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模式

2024-05-07

规避模式(精选十篇)

规避模式 篇1

准时化生产 (Just In Time, JIT)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帮助日本丰田公司渡过危机, 其理念也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它追求零库存, 讲究效率, 可以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和生产质量, 但是, 在我国的制造企业中应用成功的并不多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合理运用JIT方式进行成本控制, 并有效降低风险是保持企业竞争力重要方式。

一、JIT库存控制的优势与风险

(一) 库存控制的优势

有人提出过, 库存是企业生产的“万恶之源”, JIT强调生产准时, 理论上是可以做到“零库存”,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由于受到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零库存”是难以实现的, 企业追求的应该是不断降低库存, 有效控制库存, 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主要体现在:

1. 合理库存控制能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从理论上分析, 不需要马上用到的库存都是一种浪费, 会占用流动资金, 会占用场地等。JIT模式下的库存控制是通过看板管理, 反向逆推工艺流程, 由后一道工序来决定前一道工序的产量和生产时间, 最终确定原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从而制定采购计划, 要求严谨和无缝对接, 能够有效降低库存。

2. 合理库存控制能提升生产工艺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 在产量需求确定的情况下, 有限的余料能使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问题放大, 避免生产工艺中的问题长期被掩盖, 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因为没有多余的原材料能让生产重新来过, 生产中的问题能快速找到并解决。

(二) 库存降低的风险分析

JIT库存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但是库存降低的同时, 也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库存风险, JIT库存控制的实施需要清晰认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 能在库存收益和库存风险之间进行合理评估, 风险主要体现在:

1. 订单变更风险, JIT是拉动式生产, 它是从市场需求出发, 由生产计划部门制订最终产品计划, 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订单变更情况, 没有一定的库存支持, 则有可能造成生产停工或者延误, 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2. 时间风险, JIT强调准时生产, 要求企业对于生产计划的制定以及采购需求计划的落实有精准的控制, 比如某车间上午10点计划生产产品A, 从最后道工序至最前道工序都排好计划, 那么根据JIT方式, 那么需要采购部门联系好原材料供应商, 估计好时间, A产品的原材料需要在10点前到达车间, 如若延误, 那么整条生产线都会有延误的风险。

3. 订购风险, 某些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 规模批量订购能够获取对应折扣, 反而有可能降低订购成本, 某些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 一味追求库存降低可能导致缺货, 在需要的时间内订不到货。

二、JIT库存控制的风险平衡

经济下行的形式下, 库存量少则风险高, 库存量多则成本高。JIT在实施的过程中, 一方面会降低库存, 降低成本, 一方面, 也会增加库存风险, 这就需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找到恰当的库存量, 如图1所示。

可以尝试将这个过程简化, 风险简化为上述三个风险, 订单变更风险R1, 时间风险R2, 订购风险R3, 风险的高低可以由企业内外部专家根据市场变动情况, 以及企业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评定。

如某企业产品的BOM单如图2所示, 4月4日接到100件A产品订单, 要求4月10日交货, 根据合同, 推迟交单则需缴纳违约金, 1天为总价的25%, 2天为50%, 3天100%。各零部件和产品的单价见表1, 各零部件需求的时间和数据可制作物流需求计划表, 具体如表2所示。

(一) 情况一:风险大, 风险损失高

案例中的交货期一共6天, 而根据BOM单, 将工序进行倒推, 生产产品A需要2天的提前期, B和C的采购提前期分别为2天和3天, 当C到货后, 可以开始生产。因此, 正常生产产品A需要2+3=5天。合同总价为100*100=10000元, 根据合同, 推迟一天交货就需要罚款10000*25%=2500元, 二天需要10000*50%=5000元, 三天则要交罚款10000元。而A和B一共300件库存, 库存费1500元。可以抵预风险损失的时间只有6-5=1天。案例中R1风险较小, 但R2, R3风险较大。所以, 这种情况要想到降低库存, 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能力要求很高。

(二) 情况二:风险小, 风险损失高

案例中零件C的订购提前期最长, 为3天, 如果合同4月4日签订, 但是交货期确定为4月12日以后, 那么风险将很大程度被规避, 抵预风险的时间超过3天 (8-5=3天) , 只要在4月10日零部件B和C到货就不会影响交货。同时合同已签订, R1风险小, 3天以上的机动时间, 可以进行二次订货, R2风险也很小, R3风险也将变得可控。这种情况最适合进行库存量控制, 适当保留一定量的原材料库存量作为安全库存,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三) 情况三:风险小, 风险损失小

这种情况在市场上比较少见, 当下游企业货源充足, 订货仅作为非近期的备货或补货, 则对于交货时间和交货违约的惩罚才不会过于看重, 对于这种情况则可以尽量的降低库存量, 可以有需求时再作出采购计划。

三、保持低库存量, 规避风险的建议

(一) 强化内部管理, 稳定工作效率

通过JIT方式降低库存量, 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内部管理方式, 使得生产变得流顺, 在需要的时间生产需要的产品量,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 生产现场运作流畅。

通过认真仔细的测评生产现场每道工序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 合理的对生产现场进行规划平衡, 分工明确;同时加强员工培训, 充分利用标志、图案、颜色等目视管理手段, 稳定生产现场的工作效率。

2. 时间管理精准。

降低库存量的前提之一是要对每道工序的生产提前期控制精准, 这需要在综合考虑员工的熟练程度、心态、环境、生理等各方面因素, 估算工序的正常完成时间和极限完成时间, 普通情况下以正常完成时间为准, 并确定奖罚分明的制度, 严格执行。

3. 信息传递要及时。

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全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信息传递延误是库存量增大的重要原因, 这也适用于制造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越快,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就越高, 快速及时的信息传递是降低库存控制风险的重要保证。

(二) 适当延长交单时间, 合理设定安全库存量

从前面提到的案例可以看到, 在签订合同时, 适当的延长交单时间是有效规避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延长的机动时间, 是制造企业应对内部突发事件, 或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处理时间, 这样, 面对一般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从而控制风险, 反之, 假如合同约定, 交单期为7天, 而企业的生产周期估算也为7天, 这种情况风险最大, 制造企业要尽量避免。

除了适当延长交单时间, 合理设定安全库存量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 规避风险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当前情况下, JIT理想状况下的“零库存”永远不可能实现, 保持一部分的库存量是不可避免的, 安全库存量的设置过高, 造成库存浪费, 影响资金流转, 设置过低, 零部件有可能缺货, 加大生产风险。制造企业可以采用ABC分类, 或按原材料采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 价值低的或采购较难, 安全库存量适当订高, 价值高的或采购容易可以适当降低。

(三) 分析外部环境变化, 做好紧急预案

如果说内部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加以提高, 那么, 政策的变动, 市场的波动, 交通状况的变化等因素就归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 企业只能通过深入分析, 精确预测, 认真做好紧急预案来规避风险。比如, 由于市场需求变大, 造成供应商货源紧缺, 不能足额供应原材料, 另外, 由于道路交通情况, 物流公司不能及时将原材料送达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在没有足额库存量的情况下, 必然对客户订单造成影响。

面对上述种种突发状况, 制造企业需要有效应对, 快速反应并及时处理, 针对各种情况, 必须结合企业实际, 事先做好紧急预案,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应对:

1. 将供应商分级, 在日常的采购过程中, 既要加强一级供应商的合作, 形成合作伙伴, 也要维持二级供应商的往来, 鸡蛋尽量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2. 如因原材料延误, 影响交单时间, 企业条件允许情况下, 加班倒班来追赶进度, 或者改变工艺流程, 如采用并行工程来缩短生产周期。

3. 加强和客户沟通, 尽可能说明情况, 争取客户谅解, 协商解决;

参考文献

[1]孙文凯.我国汽车行业物流实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J].河南科技.2014, 22:206-207

[2]高晶.企业实行“JIT”的风险控制与策略研究[J].市场周刊.2012, 11:25-26;

[3]温良, 罗浩洺.零库存风险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 01:10-11

高校规避后勤用工风险的模式探究 篇2

来源:实习总厂 发布时间:2009-06-26 00:33:33 查看次数:139

5高校后勤临用工队伍,承担着学校后勤保障一线任务的绝大多数工作量,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正确的处理好学校与后勤临时性工作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降低用工风险,防范劳动争议,化解劳动关系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稳定后勤人员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创造构建和谐稳定工作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是目前全国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工作。

一、对劳动合同法以及高校后勤用工现状的理解与分析

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制定了严格的规范,约束高校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用工特点及难题确实存在,怎样才能解决这一对矛盾呢。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是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劳动关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基础上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的立法的宗旨是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规避劳动合同法,是不可取也是不允许的,各高校必须在积极分析高校后勤用工的特点与现状的基础上,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劳动合同法,解决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后勤用工方面出现的矛盾,才能为高校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后勤环境。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自觉贯彻劳动合同法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长期以来,在高校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也被长期扭曲,劳动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相应的权利。而今,高校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自觉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切实以实际行动与员工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关系,对管理员工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应更具有人性化、灵活性和动态性,在利益分配上要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关心每一位员工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把实施《劳动合同法》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的契机。

(二)是防范风险的最好手段

《劳动合同法》虽然对劳动者权益提供倾斜性保护,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既有保护也有制约,双方都应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只有深入学习、认真探讨《劳动合同法》,才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用足用好法律,关心员工,保护自己,才能避免按以往习惯做事带来的风险。

(三)是保护高校权益的保护伞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虽然突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保护或者排斥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鼓励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使用,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等于 “铁饭碗”,它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无确定终止时间”,而不是“无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完全可以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者出现法定的解除情形时解除,并不意味着不能解除。《劳动合同法》

专门规定对由用人单位提供专项经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员工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二、劳动合同法中对高校后勤用工产生影响的主要条款

