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2024-05-07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精选十篇)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共收治63例乳腺癌患者。其中男性仅1例,女性62例,女性患者比重高达98.41%。全部患者均行病理诊断,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患者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53.22±4.73)岁,其中中年女性40~60岁31例,占49.21%。;患者病程1个月~8年,平均病程(1.05±0.61)年;肿瘤直径0.6~7 cm,平均直径(2.42±0.97)cm;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乳腺包块、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内陷或溢血等;左乳病变者29例,右乳病变者32例,双乳病变者2例。TNM分期:Ⅰ期6例(9.52%),Ⅱ期29例(46.03%,),Ⅲ期26例(41.27%),Ⅳ期2例(3.17%)。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根据病理检查和实际诊断结果选择相应的方式给予患者乳腺癌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全部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37例患者行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26例患者行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其主要施术方法如下:(1)根据患者的乳房情况及肿瘤位置作横月牙形手术切口,切口与肿瘤最近边缘间距离需≥3 cm。(2)以电刀游离皮瓣。游离范围与乳腺癌根治术相同,皮瓣厚度则以肌体表层无脂肪或少量脂肪为宜。(3)从下内至上外分离胸大肌筋膜至胸大肌外缘,切除乳腺。(4)清扫胸大肌间淋巴结,然后向内牵拉胸大肌、胸小肌,使其中间的淋巴组织显露出来,再将其仔细清除。施术期间需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血管及胸肌神经。(5)向内、向上提起胸小肌,暴露血管,沿锁骨下静脉下缘解剖,清除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组织。(6)依据患者实际病症决定是否保留胸小肌。如切除胸小肌,需注意保护好胸神经外支及肩胛下血管。(7)淋巴组织清除干净后,引流冲洗创面,负压吸引,常规包扎。(8)患者术后内收位,腋下引流以帮助创面紧贴愈合。3 d后,重新包扎刀口,检查患者愈合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2综合治疗: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对全部患者行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症情况而定,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

1.3观察指标:手术完成后统计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对全部患者行术后定期检查及定期回访(5年),观察患者的淋巴转移情况,统计患者生存率。

1.4手术切口愈合标准。甲级:患者可按期拆线,术后18 d内手术切口无感染、开裂现象,周围组织也无坏死、积液等迹象;乙级:术后切口伴有感染、开裂现象或周围组织有坏死、积液迹象,但无脓;丙级:手术切口开裂,周围组织坏死、积液且化脓,需行手术引流治疗。

1.5统计学分析:以SPSS19.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63例患者中,甲级愈合患者57例,甲级愈合率90.48%,乙级愈合患者6例,无丙级愈合患者。患者愈合不良(共6例)表现为:(1)上肢淋巴水肿:轻度5例,中度1例;(2)皮下积液:轻度3例,中度1例;(3)皮瓣坏死:轻度2例,中度0例;(4)肩关节活动受限:轻度4例,中度2例。

2.2患者肿瘤直径、淋巴转移情况与生存率关系:3年术后回访中,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0.95%(51/63)。从肿瘤直径方面来看,存活患者中,肿瘤直径超过3 cm的(包括3 cm)患者,其生存率明显低于肿瘤直径不足3 cm者,差异对比有总统计学意义(P=0.016)。从淋巴转移情况来看,淋巴转移数量越少,患者的生存率越高。本组研究中,淋巴转移4枚以上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患者,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发病于乳腺导管上皮,主要表现为乳腺包块、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内陷或溢血,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及健康。目前,临床多以手术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同时为抑制肿瘤细胞,手术切除乳腺肿瘤的同时还进行全身性综合治疗,以尽可能的清除区域性淋巴,达到治愈或延缓病发的目的[3,4,5]。

根治术旨在尽量取出肿瘤原发组织及可能转移的组织,在过去一段日子曾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术法,但是该项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发病概率较高,后人以此为基础,研发出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近,但由于减少周围组织切除量而使得治疗风险降低的医疗技术,即改良根治术[6,7]。截止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已经代替传统根治术成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最常用治疗方法,依据是否保留胸小肌,该项技术又可分为Patey改良根治术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2种。本次临床研究中,63例入选患者以乳腺癌Ⅱ期、Ⅲ期者居多,患者3年生存率80.95%(51/63)。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不足3 cm者,其3年生存率更高(97.83%)。无淋巴转移者,其生存率(97.22%)也明显比有淋巴转移者的生存率要高。此外,甲级愈合患者57例,甲级愈合率90.48%,乙级愈合患者也仅为中轻度不良反应,无需手术引流治疗。由此可以看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综合治疗在乳腺癌Ⅱ期、Ⅲ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依据患者实际病症在适宜情况下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元月.乳腺癌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60-161.

