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犯罪

2024-05-03

地沟油犯罪(精选十篇)

地沟油犯罪 篇1

关键词:地沟油,地沟油犯罪,犯罪构成

“地沟油”系一系列不符合食用油标准油的简称。笔者主要从其原料来源把“地沟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下水道中掏捞出油腻漂浮物或从餐饮行业低价购买获得废弃餐厨垃圾经过简单加工从而得到的油脂。第二类系劣质动物肉、内脏、皮等熬制加工而成的油脂如用死猪肉加工。第三类把用于油炸食品适用的油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再重新使用。可见“地沟油”不卫生系有害。此外武汉工业学院教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曾估计“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1]。故“地沟油”有毒。“地沟油”作为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公众的餐桌构成犯罪时如何对“地沟油”犯罪进行处罚, 笔者认为应首先明确“地沟油”犯罪构成即明确什么行为构成“地沟油”犯罪。

一、“地沟油”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上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2]“地沟油”犯罪作为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要犯罪形式之一, 笔者从食品安全犯罪客体来解读“地沟油”犯罪的客体。食品安全犯罪既侵犯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食品安全监管秩序同时也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说观点认为食品安全犯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食品安全监管秩序。但有论者认为[3]食品安全犯罪的严重性及从严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有效性需要将食品安全犯罪认定为经济犯罪低估了其严重性不利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故应将其客体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

笔者认为食品安全犯罪系贪利性犯罪涉及的主体均为食品链条上的相关人员。涉案人员目的在于获取经济利益而不在危害公共安全且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也是涉案人员不愿所见。此外食品安全中危害公共安全的危害程度一般情形不及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危害程度。而我国现行《刑法》对于严重危及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能够达到罪责刑一致的惩处。综上, 食品安全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食品安全监管秩序。故制售“地沟油”犯罪侵害的客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食品安全监管秩序。

二、“地沟油”犯罪客观方面分析

犯罪的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能反映行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从而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2]具体包括危害行为、行为对象等因素。“地沟油”在工业上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而其原料废弃性及生产的粗糙性及低成本外加自身含有某些致癌物质如砷、黄曲霉素。若流入市场进入公众餐桌则侵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秩序及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故制售“地沟油”犯罪的犯罪行为笔者理解为将生产、销售的“地沟油”当作食用油来生产、销售的行为, 若当作工业油使用自然不构成“地沟油”犯罪。

三、地沟油犯罪的主体

通说认为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律拟制的人, 具体对于“地沟油”犯罪的主体来讲包括企业犯罪和个人犯罪。根据我国“地沟油”实践中犯罪主体情况, 笔者以是否将生产的“地沟油”直接当作食用油出售而简单的将常见“地沟油”犯罪的主体概括为以下三类:只产不销类主体, 笔者将此类犯罪主体界定为客观上从事“地沟油”生产行为并以生物柴油、饲料油名义对外销售。并且有从事生物柴油、饲料油生产资质。即这类主体存在以合法生产形式掩盖非法的生产事实行为。如2013年5月31日宣判的“全国首例特大制售‘地沟油’生产环节案”涉案主体就系此类。自产自销类, 笔者将此类主体界定为客观上从事“地沟油”生产行为为谋取暴利将生产“地沟油”当作食用油直接销售。这类主体具体来讲, 部分具有生产、销售食用油资质而部分却不具有, 如日常生活中以一个人或家庭为单位为获取利益而制售“地沟油”的黑作坊。不产只销类, 笔者将此类主体界定为客观上未从事“地沟油”生产行为只是将购买的“地沟油”冒充食用油销售或是将“地沟油”与合格食用油勾兑后销售。这类主体一般都具有销售食用油的资质如粮油经销商。

四、制售“地沟油”犯罪主观方面分析

根据《通知》第一、二部分的规定, 制售“地沟油”构成犯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被告人具有主观故意即知道或应当知道。明知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2]对行为本身的认识即对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内容及其性质的认识。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即对行为产生或将要产生的危害结果内容与性质的认识。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相关联的其他犯罪构成要件的认识主要包括对法定犯罪对象、行为手段或方式等要素的认识。对于制售“地沟油”犯罪中的明知结合制售“地沟油”犯罪主体笔者理解如下