(一)劳动合同法的一些基本规定

1、企业的规章制度应当以规范的形式出台。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3、用工满一年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工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视为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4、违法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应当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5、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支付其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08年吕梁市最低月工资标准: 570元)。

6、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建立各类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5类)。

7、劳动合同到期,用工单位不同意续订合同,无论劳动者是否同意续订,用工单位均须按照劳动者工作年限支付每年一个月的补偿金。

(二)14种情形用人单位可解除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9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14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接触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2、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3、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4、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6、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7、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8、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9、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10、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11、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1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1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1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13种情形下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5、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8、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

更劳动合同的;

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10、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1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三)易产生劳动关系纠纷的几个问题

1、注意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认定的三个条件。

(1)劳动者在用工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以上三个条件之一成立,即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注意劳动合同的终止与事实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若不能及时终止合同,极易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合同成立。

三、高校后勤用工的特点分析

(一)高校后勤员工区别于一般企业员工的要求

高校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对员工的要求有别于一般企业员工,给人力资源管理增加了难度。

首先业绩考核方法不同。高校后勤改革之后,虽然也有开发经营获取经济效益的要求,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后勤保障服务,不能采用计件等经济指标和计量手段考核员工。

其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更高。服务育人是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

第三,工作的不间断性。为学生服务应是随叫随到连续工作,常年昼夜不能暂停和终止,员工的不辞而别会给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第四,特殊岗位的交流性。按惯例厨师是要经常交流的,劳动合同期限长了不利于提高餐饮服务水平,短了不利于调动厨师的积极性。

(二)劳动合同签订引发的难题

第一,高素质人才难留。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厨师、技工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尤其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认为劳动合同会约束自己,丧失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机会。《劳动合同法》还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这不仅对单位的财产安全到带来了影响,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员工擅自离职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越来越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如何留住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大错不犯小错不改的人难辞退。过去劳动合同短期化或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随时辞退劳动者,且无需支付补偿金,迫使劳动者被动的努力工作,以避免随时被辞退的可能,这种劳动关系不正常,但对劳动者的言行和劳动态度有明显的约束感。《劳动合同法》对解除劳动合同做了严格规定,对劳动者职业稳定的保障性提高,用人单位只有在具备合同约束终止条件或法定解除条件时才能解除合同,而且,出了劳动者严重违纪之外,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要以发给与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不仅增加了辞退员工成本,而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几乎是长期的,劳动者并无被解雇之忧,容易滋生松懈思想,少数缺乏与学校同舟共济思想和工作热情的人,劳动纪律会别变得生硬和不负责任、不顾忌

劳动纪律、不安心工作、服务不到位,常会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直接影响师生的生活和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学校即使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有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但对情节是否严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是由仲裁委员会认定的,而不是学校所能决定的,难以及时淘汰素质低、表现差的员工。

第三,用工浪费且滋长松懈思想。大多数高校愿意使用派遣工,但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忠诚度不高,工作的自觉性不强。高校与派遣机构的用工关系,也不是理论上的要派就派,不要就推,而是常年用工的契约关系,主要目的是规避法律风险,而不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事实上是直接导致用工浪费。大学工作以学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上半年,由于绝大多数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实习或到录用单位工作而离校,实际在校学习生活得学生比下半年大约减少四分之一,规模较大的学校较少几千人,食堂服务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减少,但由于后勤保障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特殊要求,又不易随时解聘,因此,有时会人多少事,从而出现“无事生非”的现象。工作量阶段不平衡性,滋长了部分工作人员的松懈心理,给后勤工作到来负面影响。

三、基本对策

(一)采用劳务派遣方式使用后勤临时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兄弟高校的探索,经过综合比较,目前贯彻劳动合同法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劳务派遣方式使用后勤临时人员。但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1、应为后勤临时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

2、督促、监督劳务派遣公司与被派遣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避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特别是在不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社会保险费用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前提下,如果劳务派遣公司承诺可以实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一定要求劳务派遣公司与被派遣员工签署劳动合同,并将劳动合同留存一份,已备发生纠纷时使用。

3、强调被派遣劳动者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工伤事故。否则要承担连带责任。

4、从被派遣劳动者岗位实际出发,督促并配合劳务派遣公司制定本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管理实施办法,能够量化的尽量量化,能够证据化的尽量证据化,以此为基础,强化日常考核,减少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费用。

(二)灵活用工

1、在临时性、替代性、辅助性岗位合理使用派遣工,可以弥补传统用工方式灵活性不足的缺陷。

2、对季节性、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任务,灵活运用非全日制用工或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三)规范管理制度

1、建立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留住优秀员工。劳动规章制度是法律相关规定在用人单位的具体化,是协调劳动关系处理劳资矛盾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和落实劳动规章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转型,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章制度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合理合情,包容度要高,应该保证表现好贡献大的员工能够安心多得,消极怠工表现差的员工

拿更少的薪酬和危机感,留住优秀的员工,鞭苔业绩不好和不称职的员工。

2、规章制度要程序民主、内容合法、科学严谨、词语准确。明确违纪行为的标准,处罚要准确、清晰、具体;条款细致无歧义,避免使用不确定词语,消灭管理中的模糊地带。规章制度的语言表达要精确、具体,标点符号也要用对。

(四)提高证据意识,强化过程管理。

学校后勤按照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行为,以保证工作秩序和效率,不但制度要订的好、执行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保存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要由企业承担举证责任,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证据意识。人力资源工作流程要更加细致、更加严密,高度重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否则,将有可能使学校在未来的争议中处于不利地位。

1、劳动合同签订不能口头化,辞退员工不能简单化。严把入职审查关,在核实劳动者个人资料真实性的同时,考察其现实表现和一贯的劳动态度,避免录用上岗不敬业的偷懒劳动者,在规定时间内与劳者动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合理确定试用期。

2、让员工签字时不要心软。处理员工的程序要规范,除当事人外,须两人在场,白纸黑字、当场签字,不要因情面而减少手续,保证仲裁时有举证依据。强化管理法律意识,依法处理劳动关系并注意保留书面材料和证据。

3、走足程序,留下痕迹。在处理劳动关系纠纷时,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的证据均会受到仲裁庭的认可。员工培训或调岗的书面材料,以及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决定及相关书面证据;员工失职、违纪等事实材料,以及组织教育帮助和员工检查认识书面材料等都具有较强的证据效力,要注意收集并保留。

4、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要公示,以大会签到或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让全体员工知道如何去执行,如果公示或签收没有证据支持,将有可能使学校在未来的争议中处于不利地位。

5、员工合同到期,一定要及时做好合同解除或续订工作,防止出现事实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纠纷。

(五)营造良好人文关系,激发员工创造活力。

学校后勤与员工之间的人文关系,被长期扭曲为制度制定与执行关系、上下从属关系。这种官本位意识下的制度关系,使广大劳动者不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容易产生“学校不对我负责任,我为什么要对学校负责任”的思想,心态浮躁,跳来跳去,上岗不敬业,出勤不出力。工作不安心,不能正确认识学校事业的发展是自己根本利益所在的关系,缺乏同舟共济精神。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都影响着劳动的效率,劳动者是决定高校后勤服务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劳动关系是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不仅要为员工提供劳动保障,而且还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心理保障,建立和发展和谐稳定的人文关系。劳资双方应相互理解与尊重,尤其是在管理员工时要更加人性化,让劳动者有心灵归属,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要重视员工的业务培训、职业规划,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业务素质,真正关心每一位员工的生存与发展,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他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四、就我校后勤用工的意见和建议

1、校内部门用工原则是“依法用工、分类用工、灵活用工”,多重性和多样性相结

合。签不签合同都要符合法律规定。具体方案有以下几点可参照执行:

(1)以完成某项具体任务为目的的定时定量工作制,采用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

(2)绿化、保洁、垃圾清运、锅炉等均采用由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校办企业根据合同约定实行劳务承包管理。

(3)对不适合劳保政策的,可以要求书面承诺放弃养老保险要求,必须自愿承诺并协商一致,才能录用,签好协议。

(4)在健康和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录用女40男50以上的社会下岗职工和校内退居二线的职工。这部分人员个人已有劳动保险。

规避商业模式陷阱的七个常识 篇3

常识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正经历过创业全过程的人,一定知道创业最痛苦的前三步:如何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个灵感创意;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证伪,最终发现一个只属于你的机会,并将之变为产品或服务;反复打磨你的产品或服务,想尽办法兜售,直到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而那些现成模式的复制者们,往往省略了创业早期的两个关键环节。既没有从点子到产品,更没有从产品到模式。显然,这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过程。你选择照搬了人家的商业模式,也就自然地接受了人家对于产品的全部定义。更要命的是,你并不真正理解这种定义从何而来又会去向何处。就好像十年前一讲到B2C,大家就觉得是网上卖书,仅仅因为亚马逊就是这么做的。如今,大家才知道网上啥都能卖。

仅仅照搬人家的模式,并不能保证你能做出和人家一样好的产品,甚至一样好也没有用。因为,需求是产品之母。彼之需求未必是我之问题。富裕的美国人民有在跳蚤市场淘卖旧货的习惯,而很多中国人都想开个能不开发票的小店改善生活。所以eBay是eBay,淘宝是淘宝。

所有人都说QQ的商业模式很“牛逼”,它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吸引了几亿的用户,以至于做什么新事情似乎都是信手拈来。可倒回创业早期,马化腾好像很纠结。没有人认为QQ这样的聊天工具能创造什么商业价值,他几度想要卖掉公司都未遂。事实上,作为即时通讯的鼻祖,ICQ从未获得过像样的商业成功,它仅仅被AOL当成一个工具软件罢了。后来,随着QQ的不断完善,滚雪球般地变大,不断嫁接SP的无线增值、日韩的虚拟物品和网游,才变得独一无二。今天,马化腾还是腾讯头号“产品经理”。