[2]王亚国,钱军.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48例疗效及美容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5-1347.

[3]金俊超,孙毅,李丙立,等.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35+37.

[4]马金海,孟建彬,张建立.105例乳腺癌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6):35-36.

[5]欧阳可鉴.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34:54-55.

[6]杨国华.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5):3330-3331.

乳腺囊性增生病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篇2

【关键词】乳腺囊性增生病、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53-02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妇科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乳头溢液、乳痛以及乳腺内肿块等症状,中年妇女为该病的高发人群,约为38.8%~49.3%左右[1],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病情发展恶化,甚至癌变,威胁患者生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临床上在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治疗效果也各有千秋。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乳腺囊性增生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经B超、乳腺红外线检查结果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的40例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为(36.3±10.2)岁,乳块部位:22例为双侧乳房,18例为单侧乳房;观察组的40例患者,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为(36.8±10.4)岁,乳块部位:21例为双侧乳房,19例为单侧乳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即运用乳癖消片口服治疗,5~6片/次,3次/d,月经期间停药,连续治疗3~6个月。而观察组则运用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将乳晕边缘作为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直至乳腺体,钝性分离乳腺腺体包膜及周围组织,保留乳晕、乳头处的皮下组织,确保乳晕、乳头血运,然后将乳腺腺体与胸大肌间的筋膜钝性剥离,使乳腺腺体呈游离状态,并将其取出,对乳腺腺体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并对创面进行止血,再将胸大肌的筋膜切开,用手指在胸大肌后剥离形成预定腔隙,将胸大肌切口推移,对腔隙情况进行仔细检查,止血后,在胸大肌后腔隙内植入合适的硅胶囊假体,塑性并对乳房进行整复,将胸大肌切口关闭,并缝合切口,盖敷料,完成包扎,结束手术。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以下4个标准:(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B超检查,乳腺肿块基本消失;(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B超检查,乳腺肿块较治疗前减少75%~90%%;(3)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B超检查,乳腺肿块较治疗前减少50%~75%;(4)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较好,双侧乳房对称,外形美观,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乳腺良性增生慢性疾病,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等,尤其是卵巢内分泌失衡,该病的本质是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导致的一种乳腺结构紊乱,既不能划分为炎症,也不属于肿瘤[3],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变化,该病可能会不治而愈,也可能恶化为癌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在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时,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单纯药物治疗、红外线乳腺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外治以及手术治疗等,虽然乳癖消、逍遥丸以及小金丹等药物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调补冲任以及软坚散结等疗效,用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无法改变乳腺增生后的病理变化[4],无法彻底根治疾病,治疗效果较差。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运用手术方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全部切除乳腺腺体,使乳房、乳晕、乳头及皮下组织得到保留,并且置入硅胶囊假体,行乳房整复,不仅可以将病变组织去除,还能使乳房外形得以恢复,满足患者对美的需求[5]。并且该手术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创伤小等优点,相比较一般单纯乳房切除术而言,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手术方法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小、术后外形美观、手感良好,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中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乳腺病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20(10):620.

[2]陈杏初.张次秀.郭林.乳腺被膜松解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2,2(11):1816-1817.

[3]贺应军.经乳管灌注序贯手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6(17):123-124.

[4]杨军.王红萍.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B].现代中医药,2012,4(27):29-30.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1O例为研究对象,TNM分期:I期患者121例,II期患者89例。 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6.7±4.6)岁。所有患者未接受化疗、放疗。其中,21例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为观察组,189例患者选择传统乳腺癌根治术为对照组。

1.2方法

观察组选择保乳手术,病理诊断排除以下病例:早期乳腺癌,但存在免疫性疾病及胶原血管性疾病;妊娠期妇女, 且手术切缘后无法成阴性患者;患者曾接受化疗、放射性治疗,出现多个原发性病灶。

做手术切口的设计时,应以肿瘤为中心,并考虑肿瘤大小,将乳房皮肤和边缘状况考虑在内。肿瘤若在外上象限, 可做单切口,若是其他象限,则需要行双切口。所有患者采取原发性灶肿块的象限切除术,有8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原发性病灶切除后,肿瘤和切缘间需保持2cm内距离, 做缝线标记,切缘的下缘、上缘、外缘、内缘,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的病理检查,切缘需达到阴性。切缘为阳性时,需及时将手术范围扩大,以切缘达到阴性为止。不做腺体缝合, 不对乳房外形造成影响。患者行腋窝创面引流。对照组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6年生存率、术后美容情况、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做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6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等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美容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一般对于早期乳腺癌都会选择采取根治术,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传统乳腺癌根治术都是以切除乳房为手术方式, 对女性的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年轻女性, 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1]。虽然传统根治术可以治愈早期乳腺癌,但是大部分患者都存在忧虑、自卑的消极情况,对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保乳手术可避免根治术带来了乳房缺陷,满足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美学要求[2]。

