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管理者

2024-05-16

现代高校管理者(精选十篇)

现代高校管理者 篇1

1 现代高校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馆服务职能不协调, 图书馆经费不足随着

信息科技化的发展, 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 对于图书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 更新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新图书的快速及时入藏需要涉及到一个图书馆的经费问题。然而图书馆的经费不能随便超过预算, 由学校计划, 然后通过物业相关部门一级级确立。在高校中后勤部与图书馆属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 其责、权、利是分开的。难免造成交涉上的矛盾冲突, 影响办事效率, 导致服务职能不协调, 使经费不能到位或拖延。本身高校图书馆在装修、维护、设备更新以及管理等方面需要从这有限的经费中扣除一大部分, 本身没有过多的经费来增添新的书籍入藏, 更别说对于书刊种类中进行优秀挑选精选。

1.2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知识水平偏低随着网

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也面临了新的考验。然而, 目前图书馆队伍趋于老龄化, 他们掌握的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老化, 安于现状缺乏进取与开拓精神致使整体素质偏低, 缺乏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无法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 不仅难以掌握新的技能与专业管理水平, 加上其对于旧知识的流失, 导致图书管理不善, 对于图书无法进行及时整理归类及信息更新处理, 直接影响了高校师生对图书信息的参阅需求。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者, 这些外界条件的制约和内在因素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1.3 图书馆图书管理理念陈旧目前, 许多高校图书

馆的管理模式还按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进行操作, 因为掌控管理队伍的接受的是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管理员们较安于现状缺乏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对于新世纪的时代需求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认为只要书刊多, 就够了。再加上经费上的不足, 又加上图书馆的资源需要, 于是出现了“重量不重质”的现象。

1.4 图书馆服务方式单一现在, 还有很多高校的图

书馆采用的是中专管理模式, 师生们在借阅的过程中, 唯一与管理员相交的是在借或还的那个过程中, 却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 让管理人员无法了解到新情况, 加上本身的知识范围有限, 又没有特定的人员进行宣传培训, 不能及时做到图书库的更新与社会的同步, 加上图书馆管理体制落后, 只会被动的接收图书的入库, 影响了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2 高校现代图书管理路径探讨

2.1 建立健全的图书管理制度在图书馆旧管理制度

的执行机制与原则上, 以创新管理制度为基础,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健全制度, 从综合性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规范业务管理及基础服务入手, 进行一个在人力、物力、分配等全方位的制度改革创新。合理规划和分配, 提升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 促进师生与图书管理人员的和谐交流氛围, 让图书馆高校培养全方位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最佳的作用。

2.2 加强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首先, 树立以人为本的

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 育人为先, 学生第一, 服务至上”的理念, 做好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与知识更新。其次, 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机制, 统筹安排, 有计划的对图书馆的全部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实现标准化, 网络化、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水平。再次, 根据各校的图书馆的类型、性质等出发, 对不同专业、各个年龄层次及能力不同的人员进行优化,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让馆内的各层次的人员能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成立一个高效、优秀的整体团队。

2.3 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支持力度图书馆的经费, 是

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图书馆要实现现代化建设, 相应的投资必不可少。随着网络化的普及, 图书馆不仅要对于一些好的书籍选优选新, 更需要一些书籍以外的现代化设备, 对于这些设备的购进需要不少资金的支持。因为高校自身的经费也相对比较紧张, 我们可在向上级申请拨发图书馆专项建设经费的同时, 适当采取把图书馆向外开展, 以此增加经费渠道, 购取更多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相应硬件。

2.4 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与读者的互动性, 提高书刊

利用率高校图书馆的意义在于为师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文献信息, 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为学校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书刊能发挥其最大优势, 得到最高的利用率, 这也是图书管理的最佳目的。然而, 不同的专业对于书籍的要求不同, 管理人员不可能对各专业了解并精通, 这需要读者与管理人员进行一个良好的沟通, 保持互动性, 才能在了解其需求的同时保证以最快最全面的方式进行书刊的入藏, 使书刊充分得到利用, 读者能尽快进行一个知识的吸收与积累。也更能增加其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校对人才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玉兰.高校现代图书管理路径探讨[J].改革与开放, 2010.

[2]冯春霞, 刘冬梅.有关高校现代图书创新管理路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刘方方.高校现代图书管理路径创新分析[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1.

[4]蒋兴丽.高校现代图书管理路径探讨[J].大家, 2010.

答案7 - 高校现代教学管理系统 篇2

1、扦插育苗: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切取其根、茎、叶等一部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插入土壤、沙或其它基质中,使其生根、发芽长成为一独立新植株的方法。

2、移植:将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掘起,扩大株行距,种植在预先设计准备好的苗圃地内,使小苗继续更好地生长发育,这种育苗的操作方法叫移植。

3、种子净度:测定样品中纯净种子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重量总和的百分数。

4、生理成熟:当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到一定程度,种胚形成,种实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之为种子的“生理成熟”。

5、砧木:接受接穗的有根的植物叫砧木。

6、全光雾插:全光雾插育苗是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简称,是在全日照条件下,不加任何遮阳设施,利用半木质化的嫩枝插穗和排水通气良好的插床,并采取自动间歇喷雾的现代技术,进行高效率的规模化扦插育苗的方法。

7、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而采用有机、无机材料作基质浇灌营养液的栽培植物的新技术。

8、干梢:幼龄树木因越冬性不强而发生枝条脱水、皱缩、干枯的现象,称之干梢。

9、剪口:修剪时留下的伤口。

10、整形:整形是指为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按其习性或人为意愿而修整成为各种优美的形状与树姿。

二、填空题(25分

每空0.5分)

1、园林植物按栽培方式分类认为:露地栽培园林植物、温室栽培园林植物。

2、降低盆栽花卉培养土PH值的方法是常施用(施用硫酸亚铁)、(硫磺)、(腐肥)。

3、仙人掌类嫁接成活关键是(维管束对接)。

4、影响嫁接成活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湿度)(空气)、(嫁接技术)。

5、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壤土。

6、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7、苗圃道路分(主干道)(支道或副道)、(步道)。

8、肉质果类成熟的特征是:果皮(有白霜或光泽)、果肉(变软)、果色由(绿)变(红、黄、紫等色)。

9、播种或扦插前要进行整地,整地共有(清理圃地)、(浅耕灭茬)、(翻耕土壤)、(耙地)、(镇压)五个环节。

10、土壤施肥根据施用时期和对象不同分为(基肥)、(追肥)和(种肥)。

11、嫁接操作应牢记(平)、(齐)、(紧)、(净)、(快)五个字

12、扦插生根有(皮部生根型)、(潜伏不定根原始体生根型)、(侧芽或潜伏芽基部分生组织生根型)、(愈伤组织生根型)四种类型。

13、移植苗木,除合理安排移植时间外,还要考虑移植地块的(选择)、(密度)、(整地)、(施肥)、(起苗)、(苗木贮运)、(栽植)、栽后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

14、用做行道树的落叶乔木出圃规格通常要求枝下高为(2-3)米,胸径为(5)厘米以上。

15、施肥时由于氮肥的移动性(强)应(浅)施,钾肥和磷肥的移动性差应(深)施。

三、选择填空(10分)

1、长日照处理是对(A)的促成栽培 A 长日植物 B 短日植物

2、下列那种现象说明树木水分过多?(B)

A 落青叶

B 落黄叶

C 叶尖焦干

3、仙人掌嫁接时(B)对接 A 形成层

B 维管束

C 髓心

4、夏季植物浇水的适宜时期是(B)

A 中午

B 早晚

C 上午

D 下午

5、切接时砧木的劈口应在(C)

A 髓心处

B 直径的1/4处

C靠近形成层的木质部处

6、嫁接时砧木最好选择(B)。

A 嫁接苗

B 分生苗

C 播种苗

D 扦插苗

7、球根花卉栽植的深度一般为球高的(B)倍。

A 1-2

B 3

C 4-5

8、短日照处理是对(B)的成栽培 A 长日植物 B 短日植物

9、树木营养生长期应施以(A)肥为主的肥料?

