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禁忌语

2024-05-16

英语的禁忌语(精选十篇)

英语的禁忌语 篇1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宗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属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禁忌语就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特征和内涵。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日常交际时, 总会出于某种原因避免直接说出某些词语, 这些词语所传递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概念往往被视为具有伤害性的, 危险的, 或者是神圣神秘的, 又抑或是怪异的和不干净的。这种不能被轻易使用的词语, 被称为禁忌语, 就是taboo一词。Taboo这个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最早由James Cook到南太平洋的汤加岛探险时发现的。当然禁忌现象也绝非是某一种文化和某一个时代的特有现象。它的出现和发展源于很多方面的因素, 这其中离不了宗教礼仪的, 社会习俗的和文化传统的, 当然也有伦理道德的和个人修养的。禁忌语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 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逐渐积累起来的。主要因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 科学不发达, 人们无法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 渐渐地产生了对他们所认为的神秘力量的敬畏。因此, 为了不触犯神灵, 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 他们不敢, 不能或者不愿说出与所敬畏事物相联系的一些词语。

而我们在学习一种非母语的语言时, 就必须了解它的禁忌语和禁忌文化, 否则无法彻底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 跟别说去使用它了。该文浅析了英语中的禁忌语, 并提出了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希望能给广大英语教师一点小小的帮助。

1 禁忌语的特点

总体来说, 禁忌语是让人排斥或者引起强烈不满的词语。当然由于各种文化的差异和区别, 不同语言, 同一语言不同国家, 甚至同一语言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所使用的禁忌语也是不一致的。

1) 原始性:在原始社会里, 由于人类文明尚不发达, 生产力也很落后, 人们常常把被象征的对象和象征物混为一体, 认识上产生了局限性。禁忌文化的产生总是同一个民族的物质水平相适应的。原始人类在愚昧中意识到某些自然现象与自己生存的神秘联系, 从而对其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与崇拜。所以禁忌文化的出现是主观片面的甚至愚昧落后的, 具有非理性的神秘色彩在里面。因此, 禁忌是征服自然过程中所必须做出的妥协和让步, 也是人与自然连接的一条脆弱的纽带。

2) 神秘性:禁忌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之一, 在其出现的早期主要涉及灵物的崇拜, 自然而然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神秘性源自于人类自己无法控制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 多多少少带有迷信的因素在里面。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大自然的力量不了解, 所以常常把自然现象和大自然的力量与社会中的物体和现象联系起来, 并赋予它们一种超人的感觉和神秘神圣的力量, 对其进行顶礼膜拜。因此禁忌文化是神秘文化的一种。

3) 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不同, 每个民族使用的禁忌语也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禁忌语间接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比如说, 英国的传统文化受清教徒的影响很深刻, 所以英国人也比较保守刻板, 而英国人也最忌讳跟性相联系的词语。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 如果一只黑猫在您面前跑过, 最好停下并改走另一条路, 认为路上有“不干净”的东西等着, 它不会给人们带来好运。中国人最忌讳乌鸦, 因为乌鸦能带来不好的消息。而韩国人则视乌鸦为吉祥的征兆。过去, 韩国人在举行婚礼的时候, 会看哪个房顶上落得乌鸦嘴多, 就在哪个房间举行婚礼。日本人忌讳荷花, 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 日本人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 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法国人忌讳杜鹃花。杜鹃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4) 行业性:在过去, 从事不同行业的人都会避免使用给自己带来不利的词以及与之同音的词, 或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词。由于这种迷信心里的影响, 也就出现了一些行业忌讳。比如说, 铁匠忌讲汤, 因为“汤”与“烫”同音。矿工禁说“垮”、“塌”、“砸”之类的话。汉族和一些近水而居的少数民族的船家都有恐怕翻舟溺人酿成不幸而特忌开船前后说”翻”、”沉”等字的禁忌。吃鱼、煎鱼不许翻鱼身。水手不得翻卷裤脚。盛饭不说”盛” (因它与”沉”音近) , 而称”添”, 饭后忌架筷子于碗上, 以为碗犹船, 筷即箸, ”箸”与”住”音近, 住船即停滞不前之意。扬州船主忌呼”老板”, 要叫”船老大”或”掌柜”。因为老板表示船上木板破旧之意, 要散架, 称”老板”是不吉利的。

2 禁忌语的范畴

1) 数字禁忌: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人们不喜欢数字4, 因为4的读音“sì”与“sǐ”接近。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不好的意义联想, 人们在选用号码, 像车牌号, 手机号还有房间号的时候, 都会刻意的不选4。现在, 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避免这个不吉利的数字。楼栋数都不设4。一般会用3B来代替4。和中国的数字禁忌一样, 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尤其不喜欢13和星期五, 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这主要源于基督教的传说。据说耶稣的门徒之一犹大, 为了贪图30枚银币, 将耶稣出卖, 致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那天, 最后的晚餐上的第13个人就是犹大, 这天恰恰又是星期五。如果一个月中的13日恰好是星期五, 那这天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而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则是5月3日, 如这一天又正好是星期五的活, 则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五”, 许多人宁愿呆在家里, 什么事都不干, 好像有什么灾难临头似的。忌讳星期五也同圣经传说有关, 据说耶稣是星期五被钉死的。又说星期五是亚当、夏娃违背上帝禁令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犯了原罪被赶出天堂的一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尽量避开它, 忌讳它。例如:在开会或进餐时, 不能让十三个人同坐在一桌, 也不能上十三道菜;门牌、楼层以及其他各种编号都不宜用“13”这个数字;不能在13日那天开始执行一项新任务或尝试去做一件新工作;商店不宜在13日开业;旅行者不宜在13日上路等。因此西方人在“13”日一般不举行活动;宴会也不安排在这一天举行。在西方国家, 不但门牌、楼层号码不用13这个数字, 甚至连宴会的桌号、车队汽车的编号、旅馆房间号等都不用13来编号。

2) 颜色禁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五彩缤纷的颜色组成的。随着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 他们逐渐赋予了颜色意义。但并不是每一种颜色都被人们所喜爱。不同民族的人总会偏爱某些颜色, 而又非常的讨厌甚至憎恶另一些颜色。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 首先引起反映的是色极, 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 对视觉刺激最敏感, 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对色彩的注意力占人的视觉的80%左右, 对形的注意力仅占20%左右。色彩对包装装潢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方说, 在中国, 人们喜欢红色和黄色, 因为这两种颜色是权利和富贵的象征。所以古代中国人举行婚礼时主要就用这两种颜色。但是中国人不喜欢黑色, 白色和绿色。因为黑色和白色代表着恐怖和死亡。中文词汇里就有“白色恐怖”, “白色政权”和“黑心”, “黑色交易”等。绿色, 尤其是当它与帽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更不能被中国人所接受, 它指妻子背叛了丈夫, 与别人通奸。在西方文化中, 他们多喜欢白色, 忌红色。西方人认为白色是纯洁高尚的代表。所以西方人的婚礼大多用白色。但是他们认为红色是不吉祥的, 代表的是专横、暴躁和傲慢。

