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美感意识培养

2024-05-04

健美操美感意识培养(精选三篇)

健美操美感意识培养 篇1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也就有了美。美感是在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 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 以有氧练习为基础, 以健、力、美为特征的体育运动项目。健美操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视觉器官观察优美的动作, 听觉器官聆听美妙的音乐, 动作器官模仿优美的动作, 感受音乐和动作节奏融为一体的审美化教学。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更容易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

二、美感的反映形式特征及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应采取的措施

1. 美感中的感性与理性。

美感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 我们常常会因为某种色彩、声音、线条、形状、质地而产生愉快的感觉。这是因为美的事物都有一定的感性形象, 都具有一定的外部特征与状貌, 不首先感知它们, 我们也就不能得到情感的体验, 引不起美感。美感认识虽然离不开感觉和知觉等因素, 却不同于一般的感性认识, 它包括理性认识内容。这是因为美的事物不仅有感性形式, 生动可感的形象, 而且有内在的本质和内容, 单靠视、听等感觉是不行的, 必须是有理性认识、有思维的活动。

根据以上特征, 在健美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美感, 首先就要利用其视、听感觉。在服装上, 可选择色彩鲜明, 质地柔软, 较能体现形体的衣裤, 特别是教师的外部形象, 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教法上, 开始可选择一些优美、易懂, 以节奏为主的音乐, 在音乐的启发与感染下, 利用定位徒手操、基本形体与基本动作的训练, 通过学生对教师以及学生自相观察, 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并且敢于展示自我形体美。而完成这一步骤后, 就可选一些学生比较爱听的乐曲, 配以与音乐内容、节奏相吻合的成套动作做练习, 在教师引导下, 使动作与音乐由浅入深, 一面感受, 一面领悟, 由感性到理性, 使美感不断发展。例如, 我们选择《兔子舞》作为动作伴奏曲时, 由于学生比较熟悉该乐曲旋律, 再配以相应节奏的健美操动作。这样学生不仅容易学会, 而且获得的美感较教师直接将动作教给学生丰富、强烈得多。

2. 美感中的情感体验。

美感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它的另一特征就是具有情感体验。它是客观事物或现象是否符合主体的审美价值取向而产生的积极的态度体验。它不仅反映对象本身, 而且反映对象对人的一种关系, 即对象是否符合人的社会需要与理想的一种主观态度。当人在对象中直观到人的自由创造, 体验到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 见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和理想实现, 从而热爱生活, 在精神上感到满足和自由, 幸福的喜悦。由于这一特点, 在健美操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掌握其实用性和可用性, 着重于学生的参与, 这种参与是实现情感体验的唯一途径。于是在课堂上, 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或成套动作并自己讲评, 由教师做适当的肯定与补充。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大部分学生从这种形式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感, 进而获得美感。特别是经常出来领操的学生, 在身体姿态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说, 这种理性与直觉、思想与情感体验和谐统一是人们获得美感的重要因素。

3. 美感中的想象作用。

美感中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是在想象中实现的, 在审美活动中, 想象越活跃, 情感体验也就越强烈, 精神上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就越丰富, 愈能把握对象的本质。因此, 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创编动作时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 使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更加形象化。同时也要对所创编的动作赋予想象力, 以激发人的美感。

4. 美感的超功利性。

美感的超功利性是指超越了物质的功利而主要体现在精神之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时, 要在心理上真正摆脱现实的功利目的, 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美的境界并带领学生进入这样的境界, 只有在意识中消除了实践活动中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美感。因此, 在健美操教学中, 针对这一特点可多编排一些实用性强的动作作为练习内容, 如踏板操、哑铃操等。既贯穿了终身体育锻炼的内容, 又激发了学生们获得积极向上的美感。

综上所述, 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感,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而且可以提高其表现力及对学习健美操的兴趣, 并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三、结束语

健美操的突出特点是“健、力、美”, 而美是其集中体现.音乐又是健美操的灵魂, 失去了音乐, 也就失去了血肉之躯。因此, 在健美操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住音乐这条主线, 根据美感的反映形式特征, 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将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和谐地统一起来, 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感。

摘要:美是社会的产物, 而美感的获得又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美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 更是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体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美, 而体育中的健美操更容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

声乐美感意识培养的意义 篇2

美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现象, 它象阳光和空气一样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创造活动。“美感是比思想更为深刻的思想, 是一种深刻到超过了意识限度的思想, 是一种扎根于原始生命力的思维感觉中作为能量的思想。”

歌唱艺术本身就是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逐渐形成, 并不断提高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歌唱是人们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 需要主观意识来把握。要获得富有艺术美感的歌唱就需要意识的参与与配合, 这不仅表现在发声技巧的运用上, 还包括对音乐中音准、节奏、音色、力度各要素以及歌曲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的准确把握, 它体现了歌唱艺术表现的规范和完整性。