A 氮

B 磷

C 钾

10、降低盆栽花卉培养土的PH值应该使用(C)肥料?

A 复合肥

B 有机肥

C 矾肥水

四、判断题(10分)(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在括号内填×)

1、仙客来的地下部分变态为膨大的球形所以是球茎类。(×)

2、春季气温回升,根系开始生长,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

3、常绿树终年有绿叶存在。是因为不落叶的原因。(×)

4、开花时多浇水花色变淡。(√)

5、榆树为翅果,属于干果类,所以可以采用阳干后贮藏。(×)

6、播种要等到所有种子全部“咧嘴露白”时才行。(×)

7、嫁接成活的关键是髓心对接。(×)

8、一般乔木的土球直径为根颈直径的5-6倍。(×)

9、一、二年生草花的露地栽培多用苗床栽培的方式。(√)

10、根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最晚,而解除休眠最早,所以极易受初冬和早春低温的危害而受冻。(√)

五、问答题(35分)

1、幼苗移植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答:(1)起苗时不要伤根系,要按照不同的苗木确定苗木根幅直径或土球直径。

(2)苗木起出后,要进行临时性假植或用湿润物覆盖,防止根系失水降低移植成活率。(3)苗木栽植时,栽植穴要够大,勿使苗木窝根。栽植的深度要适宜,与原来的土痕迹平或略高,要踩实。

(4)栽植后,在24小时内灌水。

2、播种有几种方法?(3分)答:(1)撒播

撒播就是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苗床上。撒播主要用于小粒种子,如杨、柳、桑、泡桐、悬铃木等的播种。撒播播种速度快,产苗量高,土地充分利用,但幼苗分布不均匀,通风透光条件差,抚育管理不方便。

(2)条播

条播是按一定株行距开沟,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沟内。条播主要用于中小粒种,如紫荆、合欢、国槐、五角枫、刺槐等的播种。当前生产上多采用宽幅条播,条播幅宽10~15cm,行距10~25cm。条播播种行一般采用南北方向,以利光照均匀。条播用种少,幼苗通风透光条件好,生长健壮,管理方便,利于起苗,可机械化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3)点播

点播是按一定株行距挖穴播种或按一定行距开沟,再按一定株距播种的方法。一般行距为30cm以上,株距为10~15cm以上。点播主要适用于大粒种子或种球,如板栗、核桃、银杏、香雪兰、唐菖蒲等的播种。点播时要使种子侧放,尖端与地面平行。点播用种量少,株行距大,通风透光好,便于管理。

3、影响嫁接成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4分)答:(1)温度

温度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快慢和嫁接成活有很大的影响。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愈伤组织形成快且易成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宜愈伤组织的形成。一般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4~30℃),温度高比温度低愈合快。(2)湿度

湿度对嫁接成活的影响很大。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对愈合最适宜。因此,生产上用接蜡或塑料薄膜保持接穗的水分,有利于组织愈合。土壤湿度、地下水的供给也很重要。嫁接时,如土壤干旱,应先灌水增加土壤湿度,一般土壤含水量在14~17%时最适宜。(3)空气

空气是愈合组织生长的一个必要因子。砧本与接穗之间接口处的薄壁细胞增殖、愈合,需要有充足的氧气。且愈合组织生长、代谢作用加强,呼吸作用也明显加大,空气供给不足,代谢作用受到抑制,愈合组织不能生长。因此低接用培土保持湿度时,土壤含水量大于25%时就会造成空气不足,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嫁接难以成活。空气中氧的含量低于12%时妨碍愈合作用。(4)光线

光照对愈合组织生长起着抑制作用。在黑暗条件下,接口处愈合组织生长多且嫩、颜色白、愈合效果好;在光照条件下,愈合组织生长少且硬、色深,造成砧、穗不易愈合。因此在生产中,嫁接后创造黑暗条件,有利于愈合组织的生长,促进嫁接成活。

4、球根花卉露地栽植时因注意哪些问题?(6分)答:(1)球根栽植时应分离侧面的小球,将其另外栽植,以免分散养分,造成开花不良。(2)球根花卉的多数种类吸收根少而脆嫩,折断后不能再生新根,所以球根栽植后在生长期间不宜移植。

(3)球根花卉多数叶片较少,栽培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否则影响养分的合成,不利于开花和新球的成长,也影响观赏。

(4)作切花栽培时,在满足切花长度要求的前提下,剪取时应尽量多保留植株的叶片,以滋养新球。

(5)花后及时剪除残花不让结实,以减少养分的消耗,有利于新球的充实。以收获种球为主要目的的,应及时摘除花蕾。对枝叶稀少的球根花卉,应保留花梗,利用花梗的绿色部分合成养分供新球生长。

(6)开花后正是地下新球膨大充实的时期,要加强肥水管理。

5、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有哪些优点?(6分)答: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也使用基质但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植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除具有一般无土栽培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1)用固态有机肥取代传统的营养液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以各种有机肥的固体形态直接混施于基质中,作为供应栽培植物所需营养的基础,在植物的整个生长期中,可隔几天分若干次将固态肥直接追施于基质表面上,以保持养分的供应浓度。

(2)操作管理简单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在基质中施用有机肥,不仅各种营养元素齐全,其中微量元素也可满足需要。因此,在管理上主要着重考虑氮、磷、钾三要素的供应总量及其平衡状况,大大地简化了营养液的管理过程。

(3)幅度降低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

由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不使用营养液,从而可全部取消配制营养液所需的设备、测试系统、定时器、循环泵等。

(4)大量节省生产费用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主要施用消毒的有机肥,与使用营养液相比,其肥料成本降低60%~80%,从而大大节省了无土栽培的生产成本。

(5)对环境无污染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排出液中硝酸盐的含量只有1~4mg/L,对环境无污染,而岩棉栽培系统排出液中硝酸盐含量高达212mg/L,对地下水污染严重。

(6)产品品质优良无害

从栽培基质到所施用的肥料,均以有机物质为主,所用有机肥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后,在其分解和释放养分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多的有害无机盐,使用的少量无机化肥,不含硝态氮肥,没有亚硝酸盐危害,从而可使产品安全无害。

6、保护地栽培花卉施肥的方法?(6分)答::(1)混施:把土壤与肥料混均作培养土,是保护地内施基肥的主要方法,地栽与盆栽均可用此法。(2)撒施 把肥料撒于土面,浇水使肥料渗入土壤,是追肥或施肥面积大时常用的方法。(3)穴施 以木本植物或植株较大的草花为主,在植株周围挖3~4个穴施入肥料,再埋土浇水。(4)条施 在地栽花卉垄间,挖条状浅沟,施入肥料。(5)液施 把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液肥,浇在栽培土壤中。通常有机肥的浓度不超过5%,无机肥浓度一般不超过0.3%,微量元素的浓度不超过0.05%。每周一次。盆花用此法较多。(6)叶面喷施 当花卉缺少某种元素,或为了补充根部吸收营养的不足,常以无机肥料或微量元素溶液喷洒在植物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来达到施肥目的。但应注意浓度应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

7、自然与人工混合整形的形式有那些?(6分)答:自然与人工混合式整形的形式有:(1)杯状形:主干一定高度处留三主枝向四面配列,各主枝与主干的角度约45度,三主枝间的角度约为120度。在各主枝上又留有两条次级主枝,在各级主枝上又应再保留二条更次一级的主枝依次类推,即形成以假二叉分枝的杯状树冠。(2)开心形:是将上法改良的一种形式,适用于轴性弱、枝条开展的树种。方法亦是不留中央领导干而留多数主枝配列四方。主枝上每年留有主枝延长枝,并于侧方留有副主枝处于主枝间的空隙处。整个树冠呈扁圆形。(3)多领导干形:留2—4个中央领导干,于其上分层配列侧生主枝,形成均整的树冠。(4)中央领导干形:留一强大的中央领导干,其上配列疏散的主枝。(5)丛球形:此种整形法颇类似于多领导干形,只是主干较短。干上留数主枝呈丛状。(6)棚架形:对藤木植物的整形。按生长习性加以剪、整、诱引工作。

