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态位

2024-05-09

企业生态位(精选十篇)

企业生态位 篇1

企业生态位的概念最早是从生物学角度演化而来。1910年, 美国学者R.H.约翰逊 (Johnson) 最早使用了“生态位”一词, 提出“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可以占据环境中的不同生态位。”1917年, 生态学家J.格林内尔 (Grinnell) 首次对生态位下了定义为“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Hannan和Freeman (1989) 认为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战略环境中占据的多维资源空间, 企业种群形成占据特定资源空间的基础生态位, 种群内的每个企业实际占据基础生态位的一部分或全部, 称为现实生态位。随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生态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国内外不同研究文献来看, 多数学者基于企业发展演化过程, 认为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特定生存环境条件下能动地与环境及其他企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功能作用。

二、企业生态位优化动因分析

生态位的进化是一个行动过程。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动机驱使下发生的, 作为有机生命体企业的生态位进化更是如此。企业生态位进化的直接动力是取得竞争优势, 收获超额利润。从近几年实现转型升级的浙商案例来看, 驱使浙商开展生态位进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浙商多为民营企业, 以家族管理为主, 民营企业特殊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决定了内部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企业家。在外部环境中, 客户的需求和竞争者的逼迫是促使浙商生态位进化进步的直接力量。同时, 往往是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促使浙商开展生态位优化工作。

(一) 企业家推动。

浙商研究院吕福新教授研究指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浙商人, 到今天为止大多是企业主, 即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经营者, 是混沌合一的。进一步, 浙商企业家因拥有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享有浙商的最终决策权。生态位优化关系到企业的收益和风险, 是企业决胜于未来的一项重要活动, 毫无疑问需要企业家支持。由于这种双重身份, 浙商企业家往往既是生态位优化战略的决策者也是该战略的实施者, 还是促使企业生态位优化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是浙商生态位优化的主要内部动力源, 引领企业生态位优化。有了内部企业家的引领和推动, 浙商能排除困难开创出富有特色的产业。比如, 东方文化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及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和古今集团的古建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徐关兴这位农民企业家亲手打造了东方文化园模式, 他领导的浙江中强建工集团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旗下拥有不少赢利丰厚的公司。在这个文化产业里, 他已经投入了12亿元, 却在经济上还没有得到回报。开创以来遇到的无数困难, 如合作者相继撤资, 周边乡亲的误解等都没有难倒他。

徐关兴不单是生态位优化战略的制定者, 还是切实的实施者。东方文化园的整体建构是根据他的想象设计, 每一处细节也按照他的想法处理, 可以说既是设计师也是建筑师。他极其热爱这个光花钱不赚钱的地方, 依旧无怨无悔地把其他公司赚来的钱, 大把大把地抛进这个有文化韵味、却没有钱赚的大公园;依旧在每天深夜里, 为如何建设这个民族风格浓郁的景区而殚精竭虑。每天凌晨, 他就会醒来,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思考着东方文化园的一个又一个建设方案, 奇思妙想, 就在此时一浪又一浪地涌来。他常常翻身起床, 在纸上东描西画, 记下自己的灵感。第二天, 就找人交代落实。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随着徐关兴创造性的设计, 佛教区、儒家区、道教区渐渐拔地而起。耗资近亿元的万佛金塔地宫、华东地区最大的铜钟, 2, 800米长的亚洲最长的走廊、33.8米高的亚洲最大的牌坊、110米长的《论语》碑、荟萃全国各地古老名牌的步行街……

作为古建行业唯一集投资—设计—施工—维护于一体的专业企业, 古今集团从事的是古典建筑建设。从事古典建筑建设, 可以是模仿而非创新, 也可以是产品经营而非文化经营, 可以是经营企业的产品文化而非社会的文化产业。但是古今集团主要不是把古典建筑作为产品而是作为文化, 作为一个产业和社会事业来经营。李美赞和父亲认识到古建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 他们立志继承古建文化, 决意不让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文化无声地消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不遗余力地推进文化与古建的融合,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努力做到既流动又凝结, 既坚守又拓展。李美赞及其家族管理者对建筑的潜心, 对文化的热情, 对历史文物的保护, 是企业推进古建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发展的主要动力。可见, 古今的生态位优化模式包含了企业家情感、思想和智慧, 主要还是企业家在引领和推动的。

(二) 需求驱动。

据浙江省统计局对有科技活动的3, 715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调查, 有87.3%的企业采用如下技术生态位优化过程:市场需求—应用研究及开发—工程制造—销售。可见, 普遍来说, 市场需求是拉动企业进行生态位优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具体来说, 市场需求对于企业生态位优化活动的拉动作用在浙商身上也有较为明显地体现。如基于阿里巴巴的淘宝模式和基于全国连锁苗木大卖场的环境绿化服务商发展模式。

2014年9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 经过短短10几年的发展, 已成为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曾分析总结中认为, 帮助淘宝实现生态位优化的是支付宝与淘宝旺旺。其中, 前者解决了买卖双方的诚信问题, 后者实现了买卖双方的直接沟通和联系。收费的易趣担心买卖双方甩开平台独立交易, 而免费的淘宝却愿意鼓励双方沟通, 这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阿里旺旺和支付宝破解了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信任问题, 是基于清晰的客户需求而开发的。

在过去的市场中, 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 规模优势不明显等使上游的苗木基地, 苗木生产合作社以及苗农存在卖苗难的问题, 下游的园林公司、房地产开发商、政府绿化机构存在买苗难的问题,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着无法对接问题。浙江华凯新农业从这个空白点切入, 开创了连锁苗木大卖场模式。苗木供应商可以将借助大卖场将实际的样本展现给采购商, 客户只要到苗木大卖场选取样本, 提供采购清单, 华野园艺可以借助上游的苗木供应商完成采购。一方面在供应商那里, 华野成为最大的团购者;另一方面在采购商那里, 华野成为最大的批发商, 形成双向整合。

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发现, 市场未满足的需求是拉动企业生态位优化的重要动力, 在这种动力驱使下, 企业的生态位优化更加有针对性, 市场风险更小。甚至在某些环境下可以吸收客户的智慧, 整合各种资源, 在短时间内实现生态位跃进的效果。

(三) 竞争逼迫。

市场竞争与经营危机压力是迫使企业寻求生态位优化机会的另一重要原动力, 也是逼迫企业实施生态位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对于大部分浙商来说, 生态位优化是为了避免生态位重叠不得已而为之, 残酷的竞争使现有产品和模式已无利可图, 只能另辟蹊径。这种竞争的压力的倒逼作用在传统的成熟行业中尤为明显, 如电线电缆行业的上海亚龙、从事电器生产的虎牌控股, 以厨房用品为主业的帅康, 市场经营者的现代联合。同时, 在某些专业性强, 对环境有较大依赖的行业也存在这种作用机制, 如浙江产权交易所。

上海亚龙、虎牌控股和帅康都是从事传统制造业的, 面对相似的市场竞争压力, 如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产品利润不断下降等。在争夺激励的竞争环境下, 上海亚龙和帅康大力开展技术生态位进化, 而虎牌控股则提供配套的服务。上海亚龙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 下设产品开发部、工艺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和专家顾问部, 形成一个生态位优化体系。同时, 还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逐年上升, 将开发新产品视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帅康紧盯微笑曲线高端, 始终把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走原创技术、自主研发之路, 坚持开发“中国芯”利用专利技术跑马圈地, 依靠“中国芯”与国际大鳄较量。技术的进步使企业产品有了差异性, 化解了企业的竞争压力, 取得了新的生态位态势。在行业中打拼了60年的虎牌在竞争的逼迫下开创了“服务+连锁+产品”的新模式, 成为全国首家专业电工外包服务连锁企业。用服务和连锁提升了产品价值, 避开了单纯的产品竞争。

与传统制造业不同的现代联合和浙江产权交易所, 面对的竞争压力毫不亚于上述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浙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省, 到2007年底现代联合控股已经有9家专业市场。同时, 浙商的专业市场发展也呈现出小而乱的局面, 数据显示, 浙江几百个市场的交易额加起来, 不如一个家乐福, 竞争力薄弱。于是现代联合开创了市场品牌连锁经营的模式, 通过连锁做大做强。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信息技术的应用, 以及其他新兴平台的创立等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经营管理等问题, 到2003年浙江产权交易所传统的业务量大幅萎缩, 面临生存困难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的逼迫下, 浙江产权交易所尝试设立浙江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试点, 开辟了新的天地。统计显示, 自2009年10月28日试运行至2010年6月30日, 浙江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中心总成交547.83万股, 总成交额达4, 023.81万元。

本文从行为发生的逻辑起点, 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探索分析浙商生态位优化的动力, 认为主要有内部企业家推动、外部需求驱动和外部竞争逼迫三种动力源, 并结合浙商案例做了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实施生态位优化的动机是系统而复杂的, 而且也不是单一作用的, 往往是各种动力共同驱使企业实施生态位优化。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环境和浙江环境现实都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为了实现转型升级, 与环境取得新的共生平衡, 许多浙商开展了生态位优化工作。本文对行为发生的逻辑起点, 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剖析浙商生态位优化的动因, 以期对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企业生态位,浙商,动因

参考文献

[1]胡祖光, 吕福新, 崔砺金编.浙商模式创新经典案例[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2]李玉杰, 刘志峰.企业生态位本质、特征与结构研究.企业经济, 2009.9.349.

企业生态位 篇2

从生态位到可持续发展位:概念的演进

摘要:生态位概念是生态学的一大基石,它主要有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和多维生态位三个基本概念.而由生态位概念发展来的生态位理论则是生态学的支柱.由于生态位概念揭示的是生态个体、种群和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规律,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开始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分析工具.由此也有了从生态位到发展位,再到可持续发展位的演进.由生态位概念发展而来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可持续发展位概念,是我们研究全球可持续发展体系的.一个重要视角.由于构成可持续发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子的集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位”概念,主要有可持续发展基本位,可持续发展理想位,可持续发展优势位和可持续发展关键位,它们共同成为“可持续发展位”的不同属性.作 者:庄悦群    ZHUANG Yue-qun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期 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PKUCSSCI  Journal: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5(4) 分类号:X22 关键词:生态位    发展位    可持续发展位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 篇3

近年来生态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在管理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企业生态位理论可以解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的竞争策略,为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依据。目前,生态位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检索来看,还少有学者通过生态位理论的视角对企业动态能力进行研究。

1 生态位理论

1.1 生态位的概念和测量指标

1.1.1 生态位的概念

Grinnell(1917)首次提出生态位的概念,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空间位置,因此被称为“空间生态位”。Elton(1927)定义生态位为“物种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所处的功能地位”,被之后的学者称为“功能生态位”。从空间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考虑的基础上,Hutchinson(1957)提出了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为现代生态位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May(1976)认为生态位就是由各种生态位因子所构成的总和。Pianka(1983)将生态位解释为一种生态单元对地球适应性的总和,进一步扩展了生态位概念的内涵。虽然我国学者对生态位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对生态位理论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分别给生态位下了定义,将生态位理论进行了拓展。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生态位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生态位的特征表现在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生态位理论也更加完善。

