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

2024-05-14

自我效能干预(精选十篇)

自我效能干预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 选取在某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就医的中风病人4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干预结束后, 最终完成该研究的病人共36例, 对照组17例, 干预组19例。入选条件:①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提出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并经颅脑CT或MRI确认;②已度过急性期、病情稳定;③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 可进行简单的沟通;④自愿参加此研究。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 还接受自我效能干预。干预由研究者本人实施, 采取健康教育的形式, 以小组集中授课、课下一对一进行指导的方式进行, 对于偏瘫致无法下床者, 采取床边授课。干预时间为2周, 每周3次, 共6次, 每次约1 h。授课内容包括情志管理、症状管理 (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管理 (饮食、运动、用药) 、常见慢性病合并症的管理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 等方面的知识。

1.2.1.1 协助病人获得自我管理的成功体验

鼓励病人充分利用自身能力进行中风病管理, 并获得成功体验和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信念。多数病人对中风病自我管理知识缺乏, 通过采取健康教育的形式, 向病人及其家属传达中风后病人所必需的自我管理知识, 协助病人有效进行自我管理。内容包括饮食管理、日常生活活动管理、症状管理、常见慢性病合并症的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此外, 根据病人康复现状设定阶段性目标, 确保每个目标的设定都基于病人身体现况、较易于实现。每一次小目标的实现, 病人都会获得一次成功体验, 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 有利于增强病人进行自我管理的信心, 并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1.2.1.2 为病人提供丰富的替代性经验

当观察到与自身情境相似的榜样获得成功时, 由此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有利于增强观察者的自我效能判断[5]。因此, 在干预过程中, 每周安排干预组病人集体讨论1次, 为病人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并鼓励有成功体验者现身说法, 为其他病人树立正性榜样。此外, 在为病人提供榜样示范时, 认知示范伴随技能实施比单纯认知示范更能提高效能信念和成就[5]。因此, 在进行健康教育时, 将结合理论讲授、技能操作演示、讨论等多种形式, 使病人获得更多的直观体验, 从而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

1.2.1.3 指导病人避免负性情绪

心情是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积极情绪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负性情绪则降低自我效能感, 情绪反应越大, 对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越大[5]。由于中风病的突发性, 患病初期病人多情绪低落、难以接受, 尤其伴有运动、言语等功能障碍时, 病人会由于担心瘫痪、残疾而表现为焦虑甚至抑郁。《黄帝内经》曰:“悲哀忧伤则心动,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因此, 应及时对病人的负性情绪进行调节, 尤其是指导病人进行自主调节。如鼓励病人通过与病友、医护人员、家属聊天, 收看娱乐节目, 散步等来分散其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 同时获得一些愉悦的情志体验。此外, 通过中风相关知识的学习, 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中风, 明确自身在疾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增强其应对疾病的信心。

1.2.1.4 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有利于提高慢性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6], 改善其生活质量[7], 且与其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8]。因此, 研究者建议干预过程中每位病人始终由其固定的家庭照顾者陪同学习。干预过程中不仅向病人传授相关自我管理知识, 还应使家庭照顾者充分认识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对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在病人康复过程中, 要求家庭照顾者给予适当协助, 但不能完全代劳;随时指导、督促、鼓励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增强其自我效能信念。

1.2.2 测评工具

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6项目量表[9]:该量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orig等人设计, 目前已被广泛使用, 经检测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该量表包含2个测量指标:症状管理自我效能 (管理疲劳、疼痛、情绪低落等症状的自信心) 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 (在总体上管理所患疾病, 如锻炼、按医嘱服药等的自信心) 。

