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充血性心衰

2024-06-10

老年充血性心衰(精选八篇)

老年充血性心衰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75例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为观察组, 并将同一时期的75名同龄健康老年人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1例, 女34例, 年龄60~79岁, 平均 (70.8±5.4) 岁;病程1.5~8.7年, 平均 (3.7±0.5) 年;NYHA分级:Ⅱ级30例, Ⅲ级25例, Ⅳ级20例。对照组男40例, 女35例, 年龄60~78岁, 平均 (70.7±5.6) 岁。两组的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左心室功能状态进行评估与比较, 检测指标为LVEF、LVDD、LVDS、EDV及ESV, 其均采用德国西门子ACUSONX3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 然后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并比较观察组中NYHA分级Ⅱ级、Ⅲ级及Ⅳ级者之间的上述检测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LVEF、LVDD、LVDS、EDV及ESV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 LVDD、LVDS、EDV及ESV水平则高于对照组 (P<0.05) ,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LVEF、LVDD、LVDS、EDV及ESV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NYHA分级Ⅳ级者LVEF水平低于Ⅱ级和Ⅲ级者, Ⅲ级低于Ⅱ级者, LVDD、LVDS、EDV及ESV水平则高于Ⅱ级和Ⅲ级者, Ⅲ级高于Ⅱ级者 (P<0.0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Ⅱ级和Ⅲ级者比较, P<0.05;△与Ⅱ级者比较, P<0.05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心力衰竭实际上是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从而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了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等现象, 同时患者还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 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从临床研究和报道分析结果上研究, 对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 往往由于其本身体质虚弱, 加之相关基础慢性疾病种类相对较多, 其一旦发病会不同程度的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见, 针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问题研究具有中的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的综合征, 其造成患者综合生存质量处于极为低下的状态, 因此临床对其重视程度极高的同时[3,4], 对其的相关研究也较多, 其中左心功能是临床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临床研究普遍显示[5,6,7], 此类患者的左心功能状态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 对其研究虽基本一致, 但是研究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 因此对其进一步研究的研究仍较高, 另外, NYHA心功能分级作为临床中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评价价值较高的指标[8], 对不同分级者的左心功能指标的研究则临床意义较高。

NYHA分级实际上是对心力衰竭的分级, NYHA分级是以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为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级, 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成四个等级。关于NYHA分级的概念最早是在1928年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所提出的, 由于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应用过程相对简单, 因此该方法一经提出一直沿用至今。虽然这种方法临床应用过程相对简单, 但是同时由于该方法在判断过程中过多以患者主观陈述内容为准, 从而导致患者的实际病情往往与患者主观描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最终导致分级判断结果可能有误。但是从目前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发生趋势上分析, 这种方法还是目前临床应用过程中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中LVEF、LVDD、LVDS、EDV及ESV等作为反应左心功能的重要指标[9], 其在充血性心衰患者中变化方面的研究则非常必要。

本文中笔者就不同NYHA分级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 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LVEF、LVDD、LVDS、EDV及ESV等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 同时NYHA分级越高者的状态越差, 因此肯定了两者之间变化的相关性[10]。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相对较差, 且NYHA分级越高者的功能越差, 可将其作为临床了解心功能状态的重要检测指标。

参考文献

[1]张士梅.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浆脑钠肽和心功能影响[J].当代医学, 2013, 19 (12) :150-151.

[2]邱雅慧, 薛凌, 高夏青.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7) :321-323.

[3]唐艳芬, 高想, 张锋莉, 等.曲美他嗪对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功能及神经激素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7) :973-975.

[4]赵丽霞, 孟庆莲, 李春祥.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3, 24 (3) :321-323.

[5]续超, 韩清华.血清胱抑素C在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水平变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1 (3) :292-294.

[6]余意, 罗堃, 张鹏.17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 2012, 34 (9) :46.

[7]陈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胆红素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参数间相关性研究[J].淮海医药, 2012, 30 (4) :332-333.