1.1.2 生态位的测量指标

关于生态位的测量指标,常用的主要有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密度等。

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生态位大小,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环境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反映出一个物种在生态环境中的竞争力强弱。一个物种的生态位越宽,它的竞争力就越强。

生态位重叠度是指物种对相同资源的共同利用程度。当出现两个或多个物种同时利用或占用同一资源时,即产生生态位重叠现象。生态位的重叠度反映出物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越大,竞争力就越激烈。

生态位密度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一定的生态资源条件下包含的物种数量。生态位密度反映了物种间竞争的强度。一个物种所处的生态位密度越大,竞争强度就越大。

1.2 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

(1)生态位态势理论。“态”和“势”是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态”表现为物种的生态系统中的状态,是一个物种通过成长、学习以及与所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集中反映,如适应能力;“势”是指物种在生态环境中的现实支配力或影响力。

(2)生态位重叠理论。当两个或多个物种利用或占用相同资源时,即产生生态位重叠的现象。生态位的重叠引起生物之间的竞争,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竞争就会越激烈,竞争能力较强的物种将获得宽度更大的生态位,生态位得到拓展,而遭到排斥物种的生态位被压缩。

(3)生态位错位与分离理论。物种间生态位的重叠产生竞争,为应对或减弱竞争,生物会选择与其他生物的生态位错位或从原来的生态位分离。物种通过生态位的错位与分离,减弱了相互间的竞争,在生态系统中达到物种间的共存。

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动态能力解析

2.1 企业生态位

生态位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同样存在于企业生态系统中,通过企业仿生学的研究,生态位的基本理论也适用于企业。在国外,企业生态位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一是由Hannan和Freeman(1977)为代表从企业集群角度认为企业生态位是指在战略环境背景下企业个体所占据的多维资源构成空间,包括基础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两个方面,二是由Baum和Singh(1994)为代表从企业个体角度认为企业的生态位由于能力及资源的独一无二性而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具有独特性,不易被其他企业所复制或模仿,这为企业战略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国内,林晓(2003)认为企业生态位是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关联的特定市场位置、地理位置和功能地位。万伦来(2004)把企业生态位解剖为生存力(反映企业“态”的属性)、发展力(反映企业“态”和“势”界面的属性)、竞争力(反映企业“势”的属性)等3个层面及其相应的6个维度。

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以生态位理论对企业战略实施方面,如林晓(2003)、葛振忠和梁佳骅(2004)、单汨源等(2006)、李勇和郑垂勇(2007)、张志宇和刘志峰(2008)、林莲莉(2015)等通过生态位视角研究了企业之间竞争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竞争策略。董秋云(2012)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生态位的进化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动态能力,提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动态战略能力模型。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对企业生态位研究的成果,发现多集中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策略方面。基于生态位理论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少。

2.2 企业动态能力

自Teece提出动态能力以来,学术界对动态能力概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见表1)。通过对动态能力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主要从来源角度、从组织学习角度、从流程与惯例角度等来定义动态能力。

表1 动态能力的概念发展历程

动态能力是企业在动荡超竞争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能力的实现依赖于企业生态位变化带来的重构过程,该过程包括对企业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识别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等。动态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生态环境,重塑企业所在的生态系统,改变企业的生态位。在快速变化的企业生态环境中,动态能力可被用于持续创造、扩展、升级、保护和保持企业的生态位。因此,基于生态位理论,笔者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或改变其生态环境,在生态系统中维持、调整并占据有利和理想生态位的能力。

2.3 从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度、密度等方面分析企业的动态能力

(1)与企业生态位宽度相关的动态能力。企业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企业在市场上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企业生态位宽度越大,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越强,竞争力也越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企业由于可以利用的资源较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采用多元化战略。与之相反,生态位宽度较小的企业采用集中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企业在宽生态位模式下,利用整合、构建和重构内部和外部能力以适应和拓展生态位,获取竞争优势。而中小企业一般采用窄生态位模式,实行专业化战略,宜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在窄生态位上获取优势地位,并随着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拓展其生态位宽度。

(2)与生态位重叠度相关的动态能力。企业生态位重叠度是指企业之间生态位相同或类似的程度。当多个企业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利用相同的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度一般与企业间竞争强度成正比。基于资源的稀缺性,企业生态位的重叠将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生态位重叠度越大,竞争越激烈。根据生态位原理,企业为了避免竞争带来的不良后果,会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选择错位竞争战略,以谋求、确立竞争优势。企业主要通过时空生态位错位和功能生态位错位来达到错位竞争。

第一,时空生态位错位。在自然界,生物为了避免过度的竞争,往往通过时空的错位,达到共生。如在大自然中,狮子、老虎、大象等动物都有各自的活动空间,有些动物的觅食时间不同等。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可以根据所在生态位拥有资源,运用动态能力,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占据新市场,改变时空生态位,进行错位竞争,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功能生态位错位。在动物界,激烈的竞争会出现泛化和特化现象。同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导致企业生态位发生泛化或特化,当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中优良的生态资源不足时,企业通常会增加生态位的宽度,形成很宽的生态位,产生泛化。企业生态位的泛化和特化有利于生态位的错位,达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和谐共生。企业生态位泛化,使得生态位的宽度增加,可利用的资源变多,这种情况下,企业运用感知市场能力、吸纳资源能力和重构资源能力进行多元化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在生态资源丰富的环境中,劣质的生态资源将被放弃,从而产生生态位的特化。生态位特化,使得企业的现实生态位变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基于生态位的变化利用动态能力进行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3)与生态位密度相关的动态能力。企业生态位密度是指一定的生态资源中企业的数量。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生态位密度越大,则企业间的竞争强度越大。每个企业所处的生态位都有相对的优势,对一个新创业型来讲,就是要利用机会感知能力、机会利用和资源重构能力寻找生态位密度小的领域进行开拓,找到合适的生态位。生态位密度大表现出企业间竞争比较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达到共存,就需要通过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学习吸收能力、资源整合和重构能力,与其他企业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互利合作扩大双方的现实生态位,达到协同进化,从而达到企业的理想生态位。

综上可以得出,企业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特定生态位或生态位发生改变都需要与之相关动态能力,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改变企业生态位,促使企业的现实生态位向理想生态位移动。

3 生态位与企业动态能力的关系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生态位也发生动态的变化。初创企业或企业进入一个新行业时需要对自身所处的生态位进行恰当的定位,选择合适的生态位。当企业不断壮大,面临着因争夺相同资源产生的生态位重叠,竞争加剧,为了占据理想的生态位,企业生态位发生变动。企业为了适应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原有生态位无法固守或不能实现共生生态位时,就需要从原有的生态位分离出来,跨越生态位的边界,重新对生态位进行定位。基于生态位理论,本文从生态位定位、生态位变动、生态位分离三个方面对动态能力进行分析生态位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生态位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

3.1 生态位定位

企业对所处的生态位进行定位是一种战略选择,通过生态位定位可以明确其在所处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明茨伯格认为战略是一种定位,是一个组织在自身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是通过正确地配置企业的资源,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在初创时期或刚进入一个新兴行业时,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企业生态环境进行生态位定位。企业动态能力是感知和识别机会的能力、把握和利用机会的能力。因此企业可以运用动态能力有效地识别和利用机会,对企业生态位进行恰当的定位,选择合适的生态位,进行合理配置资源,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和竞争优势。

3.2 生态位变动

企业生态位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但生态位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企业生态位是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资源、能力和环境基础。动态能力是企业用于刻意创建、扩展或修改其资源基础的能力(Helfat et al.,2007)。因此,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企业在生态环境中占据更多的资源,生态位宽度变大,生态位得到拓展。激烈的竞争可能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侵入原有企业所占据的生态位,使原有企业生态位宽度变小,生态位被压缩。在企业生态位被压缩的情况下,需要修改其资源基础,运用资源整合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或开拓新的市场,进行错位经营,实施差异化战略,使其占据更有利的生态位。

3.3 生态位分离

企业生态位分离是指生态位部分或完全重叠的同类企业为了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和竞争,从原有的生态位分离出来的现象。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由于资源有限,生态位的重叠将导致竞争,同类企业之间为了避免竞争的负面作用,通过不断进化,表现出生态位的分离现象。生态位的分离可以使生态位重叠的企业转向不同的生态位而达到共存。在企业发生生态位重叠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动态能力资源整合,重新配置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与同类企业生态位分离,实现共存并占据更有利的生态位。

[1] Grinnell,J.The niche-relationship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Ecology,1917,(5):229-427.

[2] Elton,C.Animal Ecology[M].London:Sidgwick and Jackson,1927.

[3] Hutchinson,G.E. Concluding remarks[J].Cold Spring Harbor Symposium Quantitative Biology,1957,(22):415-427.

[4] E.R.Pianka,Desert Ecology[J].Journal:Science,1983,(219):841-842.

[5] 王刚,赵松岭,张鹏云等.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4,(2):119-127.

[6] 刘建国,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 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1997,(6):46-51.

[8] Hannan & J.Freeman,Structural intria and organization[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7,(49):149-164.

[9] Baum,Joel A.C.and Jitenda V.Singh(1994),Organizational niche and 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mortalit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4,(100):346-380.

[10] 林晓.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58-61.

[11] 万伦来.企业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01):73-78.

[12] 葛振忠,梁嘉骅.企业生态位与现代企业竞争[J].华东经济管理,2004,(02):113-116.

[13] 单汨源,李果,陈丹.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3):159-163.

[14] 李勇,郑垂勇.企业生态位与竞争战略[J].当代财经,2007,(01):51-56.

[15] 张志宇,刘志峰.基于企业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08,(34):48-49.

[16] 林连莉.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38-43.

[17] 董秋云.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基于生态位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2,(04):196-197+241.

[18] 熊丹丹.基于动态能力的物流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2.

[19] 郭妍,徐向艺.企业生态位研究综述:概念、测度及战略运用[J].产业经济评论,2009,(02):105-119.