所以,沉下心来先做出一个真正好的产品(服务)来打动你的客户吧,别管你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否足够OK,这样真正好的商业模式迟早会孵化出来,而且很可能在你无心插柳的时候。

常识二: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

创业者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敏锐的嗅觉和极强的位置感。今天,大的产业潮流很容易判断,只要查查哪些产业的成长速度能够多年超过GDP的增速就可以知道。反正,我是不会建议你再去开矿或者搞服装厂。但关键在于,你能否准确把握“钱塘潮”袭来的时间,以及该呆的位置。这决定了最后你是弄潮儿还是牺牲品。

那些英文好、密切接触国际产业前沿的海归朋友往往有先发优势,毕竟欧美还是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但他们常常把握不好“时间差”和“环境差”,误会了中国的潜在需求与美国的当下需求。结果,一个很先进的模式搭配一个无人要用的产品。

在DVD、山寨机、数字电视芯片等几个领域不断成功的台湾联发科,其创始人蔡明介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念念不忘一个词:Outsidein。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定位”,但它的本意是“从外部向内看”。

从内部向外看,你只看到方向。从外部向内看,你能看到位置。

也就是说你只有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信息的前提下,才能对自己进行判断;判断之后就是取舍。取舍就是“To do,or not to do”,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取舍之后是契合。契合就是一旦决定进入某个领域,采用什么模式配置什么资源。

这样,你就不会把长跑想象成短跑,你也会先把预期成功的时间加上一倍,再把风投许诺的资金减少一半。

常识三: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只有最适应环境的模式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

谁更适应环境的变化,谁就能生存下去。恐龙比乌龟更强大,但恐龙灭绝了,乌龟还一直繁衍着。今天的商学院最热衷的事情,是研究成功案例,总结商业模式。但很有可能,凡是给商学院总结出来的商业模式已是“死的模式”。

因为成功案例是基于过去经验教训的回溯,基于历史记录的人为解读。没有人敢保证商业未来会如何变化。所幸的是,我们有着无数多的商业物种,企业在各个方向做着布朗运动。总会有少数幸运儿成功地赌对了环境变化,并从那些输家的手中抢到市场。为什么小企业不用害怕变化,因为他们更灵活,没有累赘的包袱。

很多年前,DELL电脑的直销模式被视为 PC产业的完美模式。其他的PC企业要么被迫效仿它,要么主动退出。可如今,商学院教授们的新宠已经变成了苹果,至于DELL,早就已经OUT了。就连排行老四的联想,也把从戴尔挖过来的CEO开掉了,声称只把苹果当成自己的唯一对手。

其实,DELL的供应链管理依然高效,其直销模式也扩展到了更多领域,但模式的威力已经不复从前。因为客户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产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环境巨变推动着变革滚滚而来。

常识四:当兵的时候想想连长的事就好,师长太远

一切模式的设计,必须围绕你当下所拥有的资源和现实可能获得的资源来考虑。苹果和谷歌的模式再好,你也没有这个能力学。这跟游戏里练功打怪升级是一个道理。

如今,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是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使命随时间不断调整。从2004年常春藤大学学子间交流泡妞的工具,到招股说明书中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Facebook的目标显然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从哈佛广场的3000个用户,然后向波士顿周边的大学开放,并缓慢地向其他常春藤大学扩展,之后才谨慎地加入了高中,而后是公司,直到很后来,才允许所有的用户注册,最终汇集成超过8亿用户的庞大帝国。马克深知专注的道理,与其在各个市场都是第二名,不如一个一个拿下。而他远超出同龄人的耐心也不断被身边人所提起。

事实上,Facebook并非最早,在它前面曾经有Friendster、hi5、Linkedin、Myspace、Secondlife、YouTube等,它们一度都被认为是明星种子选手。但显然,Facebook比它的对手们做对了更多的事情。现在,它成了自然选择的赢家,可以挑战谷歌、苹果了。

常识五:商业模式忽悠的是投资人而不是自己

在很多创业的朋友看来,最爽的事情,莫过于花投资人的钱,做自己的梦。

VC不是傻瓜,仅仅告诉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不足以打动他。他们还必须知道,你用什么方式能赚到钱,需要花多少钱,你有没有赚这个钱的本事和资源。整个事情看起来符不符合逻辑,符不符合他的资金成本和风险考量。最坏的可能是什么?

当你在写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把你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用完全商业化的思维工具整理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而商业模式,则是整个故事的硬核。就这个角度而言,一个舶来的已被证明过的商业模式,的确比你凭空的狂想更实在一些。

一旦签约,性质就变了。VC只关心你所做的回报承诺能不能兑现。毕竟,他只是一个要求短期利益的财务投资者(5-8年)。而你要做的就是根据环境变化,不断改造、升级甚至推翻商业模式的能力。

PayPal是靠研发加密软件和提供借助PDA来转账的服务来打动投资人的,最后,却是靠基于网络的支付服务大获成功。周鸿礻韦二次创业的时候是靠奇虎社区搜索拿到了投资,结果一塌糊涂,倒是无心插柳的360安全卫士,成就了如今国内仅次于QQ的第二大客户端。

结论:兜里有钱心里不慌,怎么调整你的商业模式都是来得及的,投资人只怕你一条路走到黑,钱花完了,耸耸肩跑路了,就跟PPG一样。

常识六:商业模式不是你的“护城河”

模式会是你的加速器,却不可能成为巴菲特所谓的“经济护城河”。

从会计学角度,如果把公司看成一个可清算的资产,那么你的品牌、产品(服务)、专利技术、渠道、市场规模等统统都可以变现折钱出售,唯独只有商业模式,没有人会为它多付一毛钱。因为模式创新说白了只是一个Idea,不管多好的Idea说出来就不值钱了,你就算申请专利也没用。而且,它必须附着在一个相应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上。

可口可乐的“原浆+装瓶厂”模式是如此简单,它的成功完全依赖于对品牌和渠道的持续高额投资。Google首先是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搜索技术,然后再借鉴Overture的按点击付费模式,从而走向成功,“技术+模式”取得了爆炸性的效果。而拥有这个模式专利的Overture的命运却是被雅虎以很低的价钱所收购。

我的观察是,模式创新往往发生在那些看起来已是山穷水尽、内在矛盾已经非常突出的行业,原有的长链条、长流程、复杂关系的模式会被更加简单清晰、有力的模式所取代。但这种创新并非在于模式本身,而在于一个商业机构对于商业规则及自身所处商业环境的重新想象、解构与颠覆。在此时刻,命运会突然偏爱一些胆大包天的赌徒,会造就个别一夜成名的神话。

但好运不会长久伴随一个人。一旦你证明了模式的可行,市面上会出现众多的跟风模仿者。因此,模式创新容易复制,却不可持续。

常识七:商业远比商业模式更复杂

这其实是一个常识。

如果说美国是新者为王,那么中国就是剩者为王。美国的商业文化崇尚公平竞争,讲游戏规则。因为环境已经很成熟,不创新就没有出路。而中国是一个山寨之国,又是一个管制之国,中国的商业是原始丛林商业。到处都是灰色地带,大家都在互相模仿,剩下的是比谁动作快、比谁更能熬、比谁更流氓。

所以,中国那些靠模式成功的创业者,通常都是在行业内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和人脉的家伙,他们不但清楚潜规则和弊病,而且处于被传统老大压抑的状态,比如周鸿礻韦。

这解释了为什么Twitter模式到中国变成了“围脖”;为什么新浪能做而创业者一做就死;为什么SP动不动被叫停,而傍着中移动生存的神州泰岳却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有的公司明明非常赚钱却掩耳盗铃,而别的公司睁着眼亏损还理直气壮存在……

中国的创业者需要导师,不是教他们商业模式和人生哲理,而是如何看到那根细细的红线,和红线牵引着的“地雷”。

柳传志说过一句经典:做企业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这句话很中国。

作者系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

规避模式 篇4

一、工程合同计价模式的比较及选择

(一)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在我国市场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该模式对工程造价的编制程序一般方法是:先计算工程量,然后套用定额算出基本直接费用,再以费率的形式计算直接工程费、间接费用,加上按国家规定计取的利润和税金,汇总得出总造价。这种方法计算工程量的依据是图纸和定额,工程量的价格计算依据是定额及国家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调价表或调价系数。因此,这是一种量价合一、工程造价静态管理的模式,在市场经济初期起到了确定和衡量工程造价标准的作用,将预算定额中的人工、材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单价合理分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做法也暴露出难以反映实际消耗量、不能全面体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能充分体现市场公平竞争等不足。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按照招标要求、图纸要求及规定将拟建招标的全项目和内容,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现行预算或综合定额分项计划列出拟建工程量,按工程部位性质分项以及按某一构件列在清单上作为招标的组成部分,供招标、投标单位逐项填写单价。工程量清单按分部分项工程单价组成来划分,主要有以下3类:1.直接费单价。由人工、材料和机械费组成。目前,我国的直接费单价是按照现行预算定额的工、料、机消耗标准及预算价格和可进入直接费的变动价格确定。绝大部分地区采用这种计价方式。2.部分费用单价(也称综合单价)。部分费用单价只综合了直接费、管理费和利润,并依据综合单价计算公式确定综合单价。该综合单价对应图纸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一般这部分费用属于非竞争性费用。3.综合费用单价。如脚手架工程费、高层增加费、施工组织措施费、履约担保手续费、工程担保费、保险费等。