1.2.3 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收集均由同一名调查者进行, 首先由研究者对其进行培训, 使其明确研究目的、意义及调查问卷的填写方法, 但不告知其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对于符合研究条件者, 在调查者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 开始对其自我效能感测评。随后干预组进入干预阶段, 为期2周的干预结束后, 对两组的研究对象再次进行自我效能感测评。问卷填写完毕, 调查员需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及真实性, 检查无误当场收回。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和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评分差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效能感各难度评分差值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3 讨论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个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会影响其对行为的选择、努力的程度与坚持性、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等[10]。中风病人在度过急性期后面临着长期的康复训练任务, 包括运动功能、言语功能、情志反应、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多方面, 此外还要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 管理合并的其他慢性病。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决定着病人在上述自我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本研究针对中风病人制订了自我效能干预方案, 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病人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感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感评分的增值分别高于对照组 (见表2) 。可见, 干预组经过自我效能干预后, 自我效能感增强更明显, 说明此干预方案能有效增强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干预过程中, 多数病人表示非常需要类似的健康宣教课, 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 面对中风, 不再茫然无措、被动地接受, 而能主动应对。因此, 针对中风病人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 并且干预时间较短, 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可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延长干预时间进行研究, 观察其远期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慧蛟, 万丽红, 黄月友, 等.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 :10-13.

[2]钱文茹, 李森龙, 钱满芹, 等.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12) :1439-1440.

[3]刘亚芳, 江华, 王秋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A) :449-452.

[4]Robinson-Smith G.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stroke[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 2002, 34 (2) :91-98.

[5]郭本禹, 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运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72-74.

[6]Gallant MP.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chronic illness man-agement: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research[J].Health EducBehav, 2003, 30 (2) :170-195.

[7]Lynch EB, Butt Z, Heinemann A, et al.A qualitative study of qual-ity of life after stroke: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J].JRehabil Med, 2008, 40 (7) :518-523.

[8]王莉莉, 关富龙, 朱仁英, 等.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11, 25 (8A) :2061-2062.

[9]Stanford Patient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Evaluation Tools: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 6-Item Scale[EB/OL].http://patienteducation.stanford.edu/research/secd6.html.

自我效能感作用 篇2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研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及相关工作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相关工作态度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紧张的关系。(1)自我效能感与绩效、态度关系研究。高的自我效能感会促进绩效的提高 ,低的自我效能感则影响绩效的增长。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会去尝试挑战性高的工作 ,设置较高水平的目标 ,并表现出较强的目标承诺 ,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同时,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也很强。而与之相反的是 ,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对挑战性的工作往往会采取回避态度 ,为自己设置的目标也较低 ,对目标的承诺也不高 ,从而影响到他们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运用问题定向的应对策略 ,总是想法设法去消除应激或适应应激 ,采取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倾向于运用情绪定向的应对策略 ,在面对应激源(紧张源)时 ,不知所措 ,情绪高度紧张 ,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 ,与采取情绪定的应对策略的人相比 ,采取问题定向应对策略的人能更好地适应应激。

1.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集中在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成绩的 ,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研究的 ,即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1)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研究普遍证实 ,教

自我效能干预 篇3

【关键词】鼻咽癌;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42-02

自我效能干预 篇4

一、调查

1. 数学自我效能感问卷。

本研究采用张常军 (2006) 《初中数学自我效能感生量表》测量初中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2. 调查方法与目的。

利用问卷与期末试卷对永嘉乌牛一中九 (8) 量分, 选取低水平数学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对象, 验证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学生数学成绩的相关性。

3. 调查的结果分析。

对以上数据利用spss15.1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置信度为0.01

与很多研究相一致, 初中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与其数学成绩成显著正相关。

二、干预策略

根据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四个信息来源, 从非认知策略、归因策略、学习策略三个方面制定了培养初中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策略, 并进行干预。

1. 非认知策略。

(1)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或情感。

人们在进行学习活动时, 参与的不仅是依靠大脑皮层的结构, 同时也有情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是多种心理因素决定的结果, 情绪与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正面鼓励两方面入手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

(2) 让学生体验成功。

影响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中, 数学学习的成败经验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成功的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失败的经验则会削弱。初三的学生有升学压力, 数学学习内容与难度增加, 与之对应的失败体验也会增加。所以, 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提升数学自我效能感。从设置适宜目标、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榜样作用三方面入手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2. 归因策略。

对任务完成的归因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人们往往从三个维度: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将任务成败归结为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例如, 能力是不可控因素, 若把成败归结为能力, 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努力因素是可控的, 若将失败归于不够努力, 则不会怀疑自己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要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1) 指导归因。