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生态位 篇4

在生态学中, 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和群落中, 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生态位既表示生存空间的特性, 也包括生活在其中生物的特性, 特别是与其他物种的营养关系。因此, 在自然界中, 亲缘关系密切、生活需求与习性非常接近的物种, 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或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栖息地中、或者采用其他生活方式以避免竞争。“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此法则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适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的生存与发展, 他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企业生态位是指企业在其行业生态系统内, 利用自身优势, 能动的适应环境, 并对环境资源的有效整合, 以确立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首先是企业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承担的功能, 即服务的对象、服务范围以及在整个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等。其次是企业的时空特点, 影响企业生态位。企业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态位, 而不同的空间位置影响可利用资源的情况。最后, 生态位是企业对资源的掌控和有效整合状况。

企业生态位和生物生态位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与发展, 是因为它能够适应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在对环境的不断适应中确立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模式。企业界的情况与生物界十分类似, 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的“生态位”。许多规模和实力都很弱小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与那些巨型企业在市场中共同生存和发展,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拥有不同的生态位。

2 商业模式对企业生态位的影响

2.1 商业模式决定企业的功能和价值生态位

企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是由其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而商业模式在选择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的是定位, 即企业将向社会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目标顾客、进入行业价值链的那个环节、选择那种经营活动、拥有那些关键性资源、与那些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如何利用外部效应等等。这些决定了一个企业在整个行业和市场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2 商业模式影响企业生态位的宽度

所谓“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自然物种的生态位实际上是物种能获得和利用的生态资源空间, 生态位越宽, 物种的适应性越强, 可利用的资源越多, 物种的竞争力越强。商业模式的建立是在掌握特有资源的情况下建立的, 这些是具有垄断性、排他性的资产, 可以进一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旦一个企业获得该资源后, 竞争对手就无法或者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获取。这种关键性资源的拥有, 使得企业的差异化程度提高, 从而使企业拥有较好的生态位。

2.3 商业模式影响生态位的重叠程度

所谓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 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

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使企业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 实现差异化, 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 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 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甚至获得较高的溢价。比如直销, 是一个普通的经营方式, 仅凭“直销”一点, 人们知道其如何运作, 也容易导致生态位的重叠, 但是戴尔公司却能够成为直销的标杆, 形成难以复制的戴尔模式, 这是一整套完整的、极难复制的资源和生产流程, 从而确保在行业生态系统中处于独树一帜的位置。

2.4 商业模式影响企业未来的生态位

商业模式决定企业现在和未来, 同时这影响企业未来的生态位。例如百度的竞价排名, 蒙牛的虚拟经营, 国美的多成分系统模式, 海尔的专注服务, 联想的多元经营, 李宁的运动员品牌经营、娃哈哈的渠道联营等, 这些成功的企业, 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经营思路和商业模式才能发展壮大, 并不断随着经营环境、竞争因素以及消费者变化调整和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 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争取有利的生态位。

3 重新界定客户, 实现生态位分化

行业系统内部生态位重叠, 导致竞争激烈。企业生态位重叠是指商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企业间在争夺市场、争夺资源的竞争过程中, 更多的是使用价格竞争, 导致行业利润越来越低, 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要想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生态位的分化是寻找“蓝海”的重要途径。

首先, 挖掘并满足客户的隐性核心需求, 差异化经营, 优化生态位。企业生存的前提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但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态位, 就必须挖掘顾客的隐性需求。也就是客户无法清晰表达的需求, 或者客户无法公开表达的需求, 同时竞争对手还不知道的客户需求, 或者说行业内都知道但却没有人能够满足的客户需求。只有找到并满足客户的隐性需求, 尤其是客户杀手级的隐性核心需求, 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其次, 避实就虚, 异化生态位。企业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是否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替代, 可以分辨企业与竞争对手生态位重叠的程度。在竞争中,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特点, 进入对手没有发现、或者不在意的领域,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 避免正面冲突和竞争。

再者, 提升产品品质, 对客户进行再定位, 优化生态位。当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遭遇太多的竞争对手的围剿、或者是被替代, 那么企业还可以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内涵重新定位顾客。

4 有效整合资源, 实现内外共生并拓展生态位宽度

21世纪是全球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发达、知识更新速度快, 企业可利用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得到拓展的。知识更新加速了技术和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在全球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条件下也拥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 而经营想象空间就更大。

首先, 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越来越被企业所接受。企业间的合作, 可以把市场做的更大, 拓宽了彼此的生存空间, 增强彼此的市场竞争力, 巩固自己的生态位。

其次, 进行价值链的再审视, 围绕核心能力, 优化价值增值链条。企业是盈利型组织, 寻找最大限的、适合自己的利润区, 是经营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需要企业一方面重新来审视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 扬长避短, 利用外部资源, 实行虚拟经营。另一方面, 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延伸价值链。

再者, 欲擒故纵、免费吸引, 确立独特的盈利模式。比如网络公司以对广大普通用户免费的方式, 形成对特殊用户的强大吸引力, 通过点击率、广告、游戏、付费邮箱等获取利润。网络一切免费的特点成就了今日的奇迹, 使得它成为有史以来人类知识、经验和表达方式的集大成者。与此同时, 网络的免费资源也提醒企业应该学会对“免费”进行深刻的反思。在20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 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也将为企业确立更具竞争力的生态位。

摘要:企业生态位可以确保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 而商业模式对企业生态位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本文指出应该从客户的重新界定、资源的有效整合、内外共生等方面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以优化企业生态位, 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生态位,企业生态位,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勇, 郑垂勇.企业生态位与竞争战略[J].当代经济, 2007 (1) .

[2]许芳, 李建华.企业生态原理及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 (5) .

企业生态位 篇5

王如松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方法,城乡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生态工程集成技术研究。在揭示城市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规律、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與环境关系的生态学、把传统生物生态学拓展为以人为本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后主持了大丰生态县、扬州生态市、海南生态省、天津、北京等地的生态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系统研究,创建了以发展生态产业、保育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化为特征,融污染防治、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生态社区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生态省、市、县建设模式;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产业生态转型及生态工程示范技术;建立了不同层次行政区域环境、经济和人协调发展的系统方法,为我国城市生态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傅伯杰研究员主要从事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开创性地将格局-过程-尺度有机结合,揭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侵蚀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坡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数学预测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水土保持效应,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景观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发展了农业景观可持续性评价指数和模型,推动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康乐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基因组学和进化生态学研究。以昆虫为模式系统,开展生态基因组、抗寒性以及化学生态及行为学研究。将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结合,系统研究了昆虫适应性和成灾机理。发现嗅觉感受蛋白基因和多巴胺代谢途径对飞蝗型变的启动和维持机制以及型变的表观遗传规律。阐明地理种群变异、抗冻物质、热激蛋白等对抗寒性的作用,揭示蝗虫对环境增温的响应特征。揭示植物、昆虫、天敌的化学联系及同步性节律特点,发现植物直接和间接防御对策间的平衡关系。为推动我国生态基因组学的研究以及利用微宏观相结合的手段阐明昆虫适应性机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生态学会)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篇6

1 企业竞争与生态位的关系

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表明, 两个生物体之间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 就至少有一部分生存空间为两个生态位所共占而出现竞争, 也就是说, 生物群落中两种生物是不可能占有完全相同的生态位, 这称为“竞争排斥原理”。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企业, 企业的竞争也总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

1.1 企业生态位的内涵

企业生态位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特定生态环境里能动地与环境及其它企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功能作用。

1.2 竞争的实质

根据对于企业生态位的界定可以知道, 基于企业生态位理论的企业间竞争是指两个企业为了在相似的时间、空间等企业生态环境中, 争夺有限的目标市场等资源时发生的相互制约的作用。当两个企业需要同样的资源时, 就会产生生态位的重叠, 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 为某一企业所独用的资源空间就越小, 竞争作用越强, 其结果是在发生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内只能保留一个企业, 或者两个企业生态位完全分离, 达到稳定共存。即企业之间发生竞争的实质是: (1) 企业的生态位发生部分或完全重叠。如果企业的生态位彼此相邻, 则两个企业不发生竞争。如果企业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 则两个企业就不会有竞争, 但彼此之间的空白地带实际是资源的不完全利用; (2) 是对目标市场等有限资源的争夺。因为资源的稀缺, 在特定的环境中, 为了生存发展, 企业要与其它企业进行资源利用的争夺, 企业的发展终究要受到资源的限制。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竞争目的是取得生态位优势, 竞争对象是资源, 即企业竞争的实质是“生态位占据”。

企业生态位变化与企业竞争的关系, 要么生态位分离, 企业避免竞争;要么保持重叠, 继续竞争。可见,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企业生态位的重叠直接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态位、以避免过度竞争。

2 企业生态位的识别、控制与优化

2.1 企业生态位的识别

生态位理论很好地解决了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竞争, 同时指出企业不应仅仅适应环境, 还应该创造和调整生态位资源, 从而找到自己的竞争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生态位是企业使用环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因此对它的识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具体的识别应该根据其所处生态环境不同而改变。例如:企业的产品在开始进入某个特定市场时, 往往没有竞争对手, 这时形成原始生态位或竞争前生态位;但是, 只要市场是开放的、均衡的, 很快就会有其他竞争者大举进入该市场, 形成生态位的部分重叠;随着市场份额的相对缩小, 竞争就会日趋激烈, 这时就会形成生态位的完全重叠, 其结果是只能保留一个企业, 或者两个企业生态位又完全分离了, 达到稳定共存。

企业的生态环境由多种因素组成,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会使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及时地把握住环境对企业自身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识别企业所处的生态位, 适时抓住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 为企业发展服务, 就能够对企业的发展带来竞争优势。事实上, 环境的每一次变动, 要么为企业开创了一个潜在的有待开拓的新市场, 要么就意味着原有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的重新分配。即企业的生态位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 及时识别企业所处的生态位, 能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有利条件, 使企业积极参与竞争, 不断前进, 保证自己相对竞争地位的稳定或不落后。

2.2 企业生态位的控制与优化

对于企业来说, 在识别企业的生态位后, 还必须采取不断对自己已有的生态位进行控制和优化的竞争战略, 以适应和改造生态环境, 获得竞争优势, 实现价值增值和长远发展。

生态位控制包括拓展生态位和调整生态位。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善于拓展生态位和调整生态位, 以改造和适应时刻处于变化状态的生存环境。自然生态学中, 生态位拓展可以通过资源的扩充来实现, 以保证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共存。类似的, 对于企业来说, 其生态位是受自然环境资源、技术发展水平等影响的, 特别是技术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生态位的变动, 通过技术进步, 可以提高企业对原有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通过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手段, 使企业内部资源要素重新配置, 实现企业生态位的拓展。企业也可以通过其它竞争战略不断扩展自身的生态位空间, 如企业间的合作战略。

一个成功的企业还要善于对自己的生态位进行优化, 也就是优化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有效识别和构筑竞争优势, 将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正视自身的生态位、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为优化资源配置和争夺市场空间奠定坚实基础。在信息化的社会里, 虚拟生态位和生态资源的共享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生态空间。所谓“虚拟生态位”, 就是指企业为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 以自己的优势生态资源为中心, 通过信息网络和快速运输系统,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的生态方式。占据虚拟生态位就是发挥自身优势, 对外部资源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 拓展自己的生态资源, 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所以, 企业要善于利用和建立虚拟生态位, 以丰富和优化自己的生态资源, 改善生存和竞争环境, 从而占据有利的生态位, 取得竞争优势。

3 不同情况下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 企业处于这种动态的市场环境中, 就必须敏锐的感应到这种变化, 并根据环境的变化, 正确的调整自己的生态位, 采取合适的竞争战略,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这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以下根据不同的情况探讨企业在具体环境中的竞争战略选择。

3.1 企业进入一个新兴行业, 即企业处于原始生态位时

当企业进入一个新兴行业时,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 企业存在的竞争对手稀少, 存在其中的市场资源又相对充足, 还没被充分利用, 即企业这时所处的生态位是原始生态位或竞争前生态位。如果企业能够及时地把握住此时环境所带来的机遇, 这将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优势。企业何以才能撬动市场?这时企业可采取基于原始生态位的竞争战略, 即在企业准确识别了其正处于原始生态位后, 可采取通过增加物资投入, 改进生产技术,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产品供给能力, 为自身的生长寻求更多的生存物资的竞争战略, 以提高企业占据更多的生态位空间的能力, 从而对生态位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占领。

