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

2024-05-02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精选十篇)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 篇1

英语是世界各国的通用语言, 也是目前状况下被最多国家使用的语言, 因此,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于英语的学习。在最近的几百年里, 英语不断与其他语言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英语之所以能在语言史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不仅仅是单靠自身的发展, 同时还借助了其他优秀语言的精华,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作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正是因为如此, 英语才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言。纵观整个英语发展历程,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 第一种方式时文化入侵, 历史上曾经出现三次英语文化入侵;另一种方式时大英语国的全方位扩张。尤其是三次文化入侵, 它们对英语语言的发展与变化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英语历史上的文化入侵对英语语言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第一次文化入侵

英语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公元6世纪, 发展历程如下:在公元2世纪, 罗马人驻军到不列颠, 他们那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拉丁语;大约在公元5世纪左右, 罗马人撤离出不列颠, 而盎格鲁—萨克森人代替罗马人登陆到不列颠, 他们当时所使用的语言是盎格鲁—萨克森语, 国际上普遍认为这就是英语最先的起源。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 盎格鲁—萨克森语与原先语言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最终形成了英语。那个时期的英语被命名为古英语, 古英语与日耳曼语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就从古英语词汇的角度来看, 其中包含了很多日耳曼语所具备的特点。那个时期被研究者称为古英语时期, 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给英语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公元597年, 罗马教皇宣布派人去不列颠岛建立教会, 随着传教士进入到不列颠, 相对简单、粗糙的盎格鲁—萨克森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两种语言不断发展与融合, 这正是英语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文化入侵。这一事件被人认为是对英语发展时代的有效开创。第一次文化入侵期间, 英语对拉丁语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吸收, 主要表现为对于语言和语素的吸收, 甚至有些语言至今仍在使用, 例如英语中的月份就是由拉丁语不断演变而成的。第二件重要历史事件见下文。

三、第二次文化入侵

第二件重要历史事件是北欧人入侵英国, 这一事件直接导致很多的斯堪的那维亚人进入到英国并在那里定居, 随着一定时间的交流, 很多斯堪的那维亚各国的词语被吸收到英语当中去, 这一事件便是英语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文化入侵。北欧人入侵英国不仅带来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 同时也使得语言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在语言发生融合之后, 英语变得更为简便, 这也是语言发展的主要趋势。而第二次文化入侵之后, 英语对很多斯坎的纳维亚语的日常生活词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吸收, 例如free, band, birth等。除此之外, 一些代词、介词以及副词也逐渐引入到英语当中, 例如:they, their, till等。

四、第三次文化入侵

英语历史上的第三次文化入侵发生在1066年, 当时法国的诺曼公爵开始侵入到不列颠岛, 并最终占领了整个英国, 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威廉一世。在他成为英国权力掌控者之后, 对英国原先的朝廷以及教会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清洗, 在清洗之后, 无论是英国的朝廷还是教会, 其中的重要人物都是由法国人担任, 这样一来, 当时英国社会上层的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法语。正是因为如此, 法语对英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并对英语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一事件便是英语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其实, 在诺曼公爵还没有成为威廉一世的时候, 法语词汇就开始流入到英国, 并对当地语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建筑城堡与实用咸肉就是在那个时候从法国穿入到英国的, 因此在英语的词汇中就出现了cast le (城堡) 和bacon (咸肉) 等。到了11世纪, 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已经十分显著, 当时所产生的一些词汇甚至流传至今, 例如proud, tower, prison, castle, market等。12世纪时, 法语对英语的影响更进一步, 那个时候的英语中, 不仅存在着一些法语中的日常用语, 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的宗教用语、贵族阶级用语以及文化方面的用语, 例如clerk, hermit;baron, court;justice, peace等。直至发展到13、14世纪, 法语对于英语的影响才到达高潮, 在那个时期, 法语如潮水般涌入到英语当中, 并与日耳曼语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在这种情况之下, 英语便有了多种来源, 这一特征也是英语的典型特征之一。第三次文化入侵之后, 英语发展历程进入到了中古英语时期, 这一时期的英语之中引入了大量的法国词汇, 数目达到了惊人的一万多种, 这些流入英语的法语词汇仍然存在着75%流传到现在。当时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在政治、宗教、法律、军事、社交以及饮食等方面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诺曼公爵对英国的入侵, 中世纪英语语法发生了较大程度上的变化。

五、对于三次文化入侵的启示

纵观英语历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 虽然前两次是武力入侵携带者文化入侵, 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战争与痛苦, 但这两次入侵却对英国的历史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对英语语言的发展造成影响。这三西文化入侵对社会文化与语言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揭示, 即社会越开放, 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月繁荣, 则语言就能够获得更深层次与更宽领域的发展。对于三次英语文化入侵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语言上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借词, 例如第二次文化入侵之后, 英语对很多斯坎的纳维亚语的日常生活词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吸收, 例如free, band, birth等。除此之外, 一些代词、介词以及副词也逐渐引入到英语当中, 例如:they, their, till等; (2) 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语言的开放, 这从三次文化入侵之中都有体现; (3) 将本民族语言与其他民族语言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促进语言不断向前发展。

六、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英语历史上的文化入侵对英语语言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纵观英语发展历史上发生的三次文化入侵, 都与民族的入侵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现如今的英语具有多来源性, 是英语、法语、日耳曼语不断融合变化的产物。而在这三次文化入侵之下, 英语幸运的在这样的碰撞、冲击与融合之下变得更有生命力与活力。

摘要: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且使用最为广泛的通用语言, 纵观英语的发展历史, 它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 它能够取得如今的历史地位也是在其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精华而成的。本文就针对历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进行阐述, 并探讨三次文化入侵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历史,文化入侵,跨文化意识,民族交流,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凤娇.英语历史上的文化入侵对英语语言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6) .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 篇2

验。

在新疆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五个认同”,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筑基工程,也是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各族人民从此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党和国家历来对少数民族倍加关心和特殊关怀,举全国之力,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展了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少数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凝聚着党的关怀、祖国的温暖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随着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广泛,对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及让子女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各族人民发展进步的需求,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实施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加授母语的“双语”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的使命和担当,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看到了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美好前景。

