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互动问题

2024-05-09

高中互动问题(精选十篇)

高中互动问题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 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由过去注重知识传递, 向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转变, 并同时强调了师生互动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对高中生物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的研究, 不仅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 同时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 对此进行详细阐释。

一、彻底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在实际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教学观念并未实现彻底转变, 对师生互动的认识较片面。更重视其工具性价值, 即为教学过程服务, 而忽视了其目的性价值, 即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信息的交流与启发, 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这就导致了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地位与学生的被动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更重视“教”的过程, 而不是“学”的过程,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要想改变生物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 必须彻底更新教育理念, 对师生的角色有正确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同时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互动是双方的, 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主体, 双方都“动”起来才是真正的互动。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给予学生理解和尊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变学生单向的、被动的接受为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转变了教学观念, 明确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之后, 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其乐于与教师合作, 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里, 师生交往所处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软环境对师生双方的身心都会产生特定的影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互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师生间的轻松、亲密感能消除学生紧张情绪、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对教师也是一种正反馈, 使师生双方获得积极体验, 促进互动的真正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自身良好精神状态的同时,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多走进学生, 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励自信心, 充分的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留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民主和平等。当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朋友的时候, 才更容易吐露心声, 就自然会在课堂上彼此倾听和表达、交流和分享。思想真正碰撞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其实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仅能促进师生互动的开展, 更能保证学生在安全、公正、和谐、科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重视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有以下几种功能:首先可以辅助课堂讲授, 在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 使得讲授内容更生动, 传递的信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次还具备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功能, 从学生的神态、动作, 教师可以判断教学效果, 以此调整自身教学行为, 有时这比言语互动得到的反馈信息意义更大;同时, 非言语行为可以组织和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 以此表达肯定和激励、提醒和警示, 能于无声之中消除危机、解决问题,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尽管教师普遍能够认同非言语互动的重要作用, 但在操作上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些不恰当的眼神、表情、动作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教学中心仍以知识性互动为主, 导致教师会忽略部分由学生的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 也就浪费了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宝贵机会。

另外, 生物实验的开展、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是非言语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可以提供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的机会, 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 有利于课堂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 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四、改变落后的评价制度

上级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又如何评价学生, 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改变评价制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即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应该摒弃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的业绩评价, 取而代之的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其评价指标内容涵盖面更广, 包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职业规范、课题研究、教师间合作等等。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再只是学校, 还包括同行、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自评。更加关注教师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科研能力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对学生应该改变过于注重知识和结果的纸笔测验单一评价模式, 建立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更关注学生心理品质、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由于学科的特点, 对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合理评价也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文萍.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9 (3) :90

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探讨论文 篇2

死记硬背、套路化的答题,这是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交代知识,带领学生分析总结,这也是很多语文教学的常态。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就是课堂封闭不开放、信息传递单向而缺乏互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高中语文课堂因互动而开放起来。

一、在对话中导学

在课堂上,对话是最基本的互动形式,只有教师摆正位置,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对话才能发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与精神世界,都有潜在的发表与表达的需求,教师只有善于启发引导,才能让学生主动开口,从而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首先,教师要创造对话的时机,例如,通过课文的“空白”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同学对话。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该引导的要引导,该评价的要评价,该启发的要启发。其次,教师要在该闭嘴的时候闭上自己的嘴巴。例如,在学生激烈的讨论时,或者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教师都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给学生足够的自由与空间。最后,通过展示调动学生的对话积极性,引导学生都参与到对话中来,与教师、同学一道解决问题。如果发现有一些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一定要及时地采用激活策略,例如,小明同学,我发现你好像若有所思,你能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吗?用这种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回到课堂上。

二、在互动中实现经验的共享

为了营造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包括其兴趣爱好、思维特点等,据此通过科学安排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同时,利用好学生既想表现自己,思维又容易僵化的特点,合理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开阔眼界,把对话中的对立变为对比。通过不同思想的碰撞,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善用“最”字,即在课堂研讨中如果针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意见时,引导学生想清楚:自己最认可的是什么?最无法接受的是什么?例如,在《论语》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沂水春风》,教师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吾与点也”,为什么?在这篇课文中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志向?学生议论纷纷,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又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候,教师给出了这样几种观点:第一,孔子在晚年有了退隐之念;第二,孔子向往的政治境界就是曾点描绘的那样;第三,曾点与孔子的思想是一样的,他们都安平乐道;第四,曾点有更加高远的志趣,其精神境界更高些。教师出示这样四种观点,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这样,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地展示了自己,实现经验的共享。