3.2 争夺共同的资源而导致生态位发生重叠时

对于企业之间由于争夺共同的资源而导致生态位重叠, 而为了减轻竞争压力, 各个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 选择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市场领域进行生产和经营, 从而实现企业生态位的分离。即可采取基于生态位分离的错位经营战略。错位经营要求企业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选择对企业最有吸引力, 最优优势的市场部分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 进行“错位钻空”经营, 也就是为了实现生态位的分离。错位经营可以表现为时间错位、空间错位和目标市场错位、规模生态位等四种形式。时间错位经营是指企业或组织在选择经营时间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选择一个自己具备相对优势, 同时竞争较小的经营时间段或经营时间长度段;空间错位经营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 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存空间;目标市场错位经营是指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态和企业的实力, 为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实现目标市场的错位;规模生态位错位是指根据当地购买力的不同, 采取大、中、小规模相结合的合理布局, 选择适合自身的生态位。

3.3 市场资源相对饱和而导致生态位发生重叠时

市场资源的饱和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生态位的选择、竞争战略的选择。当资源被过度利用时, 竞争就会产生, 企业可能就会受到生存的威胁。所以在当市场资源相对饱和的情况下, 生态位的重叠必然导致竞争。此时企业就应该采取拓展生态位的竞争战略, 通过增加资源的供给量, 以减缓企业竞争的压力。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 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存资源, 使得企业生态位的拓展成为可能。

基于生态位拓展的顾客创新战略是企业在市场资源相对饱和的情况下, 避免过度竞争的有效竞争战略。是以顾客价值为导向, 在更大范围内探索尚未被发现和占据的潜在生态位, 通过创新客户价值使之变为现实的竞争战略。顾客价值创新战略强调从所有竞争因素中分辨出能够带来非凡价值的因素, 加以充分利用, 最终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

3.4 企业限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时

当企业欲稳固甚至再次拓展市场空间, 可又限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时, 为了更积极地、更有策略地迎接日益激化的竞争, 企业可通过与其它企业合作共存, 即企业可选择对外部资源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的竞争战略, 此时可选择基于生态位补充的协同进化战略。协同进化战略强调一种合作共存的理念, 在合作共存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而且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可以扩大企业的实际生态位, 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可占据那些被其它企业所忽略的或者未被占领的生态位, 从而占据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来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基于生态位补充的协同进化战略, 企业可以在最短时间、最小资金来获取市场上最好或最适合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双赢”和“多赢”的基础上,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钱言, 任浩.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 2006, (2) .

[2]张光明, 谢寿昌.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 1997, 16 (6) .

[3]魏火艳.企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系统优化策略探析[J].企业活力, 2006, (12) .

企业生态位 篇7

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分工与合作模式,模块化网络组织凭借其特有的资源选择与匹配机制、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跨企业边界的资源整合与创造机制,提升了网络成员的竞争优势,并为其带来了超额利润( 网络租金) 。对企业而言,参与到网络组织中主要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对网络租金如何分配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打开网络租金分配的“黑箱”,帮助各网络成员认清自身所处位势,并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决策。

目前,关于模块化网络组织合作利益分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 利益分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曹虹剑等( 2010) 指出,模块化网络组织合作剩余分享的总原则为个体所分得的份额应与其对组织合作总剩余的影响程度呈正比,即与网络成员的贡献度相关。王道平等( 2012) 进一步提出利益分配应采取贡献、成本、风险、知识与利益分配相对应原则。与此类似,余东华和芮明杰( 2008) 认为模块化网络组织中决定价值分配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度环境、谈判力、参与度和价值贡献度等。然而,王琴( 2009) 与刘林青等( 2008) 却认为网络成员所能分得的租金份额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权利位势。为网络组织提供关键资源的企业处于较高的权力位势,因此在网络租金分配时谈判力较强,能分得较高的租金。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所处的权利位势实际上主要来自于其市场势力,即依托关键资源形成的垄断地位。以上关于网络组织利益分配的研究都将合作利益看做一个整体,而Jeffrey et al. ( 2008)则提出合作利益是异质的,并将其分为共有利益和私人利益两大类,应采取不同的分配原则。( 2)利益分配方法。目前较为成熟的合作利益分配方法是shapely值法,其主要遵循利益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同时考虑风险和贡献度的利益分配方法为shapely值的风险修正,该方法目前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分配中应用较为广泛,如郝海和郑丕锷( 2005) 、叶茂( 2008) 等的相关研究。此外,也有学者如彭本红和石岩( 2011) 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模块化生产网络节点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研究,这主要考虑了网络成员的市场势力在利益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 3) 利益分配方式及对不同合作成员的激励作用。李廉水( 1997)指出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利益分配价款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次性支付、按提成费支付和按股分利。上述科研机构参与利益分配的三种方式对模块化网络组织中规则设计商具有借鉴意义。如高通作为CDMA的规则设计商,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从网络组织中获取收益: 最初的标准授权费,即 “入门费”; 从终端厂商销售中获取提成; 从终端厂商芯片的软件升级中获取授权费( 文嫮,2007) 。由此可见,规则设计商参与利益分配的方式可能是一次性支付与按提成支付相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在不同情境下对组织成员的激励作用不同。

对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研究方面,传统理论认为组织租金应按照风险承担程度来分配。由于股东投入了较多 “专用性”资本,承担了较多经营风险,而员工通过事前签订工资协议获取固定报酬从而规避了风险,因此股东应享有组织租金。但杨瑞龙和杨其静( 2001) 认为资产的 “专用性”并不能作为组织租金分配的唯一标准,并提出了资产 “专有性”概念,租金分配中应综合考虑资产的 “专有性”与 “专用性”,且相较而言, “专用性”资产事前谈判力较强,“专有性”资产事后谈判力较强。青木昌彦( 2005) 则认为要从组织租金的来源与贡献的角度探讨组织租金的分配问题。以上分配依据的提出都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组织租金形成的因果模糊性导致单一资源的贡献难以观察、分辨。为克服这一困难,Blyler and Coff ( 2003)提出社会资本可作为理解组织租金获取和分配的关键,并可代表租金索取权的可信性。然而组织租金的分配并非一成不变,因为能力的获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动态演进的过程。因此,租金分配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off,2010) 。

综上所述,不论是对模块化网络组织合作利益分配的相关研究,还是对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相关研究,虽然研究角度不同,但都认为稀缺的、不可替代、不易模仿的资源的拥有者具备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能够分得更多的合作利益。在合作利益分配应遵循的原则方面,主要依据有三个: 合作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度、承担的风险及市场势力。这三个标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很大局限性。为此,本文拟从资源基础理论角度出发探究决定企业网络租金份额的因素,以及企业如何能从合作创造的租金中分得更多的份额,并以2007 - 2013 年位列《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行榜》前1 000的公司作为样本进行计量检验。

二、模块化网络组织租金分配的理论分析

1. 模块化网络组织租金分配的决定因素: 静态视角

网络租金是满足所有网络成员参与约束条件之后的剩余。企业的网络租金分配份额首先取决于其讨价还价能力,而企业在讨价还价中的博弈筹码又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合作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度、承担的风险及市场势力。对组织贡献程度较大、承担风险较多、具备较强市场势力的组织成员在谈判中享有更高的地位,而这三者又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生态位,如图1 ( 静态视角下) 所示。所谓企业生态位,是指企业在战略环境中占据的多维资源空间的集合,并且由某一特定企业种群占据的特定资源空间形成基础生态位,由该群集内的每个企业实际占据基础生态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称为现实生态位( Hannan and Freeman,1977) 。基于此,可将组织视为一个特定种群,并将网络组织内部成员企业按其所占据资源在网络组织中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分类: 拥有或控制较多VRIO ( 有价值、稀缺、不易模仿、不可替代) 资源的企业处于较高生态位; 拥有较多软资源( 包括规则、标准、关系、技术、品牌等) 的成员生态位相对较高,因为软资源赋予了硬资源更大的价值,且软资源边际利润递增( 李海舰,2005) ,而且与其他软资源相比,规则、标准等资源对网络成员生态位的提升作用更大,因为规则、标准等资源从源头上决定了网络组织的运行效率。据此,本文将模块化网络组织中的成员企业划分为三类: ①高生态位企业,指拥有规则、标准制定权及较多关系资源等软资源的企业; ②中生态位企业,指掌握核心部件研发技术及进行产品虚拟集成等活动的企业; ③低生态位企业,指负责非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及实体集成等任务的、拥有较少软资源的企业。

( 1) 企业所处生态位越高,对网络组织贡献越高。企业的贡献主要通过其对网络租金总额的影响来衡量。在产品价格和资源投入成本既定的前提下,网络租金主要取决于网络组织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销量,而产品销量又取决于其市场占有率,即垄断程度。产品的垄断程度越高,其销量越大。产品垄断程度则主要由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决定,而最终产品差异化程度又取决于从最初的顶层规则设计到核心部件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再到组装的一系列环节,高生态位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承担规则设计、标准制定环节,中生态位企业主要承担关键部件的研发及虚拟集成任务,低生态位企业主要承担非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及组装任务。由于规则、标准是在产品概念阶段制定,因此在最终产品中具有 “基因”的属性特征,即从源头上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外观等各项参数,所以规则、标准的1 单位改变,能够引起最终产品较大的改变,即能带来更高的产品差异化程度; 后期的研发环节一般是在规则、标准的概念框架下进行,研发中1 单位的技术变动虽也能带来最终产品的改变,但对产品差异化影响程度较低; 产品制造组装环节的变动对最终产品差异化影响程度最低。由此可见,网络租金对高生态位企业创新的敏感程度更高,也就是说,高生态位企业能够为网络组织带来更大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从而创造更多的网络租金,对网络组织贡献度更高。

( 2) 企业所处生态位越高,承担风险越大。一方面,高生态位企业承担了网络组织中大部分的规则设计风险、创新失败风险及模块兼容性风险,因为模块化网络组织大部分的规则、标准的制定及设计、研发、虚拟集成活动都是由高生态位企业实现的。例如,对产品进行初次模块化时,设计规则的某些缺陷只有在设计过程的很晚阶段才会显露。单个模块在独立运作时可能较为顺利,但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集成、测试时,模块间的一些相互依赖关系才会暴露出来,若该问题牵扯到核心模块,则必须进行重新设计,因此设计失败风险较高。作为计算机360 系统的规则设计者,IBM在进行模块化设计前就预测到可能会遭遇重大的风险,而且现实中也确实遇到了此类风险,并遭受惨重损失①。另外,即使企业本身不进行设计研发活动( 如思科) ,而是通过购买、整合外部技术获取竞争力也要面临较大的选择失败风险,一旦选择失败,所要承受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高生态位企业承受了更多来自市场环境变化及消费者偏好改变的市场风险,因为高生态位企业往往直接面对最终产品市场。若企业与中间品供应商间的交易主要以短期协议的形式实现,则可将一部分来自最终产品市场的风险转嫁给中间品供应商。处于较低生态位的供应商倾向于风险规避,而高生态位企业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供应商以较低的供货价格加入其网络,往往会选择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从而承担了全部的市场风险。