3) 与宗教有关的禁忌语:宗教禁忌本质上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神秘异己力量和神圣对象的一种宗教行为。对神秘力量和神圣对象的敬畏感往往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在人与神秘力量和神圣对象的关系上, 体现为对自己行为上的限制和禁戒规定, 这就是宗教禁忌。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于上帝和魔鬼等的词语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禁忌词语。跟上帝有关的词被看作是神圣的, 只有在正式的场合或者宗教场合才能使用。因此, 乱用上帝的名字是非常不敬的。所以有人经常用gosh或者golly来代替God一词, 用Gee和Jeepers来代替Jesus.另外, Damn和hell这一类在口语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也会引起人的不悦和反感。

4) 与性有关的禁忌语:在西方, 与性和性器官有关的词语或话题是大多数人都避免直接谈论的。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不会直接提到sexual intercourse (性交) screw, prick, wank等词。screw在字典都被解释为“螺丝、螺旋”或“用螺丝固定、旋入”等意思, 是很正经的字, 可用的最广的意思却是“性交”。这个词可以作为动词使用, 此时特别有“在性行为中给对方满足”的意思。I screwed her.这是在男人之间的谈话中常听到的。未婚同居者也用roommates或者live-in friends来代替。黄色淫秽的影片和出版物都用adult来代替。

5) 与死亡有关的禁忌语:人对死亡, 尤其是尸体的恐惧与排斥, 是因为原始人人性的萌生时, 在“死”的问题上意识到了自己与其它动物的不同。他们摆脱动物的“自我保存本能”, 而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 从而对死亡的事实和经过显出格外的不安和畏惧。但是由于在人类社会的初期, 人们不了解生命的秘密, 不了解死亡也是生命的一种现象。因此, 死亡被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成了生活中一个禁忌的领域。所以, 在英语中, 人们用pass away来代替die, death等等。用undertaker来代替funeral director, 用memorial park代替cemetery.

3 对英语课堂的启示

学习一门外语, 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学习这么语言所属的文化, 否则会很难摆脱自己母语思维的束缚, 遇到学习的瓶颈。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 其中丰富的禁忌语和紧急文化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纯的教授语言知识, 还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禁忌文化方面的输入,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克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而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更好地理解, 准确地掌握和使用语言, 减少跨文化交际时双方理解和交流上的分歧。因此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包括一些影视资料等加深对禁忌文化的理解, 组织学生编排表演与之相关的英文节目来加强对禁忌语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布鲁范德J H.美国民俗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3.

[2]泰可威.英语国家的节日风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3]袁瑛.从英语中禁忌语的应用看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J].理论观察, 2005 (4) .

考试期间家长避免使用的禁忌语 篇2

中考生在考试期间对外界比较敏感,父母言语不当会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以下十句安慰禁忌语,提醒家长注意避免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1、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自己好好考试就行了。

2、这几天你什么事都不用管,只管专心考试。

3、赶紧睡觉,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试。

4、这是专门给你买的营养液,喝了对你考试有帮助。

5、复习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把握?

6、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我们在外面等你的好消息!

7、今天发挥得怎样?考得好不好?有把握没有?

8、这道题都不会,怎么参加考试?

9、考好了就改变你的人生,加油!

从电影《风月俏佳人》析英语禁忌语 篇3

【关键词】电影《风月俏佳人》禁忌语委婉语

一、引言

浪漫喜剧片《风月俏佳人》(Lawrence,1998)是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卖座的影片之一。故事讲述了潇洒迷人的百万富翁爱德华在洛杉矶迷路时巧遇年轻漂亮的妓女薇薇安。爱德华用3000美元买下薇薇安一个星期的服务。在他们相处的日子里,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人却撞击出了浪漫的爱情火花……这种现代版的“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浪漫神话让全世界的痴男痴女为之疯狂。影片上演后,不仅风靡了美国,也风靡了世界,而且经久不衰。

影片除了故事本身浪漫神奇外,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语言真实生动。影片的女主人公薇薇安是个妓女,中学都没有毕业,说话自然粗俗低级,常常犯禁忌。可正是这些禁忌语,才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使这部影片真实可信。本文就从这些禁忌语出发。来分析英语禁忌语的种类及作用。并将一些典型的禁忌语翻译成汉语,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声电影。

二、禁忌语的种类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禁忌语,英语自然也不例外。根据牛津英双解词典,禁忌一词的定义是:forbidden by socialcustom(社会习俗所禁止的)。禁忌一词原是波利尼西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李桂媛。2004)

那么。禁忌语的种类有多少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影片中的禁忌语。经过反复观看,笔者发现英文电影《风月俏佳人》中共有63处禁忌语,其中比较典型的有20个:

1,Some chick,She bottled it overthere,禁忌语:chick,

2,Who was her pimp?禁忌语:pimp,

3,Where the fuck you wanna go?禁忌语:fuck,

4,Holy shit!禁忌语:shit,

5,He’s not auite the bastardeverybody says he is,禁忌语:bastard,

6,And how the hell did you putsomething like that off?禁忌语:hell,

7,He is a tough old bird,禁忌语:bird,

8,Did I mention my leg is 44inches,from hip to toe,禁忌语:hip,

9,I’m just using him for sex,禁忌语:sex,

10,You could freeze ice on hiswife’s ass,禁忌语:ass,

11,Asshole!There’s a word,禁忌语:asshole,

12,She was a hooker and made itsound so great,禁忌语:hooker,

13,Oh,it was so good,I almostpeel my pants,禁忌语:peel,

14,I’ve never treated vou like aprostitute,禁忌语:prostitute,

15,So maybe if J screw you huh,and take you to the opera,then I couldbe a happy guy just like Edward,禁忌语:screw,

16,Are you a 50 dollar whore,Vivian?禁忌语:whore

17,Maybe I do you,then l wouldn’tcare about losing millions of dollars,禁忌语:do,

18,Goddamn!禁忌语:Goddamn,

19,Get out of here!禁忌语:get out of,

20,This is bullshit,禁忌语:bullshit,

通过仔细分析以上例句,大致可以把禁忌语分为六类:一是与低贱的职业有关:二是与性有关:三是与身体器官有关;四是与排泄有关:五是与宗教有关:六是与骂人有关。

1,与低贱的职业有关

低级卑贱的职业往往是公开场合谈话的禁忌。譬如妓女和拉皮条的。影片中多次提到“妓女”。如以上第1例句中的“chick”。第12例句中的“hooker”,第14例句中的“prostitute”和第16例句中的“whore”。影片中也多次提到“拉皮条的”这个词,如例句2中的“pimp”。当人们谈到这些职业时,一般会故意避开,或者选一些委婉的词,如She is a business girl(她是个职业女孩),或者说She is a fallenangel(她是个堕落的天使)。