六、论述题(10分)

举例说明促成抑制栽培的措施有那些? 答:(1)促成及抑制栽培的一般园艺措施:A 调节植物播种期和栽植期:调节播种期

不需要特殊环境诱导,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只要生长到一定大小即可开花的植物种类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期来调节开花期。如翠菊的矮性品种于春季露地播种,6 ~ 7 月开花,7月播种,9 ~ 10月开花;于温室 2 ~ 3 月播种,则 5 ~ 6 月开花。调节栽植期:改变植物的栽植时期可以改变花期。唐菖蒲的早花品种,1~2月在低温温室中栽培,3~5月开花;3~4月种植,6~7月开花;9~10月栽种,12~1月开花。

B 采用修剪、摘心、抹芽等栽培措施 :月季花、茉莉、香石竹、倒挂金钟、一串红等多种花卉,在适宜条件下一年中可多次开花。通过修剪、摘心等技术措施可以预定花期。C 肥水控制

通常氮肥和水分充足可促进营养生长而延迟开花,增施磷肥、钾肥有助抑制营养生长而促进花芽分化。菊花在营养生长后期追施磷、钾肥可提早开花约1周。

(2)温度处理:温度处理调节花期主要是通过温度的作用调节休眠期、成花诱导与花芽形成期、花茎伸长期等主要进程而实现对花期的控制。大部分越冬休眠的多年生草本和木本花卉以及越冬呈相对静止状态的球根花卉,都可采用温度处理的方法调节花期。如瓜叶菊、山茶、白兰、腊梅等,升温可以使花期提前;部分花卉如郁金香、百合等在室内加温前需一个低温过程完成花芽分化和休眠。然后再入室加温处理。应结合休眠控制等手段来调节花期; 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在生长发育中需要一个低温春化过程才能抽薹开花,如毛地黄、桔梗等;对秋播花卉,若改变播种期至春季,在种子萌发后的幼苗期给予0~5℃的低温,使其完成春化阶段,才可正常开花;秋植球根也需要一个6~9℃的低温才能使花茎伸长;如风信子、水仙等;某些花木须经0℃的低温,强迫其通过休眠阶段后,才能开花,如桃花等。(3)光周期处理:光周期处理的作用是通过光照处理促进花芽分化、成花诱导、花芽发育和打破休眠。即长日照花卉:在日照短的季节用灯光补光,能提早开花。相反给予短日照处理即抑制开花。短日照花卉:在日照长的季节,进行遮光短日照处理。促进开花,相反给予长日照处理,就抑制开花。如秋菊或部分寒菊推迟至元旦、春节开花,采用灯光照明加光的长日照处理。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芽分化前,用100W 白炽灯加光,有效照明半径2.23m,每日光照时间保证14.5h,65~70d。即8月每天加光照2h,9月2.5h,10月3h,11月4h,结束加光处理后,花芽分化。在温室中保持湿度15℃以上栽培65~70d,正常开花。

现代高校管理者 篇3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校级、院系级教学管理组织推进实施,教学管理组织的水平反映整个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的实现能力,直接影响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水平。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面临观念、体制、规模、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成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

二、教学管理面临的新变化

(一)管理理念的更新

很久以来,人们对教学管理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高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学管理处于辅助地位。而事实上,许多著名大学发展的历程证明,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大师,更应有一流管理。二是忽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为教学管理是纯粹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殊不知教学管理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研究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校管理的历史背景及现有条件,分析投资效益;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来管理教学工作,是一门高等教育的应用学科。

(二)管理体制的变革

我国“高教法”规定的现行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是学校的主权人,学校党委被授予领导学校,把握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法令、法规,保持学校稳定,管理和选拔校内领导干部等,同时支持校长依法行政。教授通过各种委员会、领导小组在校内学术问题、规划、发展等许多问题发挥作用,教工则通过教代会、工会对学校发展和管理上享有审议权、监督权或部分决议权,是一种特殊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使高等学校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高校需要不断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自主地制定办学目标,在竞争中找准自己定位,寻求自己发展机遇。高校必须改革计划经济时期教学管理体制,追求教学质量提高,关注社会经济效益,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的“中国式”教学管理制度。

(三)管理对象的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与家长为高等教育付费,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以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享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关系。这使学生在与学校的关系中变得更主动,出现了学生选择学校,要求学校的管理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另外,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另一个对象教师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各高校间的“人才战”就是充分的证明。教学管理工作如何面对教学管理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更好地让教学管理工作导向教学、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必然要面对的新课题。

四、发展高校组织的管理能力

美国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有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现实中,不难发现学校顶层设计本身制定得很好,但宣传不够、组织与安排不精心、配套资源不充足、无适当的监督,都无法保证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教学管理组织不仅为学校顶层设计提供依据,还承担着设计方案的实施重任。面对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规模、管理对象发生明显变化的高等教育,在发展高校组织教学管理能力时,注重将个人力量转化为组织力量,形成整体协调的管理效力同时,要摆正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协同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取决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学校各级组织的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管理的发展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组织问题;个人的管理水平与组织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是相互作用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高校管理组织不仅要管理别人,还要致力于自身的发展,精心打造能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现代化学校。组织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经验的生产与共享。(1)建立管理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与共享机制。教学管理知识库是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工程。教学管理知识库产生于从事教学管理的每一位人员。校长或教学委员会的会议记录,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的座谈会记录,学生实践教学记录,奖学金的评定办法等,都是教学管理知识库的内容。而一旦形成学校管理知识的生产、储存与共享的机制,学校的管理就有了实际支撑。在形成的过程中,创建管理组织信息平台,增加信息合作与共享,实现管理信息的传承。(2)加强组织对已有管理能力的继承。教学管理是将教学工作各环节连接起来锁链。学校的长期发展,在日常教学运行过程中自行生成、形成、储存了组织管理能力,这也是学校发展的实际支撑。现行教学管理人员更换很频繁,换人时只重视是否能够完成新任务,常忽略管理经验的延续性。组织管理能力的继承将避免重复实践,跳跃性大,随意性大,促使工作迅速展开,管理者与被管理都尽快适应,少走弯路,尽快投入改革创新管理上,发挥效能。

(二)提高管理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

首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确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组织分工合作,学校管理层面则主要强化目标管理,配套责任考核,主要进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目标管理,发挥宏观调控、科学决策、监督指导作用,实现高效、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

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它还承担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性管理职能。作为管理职能部门应当树立管理不仅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体制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加强管理的专业化与科学化。

(三)重视质量管理的局部与整体效应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认为,质量产生于过程,过程决定质量,强调通过抓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从过程上对质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质量形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偏差,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只有保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达到标准,才能确保最终的结果达到质量标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要保证其质量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样必须对整个行为过程加以保证。

(四)加强信息网络化教学管理与现代技术的应用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将面临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学校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竞争力关键的因素。国外一流大学往往也有着一流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我们必须自觉形成与互联网一致的网络意识,努力去形成一个所有资源无缝集成,低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及时反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及时共享与更新,最终促使学校由传统管理型向公开服务型转变。教学管理信息网络化在向服务对象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各级教学管理政策、管理方法、管理人员行为等也将纳入到管理网络系统中,该动态管理系统一旦运行,各管理组织与人员将受到学校内外各类人员的推动,信息网络化将使教学管理由控制向服务、由单向指挥向双向互动、由制定规则向协调关系转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享受对方提供的服务中形成促进与监督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香港某些大学能够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其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发展现代高校组织管理能力,创建一套完整高效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与科研成果培育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希望这些成功的经验能够给予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发展内地高校组织管理能力一些启迪。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潘维真.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88-89.