教师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 在指导中强化学生初步形成的正确的归因, 注意归因指导时的技巧。在学生成功完成任务时, 一定要肯定他们的努力程度与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在任务失败时, 尽量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性因素, 使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不受伤害, 帮助学生建立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 不努力注定失败的信念。

(2) 及时反馈信息。

任务结果的信息要及时反馈, 在日常数学活动中, 无论是课堂上的提问, 还是课内外的作业或者是测验的信息都有及时反馈, 反馈的信息要恰当, 要有利于作出积极的归因, 对学生的成功要作能力归因, 失败作努力不足的归因。

3. 学习策略。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若知觉任务难,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应付, 数学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 此时, 若学生有转化消极的知觉为积极动机的策略和技能, 则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付出努力程度就不会降低, 因此, 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1) 元认知知识策略。

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使他们意识到能准确知觉与评价自己的能力, 针对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地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认识到对自己的能力知觉不足, 引导其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

(2) 问题表征策略。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关键是问题的表征, 只要很好对问题进行表征, 问题就容易解决了。研究发现, 问题表征是对问题信息的提取和理解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数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利用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对问题信息的提取与理解, 使其掌握正确的、有效的问题表征方法,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增强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三、结果与分析

1. 干预对象的前后测统计。

2. 结果分析。

数据结论表明, 对6位同学的干预是成功的, 对选取的6位实验对象的前后测效能排名进行维尔克松符号秩和检验, 得到p=0.043<0.05。这表明前后两次效能测试的排名存在显著差异。对本班级剩余的47名学生的前后测效能排名进行维尔克松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得出p=0.141>0.05。这说明这47位同学在前后测效能排名上无显著差异, 即干预策略是有效的。

3. 研究结论。

通过半个学期的干预, 得到以下结论:第一, 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数学低自我效能感学生的数学成绩;第二, 干预策略对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有一定的效果;第三, 成绩优秀且关系密切的同伴对其数学自我效能感及数学成绩影响较大。

四、讨论

1. 在日常数学任务中提升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有明显效果。

在干预的结果还发现, 一个数学成绩比他 (她) 好且关系好的同伴, 他 (她) 的自我数学效能感提高明显, 在干预过程中, 对于这两位学生由于有一个关系好且成绩好的同学, 有意识地把这种关系迁移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显著变化是不是其同伴的影响促使的、这种关系怎样建立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2. 在日常数学任务中提升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产生效果的原因。

由于本干预是在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可以认为, 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变化是在日常数学任务结合策略进行干预的结果。干预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干预的过程中有效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或情感。

产生效果还需要许多成功的体验来支持。学生在初三阶段面对着升学压力, 要完成升学时期的数学学习, 就需要一个较强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在课堂中创造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活跃的学生通过板演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安静的学生, 展示成功的作品引起积极体验。在作业任务中, 采取不同作业量及难度的要求, 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获得各自的成功。在测试任务中, 削弱对成绩排名带来的不良体验, 引导纵比较, 把“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作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横向比较上, 引导他们在学习方法与态度上的比较, 找出自己的不足, 促进自己反省。

效能风暴自我剖析材料 篇5

按照街道办党工委、办事处关于机关效能风暴活动的安排部署,通过认真学习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对照检查,深刻感受到自己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并按照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整改目标与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理论知识学习不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系统化学习不够,缺乏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在学习内容上,对有关干部工作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比较认真对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方式上,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不够,不能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二是工作上缺乏闯劲。在工作中能够埋头苦干,勇于接受任务、承担责任,但有时遇到较大困难或自己力量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会有畏难情绪,在工作中缺乏闯劲,遇事在稳妥、平衡方面考虑的多。有时存在畏难难情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发展信心不足,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是关心全局发展不够。平时工作中,也只限于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的事,对全局发展的大事关心的少,作为科级干部协助班长对全局的整体性工作考虑不够。总认为考虑全局发展的事情

是主要领导的事,自己关心不关心都无关紧要,也存在这方面不应该是自己考虑的问题的错误认识。

四是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有时工作热情不高,精神状态不佳,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平时总是用一般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待工作有时报有“过得去”的态度,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主要原因剖析

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作了认真反思审视,深刻剖析,具体有以下几点:

