑社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实现一些系统的研究、构建和维护。因此,选择的课程应该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上有引领作用。此外,在本学科发展异常快速的时候,这些课程相关的内容应该是成熟的、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

二、核心知识体系

这里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力求从不同专业方向的公共需求出发,给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并不试图包括各个专业方向教育要求的全部知识,每个专业方向都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方向的教育需要增加所需要的知识,以构成完整的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其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规范》。由于是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没有包含推荐的选修知识。该知识体系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39个知识单元,共342个核心学时。其中,

(1)离散结构(DS)60核心学时,包括函数、关系与集合、基本逻辑、证明技巧、图与树。

(2)程序设计基础(PF)67核心学时,包括程序基本结构、算法与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事件驱动程序设计。

(3)算法(AL)28核心学时,包括基本算法和分布式。算法。

(4)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AR)60核心学时,包括数据的机器级表示、汇编级机器组织、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接口和通信、功能组织。

(5)操作系统(OS)32核心学时,包括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原理、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

(6)网络及其计算(NC)48核心学时,包括网络及其计算介绍、通信与网络、网络安全、客户,服务器计算举例、构建Web应用、网络管理。

(7)程序设计语言(PL)13核心学时,包括程序设计

语言概论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8)信息管理(IM)34核心学时,包括信息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处理、分布式数据库。

按照各个方向核心知识结构的要求,公共核心知识体系覆盖计算机科学341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60.9%,覆盖计算机工程246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44.7%:覆盖软件工程199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40.3%覆盖信息技术136个核心学时,覆盖率为48.4%。

三、核心课程

公共核心课程共包括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7门,这些课程的名称都采用了尽量一般化的处理,即后面没有诸如“基础”,“原理”或者“技术”之类的字样,为学校开设具体课程留有空间,学校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添上适当的限定,进一步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表1给出了各门课程所含的必修知识单元和所需要的学时数,和各个学校相应课程的实际教学时数相比,其中有的课程必修学时数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所需要的总课时为448。希望各个学校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可以通过强调某些内容来体现自己的特色。

四、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示例

按照各个专业方向必修知识体系的要求,以7门公共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相应方向的必修课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给出的仍然只是“示例”,各个办学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出更具特色的必修课程,并制定出恰当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示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字逻辑、社会与职业道德。15门课程共计776学时。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示例: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电路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社会与职业道德。16门课程共计理论学时920学时。

软件工程方向必修课程示例: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学、数据结构和算法、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工程经济学、软件工程、软件代码开发技术、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16门课程共计920学时。

信息技术方向必修课程示例:信息技术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应用集成原理与工具、Web系统与技术、人机交互、面向对象方法、信息保障和安全、信息系统工程与实践、系统管理与维护、社会与职业道德。17门课程总计920学时。

五、结语

《规范》将“核心知识结构”作为开办相应专业方向必须的要求,可以用不同的课程组合来覆盖,《规范》中给出的“核心课程”只是这种覆盖的一个“示例”,这里给出的是另一个“示例”。事实上,这也是《规范》所鼓励的。这里的“公共核心课程”并不是《规范》中四个“核心课程”集合的简单交集,而是根据对四个方向的理解,对它们公共核心知识单元的一个课程覆盖。是每个专业方向公共的必修课程,而不是任何一个方向完整的必修课程集合。

无论开办哪个专业方向,都可以在这里提出的“公共核心课程”基础上,根据不同方向的要求添加若干课程,形成“必修课程”集合(完整覆盖《规范》中的核心知识结构),然后再根据本学校的情况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这样,当一个学校希望开设多于一个专业方向时,教学资源有可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共享。如果一个学校要将原来的教学计划改造为“信息技术”方向,许多已有的课程都可能被利用上。

我们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对多数学校产生直接的帮助,也盼望各个学校在实践中基于《规范》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计划和模式,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上一篇:中英文励志名言下一篇:厦门春节旅游排名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