语言是学习交流的工具,语通则心灵通。假如一个社会没有共同语言,社会成员之间就很难沟通交流和相处,也很难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更谈不上和谐和睦。当前,作为我国各族人民通用语言文字的汉语,已经成为各族人民感情交流、增进了解、增强团结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学习传播中华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工具。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用汉语言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宝库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源泉。不仅国内各族人民在学习掌握和使用汉语,而且全世界“汉语热”也迅速升温,汉语已成为世界流行语言。汉语能够走红全球,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源于汉语言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大量的考古出土文物证明汉语言文字是新疆地区最早使用的重要语言文字,“双语”现象是新疆地区自古以来的鲜明特征。因此,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是提升文明素质,融入现代社会,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参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只有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进行交往交流和学习,更好领会文化自信的无限魅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各民族的交融和发展。可以说,掌握了汉语言文字,就等于掌握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就等于掌握了与全国各地交往交流的“通行证”,就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内学习、就业和生活。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根基工程。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举全国之力,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加大双语教育力度,以南疆四地州和农村学校为重点,着力补好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师队伍短板,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双语教育质量,推进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使广大农牧民子女全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兴建了全覆盖的“双语”幼儿园,实现了适龄幼儿“应入尽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幅度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实施奖助学金、“四免一补”“营养餐改善”等优厚的学生资助政策,使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得到实惠,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目标。同时还通过“内地高校协作计划”“内地高中班”“疆内初中班”“内地中职班”等重大举措,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得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这些重大举措,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每一名少数民族群众都应十分感恩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衷心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无比关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建设新疆、发展新疆,谱写中国梦的新疆篇章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而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共同团结奋斗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用上全国通用教材,享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合格教师的培养教育,更好地享受各类教育资源,为今后成长进步铺下更宽的道路。实践证明,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学生更加自信了,到内地、疆内学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高了,家长越来越满意了,每个少数民族孩子也越来越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了。

当前,仍有一些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持有不同看法。实际上,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现今社会不再是封闭自守的旧社会,也不是交通通讯不发达的过去。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如今的社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是全国各民族交往交流越来越密切的时代。中华民族要进步、各个民族要进步,就要加强交往交流交融。总书记要求我们“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民族越开放越进步,越封闭越落后。如果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都不能掌握,各民族之间就没办法交流和学习,就算不上是合格的中国公民、中华儿女,也算不上是现代人,更谈不上跟上时代步伐,融入现代社会,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就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必然要求,完全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充分认识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坚决抛弃狭隘的民族意识和封闭僵化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理念,倍加珍惜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和中华民族的温暖怀抱,以加强交往交流交融、紧跟时代步伐的责任感和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刻苦学习和带头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 篇3

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可能是世界上第三大或第四大语言,但它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了解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对英语词汇学习至关重要。一种语言的历史就是该语言词汇的历史。词汇的发展变化与其所属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同步的。

一、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阶段

英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已经拥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公元450年~1150年是古英语(Old English)时期;公元1150年~1500年是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时期;公元1500年到现在是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时期。现代英语又可分为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从1500年~1700年)和后期现代英语(Later Modern English,从1700年至今)。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就是其词汇的历史发展,因此要更好的了解掌握英语词汇就要研究英语这门语言的历史发展。

1、古英语(Old English)(450-1150)

古英语时期从公元45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1150年,持续了大约700年之久。古英语时期共有四种主要方言:

(1)诺森伯里亚方言——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的方言

(2)梅尔西亚方言——界乎洪伯河与泰晤士河之间的英国中部地区的方言

(3)肯特(Kentish)方言——居住在英国东南部地区的朱待人的方言

(4)西撤克逊(方言——泰晤士河以南的方言。诺森伯里亚和悔尔西亚这两种方言又合称盎格里亚方言,即盎格鲁人居住地区的方言。

大约在公元450年居住在北欧沿海地区的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征服了凯尔特人,定居在英格兰地区。他们讲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一种由西日耳曼方言汇合而成的语言。这就是英语历史的开端,同时凯尔特语逐渐消亡。现在,人们通常称盎格鲁-撒克逊语为古英语。古英语词汇大约有6万单词,只有15%的古英语词汇保留在现代英语中。这些词绝大部分为日尔曼语词,同时也吸收了少量的凯尔特语词、拉丁语词和斯堪底纳维亚各国语言的词汇。古英语是高度屈折性语言,名词、代词、动词和副词的词尾复杂多变。

2、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1150-1500)

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是主要指的是公元1150年至公元1500年这一时期。1066年诺曼人(Normans)入侵并征服英国。从此,法语成为富人的语言和强有力的象征,诺曼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但窮人主要讲英语。

这一时期英语语言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英国人使用的很多词汇来自法语或者拉丁语,并且许多早期的词汇已经不复存在。从1250年至1500年,大约9000个法语单词借入英语,这些词语的75% 仍然在使用。大量法语词汇的使用导致许多古英语词汇被弃之不用。但是,诺曼法语是统治阶级的语言,而不是英国人民的语言。统治阶级使用法语,宗教人士使用拉丁语,普通英国人则使用英语。

随着众多的法语借词被吸收进英语,一些法语和拉丁语的词缀也被英语化了,成为英语构词的重要素材。如前缀dis-,mal-,non-,pre-,re-,semi-后缀如-able,-acy,-age,-al,-ate,-ory,-ance,-ician,-ise。与此同时,有些英语本族语的词缀反而被废弃不用了。在复合词的构成格式方面,也吸收了法语的一些特色,例如:名词+形容词,副词+过去分词(例by-gone)。这些现象,语言学史上称为英语的罗曼语化。大量的法语词的涌入,也使英语词汇起了词义变化。有一些英语固有的词被淘汰掉了,有一些虽然还存在,但词义范围有所改变,或者带上特有的文体色彩和感情色彩。例如:wed在古英语中作“结婚”解,但在中古英语时期传入了法语词“merry”,英语中“结婚”这一意义渐渐由marry来表示,wed只用在引申意义中了;它的动名词wedding还是一个常用的词,但只限于指“婚礼”。

到中古英语末期,英语已经确立了作为英国国语的地位。乔叟的作品证明,英语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语言。英语语法的简单化过程已大体完成,拼写走向固定,基本词汇也已形成。总之,现代英语的基础也已经奠定。

3、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1500-至今)

现代英语时期(Modern English period)从150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时期通常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现代英语时期(Early Modern English period)(1500-1700)和后期现代英语时期(Late Modern English period)(1700-至今)。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对英语词汇的影响最大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在这一时期,强调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对抗中世纪的封建文化。于是许多外来词,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语传入英语,成为英语的书面语和术语词的基本部分。希腊和拉丁语词进入英语后有的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如 climax,appendix,exterior,axis;有的失去了词尾,如consult(consultare),exotic(exoticus);还有的改变了词尾,使之更适合英语的形式,如形容词词尾us 变成了ous或变成al,名词词尾tas变为ty。

后期现代英语始于18世纪。那时的英国受到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影响。当时许多学者对英语了进行了种种规范化和标准化。19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和科技发展进一步丰富了英语词汇,使英语增加了数万个单词。二战结束以来,又有不少外来词进入英语词汇。如日语有sushi;俄语有gulag;汉语有maotai;葡萄牙语有favela;西班牙语有autopista;阿拉伯语有hamam等。

二、英语词汇的现状

英语的词汇和任何语言一样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英语词汇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在近三百年内创造出来的。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大量的新事物,新发明,新思想都要有词汇来变现它们。现代英语词汇变化的突出表现是新词(new words)的大量生成。如1995年欧盟各国领导决定采用欧元来作为欧盟统一的货币名称,英语词汇中多了一个euro来表示货币单位的新词等等。

三、结束语

经过1500年的变迁,英语从几个日耳曼部族的语言发展为今天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语言,这固然有政治,经济,社会的原因,但英语本身也有其它主要语言所没有的长处。词汇的国际性便是他的优点之一。英语极具独特性善于吸收外来词,可以说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语兼收并蓄于一身。从语法角度看,英语词尾变化简单,没有复杂的性数格变化。英语正在不断向分析性语言的方向发展,向简化的方向发展,英语的词序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使英语比较容易学习,特别是容易入门了。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

[2]张维友.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1.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9.