(三)二者比较。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基本特征是:价格=定额+费用+文件调价,并作为法定性的依据强制执行。不论是工程招标编制标底,还是投标报价均以此为惟一依据,承发包双方共用一本定额和费用标准确定标底价和投标报价。定额计价是建立在以政府定价为主导的计划经济管理基础上的价格管理模式,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对工程价格的直接管理和调控。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属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范畴,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不仅是在表现形式、计价方法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从定额管理方式和计价模式上也发生了变化。采用行业统一定额计价,投标企业没有定价的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企业可利用自身的特点,在投标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合同风险的规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依据的是市场上材料、人工等的变动价格,因此价格风险不可低估。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双方风险分担程度,合理构建风险的防范机制十分重要。

(一)借鉴FIDIC的履约担保条款,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推动工程担保制对于合同双方的履约、解决目前工程领域拖欠工程款等十分有效。同时由于强化工程担保,对于一些财务状况较差、施工信誉差的企业,也起到了限制准入的作用,净化了市场。国际FIDIC对风险因素非常重视,我国应该借鉴其作法,对于一些合同的风险,比如法律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等应该通过法律尽快明确。

(二)做好计价规范中关于工程量变更和费用波动调价的解释工作。合同双方应该在合同中约定价格涨价调整和工程量变更的条款,将不能预见而实际又可能发生的费用,如物价上涨等风险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当风险发生时,可以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由业主随时补偿有关经济损失,使承包商免受物价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保持正常的施工活动,这也是确保业主最大利益的根本所在。

(三)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评标方法。对于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工程应强制采用合理低报价的评标方法。在评标过程中,采用先评技术标,后评商务标的两阶段的评标方法,不论技术标还是商务标均采用“封闭判卷”的方式进行评标。另外,为了保证评标委员的公正性,加强评委的责任心,提高评委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评标能力,笔者认为应采用评标人员注册职业化的方法,以解决评标过程“短、平、快”的不负责的态度。

(四)采用灵活的变更计价方式。1.可以精确计量的变更的计价方式。以独立报价形式,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产生合同约束力;按计价规范的计量,按工程量清单已有单价计价,适用于同样的或类似的工作;以工程量清单已有单价为基础进行合理调整后的单价进行计价,适用于性质类似但施工条件不同的项目,单价调整应合理地考虑差别因素,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产生合同约束力;按零星工程的计量和计价方式处理。2.不可精确计量的变更的计价方式。零星工程和不可精确计量的变更可以是独立报价或根据实际成本加酬金的方式进行结算。3.在合同中无适用的变更计价方法,而双方无法就变更的计价达成一致时,可以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根据合同中约定的解决争议的条款提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4.变更计价办法的应用。变更计价的办法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多种方式并存,同时约定一个优先顺序,当优先的计价办法不适用时或合同双方达不成一致时,再依次采用其他约定的变更计价方法。

(五)对费用风险作出合理评估。从风险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项目风险可分为合同风险、费用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先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对施工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可以大致找出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如设计、施工、自然与环境、人员等方面。设计方面侧重检查设计内容是否齐全,有无缺陷、错误、遗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考虑施工的可能性等。合同方面侧重分析合同类型的选择是否得当;合同条款有无遗漏;项目主体成员在合同中的责任、义务是否清楚,工程量清单中有确定数量、暂定数量、参考数量等多种形式的工程量。不同的工程量清单适用不同的合同形式,而不同的合同形式,不同形式的工程量清单,施工企业和业主所承担的责任不一样,获得的利益不一样,承担的风险不一样;索赔管理是否有力等。再对项目风险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一步作出评估,即对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估,风险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估。最后结合风险评估分析的结果,找到降低风险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

(六)加强合同、索赔管理,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风险。采用详细工程量确定报价,中标价为合同价的基础,合同价调整方式主要是索赔。若无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单发生时,工程量固定不变,合同总价也维持不变;若有设计变更时,变更费用按照增减的工程量和清单单价进行计算。合同双方应充分利用合同赋予的权利,正当维护自身的利益。特别重视那些想先低报价,再通过高索赔进行结算的行为。

风险管理规避 篇5

首先,风险的定义不一致。一些从业者似乎认为风险来源于风险的不确定性,有的人认为风险来自于造成损失的频率和幅度。而这两种观念有本质的不同。理论上的风险代表不确定性,但是很多理论却不能应用到信息安全中去。

其次,使用的术语不一致。很多管理员正在尝试做风险管理,他们努力的解决风险出现的原因,并建立明确的定义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很多威胁并不是按照常规的手段和正常的方法都能解决,因为它们不是使用正常的数据代码就能够解决问题。因为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威胁”,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风险”,而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漏洞”。就如同,物理学上的质量、重量、速度的单位各有不同是一个道理。再次,漏洞评分系统(CVSS)不同。很多风险评估需要相关的计算公式和测量工具。如果选择的工具和变量不同,测得的风险也有所不同。目前风险评估分几个等级,很多时候企业风险被夸大,或者风险被忽略,就是因为风险评级时的失误。

规避风险培养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人才是关键

德勤一项调查报告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对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案例积累尚需进一步加强。

“我们对风险管理很重视,但目前还是比较依赖外部的人才力量,虽然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兴趣也有耐心,但不得要领。”一位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表示。

目前,企业获得风险管理人才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从外部挖人才,不少咨询机构派到企业协助开展风险管理建设的人员也会成为企业追逐的“猎物”。另一个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外部风险管理人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与能力,但忠诚度不如企业内部培养起来的风险管理人才高,并且对企业情况的了解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企业内部人员一旦掌握了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性内容,凭借其对企业的了解,会做得更好。”根据多年的经验,谢安还表示,企业中具有综合业务功能部门的人员更适合培养成为风险管理人才,比如财务部、审计部或内控部等。

据国内知名管理会计培训机构华领国际市场总监尹璐璐女士介绍,随着国资委开始提出基层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并首次要求在2013年年底前在央企建立系统、全面覆盖集团各子企业、各层级责任主体的管控体系,企业对风险管控问题越来越重视,懂得风险管理的人才也由此变得热火起来,国资委2009年引进的CMA正是培养风险管理人才的一大国际型财经认证。

规避模式 篇6

反规避是反倾销领域争议很大的一个议题,在多边贸易机制特别是WTO中仍未达成共同协议。目前,反规避主要是各国单边处理制度,反规避调查的对象是规避行为,反规避措施采取的前提是产品的出口行为是规避行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至今已经遭受国外反规避调查40余起,涉及欧盟、美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或地区,其中欧盟20余起,美国十起左右。欧美频繁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进行反规避调查,我国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应该积极进行应对,但是应对的前提是有的放矢。欧美对华进行反规避调查首先要认定中国的出口行为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是规避行为,对规避行为的认定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因此对欧美规避行为的认定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国了解欧美立法规则以及实践操作中对规避行为的认定,有利于我国应对欧美的反规避调查。

一、欧盟规避行为认定标准的立法和实践

(一)欧盟认定规避行为的立法规定

1995年12月22日的《欧共体反倾销规则》第13条第1款规定:当发生规避现行反倾销措施时,依照本规则征收的反倾销税应扩大适用于来自第三国的相似产品或其零件的进口。规避是指第三国与共同体之间一种发生于实践、过程或者行为的贸易方式的变化,对此除了征反倾销税外没有充分正当的原因或经济理由,并且有证据表明,反倾销税在相似产品的价格和/或数量方面的矫正效果正在受到破坏,并存在着就以前为相似或者相同产品确定的正常价值而论的倾销的证据。

可见,欧盟一般对规避行为的认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1)第三国或地区与欧盟之间贸易模式发生改变;(2)贸易模式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征收了反倾销税,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合理的原因或相应的经济原由;(3)有证据证明存在损害,或者欧盟征收的反倾销税本应体现的效果受到减少;(4)有认定倾销的证据。

对在共同体或第三国的组装规避行为的认定要素,欧盟立法更为详细。主要包括:(1)组装是在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后或是在此之前才开始的或迅速扩大的,并且有关的零件来自这个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国家;(2)而且这些零件构成装配产品的零件总价值的60%及其以上,但是,如果这些零件在装配或完成过程中的增值超过生产成本的25%,就不认为是规避。(3)采取反倾销措施产生的矫正效果正在从组装的相似产品的价格方面和/或数量方面受到损害,而且有证据证明根据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相似或相同产品确定的正常价值比较存在倾销。

(二)欧盟认定规避行为的实践分析

在软盘案(Microdisks case)中,欧共体于1993年4月对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软盘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之后,尽管从中国大陆和台港地区直接进口的软盘数量从1993年的20%下降到1994年的4%,但来自这个国家和地区的软盘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却从1992年的21%猛增至1994年的36%,因此,欧盟同类产业向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反规避调查,欧盟产业主张贸易方式已经发生改变。1996年欧盟对华自行车反规避案中,申请者认为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虽然大幅减少,但是车架大量增加,欧盟认为贸易模式的变化是为了规避反倾销税,没有证据证明存在其他合理的理由或经济上的原因。最后欧委会认定,欧盟进口商从中国进口自行车零部件数量大量增加是发生在反倾销调查之后,进口的自行车零部件占装配产品零件总价值的60%以上,而且自行车零部件在组装过程中的增值为达到或超过生产成本的25%,仅为10%-16%。因此,欧委会认为,进口自行车车架并进行组装的行为规避了欧盟对自行车整车征收反倾销税的救济效果,1997年1月18日,欧委会决定将适用于中国的自行车整车的反倾销税30.6%扩大适用到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零部件。

二、美国规避行为认定标准的立法和实践

一)美国认定规避行为的立法规定

1.美国关于组装规避行为的认定标准。美国对规避行为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美国或第三国生产或组装的程序是否为该产品生产程序中的一小部分(minor) 或不重要(insignificant) 的部分;(2) 从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进口的零部件价值是否是该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定是否将这些来自第三国的组装产品纳入原反倾销法令的涵盖范围时,美国商务部还需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是零部件的生产商与装配厂商之间的关系。在判断组装程序是否为生产程序的一小部分或不重要的部分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产品在美国、其他第三国的投资或开发的情况; 生产程序的性质、生产设施的情况; 进行装配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价值在产品中的所占比例等。