三、在对话中拓展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如果教师处理得当,往往是精彩生成的良机。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善于在“无序”中生成有序的课堂教学。从表面上看,师生、生生的对话可能是热闹的甚至混乱的,但作为教师,一定要使这种热闹的对话变得理性而有序。有的时候,教师为了教学更有开放性与创造性,可以有意地添“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放开自我、展示自我,从而实现教学的开放。

四、在小组合作中组织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也是生生互动的一种形式,为了达到小组合作探究的目标,教师一定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精心准备,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要及时地进行评价与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同桌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还可以是组际的合作探究,等等。为了让小组发挥作用,就要搞好小组的建设,组员要合理搭配,好、中、差学生都要有,组员之间要能够互相激励、互相弥补。在进行小组搭建的时候,除了考虑学习基础等因素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来合理搭配,一个小组内,不能都是外向型的,也不能都是内向型的,而要合理地把外向与内向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并为他们制定目标和纪律。

高中互动问题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教学;阅读质量;学习能力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我们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设置有效情境、利用问题任务驱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对问题的思考、探讨和合理解答中提高阅读鉴赏和分析评价的能力。那么,高中语文课堂互动的情况如何,教师又是怎样运行问题引领的呢?

一、对高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是以语篇阅读为对象,通过对篇章中的语言、写作手法和情感的探讨获得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学生的思想品质、人生价值观也是在阅读中建立提升的。我们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和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特别是阅读课堂,还有不协调的教学现象存在。

1.重视语文的知识,缺少能力的训练

阅读是需要建立在能够识记和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一定概括前提下的。但是我们一些老师,往往关注的是阶段考试这类不是特别凸显语文能力的测试,阅读教学多是对教材中的字词深挖,将教参或是名家对文章的解读灌输给学生。学生一节课中即使有些互动,有些问题探讨还是局限于老师指定的方向。学生没有什么个性的阅读和思考,更难有质疑,阅读课堂成为一味接受的课堂,而不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平台。

2.重视课内学习,缺少有效拓展延伸

语文教材是获得阅读能力的平台,学生借助这个平台感受作家写作的状态、情感和特点。这里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作品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如何阅读。其实,我们学是为了不学,让阅读能力成为自身的素养。我们很多老师忽视了阅读的延伸和拓展,在专题教学中,很少有将专题主题拓展开来的,而是就课文讲课文,更少有老师把配套的《语文读本》有效运用起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限于教科书,没有获得能力的运用和拓展。于是,他们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分析以及鉴赏能力有限。

二、运行问题教学让互动高效生成

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体,阅读应该是他们的个人行为,要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联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分析与获得。

1.核心问题一线串珠

一篇课文,我们要学习的方面比较多,而贪多嚼不烂,在有效的教学课时中,我们重点让学生搞清楚一个知识点,获得一种语文能力就可以了。只有他们深入理解这一项阅读,获得这一项阅读的能力,那么,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能获得提升。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我认为文章前半部分写地坛值得学习的地方比较多,而就是思考一个主要问题:我是什么样的我,地坛是什么样的地坛,我与地坛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因缘?在前半部分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主阅读,找找我是什么样的我,存在于一种什么状态,有着怎样的性格,然后,重要让学生讨论文中两处地坛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之后将二者进行联系,找出地坛宽容、博大,他自在坦荡让我明白无论怎样也要坚强地活下去。如此,史铁生的思想历程也就清晰起来。再如,在杨绛《老王》的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人要有善良之心,也要有悲悯情怀,底层人的善与悲悯情怀我们是怎么认识的?于是,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有一定的生活定位,生活中那些三轮车夫、修鞋匠、买菜老婆婆他们都是底层劳动者,他们有着艰辛的生活,他们身上往往体验出的多是乐观、淳朴与善良。于是在这样的导入中,学生有联系生活的思考,能够有意识地找出课文中底层人物“老王”的形象、生存状态以及他与人相处的种种善心与善行。