[4]潘文国.英语的起源与发展(第5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05.

[5]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2.□

历史思维在英语语言史课程中的塑造 篇4

一、历史思维对英语语言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语言史是一门以历史为基础, 研究语言变化的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时, 可以分别站在历史和英语语言学的角度学习, 但如果以历史的脉络为基础来观察英语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更能凸显其相得益彰的效果, 所以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一) 历史思维的形成, 有助于从宏观上客观地把握英语语言发展的纵向线索

英语语言史着重把学习放在英语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 也可以对语言的发展做出辩证的预识。从时间上来看, 整个英语的时间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古英语时期 (old English) , 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中叶;中古英语时期 (Middle English) , 从公元11世纪到15世纪;现代英语时期 (Modern English) , 从公元15世纪至今。为何还这样分呢?原因一:英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英语从有到无, 都与整个英国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 民族的形成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环境, 按照大的事件段落分, 可以避免繁琐, 增加学习的兴趣;原因二: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成为了语言时期划分的分水岭, 每一个阶段的历史事件也为语言的形成和进化提供了依托。

(二) 有助于从微观上学习语言发展的背景, 以及历史事件对语言的影响

在把握了宏观的大时间段后, 就要进行细节的划分。在历史的长河中, 每个时期都有历史事件支撑, 才能看到事物的变化。在古英语时期, 在大不列颠岛, 住着都是日耳曼游牧族群中的人们, 他们的到来并未对语言做出什么贡献, 但是为寻求英语的种类根源提供了资料。直到公元5世纪中叶, 居住在欧洲大陆的日耳曼族群中的盎格鲁 (the Angles) 、撒克逊 (the Saxons) 、朱特人 (the Gutes) 占据了不列颠岛, 三方在经过战争后, 按照力量的强弱分占了整个岛的各个部分, 各个部落在长期的融合中形成了英语的雏形。在英语中由很多的部落语言的词语作为英语词汇的基础。之后, 丹麦人的入侵, 把大量的斯堪的纳维亚语 (Scandinavian) 加入到英语中, 增加了英语词汇的发展, 借词大量汇入。时间推后到1066年, 诺曼征服成为英语史上另外一件重大事件, 征服者威廉的到来, 影响到了英国的方方面面。威廉是法国的封建主, 他使用的语言是法语, 经过亨斯廷斯战役后, 威廉大胜, 与1066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 建立了诺曼王朝, 随后在语言方面开始了分化, 由于上层社会的贵族多数是跟随威廉的人, 他们交流的是法语, 在诺曼时期, 法语成为了官方语言。英语这时成为了本地下层平民和老百姓使用的语言, 也可以说英语进入了蛰伏期, 也正是这段时间给了英语时间吸收大量的法语词, 促进了英语语言结构的变化。中世纪英语时期, 英语经历了英国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文艺复兴重点放在文化、文学的发展上, 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加速了语言的自我完善, 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到了近代时期, 英国的国力昌盛,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经济繁荣, 也为其殖民扩张提供了理由, 作为文化载体的英语也开始了全球扩张和文化移植。由于英语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吸纳性, 英语发展到现在, 形成了以多种语言的合体:盎格鲁·撒克逊语约占25%, 拉丁语约占16%, 希腊语约占14%, 法语约为35%, 其他语言成分为10%。

二、历史思维在英语语言史中的创设途径

(一) 自主学习在先, 以章节的方式阅读相关材料

思维建立的前提是要学会思考, 要学会思考就要有知识作为铺垫。要大量阅读相关联的书籍或者章节材料, 只有在读书中, 学生才能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的过程中, 也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以中古英语, 文艺复兴时期章节为例, 在阅读材料之前引导学生展开思维, 英国的文艺复兴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之间有相关的联系吗?这两个国家文艺复兴的侧重点是什么?英国的文艺复兴对英语语言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和作用?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 提醒学生带着问题看资料, 之后结合个人的阅读经历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其次以书本的章节为阅读材料时, 鼓励学生在每个段落之后能够总结出大意, 并且能够对段落中涉及的名词解释做出正确的解答。

(二) 能够打破陈规, 逆向思维解答相关的历史现象

在认识或学习与语言相关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时候, 学生要学会的不仅仅是站在时间的正面看整个事态进步和积极的方面, 还要看到相悖的一面, 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对待历史。以诺曼征服整个事件为例, 在学习后, 大部分的注意力会放在诺曼征服对整个不列颠岛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而作为文化方面的语言似乎只是只言片语。通过英语语言史的学习, 应让学习者看到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 会成为新统治下国家变化和发展的条件, 特别是在外族到来之时, 征服者威廉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革新和经济上的变化, 还有语言的分类。在诺曼王朝时期, 法语成为了上流社会主要使用的语言, 那从逆向来看, 英语在这个时期呈现的特点是什么呢?英语在发展上又有什么样的趋势呢?在法语主控的时期, 英语是否像一粒准备发芽的种子在寻找发芽的时机, 厚积薄发呢?当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学习者们才能真正领会到知识的领悟不是从事件的一个方面着手, 要打破这种思维的惯性, 才能拓宽视野, 具有科学、客观的评价和认知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 学会横纵向拉线索, 规划知识结构的框架

纵观整个英语语言史的结构, 讲起话分为三个大的事件块, 主要是根据在这几个时间段落中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对英语的影响而定的, 而在每个时间的段落中, 有从横向可以看到支撑语言发展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当了解了这些知识后, 再看看不同时期在语音发音、词汇扩展和变化, 以及语法结构的调整, 这样对于整个英语的结构和现状就有了整体的认识。学会线索式拉伸, 可以帮助学习者把握历史的整体知识结构, 归纳和审视语言的阶段性变化, 并能够对逐一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理解, 反思和结论。

三、结语

思维模式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它不是臆造的, 但是在行动的引导下, 思维的形成是可以具有意向性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以及事物发展的脉络途径, 了解了语言发展的历史, 能直观地让英语学习者学习到英语内部结构带有规律性发展的知识, 知道了这些语言中的规律, 就能更好地知道英语发展的特点。文史不分家, 历史思维的塑造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作为语言的形成, 以及发展再到现状的整个过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会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可以为更好地学习课程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英) 弗里伯恩 (Dennis Freeborn) 丛书主编, 戴炜栋.英语史——从古英语到标准英语.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English:A Course Book in Language Variation Across Tim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2] (英) 鲍 (Baugh, A.C.) .英语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3]李赋宁.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2:122.

