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2024-05-06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精选十篇)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篇1

一、传统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英语语言学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此阶段正是文艺复兴时期,其带来的科学与艺术革命也深深地影响了语言学的发展。在此阶段最为著名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在语言的运用上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格局,其作品受到了皇室和普通大众的喜爱。也正是莎士比亚在文学巨著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成就了英语语言学的初始。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对英语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尤其是当时发展迅猛的航海业,让英国的殖民地扩张到世界各国,同时也将英语语言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对当地人员进行强迫性的语言学习,这也成为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变相推动。18世纪中期,英语语言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官方语言。并且,在此期间,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向理论方向发展,其理论体系开始逐渐形成。发展到19世纪,拜伦和雪莱的出现将英语语言学的发展推向社会教育领域,使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二、应用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应用英语语言学开始于1985年美国英语国际教育团队共同讨论编辑出版的《论应用语言学的范围》一书。其将应用语言学进行了归类,将其放置于学科教学中,通过语言论证、课堂教学和教科书三者相结合的问题入手,为语言学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应用语言学与传统英语语言学不同,其更加注重的是语言学术理论的发展,探求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其所能够为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动力。也就是说,应用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实践性,力求让语言发展成为交际的工具,同时注重语言的外延性。英语应用语言学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式可以划分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言语和语言病理学等语言分支学科。加之近些年世界网络的广泛应用,将应用英语语言学与网络相结合,培养网络使用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扩大其交际形式,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三、英语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英语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对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探索能够准确把握其发展脉搏,无论在教学还是应用中,都能够实现对语言的学习有的放矢。通过对英语语言学发展方向的研究,能够让其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一)英语语言学全球化发展

英语全球化的发展并非始于现代,可以追溯到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时代。英语最初仅仅是英国的一种本土语言,但是随着其殖民地的不断扩展,让被殖民者进行语言的学习莫过于是对殖民地所进行的最好殖民文化移植。但在现代,英语语言学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并非是为了满足殖民统治的需要,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求。当前各国均对英语语言进行了研究,对于曾经的殖民地国家来说,对语言的研究是历史的传承,并且已经将英语发展成为本国的重要语言,为本国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支持。对于非英语国家来说,进行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英语国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语言的研究进而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历史和风俗文化。英语语言学的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渐深入,英语的使用将更加频繁和广泛。

(二)英语语言学的多极化发展

未来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将不同于原来语言学的发展,不再将传统语言学的标准作为统一标准进行划分。也就是说英语语言学的发展更加注重多样化和多级化,打破以往的传统语言学的禁锢,带给人们更加广阔的英语世界。当前阶段,英语应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形式和应用范围不尽相同,随着英语语言的多极化,这种不同将会成为各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特色,带给地区和国家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英语语言学的多极化发展不再要求人们使用统一的规则,允许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发展,这虽然给英语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但是也必将为人们所接受并发展。

四、结语

综上,英语语言学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体系和结构。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必将会与新时代的特点融为一体,为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为地区和国家的交流提供渠道、构建桥梁。

摘要:语言学的发展由来已久,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英语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对其发展进行研究对于语言学的未来走向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本文对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进行探索,并对其未来的走向进行预测,以促使英语语言学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让其更好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发展进程,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燕.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与研究初探[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1):85-87.

基于语言发展的英语词汇分析 篇2

基于语言发展的英语词汇分析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此过程中,词汇,作为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过程.讨论语言发展的原因,以及语言发展对英语词汇发展变化的影响.

作 者:方会红 FANG Hui-hong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8(2)分类号:H313关键词:语言 词汇 语言发展

英语语言学研究及英语发展趋势概述 篇3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研究;交际工具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206-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从语言诞生之日起,人们对于语言的研究和探索就一直在进行着。英语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世界性语言,已经十分普及。对于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初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英语已经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对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语言学及英语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

一、语言学的概念

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符号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自然语言。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语言学就是从人类研究语言分类与规则而发展出来的,是研究与所有人类语言发展有关的一门学术科目。传统上,语言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但是现在语言学越来越独立了。广义的语言学应该是包括每一种人类社会语言的语言学,它研究句法和词语等语言的描述,也研究语言的发展史。每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特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类社会各个语种的语言学都具有其共性,即语言的交际性和社会性。所以,在我们研究任何一种语言科学时,都要先明确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了思维的语言或者离开了语言的思维都是不存在的。其次,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语言具有社会交际性,离开了社会交际性,语言便不复存在。第三,语言是很多艺术创作的基础,如文学和戏剧。在文学或者喜剧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一个既现实又完全新鲜的语言。最后,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都是和语言教育相生相伴的,二者互相交融,共同发展。

二、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一)语言学的初期发展阶段

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14到16世纪,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之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开始,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由此掀开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的大浪潮中,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尤其引人注目,他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种适合各个语言阶层(包括宫廷)欣赏的文学戏剧语言。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英语语言的结构、韵律和词汇,都已得到了空前丰富和发展。文学艺术的高度发达也使得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逐渐兴起。我们通常所说的莎士比亚文学、莎士比亚语风,都是和英语语言学的研究紧紧相关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的局限,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及语言并没有触及到语言所具有的社会交际工具性质以及语言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区别等基本问题(因为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属于语言实践的范畴,而非语言研究),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文字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血肉相连的。语言就是他的武器,文学创作就是他进行的伟大的语言实践。

在莎士比亚之后的是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他的《失乐园》( Paradise Lost)、《复乐园》( Paradise Regained )和悲剧《力士参孙》 (Samson Agonistes) 宏伟壮丽。弥尔顿的作品语言博大而精美, 堪称英语词语和语言应用方面的宝库[1]。

这之后便是19世纪的所谓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语言”。拜伦和雪莱等文学巨匠对英语语言的提炼和再创造使得英语语言更加光芒四射。同时,语言学也在其他语言及语言学家共同探索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更是提出了语言学应该分为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富有预见性的论断。