1、放松了学习。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大,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只限于泛泛阅读,没有深钻细研,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就学习抓学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思想不够成熟,遇事欠考虑,为人做事不讲究方式方法。只想着干好本职工作,而忽视了与领导汇报沟通,与同志之间交流提高。有时只注重与本身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理论素养浅薄,知识面狭窄,不善于观察,不注意总结,不勤于思考,导致工作方法欠缺,考虑问题欠全面。

2、对自己要求不够严。工作标准上时高时低,有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有“随大流”思想,不能尽善尽美,用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存在不求锐意进取,但求维持现状的思想,创新意识不强,日常业务凭习惯开展,敢闯敢试、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够强。工作中只求平

平淡淡,本职工作完成好,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好,被动地工作,超前意识不强。

3、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主抓业务出发,尽管也按上级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但有本位主观意识和不越位思想,缺乏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对全局发展的大事,就是关系我们每个职工利益的根本大事认识不清,不为大局着想,就不可能主动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我们常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单位兴亡,对每个职工也同样有责,做为一名科级干部更应该首当其冲。

三、整改目标

1.增强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始终把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

2.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遵守街道办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街道社区干部的形象。

3.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4.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大胆工作,不断有新的建树。

四、整改措施

1、刻苦学习,武装头脑。要彻底改变过去不重视学习,以干代学的不良风气,不论时间多紧、工作多忙,都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有关重要论述。真正弄通弄懂,深钻细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求实效。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努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

理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各种新知识,掌握其客观规律、指导好实践工作。还要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切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决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墨守成规,凭经验、凭感觉作决策、办事情的传统观念,树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新观念,结合我县实际,尤其是街道社区的工作的实际,研究新时期下如何做好街道社区工作、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尽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努力为群众措办实事。

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 篇6

【关键词】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 阅读策略 阅读成绩 实证研究

引言

英语阅读是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的能力,是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重要方法,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策略、个人情感等对整个英语学习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谓的自我成效感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的自我判断。笔者在自身的大学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就发现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与阅读成绩、自助学习动机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效果。

此外,在大学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当中,英语阅读的学习策略也与英语阅读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成功阅读者和不成功阅读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差别很大,高水平阅读者比低水平阅读者使用的策略种类要多,并且使用得更合理、更有效。

本实证研究是笔者结合一部分专科大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阅读策略使用情况和阅读成绩,并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1实证研究的设计

本研究的对象是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大一年级的学生,调查人数共163人。其中男生33,女生130人,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63份,收回156份。整个实证研究所用的工具就是一份阅读测试试卷和两份调查问卷,整个调查问卷的总体可信度为0.94,采取的评判标准是高于4.2为高水平,介于2.4到4.2的为中等,低于2.4的为低等。在整个测试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整个阅读测试的水平,整个英语阅读材料采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由于他们都是大一,没有做过相应的大学英语四级试卷,所以才用这个试卷是公平可信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

2培训设计

在本培训中两个班级被选作实验班,分别为第一实验班和第二实验班,其中一班接受单独的英语阅读策略培训,二班的学生即接受英语阅读策略的培训也接受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培训,剩下的三班为对比班,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训。

在整个培训之前,三个班的学生接受了一次实验前的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三个班级学生的阅读自我效能感、阅读策略和阅读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然后开始培训,整个培训的步骤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教师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已学过的语言知识方面;第二步是教授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应当将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讲授给学生听,同时应当加入一定的模仿和示范,应当是学生掌握应当怎样使用这些策略和何时使用这些策略;第三步就是训练阶段,在训练的初期,教师应当给学生一定的必要的指导,逐步的使学生掌握第二步中教师讲授的要点和技巧,然后逐步的让学生自己独立的进行相应的训练,整个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第四步就是评判阶段,学生被引导反思、评价他们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价通常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进行,也可在培训一个阶段之后进行。

3培训结果分析

通过对整个评判阶段评判成绩的分类总结我们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3.1单独的阅读策略培训没有改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可能是因为在阅读策略培训中没有对效能感进行培训的缘故。

3.2学生经过一定的阅读策略培训之后学生的阅读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在做英语阅读的过程当中策略意识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并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调整阅读策略的使用,能更有效地运用阅读策略,从而提高了阅读成绩。