[5]黄柏卿.学点英语是知识有助于学习和运用英语[J].惠阳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9.2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 篇5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人们通过语言和文字保存并延续当前时代的文明成果。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类用来创造文化、传递文化、延续文化的最主要的工具。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社会内的信仰、制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总的结合,涵盖的是整个社会的所有部分。而语言则是一个社会用以保存文化、传递文化、发展文化所依托的工具。不存在语言的社会,其文化的传递必然受限,其文化的保全程度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构成之一,不同的文化可能有相通的语言,但是不同的语言一定能够代表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从传承的角度上来看,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必要性

学习语言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将其转化为自己掌握的一种交际工具,用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该种语言所拥有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够表现出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能够帮助人们减弱或是克服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引起的困难。要想灵活地运用该种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就要了解该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例如俚语与方言。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流常常会出现困难甚至是误解,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文化的习俗,也就不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行为方式或是言辞举止。若是在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那么可以避免许多尴尬。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夹杂一些当地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一些不同于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理解,也便于学生记住一些英语固定的语言搭配,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导入

1.引入词语的文化意义

由于生产方式对于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会逐渐产生许多的固定用法或是俚语方言。又由于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相同含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引申意义。例如,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亲属之间的交往,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敬语与称谓,且把不同的关系分得较为详细,比如“三姑六婆”等称呼。而美国比较崇尚自由独立,大都将亲属之间的关系分得较为模糊随意,例如叔伯姑父之类统称为“uncle”。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这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在接触英文时遇见这些称呼能够正确理解。

2.导入语言的语用文化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之外,还要结合文化,分析语言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中存在的特殊的意义。学生在掌握了英语的基础应用之后,继续深入学习的难度就在于将其运用于文化交际的范畴。在跨文化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突破自己思想上本土文化的限制,了解并理解目标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文化内涵,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无形之中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教师可以对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中的专用语言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的语用文化意义。

3.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导入应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的方式,还要结合现在的科技手段与方法,从多个角度渗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例如,利用多媒体工具,在上课时播放相关音频、视频文件,订阅英文期刊或是报纸等书面材料,收集英美国家与其他国家因为文化背景差异而发生的逸闻趣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可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外教的方式,让外教给学生讲解最纯正的风土人情,学生也可以通过向外教提问的方式得到最为地道的答案。外教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时穿插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比如文化禁忌,让学生直接感受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保存、传递、交流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目标文化相结合,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穿插在语言教学当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英语。

参考文献: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 篇6

关键词:英语专业 内涵式发展 策略

一.内涵式发展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英语语言教育算起,我国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英语专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初期,“英语热”席卷全国,英语专业迎来了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众多高校,招生人数节节攀升。英语专业2003年招收本科生87,808人,2004年招收102,388人,居所有普通本科專业招生人数第一位。截止2007年,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超过900所。[1]英语专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人才需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语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英语专业在专业点和学生数量上的激增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英语专业师资和设备的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学生激增的需要,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滑;英语专业发展由于缺乏规划,导致其地域发展不平衡;各院校英语专业的定位缺乏特色,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严重;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课程标准亟待确立;课程结构不能有效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尚待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更突显了如何处理英语专业发展中数量和质量两者关系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其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出路,对我国高校各学科、专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发展带来的毕业生数量大、就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必须靠转换发展方式来实现。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只有变外延式发展为内涵式发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英语教育发展之路。

二.内涵式发展以理念、制度、文化、结构、质量和效益等为指征

内涵式发展是发展范式的一种,它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发展的原动力,是一种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范式。“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是常常被人提到的两种发展范式。“内涵”和“外延”是逻辑学的两大范畴,是“概念”的两个基本属性;“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特征的整合,即事物质的质的规定性;而外延是指具有概念该属性的对象的范围与数量,它说明该对象“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也可以从隐喻学的角度来理解,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方面的发展;“外延式发展”是注重具有相同性质的同类事物的量的积累的发展范式。“内涵式发展”是通过事物内部的改革、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事物的发展品质;“外延式发展”是通过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外部形态与要素的扩张。“内涵式发展”不能等同于“内涵发展”。从逻辑联系上看,“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是相对应的。“英语专业内涵发展”是指“英语专业”这一概念的内涵的深化与发展;“英语专业外延发展”是指“英语专业”这一概念的外延的拓宽与延展。因此,“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的提法仅仅是借用了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或路径,两者在内容上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影响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因素有理念、文化、政策、环境、数量、规模、结构、速度、条件、质量、效益等。而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范式,所以高校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不是以专业点设置的数量、学生的规模等表面指标为特征的发展范式,而是以理念、制度、文化、结构、质量和效益等内在因素为指征的发展范式。其中质量和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2]

三.内涵式发展视阈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策略

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原动力的发展范式。高校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包括思想、理念、制度、文化、质量、结构和效益等。其中质量和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就要重质量、重规划、重特色、重制度、重结构等。

第一,内涵式发展重质量,英语专业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质量是学科、专业发展的生命线。因为社会对某一专业的评价、学生对某一专业的选择、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专业的发展质量。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必须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重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英语专业的发展质量应确立市场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英语人才培养的特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语言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完成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使命。只有这样,英语专业才能摆脱由于学生就业率低而被“红牌警告”的尴尬局面。同时,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化和避免用一个统一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英语专业分布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各高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质量标准也应该多元化。

第二,内涵式发展重规划,英语专业规划要科学布局要合理

英语专业规划是语言规划的一部分,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于语言规划都给予极大重视,因为这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安全和国内稳定等重大问题。美国历来把外语教育和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早在1958年就有针对性地提出国防安全法案,把提高外语教育水平视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3]英语专业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就要在立足国情、了解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现状(如英语人才需求、人才分布、各专业建设、师资状况等)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战略进行整体部署。具体而言,可从纵向方面制定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对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目标等进行合理规划,出台相关专业教育政策和规定。从横向方面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院校、不同阶段的英语人才需求以及教育发展现状,明确相应人才比例及规范要求,以免产生人才失衡与质量滑坡问题。同时要处理好英语专业同其他语种的布局,形成与其他专业语种和谐共赢的格局。同时要慎重对待英语翻译专业(2006年开始试点)和商务英语专业(2008年开始试点)等英语衍生专业,理顺英语专业和这两个专业的关系。[4]另外,还要注意高校英语专业的共时与历时的布局,处理好英语专业与大学外语、高职高专、基础教育外语之间的层次性和一体性问题。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有序衔接问题也应得到充分重视。