(一) 只产不销主体明知

行为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其生产的产品是以餐厨垃圾、废弃油脂、各类肉及肉制品等非食品原料, 通过过滤、加热、水解、分离、沉淀等特定程序生产出来的油脂产品即对自己生产“地沟油”行为及行为对象的明知。此外明知的内容还应包括知道或应当知道其生产产品被他人生产为食用油即主观上存在对他人的行为放任的间接故意。

从生产者角度讲, 对于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用什么生产等不论从必然还是应然上讲都是明知即“地沟油”的生产者肯定是知道自己在生产“地沟油”。故若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地沟油”的生产者将自己生产“地沟油”当作食用油出卖那就构成生产“地沟油”犯罪。若生产者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生产的“地沟油”被他人生产成食用油而出售那生产者显然是放任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故具有间接的放任故意, 所以也应当认为是明知。

但司法实践中如何用证据证明只产不销类主体明知其生产的“地沟油”被生产为食用油却存在困难。《通知》中规定对于生产“地沟油”的明知认定应该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知能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同案人员的供述和辩解, 进货、销售渠道及价格等因素认定。结合《通知》有学者认为在认定明知时除了根据《通知》提供的参考因素外, 还应当赋予侦查机关对明知的推定权同时要求赋予犯罪嫌疑人举证证明侦查机关推定事实若不能举证则明知推定成立。[4]笔者认为该学者的观点减轻了国家机关举证责任但加重了犯罪嫌疑人举证责任, 严重有违《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举证责任原则。对生产“地沟油”明知认定时笔者认为应由审判机关审理案件并结合案件本身的证据以及考虑生产“地沟油”客观事实基础如是否有资质生产、出售“地沟油”及销售对象、价格及生产方式等事实来进行综合认定。

(二) 销售“地沟油”之明知

销售“地沟油”的明知认定即行为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地沟油”而当作“食用油”销售。笔者认为对于自产自销类主体明知认定可以结合只产不销类进行认定即其生产“地沟油”而以食用油的名义出售, 生产者系明知。而对于不产只销类还应该结合对销售主体以食用油名义销售“地沟油”鉴定。鉴定结论即客观、真实的说明销售油脂是否是“地沟油”而非是食用油。

虽然2013年5月2日联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条规定只要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当中添加的物质都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应该按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显然“地沟油”处在明令禁止的范围当中。但笔者认为在认定“地沟油”犯罪是否构成犯罪时还应从其犯罪构成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俊秀.<食品安全法>颁布两年实施效果喜忧参半[EB/OL].http://zqb.cyol.com/html/2011-02/28/nw.D110000zgqnb_20110228_4-03.htm, 2013-06-25.

[2]刘建宏, 李永升.刑法学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91-161.

[3]田禾.论中古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制裁[J].江海学刊, 2009 (6) .

[4]赵秉志, 张军.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下卷[A].高峰.“地沟油”入罪若干问题研究——兼评关于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C].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2:1302.

[5]房清侠.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缺陷与完善[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2) :157.

[6]公安部关于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EB/OL].http://www.mps.gov.cn/n16/n1237/n1342/n803715/3150598.html, 2013-07-05.