有研究表示,对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术, 其治疗优良率可达到95%左右,显著高于传统根治术所取得的治疗效果[3]。且患者均未出现瘤生存、腋淋巴结再生、6年存活率、局部复发率等情况,行保乳手术和行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差异不大(P>0.05)[4],但是行保乳手术患者的美容效果和术后生存质量都显著优于传统根治术,此项研究和临床效果都给予了保乳手术的决定肯定,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同。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4

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4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3例)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52%,观察组术后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为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提供了可靠保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改善了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加强重视。

[关键词] 宫腔镜;腹腔镜;输卵管性不孕;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8-111-03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hysteroscopy and laparoscopy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ubal infertility

LIANG Zhifang  LIAO Yanwen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Luoding, Luoding 527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care of hysteroscopy and laparoscopy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ubal infertility.Methods4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ubal infertility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 who received hysteroscopy and laparoscop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2 to February 2014.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conventional care was taken by the control group(23 cases), and comprehensive care was taken by the observation group(23 cases).The effect of clinical care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Both groups successfully operated.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52%.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and hostility scores of symptom checklist for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Perioperative care offers reliable protection for tubal infertility by hysteroscopy and laparoscopy surgery, which reduc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s the state of mind.It is worthy of greater attention.[Key words] Hysteroscopy;Laparoscopy;Tubal infertility;Perioperative care

输卵管是女性重要的生殖系统器官,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将受精卵输送至子宫腔内,该组织出现异常引发的不孕现象就成为输卵管性不孕,临床研究显示输卵管堵塞是造成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原因[1]。其在不孕中所占比例高达40%[2],主要危害包括腹部不适、痛经、月经不调和不孕,对育龄妇女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腔镜技术的发展为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带来极大便利,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具有疼痛轻微、出血少、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围术期护理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院确诊的4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均接受宫腹腔镜手术处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年龄23~36岁,平均(30.8±3.6)岁,病程1~8年,平均(3.6±2.4)年,输卵管堵塞40条,观察组23例,年龄22~37岁,平均(31.2±4.2)岁,病程2~10年,平均(3.9±2.6)年,输卵管堵塞44条,两组基本资料如年龄、病程、输卵管堵塞条数等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详细检查排除其他妇科不孕相关疾病,两组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实施。

1.2 治疗方法

患者接受检查后,月经干净1周后选择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取膀胱截石位,全麻处理,建立人工气腹,腹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腹腔镜加压通液,或宫腔镜引导下插管通液,术后抗感染药物预防。

1.3 围术期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前常规检查(体温、血常规、尿常规、心、肺、肾功能等检验),存在炎症的需要及时处理,术前保证阴道卫生,手术当天2%的碘伏冲洗,术前给予必要的知识讲解,术中积极配合,术后感染预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

1.3.1 术前护理(1)术前全面评估,使用科学方法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做好评估。(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安排专人对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肺、肾功能进行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保证阴道清洁,及时清洗阴道,便于腔镜下手术。(3)皮肤准备,术前1d准备腹部皮肤,根据患者的手术范围备皮,加强脐部清洁,适当清洗脐孔。(4)肠道准备,术前1d予以磷酸钠盐口服溶液,温开水冲服,肠道准备不佳则需予以清洁灌肠。(5)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前安排医护人员进行疾病和手术知识讲解(麻醉注意、手术禁忌、术前注意事项等),帮助其树立疾病的正确认识,充分了解宫、腹腔镜的手术优势;医护人员要多和患者沟通,鼓励患者,为其讲解和演示术后成功妊娠的案例,缓解其手术压力。

1.3.2 术中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发现血循环过度和缺氧等先兆及时处理,如高流量正压给氧、迅速利尿治疗和监测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加强心电监护,控制静脉液体输入,积极配合医生。

1.3.3 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体位、饮食、抗感染等,术后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心电监护;术后做好体位处理,去枕平卧6h 后垫上枕头,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次日无特殊状况采取半卧位;术后需要禁食6h,然后食用流质食物,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使用抗生素予以感染预防。(2)并发症护理,加强出血、皮下气肿、胃肠道症状、疼痛等不良症状的处理。(3)心理护理,术后住院期间需要继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同患者交流,给予安慰鼓励,减轻其术后紧张焦虑情绪。(4)出院指导,给予患者适当的指导,包括饮食、定期复查、个人卫生和良好生活习惯等。