[2]汪家惠,郑秀英,张进明等.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J].教学管理,2005(6):45-46.

[3]傅定涛,胡弼成.论大学教学质量的基本特点[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

中国和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比较研究

?笏 龚玉平

一、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加拿大的法律制度主要以判例法为基础的普通法系,但魁北克省的私法在不少方面是以欧洲大陆法系为基础的。{1}但是加拿大或是魁北克省都未曾颁布过专门处理商业秘密的成文法。当魁北克省出现了“民法”问题时,不能使用衡平法或是不成文法。实际上,正如后文所见,衡平法与不成文法中的条例经常被民法所引用,法庭通常是试图在民法典中寻找相似的法规以便可以使用特殊的不成文法法规。显然,民法典本身并不是专门处理商业秘密。与商业秘密和保密协议相关的法律完全是由法官制定的。

在魁北克省与商业秘密相关的案件是根据民法来裁决的。在没有禁止透露和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的书面契约时,便可运用民法典中的1024,1053,1065及1984条进行裁决。其内容如下:

1024条:合同不仅对合同中所申明的内容有法律约束,并且从法规、法律上来看,履行合同时所产生的结果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1053条:任何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都要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别人造成的损失负法律责任。不论这种错误是由于独断、不慎、疏忽,还是因缺乏技术而造成。

1065条:法律表明债务人在单方面毁约时有责任赔偿损失。而债权人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要求执行该法令,并且有权在债务人承担开销的情况下执行该法令,他还有权取消赋予债务人义务的合同,这些都是根据法典中所包含的特殊法规或根据其本人对损失的声明来决定的。

1484条:以下人无论是在其本人或其他团体介入时都不能成为买方,也就是说:

该财产的指定监护人或管理者,除非有法律授权,否则就不能成为买方。

担任销售该财产的代理人不能购买该财产。

负责管理该财产的管理人或受托管理人,不论他是公共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能购买该财产。

通过其所在部门销售的国有财产的官员不能购买该财产。

该条中所宣布的无权购买的人不能由买方来决定,该条只倾向于对财产所有者和对所售财产有兴趣的人。

依据以上规定,原告可以获得以下方式的保护:

(一)赔偿

基于民法典1053款和1056款,在魁北克省当出现非法使用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时通常要索赔,主要有以下几种:

-永久禁令

-损失

-交出所有包含机密信息的文件

-在魁北克省法庭没有追索权

(二)书面程序

在魁北克省并没有法规指出原告需要怎样以书面的形式描绘出机密信息或商业秘密。根据民事诉讼法典,要申请对信息的保护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1、申明原告用由该商业秘密或机密信息,并且陈述为什么它可以成为商业信息。

2、解释被告得知该信息的环境,并且解释被告如何非法使用了该信息。

3、索取赔偿

在上述情况下,法院有权将所有的辩护和与机密信息相关的发现密封起来,作为机密保护。这种解决办法虽然远不完美,但是可以给原告的财产以最小程度的保护。

除此之外,加拿大刑法对商业秘密也有相关的规定,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基于加拿大刑法,加拿大高级法院认为获取保密情报不能出于控诉偷窃的目的,也就是说复杂难缠的机密情报并非达到刑法目的的合法“所有物”。最高法院做此决定一部分原因是,在这样的案件中受害人保留有他的信息的使用和所有权,只是信息已不具有机密性。但是,法院保留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如果受害人在经济利益上蒙受损失时,这种对信息的非法使用就构成了欺诈。在加拿大刑法增加的有关商业秘密保护条款草案中第301届第3条第(1)款规定如下:任何人欺诈性的违反合法权利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未经他人同意而企图剥夺他人

(1)对商业秘密的控制,或

(2)与商业秘密相联系的经济优势

为应公诉的犯罪处以十年徒刑,或以简易审判处罚。{2}

二、中国关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现状

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起步比较晚,过去主要是通过民法进行保护,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颁布的技术合同中都有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在1991年4月9日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我国首次使用商业秘密这一术语,但该法并没有对商业秘密作出明确的界定,参与立法人员对其的解释是:商业秘密一般涉及到企业以及经济部门的技术诀窍,商业情报等。{3}1993年9月2号,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我国商业秘密立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对商业秘密作出了详尽的定义,而且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1997年刑法在第219条里明确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这标志着我国对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处罚力度的提高,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我国目前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形成民法,刑法,劳动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综合保护模式,以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为主。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都对商业秘密的概念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如下四种:(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四)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三种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依据以上法律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一)民事责任

1、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侵权行为人依人民法院的判决、调解,给负对权利人造成的财产或精神损失进行赔偿。具体表现为:

(1)违约责任。当事人根据保密合同造成权利人损失的,应当根据保密合同中约定的损失赔偿额承担赔偿责任;若合同没有约定的,可根据实际损失赔偿,但赔偿额不得超过双方签定合同时所预见的损失。

(2)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权利人因被侵权而造成的损害,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权利人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同时承担被侵权人因调查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2、支付违约金。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约定履行保密义务,因未履行保密义务或喝没有完全履行保密义务,是违反合同约定的,无论该行为是否造成权利人实际损失,均应按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

3、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为防止权力人的损失扩大,最大限度减少权利人损失,人民法院向侵权人发出的警示,责任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停止生产和销售、责令销毁侵权产品等。

4、其他民事责任。除以上三种民事责任外,侵权人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如排除妨害;恢复名誉、荣誉等。

(二)刑事责任

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九条对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该罪的刑罚为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刑法》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是非常大的。

(三)行政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违反该法第十条规定,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负有监督检查责任的县级以上工商管理机关在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时,可以采取两种措施:

1、以强制措施制止侵权。

根据受害权利人的要求或者依照职权,工商管理机关认定侵权行为存在,并且将给权利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的,在权利人出具自愿对强制措施后果承担责任的书面保护的前提下,工商管理机关可以扣留侵权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再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销售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产品。在采取以上处罚措施时,工商管理机关对侵权物品可以做以下处理:责令并监督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监督侵权人销毁使用权历任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等其他处理方式的除外。

2、罚款。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监督检查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侵权人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继续实施侵犯商业秘密的,视为新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三、中国、加拿大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比较

商业秘密保护作为专门的法律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商业秘密不仅仅牵涉到私人的利益,还牵涉到公共利益,因此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牵涉到不同的法律部门。各个国家又有其特定的社会状况,历史及社会现状的影响下,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点也不一样。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模式主要是以民法为基础,以侵权和合同理论对其进行保护,这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加拿大属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政府只是起着辅助性的作用,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就主要由私法调节。合同法理论,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都比较成熟。我国经济发展道路非常曲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才走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遗留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市场秩序依然混乱,人们的权利意识尚未发达,因而我国则更多的偏向于用公法的手段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我国和加拿大对于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侧重于不同的方面。但是从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性来看,还适应该侧重于从民法的角度来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商业秘密,从根本上来说,具有财产权的性质,侵犯商业秘密,首先是侵犯了权利人的财产权,应该使得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得到弥补。因此,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完善。

四、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建议

保护商业秘密的理论,主要有侵权法理论,合同法理论,财产法理论,还有限制竞争理论和不正当竞争理论,各种竞争理论各有优势。但是在我国,侵权法理论,财产法理论,合同法理论的传统都不是很深厚,实践中,更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依托于其他的法律,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此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制定商业秘密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立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商业秘密权是一种财产权

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法的范畴,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其他几种保护对象,如专利,商标,和著作权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进行保护,对商业秘密也应该一样。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加拿大也制定了商业秘密保护法草案,我国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也是势在必行的。商业秘密财产权理论是技术,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4}产权的特征是普遍性,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在法律上明确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对于实现其流转,进而使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选择。

(二)明确商业秘密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商业秘密合同主要存在于有合作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以及有雇佣关系的单位和职员之间。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与公共制醋相冲突的合同都是合法的,且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有些信息,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肯定是否可以得到保护。因为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较差,或者无法得到证明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还有些合同中未明确规定需要保密的的信息,属于职员的模式义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明确规定。

(三)明确侵犯商业秘密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时,利益最先受到损害的是商业秘密权人。侵权人和商业秘密权人作为平等的权利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民事关系,应由民法来调整,侵权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目前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以不正当竞争法为主,所采取的是行政手段。但是采取行政手段,只是对侵权者进行了制裁,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并未得到赔偿。明确侵权者的民事责任,才能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才能保护商业,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注释:

{1}刘艺工,杨士虎.加拿大民商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第1页.