2.美国对后期开发产品规避行为的认定标准。关于后期开发产品是否构成规避行为,美国主要认定标准是:(1) 后期开发产品与征税产品在一般物理性能上相同;(2) 消费者对两种产品的期待相同;(3)两种产品的最终使用目的相同;(4)后期开发产品与被征税产品通过相同的销售渠道销售;(5)后期开发产品的宣传广告及展示方式与被征税产品相同。

3.美国对轻微改变产品规避行为的认定标准。美国认定轻微改变产品主要考虑因素包括:(1)在产品被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将此产品从外观上、表面的形式上进行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幅度不大,是轻微的;(2)这种外观上的改变没有改变产品的功能;(3)产品通过改变不再属于要征收反倾销税的范围。

4.美国对列举的其他规避行为的认定标准。对于相当于销售的租赁行为的认定标准主要是:(1)出租至进口国的产品属于相似产品;(2)租赁条件很优惠;(3)达到实质上是销售的目的。对下游产品的监督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1)出口至进口国的是半成品或成品;(2)半成品或成品是由涉税的零部件加工而成。对虚构正常价值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1)反倾销令发布之后;(2)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发生改变;(3)出口价格高于正常价值。

(二)美国认定规避行为的实践分析

2001年美国对加拿大定尺碳素钢板反规避案中,美国主管部门在调查中认为,定尺碳素钢板添加了硼,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轻微的改变,产品的功能并未发生改变,其仍与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定尺碳素钢板一样。但是,加硼的定尺碳素钢板不再属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范围。从该案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商务部“轻微改变产品”的认定一般着眼于物理特征、最终消费者期待、市场销售渠道与被调查产品的比较,还有一个考虑因素是轻微改变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2006年美国对中国的“石蜡蜡烛反规避案”中,美国商务部根据案件利害关系方所提交的证据和材料,认为,含有50%或以上的棕榈蜡或植物蜡的混合石蜡蜡烛是后期开发产品,应属于反倾销税征收的范围内。美国商务部最后认为后期开发产品是否构成规避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实质性的技术发展、实质性的商业改变。endprint

三、欧美关于规避行为认定标准的联系和区别

(一)欧美关于一般规避行为认定标准的差异

如前所述,欧盟对规避行为进行了一般性规定,同时对组装规避行为的认定进行了特别的规定,美国是通过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具体的一些规避行为的认定标准。欧盟一般要求有证据表明存在倾销。而美国商务部认为针对此类产品原来的反倾销措施可以直接适用于零组件、第三国进口产品,并且不需要再证明这些产品的进口存在倾销。美国在认定组装行为时要考察“贸易方式变化”这一因素,是指产品的销售渠道或产品部件或构成要素的进货渠道的变化情况。欧盟对于一般规避行为的认定也涉及贸易模式(方式)的变化,但是两个“贸易方式改变”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欧盟的概念范围更宽泛些。而且欧盟一般要求贸易模式的变化没有其他合理的原因或经济上必要的原由,欧盟规定是定义性的,未分别列举具体的情形。美国是通过对具体规避行为要考虑的经济上的因素进行分别规定,是具体化的,两者在立法模式上有些区别。

(二)欧美组装规避行为的认定存在差异

美国反规避法律要求在美国组装规避的产品其价值与进口零组件的价值差额微小。在第三国进行的组装规避,也要求进口到美国的组装产品价值与原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出口的零部件价值差额微小。但是对于差额“微小”的具体标准并没有给出,由美国商务部在实践中依个案决定,实践中已有案件对 “微小”解释为从10%到25%不等。 欧盟规定的是进口的零件占组装产品的总价值的60%及其以上,但是,如果进口零件在组装过程中的增值较大,超过生产成本的25%,就不会认为这种组装是规避行为。可见,欧美关于零件所占价值的认定存在差异。而且关于增值大小的问题,美国已经将判定标准规定为组装程序是否为产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这部分比较小或者不重要,零部件在产品价值中的所占部分,即增值比例在美国并不是认定组装的构成要件之一,而零部件的价值比例是法定构成要件之一,增值比例只是考察因素之一,而且考察因素还包括投资程度,研究和开发程度、生产程序的性质和生产设施的状况。

(三)欧美关于规避行为的构成要件占比的差异

关于零部件比例,美国使用的是来自涉税国的部件或构成要素的购入价值与产品销售总价值相比,而欧盟是用来自涉税国的部件购入价值与所有部件购入总价值相比较。关于增值比例,美国使用的是加工制造增值部分与产品总销售价值相比,而欧盟是将组装或完工过程中的增值部分与生产总成本相比较。而且欧美关于零件价值的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欧美使用的分子和分母不同。

欧盟在认定零件是否占组装产品的零件总价值的60%或60%以上时,作为分子的出口国的零部件价值里包含第三国进口零件的组装价值, 而作为分母的其他零部件价值则不包含第三国进口零件的组装价值。美国对进口零部件价值的认定, 首先鉴定主要部件进口价格是否有效,然后在以下三种情形中进行自由裁量确定:(1)在出口国的同一商业环节中, 同一零部件向一位与生产厂商无关的客户出售的价格;(2)美国组装厂对同一零部件向与其无关的美国供应商或第三国供应商购买的价格;(3)零部件的制造成本。

另外欧美关于组装规避行为的时间要件要求也不一样。美国规定的是反倾销调查开始后。欧盟要求组装是在发生在反倾销调查前后开始大量出现的。对于反倾销调查之前多长时间,欧盟没有明确。

四、我国企业应对欧美反规避调查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相关专业人才,熟悉掌握反规避国际规则

中国频繁遭受国外的反规避调查,在相应的应诉中,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不熟悉调查地的相关立法规则和具体实践操作,造成应诉中的重重阻碍。例如,在欧盟对华的一些反规避调查案件中,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对欧盟反规避法律不是很清楚,在具体的应对方面缺乏经验,不能充分利用欧盟反规避调查的实体或程序规则,造成我国出口企业一些请求被主管部门以正当的理由予以了驳回,不予接纳。因此,我国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反规避专业人才的培养,熟悉掌握欧美反规避法中的各项条款以及实践新趋势,在具体的应对中能够有的放矢。

在对于组装这种发生最频繁的规避行为进行的对华反规避调查,我国也应充分注意到欧美在具体构成要件方面存在的区别,充分利用各自的相关立法以及实践发展产生的新规则,积极进行应对。

(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科学定价,实施差异化产品出口,避免反规避调查

之所以会进行反规避调查,是因为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国家或地区担心出口商通过组装等方式来规避反倾销税的征收。而反倾销措施的采取是因为我国出口商品存在倾销,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损害的威胁或对新建工业造成实质性阻碍,倾销和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企业转变观念,改变依赖低价出口的竞争优势,可以避免被认定存在倾销,从而从源头上防范反规避调查。

根据欧美反倾销法律规定,即使我国相关出口产品被采取反倾销措施,但是如果我国出口的产品不仅仅是表面形式或外观的改变,而是其在物理特征、消费者期待以及使用用途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被反倾销调查的产品发生较大改变,或者产品改进后,其功能发生重大改变,改进的产品就可以避免被反规避调查。如控制零部件的价值,避免组装规避调查。

因此,我国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善向欧美出口产品的质量、功能,凭借产品的技术特色,服务优势等增强自己在欧美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再仅靠价格优势,科学定价,从根本上远离反规避调查。

(三)加强建立和完善反规避调查的预警机制

关于反规避信息的收集和了解、掌握,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是我国应对欧美反规避调查的重要内容。反规避比较成熟的欧美都通过专门的部门获得、掌握相应的信息数据并进行评估,甚至定期派遣考察团到海外进行实地调查,每年发布第三国的行动报告。欧美的行业协会也非常注重收集产、销情报,在成员间互相交换,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在企业层面,美国一些大型的企业在经济贸易预警方面每年都有很大的投入,很多企业都有专人对公司的目标市场进行监控,或者委托专门的咨询公司提供市场分析服务。endprint

我国政府应在商务部贸易救济信息收集、发布的平台上专设反规避专题,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得和评估欧美关于反规避的信息数据。行业协会也应充分发挥收集资料、组织协调的能力,加强与欧美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便企业及时了解欧美反规避立法规则以及实践动态,快速调整应对策略。

(四)完善我国反规避立法,对国外对华的反规避调查可以进行反制

我国《对外贸易法》规定我国主管部门有权对规避我国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采取必要的反规避措施。《反倾销条例》也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也规定对货物所进行的任何加工和处理,是为了规避我国对外贸易救济措施的,海关在确定该货物的原产地时可以不考虑这类加工和处理。但是,目前我国关于反规避的立法比较抽象,没有规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面对欧美对华频繁发起的反规避调查,我国应借鉴欧美关于反规避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反规避制度。通过列举和概括的模式规定规避行为,为主管部门对出口到我国的产品涉嫌规避行为进行调查提供规则支持,反制欧美对华不合理的反规避调查。

(五)充分利用多边机制平台,加强谈判的话语权

我国和欧美等国家、地区都是WTO成员方。我国也已经成功的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过与欧美的贸易摩擦。因此,我国可以总结经验,欧美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反规避措施如果涉嫌违反WTO规则的,我国政府应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利益。这种方法既可以明确地表明中国政府对相关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也可以避免问题的复杂化,避免以不必要地牺牲中国的利益作为筹码换取其他成员遵守WTO规则,或者由于强硬地坚持原则而导致矛盾激化、引发贸易战的后果。

欧共体和美国的反规避立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多边协议的谈判也主要是他们在推动。对此,中国不应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争取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博弈。可以在多边协定的谈判中,与其他成员方加强交流并显示自己的观点,而且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调整我国的立场,逐步完善相关的提案。好的提案才能使中国在最后制定统一规则的时候掌握话语权,中国应当审时度势,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制定国际规则的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2013年年底WTO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定”并未就反规避议题达成协议。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多边机制平台,在以后关于反规避的谈判中,立足自身立场,争取属于我们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曹署:《反倾销之反规避制度相关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年会会议论文,2009年.