[8]潘文博, 钟万生, 刘圣好, 等.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判断研究[J].安徽医学, 2012, 33 (2) :181-182.

[9]毕平, 冉小平, 李伦, 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 29 (4) :294-295.

老年充血性心衰 篇2

关键字:慢性充血性心衰;急诊治疗:效果管擦;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93-02

慢性充血性心衰是一种超负荷的心肌病,作为人体心脏的终极表现它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难以被正确的把握,通常患此病的人死亡数较多?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选取了我院60例该病患者,并通过分组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对比组和观测组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费用,在现行的急症治疗和常规住院治疗间寻找一种疗效更好?费用更经济的方法,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又能大大地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现将本次研究的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简介:刘伟杰,1984-11,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人,汉族,中医师,本科,莱州市中医医院?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2例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心衰患者,并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两组,其中对比组25例?观测组27例?在对比组中,15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平均患病年限在2.13年和7.26年之间,平均年龄在51.32岁和65.38岁之间;在观测组中,17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平均患病年限在2.23年和7.16年之间,平均年龄在49.36岁和64.27岁之间?心功NYHA分级:18例Ⅱ级,22例Ⅲ级,12例Ⅳ级?两组患者在患病年限?年龄?心功NYHA分级等方面的普通资料差别不大,因此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取常规住院治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在这种治疗环境下,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有利于患者呼吸氧气?限盐?利尿?抵抗感染?扩张血管,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观测组:采用急诊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在这种治疗环境下,依据患者的实际症状给予滴注,包括静脉推注西地兰,呋塞米静脉滴注和硝酸甘油滴注?在滴注的同时,患者需要口服依那普利,每天3次,每次10毫克,这可以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适量的增加或减少剂量,但通常最大口服剂量不应超过每天20毫克?为了疗效更好,患者还需配合口服地高辛,每天1次,每次0.125毫克;消心痛每天1次,每次30毫克;阿司匹林每天2次,每次100毫克;心达康每天3次,每次10毫克?另外,依照患者具体的症状表现,适当的增减美托洛尔的剂量,一般情况下的初始计量为每天2次,每次6.25毫克,然后适当改变为每天2次,每次12.5毫克?

在试验过程中,详细地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身体各方面指标的变化,包括心功能?血压?心率?LVEF等指标的监测观察,最后计算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治愈率?治疗费用?

1.3疗效标准

将疗效标准依据一定的标准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其中,治愈:患者心率达到每分钟70次到80次,心率波动节奏平稳,在一定量的活动后心脏正常,未出现心衰的症状;有效:心率下降至每分钟70次以下,在一定量的活动后出现心衰且呈阴性,心率不断上升;无效:患者最终接受治疗无效而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选择最新版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采用t检验和x?检验分别对所得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检验,因为P<0.05,该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统计数据表明,观测组的总差异率为96.29%,对比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明显较小,该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1?

2.2随访比较

统计数据表明,在术后随访期间,两组的血压?心率?LVEF变化等指标的差异明显较小,该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2?

2.3医疗费用

经过统计分析,观测组的治疗费用在6845.6元和7468.5元之间,对比组则在9564.7元和9768.5元之间,前者相对低很多,两组治疗费用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总有效率?心率?心功能等各项临床指标上差异皆不显著,因此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但不同的是在治疗费用方面,采用急诊治疗的费用相比采用常规住院治疗的费用明显低很多(P<0.05),所减少的项目主要包含医疗化验费用?住院床位费用?护理费用和其他相关医疗费用?在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中采用急诊治疗更具经济性,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节约一定的医疗资源,在医疗效果上也相对更显著,因而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学远.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103-104.

[2] 朱琼花.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133-134.