{2}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763页.

{3}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问题解答.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第37页.

{4}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303页.

论探望权及其执行

?笏 张国刚 范凯文

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方协助非抚养方行使探望权。它是由亲权派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夫妻离异后,它关系到能否定期与子女团聚,弥合家庭解体给子女造成的感情伤害,促进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国宪法规定获得父爱、母爱是一个人的宪法权利,这些权利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未来安定的重要因素,规定探望权对社会道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离婚是现代文明社会普遍的现象,是婚姻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抚养方都不能阻止有探望权方探望子女,伤害对方和子女的感情,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

探望权,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权,探视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视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确立探视权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我国婚姻法在修订时,正式把探望权引入,这个规定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失,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完善。

高校现代仪器设备管理 篇4

一、现代仪器设备的特点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应用于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技术含量急剧增加,仪器设备现代化水平空前提高。

第一,现代仪器设备向精密、自动化、大型、高速方向发展。精密指仪器设备的工作精度越来越高。自动化指仪器设备的智能化和连续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指仪器设备容量、规模、能力越来越大。高速指仪器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度大大加快,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第二,现代仪器设备为高校提高教学率、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科地位、甚至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创造经济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购置仪器设备和维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投资。现代仪器设备技术先进、结构复杂,设计和制造费用很大。高校现代仪器设备投资一般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0%~70%,成为高校建设投资的主要开支项目。高水平大学甚至远远超过这一比例。为了维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发挥仪器设备效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能耗费用和维修费用。

第四,仪器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急剧增加,甚至某个环节的局部故障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故障还会带来灾难性社会后果。

第五,仪器设备研究、设计、维修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高校现代仪器设备管理工程的内涵

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观念现代化

要树立以办学效益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新观念。

2. 仪器设备技术现代化

主要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维护技术等。

3. 管理理论现代化

高校现代仪器设备管理工程的理论基础应该主要包括:

(1)系统工程。仪器设备可以看成从外界输入原材料和能源,进行加工处理,对外界输出产品或能源的系统。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又是高校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工程就是按照系统科学的思想,用现代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管理系统。

(2)仪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理论。仪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指仪器设备一生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仪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理论把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作为根本目标。

(3)可靠性工程。对象的可靠性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对象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仪器设备可靠性工程研究仪器设备的故障规律,实现仪器设备的可靠性购置、设计制造和可靠性管理。

4. 管理体系现代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仪器设备的管理体系也日益现代化。

三、树立以办学效益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新观念

1. 仪器设备是技术进步载体的观念

仪器设备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凝聚物。仪器设备素质是高校纵向科研立项,承揽横向科研项目、技术服务以及产学研合作中高校资质的重要方面。

2. 资源化管理的新观念

仪器设备列入I S O9000质量体系结构中的“资源”。资源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优化仪器设备资源配置,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潜力,做到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充分使用。

3. 资产经营的概念

仪器设备具有实物和价值两个形态。仪器设备是高校固定资产的主体,仪器设备价值是高校“资本”的“大头”,对高校兴衰关系重大。一个高校应当成为善于运用仪器设备资本去赢取最大效益,确保国有资产迅速增值(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获得更多的纵向科研立项,承揽更多的横向科研项目、技术服务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更多的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的资本营运者。高校的生命在于资本流动,不断增值。实验室空着,仪器设备闲着是最大的浪费。资产经营的核心是仪器设备有偿使用,仪器设备投资效益好,回报率高。

4. 一生管理的概念

仪器设备从设计规划到制造出厂,从安装调试到使用保养,从维修改造到更新报废,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树立仪器设备一生管理的新观念,力求避免仪器设备选型购置与后期使用维修管理相脱节的弊端。

根据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新观念,当前要实现“三个转变”:

(1)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要从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后方,转变到走在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前面,把提高高校在纵向科研立项、承揽横向科研项目、技术服务以及产学研合作的资质、提高高校综合实力作为首要目标。

(2)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要从过去只注重实物形态管理,单纯追求技术效益,转变到既重视实物形态管理,更重视价值形态管理,不仅追求技术效益,更要追求经济效益。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关心仪器设备资金的投入,更要关心仪器设备投入资金的回报,不仅要致力于仪器设备的完好有效,更要致力于仪器设备资产的利用效益。

(3)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要从单纯面向教学实验现场、单纯为教学实验服务,转变到不仅面向教学实验现场,更要面向高校的纵向科研立项、承揽横向科研项目、技术服务以及产学研合作的所谓经营市场;不仅为高校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更要为提高高校竞争能力、开发能力、社会应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服务。

这是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职能的重大变化。既是范围的拓宽,更是层次的深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关心仪器设备的当前效益,更要关心仪器设备的长远效益;不仅要致力于高校今天的生存,更要致力于高校未来的发展。

四、建立现代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是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由组织机构和职责、资源和技术、管理过程和工作程序组成的有机整体。换言之,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是具有特定管理目标和功能,有组织机构和职责保证,以仪器设备资源和技术进步为基础,有具体工作内容,按照一定程序协调运行的完整系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组织机构和职责、资源配置、管理过程和工作程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现代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要求是:建立和健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

仪器设备体系中的组织机构,既包括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机构与人员,也包括仪器设备操作与维修人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是要削弱原有的仪器设备组织机构,而是要求更精干、更有素质、更专业化、更有效率。

所谓仪器设备组织保证体系,指仪器设备组织机构及其相应职责的有机结合。

无论哪一级的仪器设备机构或仪器设备人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仪器设备职责;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全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的仪器设备职责,都必须有相应的仪器设备机构和仪器设备人员去承担。

1. 以提高投资效益为目标,优化仪器设备资源配置

(1)优化仪器设备资源配置。仪器设备本身的资源配置应把握好几个原则:

(1)仪器设备功能优化。选择仪器设备功能时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为原则,强化主要功能,保证必要功能,避免过剩功能。

(2)仪器设备技术水平优化。要处理好仪器设备先进性与资金投入的矛盾,要应用仪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及其评价技术,既要考虑仪器设备一次投入的设置费,又要考虑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维持费(能耗费、人工费、维修费等),更要考虑仪器设备的系统效果(受益面、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学习情绪)。发挥进口仪器设备示范性,同时以国产仪器设备为主。

(3)结构优化。结构优化主要指在一个学校范围内仪器设备分布结构的优化。按学生专业配置仪器设备,通常由专业方向要求确定,但要把握好冗余仪器设备的恰当数量。按科研、技术服务配置仪器设备,要处理好装备能力与利用率的矛盾,避免“大而全”“小而全”。可以按专业、共建等原则,把握好自备与外协的尺度。

(4)配置机制优化。“下面要上面拨”的无偿投入方式已不是惟一的配置机制。实物租赁、有偿占用(交资产占用费等)配置新机制更能激发仪器设备使用者的责任感和投入回报感。

(5)盘活闲置仪器设备。短期闲置仪器设备可以出租,长期闲置仪器设备可以调剂变现。

(2)优化维修资源配置。维修部门、维修仪器设备、维修人员、维修技术、维修配件都要突破单位所有的封闭模式,实现专业化、市场化配置。

(3)充分利用全社会的仪器设备技术和维修技术资源仪器设备技术和维修技术是一种仪器设备资源。仪器设备技术改造与原有仪器设备结合、提高效率、增强功能,或者提高仪器设备档次(如精度档次),甚至生成全新的仪器设备。