[2]宫恒刚:《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实施反规避措施的历史回顾与评析》,载《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3]宋和平:多哈回合反倾销和发补贴规则谈判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08页.

[4]张佰英:《美、日、欧盟应对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辽宁经济》2012年第4期.

[5]孙立文:《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控制对外贸易摩擦》,载《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第7期.

规避模式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误区,创新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 一定会比讲义好, 将来恐怕要这样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直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到中学语文教学, 应用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 试以案例分析之:

1. 声画并茂, 让语文课堂情景交融

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逼真形象的语言环境及文字, 图像, 动画于一体的教学环境, 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呈现的新知识的记忆, 而且能化静为动,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 《背影》一课可如下精心设计导入: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 先是《游子吟》一诗淡入, 然后教师寄语:“同学们, 父母爱子女之心, 无微不至, 父母爱子女之事, 可写的成千上万。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 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世间的情千万种, 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人我们的骨髓, 溶人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 先声夺人, 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 使他们的思维、兴趣迅速进入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景再现, 让语文课堂历历在目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的再现于课堂, 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 重映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天—爆炸的一幕, 在学生们一片惊呼声中, 屏幕上出现了课题真正的英雄。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多媒体的情景再现能力, 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

3.美妙美仑, 让语文课堂心旷神怡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 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特点,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可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为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散文, 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 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动人画卷, 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的课堂粉笔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是不是就完美无缺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运用的优势, 其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这些不足有的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有些则是教师的理解和操作的问题所造成的。

1. 没有多媒体不能讲课, 多媒体成为教师偷懒的帮凶和工具

多媒体对于中学语文教育而言, 尚属新开垦的土地, 所以有不少老师都在积极使自己驾驭多媒体教学技术, 但往往适得其反, 有的老师把每篇课文都做成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 而且会让学生忽略书本, 只一味的等老师上多媒体课, 看看图片, 看看视频就是一节课, 这远远脱离了多媒体对于中学语文教育的辅助教学性质。甚至对部分教师而言, 成为偷懒的工具, 部分教师把教案投射到银幕上, 照搬硬读, 查点资料后, 这些老师就可以成为东郭先生, 滥竽充数, 到后来甚至发展到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程度。

2. 忽略语文学科自身特性, 滥用多媒体手段, 破坏文学的美感

一些老师为了赶时髦, 将多种媒体进行拼凑, 把语文课搞得花里胡哨, 以致造成相互干扰, 失去了语文课的原汁原味。例如, 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 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 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 即木棉在橡树面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 两者相去甚远。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篇目都适合用多媒体讲授。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比较适合制作课件。而像小说、戏剧由于容量大, 有些教学目标就很难在有限的课件中体现出来。比如有位教师在制作《林黛玉进贾府》时, 尝试制作了近一百多张幻灯片, 试图把小说的全貌体现出来。其中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像这样的课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应用起来。虽然花了许多的精力, 但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讲, 能真正起到作用的却很少。再比如制作文言文的课件, 有的老师把所有的文言字词的解释都制作在课件中, 学生看了只能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 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像议论文和杂文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制作起来更有难度, 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3. 部分教师课件做的美轮美奂, 但授课内容却空洞乏味

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 有些错位的观点:有多媒体现代技术后,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立竿见影, 一蹴而就, 籍此一举成名。为此, 不惜花大量的时间, 甚至请人帮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CAI课件, 让书本搬家, 让“黑板”变色, 让问题变细, 让练习更多, 让答案更标准, 让思维更单一, 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 令人眼花缭乱, 甚至有时教师在黑板上很容易写出来的信息, 却偏要用鼠标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半天;上课时, 老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 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 而对文本的研读反在其次了, 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 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

三.误区规避下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模式探索

在中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多媒体教学实践, 具体而言,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信息选择模式

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语文老师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信息模式。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 传输快, 清晰度高的特点, 用他来扩展知识, 开阔视野,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节多媒体课所展示的内容是黑板+粉笔模式下无法完成的。它可以加大课堂容量, 增加知识密度, 节省板书时间, 使授课环节更紧凑,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文言文教学, 内容距现在年代久远, 涉及的资料多而杂, 知识点多, 信息量大, 用传统的方式教学, 教师常为大量的板书所累, 文学常识、古今词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无不用板书, “少慢差费”的弊端很明显。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可以利用闪烁、游动线条等技术, 改变画面的色彩, 改变字形或字号,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使学生加深印象, 加强记忆。尤其是在总结归纳阶段, 信息密度之大, 转换切割之快, 条理之明晰, 刺激程度之深, 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

2.形象演示模式

即选择合理的图形和动画以展示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变抽象枯燥的文字为具体形象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戏剧和较抽象的科技文的教学。学生对古典文学、戏剧可以说比较陌生, 对于剧中、文章中的语言理解不深, 这直接影响了对剧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戏剧冲突的把握。我们在上课时, 如果能挑选戏剧中的精彩对白, 通过视频播放, 让学生真切感受戏剧语言的特点, 欣赏剧中人物的表演, 无疑会对理解剧本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 对于比较抽象的科技文,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课件的形式把相关的图片以及文字展示给学生, 将使学生获得非常形象的感受, 而这些效果单靠老师讲解是很难达到的。

3. 写作指导模式

即提供一定的图片, 画面或影视形象, 让学生凭借视、听觉和思维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 并按一定的模式作文。作文一直使老师觉得难教, 学生觉得难写, 甚至根本不愿写。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改变这一现状。进行片段训练时, 教师可以根据训练文体的需要,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片段, 或描写风景、人物, 或说明实物、空间, 或发布社会现象、新闻资料, 或欣赏电视散文、影评等等。

4. 创设情境模式

即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 针对学生特点创设教学情景。中学语文教材都选自名家名篇, 具有文质兼美, 丰富的人文性。作为老师要不断地把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要求老师通过策略对学生进行美育, 培养学生情感, 创造情景, 引起共鸣, 激活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条件。”“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采用舞台艺术化的朗读, 鲜明地表达出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采用多媒体, 用画面、美术, 用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感官, 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它所带给学生的听觉, 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的课堂粉笔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规避模式 篇8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定义

创业是在个体的心理支配下, 通过自身活动表现出来的自发的、积极主动的一种行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可以指人的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心理素质潜能, 又指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心理素质;既可指人的个体创业心理素质, 也可指人的群体创业心理素质。”[1]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 具备完善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关键。按照韩力争的研究, 创业心理素质可划分为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创业知识四个维度。 [1]

(一) 创业人格要完善

创业人格属于创业心理的价值范畴, 是个体从事创业活动所应具备的动机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心理活动和品格。大学生创业是一项集体行为, 来自不同的心理文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聚在一起, 共同出谋划策。加之, 青年大学生身上特有的激情、易冲动的个性、好强的心理等个性特征, 需要每个成员具备相互包容的心理人格, 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创业过程中不同的意见, 同时, 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 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处理创业面临的问题, 也要有勇于承担创业责任的品格。

(二) 创业动机要明确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个体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 并指向一定的目的, 是引起人们活动的一种内部刺激。“创业动机是推动个体或群体从事创业实践的内部动因, 是使行为主体处于积极心理状态的内驱动。”[2]动机的明确与否、强烈与否直接影响行为的效果。大学生创业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综合行动, 有许多难以预见的因素需要考虑, 在实践创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积极推动创业的效力。

(三) 创业能力要完备

创业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 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需要个体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诸如创业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对变化危机的处理能力, 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个体能力结构。创业是大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的过程, 也是对个体能力结构的检验, 显然在创业之前及创业过程中, 创业主体都需要具备或在实践中学习各种能力, 构建创业成员完备的能力结构。

(四) 创业知识要丰富

前文指出, 创业是一项综合而又复杂的实践活动。理论来源于实践, 同时, 理论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创业实践容各种内外部的新问题、新情况于一身, 学习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创新创业知识是进行成功创业的首要之义。

二、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成因分析

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关于人的行为理论, 并给出了一个行为模式函数:B=f (P, E) 。B是指人的行为 (BEHAVIOR) , F是变量, P是指个体的人格或个性, E是指当时所处的环境或情境, 指“人的行为是由人格或个性与其当时所处的环境或情境的函数, 说明不同的心理气氛, 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行为。”[3]大学生创业同样属于一种行为, 遵循勒温模式,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包含于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范畴, 是人格或个性的不健全而造成的。创业恐惧心理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创业行为, 同时, 个体所处的创业环境又导致大学生产生创业恐惧心理。创业恐惧心理的形成应当是内外因、主客观原因“共振”的结果。主观原因是关键原因, 是创业个体的创业心理素质不健全所致。具体来说, 受勒温行为理论模式启示, 笔者假设有以下函数:

P1=F (P, S, G, C1, C2)

P1是指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 P是指创业心理素质, S是指社会环境 (society) , 主要是指全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 C1是指大学教育, C2是指企业支撑。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就是由创业心理素质, 社会环境, 大学教育, 企业支撑相互作用形成的“共振函数”, 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是由这五个方面因素共振的结果。创业心理素质不健全, 这是直接导致创业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社会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导致大学生创业缺少社会支持体系;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还处在探索阶段, 虽说近年来教育部、科技部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 并逐步出台激励措施, 但是扶持力度还不大, 覆盖面不广, 大学生获取政策支持的渠道不多, 国家政策引导不明晰, 大学生对这方面的政策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把握不住政策的方向, 这导致大学生创业缺乏有力的政策指导;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平台不够, 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创业实习支撑, 这既与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不够, 也与政府、高校跟企业之间的沟通不够有关, 这导致大学生创业缺少实践演练。大学生创业是一种综合、系统的高度社会化活动, 是以上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要规避大学生的创业恐惧心理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三、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规避模式