1.4 效果评价[3-4]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本量表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项目,各5个等级,共90道题目,严格按照量表进行评分。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82.6±13.2)min,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时间(93.2±13.6)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观察组术后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86.9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 1  两组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分)

组别 n 躯体化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对照组 23 26.8±7.8 26.5±7.3 32.4±8.6 24.8±6.2 23.2±7.2

观察组 23 19.8±6.2 13.6±4.6 21.8±6.8 18.6±5.2 18.4±6.2

t

P

3.37

0.003 7.17

0.000 4.64

0.000 3.67

0.001 2.42

0.024

3 讨论

输卵管不孕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而造成该类不孕的病因复杂,其中以输卵管堵塞为主,给女性的身心影响极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心理[5-7]。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速等优点[8-9],其在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中应用越加广泛,相关报道指出该疗法提高了术后再次妊娠率[10-11]。临床调查显示部分患者对手术仍然存在着抵触情绪,担心手术对自身生殖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心理障碍逐渐放大,甚至不愿接受手术治疗[12-13],针对此类情况加强围术期护理对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观察组经过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后手术均顺利实施,术后未见严重出血、感染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严重出血和1例感染病例,由此可以看出围术期护理工作对手术的治疗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次围术期护理中注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影响效果十分明显,患者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5项症状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调查也明显好于对照组,进一步显示出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患者的感受,提高其治疗信心,充分发挥手术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干预是保证宫、腹腔镜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医院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林慧,蔡柳洪,贺佩兰.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792-794.

[2] 李炜.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1):112-113.[3] Kavanagh K,Wallace LA,Robertson C,et al.Estimation of the risk of tubal factor in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genital chlamydial infection in women: A statistical modelling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3,42(2):1232-1238.[4] 朱秋侠,沈艳梅.宫腔镜、腹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围术期护理 43 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33.

[5] 徐丽梅,马凤清,林艳芬.联合应用宫腔镜和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0,8(5):1136-1137.

[6] 黄晋琰,孙红燕.腹腔镜下输卵管状态评级对不孕症预后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3(7):436-437.[7] 王玉珍,赵金花,金凤,等.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102 例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0):910.[8] 白雪梅.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57-5858.[9] 晋秋波.论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2013,13(34):160-161.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5

【关键词】乳腔镜;乳腺癌;保乳术;手术配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68-01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最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的乳腺外科手术后伤口瘢痕增生及乳房形态欠佳的问题给患者留下很多缺憾,且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引起的上肢活动障碍、感觉异常、淋巴水肿等也为众多患者带来术后痛楚、不适和焦虑。近十多年来,乳腔镜辅助下的乳腺微创外科手术因其微创小、美观的优势,在治疗良、恶性乳腺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乳腺恶性肿瘤方面可以远离病灶部位,以微入路进行手术,以比较隐蔽的小切口完成乳腺癌切除,使保留乳房的美容效果更加突出[1 - 3]。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乳腔镜进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共进行保乳术6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1岁至 62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1.2 手术方法

1.2.1 在局部麻醉下切除乳腺肿物,切下的乳腺肿物用丝线标注上、下、左、右切缘后送快速病理检查。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后,在右足踝大隐静脉处开通静脉通路,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平卧,腋下垫一小沙袋,肩部抬高30度,患侧手臂外展90度,健侧手臂平收于躯体旁。留置导尿管。

1.2.2 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腋窝处分层多处注入溶脂液(生理盐水500ml+灭菌用水500ml+2%利多卡因40ml+肾上腺素1mg),使腋下皮肤变白,毛孔变大。15分钟后用11号尖刀在腋中线平乳头水平做1 0mm 纵切口,于腋中线切口上、下各5 cm 处分别再各作 1 个5 mm 切口,从切口处用吸宫条抽吸腋下脂肪,直至吸空腋窝处的皮下脂肪为止。 再经上述切口置入相应trocar,于10mmtrocar处置入乳腔镜,连接二氧化碳充气,压力设为8mmHg,建立操作空间,屏幕上可见腋窝处成网状组织结构和少许残留脂肪及淋巴结。另两个5mmtrocar分别置入乳腔镜专用弯分离钳、电钩。清扫腋窝淋巴结,切断纤维间隔,显露腋静脉,剔除附着在血管神经间隔上的脂肪和淋巴结,清扫腋静脉外侧组淋巴结和肩胛骨下组淋巴结,保留肩胛下血管和胸背神经、血管;清扫胸小肌后方、腋静脉下方的脂肪和淋巴结,保留胸长神经;沿胸大肌外缘清扫胸大肌前外组淋巴结,以及胸大、小肌间隙脂肪淋巴组织及Rotter 淋巴结。温热的灭菌用水冲洗创面。如上、下、左、右切缘以及基底部切缘均未发现肿瘤细胞,则手术结束;如还有肿瘤细胞则继续扩大切除,直至所有边缘都无肿瘤细胞为止。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准备 查看患者病历,了解病情,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亲切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关系,讲解此手术的方法特点以及优势,介绍类似患者的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特殊物品的准备 电视腹腔镜系统一套,乳腔镜用弯分离钳、组织剪各一把,气腹系统一套,腔镜用吸引头一个,清宫条一根,硬膜外穿刺针一枚,11号刀片,60ml 注射器一个,乳腺癌根治术器械一份。