地沟油犯罪 篇2

继9月13日,省和市先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之后,我镇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电视电话会议和市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对全镇“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和查处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截止目前,全镇没有发现加工销售和使用“地沟油”等现象,现将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开展“地沟油” 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是保障百姓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为此,在市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会议之后,按照陈家宏镇长“迅速安排、严肃查处”的指示精神,我镇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传达了市会议精神,对全镇“地沟油”等专项整治工作作了明确安排和部署。并成立了由陈家宏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安监站、派出所、工商、卫生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二、全面清查,加强监管,形成长效机制。

鉴于“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需要把好三道关:入口关、生产关、出口关,我镇各职能部门按照全市专项整治会议要求,明确了各自职责,主动对接,将工作重点放在生产小作访、餐饮、食堂、农贸市场、粮油经营户、餐厅(店)的餐厨废弃物上,对经营使用单位的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的落实情况、食用油脂使用以及废弃油脂的去向登记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查找并堵塞监管漏洞,着力完善监管制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三、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动员民众参与。

本着要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的精神,我镇各职能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开展“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整治的意义,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了投诉举报专线,接受群众投诉举报,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地沟油” 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工作,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对此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城东镇人民政府

不小心销售“地沟油”也算犯罪吗? 篇3

我的一个朋友经营一家粮油批发店,近期碰到了麻烦。公安机关从他的店里查到部分食用油存在质量问题,不排除是“地沟油”的可能。他现在正在接受调查,家人和朋友都很着急,不知他这种情况严重不严重,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最多可以判几年呢?

江西 刘建平

刘建平读者:

你好!你朋友的這件事情正在调查过程中,尚未有最后结论,暂时不能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该通知中对“地沟油”犯罪进行了界定,即“地沟油”犯罪,是指用餐厨垃圾、废弃油脂、各类肉及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用油”,以及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加工的油脂而作为食用油销售的行为。该通知的核心内容在于明确了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以及销售这种“地沟油”行为的性质,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予以销售的,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你朋友店里查获的食用油一旦查证确属用“地沟油”生产而成,且其明知的话,那肯定是构成犯罪的,应承担刑事责任。但根据情节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量刑也不同,情节较轻者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以判处死刑。如果你朋友也不知道该批食用油是用“地沟油”生产而成,是用正常的价格采购的,且根据公安部门查实平常无其他往来联系的,那他就不构成犯罪,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高正尉(江西秦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

编辑/李建华 weixiao731023@163.com

地沟油犯罪 篇4

2011年8月下旬以来, 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等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了全国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各地公安机关及时侦破了一大批制售“地沟油”犯罪案件。

《通知》指出, “地沟油”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严重影响国家形象, 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认真贯彻《刑法修正案 (八) 》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从严打击的精神, 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对于涉及多地区的“地沟油”犯罪案件, 要在案件管辖、调查取证等方面通力合作, 形成打击合力。

《通知》明确, 对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 依照刑法第144条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利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而予以销售的, 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虽无法查明“食用油”是否系利用“地沟油”生产、加工, 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知该“食用油”来源可疑而予以销售的, 经鉴定, 检出有毒、有害成分的, 依照刑法第144条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依照刑法第143条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或者假冒注册商标,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第140条销售伪劣产品罪或者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在食用油安全监管和查处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如何辨别地沟油 篇5

一看 : 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 : 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比如花生油就会有花生的香味;橄榄油就会有橄榄的清香。地沟油就没有油脂本身应该有的香味,细细闻,可以闻到一点酸味,有一种怪怪的化学成分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磨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资料

三尝 : 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正常的油尝起来会有香的味道,比如花生油尝起来就会有花生的味道,如果尝起来会酸,也有苦的味道,那么该油肯定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根治地沟油 篇6

此前的月余,在中国,一个生产销售地沟油的犯罪团伙被破获,警方一举抓获了32名犯罪嫌疑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案件由公安部亲自督办,历时四个月的时间,跨越数省,方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地沟油的问题并非中国所特有,几十年前的美国、西欧、日本,都曾经广泛出现。究其原因,就在于从厨余垃圾中分离出地沟油加工出售,整个产业都是盈利的。前些天一位记者告诉我,北京地沟油产业中的一位大佬,每个月的收入有几十万。趋利本没有错,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其他行业的人只有造福他人才可获利,而这些人的逐利行为为什么最终会危害公众的健康?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一定是游戏规则出了问题。