(一) 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是一种自发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大学生创业首先是一种自主活动, 要想取得成功, 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就应当不断培养自己的创业心理素质。通过选修创新创业课程, 阅读有关创业方面的书籍, 组建创业团队, 参加创业挑战大赛, 深入企业实习等途径以完善创业人格、明确创业动机、完备创业能力、丰富创业知识, 自主自觉地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二) 政府政策支持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 把创业提高到了党和国家意志的高度。全社会形成了以高校为主要阵地的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部、科技部以高校在校青年大学生为主体, 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 但这些还处在高校范围之内, 仍需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笔者认为具体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规范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机制体制,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 制定大学生创业风险保障, 分担创业失败的风险;第二, 协调好企业与高校之间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 最好能够出台促使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施平台和实战演练的政策措施, 鼓励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无偿的服务;第三, 政府应当把大学生创业资金划拨、政策支持制度化, 常规化,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三) 社会创业环境的营造

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不太理解, 不怎么支持大学生创业, 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这跟大学生创业现象出现的时间不长有一定联系, 也与大学生创业还没有引起一定的社会影响有关, 成功的范例在少数, 失败等其他负面的影响比较多。调查显示, 大学生创业强动机、强计划, 弱行动的现象明显, 创业计划的实践率不高, 社会群体对创业计划实施没有明晰的认知。为改变这种社会认知, 既需要社会成员加深对大学生创业的了解, 也需要创业主体的努力, 在创业设计之前, 做好市场调查分析, 从社会成员的需求设计创业计划, 增强创业的可行性, 以寻求社会的理解及家人、亲戚、朋友的支持。同时, 学校也应把学生往创业实践上引导, 避免“纸上谈兵”, 社会、学校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

(四) 企业创业实习机会供给

大学生创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缺少实战经验, 没有充足而又科学的实际创业模拟平台, 企业应当承当起这份社会责任, 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好创业实践平台,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科学的服务。并积极探索与高校在创业方面的合作模式, 签署合作协议, 采取诸如为企业培养“后备军”等形式, 为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指导。

(五) 高校创业意识培育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人才的集中地, 享有特殊的作用与地位。创新与创业存在内在的先后逻辑, 理论、方法创新为创业提供理论指导, 创业是理论、方法创新的实际检验与理论丰富。基于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 建设“创业型大学生体系”, 把创业作为高校的一项发展战略已成为一种新的办学指导思想。无论是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还是外在的资金、政策支持, 高校都在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构建、研究创业型大学生体系, 是高校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第一, 高校应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本科教学以启发教育为主, 结合专业教育与创业心理教育, 科学设计好教学课程体系, 增加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教育,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业恐惧心理的由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健全完备的创业素质培养, 大学教育应当将其纳入到教育日程中。

第二, 加强创业知识教育。

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 在大学教育期间应该对学生有比较系统科学的创业知识教育。树立全程教育观念, “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制定上要把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并通过教学计划来开展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全方位渗透创业教育, 分步骤培育创业意识。”[1]

第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服务体系。

大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 对政府政策, 市场信息不了解, 学校应当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的服务, 包括资金、知识、创业实践模拟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建构起健全多元的完善的创业服务队伍, 并追踪调查创业学生的创业情况。

第四, 合理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学生的特长, 为其提供交流的平台, 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 发挥各自的特长, 打造优秀的创业团队。

四、结语

青年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显然, 创业是解决就业的积极途径。大学生创业在我国仍处在探索阶段, 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还不健全, 会存在因自身创业能力的不足及外部诸多社会元素的影响而产生创业恐惧。研究并解决这个问题, 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需要, 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创业就业的需要, 并最终真正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

摘要:来自南开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9%的人对创业有恐惧心理, 并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本文以这一现象为研究出发点, 从大学生自身、政府、企业、社会和高校教育五个方面, 分析造成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成因, 并以勒温的行为模式函数为理论参考, 探讨包括创业心理素质、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创业环境营造、企业创业实习机会供给、高校创业意识教育为主的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规避模式。

关键词:创业,恐惧心理,规避模式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4, (6) :88-91.

[2]李军红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经济师, 2005, (12) :86-87.

规避模式 篇9

关键词:清单计价模式,建筑企业,风险,对策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是工程计价体系的重大变革,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工程造价计价方法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它使我国建设工程的计价模式, 由定额计价转变为工程量清单计价, 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指导价格、社会全面监督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这种形势下, 施工企业要想实现工程盈利的目的, 对工程量清单计价风险的正确分析、控制与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1 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施工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及价格信息库

施工企业缺乏自己成熟的企业定额, 没有人、材、机价格信息系统, 更对人、材、机价格未来走势的预测缺乏准确性, 对清单报价风险认识不足。

1.2 清单编制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尚未完全成熟, 编制清单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存在许多清单量与实际工程量不符、清单缺项、对清单项目描述不明确等问题, 这些因素增大了施工企业的风险。

1.3 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其经济分析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 作为工程实体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为措施项目, 措施项目为竞争性项目, 并且许多招标文件明确规定措施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论工程变更与否一律不予调整。所以, 措施项目清单的报价成为投标工作中又一重要环节, 而措施项目清单的编制是基于施工组织设计, 因此, 施工组织设计就成为确定投标报价的基础资料。但是, 许多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为了投标工作, 对施工并不具备指导作用, 更不注重施工方案的经济分析, 此种做法直接影响措施项目清单的综合单价, 给投标报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4 商务标编制人员业务知识不够全面

编制商务标的造价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高, 没有深厚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以及施工工艺等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错误地按“实物单价法”报价, 进而降低了综合单价, 使报价无准确性可谈。

2 清单计价下施工企业规避风险的对策

2.1 制定自己的企业定额

企业定额, 是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管理和投标报价的基础和依据, 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具体表现。但因为我们一直沿用的是定额计价模式, 加之工程预算管理与财务成本管理口径并不一致、财务成本费用的归集与核算工程预算费用的组成项目划分不一致, 给编制企业定额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使企业没有反映本企业与社会同期施工企业的差距水平和盈利能力的企业定额。所以, 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 应当由造价职能部门, 进行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 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编制完善的企业定额, 为投标报价、现场计价提供标准,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建立企业价格信息系统

建立企业的价格信息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各类管理、技术人才市场价格信息;各种不同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信息。

2) 各种材料、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的价格信息。

3) 工程机械设备和市场租赁价格信息;交通运输价格信息, 与建筑业有关的服务性价格信息。

4) 不同类型单位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工程投标价格、中标价格信息、竣工结算价格信息等。

2.3 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

清单计价模式下要求造价人员不仅懂得定额计价, 还要懂得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 才能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快速、准确地确定体现企业成本价格和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的综合单价, 所以要加强对造价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2.4 认真分析招标文件,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讲究投标报价策略

1) 招投标过程中, 在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等文件中, 有不少条款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确定, 要认真周密的研究分析招标文件, 弄清楚承包者的责任和报价范围、需要使用的特殊材料和设备及其他技术要求, 充分考虑误工赔偿、付款条件、税收等因素。

2) 在投标过程中, 编制合理、可行、经济的施工组织设计。注重提高施工组织管理水平, 合理控制现场管理费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 优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清单报价中, 正确采用相关费率, 技术措施费可根据本企业和本工程特点进行报价。注重技术标与商务标的统一性, 技术标是商务标措施项目清单的编制基础。造价编制人员在计算措施费用时, 要主动与组织措施编制人员进行沟通, 并与其就措施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交流, 力争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3) 施工企业投标报价采用综合单价的形式, 综合单价由直接费、综合间接费和利润组成, 并考虑风险因素, 规费和税金另行计算。编制单价时, 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可参照现行预算定额或按照企业内部定额确定。利润率要结合本企业的在建或已签订合同的同类工程情况确定。首先, 要分析本企业目前的状况及市场开拓情况, 如果目前任务比较充足或者本企业具有较其他投标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技术特长、专业优势和特殊机械设备等, 利润率可确定高一点;如果企业想打开招标工程所在地的建筑市场, 面对地区行业保护比较严重的现实, 要想提高投标竞争力和中标率, 利润率可取低一些。其次, 根据工程特点, 对那些工程技术简单、施工难度小、投入少、同时工程量又比较大的项目, 可降低利润率;对那些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管理难度和投入比较大的项目, 可提高利润率。要分析竞争对手, 如果对手任务不足时, 可能会采取低报价投标, 这时利润率可取低一些, 相反则取高一点。再次, 利用投标策略进行报价。常用的一种投标策略是不平衡报价。

不平衡报价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在总价基本确定后, 如何调整工程各个分部分项的报价, 以便既不提高总价影响中标, 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一般前期完成的项目可报高价:如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等;后期完成的项目可适当报低价:如装饰、设备安装等。经过工程量核算, 预计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 单价适当提高, 这样在最终结算时多盈利, 而工程量有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适当降低。但是上述两种情况要统筹考虑, 对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有错误的早期工程, 如果预计工程量会减少, 则不能盲目抬高单价, 因此认真复核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是进行准确报价的前提。暂定项目要做具体分析, 因为这一类项目要在开工后由业主决定是否实施, 还要分工程分包与不分包两种情形。如果工程不分包, 肯定要实施项目的单价可报高些, 不一定要实施的项目则应报低一些;如果工程分包, 该暂定项目也可能由其他承包商施工时, 则不宜报高价, 以免抬高总报价。

2.5 加强合同分析工作, 做好专用条款的谈判

对合同文件进行详细分析, 对专用条款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风险范围界定要清晰, 对于不可抗力的风险进行转移;在分析合同条款时, 施工企业可引用FIDIC合同条件, 以国际惯例的方式与招标方进行合同谈判, 要求对方修改、删除或补充某些条款。施工企业应力争在合同谈判阶段, 采取合理的方法分散或规避合同风险。

2.6 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索赔管理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情况复杂, 任何一个项目的招标, 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的项目、数量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施工现场的状况, 施工中必然会发生工程项目及数量的变化, 这势必引起工程的变更签证、索赔, 尤其是在刚刚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大家都对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没有经验, 招投标制度还不够完善, 那么施工企业加强施工索赔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施工企业常常疏于变更签证的管理工作, 以后的工作中, 要及时地办理变更及新增项目的确认工作, 根据项目清单中项目特征描述有歧义、清单中未包括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的工作内容, 及时办理签证索赔工作, 降低风险。

3 结束语

《工程量计价清单》的实施目前处于初始阶段, 从咨询单位标书的编制到施工企业的报价均不完善, 经营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 要逐步建立起施工企业自己的电子定额库, 积累日常管理中的各种费用指标, 提高报价竞争力;重视投标策略和合同谈判过程中技巧等的运用, 并合理规避各种风险,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2]GB50500-200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

[3]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组.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3.