( 3) 企业所处生态位越高,市场势力越强。稀缺资源( 规则、标准、关系资源等) 的获取对企业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拥有稀缺资源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进入门槛。根据可竞争市场理论,伴随生态位的降低,市场竞争程度会不断加大,因此高生态位企业往往拥有更强的市场势力。以智能手机生产网络为例,在智能手机的模块化体系架构中,主要的部件为主处理器部分( 该部分运行开放式操作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 ,而作为主处理器的重要部件———处理器芯片几乎被ARM公司垄断,且其技术已成功晋级为全球RILA的标准,知识产权集中程度非常高。目前,约有30 家半导体企业与ARM签订了技术许可协议,更是有包括微软等在内的众多知名软件系统研发企业与其达成了合作。与此相对,智能手机各大品牌运营商、操作系统开发商的市场格局则呈寡头垄断特征,而完成手机组装的制造商则处于高市场竞争环境中。

由此可见,在静态分析视角下,企业网络租金分配份额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生态位。Dyer ( 1996)关于汽车行业的研究为以上理论分析提供了经验证据: 1980 - 1997 年间,丰田与其合作供应商创造了高于对手大概50% 的利润。Dyer将此归因于丰田与供应商间通过关系专用性投资构建的网络组织。网络组织的建立为丰田与供应商创造了共有利益,但丰田的利润率( ROA = 13. 0% ) 要高于供应商( 平均ROA = 7. 1% ) 。丰田之所以能分得较高的比例在于其处于较高的生态位,拥有更多稀缺资源( 品牌、系统整合能力、生产诀窍等) ,为网络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而且丰田承担了更多的市场绩效风险、技术研发风险及网络运行风险。此外,本田所处的汽车行业相对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更高,供应商不能轻易地更换丰田,但丰田可轻易地更换供应商,因此丰田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然而,也有些供应商能获得与丰田相当的利润率,如电装公司( Denso,ROA = 12. 8% ) ,其主要原因在于,Denso是汽车供应链中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商,相对其他供应商来讲,其处于较高的生态位。Denso设计制造了许多较为复杂的汽车零部件,承担了较高的研发风险,这些配件只有几家厂商能够生产,因此其地位难以被取代。与此相反,为丰田提供气门弹簧、控制电缆和板簧的中央弹簧公司( Chuo Spring) 同期内的ROA仅有7. 5% ,原因在于,Chuo Spring处于较低生态位,既没有相关知识产权,也没有Denso那样设计、制造复杂的部件,因此其承担的网络组织风险较低,而且在日本,Chuo Spring所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可替代性强,因此Chuo Spring只能分得较少的租金。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 企业所处生态位越高,所能分得的网络租金越高。

2. 模块化网络组织租金分配的决定因素: 动态视角

企业所处生态位高低主要取决于其VRIO资源的拥有量。高生态位企业主要凭借其所拥有的规则、技术、标准等网络组织核心资源而占据网络组织核心地位,其他成员对其依赖程度高,导致其在谈判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并据此分得较高的租金。但企业所处生态位的高低并非固定不变,即网络组织内部结构并非呈现稳态特征,而是受到来自内外部各种作用力的冲击,从而不断演化。某一企业可能在一个时点上处于高生态位位势,但在下一个时点由于新技术的冲击,使得其原来构建的标准和规则被打破,导致其所处生态位位势急剧下降。在网络组织后续演化过程中,若高生态位企业所拥有稀缺资源的可模仿性、可替代性较强,则易于被其他企业模仿、复制或改进,从而降低该资源的价值,该企业的生态位相对位势随之降低。稀缺资源的可模仿性和可复制性主要取决于知识溢出难易度。如图1 ( 动态视角下) 所示,生态位相对位势的改变必然导致网络组织利益分配格局的改变,这与卢福财和胡平波( 2006) “网络租金的分配会随网络结构的变动进行实时调整”以及Coff ( 2010) “租金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的观点相类似。

具体的,在网络组织动态演变中,高生态位企业不仅受到网络组织外部企业的竞争压力,还受到本网络内部其他企业升级的压力。一方面,企业入网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若其所得利益低于期望利益或能够从其他网络中获得的利益,则成员企业会选择离开网络,现有高生态位企业将被淘汰。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企业的能力也在发生变化,如果高生态位企业现有的稀缺资源知识溢出难度较低,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会向其他低生态位企业产生正向外溢效应,且低生态位企业还会依托自身优势,实现生态位的纵向升级。例如,低生态位企业可充分利用与中、高生态位企业合作过程中获得的显性知识,并凭借自身贴近生产端的优势,改进相应的技术、工艺,模仿、改进甚至替代中生态位企业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再如,如果高生态位企业知识溢出难度较低,其建构的规则、标准等易于被模仿和复制,则处于中生态位的企业可凭借其本身已具备的规模、技术优势,促进自身技术的普及,并对整个产品建构进行重新设计,设计出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规则,降低高生态位企业的垄断地位,并加快现有高生态位企业指定的规则、标准的退市,从而实现向高生态位的升级,取代现有高生态位企业的地位。反之,如果高生态位企业知识溢出难度高,一方面,中、低生态位企业难以获得知识外溢好处,另一方面,中、低生态位企业不具备设计复杂程度很高的新规则、新标准的能力,由此则提高了高生态位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 高知识溢出难度能够强化处于高生态位企业的不可替代性,使其能够分得更多租金。

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溢出难度又可具体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知识的缄默性程度。如果企业核心知识不易编码,不易于转移,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则该知识缄默性程度较高。例如,某些知识的创造过程往往需要整合不同科学和工程原理以及技术,因此能力上要求多样性,比如研发、制造、工程化、生产和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知识复杂度高,难以被实力较弱的企业模仿。此外,如果知识是不断变化的、复杂的,并且是一个大的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则有效的知识转移通常要借助一些非正式手段,如面对面交流、人员讲授和培训、人员流动甚至获取整个团队。由此可见,若企业核心知识缄默性程度高,则不易产生知识溢出,且其他企业获取该知识需付出的代价也较高,这意味着高知识缄默程度为该企业构建了竞争力屏障,提高了其在整个网络组织中的不可替代水平,因此能够在谈判中进一步提高其租金分配份额。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度。如果企业知识缄默性程度较低,知识是标准化的、可编码的、简单的且相互独立的,则知识转移难度会大大降低; 如果知识复杂度较低,则易于被其他企业模仿。例如,过去浏览器市场一直由微软IE垄断,但由于浏览器技术复杂度并非很高,而且随着浏览器引擎的开源,竞争厂商逐渐增多,传统的标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中国的市场上就有来自奇虎360、谷歌、搜狗等企业的挑战) ,致使IE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要维持其竞争优势,必须采取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维持其知识在一段时间内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技术等软资源知识缄默性程度较低且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且没有形成新的具备竞争优势的资源,则其地位极易被替代,从而降低其能够分得的网络租金份额。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 高知识缄默度能够强化处于高生态位企业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其租金份额。

H2b: 高知识产权保护度能够强化处于高生态位企业的不可替代性,提高其租金份额。

三、研究设计

1. 变量与指标选取

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本文的变量主要涉及企业所能分得的网络租金份额、企业所处生态位及知识溢出难易度三个方面。其中,企业所能分得租金份额是被解释变量,企业所处生态位、知识溢出难易度为解释变量。同时,为了排除其他变量可能带来的干扰,本文引入企业资本规模、劳动力投入及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作为控制变量。

(1)解释变量

生态位、知识溢出难易度。目前,企业在网络组织中所处生态位尚没有直接的指标数据,即使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进而量化仍然存在较大偏差。而且,调查问卷方式同样面临数据涉及商业机密及调查人员对问卷情况不了解而获取不到比较客观的信息的问题。此外,这一指标也难以量化测度。从生态位的定义上来看,可通过测度企业所占据的特定资源空间来实现生态位的量化,但受制于会计计量上的局限性,企业所拥有的某些对网络组织而言非常重要的资源难以实现计量,如社会资源,因此容易低估处于较高生态位企业的位势。但是,从定性角度来看,若某企业占据网络组织中较多的知识、技术、社会资源等软资源,该企业一般处于较高的生态位,因此可以把企业软资源的拥有数量作为企业所处生态位的替代变量。但由于软资源的存量数据难以获取,出于数据可得性的考虑,本文剔除了难以测算的相关数据指标,而选取研发投入( rd) 作为生态位的替代变量。知识溢出难易度主要通过两个层面衡量: 知识缄默性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度。这两个指标均难以科学量化,因此本文从定性的角度采用虚拟变量的赋值方法对其进行定义。

(2)被解释变量

企业网络租金分配份额。同生态位类似,企业网络租金分配份额变量同样没有直接的指标数据,但从其定义来看,网络租金是企业总利润扣除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因此只要控制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时间因素等的影响,企业的总利润水平便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网络租金份额的大小,因此本文选取企业利润( pro) 作为网络租金份额的替代变量。

(3)控制变量

企业资本规模、劳动力投入及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从投入产出视角看,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各项要素投入。资本和劳动是最基本的要素,通常认为,企业资本与劳动投入越多,企业利润水平越高。本文选取学术界通常采用的员工人数( la) 作为企业劳动投入的替代变量,并将资本投入( ca) 也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当中。此外,为了控制企业所处行业的特质对利润造成的影响,本文还引入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ap) 作为控制变量。

2. 数据收集与整理

若以中国企业为数据收集样本,目前能够直接获取的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库为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但该数据库中研发支出指标数据缺失较为严重,因此数据获取难度较高。而且,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国内企业层面的数据也难以满足研究需求,因为在模块化网络组织中,处于高生态位的中国企业不多,如果选择中国的企业作为样本缺乏代表性。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本文选取欧盟发布的企业研发排行榜上1 000家欧盟和非欧盟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在剔除了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企业、数据存在异常或缺失的企业后,最终形成包含1 358个观察值的平衡面板数据集。其中,营业利润、研发投入、资本规模、劳动力投入指标数据来自 《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行榜》,知识缄默性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度数据主要通过结合相关行业、企业资料进行判断。

3. 估计方法选择

为了检验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本文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混合回归,其后为了控制模型中可能存在的不随时间而变的遗漏变量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回归,以获取更稳健的结果。计量检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生态位与企业网络租金份额的关系进行检验,估计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企业,t表示年份。Dyear表示年份虚拟变量。

为检验H2 的真伪,基本估计模型为:

其中,ks表示企业知识缄默性程度,rdit( - 2)表示滞后两期的研发投入,ks* rdit( - 2) 表示企业知识缄默性程度通过影响企业知识资本的稀缺性进而产生的对租金分配份额的影响,γ2> 0 表示强知识缄默性程度会提高知识资本拥有者在价格谈判中的地位,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能分得的租金份额。kp表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度,kp* rdit( - 2) 表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度通过影响企业知识资本的稀缺性而产生的对租金分配份额的影响,γ3> 0 表示强知识产权保护度会进一步提高知识资本拥有者的网络租金份额。