有人说政府监管的还是不够,惩罚的力度也不足以威慑不法商贩。由公安部亲自督办案件,过去抓到的案犯判罚的也不轻,很难说政府不够重视。换位思考,中国的餐饮行业有数百万家,厨余垃圾的处理如果政府都派员监管,估计得组建一个百万人的队伍,实在不具操作性。另一个现实的难题是,地沟油虽然富含致癌物质,但直到目前,还没有找到简便廉价的鉴别手段。只要生产出来,装到桶里贴上商标,就可以鱼目混珠,瞒天过海。从经济学角度讲,无论消费者还是监管者,辨识地沟油的信息费用过高。这是地沟油屡禁不止的核心原因。

其实,地沟油的循环利用,在技术上早有路径。目前,最广泛的做法是用地沟油作原料生产生物煤油或者生物柴油。早在英国开辟“地沟油航班”之前,欧洲已有数家航空线路,是用地沟油加工出来的航空煤油作燃料。中国目前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建立了回收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加工厂,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些炼油厂基本收不到地沟油,因为那些非法加工食物油的企业,开的价比炼油厂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生物柴油的成本的确高于非法的地沟油产业,如果让他们自由竞争,大多数地沟油一定会回流到餐桌。

我们还是看看国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吧。

德国根治地沟油主要是从源头抓起,规定任何餐饮企业都必须具备厨余垃圾回收装置,不得将垃圾直接倾倒,也不得出售,由政府统一回收之后再进行处理。日本政府则在财政预算里拿出一笔费用,补贴给提炼生物柴油的企业,让他们以高于非法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收购地沟油原料,收购上来的地沟油,立即加入有毒的蓖麻油,防止任何人将收购上来的油进行餐饮用油进行加工。这两种方法,最终都根治了地沟油的横行。

日本和德国的方法孰优孰劣?德国的方法优点在于不但杜绝了地沟油的回流,同时还避免了厨余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从环境角度讲,效果最好。但是,它的成功取决于德国的法制环境,企业和公民的守法意识。日本的方法着眼于地沟油问题的单独解决,制度成本最低。而中国,目前既没有采取德国模式,也没有采取日本模式。只是针对地沟油的加工销售环节进行打击。这虽然可以有效于一时,但警方稍有松懈,地沟油立马死灰复燃。国外的经验证明,这注定要失败。

在笔者看来,中国最现实的做法,是效仿日本。因为在全国几百万家餐饮企业推广厨余垃圾收集和处理的设备,暂时还不现实。但只要政府拿出一点补贴,以高于非法加工企业的价格收购地沟油,那些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地沟油生产者,就会立即变成了“好人”。勤奋地收集厨余用油,将之送到炼油厂提炼生物柴油,造福社会。每年两百万吨的地沟油产业,将立即销声匿迹。而这笔钱相对于政府花在监管方面的投入而言,一定更便宜。

接近地沟油 篇7

尽管过去的数年间, 媒体与公众无数次质疑过那些在城市下水道、饭店后堂阴沟掏捞地沟油的神秘人物的动机, 也曾经在城市边缘的养猪场、树林、窝棚发现过提炼潲水油的黑窝点, 但地沟油仍然只是一个传说。而且, 最为关键的是, 多年来始终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些地沟油最终变为食用油回到了餐桌。

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曾语惊四座: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至300万吨。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 也就是说, 按照比例, 你吃10顿饭, 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一些专家认为何东平的估计过于保守, 但另一些专家却提出了质疑———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技术工艺复杂, 一般人难以掌握, 且炼制费用昂贵, 得不偿失。重压之下, 何东平收回了自己的话。

一方面, 地沟油的“传说”得不到验证, 另一方面, 一些专家却在误导公众, 在这些专家看来, 地沟油回到餐桌, 那都是讹传, 都是源自坊间的杜撰与媒体的误导。

为了查证地沟油, 这几年来我曾经多次冒着巨大的风险跟踪那些在城市里收泔水的人, 也曾发现过明显的回收地沟油的线索, 然而这个肮脏的地下产业链实在是疯狂得很, 为了摆脱我的跟踪, 收地沟油的人甚至置性命于不顾, 在车水马龙中逃窜, 追踪不得不就此作罢。地沟油到底有没有回到餐桌?我也曾就此请教一些经营小餐厅的朋友, 他们也向我证实市面上来历不明的油确实呈泛滥态势, 但这些油是不是地沟油, 他们也说不清楚。实际上, 在利益的驱使下, 他们也懒得去问那些上门兜售的不法油商。