2,与性有关

由于受社会传统习惯和人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与性有关的语言在任何国家都是禁忌,尤其是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但是越是禁忌,就越有人尝试,就像当初亚当和夏娃尝试禁果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乐此不疲的人大有人在。影片中多次使用与性有关的语言,恰恰反映了现实生活。如例句3中的“fuck”,例句9中的“sex”,例句15中的“screw”,例句17中的“do”。都属这类词。对于这类词的委婉语,一般都用“make love(做爱)”,“to sleepwith(和…睡觉)”,“go to bed with(上床)”,“have an affair with(与…有关系)”等来表示。

3,与身体器官有关

身体的某些器官,尤其是女性的某些器官和身体下半身的部分器官,属个人隐私。是不宜公开谈论的,否则就认为是极不礼貌。影片中这方面的禁忌也很多。如例句8中的“hip”,例句10中的“ass”,例句11中的“asshole”。

4,与排泄有关

与排泄有关的词,“由于能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而使人感到不快或厌恶”,(朱春梅,2002)普遍被认为是不洁之物,因此禁止在正式场合提及,否则便是粗鲁、无教养。例句13中的“peel”和例句20中的“bullshit”,便是此类禁忌词。

5,与宗教有关

西方国家大多数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认为上帝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如果谁滥用上帝的名字,那就是犯了“天条”,

是对上帝的不敬,是要下地狱的。所以,与宗教有关的禁忌语也特别多。如例句4中的“holy shit”,例句6中的“hell”和例句18中的“Goddamn”。

6,与骂人话有关

凡是骂人的话在任何民族都是禁忌范围,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例句5中的“bastard”,例句7中的“bird”和例句19中的“get out of”等。都是骂人话。

三、禁忌语的作用

使用禁忌语大多带有“不同程度的感情色彩,是用来表示情绪,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一种话语手段。”(王伯浩,2000)禁忌语大致有如下几种功能:

1,表示高兴

如例句4:Holy shit!当爱德华同意给3000美元包她一个星期时,妓女薇薇安高呼“Holy shit!(太他妈的好了!)”3000美元对一个低贱的街头妓女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因此她异常兴奋,不禁脱口说出粗俗话,其真实程度,跃然屏幕上。

2,表示气愤

例句11,18,19,20,都是表示气愤的禁忌语。其中例句20最有说服力:当爱德华回到旅馆时,发现好友菲利浦正在对妓女薇薇安不轨,于是十分气愤,便说道“Get out of here!(快滚开!)”一向温文尔雅的爱德华此时竟也出口骂人,其气愤程度可想而知。

3,加强语气

例句3和6的禁忌语属于加强语气。以例句3为例:当室友妓女凯特用房租买毒品被薇薇安发现后,薇薇安让她离开毒贩,凯特无奈地回应到:Where the fuck youwanna go?(你他妈的能到哪里去?)禁忌语“fuck(干)”用在这里,其语气之强烈,恐怕别无它词可替代。

4,表示说明

在很多情况下,禁忌语只是说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影片中的其它例句都属这个范围。如例句14:当薇薇安抱怨爱德华把她看作妓女时。爱德华平静地说:I’venever treated you like a prostitute,(我可从来没有把你当妓女看待。)

四、蘩忌语的中文翻译

1,以上20个典型例句的中文翻译如下:

2,有个婊子,喝醉了。

3,谁给她拉皮条?

4,你他妈的能到哪里去?

5,太他妈的好了!

6,他不像人们说的那么混球!

7,你他妈的怎么能让这个推迟?

8,他是个难对付的老家伙。

9,我告诉过你吗。我的腿从屁股到脚足足44英尺长。

10,我只把他当性伙伴。

11,她妻子却连屁股都没有个笑模样。

12,混蛋!就是这个词。

13,她是个妓女,把这一行说得天花乱坠!

14,噢。太好了!好得我差点尿裤子!

15,我可从来没有把你当妓女看待。

16,或许我干了你。然后带你去听歌剧,那样我就会像爱德华一样快乐了。

17,你是个值50美元的婊子吗?

18,也许我干了你以后,我也会放弃一百万美元。

19,该死!

20,滚开!

21,简直是胡说八道!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语言中的禁忌语 篇4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将禁忌一词解释为:words likely to be considered offensive, shocking or indecent by certain people (though not necessarily by everyone) 。现代语言学家Bobbinet (1978) 认为, 禁忌是一个社会所树立的原则或规范, 用以阻止有害于人们的行为。禁忌反映在语言上就是禁忌语, 由于其敏感性, 在特定文化的实际交流中通常采取“回避”态度, 权威性的语言学史很少有记载, 但是禁忌语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如此广泛的今天, 由于不同文化的禁忌并不相同, 如果使用不当, 会造成误解、冲突。本文从禁忌语出现的原因、分类、特点以及作用方面对语言禁忌进行深入探讨。

一、禁忌语出现的原因

首先, 语言灵物崇拜的影响。自然知识不发达的古代, 人们无法理解如风雨雷电所产生的声音。这些似乎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声音就变成了一种神秘且具有魔力的东西, 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或者是厄运, 这也就是“语言灵物崇拜”。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就是咒语 (spell) , 人们相信咒语具有神奇的力量, 可以保护自己或作为复仇的工具。再如对死亡、疾病、贫穷等的禁忌, 日常交流中都是要尽可能避免。如英语中会用pass away, go to Heaven, go to see God等来表达死亡。其次, 心理因素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些词汇不受欢迎的情感内涵甚至会盖过该词原本的信息化内涵成为该词的主要含义, 这类型表达自然也就成了语言中的一种禁忌。比如说性, 除了眼泪和汗水以外的身体分泌物, 身体部位包括腿、腹部、臀部和乳房, 甚至是覆盖这些身体部位的衣服、事物或动物的相对应部位在某些文化中都会成为禁忌语。例如现实生活中, prostitute (妓女) 这个词语听起来十分别扭, 于是人们发明了类似bachelor's wife, alley cat, call girl等委婉语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再次, 文化因素的作用。语言禁忌的形成同特定的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文化价值观指的是分布于文化之中的一些普遍的规范性的价值观, 它使生活在该文化中的成员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来评判事物, 如果对某种事物需要避忌时, 也就自然地出现了语言上的不提及。” (高永晨, 1994) 。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 他们崇尚个人主义, 因而非常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像年龄、财产、工资收入等往往是禁忌。还有一些语言禁忌属于社会惯例范畴, 它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 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意识的一部分, 潜意识中影响人们说话的方式。比如一些下流的语言, 即便没有明文规定, 我们也会知道它们是禁忌语, 例如bustard, bitch等词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