(二)现代语言学发展阶段

20世纪上半叶,英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英语不但被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学校列为必修课程,而且,英语也日渐成为全世界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语言学的研究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创造性地将言语和语言区分开来,将符号分解成能指和所指,并提出了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方面研究语言学,从而宣告现代语言学的形成。

如果说索绪尔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而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使得语言学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自身的特点,而是开始重视其他非语言因素的作用。至此,语言学逐渐成为一门具有自身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专门学科。

20世纪后期,语言学研究与语言教学的研究都得到了很好发展。1987年,查尔斯?弗里斯在其著作《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和学》中提出了应通过语言教学的实验去研究语言学。英国的《语言学杂志》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语言学的研究应该与社会相联系,并明确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卡普兰所编辑的《论应用语言学的范围》更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应用语言学要注重将语言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其他的各个学科。

三、英语语言的发展

(一)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发展

英语全球化的進程要归功于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原本是不列颠的本土语言,伴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方也逐渐增加。英国出于扩张的需要,强行在殖民地国家推广英语,随着英国“日不落”国家的扩张,英语在全球的使用量逐渐的增加[2]。

但是,英语发展成为国际语言,最大的动力却是来源于美国。二战后,美国确立了全球霸权地位,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是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的根本原因。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的进一步的强大,进一步推进了英语全球化的进程,将英语在全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英语逐渐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使用的人员也在逐渐的增加,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在英语成为国际语言的过程中,第一阶段,英语也只是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使用。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英语伴随着英国人一同离开欧洲大陆,走向了世界。第二个阶段,是英语逐渐发展的阶段,在19世纪前后,英国殖民地的面积远远大于本土面积,为了满足扩张需求,英语在殖民度迅速发展,这是英语主导地位确立的第一步。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不断扩张,使用英语的人数远远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群,为英语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随着使用英语的人逐渐增加,英语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力迅速加强,为了和英美等国家进行更多的合作,许多国家开始主动接受英语,英语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当前,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已经有60多个,尤其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大多数都将英语作为母语。英语已成为许多国家第二语言的首选,英语在全球的强势地位没有其他语言可比。

(二)英语语言的多极化发展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虽然有着无法撼动的强势地位,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会心甘情愿地将英语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加上当前英语早已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英语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5]。英语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平民的英语和皇室的英语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各个地方的英语也明显打上了本地区的烙印。另外,类似于中国的方言,英语本身由于地域不同造成的发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是在英国本土也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发音。BBC和剑桥英语都有不同的使用人群。很多国家的地方英语日渐强势,正在或将要成为英语中的一极。

——————————

参考文献:

〔1〕李子青.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1,(4):30-33.

〔2〕王艳山.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昱.从语言学的课程设置看英语语言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8,(1):91-93.

〔4〕张宝文.浅析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历史[J].教育教学,2011,(5):62-65.

〔5〕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7-19.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篇4

Bernard Spolsky认为, 教育语言学的中心任务是揭示来自理论和实践学科 (如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 的知识如何融合来共同解决语言教育者与规划者在语言教育中的问题。[5]英语专业, 目前指包括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商务英语、外国语言文学与应用语言学等在内的英语类专业, 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从建国以来,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程, 培养了一代代活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但是进入21世纪, 特别是近五到十年间, 英语专业在全国高校中遍地开花, 成为全国开设最多的本科专业。而在硕士阶段, 英语类专业的硕士点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 研究生培养质量却呈下滑趋势。总体来看, 英语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问题日益凸显, 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发人深思。

二、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

英语专业在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7], 它涉及文史哲、政经法、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几乎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在理论上具有多学科支撑的特点。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则指出, 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社科综合素质的各类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的硕士阶段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研究能力的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明确了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学科学习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关系、本专业深造的道路规划问题以及跨专业深造的可行性和限制性因素等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英语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下文将做深入探讨。

三、英语专业的专业思想的含义

英语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学科内涵通常能够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但也存在偏颇之处。这具体表现在, 综合性重点院校往往强调本专业的人文性本质, 而相对轻视其工具性特点。应用型、专业型本科院校强调工具性, 特别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 以及与其他专业的结合, 呈现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是一对矛盾, 学术型与应用型的矛盾也似乎难以调和。这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差异上, 更体现在两种不同倾向性的互相认同和接受上。集中表现在, 从应用型、专业型、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考入综合类研究型重点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后, 在学术能力发展的衔接问题上。

下面分类加以讨论: (1) 师范类在学习能力上占有相对优势, 适应研究生阶段新的教学方式相对容易, 但知识结构上存在不足, 看问题的视角相对单一。 (2) 多科性教学综合型大学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优势不明显, 但思维能力有一定优势, 只要体现在思路的灵活性和视野的开阔性上, 这方面可以从理工类、财经类院校出身的学生的角度来分析。 (3) 应用型本科即通常所说的地方学院, 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积累的深广度上相对较弱, 但能够考入重点院校读研者往往专业基础扎实, 学习态度端正。因为此类院校多有师范类传统, 该类院校出身的学生往往与其他档次较高的师范类院校出身的学生有较多共性。从学术能力发展的潜力来看, 各类院校出身的学生其实难分伯仲, 因为先天的语言天赋和后天的个人修为是实现其学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 不同院校背景出身的学生在专业思想上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除了重点综合性名校出身的以外, 其他几类院校出身的学生在后来的就业取向方面都会呈现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尽管硕士阶段的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方式, 可能会有更偏向于学术化的倾向, 但他们在人生道路选择上还是会具有更加务实的倾向。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 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尤其是就业形势的影响,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绝大部分都会忽视自己的专业思想发展, 仅以求学位找工作作为读研的主要目的。仅有少数追求学术道路信念坚定的学生会有深化自己专业思想的自觉意识, 这就体现在读研期间大部分学生会急不可耐地做各种兼职为找工作做准备, 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出现应付的态度。但是在少数精英英语院系, 也出现另一种特殊情况, 即由于导师或者院系的学术氛围过于苛严刻板, 学习压力过重, 学生长期处在强压下, 学习过程中缺乏适度的成就感体验, 导致出现迷茫、困惑、焦虑、倦怠甚至逆反的心理, 这些“认知情感上的消极因素”[14]若不能及时受到关注和疏导, 就会使学生最终出现对学术研究“觉累不爱”的感觉, 并放弃对自己学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追求。