我一直憋着一股劲, 一直到2011年年中, 地沟油的谜团才得以揭开。10月,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突然集中报道“公安部统一指挥浙鲁豫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涉及14个省的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系列案件”。作为一名专业记者, 我立即意识到, 地沟油回流餐桌终于从此案得到了证实。然而, 这次的媒体报道经我的了解, 也是一次有组织的规定动作, 正因此, 报道着重点都在破案过程, 而非案情本身, 对地沟油问题的很多关键信息语焉不详。

地沟油到了怎样的严重地步?这是一条怎样的产业链?泛滥的原因又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治?这些都是我关心的问题, 然而, 要得到解答却非易事。实际上, 这起案件早在2011年7月即已侦破, 但由于案情实在过于重大, 主要参与侦破工作的浙江警方秘而不宣, 为避免社会恐慌, 在做好了周全的准备后才在公安部等中央部门的安排下于10月集中安排中央级媒体进行采访, 并对报道内容进行了相关审核与过滤。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 地方级媒体对这个新闻的追踪报道兴趣不大, 以转载、转播中央级媒体的报道为主。

要揭开地沟油的真相, 并从这起案件全面系统地剖析地沟油问题, 首先就必须取得浙江省公安厅的配合。我时常感叹, 一件优秀新闻报道的出炉往往伴随着一些运气的成分, 这次也不例外。由于此前就食品安全以及跨国赌博等问题, 我曾与浙江省公安厅的主要领导有过报道合作, 对我的职业操守与《新民周刊》的新闻理念, 省厅的领导是放心的, 有了感情基础, 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

我赶赴杭州将报道思路详细对省厅领导作了汇报, 我强调在社会效果方面媒体与警方的目标是一致的, 旨在更好地揭露并为根治地沟油问题出谋划策,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闻轰动性, 也就是说, 我们要“血淋淋的事实”, 更要建设性的意见。浙江省公安厅的领导打消顾虑, 欣然接受了我的专访。

有了省厅领导的支持, 接下来的采访就顺畅多了。我又赶赴宁海, 对参与该案侦破工作的多名民警进行了长时间的访谈, 我的侧重点在中央媒体报道内容之外的那些内容。然而, 民警还是有些谨慎, 他们更愿意介绍破案过程的艰辛, 对案情本身总是有些保留。于是我不得不搬救兵, 甚至掏出手机给民警们看我与省厅领导沟通的记录。如此,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获悉了大量没有披露过的内容。

被抓获的地沟油生产商柳立国对媒体记者的出现很敏感, 他担心自己会成为“出头鸟”, 他说自己在全国制造地沟油的不法厂商中只是一个小角色, 归案后, 为了戴罪立功, 他检举揭发了山东、河南等地十多家和他一样的不法厂商。销售地沟油的粮油贩子袁一也似有一肚子“委屈”, 她认为“这是行业潜规则, 大家都在卖地沟油, 价钱那么低, 我不卖怎么行?”更是透露“全国90%以上的散装油都勾兑了地沟油”。

这些信息无一例外都是此前媒体报道中未曾出现的, 通过大量的工作, 我成功梳理出了全国地沟油地下产业链的情况, 全国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从掏捞、粗炼、收购、深加工、批发、零售已经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产业链。

此次案件暴露山东是生产基地, 河南是批发中转基地, 至于销售, 全国无一地区可以幸免。然而就全国市场, 他们确实只是小头, 山东一名叫邢洪生的不法商贩甚至将从柳立国等处购买的地沟油勾兑卖进了齐鲁药业做药物培养基, 涉案两三亿元。全国还有多个山东这样的地沟油生产基地, 它们因供应商、销售商交织在一起, 整个地下网络就像一条高速公路, 只要你从一个口子进去, 顺着这个产业链摸下去, 全国制售地沟油的地下图都可以勾勒出来。