老年充血性心衰 篇3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治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对抗其发生、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治疗过程中,由于神经内分泌紊乱、利尿剂使用不当,饮食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常发生低钠血症,致使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就烟台龙矿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76例CHF患者,男45例,女31例,年龄35~78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32例,冠心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肺心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33例,Ⅳ级27例。

1.2 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患者根据Framingham诊断心力衰竭标准[1]。其中,稀释性低钠血症48例,缺钠性低钠血症28例。排除脑血管病变、颅内占位、内分泌疾患等非心原性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标准:血钠<135 mmol/L。

1.3 方法

在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校正低钠血症。首先判断患者属于缺钠性低钠血症还是稀释性低钠血症,或两种类型同时存在。对缺钠性低钠血症,按补钠量(mmol/L)=(142 mmol/L-实测血清钠)×0.2×体重(kg)来计算。轻度以胃肠道补充钠盐为主;中度以静滴生理盐水为主,速度不要太快,4~6 d补完所需量;重度应给予3%~5%氯化钠静滴,第1天给予补钠量的1/3~1/2,之后再分次补给剩余量,当血钠升至120 mmol/L时,改为静滴生理盐水。对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应限制进水量,使入水量小于尿量,适当加用利尿剂,轻度患者可逐步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应使用3%~5%氯化钠溶液,一般剂量为5~10 mmol/kg,每天给予100~150 ml,缓慢静滴。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精神、心肺功能、尿量情况,及时调整剂量和滴速。治疗10 d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分级、血清钠水平,评价治疗的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

(1) 显效:血钠升至正常、心功能改善Ⅱ级(含Ⅱ级)或恢复正常。 (2) 有效:血钠上升,但未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不足Ⅱ级。 (3) 无效:血钠未上升,心功能未改善、加重或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

CHF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经积极补钠治疗后心功能可明显改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u=5.62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治疗效果

除Ⅱ级组和Ⅲ级组外,各组之间治疗效果比较,均P<0.001。见表2。

2.3 治疗前后血钠水平比较

各组治疗前后血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CHF患者血钠浓度明显降低,且随者心功能的恶化,血钠值逐渐降低。治疗后,随着心功能的明显改善,血钠值又显著回升。提示CHF患者的低钠血症与其预后相关,重度低钠血症预示预后不良。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2]。

心力衰竭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心肌病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亢进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疾病发展而导致,基础疾病越严重种类越多,其合并症也越多,预后越差[3]。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是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特别是稀释性低钠血症,是心力衰竭治疗的一个难点[4]。临床中应强调预防和及时纠正低钠血症。低钠血症的预防:对使用一般剂量袢利尿剂的心衰患者,应在控制入量的基础上进食普通饮食。对使用静脉利尿剂或口服速尿40 mg/d以上剂量的患者,应在控制入量的基础上,适量进食咸菜。缺钠性低钠血症治疗方法视病情而定。一般对于轻症患者,在饮食中适量补充食盐,并暂停利尿剂即可纠正,对重症患者或不能口服而亟需补充者,可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必要时给少量高渗盐水(3%氯化钠溶液),以少量多次补充为宜,宁少勿多并应缓慢静脉滴注,以防诱发肺水肿。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予碳酸氢钠或乳酸钠静滴。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首先应严格限制入水量,并以排水为主,积极纠正心衰[5]。

本文结果提示血钠随心功能的恶化进行性下降,死亡病例均为心功能Ⅳ级,说明低钠血症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会影响心衰的治疗效果,增加CHF的病死率,已成为导致CHF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死亡因素为低钠血症并发重度水肿及低渗性脑病,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钠浓度,加强对钠、水摄入量的调节,要警惕低渗性脑病,低钠血症形成后要及早纠正[6]。由于预后差,CHF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随时检测血钠及电解质,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低钠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有利于心力衰竭成功救治,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泽灵.心脏内科疾病诊断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62-163.

[2]Pitt B, Pool-wilson PA, Segal R, et al.Effect of llsartan compared with captopril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random-ized trial-the losartan Heart Failure Survival Study ELITEⅡ[J].Lancet, 2000, 355 (9215) :1582-1587.