四、研究生培养方式与专业思想的关系

毋庸置疑, 一个学校英语院系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与其学科定位往往是一致的。但是, 作为学生, 他们未见得能够具有与培养单位一致的理念和专业思想。国内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能够对硕士生进行较为严格的学术训练, 在这方面一些著名综合性院校的英语院系能够很好地继承自己的学术传统, 其毕业生直接继续深造的占有一定比重, 但其主体还是选择更利于谋生的发展道路。在培养方式和学生专业思想形成上出现的矛盾较为突出, 该类学校硕士生在就业上往往追求稳定, 开拓性不强, 有相当一部分对追求学术梦想有过幻灭感, 人生抉择时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外语类院校的硕士生培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并重, 往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专业外语人才的实际需要;少部分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思维活跃, 加上出身外语院校, 能够很好地适应和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 在学业上的发展甚至较综合类研究型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更为顺利。究其原因, 在综合院校, 外语专业的地位不突出, 特别是英语又是大语种, 名牌综合院校的学生英语普遍较好, 该专业就会被其他专业 (尤其是理工类专业) 看作是工具, 因而处境较为边缘。而在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处于中心地位, 整个学校语言学习和研究的气氛也更为浓厚和活跃。综上所述, 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源还是在于学生的专业思想有差异, 综合类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受到学校总体氛围的影响, 对于自己专业的主体意识不强, 专业思想容易松动, 不少硕士毕业后选择出国深造的同学也会往临近的学科转, 例如中文、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等。而外语类院校出身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同样受到自己学校总体环境的影响, 专业的主体意识强, 对本专业的关注不容易受外界影响, 能够集中在更加具体的专业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 综合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往往善于发挥多学科支撑的优势倾向于做跨学科的文学文化研究, 而外语院校则在语言本体的研究和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上更具优势。

五、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的关系

(一) 专业意识的强弱与自主学习动机

上面讲到了不同本科院校出身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专业思想上存在差异, 在进入更高一级学府深造后, 这种差异在一个统一的环境内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而且学生自身对于专业思想的意识或者说理解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主学习动机”[15]。由于认识不同, 他们给自己学习目标的设定不同, 有的仅仅为了拿学位找工作, 有的则为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动机的差异不仅反映在努力的程度上, 还反映在学习质量上。专业思想牢固的学生学习态度更端正, 对自己专业学习的投入程度也更高, 学业成绩往往也更加突出。相反, 对于自己专业认识模糊的学生, 即使入校时成绩较好, 随着学习的深入, 也难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往往最终会选择放弃英语专业的学术道路。

(二) 存在问题

1.学术思维训练与语言技能保持的矛盾。课程的设置往往以学术思维的训练为导向。研究生阶段往往分方向进行小班化教学, 阅读的材料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受到不同的学术思维训练, 具体体现在修读研究方法论课程和阅读的专业文献的差异上。文学文化方向研究生, 注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为定性研究进行知识积累。语言学、翻译学方向的研究生, 注重逻辑抽象思维训练, 为定量的实证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者虽然侧重点不同, 但是对于学生语言技能都持疏忽甚至放任的态度。一方面, 教师会给学生提供相关文献, 规定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阅读, 并通过让其写读书报告、讨论和做陈述等形式进行验收。在研究生阶段, 教师预设, 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严格选拔或各校推免保送上来的学生普遍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其语言技能不再予以和本科阶段同等的关注。另一方面, 学生埋头大量文献的阅读, 多采用静态的学习方法, 不再像本科阶段那样重视与外界的沟通互动;而且研究生的年龄多在21周岁以上, 已经是标准的成人语言学习者, 心态也较本科和中学时代老成许多, 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兴奋度和好奇心减弱了, 语言能力发展也出现了“固化现象”[4]。而且由于研究生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阅读较为枯燥的学术著作、文献, 学习状态较为被动, 易生倦怠心理, 学生普遍罹患不同程度的拖延症。笔者以为, 由于学习者本身“认知风格”[12]的差异, 在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阶段更应该尊重其差异, 引导他们朝着符合其个体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方向发展, 而不是强行地用一些制度化的东西去扼杀其创造活力。在研究生阶段, 教师仍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鼓励其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1], 因为学术能力训练应当伴随着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否则就是舍本逐末、违背了外语学习的根本目标。同时, 对研究生“学术能力评估”的标准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应受到过多人为预设的和前期环境的因素干扰。[13]

2.课程设置的目的与实际训练的效果的矛盾。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往往围绕本学科方向理论的主要领域和分支进行设置[11], 很少将学生未来个人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纳入考虑范围, 这一问题在综合类研究型名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外语类院校, 例如上外, 在课程设置上会较为宽泛灵活, 学生的选择面较宽, 专业视野能得到相应的拓展, 在研究论文的选题上也会注重与社会实际生活的结合, 注意选择本学科的有趣的热点前沿领域和新鲜丰富的语料进行研究, 这也符合硕士研究生 (通常是21~30岁之间的年轻人) 的心理特点。而在有的研究型名校, 尤其是英语文学的研究中, 导师在学生的论文选题上的要求和限制较多, 为刻意求新而让他们选取前人研究极少的“偏、难、怪”的非主流作家和文本, 或者跨学科性过高学生缺少相关理论背景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 由于研究对象与学生个体在思维方式、性格气质和文化心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他们往往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对研究对象、所选理论甚至自己进行该研究的意义产生质疑甚至反感。由于硕士阶段主要是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 除了对学术非常热爱的学生, 极少会有人坚持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并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换言之, 在硕士阶段, 由于年龄的原因, 平均25岁左右, 尤其是这个年龄的女生往往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对其完成结婚生育等人生大事的压力, 也容易在学业上或多或少出现分心。除了少数愿意并且可能留在高校里继续发展的人, 他们已经普遍不会再注重自己专业思想的深化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而更倾向于考虑生活和工作中更现实的问题。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他们所受的学术训练和未来就业去向之间出现矛盾。有部分学生在硕士毕业后进入档次低一些的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选择暂缓读博, 其所受训练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也逐渐与学术前沿脱节;除非他们在后来的工作中仍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持续重视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否则随着结婚生育和后续个人问题的接踵而至, 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延迟, 许多人甚至不得不放弃更高的追求。