2 美感意识在歌唱中的运用

声乐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学生通过教师传授的技能运用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的积累进行概括、分析形成对声乐概念的理解, 不断地加工和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 整个学习过程都要用意识去体会、感受和把握。在漫长而艰苦的声乐学习中, 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对声乐技巧的掌握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声乐学习中, 单方面的只靠老师教, 学生不主动配合、参与、就永不能调动起学生积极的美感创造意识。所以声乐学习中, 学生应主动配合老师教学, 使教与学产生互动这样才能达到声乐学习最佳的效果。下面分几点谈谈美感意识在歌唱中的运用。

2.1 正确的声音概念

在声乐学习中, 笔者认为, 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声乐学习的关键, 因为声乐学习多是靠感觉。正确的声音首先要有一种稳定、有力度、有弹性及韧性的呼吸支持然后因音源振动体上、下共鸣腔整体共鸣, 泛音较为丰富而带来的声音的圆润感呼吸支持的部位的深度、高部位共鸣腔振动的稳定性, 高、中、低声区的统一性而产生的声音形象的竖立感, 逐渐产生混声, 因为混声是真假声结合的混合体, 运用混声可使声音明亮、圆润、结识、有力度。正确的声音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要在老师精心科学正确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刻苦训练才能逐渐掌握的。

2.2 良好的辨别能力

在声乐学习中, 培养良好的辨别能力对美感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要培养自己敏锐的听觉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 要能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弄懂弄清, 多问为什么, 要有良好的歌唱愿望及学习兴趣, 良好的歌唱愿望是获得良好歌唱状态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 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学习中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学习劲头, 用自己的审美意识, 用精神上的动力积极、完美地发挥歌唱器官的功能, 实现全身心的歌唱。

2.3 语言的准确规范

美感意识的培养因素是多方面的。就语言的表现来说, 气息的饱满贯通, 吐字的准确清晰, 音色的婉转纯净, 声音的洪亮圆润, 语气的意切情真……等等都是具有美感意识的表现。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与创造核心, 无论是文学的作词、音乐的谱曲, 或是歌唱的表演, 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与表现。要重视对语言的学习, 而不是孤立的只讲求声音美, 声音的训练要与语言相结合, 不能割裂开来。这是因为声音的美必须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 而丰富的感情色彩只有通过语言才可能得到准确生动的体现。

2.4 技巧训练

声乐学习者想要在艺术上得以充分的肯定, 没有相应的技巧才能是不能说明其专业水准的。在声乐技巧训练中, 美感意识会引导歌唱技巧的突破和发展, 具备良好音乐审美素质的学生, 也能逐渐提高歌唱技术水平。如在教学中使用的练声曲, 它既是训练学生嗓音的手段也是歌唱表演的准备基础, 在练习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始终如一的保持精神饱满, 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心情愉悦去完成所练习的内容, 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声音的记忆力、辨别力, 把练声曲看成是对发声训练, 音乐感觉, 音乐表现力训练的综合体, 不断丰富和加强自身的音乐基本功和技能技巧。训练有素的、高超的技能技巧是成功培养美感意识的必要条件。

2.5 勤于思考, 善于学习

要培养自己多思善学的习惯, 既要认真刻苦, 更要善于学习, 讲究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正确性。歌唱是在“悟”中找状态, “悟”就是对学习中问题的思索, 就要多思善想。要养成细心感受、体验作品的良好习惯, 把平时学习练习过程中的练习曲, 歌曲唱得准确而完整, 从平淡的技术训练上升到积极而有意识的歌唱需要。

3 以美感人, 以情动人是声乐学习的根本

声乐学习中, 歌唱者应具有感知和表现歌唱艺术美的意识。歌唱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文化的展现。歌词中蕴含着鲜明的主题思想, 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 音乐旋律的线条、结构、和声、音色以及本身蕴含的文化底蕴, 既有知识美、语言美、形式美等因素, 也有形象美和情感美的内容。歌唱者靠对艺术感知的意识对作品进行体验和理解, 用自己的歌唱技巧将作品的美传达给观众。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要注意真情实感的体验、表达, 不断去挖掘自身内在的情感内涵, 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歌唱, 才能使歌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 艺术实践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审美意识和思维形成的最本质的根源, 人的技能也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无数次实践的锻炼、磨练才能得以巩固、发展的。歌唱能力和审美意识是靠大量的歌唱艺术实践的体验积累形成的。完美的艺术性的歌唱是正确的发声方法长期培养和不断的实践总结的结果, 艺术实践是声乐学习者提高歌唱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5 结语