二、语言禁忌的特点

第一, 稳定性和时序性。稳定性指的是语言禁忌现象是相对稳定的。时序性指的是禁忌的程度和范围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 有些禁忌变得越来越弱, 出现了新的禁忌。一种文化背景下的禁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也许就是普通的词语。例如, Nigger一词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被广泛用来称呼黑人, 但现在已经列为禁忌, 因为这样的称呼涉及种族歧视问题, 与人权思想相违背。Sexy一词, 原指利用性勾引别人的意思, 现在作为性感、人体美而广泛被大众接受。第二, 普遍性和多样性。普遍性指语言禁忌出现在各个民族文化中, 涉及的生活、语言、宗教、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只是有些禁忌随文化的不同有所差别, 有些几乎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是禁忌, 例如, 死亡这种禁忌在很多文化中都能找到。多样性在这里指两个层面, 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禁忌各不相同,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邢福义, 1990) 。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其个性和特色, 这也就是文化的特殊性, 禁忌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有其民族性特征。另一个层次上的多样性指的是语言禁忌有很多种, 它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例如政治禁忌、宗教禁忌、商业禁忌、日常用语禁忌等。第三, 继承性和含蓄性。禁忌观念产生于人类具有生产能力的时代,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某些禁忌观念改变减弱或消失, 有的禁忌经过很多世纪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比如“死亡”, 英语中“pass away, go to heaven”等说法自古就有。这也就引出禁忌语的另一特征含蓄性。第四, 语境和场合依赖性。交际过程中, 语言和语境是密切相关, 除了交际参与者的因素外, 禁忌语使用的场合不同所隐含的意思相差也会很大, 比如, 在飞机上谈论“bomb”就会引起乘客的恐慌。但是, 在家里谈论“bomb”一词就可以接受。

四、禁忌语的功能

使用禁忌语大多带有“不同程度的感情色彩, 是用来表示情绪、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一种话语手段” (王伯浩, 2000) 。禁忌语大致有以下几种功能:

1. 宣泄情绪功能。

在人们极度高兴时有时也会使用禁忌语, 以宣泄自己的情绪, 例如在电影“Titanic”中, 男主角赢得了“泰坦尼克号”的船票时, 说了句“son-of-bitch”将他当时高兴地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 加强语气功能。

为了突出重点, 强调说话的内容, 常常会使用禁忌语来加强预期, 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例如, 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一句普通的话语加上禁忌语“hell”, 语气和没加之前绝对不同。

3. 体现幽默功能。

英语中有很多笑话都是和“性”有关的, 朋友之间说这样的笑话, 时常被看作是幽默的表现。例如, “ball”一词, 指的是男性的“睾丸”, 英语中有很多幽默表达这个词的, “have him by the ball”意思是“握住他的弱点”。

4. 激怒功能。

“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和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语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范畴” (葛校琴, 2001) 。

5. 挑战权威或传统功能。

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嬉皮士 (Hippies) , 他们通过奇装异服的打扮, 酗酒嗑药, 也使用一些禁忌的语言来表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和抵抗。

五、总结

禁忌语是负载了各种情感的语言符号, 在某中程度上, 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真实, 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也体现了语言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禁忌语对于开拓语言研究领域,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深刻了解英语本土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禁忌语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且是普遍的文化现象, 是人类思维对文化的一种反应。本文从禁忌语的定义、起源、特点和功能四个方面对英语中的语言禁忌进行分析, 从而加强对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文化的了解, 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禁忌语,起源,特点,功能

参考文献

[1]Bobbinet, B.W.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University of M innesota.1978.

[2]葛校琴.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2) .

[3]王伯浩.英语口语中的“粗话别用”[J].外国语, 2000, (2) .

试析禁忌语的言有所指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禁忌语;言有所指

一、禁忌语“言有所指”的性质

语言学家奥斯汀(Austin)在他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中提出,人类的言语不仅仅是语言的使用,是一种行为,即通过说话来做事。他把言语行为分成了两大类:表述句(consta—tive)和施为句(performative)。随后,奥斯汀进一步把施为句分成三种:以言指事(1ocutionaryact)、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act)和以言成事(或以言取效)(perlocutionaryact)。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抓住了言语交际中“人的因素”,阐述了交际单位不是句子而是表达说话人一定意图的语句,把语言的使用与说话者联系起来,把语言符号的使用同“自我”对立起来。

我们在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用于考察禁忌语现象时发现,禁忌语作为一类相对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存在并为人们所认识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禁忌语本身的符号性及语言符号的社会性本质:其符号性使人们把它的能指与各种人们避讳的事物或理念(即所指)直接对应起来,甚至就看作被避讳的事物本身;其社会性是由于言语社会集团中的人们对禁忌语有着共同的认知习惯,因而在交际双方的谈话中,交际者大多正是认为某些言语的使用是有所指,才对这些言语的使用有所忌讳。

禁忌语的言有所指,是借用奥斯汀的以言指事的说法,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奥斯汀的以言指事。它更多的类似于结构主义中的相当于“意义”的“所指”,也就是说,说话者所说出的话语中的某些语言符号由于指代客观世界中某些人们所禁忌的客观事物或理念,因而为人们所避忌。如果说奥斯汀的以言指事是用言语在“指什么”,那么禁忌语的言有所指就是在指“人们避忌的事物和理念”。

二、禁忌语“言有所指”的种类

禁忌语的言有所指,是语言符号指称功能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客观事物和理念是人们所避忌的,指代这些人们所避忌的事物和理念的语言符号也因而成为言语交际的禁忌语。语用学中把这种专门指代事物和理念的语言符号称为指称语(reference)。语言中,很多指称语由于其所指称的事物的特殊性而成为言语交际的禁忌语。

1.人称代词指称语类(Personalpronounrefer_ence)。

在言语交际的某些特殊情境中,说话人话语中人称代词指称语的选择使用,会直接影响到其交际效果。某些人称代词指称语的使用会给交际对方造成唐突、不礼貌的感觉,因此,交际者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会对这些指称语的使用有所避忌。这种避忌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指称语的言有所指,即指代的是客观世界具体的人,因此,把这类禁忌语称为人称代词指称语型。

大多数语言当中都存在着三种人称代词体系: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在表达命令、批评、建议等意图时,常常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有所选择,以免造成交际的失败。例如,在对他人进行批评、建议时,使用第二人称,常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说话者一般会使用转换人称代词的方式,来避免这种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例如: (1)你身为教师,应当对学生负责。(校长在批评一名教师。)

(2)我们身为教师,应当对学生负责。(同上)

同样是“批评”这样一种本质上有损于对方的言语行为,例(1)中校长用了“你”这个人称代词,教训的口吻加强,会令被批评的对方产生抵触情绪,效果是消极的。但是例(2)中校长使用了“我们”,模糊了所指的范围(referentialrange),照顾了交际对方的积极面子,减轻了交际对方的心理排斥情绪,因而产生积极的交际效果。再如:

(3)在本文中,我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全面的探讨。(说话者是某篇论文的唯一作者)

(4)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全面的探讨。(同上)

在对某种功绩进行描述时,例(3)单数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会尽量避忌,以免给人造成骄傲揽功的印象。例(4)改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表达,以扩大所指的范围,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显得谦虚谨慎。

在某些交际场景中,说话人为了更好地达到命令、劝慰、警告等的意图,还常常用第三人称指称语来代替第二人称或第一人称,以减轻这种话语对说话人所造成的伤害。如:

(5)这回你就听我一句吧。(生硬)