[3]萧传实.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317-331.

[4]顾东风, 黄广勇, 何江, 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 (1) :3-6.

[5]黄雷鸣.浅谈慢性心衰的治疗[J].中国医学杂志, 2005, (12) :120-123.

老年充血性心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 男17例, 女14例, 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 (61.5±6.3) 岁, 病程1.0~9.1年, 平均病程 (5.2±0.7) 年, NYHA分级:Ⅱ级10例, Ⅲ级14例, Ⅳ级7例。观察组的31例患者中, 男18例, 女13例, 年龄44~70岁, 平均年龄 (61.7±6.2) 岁, 病程1.0~9.3年, 平均病程 (5.3±0.6) 年, NYHA分级:Ⅱ级9例, Ⅲ级15例, Ⅳ级7例。将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和病程及NYHA分级各级别构成数据进行比较,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主要为给予患者吸氧、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 用量为30 ml/次, 加入0.5%GS中静脉滴注, 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以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至Ⅰ级或改善幅度在2级及以上为显效, 以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幅度在1级为有效, 以心功能NYHA分级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2], 总有效为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为SPSS 13.0, 其中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而其他的计数资料则进行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者9例, 有效者15例, 无效者7例, 总有效者24例, 总有效率为77.42%, 观察组显效者11例, 有效者19例, 无效者1例, 总有效者30例, 总有效率为96.77%,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的LVEF、CI及SV分别为 (30.15±3.17) %, (1.49±0.20) L/ (min·m2) 及 (57.63±4.22) ml, 观察组为 (30.18±3.14) %, (1.48±0.21) L/ (min·m2) 及 (57.65±4.20) ml。治疗后对照组为 (36.42±3.83) %, (1.82±0.25) L/ (min·m2) 及 (65.69±5.49) ml, 观察组为 (42.08±4.57) %, (2.31±0.29) L/ (min·m2) 及 (73.63±6.05) ml。治疗前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而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衰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 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综合生存状态, 并且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呈现出异常低下的状态, 其中LVEF、CI及SV表现较为突出, 因此对这些指标的改善是疾病治疗的重点。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治疗多倾向于西药, 但是其疗效仍存在不足。近些年来, 临床中采用中成药进行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而对于中成药治疗本病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黄芪注射液是临床中具有较佳的益气养元, 扶正祛邪及养心通脉功效的中成药物之一, 其主要为通过改善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来达到改善心衰的目的, 另外其心肌细胞和心血管均有较佳的改善和保护作用[3,4], 故综合效果较为突出。

本研究中我们就黄芪注射液在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疗效进行观察, 发现进行黄芪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 同时患者的LVEF、CI及SV等心功能指标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 因此进一步肯定了其疗效, 而这也与临床众多研究的大致方向基本一致[5]。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黄芪注射在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疗效较好, 可显著地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

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在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 对照组以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 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心功能相关指标也明显地优于对照组, P均<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注射在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疗效较好, 可显著地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心功能

参考文献

[1]姚德金.黄芪注射液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中的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9) :58-59.

[2]叶雷, 赵立琳, 王健.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薪中医, 2012, 44 (9) :70-71.

[3]沈祥, 叶炳华, 李伯堂.黄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2) :2908-2909.

[4]戴博, 王勇.比索洛尔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5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2) :247-248.