3.3实验二班在同时接受阅读策略和自我效能感培训之后,总的阅读策略、认知策略、社会 情感策略的使用显著提高了,自我效能水平也显著提高,与控制班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对阅读策略和效能感同时进行的培训提高了学生的策略意识,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使用阅读策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使用策略的信心。

4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相关实证研究发现,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英语阅读策略培训和英语阅读自我成效感培训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以后的大学生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相关的英语阅读教师应当切实重视这两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欢侠.关于艺考生英语阅读中的自我效能感、策略及成绩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江娇.英语阅读策略和阅读策略教学对中国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D].南京工业大学,2012.

[3]王黎.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理解和阅读效能感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

[4]王雪松,杨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多维度检验[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03:102-106.

[5]潘存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马瑞娟,聂建中,王芳.从有声思维实验看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策略使用情况与阅读成绩的关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410-413.

自我效能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80例, 其中男47例, 女33例;年龄20~68 (35.5±10.5)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中专39例、大专及以上16例;婚姻状况:已婚41例、未婚28例、离异或其他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在2010年制订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2]。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出院随访等;干预组施予6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2.1 认知干预:

患者住院期间通过每日15~30min的一对一访谈、每周1次的知识讲座、发放慢性乙型肝炎健康宣教小手册、出院后每月1次乙肝知识团体授课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合理服药、乙肝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负性心理情绪的应对等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 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提升其自我效能。在对患者访谈过程中注意聆听其讲述, 准确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和问题。通过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心理负性情绪进行及时疏导。

1.2.2 行为契约:

与患者签订提高自我效能的行为改变合同, 使其明白行为目标。制订奖惩措施, 对患者做得好的、有进步的自我护理行为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 做得不好的行为予以劝说。如对每天坚持按时按量服药的患者给予表扬及发放奖品, 鼓励其继续发扬、再接再厉;对每天未按时服药、以忘记为借口漏服药的患者给予批评、劝说, 强调服药对机体和疾病的好处并发放相关资料或观看视频资料, 使患者能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的益处。

1.2.3 替代经验:

他人的成功经验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每月举办1次慢性乙型肝炎病友交流会, 邀请HBsAg已转阴性的患者及自我效能优异的患者或志愿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使患者认知该病是可治愈的及良好的自我效能对治愈疾病的影响, 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提高自我效能的重要性。

1.2.4 负性刺激回避:

如某患者熟知的乙肝病友病情恶化或死亡等相关信息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打击, 削弱患者的努力而致患者不愿意发挥自我效能, 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类消息让患者知晓。对同期有合并严重并发症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将患者相对隔离, 避免安排于同一间病房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效果, 采用自制的慢性乙型肝炎自我效能量表测评患者自我效能的改变。该量表经查阅并参照相关文献[3]、经多名肝病临床医学和护理专家共同探讨制订, 包含10个条目, 采用4级评分, 1分=不同意、2分=说不清、3分=基本同意、4分=同意, 总分等于各条目分之和, 总分10~40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可根治性和传染性、社会的不认同感等造成患者诸多负性心理情绪及不愿意发挥自我效能等, 使患者的遵医治疗依从性差。据研究报道,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 高自我效能可有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最终提高其生活质量[4]。本文通过认知干预、行为契约、替代经验和负性刺激回避等自我效能干预措施, 其中对疾病的认知是患者遵医治疗的基础, 提高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理性认知, 使患者认识到不轻信广告、偏方和秘方、规律合理服药停药, 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负性刺激回避使患者排除消极情绪、保持心情放松等对疾病康复的益处;行为契约能使患者体验到自我管理行为改变对自身的收益并对其好的行为改变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制订奖励措施, 增强患者行为改变的动机, 促使其继续保持该行为;来自于其他相同疾病的患者提供提高自我效能优秀经验对疾病的影响更具有说服力, 通过病友交流会中病友间的沟通交流使患者从榜样身上获得间接的成功经验, 能够改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预期结果, 增强治愈的信心。从本文结果可见,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 提升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 对照组按照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干预组施予6个月的自我效能干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自我效能的改变。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 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自我效能,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陈细定, 廖华, 张翠芳, 等.以自我效能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8 (7C) :2616-2617.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3 (2) :162-170.