3.学术训练与就业去向的矛盾。许多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其他与本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 如国有银行、公务员系统或其他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 近几年由于英语人才饱和的问题日益突出, 很多英语专业硕士进入中学、培训机构和民营企业工作, 在就业层次上与本科生难以拉开档次。这一情况从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和所具有的丰富的开放性内涵角度来看, 是很正常的。但从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受的学术训练本身来看, 这些出路并未能充分体现出这一阶段教育的价值, 更多时候他们在就业时仅仅是多了一个硕士学位的优势, 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虽然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丢弃原本的成为高校教师的梦想而为求得一个饭碗而放开手脚找寻其他工作, 当然并非所有人读英语专业的硕士都为了进高校, 很多是为了进入媒体或者其他领域工作,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们将要面临的也是重新学习新的领域中知识的问题, 在时间上也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有些人在进入新领域就业一段时间后, 发现原英语专业实在不给力, 甚至选择出国去读第二个硕士。

自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 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难题, 特别是近年来, 又有大量的海归硕士回国就业, 又对国内英语专业硕士的就业构成了新的冲击。即便国内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和方式上不存在根本性的问题, 但面对新的形势, 有关人士也应看到, 以往认为主流的就业去向, 除了高校教师, 包括在媒体、政府、各类事业单位、大中型国企、外资企业等领域应届生的就业竞争中, 国内英语专业硕士与相关专业的海归比起来皆不占优势。甚至在近两年国内的考博大军中, 都有了海归硕士的身影。特别是英语专业本身作为外语类专业, 一般认为出国回来的显得更名正言顺些。英语专业研究生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具竞争力?海归硕士 (尤其是英语教育、口笔译专业) 如何把自己的所学更好地与国内英语教育和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国内读两三年的“土”硕士与国外或香港读一两年出来的“洋”硕士, 究竟谁能更好地在未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道路上脱颖而出, 对本专业领域甚至是社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所有这些恐怕都有待时间来检验。

六、结论

教育语言学关注的是教育中的语言问题、语言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及语言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Nancy Hornberger在总结教育语言学的三个问题时指出:教育语言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实际为出发点的学科, 这正是它区别于应用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 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先决条件, 也是其作为教育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的新兴学科的生命力所在。[2]

针对目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笔者认为, 运用教育语言学中关于教育语言政策的相关理论对该阶段教育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这一切改革的落脚点应该是, 从实际需求出发, 帮助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专业思想, 在培养过程中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促进其学术能力和职业道路的顺利发展。[6,9]即使他们将来不从事高校教学研究工作, 也能运用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其所受教育的价值, 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3]

教育语言学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问题, 强调语言规划对推动外语教育改革乃至一个国家语言教育整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 教育语言学发展时间并不长, 其与应用语言学的关系尚未厘清。尽管教育语言学产生于Spolsky“对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界定不清的不满”, 但国内学界有相当多的人仍将二者混为一谈。[5]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篇5

写作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题.本文根据心理语言学对写作活动心理特点的研究,探讨了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彭静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83 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 5(5) 分类号:H3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英语写作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故事 内容 语言 能力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通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是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就当前的初中英语教材而言,大多数阅读文本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如今,一些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童话故事也逐渐走进教材,并成为学生的英语阅读文本。故事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地道的英语语言和隐含的人生哲理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当这些故事被抹上过于浓重的教学味的时候,它们在学生眼中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因此,在故事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弱化教学的痕迹,凸显故事的滋味,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展英语语言能力。本文主要以译林出版社《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Reading板块中根据经典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记》改写的故事Down the rabbit hole为例,结合这个故事教学两个课时教学活动中的几个主要环节阐述对故事教学的初步思考,旨在和同行探讨如何使学生在浓郁的故事味中发展英语语言能力。

一、在对故事话题的交流中,了解故事背景

文本故事Down the rabbit hole是根据英国童话大师Lewis Carroll笔下的著名童话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中的一个片段改编而成,对于这个童话故事,有一部分学生在他们的童年时代已经看过或听过中文版故事《爱丽丝漫游记》,因此,当学生接触这个故事文本时,他们对故事中的主人公Alice应该还会有一些印象。基于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点滴印象开展交流,激起学生对这个童话故事的点滴记忆,从而在学生对这个故事回忆的基础上呈现故事的背景,进而引导他们带着对这个故事内容似曾相识的感觉走进这个英文版的故事,教学片段如下。

T:Have you ever heard the story?

(大部分学生举手表示看过这个故事的中文版本。)

S1:Yes, I have read the story , but in Chinese.

S2:I read the story in Chinese when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but I have almost forgotten everything about the story.

T:Who jumped down the rabbit hole? Anybody knows?

S3:Alice jumped down the rabbit hole.

T: How do you know?

S4:My mother told me the story in Chinese when I was very young.

T: Thats good. Then anybody knows what the story is from?

S5:It is from a book Alice in wonderland.

T: How can you say it in English?

S6:I found it in our textbook.

T: Thats very good. Yes, we can find the name of the book at Page 70. Lets read it together:Alice in wonderland.

T:Do you know who wrote the story?

教师呈现关于作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T:Now we all know Alice fell down the rabbit hole.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

S7:How did they jump down the rabbit hole?

S8:What did they do after they fell down the rabbit hole?

T: OK,Then lets go into the English story together and try to get the answers about the questions.