第三,内涵式发展重特色,各类高校英语专业要有各自特色

特色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近十年来,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趋同现象,一些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也片面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没有特色,缺乏个性。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迫切要求高校英语专业从千校一面转移到个性化发展的思路上来。特色立“业”(专业)、特色兴“业”应成为各层次、各类型高校英语专业发展共识和追求目标。各高校英语专业要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传承,突出特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具有特色的英语专业。譬如重点综合院校和外语类院校要拓展专业视野,培养精英型、通识型、国际化人才;师范类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質英语师资;财经类、理工类院校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高职高专主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各校的全日制英语专业教育与自考、成教、网络英语教育,以及大学英语教育等亦应均衡发展,从而避免产生各高校专业定位相似、人才缺乏特色甚至“同质化”的现象。[5]

第四,内涵式发展重制度,英语专业课程标准要确立

制度建设是内涵式发展取得成效的保障。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制度问题问题往往是事关全局的问题。同时,课程活动的本身就是一个关涉诸多不同的行为主体、组织机构和各种规范的复杂的系统,一切课程活动都必须在课程制度规定的框架内开展。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是对英语专业课程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总体性规定,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教科书编写等方面的基本规范与标准体系;它对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具有定向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重要意义。制定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应对人才培养规格、教育内容、学制、师资、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予以规定。其中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多样化,主张不同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社会需求,在应用型、应用研究型、研究应用型、研究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培养规格;各类人才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有所不同。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到整体与个体的协调、地域差异和我国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现状,还要摆脱“工学模式”和开发人员单一、对立对课程标准研制的影响,[6]使我国英语专业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更加稳步、有序地发展。

第五,内涵式发展重结构,英语专业课程要优化

我国英语专业教育除了在宏观上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专业分布之外,还要注重英语专业微观结构的优化。这种微观结构就是指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所谓课程结构是指高校某一特定专业为了达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各类课程的构成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首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达到教育部有关大学公共课课时要求和总课时数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开发与开设与地域文化、地方经济建设关系密切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课程自主权,协调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开设各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的同时,注意各类隐性课程的建设,如观念性隐性课程(校风、教风、学风、教育观、价值观、知识观等)、物质性隐性课程(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等)、制度性隐性课程(学校管理体制、班级管理制度等)、心理性隐性课程(师生关系、学生心态等)。其次,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处理好工具科、社会科、自然科、体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处理好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课的关系。

四.小结

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和数量增加的粗放式发展后正在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内涵式发展和改革的深水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也正在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专业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对英语专业进行科学规划,使其在学科和专业的布局上更加合理;要对各类高校的英语专业进行分类、分层,使不同类型的英语专业有独特的专业定位和特色的人才培养;要尽快开发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确立其在英语专业发展中的课程发展指导地位;要对各类型的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总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只有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才能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

v.cn/publicfiles.

[2]宋新克.论内涵式发展理论视阈中应用型高校ESP课程设置策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1).

[3]胡文仲.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

[4][5]戴炜栋.我国外语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2009(9).

[6]宋新克.从非正式制度文化的视角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4(3).

注:英语专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英语专业是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前者是后者的简称;广义的英语专业是人们对英语类专业的统称,涵盖了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等以英语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的专业。本文“英语专业”是狭义上的英语专业。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研究——以英语专业为例(编号2015-QN-170);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商务外语“云课程”研究(编号SKL-2015-1459);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云计算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16B880023)。

探究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篇7

一、语言学的概念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人们通过学习能够获得语言能力,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流观点、提出意见或者是思想。语言学是人类语言研究的成果,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语言的社会交际性特点,在很多艺术作品当中,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感受情感,通过语言了解内涵,语言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二、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英语语言学的历史发展阶段,英语语言学的现代发展阶段,英语语言学全球化发展三个方面。

1 . 英语语言学的历史发展阶段。英语语言学( E n g l i s hlinguistics)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的欧洲,在14世纪到16世纪人们经过文艺复兴之后,英语语言随着文艺复兴的脚步便传遍了整个欧洲,人类掀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学创作频频产生,英语语言也逐渐在英语语言的结构、英语语言的韵律以及英语语言的词汇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完善。例如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笔下著名的文学作品《哈姆雷特(Hamlet)》、《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Juliet)》,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笔下的文化作品《失乐园(Yaradiae Lout)》以及《复乐园(Yaradiae Regained)》以及悲剧《力士参孙(Samaon Agoniatea)》等等,英语语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完善。

2.英语语言学的现代发展阶段。自20世纪起,英语语言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英语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语言,并被世界上很多国家列入必修课程当中,英语逐渐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与信息传递的重要语言方式,英语逐渐彰显出了其在世界发展和进步中的地位。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被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Linguistique Generale)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它的思想与主张对于现代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后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等人也对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更要的贡献,培养了更多的语言学研究学者,完善了英语语言句法结构。

3.英语语言学全球化发展。在英国殖民地扩张的时代背景下,英语语言学得到了全球化发展,伴随着英语殖民地的不断扩张,使用英语的国家逐渐增加,英语得到普及。其后虽然众多殖民地国家得到解放或者是独立,但是英语在国家中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动摇。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进一步推动了英语全球化的进程,英语在全球范围中的作用与地位与日俱增,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而为了满足当前快节奏的时代发展节奏,更多的国家也需要学习英语,研究英语语言学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与各国之间的语言沟通和文化交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通用语言。

当前,英语已经逐渐在全世界范围中得到了普及,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已经超过60个,英语成为了众多国家第二语言学习的首选语言。同时,随着当前英国和美国的不断发展,英语在全世界范围中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三、结束语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与研究 篇8

一、传统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英语语言学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此阶段正是文艺复兴时期,其带来的科学与艺术革命也深深地影响了语言学的发展。在此阶段最为著名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在语言的运用上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格局,其作品受到了皇室和普通大众的喜爱。也正是莎士比亚在文学巨著中所使用的英语语言,成就了英语语言学的初始。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对英语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尤其是当时发展迅猛的航海业,让英国的殖民地扩张到世界各国,同时也将英语语言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对当地人员进行强迫性的语言学习,这也成为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变相推动。18世纪中期,英语语言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官方语言。并且,在此期间,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向理论方向发展,其理论体系开始逐渐形成。发展到19世纪,拜伦和雪莱的出现将英语语言学的发展推向社会教育领域,使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二、应用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应用英语语言学开始于1985年美国英语国际教育团队共同讨论编辑出版的《论应用语言学的范围》一书。其将应用语言学进行了归类,将其放置于学科教学中,通过语言论证、课堂教学和教科书三者相结合的问题入手,为语言学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应用语言学与传统英语语言学不同,其更加注重的是语言学术理论的发展,探求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其所能够为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动力。也就是说,应用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实践性,力求让语言发展成为交际的工具,同时注重语言的外延性。英语应用语言学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式可以划分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言语和语言病理学等语言分支学科。加之近些年世界网络的广泛应用,将应用英语语言学与网络相结合,培养网络使用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扩大其交际形式,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三、英语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英语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对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探索能够准确把握其发展脉搏,无论在教学还是应用中,都能够实现对语言的学习有的放矢。通过对英语语言学发展方向的研究,能够让其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一)英语语言学全球化发展