[3]郭晓迪, 谭坚铃, 陈琪尔.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9) :2244-2247.

自我效能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待产的200例初产妇病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孕妇均为正常足月单胎妊娠, 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 因自然临产或胎膜早破临产入产房; (2) 均为初产妇; (3)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4) 病例均经本院伦理医学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产科并发症、死胎、肝肾功能不全的孕妇。孕妇年龄为20岁~34岁 (29.62岁±2.82岁) ;孕周38周~42周 (40.52周±1.39周) ;体重指数 (BMI) 21.8kg/m2~25.5kg/m2 (23.82kg/m2±2.63kg/m2) ;产前胎儿B超估重2.50kg~3.70kg (3.18kg±0.96kg)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孕周、BMI及产前胎儿B超估重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2.1. 1 对照组

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性护理。病人入院后待产、分娩过程中给予常规性护理, 包括环境介绍、饮食指导、活动指导、胎心监护、胎动监测、产前宫缩监测、健康宣教, 同时给孕妇发放临床及新生儿护理健康手册。孕妇宫颈口>2cm后送至产房待产, 并持续对孕妇进行胎心监护, 指导孕妇放松心情, 并嘱咐孕妇合理饮食, 定时行阴道检查, 当宫颈口开全后由助产士指导及接生。

1.2.1. 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自我效能干预护理。 (1) 激励法: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 因此对分娩阵痛常感觉焦虑及不安, 焦虑、抑郁的情绪可导致产妇宫缩乏力, 影响产程。助产士在产妇宫缩时可给予孕妇播放舒缓的音乐, 并指导孕妇进行呼吸调整, 同时在产妇腰骶、腹部位置进行抚触按摩, 缓解孕妇疼痛感, 同时应说一些鼓励孕妇的话语, 增强其分娩信心及动力。 (2) 社会支持:在产妇待产过程中可让其家人陪同, 增强其分娩信心, 并鼓励孕妇丈夫多与孕妇交流及互动, 增强孕妇信心。同时助产士应与孕妇建立良好的关系, 提高孕妇自我效能。 (3) 替代经验:自我效能感容易受榜样的影响, 对于缺乏分娩经验的初产妇在产妇分娩前可向其播放分娩相关的录像, 并告知其正确的分娩方式。同时助产士可将其多年的接生经验及陪产经验告诉产妇, 增强产妇分娩自信心及自我效能。 (4) 负性刺激回避:在与产妇交谈的过程中应回避任何与分娩相关的负性消息, 让产妇能全身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1.2.2 评价方法

(1) 一般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孕妇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孕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大于7分为正常, 4分~7分为轻度窒息, ≤3分为重度窒息。 (2) 自我效能:两组孕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石倩[4]等改编的中文版《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测量表》进行测量, 量表包含11条题目, 采用1级~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 总分为各条目分数相加, 分数越高, 病人自我效能越理想[4]。 (3) 负性情绪:病人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表 (SAS) 以及抑郁自评表 (SDS) 对两组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SAS及SDS评分均为0分~100分, >50分为阳性, 分值越高, 病人焦虑或抑郁情绪越显著[5]。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分析

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 而自我效能评分则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孕妇自然分娩率及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较低, 而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孕妇产程分析

观察组活跃期、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时间显著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min

3 讨论

近年受社会因素及产妇自身因素的影响, 导致产妇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其中大部分为初产妇。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 分娩信心不足, 当疼痛剧烈时大多数倾向于选择剖宫产, 从而导致剖宫产率持续上升。相关研究指出[6], 通过提高病人自我效能可有效改善病人身体症状, 提高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此, 本文将对初产妇实施自我效能干预, 旨在提高产妇分娩信心, 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包括产道、胎儿、产力及心理因素, 其中心理因素对产妇分娩的影响不容忽视。王宇维等[7]认为, 对产妇应用自我效能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感。陈娟慧等[8]认为对初产生进行自我效能干预能使产妇分散注意力, 让产妇精神放松, 提高产妇分娩信心及信念。本研究通过激励、社会支持、行为学等途径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与贾艳妮等[9]对子痫前期产妇应用自我效能干预的研究结果一致, 从而提示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改善提高产妇分娩自信心。周洁等[10]对初产妇临床情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显示助产士给予产妇提供生育经验及家人全程陪护的孕妇其分娩时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性护理的孕妇, 且孕妇宫缩协调性较强, 产妇分娩时间显著缩短。本研究中观察组活跃期、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时间显著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可能与自我效能干预能有效增强孕妇分娩自信心, 缓解孕妇分娩疼痛感有关。