对故事话题的交流唤醒了学生对美好童年的记忆,也唤醒了学生对这个故事相关的点滴记忆,虽然他们对这个故事的记忆已经很少,但是他们对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和对故事内容的模糊使他们对这个英语童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找回童年时代故事的好奇,学生自然跟着老师走进了这个童话故事。

二、在对故事的整体感知中,理解故事内容

为了让学生高质量地开展故事阅读活动,在整体上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并在对故事整体内容的感知中初步理解故事涵盖的新的语言知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下:

1.Where was Alice that day?

2.What did she see?

3.What did she do then?

4.What happened later?

带着问题,学生开始尝试自己阅读这个故事,并根据以上问题找出了如下的答案:

1.Sat by a river.

2.Saw a rabbit.

3.Jumped down the rabbit hole.

4.In the rabbit hole.

通过整体阅读故事,学生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全过程,即Alice是如何掉入这个兔子洞的,对故事文本内容整体上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细节内容并从中突破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语境,促使学生根据故事中事态的发展对新的语言知识所涵盖的语言意义进行判断,并做出正确的理解。

三、在对故事的深层解读中,突破语言知识

一个新的故事总是包含着一些新的语言知识,从表面上看,这些新的语言知识是学生深层次理解故事的障碍,但正是基于对这些新的语言知识的突破,学生才能更深入细致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并在深层次理解故事细节的过程中积累更为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因此,根据故事内容突破这些新的语言知识是故事教学的一大任务,这也是近几年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对此,不同的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教师把故事中涵盖新的语言知识的句子从故事文本中挖出来,用分析、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知识,困扰大家的是:本来比较有趣的故事教学就会因为过度的讲解和训练失去了故事的滋味;有的教师丢弃了原本有趣的故事文本,另外创设一个文本,将故事文本涵盖的新的语言知识放到这个新的文本中,加以理解和突破,虽然这种做法对学生理解相关语言知识有促进作用,然而对教材故事文本的忽略,使学生对教材故事文本的细节理解处于一个半生不熟的阶段,教材故事这个最有效的语境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江苏省2013年举行的初中英语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来自南京市的王雯老师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和推广,她将教材故事文本本身作为学生学习突破这些语言知识的大语境,引导学生在对故事的深层解读中,理解并突破文本故事所涵盖的新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片段如下。

1.根据故事第一阶段,教师运用PPT呈现故事插图,见图(1),并创设问题情境如下:When Alice sat by the river,What did she see?

S1:She saw a rabbit.

T: Yes, she saw a rabbit passing by.(板书语言点pass by,并朗读。)

T: 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saw the rabbit?

S2:She felt amazed.

S3:She felt surprised.

T:Why?

S4:Because the rabbit was wearing a coat and a tie.

T: Anything else do you think is very strange?

S5:The rabbit can talk.

T: What did he say? Can you find the sentence in the story?

S5:“Oh dear! Ill be late.”

T:Can you act as Alice and the white rabbit in pairs?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故事中兔子的形象表演故事片段。

T:Anything else is very strange?

S6:And he had a watch.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故事插图(2)的仔细观察,用英语对这个穿着西服、系着领结、戴着手表的小白兔进行描述。

T:Look at the picture,he is taking the watch out of his pocket. (板书呈现语言点take...out of...,并朗读。)

2.根据故事第二阶段,教师运用PPT呈现故事插图,见图(3),并创设问题情境如下。

T: What did Alice do?

S1:She stood up and ran across the field after the rabbit. (板书呈现语言点ran across the field,并朗读。)

T: Then what did the rabbit do?

S2:He jumped down a hole. (板书呈现语言点jumped down,并朗读。)

T: What did Alice do ?

S3:She jumped down the hole too.

T: Would you like to jump down a hole after a rabbit?

S4:No.

T: Its dangerous.

3.根据故事第三阶段,教师运用PPT呈现故事插图,见图(4),并创设问题情境如下。

T: What was the hole like?

S1:It was deep.

T: How do you know?

S1:It took long time.

T: Yes. It took Alice long time to hit the ground. Can you read the sentence?

教师呈现课文重点句:Down, down, down. Then Alice hit the ground.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ong, low hall. (板书呈现语言点found herself alone,并朗读。)

T:Can you try to practice this?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中Alice掉进兔子洞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运用慢动作表现Alice掉进兔子洞的过程,课堂充满了孩子们尚存的童真。

4.根据故事第四阶段,教师运用PPT呈现故事插图,见图(5)(6),并创设问题情境如下。

T: Where was she then?

S1:In a long, low hall.

T: What did she do then?

S2:S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many doors all around.

T: Can she open them?

S3:No, they were all locked.

T: What did she find at last?

S4:She found a small door and a key.

T: Did the key work?

S5:Yes. She opened the door.

T: Could she go out?

S6:No, she couldnt go through. The door is too small.

在对故事文本的深层解读中,学生对故事中Alice如何从看到一只奇怪的兔子到跟随兔子跳进了兔子洞的过程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故事所涵盖的新的语言知识在故事的深层解读中也得到了突破。

四、在对故事的多元品读中,深化内涵理解

通过对故事的深层解读,学生对故事细节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故事中涵盖的新的语言知识也达到了充分的理解。但是,基于理解后的操练活动是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提升成为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多元品读等语言操练活动,将所学语言转化成为语言技能则是水到渠成,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整体朗读故事。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故事主人公Alice的人物特征,从而让学生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故事主人公形象的深层次理解,片段如下。

T:What do you think of Alice?Try to say sth. about Alice. You may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

S1:I think she was very brave.

T: Why?

S: Because she jumped down the rabbit hole after the rabbit.

S2:I think she liked life very much.

T: Why do you think so?

S3:In the story, she sat by a river and read books. It was very romantic, I think.

T:So I think she liked going out and enjoying outdoor life, right?

S3:I think she was very lucky.(学生大笑。)

T:Why do you think so?