(6)这回你就听老师一句吧。(和蔼亲切)再如:

(7)Whohasfrightenedyou9.(生硬)

(8)hWohasfrightenedmybaby?(和蔼)

例(5)和例(7)中,由于说话人所使用的指称语的所指对象在当时的交际语境当中的身份的特殊性,导致了说话人交际话语的不礼貌、不得体,这种说话方式通常为交际者所避忌,因而推崇(6)和(8)。

可见,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说话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的特殊性,说话人对某些会造成消极交际效果的人称代词指称语的使用有所避忌,这正是受人称代词指称语的所指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2.专有名词指称语类(Propernounrefer-enee)。

所谓的专有名词指称语就是指名字类的`禁忌语(names)。语言中很多专有名词指称语在言语交际中是被禁忌的对象。这些专有名词之所以遭到禁忌,也是因为其所指对象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所避忌的对象。

在中国古代,臣子对君主的称呼,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下级对上级的称呼一般都有一定的礼数:臣民们忌言帝王的名字,百姓们忌言达官显贵的名字,后代忌言祖先的名字,晚辈忌言长辈的名字,等等。因此,形成了“为君者讳,为官者讳,为长者讳,为贤者讳”的名讳制度。比如,唐朝时,为避唐王李世民的“李”姓,把“鲤鱼”改称为“赤鲜公”、“三十六鳞”;今天我们的“正月”的“正”字之所以读成阴平,而不读成去声,也是因为古人为了避秦王赢政的“政”字的结果。所谓家讳,就是忌说忌写长辈和祖先的名字,正所谓“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司马迁的父亲名“谈”,于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把“赵谈”改为“赵同”,而且在《史记》的全书中也找不到“谈”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代。《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避其母亲的名“敏”字,在遇到“敏”字时都说成“密”,在书写时常省去一两笔或干脆用口来代替。官讳的典型例子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说法。说的是宋代四川某一知州李登因名“登”而下令百姓在当地放灯节中把灯改称“火”。所谓圣人讳,就是对圣贤名字的忌讳。孔子、老子、孟子等圣贤的名字“丘”、“耳”、“轲”等长期被放入禁忌之列。到了今天,虽然已经没有过去那种严格的名讳,但是我们仍然认为直呼长辈及尊者的名字是不敬的行为。人们之所以对这些人的名字进行避讳,正是这些名字言有所指,是指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敬畏的人。由于名字具有指代人物本身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对这些人的敬畏转嫁到了对名字的避忌上,以示对他们的尊敬。

英语中还有很多种族歧视性的指称语,在交际中已经被视为禁忌用语。如把黑人称作Negros,把意大利人称作Dogos,把犹太人称作Kikes,把美籍波兰人称为Potacks,把美籍华人称为Chinks,把美籍日本人称为Japs等,人们避忌这些指称语的原因,也是因这些指称语的言有所指。

3.普通名词指称语型(commonnounrefer-ence)。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除了对某些专有名词指称语的使用有所禁忌之外,还对某些普通名词类的指称语有所避忌。

在大多数语言里,凡表示跟死亡、排泄及性有关的指称语,一般忌讳直言,否则会被误认为粗俗无礼。英语中仅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语就多达上百种。另外,还有关于身体疾病的称谓,也大都避讳直言。遇到非说不可的时候,便换一种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如汉语中把“失业工人”称为“待业人员”、“下岗工人”;把“身体有缺陷的人”称为“残疾人”、“残障人”;把“经济困难时期”称作“经济调整时期”。事实上,人们所避忌的是客观世界实实在在的性、性器官、排泄、排泄物、疾病等,而描述这些事物的名称作为指称语,因为指代了这些人们所避讳的事物,即言有所指,因此成了禁忌语。

约会禁忌语 篇6

你怎么不说话啊

“一直都是她在说,我不太感兴趣,想着就做个好听众吧,她倒反过来质问起我来了……”

总算把自己要说的都说完了,才忽然想起对方,实在算不上擅长“察言观色”。其实换种说法就可以:“你怎么看?”给对方制造一个发言机会。或者,不妨转换一下话题,想必对方会注意到你对他的关心。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你说点儿什么有趣的吧。男性会想,我又不是周立波……

你今天怎么那么冷漠啊

如果他今天的表现和以往一贯的开朗不同,或者看起来很不耐烦,不妨早早结束约会,否则硬拖下去两人都会觉得不快乐。或者直言相问,“你今天看起来和平时不太一样,怎么了?有什么事吗?”一来让对方得以抒发心结,二来也可以打消你的疑问。和这句话异曲同“弊”的还有:你和我在一起不快乐吗?

我和她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

这种问题往往发生在电视机前,看到男性目不转睛看着某个女星,一旁坐着的你有点儿小忌妒,又很想借此一问听点儿甜言蜜语,好确认对方对自己的感情。但他从没在真实生活中接触过女星,何来比较一说呢?不过,一旦问出口了,那就不管对方怎样回答,都像开玩笑一样打发过去才好。

我们去吃××好吧,那里东西应该很好吃的

xx往往是高级西餐厅,人均500元左右。以撒娇口吻这样要求的女性一般不会想到AA制。这年头,谁挣钱都不容易。如果对方是真正的美食家,甚至会觉得你以价格论美食,是缺乏品位的表现。

没什么

这句话虽然只有3个字,但情绪场极其强大,不仅能在瞬间强行单方终止谈话,还能表达出不想交流的意愿。往往此话一出男性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继续话题,也不知该如何讨你欢心,气氛即时冷场。

随便

浅析日语的禁忌语 篇7

关键词:禁忌语,言灵,数字禁忌

日语中的“忌詞 (いみことば) ”是指忌讳的话, 忌讳的词语, 因词语的意义或发音会使人联想到不吉利, 或处于宗教上的原因, 而忌讳使用的词语及其代用词语。所以人们通常不直接说出来, 而是用别的词来替代或者采取委婉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 “梨 (なし) ”与“無し”同音, 所以取其反义说成“有りの実”, “潮 (しお) ”与“死のう”想通, 所以说成“波の花 (なみのはな) ”。

忌讳词的产生根源于“言霊 (ことだま) ”信仰, 在古代日本, 语言被认为富有神灵的力量。人们认为语言是事物的外形, 事物与其名字是不可分的, 一旦从口中提及到某个事物, 那么就会招致该事物的出现。一旦提及到不吉利的事情, 那么它就会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群、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其各自的禁忌语。

一、特定场合的禁忌语

1. 斋宫忌词

据史料记载, 忌讳词最早出现在平安时代的伊势斋宫, 成为斋宫忌词。古代在伊势神宫斋宫, 神官唯恐冒犯神意招致灾难, 因而避开使用佛教用语和不洁净的词语, 而使用其他词语替代。由于是在“斋宫”中使用, 所以被称为“斋宫忌词”。