其实, 尽管有省厅领导的支持, 办案民警对我终究还是有所提防与保留的。比如一份此前从未公开过的、涉及全国多家地沟油不法厂商的姓名、地址、产量、销售对象等关键信息的证据, 民警一直摆在面前不肯给我看。而这份材料对我梳理全国层面地沟油的问题至关重要。

运气再次来临, 采访行将结束, 民警到办公室外签收文件, 利用这短短一分钟的机会, 我迅速对这份材料进行了翻拍并物归原位。

《地沟油真相》刊登后被广泛转载, 在披露了惊心动魄的侦破过程、犯罪分子的犯罪轨迹以及全国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产业链的情况外, 更难能可贵的是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并未停留在揭露问题的浅层面, 而是对解决地沟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

地沟油的问题也真正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可以说为全国随后展开的打击地沟油专项行动加了一把火。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报道的重点强调了散装油市场的监管问题, 此后北京、上海等地都陆续出台政策全面禁止销售散装油。

全国严厉打击“地沟油” 篇8

点评:此前, 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特大系列案件, 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 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 抓获柳立国、袁一等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这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

用“史无前例”来形容这场打击地沟油的侦破行动, 似乎并不夸张, 这不仅在于查获的地沟油量之大、抓捕犯罪嫌疑人之多, 还在于这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 并由此证实了“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而公安机关此次破获“地沟油”大案, 说明跨省食品监管体制漏洞并非不可克服。突破食品监管的地域限制, 显然需要多个执法、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

另外, 除了破获食品安全大案、要案之外, 还要完善行业的日常监管问题, 让“地沟油”从厨房流出后就开始全程备案, 让流向清晰可查。再次, 根治“地沟油”还要加大对制造和销售环节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如果明知是地沟油还继续销售, 就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非法经营罪等多种罪名, 必须依法追究;具体到个案而言, 在抓获了制假者之后, 还要彻查“地沟油”的销售商, 让售假者也都归案。

降住地沟油之“魔” 篇9

当你揣着几根油条, 坐上清晨第一班车上班的时候;当你站在街头大嚼羊肉串的时候;当你给孩子点上一盆香喷喷的水煮鱼的时候, 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在中国, 地沟油产业已成几百亿元的规模, 而且经过十数年的发展, 这个行业已渐臻成熟,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虽然没有达到祸国的地步, 但殃民已是不争的事实。

地沟毒油利益背后暗流涌动

所谓地沟油, 是废弃食用油脂的俗称, 泛指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其来源包括餐厨废油和猪牛羊肉、内脏、皮加工以及提炼后副产的油。其中餐厨途径的废油又分为三种:一种是从餐厨垃圾中提炼的油, 叫泔水油;一种是煎炸废油;第三种是狭义地沟油, 即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

不知从何时开始, 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圆“发财梦”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 经过过滤、加热、沉淀、分离, 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 最终通过低价销售, 重返人们的餐桌。

全国到底有多少地沟油流向餐桌, 无法真实统计。“你一定也吃过地沟油。”据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估计, 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约是2 250万吨。也就是说, 按照比例, 你吃10顿饭, 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最让人担心的是地沟油上餐桌, 因为其卫生状况最差。”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任连海说, “特别是狭义地沟油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 氧化和酸败情况严重, 各种微生物滋生。”他根据调查得出的一个统计数据是, 全国每年大约产生3 000多万吨餐厨垃圾, 其中餐厨废油约占10%, 为300多万吨, 其中, 狭义地沟油约占90万~150万吨。

据实验测定, 地沟油的酸败指标远远超出国家规定, 长期摄入, 人们将出现体重减轻和发育障碍, 易患腹泻和肠炎, 并会出现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此外, 地沟油受污染产生的黄曲霉毒性不仅易使人发生肝癌, 在其他部位也可以发生肿瘤, 如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癌、小肠等部位癌变。