S3:Because she could meet this kind of rabbit. But I couldnt. (学生又大笑。)

S4:I also think she was very brave.

T: Whats your reason?

S4:When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the hole, she wasnt worry at all, and tried to find the way to get out.

T:Yes, so when we meet some difficulties, try not to give up easily.

3.教师采用教材P72上Simon与Sandy的一段对话,引导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谈论故事,从而进一步巩固故事内容,内容如下。

Simon:Whats the story about?

Sandy:Its about a girl. Her name is Alice. One day, she sat by a with her sister. Then she saw a white .

Simon:What did the rabbit do?

Sandy:The rabbit took a watch out of its and looked at the time.

Simon:What happened next?

Sandy:The rabbit ran across a .Alice ran after it. Then the rabbit and Alice both jumped into a hole.

Simon:What happened after that?

Sandy: Alice hit the .Then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ong, low . She saw a on a table and used it to open a door.

Simon:Did she go through the ?

Sandy:No, she didnt. It was too small.

4.引导学生借助黑板上的关键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复述故事或表演故事片段,从而进一步巩固故事内容和英语语言知识。

五、在对故事的拓展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故事文本所获得的相关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只有实际运用才能逐步转化成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教材文本的故事的基础上,要创设新的语境,引导学生开展适时、适度的语言拓展活动。对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教学智慧,在2013年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展评活动中,南京市选手王雯老师通过引入一个新的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文本故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内容如下(划线部分为填空内容)。

Up the tree house

One sunny day,Lauren sat by a tree in a park. Then she heard a sound. She looked up and saw a dog with some flowers passing by.“Oh dear! Mothers Day is coming!”said the dog.

How amazing!Lauren stood up and ran across the park after the dog. The dog jumped up the big tree.Lauren did not want to let the dog get away,so she jumped up the big tree too.

Up,up,up,Lauren climbed for a long time,and then she reached a tree house.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arge,low room. There were books all around,but they were all very heavy. Lauren saw a note by one of the books but she couldnt read the words.

Then Lauren opened that book. She found a map!She tried to find the way back,but it was the map of the rabbit hole.

然后,引导学生将思维回归到自身的生活经历,通过回顾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而使故事教学活动从文本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在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讲述自己故事的过程中体现出语言学习的价值。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故事永远是受学生欢迎的。因此,为了学生对故事的这份喜欢,作为教师,我们就不妨在故事教学中尽量保持那一份令学生喜欢的故事味吧。■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篇7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校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 许多新型应用技术类大学普遍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和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 教师和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和学, 结果却不能学以致用, 所谓“费时低效”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转型后的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教学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区域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人们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在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推动下立足区域经济,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以满足多元发展的社会需求和特定区域发展需求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 通过对辽宁省五所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往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在校生未来职业规划、企事业单位对人才专业水平要求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探讨在新型应用技术大学中,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二、语言经济学

语言是什么?有的学者提出是语言使用上的“结构论”、“功能论”和“人力资本论”。前两种语言观对长期以来的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然而, 语言终究是要服务于社会和市场需求, 忽略了语言的经济价值, 仅仅拘泥于“结构论”和“功能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定会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去甚远。于是, 一门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 (Eco- nomics of Language) 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为当今举步不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

语言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nguage) 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 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在1965年提出。他认为语言有四个经济学属性, 即价值 (value) 、效用 (utility) 、成本 (cost) 和收益 (benefit) 。语言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 1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 学习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 要考虑投资成本和预期效益;2语言的使用体现了经济价值, 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 3语言的使用具有经济学本质的因素。语言经济学的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一, 大学英语教学应像生产其他资源一样力争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改变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的 “费时低效”现象。第二, 语言经济学理论强调“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 学习一种或多种语言是对人力资本特定形式的投资, 会产生经济效益。学习外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之比, 让人们理性地决定战略投资外语学习[1]。第三, 语言经济学理论与市场需求和服务就业的社会大背景紧密结合, 突出语言的经济价值, 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与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三、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

1.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应用技术类大学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在校生的未来从业规划, 辽宁省人才市场对毕业生专业水平的期待情况;向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向不同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期待。

2.调查对象及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辽宁省5所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和65家外贸企业。问卷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多种形式发放, 并采用Likert五级量表, 选项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 调查者从五个选项中选出唯一的答案。

3.调查结果。1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12.3%的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听力和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 认为差或极差的占到58.5%, 能胜任外贸企业相关职能工作的毕业生仅为11.2%, 英语实践能力强的只有9.8%。2对辽宁省人才市场应聘者英语水平要求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 从近几年辽宁省人才市场招聘的条件看, 各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 语言水平证书。多数招聘单位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为基本门槛条件, 有的企业甚至会要求应聘者具备中高级翻译证书、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等。第二, 具备良好的听力、口语和英语表达能力, 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第三, 对所应聘单位相关的专业英语应精通。3对辽宁省5所新型应用技术大学不同专业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期待。问卷结果表明, 学生普遍希望在校期间能学到实用的、能为未来就业服务的语言技能。95%的学生对开设专业英语课充满期待, 92%的学生愿意通过增加课时等方式提高听说水平。

4. 向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在调查中, 61.2%的教师对应用技术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水平这一目标上, 完全忽视了对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78%的教师认为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 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高。针对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与未来就业指向的内容较少, 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内容寥寥无几。83.6%的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仍然采取单纯的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多数教师认为应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