斋宫忌词由“内七言”、“外七言”和“别忌词”组成。其中“内七言”是指与忌词活动、佛教有关的七个忌讳词。即分别把佛称作“中子 (ナカゴ) ”, 经文称作“染髪 (ソメガミ) ”, 塔称作“阿良支 (アララギ) ”, 寺称作“瓦葺 (カワラブキ) ”, 僧侣称作“髪長 (カミナガ) ”, 尼姑称作“女髪長 (メカミナガ) ”, 僧斋称作“片膳 (カタジキ) ”。“外七言”是指佛教用语以外的7个忌讳词, 即分别把死称作“奈保流 (ナホル) ”, 病称作“夜須弥 (ヤスミ) ”, 哭称作“塩垂 (シオタル) ”, 血称作“阿世 (アセ) ”, 打称作“奈津 (ナズ) ”, 兽肉称作“葺 (クサビラ) ”, 坟墓称作“土村 (ツチクレ) ”。“别忌词”是指有关佛教用语的两个忌讳词, 一个是将“佛堂”称作“香焼 (コリタキ) ”, 另一个是将在家僧侣称作“角波須 (ツノハヅ) ”。

2. 婚礼现场

在婚礼现场, 应避免使用“去る”、“出る”、“別れる”、“切れる”、“破れる”、“壊れる”、“負ける”、等让人联想到痛苦、离婚、再婚的词语。

3. 参加考试

在参加考试时, 应避免使用“落ちる”、“滑る”、“倒れる”、“破れる”、“崩れる”、“重ねる”、“再び”等让人联想到不及格, 落榜等词语。

4. 新居建成

在新居建成时, 应避免使用“焼ける”、“煙”、“火”、“崩れる”、“潰れる”、“倒れる”、“滅びる”等让人联想到失火、家破人亡的场面。

5. 医院

在医院里, 人们会把“瓜叶菊 (シネラリア) ”说成“サイネリア”, 把“仙客来 (シクラメン) ”说成“サイクラメン”, 应为分别与“死ね”、“死苦”谐音, 听起来不吉利。

6. 宴会

在宴会结束时, 会用“開く”代替“終わる”、“閉会”等词, 因为“開く”一词有“开始”之意, 取其反义, 意味着今后一帆风顺。

二、特定人群的禁忌语

1. 樵夫、猎人、渔夫

自古以来, 樵夫、猎人、渔夫也都有各自的忌讳词, 称为“山言葉”、“沖言葉”。如在山里把熊称作“おやじ”、“山の人”, 把蛇称作“長いもの”、“くちなわ”, 把鹿称作“角有るもの”, 把狐称作“稲荷”, 把鲸称作“えびす”, 都不能直接称呼其名字。如果在打猎、捕捞的时候直呼其名, 就会被认为触犯山神、海神, 要受到惩罚。

2. 商人、赌徒

在现代日本社会中, 商人、赌徒十分忌用“する”, 因为与“擂る”谐音, 有把金钱、财产赌光耗尽的意思, 于是就用“あたる”一词来代替, 如把“鯣 (するめ) ”改说成“あたりめ”, 把“すずり箱”改说成“あたりばこ”, 把“すりばち”改说成“あたりばち”, 以图吉利。因为“あたる”一词中含有“命中、幸运”的意思。

三、日常生活的禁忌

1. 数字禁忌

日本人虽然很喜欢奇数, 却不喜欢“9”, 因为“9”的日语发音与日本汉字“苦”的发音相同, 所以在各种场合, 人们都忌讳使用“9”这个数字。同时日本人也很忌讳“4”这个数字, 因为其发音和日本汉字“死”完全一致, “42”的日语发音等同于日语动词“死に (死) ”的发音, 所以在日本无论是楼层、门牌号, 还是手机、电话号码都没有带“4”、“42”这样的数字。

2. 生理禁忌

在日本文化中, 某些生理现象和行为是多数人避免直接谈论的话题, 往往选用一些委婉表达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3. 歧视语

言谈中评论他人时, 忌讳直接谈论人的某些生理缺陷。对残疾人统称为“身体障害者”, 比如说到盲人不能用“めくら”一词, 而应说“目の不自由な人”。说到哑巴时不能使用“おし”, 而应说“口のきけない人”、“言葉の不自由な人”。说到聋子时不能使用“つんぼ”, 而应说“耳の聞こえない人”、“耳の不自由な人”。说到瘸子的时候不能使用“びっこ”、“ちんば”, 而应说“足の不自由な人”、“足の悪い人”。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日本放送出版社, 1981.

[2]连淑珍.日语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与语法手段[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87.

[3]刘小珊.日语委婉语的文化语用学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9.

日语禁忌语的委婉表达 篇8

禁忌语最初是从“塔布” (taboo或tabu) 产生的。“塔布”原是南太平洋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 其基本含义是表示“神圣的”和“不可接触”的意义, 是人类还不了解或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而产生的。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另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因此所谓禁忌语, 实质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二是语言的禁用或代用。简而言之, 禁忌语是指那些神圣的、忌讳的、说不出口的或不洁的词语和概念。

禁忌语在日常交际中更避免提及, 以免触犯对方, 使谈话无法顺利进行。人们在言语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提到禁忌语所指的事物, 这时就需要借助委婉语来表达, 以达到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日本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 人与人相处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总是把对方的心情、想法放在第一位, 平时说话多用委婉、含蓄的表达。说到禁忌语时, 也不得不将其转换为其他方式进行表达。

二与禁忌语相对应的委婉表达

日语的禁忌语产生于平安时代的“女房词”, 发展至今有的已经解禁, 有的尚未完全解禁, 有的已经成为历史词汇不再使用。从功能上看, 日语禁忌语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避凶求吉类;二是避俗求雅类;三是避短扬长类。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考察其相应的委婉语。

1. 避凶求吉的委婉表达

人们为了避免使用具有凶险、厄运、不祥意义的词语带来的恐惧、憎恶, 就使用其他词语来淡化原词的“凶”义, 甚至以一种“吉”义来表达。

第一, 与“死”有关的委婉语。对人们来说, 死亡是最可怕的凶祸灾难。谈到死亡, 人们宁可改变话题, 这是因为感情上的抵触, 还有心理上的回避。日语里关于“死”的委婉表达多达60多个, 如:卒去、去世、物故、物化、致命、落命、失命、絶命、絶息、逝俎、長眠、永眠、眠目、永逝、長逝、不帰、辞世、没する、卒する、瞑する、ゆく、果てる、消える、終わる、引き取る、きえはてる、たえいる、しにいる、こときれる、めをおとす、めをとじる、おちいる、みまかる、みうす、しにす、琴の緒絶ゆ、死門に入る、不帰の客、死出の旅、帰らぬ旅、限りの旅、なくなる、隠れる、最後を遂げる、あの世に行く、逝去、他界、帰らぬ人、早世、往生、成仏、天国に行った、帰らぬ人、天命、天寿、天命、在世中、お別れ、去る、寝る、お隠れになる等。