在此前的问题乳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案件中, 发现有毒、有害食品问题的主要渠道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测, 但地沟油成分复杂, 标志物不确定, 检测技术不足以找到其变身食用油的铁证, 因此, 对已进入市场的地沟油实际无法查处。特别是当地沟油里掺入上好油, 如掺入调和油或色拉油时, 很难检测出来。

在一些新闻报道里,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所有的地沟油加工作坊都是黑不溜秋的, 所有的加工原材料都是污秽不堪的, 所有的加工环境都是恶臭无比的, 而加工后的地沟油成品却是流入干干净净的超市货架以及美观喧闹的饮食店铺里。现在, 必须要加入一段这样的“剧情”:所有以牟利为目的、害人利己的地沟油加工者都是黑心的、道德沦丧的。

管仲曾说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 这是一些人做梦都想实现的事情。这种一本万利的“理想”滋生了社会上的不法勾当。

据一位专事地沟油生意的青年称, 其谋生之道颇为隐秘。每天, 趁着夜色, 带上舀子和塑料桶, 蹬着三轮车, 穿街过巷。与每个餐馆后厨相连的下水道中漂浮的油花, 正是他在这个城市的立身之本。顶着刺鼻难闻的气味, 从一条条下水道中, 掏捞出一些油腻的漂浮物, 倒入大原料桶中, 一桶装满是180公斤。一桶地沟油可卖860元, 现在每月能收2吨左右的地沟油, 他对收入挺满意, “收入达到白领的水平了”。

技术监管无法给予足够支撑

在一个注重食品安全的时代, 理想的状态是, 你下馆子, 随手掏出一张试纸浸到菜里, 过一会儿拿出来跟谱表比比, 然后大叫:“掌柜的, 换油!”但现实是, 截至目前, 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检测和鉴别地沟油的手段。据任连海说, 目前, 专家都在寻找一个特征指标, 即不管地沟油怎么掺, 这个指标不变。

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的统一部署, 卫生部组织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 并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权威的专家组, 对相关技术机构研发的检验方法进行科学论证。遗憾的是, 这个特征指标至今仍未能找到。而由于检测技术的欠缺, 使得地沟油检测标准迟迟未能出炉。

今年6月, 浙江省公安厅专案组将检测地沟油难题交给了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接受委托后, 该中心筛查了地沟油可能涉及的80多个技术检验项目后, 找到了包括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和特定基因组成等四类能够排查地沟油的有效指标, 并宣称初步建立了地沟油检测的指标体系。该技术被用于已查获的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样本检测中, 获得成功。

然而, 这一指标体系并未得到业内专家的共识。任连海认为, 像电导率这样的物理指标不可靠, 民间有很多办法, 一调整掺油比例, 就测不出来了。

出于谨慎, 卫生部推迟了原定于的地沟油检测标准的发布, 继续对检验方法进行论证。业内专家认为, 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成熟的地沟油检测标准“必须是一个综合性的, 能够基本涵盖各种地沟油精炼工艺的检测标准, 否则又会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行政监管多个环节相继失守

认识上存在误区, 管理上没有到位, 是导致地沟油事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与非法食品添加剂不同之处在于,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 部分官员和学者并不认为有地沟油回流餐桌, 这是造成监管疏漏的原因之一。

在2010年12月15日北京举行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上, 来自卫生部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官员, 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即综合考虑成本问题和风险问题, 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这种看法亦不乏一些著名专家的支持。现在, 这种看法被评判为“不符合事实的误导”。

一位曾到天津宝坻周边实地考察过地沟油加工点的化学分析专业人士称, 实施四步即可使地沟油变身食用油:第一步是过滤;第二步是过塔, 即进行油水分离;第三步, 对分离出的油液进行脱色吸附, 脱臭也在这一步完成, 如果原料油成色过于劣质, 可重复吸附步骤一次;第四步, 过滤。至此, 粘稠发黑的地沟油即完成了清亮透明的“变身”。提炼过程采用的机器和工艺简直可以称得上先进, 只是细节上不便对外详解, 以免产生负面作用。