2.质疑追问深入阅读

在《老王》的教学中,我通过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感受老王质疑底层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但是我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老王身上也有着悲悯情怀,显然这属于个性的解读。只要言之有理,能在文中找到论据就行。因此,学生在阅读中需要学会质疑,能够思维发散地去阅读、思考和创新。这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如,在《史记选读》中《魏公子列传》的学习中,我们在自主阅读,疏通文言文主要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去阅读信陵君率领门客赴赵与侯嬴分别一段的内容。让他们自己读读找找,提提问题,有学生提出:侯嬴为什么料事如神,会算到信陵君会调转车问计呢?侯嬴在信陵君说要“北乡自刭”,他为什么不想活呢?信陵君会不会阻止或者劝说,为什么?这些问题,司马迁没有交代,我们可以联系古代“士”的性格特点去思考,感受侯嬴“士为悦己者死”的“壮举”的可贵。也能获得更深的阅读感悟,提高个性阅读的质量。

另外,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如,李密《陈情表》中的晋武帝为什么不杀李密,李密的“孝”有没有虚假的成分,李密后来出仕是不是违背初衷等。这样的问题必须要学生能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时代,人物性格发展历程进行解读。正如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智慧”那样,李密是智慧的!这也是个性阅读,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问题探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的重要形式,运用问题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印月花.文言文阅读中问题教学法运用浅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9).

[2]吴艳玲.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25).

高中互动问题 篇4

“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课堂的核心、“互动”为课堂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1. 问题。

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 教师以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主线, 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提高过程, 通过问题或者问题组预设的方式呈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数学教学被激活和拓展的源泉活水。数学因问题而丰富多彩, 因问题而更具价值和意义。有了问题, 学生就会思考, 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为“互动”提供了可能。

2. 互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它既指师生间、生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也指师生间、生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以问题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流程,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尝试、体验、实践, 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的关键是通过互动得以实施。

3.“问题—互动”模式与“问题—解决”模式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都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更是一种全局性的教学, 要把数学应用到非常规问题和现实问题, 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数学的机会。学生通过参与“问题解决”, 有助于获得和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问题—解决”模式的着重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互动”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互动为手段”,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是组织者, 是配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是主角。在教学中, 不仅仅解决问题, 还强调了课堂中通过“互动”体现教学的民主平等, 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二、“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1. 教学目标要明确。

“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面。这里的“知识目标”就是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目标”就是要强化揭示和培养数学思想的方法;“情感目标”的确定就是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等。

2. 问题情景要合适。

“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成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合适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要重视设置和应用问题情景, 问题不一定有解, 答案不必唯一确定, 只要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 能够解决现实困难就行。条件可以变化, 方案可以自己设计, 允许与别人讨论。要求并非形式化, 并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 但问题一定要有探究性和创造性。

3. 互动意识要强烈。

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强烈, 能主动发现、分析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与同学开展讨论交流,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据理进行验证。同时,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随时洞察课堂中发生的问题, 准确判断出原因, 并能科学有效地处理问题,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4. 教学方法要合理。

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科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实践中, 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出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5. 教学策略要灵活。

(1) 激发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活动中, 使他们快乐的学习, 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并从正、反两方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学会正确地对待人生的挫折。 (2) 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功, 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进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验人生情感。 (3) 探究策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大胆探究的时间。

三、“问题—互动”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入手, 把我们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巧妙地、有意识地放到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知识当中, 以“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导入,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 在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中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实现学习活动的目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主要有: (1) 教师的语言描述。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2) 利用图片、照片、实物或模型等引入问题情境; (3) 通过学生排练的小品, 显现问题情境; (4) 利用录象、录音、电脑动画等多媒体创造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 (5)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直面问题情境。

2. 注重尝试引导, 借助活动载体。

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 学生们往往难以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 难以判断是否正确运用了旧知识, 选择的方法是否有效, 问题的答案是否准确等,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进行引导和启发。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引导启发的方式: (1) 温习与问题有关的旧知识; (2) 通过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掌握新概念。

3. 组织互动活动, 关注长远发展。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互动”过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来抓, 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培养。

总之, 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合理设置练习题, 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梳理、运用知识及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摘要:根据当代教育的要求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文章从问题的提出、模式的评价标准、一般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高中互动问题 篇5

【关键词】 问题 互动 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总是离不开问题。问题的出现不仅使数学更有意义和价值,也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依据高中数学的这些特点,“问题-互动”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了教学活动中去。“问题-互动”教学是把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用互动的教学形式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应该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水平、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更多方面的学习和提高。“问题-互动”的教学方式则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相应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对所学的高中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解疑,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养成和不断提高。其次,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则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利于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及时调整。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则能够使其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是通过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来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的。高中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数学方法,从而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不断思考,通过互动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相应教学内容。这不仅有利增加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二、如何实现“问题——互动”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运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依据相应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对高中数学相应内容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都有哪些。如针对高中数学中“函数与方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需要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和函数的特点,还要使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导学生用多个方程和函数的解析来探讨两者的关系。