[4]注册咨询工程师考试教材编写组.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4.

规避模式 篇10

微信支付是微信及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 Tenpay) 联合推出的互联网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向广大微信用户和微信商户提供安全快捷的支付服务。财付通是具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并拥有完备的安全体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微信支付安全提供支持。2011年1月21日微信1. 0版上线,2013年8月5日腾讯又正式发布了微信5. 0版本。实现微信商业化的关键在于使微信的各项功能实现生态闭环,微信支付模式的开启使得建议和结算能够直接在微信应用内部实现。微信官方在2014年3月4日宣布微信支付接口向已通过认证的服务号正式开放,使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可以通过对微信支付接口的调用直接为用户提供快捷的微信支付。2014年4月8日,微信正式对外开放智能开放平台。此后,“微信零钱”以及信用卡还款等支付功能逐步推出。据腾讯发布的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长势头不减,截至2014年6月底,微信以及微信海外版We Chat的合并使微信月活跃账户达到4. 38亿,同比增长57% 。截至2014年12月底,微信海内外活跃用户总数已突破7亿,微信支付规模迅速扩大。

二、我国微信支付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 一) 个人信息安全性差

微信支付要求用户绑定与支付相关的个人身份证、手机号码以及银行卡账号等私人信息,同时也使支付者绑定的个人信息全部暴露于用户的手机中。然而智能手机的安全系数较低,一旦发生手机被盗或丢失等情况,储存在手机中的用户个人信息将很容易被泄露。用户的微信号一旦被盗,微信支付端绑定的银行卡以及资金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一大部分微信用户是用手机号注册微信账号,即使手机丢失,作为ID的手机号却仍然存在,其连接的银行卡及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甚至被恶意利用。

( 二) 支付模式存在漏洞

App内支付、公众号支付和扫码支付是微信支付的三种支付方式,在使用时只需填好银行卡信息和输入简单的支付密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支付任务。为了使微信支付更加简便,腾讯以放弃再次验证环节来使支付更加快速,使用绑定的银行卡也只需利用一组密码就能一次完成支付,而用户的支付安全只能寄希望于微信账号不被丢失。然而,大部分用户并不十分清楚ID账号和手机号之间的关联。如果以手机号码作为ID账号,即使手机号码停用,用户仍然可以在此ID账号下进行任意支付操作,包括使用微信付款等相关经济行为。

( 三) 保密技术相对滞后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不法分子的网络窃密手段也愈加隐秘。如果用户不将密码加密到位,即使采用大量的其他网络安全措施,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也可能被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劫取。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时,需要直接点击购买链接或者用微信扫描将要购买商品的二维码,在弹出微信安全支付层后输入支付密码,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整个支付,但是这个环节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入侵。在此过程中,还有可能会遇到含木马病毒的链接。若支付平台的后台漏洞一旦被黑客入侵,便会导致用户的上网记录及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和身份数据信息被泄露,使用户遭受经济损失乃至名誉损害。

三、我国微信支付模式风险规避策略

( 一) 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1.建立有效的实名认证体系

首先,建立数字证书等公钥为载体的认证体系,通过实名认证提升用户信息的准确性和用户的信用度。在填写注册信息时,新会员应被要求提供详尽的个人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实行手机实名注册等有助于更加真实准确地对用户资料进行审核。其次,要建立信息严格保密制度,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合法权益。查询用户资料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授权,以充分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第三,加快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实名制身份认证体系,使公共服务信息更加安全有效。

2. 实施用户信息动态跟踪

首先,建立数据化信息管理平台,成立专门的服务部门,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联系,以电话、邮件、QQ、短信等形式对用户的微信支付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其次,针对用户的微信购买意向和实时动态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制定精准的销售策略。第三,针对不同用户推荐不同的意向产品,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

3. 建立用户信用评价体系

首先,构建用户信用数据库,进行合理有效的数据整合,有针对性地监测已经开通微信支付的账户,根据每个用户的操作习惯和资金交易记录对用户进行初步分类和信用等级评价。其次,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将用户分为以聊天为主的用户和以交易为主的用户。在以交易为主的用户中,再根据用户个人资料完善度、资金交易情况和信用状况分级并进行分类监管,重点监测信用状况不好的账户,以避免信用诈骗。第三,结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进行客户评级。要对用户过去和未来的信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预测。

( 二) 建立科学支付模式

1. 改进支付流程

首先,微信官方需要严格把控支付第一关口,只授权通过认证的第三方购买链接,并在打开链接之前输入客户端登录密码。其次,在用户支付前增设支付确认环节,让用户再次确认所购买的商品种类、数量和金额等信息,并确认所使用的银行卡信息是否为本人的银行卡账户,确认无误后再提交订单。付款金额先转至微信中枢,成功下单后再转至第三方交易平台,用户收到货物并检查无误后再最终在支付端确认付款,从而完成支付。第三,针对那些不允许退货的商品,建立转卖模式,直接在微信平台上出让,免去复杂的退款流程,最大限度地保护买家的利益。

2. 完善售后服务

首先,在第一时间回复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的投诉,并对相关联的资金加以保护。可以专门开设一个专用的微信公众账号来处理用户资金问题,使用户能够尽快找到有效的投诉途径。其次,全部赔偿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造成的资金被盗或者支付资金交易异常等损失。用户申请赔付时,需要出示真实的损失证明和有效信息,如身份信息、付款账号、购买商品、商家和发货情况。第三,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对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对用户在支付过程中造成损失的情况进行查验,若存在用户支付账号被盗而引起的支付损失,则立即对相关业务进行冻结,并尽快赔偿用户损失。

3. 完善支付安全机制

首先,采用硬件锁、支付盾、数字证书等虚拟“钥匙”来保障微信账户的安全。采取技术措施和综合业务双重安全机制来保障网上支付的安全。在技术上,对服务端、客户端和通信信道进行安全控制,查验用户身份信息时要求用户远程输入注册身份信息与密码,身份认证得到唯一性验证后还需第三方认证机构证书的远程认证。其次,在手机上进行技术监控,在用户支付时对支付链接进行检测,检查是否有木马病毒等入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护。第三,不断提升对病毒的查杀和防御能力,保证支付数据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在政府、微商和用户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网络支付安全体系。

( 三)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1. 提升密码安全级别

首先,在微信支付过程中应将微信登录密码与支付密码相区分,登陆密码仅用于登陆微信支付平台,不能与支付密码相同。支付密码的设置必须更加复杂与规范,要求相对更高。其次,支付密码根据支付额度的大小来分类设置。当超过用户设定的小额支付范畴时,支付密码就应由至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字符构成,在基础密码后叠加字母等,或者采取手势密码与数字密码相结合,而非采用简单的六位数字密码。第三,还可以借助外力设置密码,如利用网上的很多密码生成器,通过不同的组合来设置安全等级更高的密码。注重创新支付技术以改善用户体验并使其安全性得到保障。

2. 建立用户密保体系

首先,用户可以自己设置密保信息,使密码丢失后找回的途径相对变得复杂,可采用三个及以上问题来增强密保的安全性,并设置取回密码的邮件地址,因此必须保证邮箱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引导用户选择安全保护能力较强的邮箱专门用于找回密码、修改密码和设置其他密保,并确保仅由用户本人操作。其次,可以设置与账号一一对应的密保卡加以验证,或者绑定电话密保业务,通过绑定电话号码来获取验证码,通过验证。第三,将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所收到的验证码输入到交易过程中,或者输入与此银行卡一一对应的动态口令,增加多重验证来使密保体系更加完善。

3. 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管

首先,微信支付后台应该针对用户终端进行有效监管,比如终端异常判断、交易异常实时监控等。这要求更先进的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监测设备,对关键的隐私信息进行多重加密,有效防止木马以及病毒劫取交易记录。其次,组建一支专业的网络监管团队,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加大监管力度。第三,加强各部门的密切合作、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与公安、通信、文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对微信支付欺诈等不法行为进行投诉。同时,鼓励用户以电话、邮件、短信等多种途径进行举报或监督。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询平台,有效处理用户投诉。

参考文献

[1]程金明.抢占农村金融新高地[J].中国农村金融,2014(6):1.

[2]徐昭.微信支付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及不足探析[J].经济师,2014(5):145-146.

[3]郭旭.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信任风险及对策探析[J].商业时代,2013(20):18-19.

上一篇:现代陶艺造型下一篇:路径相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