四、假设检验

1. 生态位对企业网络租金份额的决定作用分析

模型1 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其中, ( 1)-( 4) 列为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的估计结果。第( 1) 列仅以研发投入( rd) 为自变量,结果显示以研发投入为替代变量的生态位对以营业利润为替代变量的企业租金份额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系数为1. 009。第( 2) 列加入了劳动投入( la) 作为控制变量,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利润的影响仍显著为正,但影响系数有所下降,而劳动投入对利润的影响不显著。第( 3) 列加入资本投入( ca) 控制变量,研发投入对利润的影响仍显著为正,企业资本投入对利润则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 260,这是因为财务资本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软资源,同样对企业超额利润的创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劳动力则是企业的一项硬资源,虽不可或缺,但由于其价值及稀缺性较低、可模仿性及可替代性较强,因此对企业超额利润的形成贡献较小。第( 4) 列进一步加入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aprofit) 作为控制变量,以控制行业因素对回归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利润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虽对企业利润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效果不显著,由此可见,行业因素对样本企业租金分配构成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

以上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初步验证了H1,即生态位与企业网络租金分配份额正相关,但由于企业间的异质性,采用最小二乘进行估计时可能存在变量遗漏,例如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若不同企业在相同研发投入情况下,具有不同的研发效率( 包括研发成功的概率、研发成果的市场绩效等) ,则也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再者,若企业研发效率较高,则研发活动可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从而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因此,如果缺少对研发效率等遗漏变量的控制,可能会造成利润与研发投入间的内生性问题。为避免此类因素的影响,可假定企业的研发效率在一定时期内不随时间而变,这样在此假设下,就可以利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剔除包括研发效率差异在内的所有不随时间而变的遗漏变量的影响。

注: ( 1) 括号中的数字表示t检验值; ( 2)*、**、***分别表示回归结果在10% 、5% 、1% 水平下显著。下同。

由表1 第( 5) 列回归结果可见,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时,研发投入对利润的影响系数明显提高,为1. 799; 而企业劳动投入对利润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显著为负,可能的原因在于本文选取的样本多为以技术取胜的企业,而劳动投入较多则反映了该企业技术和知识水平较低,从而降低了其网络租金的获取。其他变量的估计结果与以上估计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假设H1 得证。

2. 知识溢出难易度的调节效应分析

知识溢出难度较低可能导致高生态位企业现有的标准、技术等软资源易于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替代,从而导致网络组织内部企业位势的调整、权力的重新配置等,进而影响网络租金的分配,而知识溢出难易度一方面取决于知识缄默性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

表1 第( 6) 列列示了对模型2 的估计结果。与回归结果( 5) 相比,研发投入对利润的影响系数有所下降,ks* rd ( - 2) 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以利润为代理变量的企业租金份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表明高知识缄默性程度可以帮助知识资本拥有者提高谈判地位,获取更多网络租金。假设H2a得证。

表1 第( 7) 列列示了对模型3 的估计结果,kp* rd ( - 2) 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假设H2b未得到证实。可能原因在于本文选取的样本主要是具备高端知识技术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知识缄默程度,因此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难以体现。另外,受样本期较短限制,一些研发周期较长的技术、知识可能尚未投入市场或投入市场时间较短,竞争对手尚未模仿。

3.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以企业连续三年累积研发投入总额作为企业所处生态位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列( 1)- ( 4) 为对模型1 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的结果,其中第( 2) 、( 3) 、( 4) 列分别为引入企业规模、资本投入、行业平均利润为控制变量的模型估计结果,列( 5)- ( 7) 分别为对模型1、2、3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回归结果显示,以累积研发投入为代理变量与以当年研发投入额为代理变量的回归结果大体一致,rds 、ksilent* rd( - 2)两变量均对以利润为代理变量的企业网络租金份额具有正向影响,且均达到了1% 的显著性水平,表明上述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网络租金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理论分析表明: 在静态视角下,企业网络租金份额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生态位,生态位决定了企业对网络组织的贡献、承担的风险及市场势力,从而决定了其讨价还价能力; 动态视角下,知识溢出难易度决定了高生态位企业所拥有的稀缺资源的可模仿及可替代程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生态位相对位势的变动方向,进而引起租金分配格局的变动。计量分析基本验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所得结论为处于网络组织劣势地位的企业提高租金份额提供了一定启示:( 1) 作为处于低生态位的模块供应商,其目标是要实现模块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规则设计商的纵向升级,提升自身所处生态位,从而提高网络资金分配份额。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该模块所应具备的能力及素质。模块制造商大多仅具备资源、规模、区位优势,而系统集成商则必须具备技术、资金及市场优势,规则设计商必须拥有价值网络的核心知识,并具备制定标准、规则的能力。其次,在具备相应能力的基础上,要通过增强自身市场势力及话语权逐渐取代上一级模块。作为模块制造商,第一步要实现从模块制造商→低端系统集成商→高端系统集成商的升级。具体而言,一要提升自身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能力。许多科技成果都是在生产过程中迸发出的灵感,模块制造商要充分利用自身贴近生产端的优势,改进相应的技术、工艺; 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积累资金; 通过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效率。二要在自身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凭借其市场力吸引其他模块主动参与集成并适应开发新的市场架构,从而取代低端系统集成商,此后,可通过进一步增强规模和技术优势,提高自身谈判能力,吸引更多的模块制造商入围,从而向高端系统集成商迈进。第二步要实现从系统集成商到规则设计商的升级,这就需要对整个网络组织的标准、规则进行重构。 ( 2) 作为处于中生态位的系统集成商,要提升网络租金份额,必须实现向高生态位( 规则设计商) 的跃迁。首先,要掌握核心知识,具备规则、标准的制定能力。系统集成商本身已具备规模、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增强自身优势,开发针对特定模块的新技术,并与模块供应商合作推广该技术,降低在位规则设计商的技术垄断程度及影响力,为其生态位提升做铺垫。其次,要在原有规则基础上构建出新的规则体系。要利用自身与模块供应商的密切联系及贴近市场端的优势,以及对产品结构的了解,在充分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技术、知识的更新换代,并对整个产品的规则、标准进行重新设计,取代现有规则设计商的地位,提升网络租金份额。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企业网络租金份额的决定因素与企业提升网络租金份额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视角下,企业网络租金份额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生态位,生态位决定了企业对网络组织的贡献、承担的风险及市场势力,从而决定了其讨价还价能力;动态视角下,知识溢出难易度决定了高生态位企业所拥有的稀缺资源的可模仿及可替代程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生态位相对位势的变动方向,进而引起租金分配格局的变动。

企业生态位 篇8

一、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的形成机制

中小企业生态位是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功能地位和作用表现, 是中小企业与外部环境催化互动的结果表征。与自然物种相类似, 中小企业生态位也会呈现出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过程。诱发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的因素既有可能是外部的, 也有可能是内部的, 或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诱发因素通过根植于彼此间相互关系的组合点, 实现规模形态从小到大, 结构关系从松散到紧密, 以及层次范围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 它们通过自身内部势能的不断增加, 诱发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的形成。尽管诱发因素的种类较多, 但导致衰退出现的最关键因素就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因素。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状态取决于三种基本因素影响力, 即替代因素影响力、中小企业内部系统因素影响力和环境变化因素影响力。

1. 替代因素影响力。

广义上看, 一个产业的所有中小企业都与生产替代产品的中小企业竞争[1]。同理, 一个产业的所有中小企业的生态位都与替代产品的中小企业的生态位发生竞争。替代产品的中小企业生态位设置了产业内部中小企业生态位可以获取的资源和空间范围的上限, 从而限制了一个中小企业的生态位的潜在发展空间。由于出现替代中小企业的生态位威胁, 原有中小企业的生态位会出现衰退特征。替代因素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相比较而言, 技术替代因素、资源替代因素和产品替代因素对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的影响较大。

(1) 技术替代因素。技术替代因素诱发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的原因主要是, 由于产品技术的优化升级而削弱了原有产品技术的竞争优势, 或者出现新的生产技术替代了中小企业原有的生产技术, 原有技术所蕴涵的竞争优势和具有的高适合度空间也会随之消失。 (2) 资源替代因素。所有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必须依附并镶嵌于一定的资源结构中, 但这种依附程度会受到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和资源因子重要程度的制约影响。因而, 中小企业在利用不同资源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动机和努力程度。如果一些关系中小企业生态位生成发育的战略性资源被取代, 其所营造的中小企业生态位的竞争优势很快会丧失, 并面临衰退、淘汰威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战略性资源的优势特质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3) 产品替代因素。在中小企业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 基于自身特点和现状, 主动协调内部结构, 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是中小企业保持与外部环境系统之间动态平衡的主要着力点, 也是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于是, 采用新技术、利用新材料来生产新产品, 替代市场上已有的产品种类, 就成为同类中小企业间削弱对手竞争优势的主要策略, 由此便引发了一些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的现象。

2. 中小企业内部系统因素影响力。

从构成要素上看, 中小企业内部系统主要包括管理层、财务层、技术层、供应层、生产层和销售层等, 这些要素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相互补充、交叉催化, 共同形成一个具有多样构成要素、复杂关系结构和特定功能表现的有机系统。系统内部适应机制不完善、要素共生机制不健全和自校平衡机制不稳定都会引起中小企业生态位的衰退现象。

(1) 动态适应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 中小企业内部系统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如果动态适应机制不完善,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往往会出现不达市场规格、要求的情况, 不仅会造成生产资源浪费, 经营业绩不佳, 竞争优势下降, 生存风险增大等, 也会引起中小企业生态位的功能机制的衰退。 (2) 要素共生机制不健全。要素共生机制有助于打破单一要素功能的局限性, 强化要素间的互动规则与耦合关系。如果忽略要素共生机制对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催化作用, 中小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将会十分困难, 中小企业生态位的演化进程也极为缓慢。 (3) 自校平衡机制不稳定。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中小企业内部系统具有自校维持和自校调节的能力, 在不受外力与人为干扰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内部系统可保持自我平衡状态。如果系统受到持续干扰, 系统平衡就会受到威胁, 当外力干扰超过系统的自校维持和自校调节能力的范围时, 系统的平衡机制遭到破坏, 供容能力开始瓦解, 生态弹性力逐渐丧失。

3. 环境变化因素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系数陡然升高, 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竞争对手冲击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弱化中小企业的原有竞争优势。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在纷杂凌乱、未成体系的信息面前有效识别和准确把握其中的发展机遇, 风险及其所携带的机遇都可能成为令这些中小企业恐惧的资源。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弱和化解能力差便成为一些中小企业实现正常生存和持续发展目标的致命弱点。加之, 内部结构设计、发展规划、危机处理和应急机制缺少足够的准备和应有的能力, 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根据已有的适应系统有效地应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 在适应多变环境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导致中小企业的免疫机制和运作机制发生严重扭曲, 引发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

二、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的化解对策

1. 以资源因子结构的不断优化为突破点, 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生态位的资源衰退。