(二)巧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运用“问题——互动”的教学方法时,需要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设置。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符合问题情境,也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推动教学活动的进展。其次,高中数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相对灵活,形式多样,既不能使问题答案过于死板,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变换相应条件对其进行进一步探讨。此外,数学教师也可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思考。如,针对“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用相应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观察思考三者之间的相应关系。再依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相应的总结。

(三)活用教学手段

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应依据相应的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学习和激发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用发展策略,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针对“圆与方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用让学生自己解答和画图来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三、“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使相应的数学问题既符合教学需要,又能够推动教学进程,还应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相适应,能够实现有效的互动。同时,教学的互动过程要围绕相应的数学问题来进行,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此外,针对教学互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解决。

四、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能够使高中生在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探究和沟通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发展。“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有利于高中数学的发展,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也要注意相关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栾建军.“问题——互动”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新课程导学,2012(26):62.

[2] 杨建楠.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

管理,2013(2):66-68.

高中互动问题 篇6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情感互动

在高中思想政治互动对话模式中应该包括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没有情感交流,无法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也不能引导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经验。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只能算是表面知识的传授,而应该体现的情感反而被忽略,使得课程枯燥乏味、毫无生机。在高中思政课上,认知互动必不可少,但是情感互动同样有其重要意义,情感互动对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成果起着重要作用。

1.2 缺乏多向互动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互动对话教学的主体,按照互动对话对象,可以将互动形式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目前高中课堂中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很小,师生之间的互动可能依托于教材,互动形式也只是简单的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但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内容就会更加丰富,涉及教材内容和课外知识拓展等方面。由于现在的课堂上缺乏多向互动,导致互动对话模式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并没有提高教学效果,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精神。

1.3 缺乏实质性互动

纵观我国目前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互动对话形式呈现表面化,在课堂上看起来互动很频繁,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互动效果,由于教师组织不合理、互动内容选择不恰当,导致很多学生利用互动时间进行聊天。缺乏实质性互动还表现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上,不少教师为了争取大量理论讲解时间,将互动问题答案设置成“是”或“不是”等,问题太过肤浅,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对思想政治互动对话失去兴趣和信心。

2. 促进高中思想政治互动对话策略

2.1 提高重视

互动对话是一种效率高、质量好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高中思政师生的重视,准确的说教师是整个互动对话的引导者,担负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学生作为互动对话的主体,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互动对话的意识。当然对于教师来说提高互动对话意识同样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互动对话意识,教师首先得认清互动对话在教学效果中的促进作用,加强对其认同感;其次是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完整的对话情境,以其丰富的互动对话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后课外时间对课堂上的互动对话进行反思,在下一次开展互动对话教学模式时做到更好。

2.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除了在思想上提高对互动对话教学的重视,还要在实践活动中善于利用多样画的教师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多情感体验,从角色扮演中明确社会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责任以及义务。通过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课本中、社会中比较深奥的问题进行交流探究,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的见识和认识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即兴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人交际能力。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要想达到理想的互动对话教学效果,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思政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轻松愉悦的环境能够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利、更加舒服,学习和交流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了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在课堂上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平等、自由交流。

3. 小结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全面互动对话形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师生良好关系培养,促进同学之间培养深厚友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打造更加开明、活泼的高中学习氛围。相信通过上文对互动对话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解析之后,未来高中思想政治互动对话必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无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美学角度来分析,互动对话都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运用互动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交流的优势以及互动研探究给学生能力带来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不少高中思想政治互动对话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探究,希望为改良高中思想政治互动对话教学方式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互动对话,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卓超.对话理论与“互动”探究式教学的“对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互动”探究式教学研究[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03:74-77

[2]江芸玲.对话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116-117

高中互动问题 篇7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为教学而精心准备。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自主学习。在运用“问题一互动”模式时,教师需把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知识与技能中,教师应明确学生需把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主要指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所运用与把握的学习方式与策略;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体验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如学习“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需明确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异面直线的概念及其画法,进一步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力;理解与把握等角定理;理解与把握公理4;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其范围与应用。②过程与方法:讲授法与师生讨论结合;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整理归纳已学知识。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学习与把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重要性,激发数学学习热情。当明确目标后,则可有目的地设计“问题一互动”多种活动。如展示多种实物,譬如长方体模型等,要求学生举例、相互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异面直线的概念。提问:①空间两条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②在同一平面内,若两直线均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直线则相互平行。那么在空间中,也否存在类似规律吗?再如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交流,导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方向性,也强化了课堂互动性。