2.1.3 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术前一天检查各仪器设备的性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由于术中所需仪器较多,故要摆放好各仪器。术者站在患侧,摄像系统、光源、气腹系统摆放多层仪器架上,放在病人的患侧头部上方,电钩放在病人左侧;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与洗手护士共同连接好各种管路、腔镜系统以及电钩,调节光源亮度并对白,调节CO2气体压力值;术中注意觀察病人生命体征以及出血量、尿量。及时供给台上所需物品。

2.2.2 器械护士配合 常规消毒后协助医生铺巾;与巡回护士共同连接好各种管路、腔镜系统以及电钩,并固定好。协助医生进行溶脂、吸脂,清除腋窝处淋巴结,最后用蒸馏水清洗创面。根据病理结果协助医生进行乳腺的切口处理。手术的全过程督促手术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无瘤技术操作。

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协助医生使用多头带进行胸部环形包扎,以达到加压包扎的目的;患者清醒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向病房护士进行详细的交班;术后2~3天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征求患者意见和建议。

4 小结

乳癌手术对女性, 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心理和生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4]。传统手术方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现代外科提倡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考虑到病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和康复。 乳腔镜技术的应用是乳腺外科治疗的一里程碑,它技术的成熟标志着乳腺外科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乳腔镜作为乳腺外科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微小切口完成大范围复杂手术操作,对机体干扰小,可明显减少常规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和有突出的美容效果等特点。应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不但可以治愈疾病,还尽可能保留患者的功能和美容效果,且视野好,创伤小,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腋窝的神经、血管,出血少,手术恢复快,同时还为满足了患者对美的需要,提高了生活质量,获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评价。

参考文献:

[1] 陆云飞,曾健,覃光灵,等.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85 例临床疗效及美容效果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 5) : 258-260.

[2] Owaki T,Yoshinaka H,Ehi K,etal.Endoscopic quadrantectomy forbreast cancer with sentinel lymph node navigation via a small axillaryincision[J].Breast,2005,14(1):57-60.

[3] Paepke S,Schwarz-Boeger U,Kiechle M,et al.Axillary Dissection withAccess Minimized( ADAM) : a new technique for lymph nod dissectionin conservative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J].Int J Fertil WomensMed,2003,48(5) : 232-237.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110 例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22 岁~63 岁, 平均年龄 (32.7±4.3) 岁。术前乳房检查和B超检查提示肿瘤未侵及皮肤、胸肌, 腋窝淋巴结未见肿大, 肿瘤距离乳晕3 cm以上, 癌肿直径<3 cm, 单发, 单纯性肿瘤, 患者乳头均无溢液。行双侧乳房钼靶照射检查均未发现广泛钙化灶和多发病灶, 全身骨扫描、腹部超声、胸片等检查除外有远处转移。入组110 例患者中要求保留乳房患者共48 例, 将其归入观察组进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 其余62 例患者归入对照组, 进行保留胸大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保留胸大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 全凭静脉麻醉, 常规术区消毒铺单, 患者取仰卧位, 双臂向外展开, 使用记号笔标记乳腺肿瘤大概位置, 术前再经辅助检查对切口进行设计, 切口的范围应距离肿瘤大约2 cm, 不可过近也不可过远。切口设计完毕后逐层切口游离至肿瘤组织, 将整个瘤体及以肿瘤为中心周围3 cm的乳腺组织一并切除, 切除瘤体周围1 cm皮肤, 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放置引流, 术后2 d~3 d拔除引流。手术完成后应规律进行放疗化疗辅助治疗, 定期复查, 观察远期病情发展。