老年充血性心衰 篇5

关键词:新活素,充血性心衰,疗效,安全性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 (或) 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潴留。该病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慢性心衰的治疗目的是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 缓解临床心衰患者的症状, 改善其预后及降低死亡率。新活素即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人工合成的内源性激素, 具有脑钠肽 (BNP) 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有相同的活性成分, 能模拟内源性BNP的作用, 具有扩张血管、利钠、利尿、降低血管张力及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等作用, 有研究表明, 新活素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应用新活素及硝酸甘油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委员会于1994年第9次修订的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且排除肝肾疾病引起的慢性心衰及多脏器衰竭合并心衰, 心脏超声射血分数<40%者,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实验要求。其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29~79 (平均63.3)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均行常规检查,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均实施基础常规治疗 (包括吸氧、利尿、强心及扩张血管、心电监护等, 预防感染, 纠正机体内环境紊乱,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控制心律失常等) ,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新活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33, 生产企业: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0.5mg/支) 进行治疗, 首先给予负荷量1.5μg/kg, 再以0.0075μg/kg·min连续泵入24h;而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 起始剂量为5μg/min, 每次3~5min递增5μg/min, 保持适度血压及心率, 同样也维持应用24h。

1.3 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NT ̄pro BNP值。治疗中有两名经验丰富但对分组并不了解的临床医师对临床症状 (即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心率、尿量、水肿等) 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其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主要是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低血压、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肌酐升高等情况。要特别注意有无出现低血压, 用药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 实行心电监护。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 呼吸困难明显缓解, 双肺湿啰音消失, 心率下降或正常, 尿量增多, 浮肿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 上述症状全部减轻;无效:呼吸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 心功能改善低于1级或加重甚至死亡。其中有效率为显效及有效人数相加后除以总人数得到的数值。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 对照组显效为5例, 有效为13例, 无效为12例;而显效为14例, 有效为12例, 无效为4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7%, 较对照组 (60.0%) 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NT ̄pro BNP治疗前后的平均含量情况比较

通过检测, 治疗后新活素组与硝酸甘油组的血清NT ̄pro BNP值均有明显的下降 (P<0.05) , 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症状2例, 头晕头痛1例, 低血压4例, 经过相关对症处理, 患者恢复正常。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症状, 经有效处理后, 血压恢复正常。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人均寿命得到了延长,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而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病情重,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何快速有效的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增加心排出量, 改善呼吸困难及乏力等症状, 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科研究的热点。

新活素是一种内源性多肽类激素, 与内源性脑钠肽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2]。其近年来被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能够作用于心血管、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 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扩张血管、有效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利钠利尿、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的作用、快速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及乏力等症状, 对患者身体康复较传统药物有更大的益处。血清NT ̄pro BNP为心衰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可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治疗[3]。本次治疗结果表明,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新活素治疗总有效率高, 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治疗时间短, 安全性高。而硝酸甘油虽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明显不及新活素, 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多, 对患者治疗较差。

综上所述, 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高, 对治疗心衰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显著的疗效, 相较于以往的药物治疗时间短, 有更良好的安全性, 患者能较好耐受,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 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65.

[2]蒋涛, 李德才, 刘思泰, 等.2038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药物治疗动态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17 (1) :76-79.

老年充血性心衰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在我院确诊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以收缩性心力衰竭为主;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2)原发基础病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或扩张型心肌病;(3)未服用药物,或已服用药物者维持原来的治疗方案(所服药物限定为ACE抑制剂、利尿剂、强心甙、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五类),入选后不得再加量;(5)排除急性心力衰竭、心动过缓、恶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肝肾肺脑功能障碍、洋地黄中毒、严重感染、肺源性心脏病及甲亢性心脏病等。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诊断

充血性心衰诊断根据左室射血分数(EF)<50%,心功能Ⅲ~Ⅳ级(按N Y H A分级[1])。确诊肾功能不全定义为血清肌酐(s e r u m creatine,SCr)2次测定值均超过107μmol/L。

1.3 观察分组

阿托伐他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52±10)岁,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对照组61例,男37例,女24例,年龄(54±11)岁未接受任何调血脂药治疗。

1.4 随访及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进行6个月电话及门诊随访。包括服用药物、心血管事件、血清尿素氮及肌酐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1)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为显效,Ⅰ级以上为有效,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2)在心功能改善的基础上,以6min步行试验为标准,门诊观察治疗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住院次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表示,成组设计资料的用成组t检验,配对设计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频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比较