一如食品添加剂监管体系的冗杂, 地沟油监管体系也涉及卫生、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环保、市政、城管、公安等众多部门, “多龙治水”的管理链条, 致使监管效率不高、管理不到位成为常态。

依据现有法律法规, 地沟油在生产环节归属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管理;进入餐馆则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流通环节属工商部门管辖, 但工商部门并不具备地沟油的检测能力;餐厨垃圾回收归口市政部门, 只有最后形成公共安全威胁才涉及公安部门。而且在监管过程中, 有关部门也多采用突击查处这一“杀手锏”, 几乎每一次突击查处都是硕果累累、战功卓著。但是结果呢?地沟油产业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到目前已达“几百亿元”规模了, 说明这种突击式的执法很难彻底消除地沟油生存发展的根基。

其实, 在地沟油监管诸环节中, 源头管控才应为最关键的一环。“看上去每个监管环节都有单位管, 但结果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吃。”一位业内专家说, 餐厨废油与餐厨垃圾是整个利益链的首个环节, 关上这个“水龙头”, 剩下的环节就将成为无源之水。

在日本, 对于垃圾分类要求严格, 餐馆或个体居民的厨余垃圾单独储存并自行送到废油回收点。地沟油都由专门公司回收, 日本政府将地沟油进行提炼后用作垃圾车的燃料, 得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在英国, 废油有严格的限制。它不能倒入下水道, 而是要倒在政府专门提供的设施里面, 然后由指定的公司收集。收集的废油可用作生物柴油的制取或者焚烧发电之用。政府随时进行地沟油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这些做法实施起来并不难, 我们不妨引以为鉴。

降伏油“魔”源头疏堵双管齐下

如何降住地沟油之“魔”, 如今已成为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执政能力的新命题。

业内人士认为, 反地沟油回流餐桌将是一场“持久战”, 对于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坏事, 应打一场“人民战争”, 建立重奖举报人的社会举报机制, 让那些道德败坏者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见光死”。

并且, 国家应通过立法或政令的形式, 对地沟油的收购、存储、运输、加工、再生利用等作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使之成为一条不可触碰、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各地应尽快建立健全废弃油脂的收集、处理、流通的网络体系。对废弃油脂收集、处理、运输、综合利用等环节实行制度化、规范化, 并对买卖废油脂用于食品的责任人、参与人加重处罚;政府指派权威部门专门管理废油脂事项, 进一步规范收集处理废油脂的队伍和工厂, 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而从长远来看, 变废为宝应该是地沟油最好的出路。目前, 已有的对地沟油利用的方向主要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和制备选矿药剂。据悉, 通过微酸性催化剂技术, 使地沟油的醇解和酯化同时进行, 而且, 加入金属盐处理剂防止柴油成品酸值过高, 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的最大特点是使用后柴油车尾气中不含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 一氧化碳也大大降低。而用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的研究最早源于北京科技大学, 其在2009年开展了用地沟油分解的脂肪酸作为选矿捕收剂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这项技术可利用地沟油生产用于选矿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钠, 几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 该项技术已开始在部分钢铁企业应用。

海南开展地沟油追查工作 篇10

追查工作首先在海口地区试点,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了三个追查路径。一是从餐馆地沟油去向开始追查;二是从低端散装油开始追查;三是从地沟油加工作坊开始追查。经过排查, 确定了追查的重点环节, 并掌握了10多条相关线索。

为加大打击范围和力度, 日前, 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公安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联合开展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 决定于2014年3月6日~16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检查餐馆、废弃餐厨油脂收购点、加工点和油脂加工厂等环节的地沟油生产销售情况, 并排查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各级公安部门负责对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排查出的涉嫌生产销售地沟油的黑窝点线索进行调查处理。

上一篇:立体定向放射下一篇:知识迁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