综上所述, 声乐美感意识的培养是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积淀形成的, 学习者在生活学习中, 受审美理想、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经验和个体审美感受的范式。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蓄, 是声乐学习者在艺术创作中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内聚力, 也是表现作品情感内涵的基础。培养良好的美感意识, 实现演唱的整体美,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训练有素的、高超的技巧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人格的完善则是获得成功的可靠的保障。

摘要:声乐艺术的表现目的就是进行美感创造。人们在歌唱中对美的感知、体验、表现中就需要美感意识, 美感意识能影响歌唱者审美创造的全过程, 声乐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学习的全过程, 积极的美感意识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将从声乐美感意识培养的意义这个角度去阐述美感意识对声乐学习的意义及能力作用, 以及提高美感意识能力的有效途径等等方面去阐述美感意识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感意识,声乐,感知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前, 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332~335.

[2]付国厌.声乐学习中情感调动的方法[J].河北师大学报, 1996 (3) .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2002, 7:53~59.

芭蕾舞教学中美感意识的培养方法 篇3

关键词:芭蕾舞教学,美感意识,培养,途径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 对精神生活和享受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美的意识存在于很多方面, 如生活中的美、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等。人类的审美活动, 主要体现在艺术的感受上。芭蕾舞作为一种艺术表演, 人们可以通过对芭蕾舞蹈艺术的欣赏,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舞蹈具有专业的艺术表演性和视觉性, 审美价值在舞蹈的演绎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有利于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

一美感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表演意识不足

在芭蕾舞的教学过程中, 一些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大部分都来自边远地区,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和成长经历的不同, 致使学生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 对理性的舞蹈知识和感性的舞蹈经验都缺乏一定的认识。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 表演意识不足, 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机械地重复芭蕾动作, 不善于通过舞蹈动作, 抒发自己的情感, 没有充分体现芭蕾舞蹈的美感。

2. 学生身体素质达不到一定的教学要求

一般的芭蕾舞教学院校的学生年龄为15~20岁,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具有较强的理解和模仿能力, 但舞蹈技术的可塑性达不到实际的要求。虽然学生在学习时, 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和表演能力, 但是基本的芭蕾舞蹈动作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已经定型, 所以学生的芭蕾舞蹈动作形态美不足。如在芭蕾舞的组合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某个动作练习, 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所以动作的练习不够协调, 整体看起来比较生硬, 影响了芭蕾舞蹈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3. 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掌握不足

学生在芭蕾舞的学习过程中, 对舞蹈的音乐节奏掌握不足, 所以会出现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不协调的现象。如学生不能准确听出音乐的节奏, 无法跟上音乐的节拍, 不能正确感受到音乐的强弱起伏等。由此导致学生在芭蕾舞蹈的练习过程中, 不能充分体现出音乐的特点和节奏, 阻碍了通过舞蹈动作进行的音乐情感传递, 无法实现舞蹈音乐和动作的完整、和谐、统一和一致性, 导致芭蕾舞蹈缺乏美感。

二培养美感意识的方法

1. 提高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 主动通过生活经验、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等的获取和培训, 自觉地进行审美训练。如结合一些芭蕾舞蹈材料, 进行动作、情感和艺术审美的组合, 通过舞蹈动作充分地表现出这些特点, 实现舞蹈意境和审美的体现。

2. 掌握舞蹈语言

学生的芭蕾舞蹈学习, 必须充分掌握舞蹈语言, 提高对舞蹈的感悟能力。在芭蕾舞教学过程中, 通过学生对作品实际的感受, 作为主要的感悟方式。理解作品中真实的情感经历, 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外在世界知识和信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 就是学生通过这种方式, 提高了对舞蹈语言的掌握能力, 可以通过舞蹈语言, 体现出动作中的美感意识。

3. 规范动作, 保证流畅性

一些学生的身体柔软度达不到标准, 舞蹈动作不到位, 或弹跳力不足, 整体动作比较僵硬, 缺乏弹性;在芭蕾教学中, 还存在力量不足和耐力不好的问题, 不能实现芭蕾舞蹈教学需要的速度和力度, 舞蹈动作比较松懈, 不利于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舞蹈动作, 保证芭蕾舞整体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美感意识。

4. 加强音乐节奏训练

音乐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属于一种动律美感, 是舞蹈作品中情感和艺术融合的一种韵律变化。不同的音乐节奏, 构成了不同的韵律, 是舞蹈变化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还需要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 体现舞蹈中音乐和舞蹈结合的艺术美感。

三总结

芭蕾舞教学的重点, 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提高学生的舞蹈语言领悟和掌握能力, 通过身体语言表现出芭蕾舞蹈的美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真实地创造出不同形态美的舞蹈动作和形象, 充分表达出舞蹈的内涵, 通过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芭蕾教学中美感意识的训练[J].商情, 2012 (50) :110~112

上一篇:提高古诗词欣赏水平下一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