1.3 疗效判定标准乳房外观的评定标准:优:双侧乳房对称, 双侧乳房大小相差无几, 乳房皮肤光滑, 同术前对比差异不明显;良:双侧乳房较对称, 双侧乳房直径差距≤4 cm, 患侧乳房皮肤较为光滑, 同术前差异不明显;差:双侧乳房不对称, 双侧乳房直径差异超过6 cm, 患侧皮肤不光滑。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定标准:通过4 个方面进行评分:心理状况、身体状况、日常生活和社交关系, 每项25 分, 共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乳房外观及预后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表2。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女性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大, 即使预后良好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 是将乳房内的肿瘤组织有效清除, 再通过放疗化疗杀灭剩余的癌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3]。此术式在乳房内局部控制、乳腺癌根治以及术后维护乳房外观方面均有其独特的优势, 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应注意的是, 并不是所有乳腺癌患者均能够在早期发现, 即使早期发现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保留乳房手术时也要至少满足单发单纯性肿瘤, 肿瘤直径<3 cm, 无局部远处转移三个要求[4]。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对适合的患者可建议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同时进行保留乳房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应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放化疗, 才能够有效提高保乳手术成功率, 降低远期复发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进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乳房美观程度和预后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0.05) 。

综上所述,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 进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能够在根治乳腺癌病灶的基础上对术后乳房美观影响更小,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本次研究不足之处是远期疗效尚不明确, 还需进一步进行随访跟踪。

参考文献

[1]陈竞, 高砚春.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手术82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0) :120-121.

[2]赵迎威, 吕为良.探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12 (16) :83-84.

[3]徐同庆.探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7) :72-73.

[4]胡秀富.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保留乳房手术32例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7) :839-840.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的60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0(平均35)岁;TNM分期中Ⅰ期、Ⅱ期分别有37 例、23 例;左乳病灶38例,右乳病灶22 例;25 例位于外上象限,7 例位于外下象限,15 例位于内上象限,13 例位于内下象限。 经病理诊断,27 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7 例为导管内癌,11 例为髓样癌,5 例为黏液腺癌。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患者,观察组应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改良根治术治疗。 两组年龄、TNM分期、病变部位、病理诊断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能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应用保乳手术,对3cm以上的肿块直径行区段切除,包括肿块表面的皮肤、肿块所在的乳腺区段和肿块附着的胸大肌筋膜。 对大于肿块周边3cm的组织行局部切除。 将肿块切除后,取其切缘组织作快速冷冻切片检查,若有癌组织存在则将切除范围扩大,直到检查阴性为止。 若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则行单切口,其余的作淋巴清扫双切口及肿块切口。

1.2.2 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均以梭形切口把包括乳头在内的肿块3 cm以内的皮肤切除。 其中胸大肌和胸小肌均作保留的患者有11 例,其余只保留了胸大肌。 术后行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6 个周期的CAF (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 方案化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者给以三苯氧胺口服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选取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作为比较指标,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1min和289ml,对照组分别为202min和406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论是手术时间还是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见附表。

2.2 美容效果比较乳房美容评定标准分优、良、差,以(优+良)计算优良率。具体为[2]:优:外观无异常,双乳对称,两侧乳头水平高度差异在2 cm以内,双乳外形无明显差异。良:双乳对称,外形基本无异常或比对侧略小,两侧乳头水平高度相差3cm。差:双乳明显不对称,两侧乳头水平高度差异在3cm以上,外形明显小于对侧。观察组优16例,良11例,优良率为90.0%(27/30),对照组优11例,良9例,优良率为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好于对照组。见表2。

2.3 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有4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 例为皮下积液,2 例为皮瓣缺血,并发症发生率13.3%(4/30);对照组有9 例出现并发症,其中5 例为皮下积液,3 例为皮瓣缺血,1 例为上肢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3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见表3。

3 讨论

在近30 年的临床治疗中,保乳手术是乳腺癌症人性化治疗的典范,在欧美已经普遍应用,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逐渐被医患双方接受[3]。但保乳手术有比较严格的手术指征,本文总结为以下几点:(1)患者保乳欲望强烈,对术后的放疗能耐受;(2)肿块位于乳房边缘,与乳晕的距离超过2cm;(3)肿块为单侧单发肿瘤,未见肿大的腋淋巴结;(4)乳腺未见有多发钙化灶。 另外,可以采用放射形切口或弧形切口做乳腺区段切除,如果患者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可以在腋下另作切口,这样的切口隐蔽性好,能起到很好的乳房美容效果[4]。

对孕激素、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给以三苯氧胺口服治疗,一般的观点认为使用三苯氧胺可使患者局部复发率降低,远期存活率提高,而化疗对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作用更大,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对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化疗同样能起到作用,因此三苯氧胺与化疗联合应用使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患者收益更大[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以在临床更多应用。

摘要: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改良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美容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1min和289ml,对照组分别为202min和406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论是手术时间还是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优16例,良11例,优良率为90.0%(27/30),对照组优11例,良9例,优良率为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3.3%(4/30),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改良根治术比较,保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以在临床更多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

参考文献

[1]郭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60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1):51-52.