英语全球化的发展并非始于现代,可以追溯到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时代。英语最初仅仅是英国的一种本土语言,但是随着其殖民地的不断扩展,让被殖民者进行语言的学习莫过于是对殖民地所进行的最好殖民文化移植。但在现代,英语语言学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并非是为了满足殖民统治的需要,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求。当前各国均对英语语言进行了研究,对于曾经的殖民地国家来说,对语言的研究是历史的传承,并且已经将英语发展成为本国的重要语言,为本国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支持。对于非英语国家来说,进行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英语国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语言的研究进而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历史和风俗文化。英语语言学的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渐深入,英语的使用将更加频繁和广泛。

(二)英语语言学的多极化发展

未来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将不同于原来语言学的发展,不再将传统语言学的标准作为统一标准进行划分。也就是说英语语言学的发展更加注重多样化和多级化,打破以往的传统语言学的禁锢,带给人们更加广阔的英语世界。当前阶段,英语应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形式和应用范围不尽相同,随着英语语言的多极化,这种不同将会成为各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特色,带给地区和国家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英语语言学的多极化发展不再要求人们使用统一的规则,允许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发展,这虽然给英语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但是也必将为人们所接受并发展。

四、结语

综上,英语语言学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体系和结构。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必将会与新时代的特点融为一体,为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为地区和国家的交流提供渠道、构建桥梁。

摘要:语言学的发展由来已久,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英语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对其发展进行研究对于语言学的未来走向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本文对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进行探索,并对其未来的走向进行预测,以促使英语语言学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让其更好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发展进程,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燕.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与研究初探[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1):85-87.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 篇9

作为成人学生的必修学科, 英语的教与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均感到头痛的问题。在成人英语教学中, 有限的教学时间大部分被分配到知识教学上, 而作为语言输出重要形式的口语与写作能力则基本停留于“技能”培训的外显层面, 输出能力难有实质性的提高。很多学生说出的句子大都存在“汉语思维装载英语词汇”的普遍问题, 输出缺乏英语思维的有效管辖, 而思维的缺位又直接导致意义表达的无效。著名学者桂诗春教授指出, 在语言和思维这对矛盾中, 思维起着主导作用, 语言从属于思维并使思维在客观现实中得以明示[1]。客观世界的经验也表明, 语言总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而意义归根结底又根植于思维之中。将语言视为一套知识、规则和程序, 着眼于语言本体而不将其渗透于思维和认知过程并不能真正掌握了一门语言, 更无法通达自由输出。成人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 但忽视语言与思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 不注意学生思维的发展, 则必然会导致英语学习停留于语言的结构层面。形成语言的思维内核, 这是任何语言学习的规律, 也是英语输出能力发展的核心要求。目前, 国内对成人英语输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方面, 对于思维如何促进输出发展的内部要素则少有人关注。基于此, 本文拟结合母语思维发展的规律与英汉语言的结构差异对成人英语思维的形成进行辩证、客观的分析, 以期对成人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母语习得的规律与启示

母语习得的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先天论和认知论, 虽然各派观点不同, 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忽略了语言环境的作用[2]。无论怎样, 母语习得都不能回避一个事实, 即本族语者在表达意义之前大脑里已存在所要表达的思维。而思维的核心则表现为一套牢固的概念系统, 并外化为词汇和句法规则。因此不难发现, 语言输出的内核就在于母语习得者在感知世界和获取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并辨别各种输入, 同时在动机的驱使下不断尝试产出语言, 与客观世界进行交互活动, 最终在与客观世界交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母语的概念系统。这一概念系统的核心是词汇, 而组织词汇与客观世界交互的则是句法。正是因为有了该语言的概念系统和思维, 才有语言的自由输入与输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母语习得是一种社会化过程, 母语交际能力的获得是与其他社会能力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汉语环境下的认知活动中首先起作用的是汉语思维, 这就会对外语输出所需要的概念结构产生抑制作用。即使外语学习者意识到这一点, 中间也存在一个转变过程, 而转变的质量和时间就导致学习者的输出能力的千差万别。母语概念系统的阻断作用和负迁移是影响外语思维和语言输出的重要因素, 因此, 接近并尽量形成外语思维所依赖的概念系统是外语输出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核心要求。本族语者能自由地输出正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该语言思维的概念系统, 能够生成不同的句子, 因此, 对英语教学而言, 如果能抓住思维的内核, 把握英汉语言的句法上的差异, 促进目标语概念系统成型, 必然能促进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

三、成人英语思维发展的可行性

英语在我国的学习是作为外语来学习, 没有母语或第二语言的自然输入环境, 学习者认知世界的交互活动都是以汉语为媒介。而成人外语学习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套牢固的母语概念系统, 因此母语概念系统的负迁移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英语世界的命名、关系和认知习惯的理解。概念系统是思维和语言的核心, 一旦形成, 要确立另外一套概念系统和思维则必然是一个长期、困难的过程。但是既然母语输出的内核就在于形成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 那么, 我们是否可以在汉语环境下创造接近目的语输入的内核, 以补偿成人英语学习自然输入的不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英语思维活动的设计和成人英语学习本身的特点。已有的研究表明, 尝试运用目的语进行认知活动, 使学习者习惯于以英语词汇和句子作为概念单位进行思维活动, 可以促进概念单位的内化, 推动输出能力的发展[3]。再次进入高校学习的成人虽然存在年龄、认知和个性的差异, 但他们均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他们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强, 而生活经验和阅历的丰富也有助于他们开发英语思维和进行输出活动。此外, 成人学生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监控意识和稳定的学习情绪, 这都是他们在课外进行英语和输出训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四、基于思维的输出能力培养模式

(一) 加强英汉句法对比, 夯实英语思维的基础

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能够独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思维就是由一个个简单或复杂的句子完成的。英汉语言分属两种不同语系, 同两个民族的思维和逻辑观念有直接联系。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 与意合特征相联系的汉语组织句子突出时间顺序, 超过多个动词或动词词组的连用, 按时间的先后和事理的推移来描述事物;英语句子则以动词为核心, 以各种非限定性动词短语、从句搭架构建起空间框架[4]。英汉句法体现了不同的信息推进模式。英语句子成分的前后都可有修饰词语, 主句与从句之间有明确的层次关系, 而且从句之间也构成多层次关系。由此构成的句子如同“参天大树, 枝杈横生”, 而汉语的名词不许带后置定语, 前置定语又不宜太长, 由此产生的句子犹如“万顷碧波, 层层推进”[5]。