2. 坚持仪器设备一生的综合管理

仪器设备体系中的管理过程,指的是规划、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要坚持对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即综合管理。它把仪器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作为管理对象,系统地改善各个环节的机能,追求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符合和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 工作程序法制化

可按照I S O9000标准要求,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过程的规划、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改造、更新、报废等全过程及其每个环节,都应当制定程序文件,作为高校管理的法规。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现代仪器设备的特点,明确了高校现代仪器设备管理工程的内涵。强调了要树立以办学效益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新观念,阐述了建立现代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功能、组织机构和职责、资源配置、管理过程和工作程序。

参考文献

[1]张桂萍.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1:73~74

[2]黄生琪,周菊华,王力.注重高新技术企业的设备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4:116~118

[3]杨世春.高校设备管理及制度建设研究[J].学术纵横,2008,11:118~119

[4]陈金太.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困境与求解[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69~171

[5]韩静.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1:78~79

[6]王艳妮.高校实验设备管理探讨[J].实验室管理,2006,6:50~51

[7]关先锋.高校设备管理的探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3:237~238

[8]潘玉泉,郑和谦,李海.论高等学校设备管理制度的改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7~99

[9]熊梦辉,朱飞燕,夏琼,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及其管理机制探讨[J].科技信息,2008,11:186~187

浅谈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篇5

【关键词】现代教育 高校管理制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 管理混乱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旧式的教育逐步过渡到了现代教育,但是中国教育离成熟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并未找到一个非常合理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比较混乱,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于现代教育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有人从外部条件入手,把现代教育界定为“适合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概念、形态和特征”。有的人从内部因素看问题,将其界定为“教育者以大生产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内容,把受教育者社会化为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现代社会的人的活动。”综合起来看,可以将现代教育表述为:“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该定义力图揭示现代教育共性。

实际上,现代教育定义最重要的方面包管理形式和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当教育管理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时,才能够促进教育生产、经济、文化、科学、社会生活的发展,现代教育管理对社会各个层次都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所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现代教育管理不当我们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管理缺乏对大学入校新生心理状况分析的了解,没有做到很好引导。国内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有85.2%的大学新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管理方式,约3.7%的大学生新生因适应不良而诱发各种心理疾病,62%的大学新生对自我优势的丧失倍感失落,40.3%的大学新生对人际关系不能适应。当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起初就会非常不适应大学这种比较自由分散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合理管理去引导,同时很多新生缺乏自主能力而在这种需要充分自主环境下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变得自卑、自闭,所以对新生入学后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第二,高校教育管理对大学生活有序合理的管理,往往是进行事 后调节。例如,前不久上海商学院“热得快”起火事件致使四个女生从六楼跳下身亡就是一件管理不当的悲剧,当然这里与女大学生的生活自理不当和疏忽有关,但是要是寝室管理能够严格点坚决禁止使用热得快等危险物品,或者是大学能够提供足够的开水和热水,或者寝室管理者能够及时监督与发现,或者大学能够提供更多更便利快捷的求生方式,那么此类悲剧发生的概率将会降低很多。

第三,高校在学制与专业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混乱和缺陷,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气馁、挫败感。从实践调查中,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为不满专业而辍学或是返回中学复读,也有很多本身能力并不差的学生因达不到学制的要求而比不了业。据知,湖南城市学院某男生因不满意自己的专业(该专业是学校没经过某男生的同意而自动调剂的)汉语言文学,而烦恼了半个多学期,如果改换专業将需要找关系而且要花费一万多块钱,如果退学将又会面临来自学校、父母众多的压力,但是该生又无法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专注学习,于是在茫然中苦苦挣扎。高校因充分的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更多的自由,同时管理者应适当的给予学生适当心理辅导与调试。

第四,大学设施与大学教育不配套,设置高效管理者把资金投放在不必要的建设上,其中设施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设施,很多并不具备足够条件的大学在扩招旨在赚钱,全然不为学生不为教育长足发展着想。

其次,从上述我们知道高校管理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正确的高效的高校管理应达到以下目标和效果: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世界,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扩大

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促进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5.教育管理功能扩展和增强,使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

6、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7、理论自觉性越来越提高。

最后,针对现代高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管理制度提出以下要求,同时对高校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与管理道德提供了如下建议:

1、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效管理的监督,促进其有效合理管理,例如在增加设施方面加强指导,杜绝其建设无用有费力设施,同时加强应当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招生方面要严格控制更多的服务广大学生,实现公平公正合理有序。

2、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方向偏差,诸如重视“调试性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障碍“的矫治,忽视“一般心理问题“的调控;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进行转折性变革,在诊断评价体系、治疗与咨询内容和总目标三个方面应转向积极心理学:从过于强调负性情绪的诊断转向积极情绪的诊断;从治疗疾病转向积极预防;以积极心理学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

3、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干预机制,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现实意义。

高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篇6

一、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 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继续沿用原有落后手工检索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档案工作的计算机化管理, 特别是高校档案现代化管理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速度扩大, 学科专业不断的增加, 科研技术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校园的各项基本建设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由于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多是兼职, 甚至是身兼多职, 工作量大, 疲于应付, 加之对专业知识技能缺乏, 从而造成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三、加快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对策

(一) 档案管理意识的现代化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是高校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关键。档案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具体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创新意识, 变手工操作为计算机管理, 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 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信息传输技术开展校际联网,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2.树立科技意识, 掌握一定的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等管理知识, 既熟悉档案现代化管理, 又懂得计算机操作应用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3.树立效益意识, 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争取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

为适应现代化管理制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 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 对档案实施电子化管理势在必行。但是电子文件的不安全因素, 影响了对它的管理和长期保存。其次根据本校具体实际情况购买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一套好的应用软件, 必须操作简便, 工作效率高, 能自动立卷、组卷, 实现文档一体化, 且具有数据的维护与查询等功能。完成好硬件、软件的配置, 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三) 增加专管人员的投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机构设置变多, 职工和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因此, 高校在设置学校综合档案室的前提下, 可根据需要在各处室分设档案室, 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高校领导也应转变过去那种将档案部门作为安置、分流人员场所的陈旧观念, 要在档案工作中引进竞争机制, 制定档案人员岗位职责, 把档案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 将工作成绩同工资晋升、职称评聘、评选先进等结合起来。为档案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时间和财力, 激发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加快高校档案队伍建设。

(四) 档案管理队伍的现代化

当今信息社会不仅对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而且对档案管理者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从专业、年龄、职称等方面, 对档案管理队伍进行优化组合, 并通过合理配备和引进专业人才, 建立一支精通档案管理业务、具有现代意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档案管理队伍, 这是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五、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量力而行, 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渐进。应该注意到, 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管理手段。特别在改革刚起步阶段, 在新旧交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等问题, 更要注意发挥传统管理手段的过渡和缓冲作用, 以免工作的脱节和失控。

二、严格抓好档案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档案数据格式的统一是档案信息人员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保障条件, 档案部门制定标准化工作时应考虑全网性、各类信息数据库的兼容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档案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保密与防伪措施。高校在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过程中, 保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网络上提供档案信息要做到合理、合法, 确保国家秘密和其他秘密受到保护。通过权限设置, 高校档案人员可以根据用户所能享有的权限规定其对所需档案的享用程度, 从而确保档案资源不会被滥用。另外, 网络上传输的电子档案的文字无个人字迹特征、无书写墨迹的新旧之别, 一旦被纂改, 极难识破。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针对使用者情况, 应用计算机的限读功能, 防止在传输过程中泄密。

六、结语

现代技术对高校管理的双重影响 篇7

一、现代技术对高校管理的积极影响

1. 管理理念———从官本位到民本位

信息技术具有即时性、开放性的特点, 实现了学校信息与外界的实时交流, 打破了信息垄断。信息技术在高校得到广泛运用, 师生对内、对外及相互之间的交流非常方便, 民主意识逐步增强, 民主气氛日益浓厚, 信息流动由单向到双向, 官本位的观念受到冲击, 取而代之的是民本位的管理理念。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在高校决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以人为本”得到彰显, 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宗旨观念和奉献精神得到强化, 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现有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2. 管理模式———从封闭到开放