第二, 与“疾病”有关的委婉语。生病不可避免, 但人们向往美好、向往健康, 尽可能地避免直接说出令人感到痛苦的病名, 喜欢用能使痛苦淡化的词语替代或用模糊词语委婉表达。如“ライ病” (麻风病) , 现在一般用“ハンセン病”来代替, 再如用“心臓血管の故障”、“脳出血”来代指“脑溢血”。

第三, 与“年老”有关的委婉语。在一些场合提到“年老”二字会让人联想到身心衰弱的形象, 所以人们在交际中尽量用委婉语来表达, 以消除这种负面的印象。表达年老的禁忌语主要有如下几个:老いる→年を取る、年を重ねる、年で体の言う事が効かない、白髪が増える;老人の~→シルバー、例:シルバーシート、シルバー商品、シルバー産業、シルバー人材センター、シルバーボランテイア;老人→ (お) 年寄り、高齢者、年配 (者) 、年 (5;養老院→老人ホーム。

以上箭头右边的委婉语间接地表达了左边各项的意思。显得语言柔和, 给人一种亲近感。

2. 避俗求雅的委婉表达

在交际中若提及“性”“月经”“妊娠”“排泄物”等时, 一般认为是猥亵、粗俗或者肮脏的, 直接说出口实在不雅, 往往用含蓄的、委婉的词语所代替。下表列出了这些方面的禁忌语及其对应的委婉表达。

3. 避短扬长的委婉表达

表示身体缺陷和其他缺点、弱点或带有歧视性质的词语也受到人们的避讳。日语通常把生理有缺陷的人说成:~が不自由な人 (……不自由的人) 。おし (哑巴) →口の不自由な人;いざり (跛子) →両足の不自由な人;还有把“残疾人”说成“身体障害者”, 把“疯子”“神经病”说成是“精神障害者”。这些表达都顾忌到对方的心情, 也使交际双方关系融洽。

职业无贵贱之分, 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对有些职业的称呼带有某种歧视, 在交际中提及时多用模糊的词语委婉表达。如说“屠殺人 (屠夫) ”为“食肉市場職員”、“畜場従業員”;“産婆” (产婆) 委婉表达为“助産婦床屋”;把“ごみや、汲み取りや” (清洁工) 委婉表达为“清掃員”等等。

三从禁忌语到委婉语的词汇策略

以上可以看出, 从禁忌语到委婉语基本上都是词语的替换或者词语的说法的替换, 采取了一些词汇策略。

1. 扩大词义的外延, 使用模糊语

从语义学来看, 所指外延越大则越笼统, 所指外延越小则意义越明确。委婉表达利用外延大、抽象、笼统的词语代替外延小、语义明确的词语, 从而使词语的所指功能淡化, 达到委婉表意的目的。如与“死”有关的委婉表达, 从禁忌语到委婉语的转换, 并不都是词与词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更多的是用一个词组来表达禁忌语。表示与身体缺陷有关的委婉语大多用词组替换。如つんぼ (聋子) 相对应的委婉语“耳の不自由な人”。这样可使原意变得笼统、含糊, 在交际交往中避免了提及使对方心情不愉快的事。

2. 反话正说, 使用反义词

一些特定的场合, 忌讳说一些让人联想到不吉利、恐惧的词语, 这时多使用与之相对的反义词, 或者避免不说等方式来达到委婉表达的目的。如:在婚礼上司仪说婚礼结束时, 不能直接用“終わる”, 而要用“お開きにする” (开始) , 表示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开始的意思。同时, 在婚礼上忌讳使用“離れる”“別れる”等表示离别的词语。

3. 消除歧视, 使用新词、外来语

词义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 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记。过去某些词使人感觉具有歧视意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某个职业或人的歧视淡化或消失, 相应地要使用新词来表达, 同时达到求雅避俗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对职业的称呼和与女性有关的词语上。如:“給仕”现在多用“接客係り”;“床屋”现在多用“理容師”。

日本于1986年公布了“男女雇佣均等法”, 提倡男女平等, 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 在有关女性词语的使用上, 也有所改变。如以前说“女工”, 现在多用“女子工員”或“女子労働者”。

禁忌语的委婉表达在词汇策略上还借用外来语, 如说“厕所”, 就借用了英语的“トイレ”代替“便所”。上面提到的“老人”也借用“シルバー”来替换。

禁忌语的委婉表达可以避免提及那些敏感的话题, 说话人对一些说不出口的东西也能坦然地进行表达。在语言交际应用中, 通过委婉表达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 这正是要避开禁忌语的目的。通过上面对禁忌语的委婉表达说明及对词汇替换的策略分析, 希望有利于日语学习者掌握禁忌语的委婉表达, 在交际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陈小明.试论日语委婉表达的策略[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6 (4)

[2]梁丽娟.日语中的委婉表现及其语用功能[J].广西师范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4)

[3]邝永辉.禁忌语、委婉语性质新探[J].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7 (5)

[4]秦颖.日本语言禁忌与文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 (2)

英文里的禁忌语语用原则探析 篇9

语用是研究语言规律及语言的使用的科学。语言学家认为某些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会制约语言的表达方式, 他们从说者和听者的角度, 研究在某一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特定语言, 从而建立语用原则。英语禁忌语的语用原则大略分为以下几点:

一、禁亵渎性词语

在西方国家, 人们认为滥用上帝或上帝的名字是不敬的, 所以与这类相关的词语一般是要避免的, 而且也常常避免谈到魔鬼, 如:

上帝的名字Jehovah

God (上帝)

hell (地狱)

devil (魔鬼)

Christ (基督)

如果要使用, 则God说成Dod, Gom, Godfrey等, 将Jesus Christ说成Caessar’Crutch等或是使用god of this world, the Big D (Lord of flies) , the good man等委婉语。

二、禁辱骂性词语

辱骂性语言在英语中属于淫秽性语言 (obscene language) , 也可以说是脏话 (dirty words) , 常常是人们避讳的。如:

son of bitch (狗娘养的)

For Christ's sake! (为了基督!)

God damned! (神啊, 受诅咒吧!)

Oh, damn it! (诅咒它吧!)

英语里还有用动物的名称来骂人的, 如骂某人为cow, swine, pig, stallion等等, 这些是禁止使用的。

英语中有些辱骂性词语往往是四个字母组成, 在交际当中也是要避讳的, 所以four-letter words (四字经) 也被认为是禁忌语。如:Fuck, Shit.