要提高输出效果就必须注意比较这些差异,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活动, 使学会的词汇、句法、语用知识被纳入概念系统, 形成思维的基础。句子是思维推进的基本单位, 通过加强英汉句法的对比,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英语思维的核心成分的把握。英语句子的教学既可以利用英汉语句法的相似点促进学生掌握基本句型, 更需要帮助学生关注句子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成人学生要形成监控语法和句法的意识, 在使用句子的时候要自动地考虑规则的要求和限制。在语言的实践中, 学生应首先熟悉英汉共有的基本句型, 如SVO、SVC等结构;其次, 在阅读、写作中特别要注意体验、领悟英语的各种从句结构、形式主语、形式宾语、分词结构、句子顺序等结构知识, 避免与汉语产生混淆。另外, 汉语句子的主宾、主谓关系往往不太明确, 如果不太注意, 则极可能导致英语句子出现成分和逻辑错误。比如, 学生在作文中曾写出“See from these facts, we can tell the problem in Chinese education is where.”这样一个句子, 这显然是典型的汉语思维负迁移, 对分词短语做句子成分的要求和宾语从句的规则缺乏监控或缺少相关知识。在成人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大量的输入输出的语言实践中体验英语的句法结构, 使英语句法与思维在学生认知框架内有效融合。同时, 教师还应适时地指出汉语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干扰, 要求学生尽可能使用英语常用句型和习惯用语。这样, 学生就能在对比中掌握、内化语言结构, 在意义生成中将英语结构和思维结合起来, 形成运用能力。

(二) 使用英语“认知”世界, 促进英语概念系统内化

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交际”的形式, 是头脑里的“语言”的使用, 只有学习者的“自我交际”能力达到足够水平才能进行外在的表达, 使“交际行为”外化。当前, 我国大学里的英语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正规教学和相关的课外活动来学习词汇、句法, 逐步实现阅读、口语和写作等各项能力。然而成人学生主要以业余和函授为主, 进行内部思维的时间不够。一个成人学生以英语为媒介的认知和交际活动的时间远低于一个三岁儿童习得母语的时间, 这也是成人英语输出能力低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自然的输入环境和在交互中运用语言的内在动机, 成人英语教学必须把握语言输入的内核, 通过不同的方式推动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英语的概念系统, 尽可能运用英语思维在头脑里进行“自我交际”。

由于成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了下降, 单纯依靠机械记忆来学习句子结构和应用规则缺乏现实性。在汉语环境下, 成人英语学习必须发挥学生逻辑理解力和监控力较强的优势, 把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充分利用教学外的时间, 让学生从简单句开始, 最大限度地利用英语思维来“认知”世界, 比如对事物命名和判断 (如认识名词类属) 、对事件关系的认识 (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 , 从而推动内部思维与外部表达的统一。由于日常生活大都需要以汉语为媒介, 成人学生就要发挥自我监控意识较好、学习动机明确的优势, 尽可能打破汉语思维与句子结构的约束, 迫使自己每天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要以英语句子来承载思维, 并推动从思维产生到句子输出的自动化, 为真正的语言输出和交际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思维强化活动, 英语句子就能很好地与思维融合, 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 利用正规课堂学习, 促进思维到输出的有效转化

语言输出是一个综合过程, 除了词汇和句法知识, 还包括交际技能, 心理状态、应变能力等。在汉语环境下, 英语课堂是训练思维与语言输出相结合的重要实践场所, 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学生缩短从“自我交际”到真实输出的距离。在课堂活动中, 输出活动本身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 引起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 对目标语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假设检验等。利用课堂学习, 以多种形式实现真实输出训练, 有助于学生注意自己的语言形式、检验二语认知的结果。同时, 通过反复的有意义的输出活动, 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意义的联结, 逐步实现思维到输出的自动化, 达到流利表达。成人学生的正规课堂学习时间比较短, 教师和学生均应当有效利用课堂集中学习的时间, 进行有效的输出训练活动, 使学生的心理和场景适应力得到加强, 从而促进思维到输出的有效转化。

课堂输出训练的方式应当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成人英语的教学的活动尤其要注意贴近生活, 讲究实用。成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弱, 加上有抑制心理, 虽有表达能力的愿望却不敢开口, 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够。因此, 成人英语的口语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情绪和经验。比如, 我们可以在口语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的话题任务:My first job, 让学生先进行大脑风暴活动, 然后再分组交流各自的经验。这样, 由于学生有较丰富的阅历, 在进行了较充分的思维准备后, 学生基本都能找到话说, 而小组活动又使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能得到保证。在随后的各种模拟任务中, 伴随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教师的适时鼓励, 不善于开口的学生也能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的见解了。在我们的口语实验中, 通过一学期的训练, 即从最开始的思维准备、临场“逼迫”, 发展到最后的自由表达三个阶段的活动, 大部分学生的输出能力都获得了提高[6]。

(四) 坚持思维发展层级递进, 稳步推动输出能力提升

思维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思维培养的过程中, 外语教师可以为思维训练提供不同的难度层级任务, 使思维的训练稳步地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既要做到照顾群体水平, 又要注意成人学生个体差异大的实际。基础阶段的培养可以有效利用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共性, 积极促成正迁移的产生, 例如, 利用基本句帮助学生承载简单思维。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 则要偏重于英语思维的和英语句子的特性, 使英语概念系统得到不断扩展。从语言认知与习得的规律来看, 在进一步的发展阶段则应以句子为中心向语言应用能力的外围结构, 如分词、从句、交际策略等辐射和扩展。具体来说, 学生首先要在基本句型承载简单思维的基础上拓展句子层次, 使用更多的惯用语、固定句式和各种从句来扩大思维单位, 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而不能一直停留于粗略的思维水平上。其次, 在完成了对句子在语境中的使用以及语用能力的培养之后, 还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确保思维具有适宜的文化负载, 从而形成目标语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 实现自由、得体的表达。教师必须明确, 英语思维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按照语言能力与认知发展的规律, 坚持层级递进的原则, 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英语思维, 达到自由输出的效果。

五、结语

母语习得的规律表明, 习得一门语言必然包括习得该语言的思维这个必要条件。本族语者之所以能流利地表达意义, 就在于他们具备该语言的思维内核, 能用该语言进行思维活动。而他们之所以具有该思维, 又是因为他们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所致。成人英语学习存在缺乏系统性、正规课堂时间不足、对句法运用规则知识记忆强度不够等问题。因此, 尽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写作或者口语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学生仍然存在表达缺乏流畅和结构问题较多的现象。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 把握英语思维与英语句法的关系, 加强目的语思维训练,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憾。虽然学生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思维水平, 但在缺少自然输入的环境中关注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坚持用英语“认知”世界, 逐步推动思维参与认知, 建立英语词汇、句子与思维、认知的联结, 促进学生内化英语句子结构, 也就把握住了英语作为外语的输出能力培养的核心,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摘要:文章就成人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内核的形成。在此理念下, 文章探讨了母语习得者思维发展的规律, 并结合汉语环境下外语学习的特点提出了成人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和语言输出能力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成人,学生,英语,思维,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3][6]江世勇, 吴念.外语思维与输出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 (6) :48-51.