高校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前, 采用的是封闭的管理模式。对外表现为完全依靠政府办学, 对内表现为资源不能共享, 信息流通不畅, 从决策、实施到评价都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信息技术介入高校之后, 高校不再是象牙塔, 与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 相互影响越来越大, 与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封闭型管理模式难以奏效, 开放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信息沟通网络纵横交错, 信息传播畅通无阻。对内, 校、系、教研室的管理体制被校、院、系 (所) 三级管理体制代替, 后勤服务也逐步社会化。对外, 服务社会的职能得到强化, 合作办学的范围扩大, 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凸显。校务公开有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如招生、就业、职称、收费等不涉及机密的信息都可以在校园网上公开, 接受群众的监督, 增加了办事的透明度。

3. 管理制度———从简单到复杂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高校管理不再是文山会海的工作, 而是一种基于目标管理的信息交流活动。这种信息交流活动促使制度系统与技术系统紧紧结合在一起。为适应这种变化, 学校不得不出台与技术有关的规章制度, 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制度、老师上课禁止接打手机制度、学生听课禁止携带手机制度、校园网信息发布制度等。管理制度的种类、内容等都不断增多, 整个管理制度系统越来越复杂。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制度日趋复杂的动力。

4. 管理效能———从低效到高效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说, 管理过程是一个信息的输入、感知、加工、理解的过程。没有使用信息技术, 无论是信息的收集还是发布, 都费时费力, 很多事务需要面对面才能处理, 否则就影响工作进度, 效率非常低, 实效性也不强。自办公实行自动化推行后, 资料的传输瞬间完成, 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无效跑腿和人为差错, 缩短了数据统计、事务处理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校园重点部门安装监控器能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人数, 降低管理强度。手机、电话等在校园处理危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 利用已十分普及的校园网资源组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结合配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分散的配电站进行集中监控, 不但保证了设施安全运行, 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效能。

5. 管理结构———从垂直到扁平

管理的幅度与管理的层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管理的幅度越大, 管理的层次就越少。反之, 管理的幅度越少, 管理层次就越多。在一定条件下, 管理的幅度可以改变。以前, 高校管理结构为垂直型, 信息流通不畅, 分工过细, 管理的幅度比较小, 管理的层次比较多。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 扩大管理幅度, 从而减少管理的层次。实际情况表明, 对于中层管理部门, 许多非创造性的工作, 网络能够完成得更好, 所以为数众多的中层管理人员越来越被视为阻塞信息流动的瓶颈, 而不是决策的必要助手, 从而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组织结构向中空化发展, 逐渐趋于扁平化。

6. 决策群体———从少数到多数

网络技术的普及缩小了领导和师生员工在信息获取的范围、数量、时空上的区别, 开拓了高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师生可以利用网络发送电子邮件、在线投票系统投票, 利用手机发送短信, 随时向学校反映意见和建议, 较好地实现了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以前, 学校的决策主要由校党政一班人讨论通过, 广大师生员工很难参与学校的决策。如今, 少数人说了算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决策的群体由少数到多数。高校决策者不再是唯一能够综观全局的特权阶层, 学校的决策日趋科学、合理, 能在更大程度上代表师生员工的意见和意志, 有利于推动决策的顺利实施。约翰·奈斯比特曾说:“随着更多的技术进入社会, 人们对冷酷无人性的官僚式的等级制度越来越不耐烦。人们想要的是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更多的高情感的事物来对付日益无情的侮辱人性的等级制度结构的情势。”[1]

7. 资源共享———从梦想到现实

资源共享可以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 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高校教学、科研、人事等许多部门都离不开师生信息的采集。如果手工采集信息, 既容易出错, 又难以共享, 同时产生重复劳动。引入信息技术之后, 相关信息只需采集一次, 形成不同的电子资源如文献资源、档案资源、教学资源等, 供各个部门使用。在多校区办学中, 资源共享对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二、现代技术对高校管理的消极作用

1. 师生管理———从易到难

过去, 由于信息技术没有介入高校, 师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少、信息量也少, 师生的思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学校也很容易管理好师生。高校校园网的建立和使用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高校是一个对社会问题比较敏感并且反应比较强烈的地方。部分师生对网络上的消极信息和反动信息不加辨认就认同。各种不负责的言论也不时出现在校园网上的BBS、聊天室和其它大型门户网站上, 形成一定的舆论力量, 对高校的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虚拟空间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难点。许多高校为了做好稳定工作, 不得不加强网络的管理, 安排专人对校园网进行监控, 在发现负面舆论后, 立即进行必要的处理。网络上的“黑、灰、黄”三类信息对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产生蝴蝶效应, 学生学习劲头下降, 整天迷恋网吧, 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教职工上班利用网络打游戏、炒股等, 用QQ、MSN等聊天工具私聊, 有的则频繁访问购物、娱乐网站;还有些则滥用BT、eMule等下载工具, 引发不明网络攻击和病毒侵袭。此外, 不满现状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利用手机、网络了解外界招聘信息, 一旦机会成熟, 就会跳槽, 造成人才流失。一些教师违反学校有关规定, 利用手机与有关企业或学校保持联系, 从事兼职工作, 不安心本职工作。对于上述行为, 学校难以管理到位, 管理难度比较大。

2. 管理成本———从低到高

高校建立校园网, 需要光缆、电脑、服务器、打印机、复印机等大量的设备。行政工作人员几乎一人一台电脑, 不少人还使用笔记本电脑。每个部门几乎都有传真机、打印机。校、处、科级干部每人每月都有手机通话费补助。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电脑更是超过百台以上。网络的运行也需要一些维护人员和一定的维护费用。总之, 高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占学校整个投入的比例越来越高, 而此类投资并无一劳永逸的特征, 会随时因新技术产品的出现而持续下去, 与技术有关的费用呈刚性增加之趋势, 学校的管理成本自然上升。

3. 数据风险———从小到大

高校的各种资料绝大部分以电子数据形式保存在信息管理系统之中, 大大方便了师生员工教学、科研等。但是, 也存在越来越大的风险。计算机病毒、黑客、误操作、硬软件故障等原因时时刻刻影响数据的安全。一旦出现意外, 造成原始性数据丢失, 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4. 职业病———从少到多

在现代技术介入高校之前, 管理者的职业病主要是由坐引起的:颈椎病、腰椎病、尾骨受伤、屁股“生茧”、肌肉酸痛等。手机和电脑普及后, 长期使用又会患上现代职业病:长时间注视计算机显示屏及眼睛与显示屏的距离不当, 都会造成眼睛疲劳, 甚至造成各种眼病。人长时间在空气不易流通的空调环境中工作, 会产生呼吸不畅、精神萎靡等症状, 形成空调病。打印机在工作时, 墨水发生雾化, 会释放出一些碳粉尘, 被人体吸入后, 会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 还会引起皮肤干燥, 甚至毛囊炎等。手机电磁辐射会引起神经衰弱、心悸胸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病症。现代技术引起的职业病从少到多, 难以避免。

参考文献

[1]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195) .

[2]田湘等.数字化技术对高校管理的影响.理工高教研究, 2002, (6) .

[3]杨满福.论高校IT治理的若干问题.学术论坛, 2008, (3) .