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

在“问题一互动”模式中,有效的问题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同时,问题答案不需唯一,只需呈现实际情境与需求,有助于解决实际困难即可。另外,条件也可变化,学生可自己设计方案、相互讨论,其要求并非简单模仿教材内容,需注意问题的创造性与探究性,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还可由现实生活切入,将待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融入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基础知识中,通过“疑惑、探究、思索、发现与解决”的教学过程,将他们带入与问题相关的学习情境中,产生悬念,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主动融入学习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方法通常有:数学教师语言描述,即以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融入问题情境;通过电脑动画、录像等多媒体,来设置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借助模型、实物、图片等创设问题情境;实地参观,以直接面对问题情境;利用表演,展现问题情境等。如学习“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双边活动:显示手影戏动画,导入课题。提问:①观察生活例子,你们是否可总结投影、平行投影及中心投影的概念?②观察飞机等图片,探讨由哪些角度观察可得到不同平面图形?三视图是怎样描述了空间图形的基本特征?(由角度、宽度、长度)然后教师可通过实物显示想象,并运用多媒体加以验证。而后继续诱导:你们能否动手画三视图?是否可以依照三视图而想象出相对应的实物?这样,通过问题情境,不但调动了学生探究欲,也加强了师生交流互动,更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

三、活用教学策略与方法

高中互动问题 篇8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

从现代教学互动观来看, 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讲”与“听”的关系, 学生要想牢固掌握扎实的知识, 多方位地发展智力, 必须在课堂学习中师生互动、共同作用。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创建理想的高效课堂, 可以提高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递信息, 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讲, 学生用心听, 把教师传递的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二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师生之间就知识获取相互交流、积极探讨, 共同获得信息;三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获取知识多边互动、相互作用, 共同探讨;四是教师作为课堂学习小组中的普通一员, 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 参与小组学习, 讨论知识。在小组学习时,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师长”, 而是通过“躬身力行”的参与, 与自己的学生共同交流、共同探讨。从这一点来看, 教师不再充当知识获取的唯一“信息源”。

二、师生双边互动为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当前诸多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互动, 进行合作学习, 之所以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追根求源, 这在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创造性运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始终在被动接受知识, 根本不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生在整个课堂过程中除了教师提问时“被动”回答问题, 此外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 他认为,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比任何其他教学方式都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学生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就当前的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来看,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师生之间共同互动、学生与学生共同互动的多渠道教学方式, 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整个教学系统中还是需要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

三、教师在师生双边互动中处于前导地位

高中互动问题 篇9

一、把握高中英语互动教学内容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是指师生间相互交流。主要内容有:1.师生互动教学,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教师、学生关系独立且平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研究多姿多彩的课堂学习过程。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教学相长。2.师生间通过大量的交流扩大知识层面。师生经过一番交流后,获得英语学习情感、英语学习态度,英语学习到达一定的知识层面,有利于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3.教师要和学生一同参与到学习中去,以便产生学习共鸣,也可以对教学起到创新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高中英语互动教学实施

1. 自主学习,夯实互动基础

互动的基础是学生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同时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并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所以互动教学应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可以分为课前和课上学习。首先讲的是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方法,不能过于冗杂,没有重点。学生在预习前,教师要提前给学生讲清该课学习的主次点及侧重点,这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第一,要明确预习的目标,以及应到达何种程度。第二,预习要端正态度,不能消极以待,这样就会失去预习的意义;第三,通读全文时,可以采用猜词法,结合上下文语境猜出英文单词的含义,把握整篇文章中心思想,能做到大体读懂;第四,将猜出的单词与单词表对照,以便于强化单词的记忆;最后,及时做好总结笔记,把学习中遇到的好词好句都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巩固记忆。课上自主学习是指,教师给学生10~2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布置自主学习前可以先做简单提问,如:“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What should you do?”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达到对全文的认知。没有预习的学生可以借这个机会进行预习,预习过的学生也可以巩固知识,不至于盲目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更加有目标性。