四、大学英语教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训练, 实现低费用高效益。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 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2]。根据这一语言经济学观点, 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入, 其成本表现在为学成这门外语所花费的时间、 精力和实物支出, 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语言之后, 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收益和效用[3]。课题组在本校现有的多媒体网络式教学的基础上, 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 实施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外语人才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从学生刚入校时便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周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强化训练。教师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大量内容新颖、题材丰富、难度适当的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视、听、说”资料, 制成图文和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 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 大胆张口说英语, 教师通过提问一些简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要求他们用英语回答以训练他们的听说技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进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2.开展拓展课程, 培养高级英语人才资本。第一, 有关英语国家文化概况课程。通过对英语国家的概况、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 并为跨文化交际扫清障碍。第二, 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在第四学期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旅游英语、会计英语、建筑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此类课程是学生在掌握基础英语技能之后, 针对各自专业而进行的系统学习本专业内的英语知识的过程, 专门用途英语是实用性极强的课程, 可以使语言教学、语言学习与市场经济需要挂钩, 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技能, 提高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也为应用技术类大学培养高级英语人才资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校企联合,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我校与地方企业开展了校企联合办学。课题组以校企联合为契机, 定期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 将大学英语课堂转移到企业实践现场, 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 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同时, 发现自身的不足。参与企业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所学内容, 也有助于培养其他应用能力, 如团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另一方面, 可以缩小教学质量和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 符合当今 “协同创新”的教学改革思路, 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实力, 从而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语

语言经济学对当前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尤其在新型应用技术大学中, 语言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应用技术大学的英语教育应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资源配置, 结合地区的传统和优势, 确定外语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注重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 积极开设一系列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拓展课程, 并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有的放矢的培养区域英语人才,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加强英语学习在市场运用中的具体性和实用性, 以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从而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晓斌.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4) :153-155.

[2]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J].外国语, 1999, (4) :43-48.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篇8

一、英语语言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语言学其实就是对各个领域以及学科中语言学支流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研究语言如何能够得到最佳应用。也就是说, 通常我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形态。一般情况下, 应用语言学可以被划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广义的英语学理论, 第二部分是狭义的语言学理论。前者主要是指在诸多领域以及学科当中语言学基本理论的应用,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后者主要是指专业的应用语言学, 本文所讲的主要是后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英语教学法起步相对较晚, 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虽然后期, 英语教学法传入我国, 但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当时传入我国的英语教学法主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翻译能力为目的, 重视对语法规则的灵活应用, 也就是说, 没有对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给予高度重视, 后来, 人们将这种教学法称之为语法翻译法。客观地分析语法翻译法不难发现, 该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弊端, 其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严重。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 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大环境下, 欧洲又掀起了直接教学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法翻译法的弊端, 不仅如此, 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目的语的直接翻译法, 排斥本族语言。直接翻译法以其自身的优势, 逐步摆脱了传统教学法的约束, 但是,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英语教学法走向了一个极端,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不断丰富英语教学法, 不断创新英语教学路径, 从而使英语教学法走到了今天。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在英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 英语语言学一直都是英语教学的基础, 并在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过程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语言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理论同英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众说纷纭, 每一位学者都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切入, 但是, 都还不是特别全面。戚雨村认为, 语言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法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单方面的联系。有学者在进行深入研究后, 认为语言学理论间接影响任务教学法的研究, 也就是说语言学理论难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想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联系必须通过外教老师或者工作者在其之间牵线搭桥。而盛炎认为, 语言学理论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法的应用以及形成。何广铿认为根据研究主体的不同, 人们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同的认识,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人导致了不同时期地英语教学法。将上述研究者的观点综合在一起, 不难发现何广铿与盛炎所持观点一致。总而言之, 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法的形成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这是现阶段学术界的普遍观点。当然,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英语教学法, 并不都是从语言学中逐步衍生出来的。但是, 它们却都以语言学理论为基本。英语教学法在形成之初可能只是为了丰富英语教学, 也就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 人们开始注重英语教学法其他方面的研究。当然, 人们在日常的应用过程中也完全没有必要去寻求它的真理究竟是什么。但是, 如果把英语教学法看成是科学的东西, 想要实现其进一步发展, 就必须证明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了解其基础是什么。然而经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不难发现语言学理论其实就是英语教学法不断展开的基础。对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法的影响, 还不能笼统地将其划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本质上来说, 英语教学法于语言学理论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主要原因在于语言学产生时间要相对晚于英语教学法的产生时间。美国的密执根大学首次设立英语研究所, 在研究所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培训外教教师。Fries作为首任所长, 在开办短期培训班的过程中, 应用了结构主义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听说法。可以说他是听说法的创始人。从这一点来看, 英语听说法似乎与结构主义原则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想进一步发展听说法, 将听说法看成是一门科学, 就必须深入了解结构主义原则。由此可见, 语言理论与英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如何看英语教学法, 其实就是如何看待语言理论。广大的英语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已有的语言学知识来树立自己的语言观, 如果不这样做, 就难以深入理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这样教, 这样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这样教能够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毋庸置疑, 我国是从外国引进的英语教学法, 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对语言教学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尽管在英语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但是其基本模式依然没变。在同一时期或者是同一阶段, 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流派也有很多, 不仅如此, 每一派的英语教学法都存在自身独特的特性, 所以在研究英语教学法与语言学理论的关系的时候, 应当注重研究那些在我国英语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的英语教学法。

三、英语教学法中语言学应用的方法

1.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 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想要实现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现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升华, 必须深入了解英语应用语言学理论, 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学人员的积极性, 使教学人员深入研究语言学理论的内涵。学习应用语言学理论, 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广大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逐步发现, 语言学理论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压制,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现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应用语言学基础同英语教学法的推广有机联系在一起, 并在此基础上, 不断修正语言学理论。从而达成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打造出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案。

2.发挥教师作用, 提高英语语言学指导功能。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 对课堂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影响, 想要充分发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 就应当不断转变英语教师的理论观念, 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探讨英语教学法与语言学基础之间的关系, 并将语言学基础引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以及英语素质, 使英语教学能够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尽可能地发挥英语语言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3.加强英语听力、口语和写作教学, 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英语语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和写作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在进步, 国际交往频率也愈加频繁。一直以来, 我国引用的都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僵化, 难以实现创新。不仅如此,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评比, 而这种英语成绩通常只是笔试成绩, 由此可见, 对英语听力、英语口语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难以参与到国际交流当中,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 想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现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以及英语口语能力, 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中的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以不断满足社会对英语的要求, 满足企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

4.将应用语言学同英语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英语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而英语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语言, 因此,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语言学基础同英语教学法之间的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在具体实践中, 应用英语语言学, 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听力能力进行深入了解, 为英语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 应用语言学还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以及开放性等诸多特点, 将英语教学中语言学应用与英语教学法有机结合在一起,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英语语言学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它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逐步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亮点。本文在深入分析英语语言学基本情况的同时, 也对英语教学法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 将英语语言学同英语教学法有机联系在一起,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需要相关工作者以及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尹国杰.我国近30年英语教学法研究成就及展望[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 :32-36, 77.