[4]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 篇10

2001年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收集网络词汇的词典, 收词1305条, 正文38万字。由于网络语言的不断翻新, 现在的网络语言已远远超过了当初的收录数量。没有人能否认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正在改变很多东西, 生产、生活、休闲、交流方式等等, 也由此产生了网络语言、网络文化。毫无疑问, 单就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来看, 网络语言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传统“规范”语言的颠覆和“革命”。时下, 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 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 就像不懂英语很难与世界接轨一样。

二、网络语言的概述

1、网络语言的定义

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或特别用语, 如鼠标、软件、宽带、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等。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络交流这种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 即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毛力群, 2002) 。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它包括在互联网上聊天、发邮件、在BBS上发帖子及发手机短信时所用的语言和符号。按照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来说, 属于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不同, 它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 自我确认, 互相认同的标志, 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

2、网络语言的类型

2.1利用汉语原有词汇赋予新的意义:如:恐龙 (丑女) , 青蛙 (丑男) , 大虾 (网络高手) , 打铁 (发帖) , 偶像 (呕吐的对象) , 天才 (天生蠢材) 等;

2.2谐音替代。

2.2.1用汉字谐音音译英文词语:猫 (modem) , 伊妹儿 (e-mail) , 粉丝 (fans) 等;

2.2.2用汉字谐音字改变常用词语写法:偶 (我) , 稀饭 (喜欢) , 美眉 (妹妹) , 版主 (斑竹) , 酱紫 (这样子) 等;

2.2.3数字谐音:88 (拜拜) , 7456 (气死我了) , 9494 (就是就是) , 555 (呜呜呜) 等;

3、缩写形式。

3.1汉语自造缩写:电邮 (电子邮件) , 电玩 (玩电子游戏) 等;

3.2英文缩写:PC (personal computer) , BF (boyfriend) , DIY (do it yourself) 等;

3.3汉语拼音缩写:MM (妹妹) , BS (鄙视) , MS (貌似) , LG (老公) 等;

3.4比拟符号:S (拐弯抹角) , == (等等) 等;

3.5讹变形式:走召弓虽 (超强) , 口合口合 (哈哈) , 口可口可 (呵呵) 等;

3.6符号化词汇:为了辅助交际, 网民还用键盘上的不同键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 例如:Zzzz表示在睡觉, -P表示吐舌头, :-D表示高兴地张嘴大笑。

4、网络语言的特点

4.1网络语言的简洁性。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的网语, 既简单易用, 又能节省上网时间。如QQ、MSNL聊天时经常使用到的告别语“3166”、“886”这类网络语言利用发音的相似性, 把文字转化为数字。又如此“JJ” (姐姐) 、“LP” (老婆) 等, 是把文字转化为简单的字母, 意思简单明了, 输入快捷方便。

4.2网络语言的形象性。如论坛在线不说话或QQ隐身状态, 叫做“潜水”, 体现了隐秘性这一共同特点。又如FLASH的制造者被称为“闪客”, 源于FLASH具有“闪光、闪现”的意思, 这样的称谓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简洁而新奇。

4.3网络语言的新奇性。如网站的版主叫“斑竹”, 计算机的初学者叫“菜鸟”, 到论坛去发表没有实际意义的水文叫“灌水”等。这类的网络语言不仅使感官得到了新奇的刺激, 还容易激发兴趣和好奇心。

5、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5.1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在网络语言中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 谐音语、同音字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 都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 也就更节省时间, 更节省上网费用了。

5.2蔑视传统, 崇尚创新。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了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 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 而且积极创作网语, 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真正的网络高手是不屑于徘徊于已有网语的。

5.3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重视。虽然我国网络已进入大众时代, 但事实上大多数网友仍然是年轻人。网上真实的或自称的美女、帅哥数不胜数, 你要脱颖而出, 就必须与众不同。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 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自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5.4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 而不愿“自甘堕落”为“菜鸟”。如果你想在网上“混”, 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 并且还要学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使用。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 只要你学习或者只要你心年轻, 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

三、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于根元教授认为, “语言是用来交际用的, 规范不能限制交际。语言的多样化也是生活的需要。“网语”是鲜活的时代语言, 它也是社会语言学和新词新语领域的研究成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 网络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是必然的, 其发展是无限的。

2008年1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07年12月, 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 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 年增长率为53.3%”。而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 占到网民总数的六成以上。近年来, 大量关于网络语言成为青少年日常用语, 甚至被写进作文的报道屡见报端, 高考作文中也出现了网络语言掺杂、网络小说方式叙述的问题, 让改卷老师比较为难。网络语言走出网络正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李明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健康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存在多个言语社区, 网络群体拥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很正常, 就像男性语言也可能与女性有差异一样。但网络语言也有自己的范围和区域, 这种语言生存和工作如果超越了网络的范围, 势力就很微弱。

四、网络语言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 导致在英语写作、交流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用网络语言, 很可能会降低学生的语言规范读写能力。因此, 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网络英语运用方面进行积极劝导, 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增加课堂教学趣味, 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规范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 避免学生受到不良网络语言的腐蚀,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语言教学带来的负面作用。使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网络语言真正地走入课堂, 以其正面的姿态为英语教学服务。

五、结语

网络语言跟植于传统语言的母体, 它是网络技术环境下语言发展的新形态。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适合新生代的需要, 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一些被广大网民接受的沉淀词汇进入到传统语言中, 其实也是对传统语言系统的补充和发展。对丰富传统的语言表达是有益处的。目前, 无论是网络语言还是网络文化, 其发展早已经过了盲目追求的浮躁时期, 逐渐向理性回归, 向有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但网络语言也存在着尚待发展和完善的一面, 在网络语言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以及语言的粗俗化现象, 对当前语言教育, 对学校教育, 对青少年教育, 是挑战, 也是考验, 更是推动的契机。我们应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容纳网络语言, 以积极的行动去引导、规范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传播给了我们一片神奇的天地, 我们更要善待它。

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点、类型、流行原因及发展趋势, 表明了对于这种新兴语言应采取的态度和对于英语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网络语言,发展趋势,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R.A.Hudson.2000.Socio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Bernard Spolsky, 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

[3]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年。

上一篇:地表塌陷分析下一篇:三维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