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 篇8

一、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现代转变的内涵

(一) 人文与自我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高校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意识不断提升, 当前学生管理中学生要求平等参与涉及自身利益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观念中, 必须注入人文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保护和发扬学生的自我意识。这既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 也与高校学生的自身文化层次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是我国人才储备基地, 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 自我观念比较强烈。如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仍继续沿用传统的强制性管理, 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也不利于管理目的的实现。因此在实际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 应该注重转变管理观念, 以学生为管理的主体, 注重维护学生的自我意识, 本着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管理水平, 才能获得管理实效。

(二) 法律与服务

在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 还应该注重积极运用法律观念和服务观念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利, 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其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服务工作, 在管理工作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顾客”身份, 因此, 能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发展, 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观念现代转变的鲜明特点之一。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将学生置于“消费者”的地位, 高校成为“商家”, 在尽可能提供完善的服务的同时, 还应该注重双方彼此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及义务。从广义上来讲, 高校学生管理, 其实就是一种法律关系的形成。学生作为受教育的权利主体, 学校作为提供教育的义务主体, 任何一个在校学生都有权力享受学校提供的教育, 因此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有教无类”。撇开教育层面的权力, 从管理的权利义务角度而言,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学生是义务主体, 学生有义务接受学校正常、合法的管理工作, 并遵循学校为提升管理或强化管理而采用的一些合法的制度或措施。此外, 高校与学生还应该是民事权关系。学校通过收取学费来实现学生的教学、管理等, 学生通过交学费的方式来获得学校提供的方式或者服务。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高校享有“依法自主办学”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 但是这种自主管理应该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 必须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 不得与之相矛盾。

(三) 科学与创新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还应该包含相应的科学和创新的思想。科学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注重管理方法的科学性、管理方式的科学性, 只有实施科学管理, 才能综合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目的, 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准。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 还应该融入创新观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如果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 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观念, 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创造性, 会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质效果。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要尊重学生的思想,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鼓励学生积极采用创新思维来提升自我, 不断进行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同时在管理工作中, 要适当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充分的表达自由意见或者建议的空间和氛围, 尽可能地减少直接干预, 多运用一些间接性的引导与指示, 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现代转变的途径

高校学生管理的本质, 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活动,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要遵循教育活动自身的规律及要求来实现有效管理。因此在实际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应该明确要求管理人员准确定位管理活动的属性, 根据管理活动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来实现有机的、规范的管理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相对系统、复杂的工程,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构建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 突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来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 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和创新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还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管理制度的细化与出台实施, 从制度层面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实施。

三、总结

高校学生管理本质上是一项教育活动, 随着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的普及, 高校学生的层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为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应该不断地转变管理观念, 运用现代管理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 并通过制度构建、队伍建设、方针制定等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邵国平.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J].现代教育科学, 2003 (03) .

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探讨 篇9

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管理权力化现象严重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 管理机构存在着严重的权利倾向, 在教学管理中, 过分的强调管理机构的权利, 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开展管理工作, 这不仅不利于管理效果的实现, 还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 教学效果无法很好的实现。[1]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是为了实现高校的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管理效果的组织, 应该采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方式, 充分调动高校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共同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 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

(二) 教学管理制度过于陈旧

当前,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缺乏创新和改革的精神, 面对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无法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教师没有机会进行教学改革, 学生的主体性也的不到发挥,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高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地方, 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脉络, 不断创新管理制度, 使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 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性不强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不强, 管理工作大部分依靠以往的经验, 为了完成管理任务而管理, 管理工作缺乏目的性, 这都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制度缺乏明确认识的表现, 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高校的发展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使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

(一) 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理念对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完善教学管理的理念, 不断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努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促进教职工共同发展。要做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刚性管理是具有权威性的硬性制度, 柔性管理是以情感和精神来感染人, 这是实现高校教学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 也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2]同时, 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 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 要实现良好的发展, 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还应学会合作, 在健全竞争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高校各级人员之间的合作, 从而做好管理工作。此外, 教学管理制度应坚持民主管理, 加强教师、学生等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 不断提高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 优化教学管理的制度环境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教学管理制度环境的建设, 有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管理制度的实现也就变为可能。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首先全社会都应积极树立教学管理的意识和观念, 为高校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 高校本身也应积极不断改善校园的生态教育环境, 为教学管理制度的实现提供有力的资源, 高校应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建设, 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 管理工作应逐步向开放式转变。此外,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也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因此应逐步健全法律法规, 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依据, 使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 提高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服务意识

以往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控制、管理学生、教师等的行为、工作、学习, 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硬性管理。而当前,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下, 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就不仅仅是为了管理学生, 控制学生的行为举止, 也应把服务学生作为新的管理内容, 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中, 学生不是被管理的对象, 而是被服务的对象, 高校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围, 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这种服务意识不仅仅是理念上的, 要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建立完善的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

完善的监管和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是为了找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监管和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显现出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 而且也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有效保障。建立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时, 应遵循客观性的原则, 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做出真实、科学的反馈, 保证教师、学生等管理效果的实现。此外, 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也要满足高校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要求, 以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为指导开展工作。与此同时, 高校的教学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仅强调学生文化知识的提高, 也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以便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教学质量的实现。[3]

三、结束语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创新和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认识到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确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从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日益发展, 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水平和质量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高校的扩大使得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关系着高校的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因此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 高校应努力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 创新管理方法, 使人才培养更加规范、科学, 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探究优化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优化

参考文献

[1]吴妤.关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之初探[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3.

[2]隋军.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J].科学管理, 2013.

现代高校管理者 篇10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理念;高校;教务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高效的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教务管理是纷繁复杂的、实实在在的事务性工作,涉及面很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式管理方式以及高层观念上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忽视,加上部分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墨守成规,使得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因此,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全面提升高校教务管理水平。

一、高校教务管理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过于机械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完善

传统教务管理理念认为,教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事务性重复工作,各个教学教务管理分块内容的总和就是教务管理的所有内容,这是狭隘而机械化的。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规模扩展,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复杂度增加。同时,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以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为趋势,迫使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缩编。高校教务管理压力增大,师生满意度下降。如何以管理人员为本,更好地构建教务管理人员的硬件工作环境,值得进一步探讨。

2.组织结构设置过于职能化,两级管理责权利不相当

現有高校教务管理的金字塔式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形成了职能型的管理模式。职能型管理模式中,流程的整体性被相关职能部门分解,不同职能部门出现职能重叠、职能空缺,缺少共同目标,导致工作目标不一致的现象,这导致业务成本提高、信息流通不顺畅。学校教务部门往往处于控制、协调性的工作中。

3.管理人员不稳定,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薄弱

在高校中,教务管理人员普遍被定位为行政管理人员,因此高校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晋升几率、薪酬定位等方面相对于教师、辅导员来说要低很多。高校认为教务管理就是事务管理,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素质要求不高,人员的专业、学历结构不均衡,往往将教务管理岗位作为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安置问题的岗位。以上原因就导致教务管理工作“低人一等”的现象。这种意识上的偏差,使得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积极性低、流动性大,教务管理队伍不稳定。

4.信息化理念存在偏差,信息化程度急待提升

高校扩招、学分制给高校教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对高校教务管理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理论体系不健全,建设经费短缺,机构设置不完备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主因。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购买了软件供应商的教学教务管理软件。虽然高校教学工作实施过程相似,但由于学校定位、培养方案不同,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个性化差别,目前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基本功能,但不能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因此,信息化建设在教务管理中应该持续有效地进行。

二、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改进教务管理工作的方法

1.明确教务管理的目标,安排好工作任务

把主要任务划分成可操作的小部分,明确岗位职责,激发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教务管理中要尽量简化审批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2.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自我更新水平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中还涉及很多的法规和条款,并蕴含着内在的教学管理规律,所以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准确把握政策、法规的实质,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要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要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感染每个管理人员,强化其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促使其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要更新思想,勇于采用新的方法,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3.整合有价值的资源,集中建设信息服务中心,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高校要根据具体的任务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弥补各院系之间的信息和资源拥有状况不均等的缺陷。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教务系统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有效沟通,促进合作共事,便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同时,通过教务系统可以实现对教务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使高校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也提高了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总之,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务管理工作,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和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进教务管理制度,使其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科学的管理模式,使高校教务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高效化,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忠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松辽学刊,2000(5):93-96.

[2]徐艳.激励机制和高校教务管理的结合[J].科技资讯,2014(16):196-198.

上一篇:高校绩效财务管理下一篇: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