三、禁歧视性词语

种族歧视语是英语语言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带有种族偏见的字眼, 甚至有侮辱的味道 (insulting words或slur) , 如:

对黑人不要用Negro, 更不能用nigger, 礼貌的说法是Afro-American或African-American, 用black也可;

对白人不要用honky (这是黑人辱骂白人的用词) , 正确用法是white people或Caucasian;

对犹太人不要用Hymies, 而应用Jews或Jewish people;

对越南人和菲律宾人不要用gook, 要用Vietnamese和Filipinos;

对墨西哥人、西班牙人及中、南美洲人, 包括波多黎各 (Puerto Rico) 人, 正确的用法多是Hispanics或Latins;

还有黑人和白人结婚所生的混血儿, 也不可称为Oreo (Oreo:奥利奥, 即奶油夹心巧克力饼干) 。

英语中还有一些含有“black”的词语也是禁忌语。“black”与“邪恶”“罪孽”“肮脏”等有关。例如:blackguard (恶棍) ,

blacklist (黑名单) ,

black mark (污点) 等。

全家引以为耻的“败家子”是black sheep。

无恶意的谎言是white lie, 不像ordinary lie (一般的谎言) 或black lie (用心险恶的谎言) 那么令人厌恶。

四、禁隐私性问题

英语中有一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 , 说明英语国家的人很重视privacy (隐私) , 对询问别人的隐私问题被看作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以下的问题应避免提及:

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年纪?) What’s your age? (你多大年纪?) How much do you make? (你挣多少钱?)

What’s your income? (你的收入是多少?)

How much did that dress cost you? (你的连衣裙花多少钱买的?)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car? (你的汽车花多少钱买的?)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 (你结婚了吗?)

How come you’re still single? (你怎么还没结婚呢?)

So you’ve divorced.What was the reason?Couldn’t you tow get along? (噢, 你离婚了。什么原因呢?两人合不来吗?)

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 (你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

Why did you vote for--- (你为什么投……的票?)

Do you go to church? (你信教吗?)

What’s your religion? (你信什么教?)

Are you Catholic? (你信天主教吗?)

五、其他方面的禁忌语

英汉语中都有有关数字的避讳。英语中的禁忌数字是13, 因为《圣经》中记载出卖耶稣的犹大是餐桌上的第13人, 所以人们不喜欢13这个数字。酒店没有13号房间;水手拒绝在13号出海;重要活动都要避开13号进行。而汉语中, “4”字因与“死”字同音而为人们所避讳。此外, 汉语中送钟 (终) 、送梨 (离) 、送伞 (散) 也成为交际禁忌。渔民忌说“翻”、“帆”、“沉”, 以免翻船。

摘要:禁忌语在语言现象中是非常普遍的, 日常生活中它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某些概念或某些事物时, 会尽可能地不直接表达出来, 甚至在很多场合中不会说出来, 英语中的禁忌语语用原则主要有禁亵渎性词语、禁辱骂性词语、禁歧视性词语、禁隐私性问题等。

关键词:禁忌语,英语,语用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杰:《语言禁忌问题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 1997, (03) 。

对外交往中应酬语的使用与禁忌 篇10

一、应酬语的基本形式和话题内容

简单说来包括问候语;“Hi, Good Morning/Afternoon…”;询问语:“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评价语:“It is nice today, It’s very kind of you…”;祝愿语/道别语:“Have a good day, Good luck to you…”。然而, 对于初次与英美人接触的中国人讲, 最和谐、最保险的话题莫过于谈天气。西方人认为谈话以天气作为开场白, 既有效, 又不得罪人 (mentioning weather can be a useful and inoffensive way of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 当然, 英美人很少只是为谈天气而谈天气, 他们谈天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破冷场, 活跃气氛, 引出话题。比如, 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 不管在火车上, 还是在候机室, 为了打破彼此间面面相觑的尴尬, 会不约而同地谈天气, 从而自然地启动其他诸如工作、住房、爱好、旅游、新闻、娱乐等共性的话题。

二、英语应酬语的禁忌

中国人自古以来秉承尊老爱幼, 关心他人的美德, 但与英美人交往时, 应遵循“八不问”原则, 即不问年龄, 工资, 信仰, 婚否, 籍贯, 疾病, 衣物价格, 体重等。

1.他们认为这八种关心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很不礼貌。像You look pale, What’s wrong with you? (你的脸色不大好, 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或You are so old.Why are you not married? (你的年龄都这么大了, 为什么不结婚呢?) 等问题一般都属于个人隐私, 会让英美国人十分反感。再比如, You‘d better wear more. (你最好多穿点) 也会令他们不舒服。经常来华讲学的美国博士 (Rosemary) 女士说, 中国人见面有问寒问暖的习惯。假如在寒冷的天气, 许多中国人见到外国人总是说, You‘d better wear more (你最好多穿点) 。但是, 美国人对此并不领情。Rosemary分析说, 美国人讨厌这种关心话有两个原因:

其一, 干涉了别人的私事和自由。在美国, 穿衣戴帽, 穿多穿少, 旁人不得干预。他们认为自己不傻不呆, 用不着别人指点, 提醒她, 只有母亲才提醒孩子穿多穿少。一个女士即使在数九寒天, 穿着短裙丝袜, 也不乐意接受别人强加的关心和好意。美国人崇尚“爱我就别理我”。

其二, 错用了词组had better。英语had better并不是汉语里所说的“最好”, 即had better≠最好。had better实际上暗含一种威胁 (threat) , 即你最好这样办, 否则就有什么后果。就是说bad better虽然字面意思译为“最好、还是…好”, 但后面的话没说完, 省略了转折句otherwise (or) … (否则, 要不然…) , had better显得粗鲁。

2.当我们与英美人道别时千万不要说“please walk well (您走好) ;Please walk slowly (您慢点走) ;Be careful on the road (路上小心) ;Have a slow ride (骑车慢点) ”等标准的中式道别应酬英语, 英美人听了感到刺耳, 这些话无法理解。他们认为你是在命令他人, 同时也是在怀疑他人的生活能力, 把别人当作小孩子看。时间宝贵, 我又没上年纪, 为什么非要按你说的速度走路呢?为什么不能快走、快骑呢?实际上, “慢走”是中国人分别时的一种道别语, 可以译成Good-bye;“走路小心”可译成“Take care/Mind your step”.

3.对英美人不要随便说“耽误你的时间了” (Sorry to have taken up your time) 。汉语里“耽误您时间了”、“浪费你宝贵时间了”是中国人日常会话中比较流行的应酬语, 它的真实意图是对别人腾出的时间表示感谢。但若将汉语应酬语直译, “耽误您时间了”译成“Sorry to have taken up your time.”;将“浪费你宝贵时间了”译成“Sorry to have wasted your precious time.”英美人肯定无法接受, 也无法理解。

英美人认为, 难道你到我家玩或我帮你的忙, 你就没有乐趣或收获吗?如果客人应主人邀请或经过双方预约, 客人来访就根本谈不上耽误时间、浪费时间。如果客人没有与主人预约就来访, 就可以说是一种打扰、占用或浪费主人的时间。所以到英美人家里做客或他们帮助你后, 按照英语习惯是:Thanks for your invitation/help!谢谢您的招待/帮助!I enjoy the evening much!今晚真开心!

中英文化差异决定着应酬语的话题内容和存在形式, 只有充分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应酬语引起的不愉快和文化冲突。

摘要:英汉应酬语的作用和基本形式大体相同;但中西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差异决定这两者在话题的出发点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只有辨清二者区别,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应酬语引起的文化冲突。

关键词:应酬语,汉英,禁忌

参考文献

[1]新编英语口语实用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上一篇: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下一篇:他人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