研究认为产妇临产分娩疼痛可增加产妇焦虑、恐惧的心理, 而不良的情绪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 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 从而影响产妇痛阈, 加剧疼痛感, 使得皮质醇、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内啡肽等水平升高, 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 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窘迫, 从而增加胎儿窘迫发生风险。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较低, 而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对初产妇进行自我效能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妇焦虑、紧张的情绪, 可充分调动产妇潜能, 减轻产妇疼痛及刺激反应, 从而有效缓解疼痛, 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初产妇产程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 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表 (SAS) 、抑郁自评表 (SDS) 及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 而自我效能评分则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较低, 而自然分娩率、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活跃期、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时间显著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能有效改善初产妇焦虑及抑郁的情绪、可缩短初产妇产程、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剖宫产率。

关键词:自我效能干预,初产妇,自然分娩,产程

参考文献

[1]高爱荣.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5) :10-12.

[2]刘琦石.初产妇喂养和育儿自我效能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2) :49-50.

[3]高玲玲, 李毅, 高丽仪, 等.心理辅导对初产妇产后6周父母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7) :22-24.

[4]杨巧玲, 雍晓春, 杨晓燕, 等.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7A) :1926-1927.

[5]纪红蕾, 杨莉敏, 杨岭岭, 等.自我效能和生育意愿与孕中期妇女剖宫产意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 :255-259.

[6]尹斐, 周郁秋, 赵庆杰, 等.自我效能、妊娠压力对初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9) :6-8.

[7]王宇维.自我效能感在初产妇分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11) :1351-1353.

[8]陈娟慧, 尹心红.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2) :35-37.

[9]贾艳妮, 朱秀, 郑修霞, 等.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初产妇疼痛及分娩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34) :132-135.

自我效能干预 篇9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自我效能干预,护理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目前普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变的重要因素, HPV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性生活传播, 病人患病后容易产生耻辱感, 增加病人焦虑、抑郁情绪, 降低病人自尊感[1]。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影响病人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不利于病人预后。自我效能是指人们为了完成某项目标及困难表现出的能力及信念[2]。增强病人自我效能将有助于改善病人负性情绪, 提高病人治疗积极性, 促进病人康复[3]。本研究将对HPV感染病人应用自我效能进行干预, 并探讨其对HPV病人焦虑、抑郁、自尊、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128例HPV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病人经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 (HC-Ⅱ) 检测确诊为HPVDNA阳性;精神状况良好, 无精神病患史或异常史;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子宫颈癌病人;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异常者、认知功能障碍者、阅读障碍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 对照组:年龄20岁~48岁 (32.8岁±3.7岁) ;婚姻状况:已婚42例, 未婚22例;学历:小学10例, 初中22例, 高中18例, 大专或以上14例。观察组:年龄20岁~45岁 (33.2岁±3.9岁) ;婚姻状况:已婚40例, 未婚24例;学历:小学8例, 初中22例, 高中20例, 大专或以上14例。两组病人年龄、婚姻状况及学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治疗期间向病人讲解HPV感染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 协助病人做好相关检查, 并对病人进行基础护理, 防止HPV交叉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自我效能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制定个体化计划:根据病人长期及短期目标为病人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 当病人实现短期目标时鼓励病人继续完成下一个目标, 对于未能按时完成目标的病人与其积极沟通, 增强病人康复信心。 (2) 向病人分发健康宣传手册:健康手册内容包括HPV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及心理调节。 (3) 组织病人沟通交流:选择治疗效果理想HPV感染病人进行现身说法, 组织病人参加交流诊断体会, 让病人在活动中可倾诉治疗过程中的感受, 让病人能从治疗理想的病人身上看到希望, 并组织病人观看录像, 记录病人观看效果, 让病人相互倾听、相互学习, 彼此影响。 (4) 加强与病人交流与沟通:护理人员应用友好的态度说服病人, 提高病人自信心, 同时对于健康教育过程中取得理想成绩的病人应给予鼓励及表扬, 帮助病人解决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回答, 消除病人心中疑虑, 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的情绪, 增强病人治疗信心。两组病人干预时间为3个月, 每周至少干预1次。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当天及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定。 (1) 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4]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5]对病人心理焦虑状况进行评估, HAMA、HAMD评分>18分为阳性。 (2) 自尊感: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6]对病人进行评价, 量表包括10个相关自尊项目, 总分为0分~20分, 分值越高, 自尊感越强。 (3) 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进行评价, 分值为0分~21分, 分值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 (4) 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 (WHO QOL-BREF) [7]对病人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量表共包含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等4个维度共26个条目, 采用5级评分制, 并换成标准分, 分值越高, 病人生存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自我效能干预 篇10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我市三家医院4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注:由于男护士不具代表性,研究意义不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7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为80%。其中已婚213人,未婚107人。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角色压力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来采集并分析数据。本次研究采用的是Rizzo,House和Lirtzman编订角色压力量表,马斯勒编制的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和张建新编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规定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首先,护士的角色压力和工作倦怠成明显的正相关。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角色模糊、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与个人成就感关系显著。具体见表1。