基于各种资源因子结构而形成的外部环境往往都反映着资源因子鲜明的动变特征, 从这些特征中我们可以窥探各种资源因子及相互间关系的变化过程, 从而把握外部环境复杂演进的核心问题, 找出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生态位资源衰退的有效途径。现实中, 多数中小企业在面对生态位衰退时, 可能会难以把握到外部环境中资源因子结构变化存在的机遇、潜伏的威胁, 即使在衰退症状化解之后也很难发现。但通过准确把握环境变化规律得以优化资源因子结构之后, 其联系信息和关系就会清晰呈现出来, 这样就会比较容易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有利资源因子和不利的资源因子, 这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识别资源因子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看出容易出现衰退的环节和步骤, 有益于中小企业更好地预防和化解生态位衰退。

2. 以对外连接链的有效选择为切入点, 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生态位的空间衰退。

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大致可分为自然发展空间、社会发展空间和规范发展空间三种类型。自然发展空间是指由区域地理位置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态资源条件, 是中小企业生态位生存的基础条件, 例如, 区域环境的季节特征、气候条件、地质地貌、自然景观等;社会发展空间是指区域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和文化条件及其变动情况, 例如资金投入、政策调整、教育程度、文化状态、科技水平等;规范发展空间是指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规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及其演化情况, 例如政策的灵活度、中小企业的自主权、人们的价值取向、心理定式等。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不同类型的发展空间之间都有着明显的交互联系性, 这些交互联系性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发展空间彼此存在的互动逻辑和互动过程, 同时也使这些发展空间得以协同演进。这些联系一方面为中小企业生态位生存发展构筑了最基本的空间条件, 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外部发展空间的特征、结构和变化, 合理选择与外部发展空间生态链接的方式和手段。

3. 以核心竞争力的合理塑造为基本点, 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生态位的功能衰退。

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以其拥有的竞争优势为基础, 能够在产品生产、市场占有、技术创新中整合各项可利用的资源以获取持续发展的能力, 是中小企业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且有别于其他中小企业的特色和专长。任何一个中小企业正是凭借自身特色、专长, 形成竞争优势, 获得高适合度空间。作为中小企业生态位的特质能力, 核心竞争力蕴涵于中小企业生态位的竞争力中, 扎根于中小企业生态位的成长过程和优化运行之中, 生成于中小企业生态位激烈竞争环境之中。在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过程中, 要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实施错位发展, 以巩固竞争优势, 推进中小企业生态位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构筑核心竞争力的错位发展, 来巩固和创造竞争优势, 并以此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生态位的功能衰退。

4. 以角色扮演的准确定位为立足点, 预防和化解中小企业生态位的作用衰退。

科学定位是中小企业确立发展目标的基本依据, 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也是中小企业有效配置资源的根本条件, 发挥优势地位的必要基础和创建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 国内外中小企业竞争的增强, 准确定位就成为中小企业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制胜法宝。准确定位包括类型和层次的定位、市场布局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和特色定位四方面内容。类型和层次的定位主要是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生态系统中如何定位的问题。市场布局定位是确立主要产品在本地区或全国同类中小企业中的优势地位。发展目标定位要求中小企业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站在知识经济、科教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上来设置发展目标, 构建发展策略体系。特色定位就是制定特色目标, 确立特色理念, 选准特色突破口, 推进特色优势, 增强特色竞争力。

参考文献

企业生态位 篇9

企业与生物体具有许多相似处, 同样有生命周期。企业与其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 这与自然界中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很相似。由此定义企业生态位的概论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特定生态环境中能动地适应环境, 和其他企业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地位与功能作用。企业的生态位的识别, 能使企业选择更为合适的竞争战略, 进而建立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保证自己相对竞争优势。由于生态位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对它的识别也应是动态的, 企业生态位关系主要有生态位完全分离、生态位相邻、生态位部分重叠、生态位完全重叠、生态位相包 (为完全重叠的一种情形) 。企业生态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同。例如: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开始进入某个新开发的市场或行业时, 由于资源相对丰富, 且竞争对手较少, 这时企业的生态位为原始生态位, 即企业生态位完全分离;由于市场是开放的, 且存在着丰富的市场资源, 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很快就会有其他竞争者进入该市场, 引起生态位相邻, 进而产生企业生态位的部分重叠;并随着竞争对手的日益增多, 竞争的日趋激烈, 会导致企业生态位的完全重叠。

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几种企业竞争战略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几种企业竞争战略主要有基于生态位分离的错位经营战略、基于生态位拓展的顾客价值创新战略和基于生态位补充的协同进化战略等。基于生态位分离的错位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特征, 选择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的生态位, 从而实现自己独特生产和经营的竞争战略。强调的是寻求营造差异化的优势。基于生态位拓展的顾客价值创新战略是指以顾客价值为导向, 努力探索潜在生态位, 通过客户价值创新使潜在的生态位变为现实生态位的竞争战略。强调的是通过顾客价值创新, 创造顾客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价值, 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拓展企业生态位。基于生态位补充的协同进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与市场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共同进化的竞争战略。市场环境既包括竞争企业, 也包括企业的供应商、销售商、中介商等等。强调的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从而扩大企业的实际生态位。

3 影响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可供企业进行选择的竞争战略有很多。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 由于所处行业、规模和所处的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 适合企业的竞争战略时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影响竞争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从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企业外部环境又可从市场方面、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等三方面入手。市场方面的因素包括:产业与产业结构、资金市场、消费者市场、劳动力市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等;社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治、社会制度与政策、文化、技术等;自然方面的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地域和所控制的自然资源。企业的内部环境的因素包括:企业家精神、企业物质基础、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权力对战略选择的影响等。

4 构建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评价体系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的日益丰富, 竞争战略选择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合适的竞争战略可以使企业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获取竞争优势。竞争战略选择要求企业对战略方案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并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对竞争战略进行有效的评价。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评价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作, 本文应用著名运筹学家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 对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进行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该模型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②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③由判断矩阵计算层次单排序的相对权重, 并做一致性检验;④进行层次总排序和整体一致性检验, 得到各元素相对于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并进行排序作为决策依据。

4.1 建立企业竞争战略选择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企业竞争战略选择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4.2 两两比较判断, 予以定量表示, 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必须明确两两比较标度, 以指标X1与指标X2两两比较为例, 其标度方法如表1所示。

构造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4.3 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

本文以求和法为例。

4.3.1 将各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

有undefined。如:

undefined

4.3.2 将归一化的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有undefined。如:

undefined

4.3.3 将向量undefined归一化

有undefined。如:

undefined, 计算结果W1, W2是层次单排序权重。

4.4 进行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在判断矩阵的构造中, 只要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即可。满意一致性检验的方法是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其计算过程为: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公式为undefined

其中B表示判断矩阵, W是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的权重向量, Wi是权重向量的第I个元素。

CI= (λmax-n) / (n-1)

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公式为:CR=CR/RI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数值可从表3中查得。

当CR<0.10时, 就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基本符合一致性条件。

4.5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5.1 层次总排序

若上层次B所有元素B1, B2, B3, B4的层次总排序权值分别为a1, a2, a3, a4与Bi对应的本层次元素C1, C2, …, C15单层次排序的权值为b1j, b2j, b3j, b4j此时, C的层次总排序权值由表4给出。

4.5.2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本文中的递阶层次结构共有3层。设C层C1, C2, …, C15对上层 (B层) 中因素Bj (j=1, 2, 3, 4) 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 则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为:

undefined

当CR<0.10时, 认为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到此, 根据最下层 (子准则层) 的层次总排序做出最后决策。

(备注:当Ck与Bj无联系时, bkj=0)

4.5.3 具体数字举例

接着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准则层市场因素B1、社会因素B2、自然因素B3、企业内部因素B4的两两比较, 假设比较结果如下表5。并依此类似地构造判断矩阵如表6、7、8。

CR=0.084<0.10, 故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CR=0.018<0.10, 故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CR=0.022<0.10, 故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CR=0.068<0.10, 故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然后进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然后进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备注:当Ck与Bj无联系时, bkj=0, CI=0.57*0.020+0.127*0.020+0.246*0.084, RI=0.57*1.12+0.127*0.90+0.246*1.24, CR=0.033<0.10, 故层次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

在此数字例中,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C2资金市场因素在总排序中的权重0.27为最大权重, 故对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影响最大。当企业的资金市场资源相对丰富, 比竞争对手对手雄厚, 即企业生态位与竞争对手生态位相分离或相邻或小部分重叠, 那么这时企业可选择基于生态位分离的错位经营战略。

5 结论

本文从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 进行了企业生态位的简单识别, 及分析影响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因素, 构建了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评价模型, 并以具体数字来举例如何来进行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总的来说, 企业应该重视生态位的识别, 了解生态位与竞争的关系, 并且依据实际的竞争情况, 不断的调整企业的竞争战略, 以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企业生态位理论是企业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生态位理论从企业生态的视角论述了企业与环境的战略关系, 为企业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从生态位的角度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评价体系。

关键词:生态位,竞争战略,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许芳, 李建华.企业生态位原理及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 (5) .

[2]陈丽娜.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9.

[3]尹晓路.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因素分析[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5.

[4]何晓旭.企业战略转换的影响因素及过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5]刘宏.竞争战略评价及选择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1999, 28 (3) :32-35.

[6]王凌云, 周晓艳.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模式[J].商业研究, 2007, (2) :27-29.

[7]李晓明.企业环境、环境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6.

[8]饶志明.企业战略评价整合体系及其过程[J].华侨大学学报, 2006 (1) :34-40.