[2]付林.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6):579-580.

[3]孔雷.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10):1266-1268.

[4]胡君,霍中华,储著凌.60例老年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175-1176.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6年6月—2012年12月间收治乳腺脓肿患者32例纳入研究, 所有患者均为哺乳期妇女, 经产妇10例, 初产妇22例, 平均年龄 (33.7±11.2) 岁;病变均为单侧, 其中病灶在左乳房有18例, 右乳房14例。纳入标准: (1) 患者经过X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乳腺脓肿, 其脓肿部位均位于乳晕区外的乳腺周边部位, 边界清晰, 触诊为有疼痛感、轻微活动性的光滑囊性物质。 (2) 临床表现均有乳腺局部红、热、肿、痛, 局部有波动感。 (3) 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 后期配合随访。 (4)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具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疾病患者, 如严重心肺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肿瘤患者等。 (2) 对本次研究持怀疑态度或者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16例。2组患者在年龄、患侧、病情轻重、手术类型、生活习惯、家族史以及既往史上均衡可比。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后均要做一系列诸如心电图、血生化、心肌酶学及超声心动图等的辅助检查, 并且适时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 术前行常规消毒、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为:在患者乳晕下沿脓肿边缘做一放射状弧形切口, 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 使得脓腔转为单腔, 有利于引流。如患者脓肿较大, 则可以在脓肿的最低部位再加一个切口, 对口引流。引流时将无菌碘仿纱条填入放射状切口中, 以充分引流。在术后第2天即开始换药, 直至脓肿完全愈合。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治疗, 具体方法为:术前超声检查以确定患者病灶具体位置、脓腔内部回声特点和大小, 选择穿刺点时, 以脓腔较低并且距离体表较近的位置为佳。术者在超声引导下采用20 m L的空针对患者的脓肿进行穿刺, 并抽尽脓液, 之后应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溶液对脓腔反复冲洗, 直到冲洗出来的液体由脓液转为清亮液体为止。之后拔除空针, 将针眼安全封闭。如患者为多个脓肿, 则在超声引导下重复进行上述操作, 将所有脓液抽净。手术结束后, 给予2组患者以常规的抗炎抗感染治疗, 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随访结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其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治愈:经过手术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脓腔引流彻底, 乳房外形显著改善;有效:经过手术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脓腔引流基本彻底, 乳房外形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手术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 脓腔无变化, 病情甚至出现进一步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16例, 经过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后, 痊愈8例, 有效7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16例, 经过传统手术治疗后, 痊愈6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χ2=4.02, P<0.05) 。上述结果表明, 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患者疗效显著, 可有效改善预后, 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3 讨论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是微创手术治疗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进, 其主要优势体现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 降低手术对于女性形体的伤害, 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抑郁以及自卑心理, 无形中提高了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一经临床应用就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和接受[1]。本次研究通过对32例乳腺脓肿患者的手术治疗, 观察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 结果显示, 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时, 不但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 而且预后较好, 几乎不遗留瘢痕, 保证了乳房的美观性, 对于广大女性同胞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在对乳腺脓肿患者进行治疗时, 采取超声引导穿刺治疗, 较之传统手术疗法, 具有治疗效果佳, 疗程短, 痛苦小以及美观的优点,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择取2011 年6 月~2015 年6 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癌治疗的患者36 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后确诊为甲状腺癌, 治疗前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了手术治疗原理与治疗方案, 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甲状腺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 :3 ;年龄最小22 岁, 最大66 岁, 平均年龄 (44.43±7.36) 岁, 滤泡状癌、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分别有9例、27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癌诊断标准[3], 同时也符合自愿原则。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将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排除在外, 排除心脏、肾脏、肝脏存有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手术治疗禁忌证患者。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小型甲状腺手术治疗, 对于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无侵及甲状腺包膜的患者则在手术过程中将腺体与峡部进行全切除, 将侧腺体进行大部分的切除。对于存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先进行淋巴结的清扫, 此次手术中有15 例患者进行了右叶甲状腺腺叶加颊部的切除手术, 有13 例进行了左叶甲状腺腺叶加颊部的切除手术, 其余的8例进行了全甲状腺或者是全腺的切除手术。