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及基础病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病人长期基础治疗药包括ACE抑制剂、利尿剂、强心甙、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没有明显差别(P>0.05)。

2.2 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变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尿蛋白、UA及Cr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组经过6个月治疗后尿蛋白、UA、Cr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表1)。

2.3 血脂改善情况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2)。

2.4 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2.4.1 有效性观察

连续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8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间观察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活动耐力增加,平均行走距离增加100m,其中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效果明显,无1例死亡,住院次数由原来的平均每人每年2~3次下降为0~1次,住院次数明显下降。观察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4例中,其中1例猝死,1例病情加重死亡,2例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住院次数下降。

2.4.2 安全性观察

治疗组观察期间对一般情况的检查,以及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除基础用洋地黄、利尿药外,合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可改善心肌的重塑和症状,是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值得推荐的基础方法。

他汀类药物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除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有独立于调脂外的“多效性作用”。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这些作用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病死率[3]。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改善非缺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减轻不良的左室重构。他汀对慢性心衰获益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作用,阻止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炎症反应,抗凋亡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他汀对慢性心衰的获益可能也来自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他汀可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肾功能损害,包括尿酸、血肌酐、尿蛋白等,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尿酸、尿蛋白、肌酐的肾脏功能损伤指标均明显下降。这提示了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挥着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脂异常会增加肾功能不全的危险,而阿托伐他汀改善血脂异常,可减少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他汀类药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通过上调IL-6或内皮NO合酶缓解脂类相关的肾小球硬化症,改善肾功能。本研究发现,他汀对患者血脂的影响与对肾功能的影响并不成比例,提示他汀类药物减少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是独立于降压和调血脂之外的,这与其他的临床研究相一致。还可以通过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和内皮功能,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在本研究中,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肾功能改善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而阿托伐他汀对肾功能保护作用也仍需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4 结语

综述所述,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接受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改善肾功能。

参考文献

[1]Laskar SR,Dries DL.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re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J].Curr Cardiol Rep,2003,5:205~210.

[2]Gurgun C,Ildizli M,Yavuzgil O,et al.The effects of short term statin treatment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Int J Cardiol,2008,123:102~107.

老年充血性心衰 篇7

关键词:充血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南阳医专一附院心内科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的住院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 其中男47例, 女33例, 年龄61~80岁, 平均68岁。经临床表现、心脏B超、心电图等确诊为充血性心衰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Ⅳ级, 有高血压病史者16例, 有糖尿病病史者8例, 既往有心肌梗死者8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 风湿性心瓣膜病7例, 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I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

1.1.1 受试者纳入标准 (1) 年龄61~80岁, 性别不限;

(2) 经临床表现、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确诊的患者; (3) 试验前2周内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4) 室性早搏总数≥1000次/24h或30次/h者。

1.1.2 受试者排除标准 (1) 心源性休克患者;

(2) 甲状腺机能异常患者; (3) 持久性心房纤颤患者。 (4) 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引起心律失常; (5) 多器官衰竭及显著的心动过缓者; (6) 年龄在60岁以下, 80岁以上者; (7) 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最近2周内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服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无效,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强心、利尿、扩血管、心肌细胞营养剂) 的同时, 给予口服胺碘酮0.2g, 3次/d7~12d后改为0.2g, 1次/d, 维持6周。用药期间根据患者心率和心律调整药量。若出现Ⅱ度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或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min者停药。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试验前及用药第4周给患者行24h动态心电监测、超声心动图、胸片检查、甲状腺功能, 试验期间至少观察4次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评价用药4周后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定[1] (ESVEM标准) 患者用药前后自身对照, 达到以下标准为显效:在观察期内心律不齐完全消失或者早搏次数小于3次;有效: (1) 室性早搏减少≥75%; (2) 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 (3)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 15个连续早搏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个连续早搏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无效:每分钟早搏数量虽然减少, 但治疗后早搏每分钟仍多于5次, 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对室早或短阵室速仍存在。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周后, 80例中显效4例, 有效41例, 无效35例, 治疗总有效率55%。窦性心律患者心率 (HR) 由 (94.46±14.34) 次/min减至 (76.30±10.36) 次/min (P<0.01) 。治疗期间, 1例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HR<40次/min) , 停药5d后恢复, 无一例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治疗5周后观察80例中显效9例, 有效58例, 无效13例, 治疗总有效率85%。窦性心律患者HR由 (94.46±14.34) 次/min减至 (68.4±7.4) 次/min (P<0.01) 。治疗期间, 无一例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或猝死。