2. 创设情景,指导互动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前来一个热身活动,以四个人为一组,教师朗读单词,学生按顺序拼出这个单词,比如说教师读“reckon”这个单词,学生按顺序念出:r、e、c、k、o、n以巩固这个单词的拼写,加深印象。教师在创设课堂情景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合理安排情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情景的设计最好以简单趣味性为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进来。

3. 交流提问,落实互动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抛出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发现自己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用英文交流,既达到了说英语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探讨热情。以组为单位探讨、研究问题,使得学生们能更好地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增加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小组讨论最终总结出的答案会更加详细,有根据,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名词性从句”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引导名词性从句的关联词都有哪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总结出:that、if、whether、what、who、whose、whatever、whoever等,并且通过例句来表达:I hear that he has got an offer from the compa⁃ny./The question is whether it’s a clever choice.再如,在学习“同位语从句”时,教师可以提问:“同位语从句怎么用呢?通常什么来作关联词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会认识到同位语从句是形容前面的名词的,例如:I have no idea whether he can win the game.再如,在学习“表语从句”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会明白表语从句是跟在系动词之后的,并结合例句进行提问、解释。每个小组可以在组内进行学习讨论,之后教师在进行统一讲解,加深学习效果。

4. 创造氛围,融洽互动教学

教师要想与学生更好地互动,需要教师先营造相对民主、融洽的氛围,这样学生才愿意与教师互动。英语课堂氛围的营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久下来,学生自然而然会被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所感染,从而更加热爱英语学习。

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师生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0.引言

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学习场地,而在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的教学模式被时代所淘汰。加强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成了教学效果最佳呈现的基础,所以在此背景下对这一领域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1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问题分析

从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诸多环节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互动对象没有公平的体现,也就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是选择性的互动,存在着由于成绩或者性别的不同所造成师生互动的整体效果不好。还有就是在认知互动层面表现的较为显著,但在情感互动层面较为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展现还不充分,没有真正的达到交换意见以及体验心声的效果[1]。

同时在浅层次的互动上体现的较多,而没有对深层次的互动得到充分重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和学生实际认知以及知识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而造成了师生互动的效率得不到提升。再者就是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老师是唯一信息来源,在互动作用占据着绝对地位,学生没有或者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及看法,加上老师所留出的思考空间较小,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效果不理想。

1.2影响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分析

经过分析能够发现,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文素养[2]。高中地理老师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人生价值的体现有着重要的责任,所以在专业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层面要能得到扎实的体现,而在教学观念和对学生的了解方面都师生互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老师的期望以及评价因素上也对师生互动有着重要影响,老师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积极主动的创造条件来进行互动交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互动性。还有就是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及地理修养也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师生的关系以及情感因素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影响。

2.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优化策略实施

2.1提升地理课堂师生互动方法

对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的方法是多样的,最为主要的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这样才能创造师生互动的有利条件。从具体的方法上来看,高中地理老师要能对学生实际进行联系,从而加强对教材的研究选择合适的策略,课堂互动需要学生进行对教材熟悉,也要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下和启发下进行互动。

2.2优化策略的具体实施

对高中地理课堂的师生互动在策略的优化上要结合实际进行,首先要能够创建师生互动的情境。针对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互动要能够将“动”作为对学生激发主动参与的重要任务,情境的关键主要是机会的生成以及增值的功能,进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标新立异[3]。从具体的措施上来看,主要是要能够和身边的生活场景取得有机的联系,教师要能将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创建,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和生活的亲近性,从而提升学生对地理的认知,这样在互动上就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如: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对常见天气系统的课程进行教授过程中,就能结合本地的天气加以讲述,探究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对生活中的一些方面产生的影响。常见的就是植物的变化以及鸟群的变化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在互动当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课堂的师生互动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实施,接着以上的方式进行讲述,情境教学法是师生互动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主要放置在学生的身上,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故此在设计过程中就要能够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和动机,情景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在互动过程中达到教学的重要目的。

例如:对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流域综合开发的课程讲授过程中,要能够展示常将流域的地形图及不同地区的景观图,从而;来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及工农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而再进行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地理条件加以探究[4]。这样就能将学生带进情境当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加强师生的互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

另外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还要能够将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对师生互动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的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能培养学生和老师的沟通能力及情感教育作用的发挥。将情境教学扥方式进行在师生互动中加以应用,能进一步的加强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提升。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努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程春平.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群文天地,2014,(18).

[2]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学周刊,2014,(32).

[3]李宏伟.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5).

上一篇:《看不见的相见》下一篇:企业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