(二)角色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护士的角色压力和工作倦怠状态进行分析。发现:首先,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角色压力可对工作倦怠起到预警的作用。其次,角色冲突对工作倦怠和情绪衰竭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当护士明显地能对自身角色感到冲突时,其工作倦怠系数和情感衰竭呈现递增趋势。第三,角色模糊对工作倦怠、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三方面影响显著。如果护士的角色定位模糊,那么在工作中,机易出现倦怠,护士的个性和个人成就感将大大降低。具体详见表2。

(三)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预警效果明显。角色压力对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还有其他途径。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明显,但并不是全部。

三、结论

角色压力是作用于工作倦怠的核心影响因素,对工作倦怠的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同时,角色压力对护士的工作倦怠有较强的预警效果,角色压力也是护士的自我效能和情绪衰竭的重大影响因素。但相对而言,在护士这一职业的去人格化的研究中,角色压力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系。

经过分析,不难发现角色模糊对个人成就感低落的影响最为显著。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当人们发现自己不具有完成工作的能力,或者达不到岗位要求,或者在职务上欠缺清楚的职责与职权时,内心的压力和不满将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直到产生病理学意义上的焦虑,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工作投入的降低和工作效率的降低,最终导致自我效能的降低;另一方面,作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角色模糊的产生必然会影响个人的成就感。综上所述,针对调查对象和数据,可认为角色模糊导致了护士这一职业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感的降低,最终影响了个人成就感,长此以往,这样的恶性循环将使护士丧失对工作的热情,进而失去了应该有的耐心和热情。

角色冲突,同样和工作倦怠息息相关,并重点影响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维度。作为一名护士,其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较为特殊,其要求这一职业要与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所以在工作中,护士将面对各种各样的角色要求和期望。当护士面临不同而又无法调适的角色要求时,将产生角色冲突,最终导致情绪资源的衰竭。所以,有效缓解护士这一群体的工作倦怠,首先就应避免对其施加过重的工作量,加强引导,协助一线从事护士专业的人员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消除其角色模糊感。其次,医院应该根据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按其能力高低和主次来分配相应的工作。最后,努力减少护士的角色冲突,主要是对其不协调的角色期望和角色要求。综上所述,当护士面对角色压力,处于各种角色期望和要求中难以协调时,应学会通过正念训练或积极的心理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增强自我的效能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一线护士的自我的调节能力,避免或缓解其工作倦怠。

参考文献

[1]耿东丽.护士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2):61-63.

[2]李永鑫.台湾地区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B):47-49.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小新.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角色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09,2(6):63.

[5]王翠丽.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B):47-49.

[6]李金波,许百华,左伍衡.影响工作倦怠形成的组织情境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46-149.

[7]李小光,徐娅霞.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110-112.

上一篇: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下一篇:自我纠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