3 讨论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 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 减慢传导速度。减低窦房结自律性。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由于复极过度延长, 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静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 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 胺碘酮的特点为半衰期长, 服药次数少, 治疗指数大, 抗心律失常种类多。它能调节缺血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 减少缺血心肌磷脂的破坏, 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完整, 清除自由基, 对抗脂质过氧化, 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80例患者治疗2周后, 45例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而且心功能也得到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55%, 与文献报道相似[2]。治疗5周后观察, 67例室性早搏明显减少, 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85%。我们认为, 胺碘酮可用于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其疗效肯定, 且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轻微, 是一种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参考文献

[1]Reifel JA, Retter MJ, Freedman RA, et a1.Influence of Hoher moni-tor and electrophysiolgic study methods an d eficacy criteria onthe outcome.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Nafion in the ESVEM tria1[J].Prog Cardiovas Dis, 1996, 38:359~370.

老年充血性心衰 篇8

关键词:厄贝沙坦,美托洛尔,慢性充血性心衰,治疗效果

临床中慢性充血性心衰属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脏病,通常是由于患者原发性心脏病所致。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多为下肢水肿、呼吸困难、乏力以及急性肺水肿等,同时部分患者伴有心率加快、血压不稳以及电解质发生紊乱等情况[1]。在对此类患者治疗时要加强重视,尽量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分析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 年2 月-2015 年3 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10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 例以及对照组51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其中对照组男27 例,女24 例,年龄45-81 岁,平均年龄(65.3±10.2)岁;观察组男29 例,女22 例,年龄47-83 岁,平均年龄(67.3±11.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全部采用常规治疗,如对患者进行常规血管扩张、强心剂、利尿剂,对患者的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进行调节,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同时给予患者厄贝沙坦口服治疗,1 片/次,1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剂量为0.5 片/次,1 次/d,共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显效: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均全部恢复正常,心脏听诊得以改善或恢复,LVEF水平上升≥10%,心功能改善在2 级以上。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体征等基本情况得以改善或好转,心脏听诊结果改善,心功能改善≥1 级,LVEF水平上升5%。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均未得到改善,甚至病情有加重趋势,或发生恶化情况。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HR)、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若P值<0.05 表明两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利用 χ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t用作计量资料比较,统计学数据软件版本为SPSS2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42/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情况,见表2

3讨论

相关资料报道称,导致患者诱发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心脏病导致的心脏收缩功能降低,使得患者心肌结构产生改变,心功能出现损伤等引起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2]。当前在对此类患者治疗时多选择采用强心和扩血、利尿等方式进行治疗,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心肌结构的逆转效果并不令人满意[3]。

研究中采用的厄贝沙坦属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能够起到较好的降压效果。而美托洛尔是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自身具备降低心输出量和降压效果,可稳定患者心率,临床中早已被用于广泛治疗心脏病以及高血压[4]。

通过本次研究后发现,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42/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无论是血压、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内径还是舒张末内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端,侯维宁,张立建等.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35-36.

[2]徐时平,朱琳莲,潘小进等.厄贝沙坦结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5,(12):101-102.

[3]赖连娣.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2):272-273.

上一篇:搜索引擎实现下一篇:竖向施工缝