企业生态位 篇10

摘要:01年10月对茅山丘陵茶园秋季杂草的发生种类、数量、高度等进行调查,将其转换成相对多度和重要值数据,在此基础上计测了茅山丘陵茶园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茅山丘陵茶园秋季杂草共发现0种,隶属个科、74个属。其中,发生频率>0%的杂草有种。 种杂草中,马唐(igitaria sanguinal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austro-japonens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4种杂草实际生态位较宽,为茅山丘陵地区茶园秋季优势杂草;马唐、小旱稗小飞蓬、牛筋草、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泥胡菜(eistepta lyrata)、繁缕(tellaria edi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族生卷耳(Cerastiu caespitosu)、苦苣(onchus oleraceus)等杂草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说明它们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

关键词:茶园;秋季杂草;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

中图分类号:941;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X(01)01-00-0[7]

Abstract: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ea gardens in Maoshan hilly regions of iangsu Province to investigate the weed species present and their density and height in October,01 ata were transfored into weed relative abundance and iportance values he niche breadth and niche overlap values of selected ain weeds with 0% frequency were calculated here were 0 weed species,belonging to 74 genera of failies Aong the selected species,four weeds,igitaria sanguinalis,Conyza canadensis,Echinochloa crus galli var austro-japonensis,and Eleusine indica had wider niche breadth than other species,ans represent the ost iportant weeds in autun Maoshan hilly tea gardens he highest niche overlap values were found in sanguinalis,E crusgalli var austro-japonensis,C canadensis,E indica,Oxalis corniculata,eistepta lyrata,tellaria edia,Acalypha australis,Cerastiu caespitosu and onchus oleraceus,all of the being highly copetitive for resourcesey words:tea garden;autun weeds;niche breadth;niche overlap values

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反映了物种对环境资源的需求[1-]。近年来生态位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生物研究。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维持适当数量的杂草对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4],但杂草往往与作物竞争水、肥、光等自然资源,影响作物生长与产量[]。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杂草对农田环境资源利用多样性的一种测度,反映了不同杂草在农田中的生态适应幅度。生态位重叠可以作为植物种间生态学相似性的测度[],通过计测不同杂草间的实际生态位重叠值,能明确不同杂草对生态条件要求的相似性程度,可以预测杂草种群竞争结局和人为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方向[7]。故研究杂草生态位对预测杂草群落演替,特别是预测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后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虽然目前国内外对各类植物群落生态位的研究相当普遍[10],但对茶园杂草的生态位进行研究,预测种群动态变化以揭示茶园杂草的生态特性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江苏省金坛市茅山丘陵地区茶园秋季杂草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明确茶园秋季杂草对资源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和杂草之间的生态相似性,以期为该区域茶园秋季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金坛市位于1°′4″~1°′″N,119°17′4″~119°44′9″E,地处长江下游江苏省南部。茶叶生产面积 7 h,主要分布在茅山丘陵地带,海拔10~0 ,土质以黄棕壤土、基性岩土、石灰岩土为主。常年年均气温1 ℃,年均降水量1 0 ,雨水多集中于春夏秋季。常年年均日照时数为 0 h[11]。

[]1杂草生物多样性调查

01年10月,夏秋季多数杂草已开花结实时,根据茶叶生产布局,分别选择不同地点、茶叶品种、种植时间、土质、土壤类型、坡度、农事管理措施等有代表性的茶园类型,每种类型各调查~4块茶园,共调查0块田。每块茶园采用“M形9点取样法进行调查[1-1],考虑到茶树覆盖度大、空行较小的特点,每个样方0 (0 ×0 ),分别记录杂草种类、数量、高度,并详细记录调查地点、耕作方式、土壤类型、土壤水份状况、酸碱度、除草剂使用等情况。

[]1数据分析

重要值(IV)=(RRR)/;相对多度(RA)=RU+R+R,其中RU、R、R、R分别为某杂草相对均度、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高度。田间均度:某杂草在田块中出现样方数占调查田块总样方数的百分比;田间频度:某杂草出现的田块数占总调查田块数的百分比;田间密度:某杂草在各调查田块平均密度和与田块数之比;平均高度:样方中某杂草的高度平均值;相对均度:某杂草均度与各种杂草均度和之比;相对密度:某杂草平均密度与各种杂草密度之和相比;相对频度:某杂草频度与各种杂草频度之和相比;相对高度:某杂草的平均高度与所有种的平均高度之和相比。相对多度较大的杂草将被视为当地的主要优势杂草,体现杂草丰富程度[14-1]。

运用Excel 00软件进行田间均度、频度、密度、高度、重要值、相对多度等参数的处理分析,并以重要值为指标,建立原始数据矩阵,生态位宽度采用Levins计算方法,生态位重叠值采用choener计算方法[1]。

[1][]结果与分析

[]1茶园秋季杂草物种组成分析

调查发现,金坛茶园秋季杂草区系丰富,常见杂草有0种,分别隶属个科74个属。菊科、禾本科杂草为金坛茶园秋季杂草优势种群,分别有14个属、14种和个属、种杂草,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19%、170%和109%、1000%;大戟科杂草有属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411%、%;唇形科杂草有4属4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4%、00%;苋科杂草分别有属4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411%、00%;豆科、百合科杂草有属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411%、7%;茄科杂草有属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74%、7%;莎草科杂草有1属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17%、7%;;蓼科、茜草科、蔷薇科、伞形科、玄参科、石竹科杂草分别有属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74%、0%;堇菜科、车前科、酢浆草科、番杏科、防己科、风尾蕨科、海金沙科、葫芦科、夹竹桃科、爵床科、鳞毛蕨科、萝藦科、马齿苋科、牻牛儿苗科、毛茛科、葡萄科、商陆科、、梧桐科、十字花科、旋花科、鸭跖草科、紫草科杂草等1科杂草各有1属1种。其中,发生频率大于0%的杂草有种(表1),种主要杂草中禾本科和菊科最多,分别是4种、种,大戟科种,石竹科种,其他各科均为1种。

茶园秋季杂草生态位宽度分析

生态位宽度是生物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是度量植物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状况的尺度,其大小体现了物种在群落中的竞争地位,物种生态位宽度越大,其特化程度越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19]。茅山丘陵地区茶园秋季种杂草中(表)生态位宽度最宽的几种杂草分别是马唐(igitaria sanguinal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austro-japonens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说明它们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多样性程度较高,是茅山丘陵地区秋季茶园最为重要的杂草;其次是野老鹳草(Geraniu carolinianu)、[P] 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P]狗尾草(Pennisetu alopecuroides)等杂草,生态位宽度次之,是茅山丘陵地区秋季茶园的常见杂草。

茶园秋季杂草生态位重叠值及其种间竞争关系种茶园秋季主要杂草对田间资源的利用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值(表)。在1对生态位重叠值中,生态位重叠值在0~07的有1对,分别为马唐-小旱稗;生态位重叠值在0~0的有7对,分别为马唐-小飞蓬、马唐-牛筋草、酢浆草-泥胡菜(eistepta lyrata)、繁缕(tellaria edi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小旱稗-小飞蓬、小旱稗-牛筋草、族生卷耳(Cerastiu caespitosu)-苦苣(onchus oleraceus);生态位重叠值在 04~0 的有0对,占%;生态位重叠值在 0~04 的有4对,占194%;其余的1对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在0~0之间,其中有4对生态位重叠值为0。由此可知,多数杂草种对间存在较小的生态位重叠,只有少数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这些种对间利用资源的生态学特性比较相近。生态位重叠值为0或近似为0的种对多为生态学习性差异较大的种对。

结论与讨论

生态位是物种的属性特征表现,它定量反映物种与生境的相互作用关系[0]。在自然状况下,生态位接近的个种很少能长期稳定地共存,这涉及到生态位重叠和资源分享的数量问题。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间,要么对资源的利用有较大的相似性,要么在资源的利用上有着互补需求[1]。从竞争的角度看,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间可能会产生较为激烈的利用性竞争[]。

本研究结果表明,茅山丘陵地区秋季茶园中的马唐、小飞蓬、小旱稗等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说明它们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多样性比较高,是该地区秋季茶园中生态适应性强、发生危害相对较重的杂草种类,应该成为秋季茶园杂草防除的主要对象。马唐、小飞蓬、小旱稗等杂草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耐贫瘠特性。马唐-小旱稗,马唐与小飞蓬、牛筋草、酢浆草、泥胡菜,繁缕-铁苋菜,小旱稗-小飞蓬、牛筋草,族生卷耳-苦苣等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在防除实践中如果仅防除其中的一类杂草,这些生态位相近的杂草会替代成为优势杂草。因此,制订防除措施时需要考虑由它们构成的杂草群落。应用 CA排序结合生态位特征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研究各种群之间资源利用和空间分布的相互关系。由 CA排序图可以看出,马唐、小飞蓬、小旱稗等几种杂草组成的群落,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应性较强,常作为茶园秋季生境中的优势种,因此杂草防除应选择禾阔双除除草剂或复配剂。然而,施用单一除草剂导致杂草群落演替为多年生难防除的杂草[]。不同的杂草控制措施(如化感生物控制、耕作方式、人工及化学除草措施等)通过形成特殊的环境生态条件,常常限制了某些杂草生长,同时又适合另外一些杂草生长,对田间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着筛选,起着过滤杂草作用[4]。茶树种群生态元的生态位扩充可认为是对各类杂草种群生态位的入侵,可能导致某些杂草种群在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使之释放出其所占有的资源空间。在茶园生态系统中,杂草与茶树竞争光照、水分和养分时,杂草处于劣势,有机物积累相对较少。实践表明,茶园封行可抑制茶园中杂草数量的发生,促进作物生长。另外,农业生态系统被人为控制,存在大量潜在生态位[],可采取一些措施,使潜在生态位变为实际生态位,以降低理想生态位离差。例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茶树生长旺盛,可有效地截断杂草的光资源,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杂草竞争力下降,茶树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杂草长势减弱。

由于杂草生活史短,种群之间的竞争结局容易在短时间内反映出来,故应用生态位理论来研究特定区域茶园秋季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除可以阐明生态位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也能明确不同杂草对生态条件要求的相似程度,同时,还可以了解各种杂草对所用除草剂的敏感性,为茶园秋季杂草的综合防治提供更为明确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付必谦 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00

[]吴海荣,强胜,林金成 南京市春季外来杂草调查及生态位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004,4(11):01-0

[]enn M E,Poth M A,Aber ,et al Nitrogen excess in North Aerican ecosystes: predisposing factors,ecosyste responses,and anageent strategies[] 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 70-7

[4]Anderson R L,anaka L,lack A L,et al eed counity and species response to crop rotation,tillage,and nitrogen fertility[] eed echnology,199,1(): 1-

[]李儒海,强胜,邱多生,等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00,(7):-4

[]王刚 植物群落中生态位重迭的计测[]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4,(4):9-

[7]郭水良,李扬汉 金华地区秋旱作物田杂草生态相似关系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1(1):9

[]郭水良,李扬汉,赵铁桥 浙江金华地区小麦-杂草群落中杂草生态位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199,(1):77-0,,4-

[9]韩敏,张海艳,孙国俊,等 苏南丘陵茶园春季杂草种间生态关系及群落分类[] 江苏农业学报,014,0(1):-[)]

[10][(#]王正文,祝廷成 松嫩草原主要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关系及其对水淹干扰的响应[] 草业学报,004,1():7-

[11]金坛年鉴编纂委员会 金坛年鉴(000-00)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00

[1]hoas A G eed survey syste used in saskatchewan for cereal and oilseed crops[] eed cience,19,(1): 4-4

[1]张朝贤,胡祥恩,钱益新 江汉平原麦田杂草调查[] 植物保护,199,4():14

[14]强胜 杂草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001

[1]王英姿,纪明山,祁之秋,等 辽宁省果园杂草发生情况调查[] 植物保护,00,4(4):9-101

[1]Levins R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ents:so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

[17]choener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 ecological counities[] cience,1974,1(414): 7-9

[1]刘金福,洪伟 格氏栲群落生态学研究——格氏栲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生态学报,1999,19():47-

[19]史红文,江明喜,胡理乐 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的生态位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007,():1-1

[0]张光明,谢寿昌 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 生态学杂志,1997,1():47-

[1]史作民,程瑞梅,刘世荣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1999,10():

[]向悟生,李先琨,苏宗明,等 元宝山冷杉群落主要树木种群生态位的初步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00,0():10-11

[]余柳青,江荣昌,高子瑜,等 浙江省稻田杂草群落及其演替[] 杂草科学,199(4):1-,4

[4]魏守辉,强胜,马波,等 稻鸭共作及其它控草措施对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00,1():107-1071

上一篇:高中互动问题下一篇:曲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