1. 3 疗效评定标准[4]分析经临床治疗后的疾病治疗效果。无效:患者的肿瘤部位缩小的程度<20%, 或者是经过治疗后出现了新的病灶;好转:患者的肿瘤缩小程度≥ 50%, 患者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发音困难、声音嘶哑的临床症状均有了显著的改善;显效:患者的肿瘤缩小面积>75%, 并且经1年的术后随访没有发现新的病灶出现, 临床症状消失。总有效率= (显效+ 好转) / 总例数 ×100%。

2 结果

2. 1 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去除了病变腺叶, 无一例死亡病例, 其中显效8 例, 好转26 例, 无效2 例, 治疗总有效率达94.44% (34/36) 。术后发生1 例喉返神经损伤, 1 例低钙性抽搐;所有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33 例发现淋巴结转移, 3 例患者未诊断出淋巴结转移。

2. 2 随访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进行为期3 个月~3 年的术后随访, 观察患者术后疾病的康复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均行CT或超声检查, 1 例患者发现可疑病灶, 并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并行2 次手术治疗, 其他患者未出现新增的淋巴结转移病灶, 术后疾病均康复良好。

3 讨论

甲状腺癌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也是最为多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 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且没有研究明确, 但是医学界均分析认为甲状腺癌的出现与缺碘或者是高碘、雌性激素的分泌过多、辐射接触等外界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内在因素相关, 也有研究认为甲状腺癌有可能是从其他类型的慢性甲状腺疾病恶化发展而来的。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非常关键, 如何清除肿瘤部位、避免病情的恶化发展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议题[5,6,7]。

临床治疗甲状腺癌的方式主要有放射外照射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是对甲状腺本身进行治疗, 同时对颈部淋巴结进行清扫。目前, 临床对使用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仍存在着分歧, 手术治疗的最小范围是对腺叶加颊部进行切除, 而最大则是将甲状腺全部切除[8,9]。此次研究中, 患者均为滤泡状癌、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 其临床特点是隐匿且难以发现, 此类患者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此次研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了全甲状腺切除手术以及左、右叶甲状腺腺叶加颊部的切除手术[10,11]。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原则是在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的情况下, 并尽可能地保持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并且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应该对两侧甲状腺组织均存有病灶的患者进行两侧的甲状腺组织切除, 并最大程度保留其中一侧甲状腺的背侧组织, 此举目的是为了减少手术对甲状旁腺的影响。而对于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则要重点进行淋巴结的清扫手术。手术治疗之后应该对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以此制定术后的辅助治疗措施。

此次研究中, 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显示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并且此次研究对患者进行了3个月~3 年的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 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型的甲状腺癌应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复发率低, 手术安全有效,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应作为临床优先采纳的疾病治疗方案, 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6例接受甲状腺癌治疗的患者, 采用微小型甲状腺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微小型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44%,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术后康复良好。结论 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型的甲状腺癌应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复发率低,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 篇10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围术期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它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保乳手术可同时兼顾乳房的美观感和肿瘤切除的治疗效果,已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1]。我院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围术期对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4.6±1.8)岁,肿瘤直径0.4~1.9cm,平均肿瘤直径为(1.1±0.2)cm;对照组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6.1±2.3)岁,患者的肿瘤直径为0.5~2.3cm,平均肿瘤直径(1.3±0.4)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手术开始前的口头心理辅导、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的常规监测与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计划表,包括:①围术前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并做好手术室环境及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②围术中期使患者保持最佳手术体位,在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并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充分消毒;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发生手术不适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③围术后期也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此外还应做好无菌护理,避免术后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自制治疗依从性评定量表[2](满分为10分)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根据患者的围术期表现判定患者的治疗依从程度,并在手术结束后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统计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将治疗依从程度、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χ-±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3例患者的治疗依从程度为(9.26±0.17),护理满意度水平为(93.62±3.93),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2例(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程度为(5.32±1.27),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为(79.18±4.26),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数量为9例(27.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见下表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以时间为横轴,必要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的护理计划表[3],护理人员按照该护理计划表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而言,临床护理路径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因此,应从围术前期的心理护理、围术中期的临床监测及围术后期的防感染护理三方面,加强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围术期患者的护理,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医生及护理人员应做到:①共同参与到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过程,在全面评估手术风险及患者的身心状况后,制定针对性临床护理路径;②加强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的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臨床护理路径意识,使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围术期得到良好应用;③在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时,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确保每项护理工作均落实到位。此外,由于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特殊性,医生及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隐私心理[4],做好隐私部位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水平均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对于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围术期,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淑伟.临床护理路径在保乳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1(13):197-198.

[2]吴翠干.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7(9):47-48.

[3]陈美华,欧晓静,伍乐,等.乳腺癌病人保乳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0,2(11):70-72.

上一篇:教育活力下一篇:COSO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