[2]郑海涛.常见的英语教学法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137-139.

[3]尚晓艳, 潘国培.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0) :21-22.

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的结合研究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英语语言学的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竞争压力,这就导致学生在英语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当今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问题,制定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英语语言学的课程设置也特别重要。英语语言学是当今英语专业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主义其实就是指情境的构建,情境的创设也是构建主义中的重要阶段。对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是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构建主义理论充分的彰显了我国当代的教学理念。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英语语言学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构建主义英语语言学的含义

1.构建主义。构建主义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有着极其深远的思想渊源,对教学活动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构建主义所倡导的知识并不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而得,它需要学生在某种特定情境下主动思考而学到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老师或学习资料。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以某一特定社会情境为背景。构建主义应从情境创设开始做起,情境的创设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切实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构建主义中,学生应该发挥合作性,合作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简单。

2.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设立的一个专业课程,是英语专业中的一项重要知识,它是检测学生学习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英语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类学科,它的学习过程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在当今社会形势之下,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语言理论知识,并且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我国英语语言学的更好发展,彰显其学习的重要意义,我国各高校应该重视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发展,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提高英语语言学的教学质量。

三、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结合的具体策略以及意义

1. 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我国传统的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过于以老师为主,随着社会形势的改革,教学理念也应作出改变。英语语言学的教学过程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共同学习更多的知识。

(2)设定合理地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起到指引教学工作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切实考虑当今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构建主义主要表现在老师在课堂中合理的给学生布置学习工作,指引学生学习,促进英语语言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传统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传统教育模式多是老师采用单一教学法教学,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培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学活动应该增加趣味性, 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主动融入课堂中,突出主体地位,更好的完成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相结合的深远意义。英语语言学老师在教学课堂中,构建出一种学生可以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的学习自信,有利于英语语言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相结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相结合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完成,采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简化,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进程在不断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也在加速,英语语言学的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构建主义和英语语言学的结合是一种新社会形势下出现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不足,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总的说来,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的结合,可以大大的提高英语语言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社会所需型人才,对我国构建主义理论和英语语言学各自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英语专业的教学日益多元化,为了更好的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我国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受到多数人们的重视。而构建主义是我国当今英语语言学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英语语言学的宣传和推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就主要围绕英语语言学展开,深入探究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结合。

关键词:构建主义,英语语言学,结合,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箫宇.构建主义与英语语言学[J].学园.2014.19.

[2]马炳军.基于构建主义角度探究英语语言学教学[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3]文国敏.从构建主义视角下分析英语语言学[J].青春岁月.2015.4.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篇10

1. 加强教学互动

英文教育的外界因素应该进行革新, 老师承担传递知识的责任, 他们能够基于如今的著名杂志或网站来搜集英文资料, 再经过授课抑或是网络途径提供给学习者, 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语言学习难点和核心, 以确保教学专业性与时效性。就针对语言教育的功能性来说, 老师要全面地展现出各个专家针对此方面的观点:描述功能、表达功能、呼吁功能;描写功能、社会功能及表达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篇章功能。展示相关材料, 学生讨论交流与归纳, 教师答疑解惑。教育的交互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习者的主动性, 增大他们学习认知语言学的动力, 继而培养出高水平的探索能力。

2. 注重评价效应

因为英文教学中建构模式时学习者是主体, 所以其过程也会决定知识建构的成果。针对学习是否有效有两种评价方式, 其一为同学间横向评估, 其二为成绩纵向评估, 而老师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产生作用, 所以在学生知识建构时必须给予全面准确的评价。一些高校通过平时课堂表现所占的权重来量化期末成绩, 以带动学习者的课程学习热情, 另外也通过推荐课外阅读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像是Saussure一般语言课程中, 就有按照学习者提供的阅读报告及小论文, 来定期了解学习效果。

3. 传授学习策略

部分学习者没有适当的学习策略, 也不具备足够的批判性、发散性以及创造性思维。所以必要时老师也要向他们教授一些学习方法。第一, 学习者必须明确自己英文学习的目的。第二, 充分挖掘出教程教材中设计到的语言学先关学习方法。第三, 让学习者逐渐形成一个合理的学习习惯以及与各个学习阶段相适应的学习方法。第四, 必要时老师需对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价, 让学习者逐渐形成通过一定学习方法来学习语言的习惯。

4. 鼓励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观里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非以往“填鸭式”传授方式。建构主义观也同时认为, 老师要针对学习内容营造学习背景并设立目标, 指导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所以, 亦可以传授任务学习法 (task—basedapproach) 和课题式教学 (project—basedinstruction) 这两种学习方法,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搜寻学习资料, 设置相应的问题背景, 带动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的积极性。老师也可以考虑自我驱动式的方法带动学生积极性, 做到师生知识流通, 比如构建语言学试题库、英文常用术语库、语言学家资料库和相关的理论库, 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由此解惑, 而此方法也能够带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5. 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语言学的理论性比较高, 因此老师要通过比较灵活的方式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第一, 对于不同教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第二, 强调学习的趣味。老师们要基于如今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尽量不采用过于抽象与理论的教学模式, 而是采用和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素材进行教学。

高校的英语老师也要参考建构主义观来开展英文教学活动, 革新语言学的教学模式与观念;提高师生互动, 带动学习者的热情;重视评价机制,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教学模式, 继而培养出学生进行自主知识建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伟, 肖野.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2) .

上一篇:现代小学下一篇:教学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